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杨远新
周立民:匡司令抓工作一套接一套,有板有眼,他的指挥艺术就是苦的累的全都自己带头,不讲,先做。所以他每抓一项工作,每搞一个单位,都让县委放得心。就是这样一个人,生活上却尽出笑话。有一回他不晓得自己系在颈项里的围巾到哪里去了。他东找西找,床上找,床下找;他里找,外找,都没找到;他问了这个,又问那个,周围的人都问遍了,还是没找到。他怀疑是人家逗把藏起来了。他找吃亏哒,懒找得哒,坐下来,抬起二郞腿,划火抽烟。坐在他对面的人看见他裤脚里露出了一点不同颜色的东西,就指给他看:匡司令,你那裤脚里伸出的是什么呀?匡明富低头看了看,顺手一抽,抽出了他要找的那条围巾。他语气平和地说:你个狗日的,害得我到处找,原来你躲在老子裤裆里的哟!他的话惹得在场的人笑出了眼泪,他却一板正经,无事一样。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了汉寿县。不知哪位有才艺的人总结出了一句歇后语:匡司令找东西,找来找去在自己裤裆里。
周立民很少讲笑话。偶而讲一个,也是冷笑话。也就是说他讲的笑话,逗得旁人大笑,而他自己从来不笑。这时大家都笑了。他没有笑,依然从容地往下说:匡司令在这方面的笑话多嘞。他的蚊帐一年到头难得洗一次。他特意选在一个太阳大的日子洗蚊帐。又是脚盆,又是提桶,又是搓,又是揉。洗了一通,他把蚊帐晾在公社院子里的晾衣杆上,转身准备去公社食堂吃早饭。忽然听到公社妇女主任在身后喊他:匡司令你的蚊帐怎么是两种颜色?他没有回头,边走边答:那不可能。一样的帐子布,怎么回两种颜色?妇女主任说:硬是两种颜色嘞!你看看罗!他回头一看,发现的确是两种颜色。他觉得奇怪。返身走近蚊帐一看,找到了原因。妇女主任站在他身后,笑得哈哈直滚。周立民说到这里,停了停,对我们问道:你们猜猜看?匡司令的蚊帐洗了,为什么会变成两种颜色?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有点迷惑不解。其他人却都笑得前仰后合。陈福初悄声告诉我:有的地方洗透了,有的地方还没有打湿。看起来不就是两种颜色吗?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讲完匡司令的种种趣事,县委常委王少春说:你们知道解县长是怎么学会骑自行车的吧?那才经典啦!解正南同志学骑自行车,在沅水北堤王家月段的堤面上猛踩,被洲口公社党委书记林邦荣等看见了,就喊他下车吃饭,告诉他有清炖鸡、清炖鱼,还有泥鳅、黄鳝,都是他喜欢吃的一些东西。解正南同志边踩自行车边回答:我下来不得,我下来不得,你们只管吃,我走了。林邦荣想追上去扶他下车,他踩得飞快,根本追不上。他一线风到了坡头镇上,对街道两边的人大声喊:快些,帮我把车子抓到。从邮电所出来几个人,帮他扶到自行车,他才下来。
童自政(坡头公社党委副书记):我一回跟黄子健同志骑自行车下大队检查工作,黄子健同志走前头,前头一个甘蔗眼,旁边没得好宽一条路。他这边一望,那边一望,喊:扎老馆!招呼些!莫绊到眼里去哒。话还没落音,他自己绊进甘蔗眼里,身上摔伤了,伤得蛮狠。我心里好笑,又不好笑出声。他招呼我莫摔进甘蔗眼里,话还没落音,自已摔进了甘蔗眼里。你说好笑不好笑。我忍住笑,伸手拉他,他个子又高,身体又重,我的个子,体重都只有他一半,硬是拉他不起来。这时恰好来了一个社员,同我一起把自行车拖起来,又把他扶起来。
王少春:骑车子绊了跟头的人有个特点,爬起来不是揉伤,也不是看自行车摔坏了没有,而是先看旁边有人没得。如果没得人,就看自己身上的伤。如果有人就装得一点事都没得似的。
周立民:如果旁边有人,就大骂自行车。这狗日的车子,链条不晓得何门搞的,硬不好骑得很。
这时,公社食堂的早餐铃声响了。





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 第25章 老友重逢,既谈工作又拉家常
早饭后,周立民率队,中共汉寿县委常委王少春,坡头公社党委书记周显明陪同,还有王利亚和我,乘一辆吉普车驶往坡头大队。
坡头大队秘书杨长喜把调研组一行迎进大队部,他一幅宽脸,浅浅的花白头发,一双眼皮把眼珠包得好深,高鼻子,武墩个子,青绒布对襟罩衫,灰布裤子。他的堂客在1972年被雷打死了,全家现有8口人,大儿正在湖南医学院求学。
杨长喜:社员孔松柏,承包了5亩水田,1.8亩旱土,早稻亩产1178斤,总产5000斤。养了8头架子猪,承包了队上的一块沙土,卖沙,交承包费300元。他事先根本没有想到今年修屋、做砖的人会有这么多,卖沙的生意好得很。一手扶拖拉机沙卖一块钱,他今年要赚大钱,一些社员眼红,要打他的滚。我说:那搞不得。承包了的,白纸黑字,不能不算数。那时候要你们包,又都不愿意包。别个包了赚几个钱,又眼红了。孔松柏家里2个劳力,伢儿23岁,他自己61岁,他堂客55岁。全家毛收入5000多元,人平1600多元,队上其他户人平收入800元左右。
社员伍腊柳,全家7口人,他打鱼,他儿养鱼,人平收入上千元。凡是包产的、搞了家庭副业的,收入就好一点。社员杨长彪,还有我这号户,一不养鱼,二不喂猪,光插点田,人平纯收入只有300多元。
周立民:你屋里没得内当家,有内当家,要抓蛮多钱的嘞!老杨你今年好大年纪呀?
杨长喜:50岁。
周立民:你还可以接个老伴,帮你调排。
杨长喜:这些年您一直关心着我。我很感谢。你们都不晓得吧?我在社教期间,跟着周书记搞社教,他是团长兼队长,带一帮大学生哥哥,农民只有2个,我是其中一个。当地一些人评价周书记,他一天到晚不做声,这人只怕蛮狠罗。周书记跟队上的一些妇女捡棉花,那些女的快活得很,找他开玩笑,他横直不做声,只埋到脑壳捡。那些女的问我:这个人是搞么得的呀?那时候不准公开职务的沙。我说,不晓得他是搞么得的。跟我一样的,都是做工的。
周立民:嘿嘿。那些事你都还记得。老杨!依你看,在你们大队搞么得副业最赚钱?
杨长喜:养猪、养鹅、养蜂、养蚕,还有养鱼,在俺这里最赚钱。这几项被人们通通认识了,尝到甜头了。其次是做砖,手板的,机子做硬搞不到油。群众还相信手板的砖,耐用,结实。这几项搞好了,人平至少毛收入500元。我家养两桶蜂,不出门追花,一年四季都在自己家里,一桶蜂收入80元,如果哪里花季就把蜂运到哪里去,每桶蜂收入至少200多元。我家还养了几十只鸭,不过不大称心,全被老鼠药闹死哒。
社员廖仲仁一家人平收入只有100元。他本人是好脑木匠,劳力也好,主要原因是不会调排。原先搞集体的时候,尽是我呵到他,而今分到户,何个呵他吔!去年,队上分给他600元,他自己织黄鳝篓儿收入500多元。他就是懒,爱打牌,不会调排,种田缺技术,不里手。晚稻只长得几寸深,就出了穗。早稻亩产500多斤。
社员廖秀合一家7口人,今年人平收入150元。堂客有病,大儿得脑膜炎后遗症。二女儿18岁,原来放了本地一户人家,用了别人800元,她不爱这户人家哒,跟到一个瓦匠伢儿跑到南县去哒。双抢的时候,那户人家天天找起来要我断。俺断廖秀合赔偿前头那户400元,结果是瓦匠伢儿给了300元,廖秀合就赔了300元。前头那户人家说算哒,脱祸求财。廖秀合60岁了,劳力不好,又不会调排。给稻田里撒666粉,正常的做法是一把撒三下,均均匀匀,他却一把撒一下,一砣砣都没有散开。
周立民:嘿嘿!他那像撒石灰。虫没杀死,把稻给杀死了。
杨长喜:搞集体时,俺就抓到他那大儿,做直码头工。全队49户,其中困难户,搞不上前的有6户。人平收入上500元的,有27户,我自己是中等偏上。我而今的任务就是要把那6个困难户搞平衡。
周立民:你要接一个当家的。
杨长喜:接了的,接不好。伢儿得吵结糊,女方呆不了几天就走哒。
王少春:你莫太看重相貌。找那号搞得事的,勤勤恳恳的女人,长相差一点点都要得。
杨长喜:我昨儿跟匡司令一条船过河还讲了的。匡书记,有那样好的女子,拜托你跟我找一个。匡书记说你还没有接堂客啊!我讲:接么得吔!接了又接,那不会犯重婚罪呀!
周立民:这样的。像廖秀合这号户,让他今年多做点砖。如果让他搞长期副业,他也搞不得。
王少春:给他屁眼里放粒黄豆。
杨长喜:这回我抓计划生育,除了讲好话以外,还要挂点红胡子,不然就搞不好呀!
周立民:都要达到人平收入1000元,除了田土里提高单产,重要的是发展家庭副业,搞多种经营。
蔡国秋:养蚕收益高。我和孔令茂、许之平,三人合伙养蚕。孔令茂搞技术。以前生产队养蚕时,是他同我爱人到洋淘湖学的。养蚕4年了,桑园40亩,受益35亩,队上无偿提供队屋让我们使用,蚕具折价140元。我们每年交队上600元。收益三股平分,记工找补,基本上工日投齐。三户共5成劳力的田土,1亩多。春蚕14张,中秋9张,晚秋4张,共27张。上交10担蚕。春蚕1100元,中秋700元,晚秋300元,总共收入2200元。前面投工230个,往后还需要投工80个。发展桑苗1000元,嫁接6000根,栽活1万根。
周立民:10元1个工呀!今后,你这屋前屋后,屋旁都可以栽桑树。江浙一带就是没得闲置的地方,到处是桑树。你们先发展几户,逐步展开,搞快了,不懂技术不行。
杨长喜:你放心,俺会照你讲的做。我过去听你的,工作没有出过错;如今听你的,工作起来更加不会出错。
周立民:我交待的有一件事,你就一直没有听呀!
杨长喜:我听!我听!我向你保证,今年一定把老伴找好,结婚了过年。你看要得啵?
周立民:那当然要得呀!
大家都说:你定好了结婚时间,我们都来送恭贺,喝喜酒。




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 第26章 提倡农户发展养蚕,强调敬老尊贤
接下来,走访新旨八队社员蔡新辉家。
蔡新辉:我全家7口人,插水田6.5亩,早稻亩产600斤,总产3480斤,晚稻还强得一点点儿。爹爹是篾匠,农忙帮到搞田;老弟在油榨房里打油,只回家做季节工。平时都是我到屋里管田。田土合到种,得了东西按田土分。弟兄之间,不讲那些。
周立民:那你们弟兄的关系还蛮好啊!
蔡新辉:去年花60元买6匹蜂,今年发展到125匹。每桶蜂一般8匹。今年蜜糖收入300元。我原来只养一点中蜂,中国的,今年养的是意大利蜂。我初中还没有读满,刚只进了初中的门,就放下书本回来务农。我看书还杀活,不吃饭都做得。我喜欢跟周围一些喂蜂的师傅扯谈,向他们学点经验,搭到自己看书,就浸进去一点养蜂知识。
周立民:你正在建新屋是吧!啊!架好大的势呀?是准备跟你老弟分家吧?你栽的树多呀!
王少春:好多的树啊!还多养点猪。喂两头猪少哒。你这样大一户,要养它几十头猪。
大队支书彭斌清:我们这里的习惯,年年都一样,一到这个日子,主要劳力就做砖,做瓦,讨渔业的人最多,到外江搞鱼。
周立民:还有么得副业呢?
彭斌清:没得。就是锯匠、瓦匠。
周立民:收入最高的有好多呀?
彭斌清:六七百元,千把元的还没得。全大队人平1.4亩水田,3分旱土,1330口人,务农的1200人。
周立民:要发展养殖业,首要的是防疫工作要搞好。防疫也要承包。
王少春:猪硬要关到喂,圈养。农药,瘟猪得肉,就传染不上。
周显明:同兴大队黄福保的爱人,用残饭都煮得酒出来,比粮站的酒还好些,群众喜欢。她只问搞得啵?
周立民:她煮酒可以呀!但是她一换税,就化不来了沙。我说蔡新辉呀,你要提高产量,搞好家庭副业,多养鸡养猪养蜂,实现每人纯收入1000元。
彭斌清:我今年可以搞到700元,一个伢儿出去帮别个打鱼去了,3元钱一天,还包吃啊。俺自己打鱼,没得业次。插10亩7分水田,产10多万斤谷,种2亩棉花,收入400元。
接下来,周立民领头走进一农户家中,看望退休干部余颜青,可老人不在,割鱼草去了。参观了他屋前的养鱼池。
路上,周立民对周显明强调:像老余这些曾经为革命作出贡献的老同志退下来了,要经常上门看望,尽量排忧解难,这一来是我们在职的同志的责任,二来也让老同志感到安慰。无论当好大的官,都有退下来的一天。党内也好,社会也好,都不要忘了敬老尊贤的传统。




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 第27章 重回当年蹲点的红星大队,对党支部书记的身体特别关心
下午2时半从公社出发,访问红星大队。这里是我党女革命家帅孟奇的故乡。她在此出生、成长,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从1977年到1979年,周立民曾在这个大队蹲点,与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学虎是老熟人。周立民握着郭学虎的手,亲切地问道:你屋里还好吧?
郭学虎:我屋里很好。说着,他领着老领导先到红星大队11生产队梁伯华家。
梁伯华:我家养了380只鸭,5头肥猪,承包4.2亩水田,7分旱土,我看鸭,老妈子做家务,伢儿教书,。每只鸭赚得8元纯收入,养鸭总共收入3040元。旱土每亩纯收入150元,水田每亩纯收入450元,养猪纯收入300元,儿子当民办教师工资收入500元,黄麻纯收入70元,油菜纯收入150元。
周立民:他这户人口少,家庭副业多,收入自然高。红星大队还有家庭人口多,人平纯收入上千元的户吧?
郭学虎:全大队人平纯收入上1000元的有11户。8队郭廷毕,全家6口人,看一条牛,用一条牛,插10多亩水田,种3亩旱土。人平收入1000元。
周立民:要有骨干副业,喂鸭呀,喂蜂呀,喂鱼呀,养蚕呀,养鸡养鸭呀,喂鹅呀。多种经营开展得好,对粮棉也是个促进。
周显明:明星大队第5生产队社员高道礼,四父子养6条牛,单是繁殖牛崽收入就有3000多元。
王少春:黄牛崽生下出来,要给它掰开脚趾头,不掰开它走不得路。水牛崽生下地要不要掰开脚趾头呀?
郭学虎:不要。水牛崽养出来就拜四方,就游得水。只要不是养在水里,成活率高得很。
周立民:喂鸡最好。你这地方喂鸡,窝场好。喂鸡主要是掌握好技术,喂鸡可以大量发展。喂鹅,喂鸭,喂蜂。不搞专业喂蜂,收入有这么几百元,也可以嘛!
周显明:喂坐蜂,喂这样10桶不多。一桶蜂最好的搞得200元,一般150元。最恼火的是橲树花。橲树四五月开花。蜂子采不得橲树花,采了就死。
周立民:老郭走吧!看下你的家庭副业。听说你生病了。搞药了没有?要到县人民医院去作个检查,把病找准,才好服药。你是红星大队的带头人,你要是病倒了,红星大队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影响,我不好向帅孟奇同志作交待。
郭学虎:吃了三副中药就好哒。周书记放心,我的体子硬得很。我要和大家一起把红星大队搞得像华西一样,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向帅老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 第28章 肥水不外流,手把手地培养年轻干部
接下来,走访双家障渔场。棋盘格子似的鱼池,四周水杉掩映,空中鱼鹰飞翔,水里鱼儿跳跃。
走进场部大厅,渔场场长张子衡打开一只塑料袋子,朝脚盆里倒出满满一盆壮鼓鼓的莲蓬。他介绍:这都是早晨采的露水莲蓬,每颗莲蓬有40粒莲子,吃起来甜蜜蜜的。除了这东西,拿不出别的好家伙招待你们。
王利亚:每粒莲子值7厘钱,一颗莲蓬值2角8分钱。吃得心疼呀!
张子衡:横直是自己田里产的,又不要花钱买。你们这样的客人来了不吃,给何个吃嘛?他说着,抓起一个个莲蓬,往每一个人的手里塞。
我们围坐成一个圆形,一人拿个莲蓬,一边剥一边吃一边谈。
张子衡,30来岁的小伙子,满头黑油油的披发,浅泥色干部服,灰的确良裤子,塑料凉鞋,粗手大脚,圆脸,翘鼻子。他介绍:每亩鱼池向国家上交鲜鱼250斤。
周立民:要解决饲料来源,糠饼先喂猪,猪粪给鱼吃。喂猪为养鱼。广东那边,鱼池旁边修厕所,粪便不是肥田是养鱼。你们到洋淘湖农场去割草,一个劳力一天割三四百斤草,和养猪比起来,划不来。人又吃亏。这池子里养的有哪些种类的鱼呀?
张子衡指着面前一大片鱼池:这都是袁桂兰承包的鱼池,养的白鲢,鳙鱼,鳊鱼。
周立民:她喂了好多猪?
张子衡:袁桂兰喂了10头壮猪,1头母猪。养鱼、喂猪,一共可收入3400元。她还当渔场会计,出差的时候很多。
周立民:她喂猪的单项收入有好多?
张子衡:袁桂兰喂了10头壮猪,一头猪娘,收入1450元。6亩鱼池,亩产500斤,总产3000斤,均价0.50元,计1500元,除存本500元,纯利1000元,再加上她当会计,出差,误工补贴120元。她一人纯收入2570元。
周立民:她喂的猪,猪屎养鱼,比割草还舒服些。看看。
袁桂兰养猪的猪栏坐落在绿汪汪的鱼池边上,粪水直接下池。一头头壮猪困在猪拦里,看见来人直哼哼。鱼池角上漂浮着一堆堆青草。鱼池里冒起一线细泡。渔场负责人指着细泡告诉我们,那是鱼儿在水里争食糠饼。鱼池南北的堤埂上,长着绿油油的苏丹草。东西是一条排水渠,渠两岸生长着挺拔参天的水杉。猪栏屋上爬满青葱的南瓜藤,一个个南瓜摆在瓦片上。有的金黄,有的翠绿,有的黄里夹绿。屋后种的甘蔗。可以看出,袁桂兰是一个很会经营的人。她虽然出外调猪饲料去了,人不在眼前,可一个泼辣,能干,智慧的渔家妇女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高高的水杉,那青青的苏丹草,那翠绿的南瓜藤,就是她的形象啊!桂兰,真不愧是桂兰啊!难怪她父母给她取名叫桂兰。
周立民一边走一边对身边的王少春主任说:都要像袁桂兰这样做,致富的步子才能快起来啊!
王少春连连点头。按照县委常委分工,他负责主管沅水北岸坡头、鸭子港、文蔚、洲口、罐头嘴、酉港这6个公社的工作,被汉寿人习惯称之为西湖片。他肩上的责任是蛮重的。这6个公社富与不富,对全县的影响很大。所以他对周立民的意见不敢懈怠。
周立民又对公社负责人周显明和渔场负责人说:多建一些猪栏,都像这样,修到鱼池边上,省工省力,对养鱼几多好啊!人也轻松,省得跑几十里路,架百把里的船,跑到洋淘湖农场去割草。一个人一天割三四百斤草,吃尽了亏,效果还不好。像这样养猪养鱼,效果好,人也舒服。你们规划一下,鱼池由集体挖,猪栏由集体建,承包到个人。这是好办法,要推广。
我们要回公社了,渔场场长赶紧把脚盆里剩下的莲蓬放进一只塑料袋里,先塞给王利亚,王利亚不肯接。他又塞给我,我也不肯接。周立民说:莫推了。主人一份心意。这么好的莲蓬,给陈科长、汪秘书带回去,让他俩也尝个新鲜。
王利亚:要得!俺没有忘记他们两个,看他两个记得俺啵。
上车后,我拿了一个莲蓬给王少春,说:你先前讲我的没选好,不嫩,这下你看看,我的水平提高了没有。王少春掰了一颗,丢进嘴里,说:嗯!这下的要得。
路上,看见杂交水稻长势很好,周立民对坐在他身后的周显明说:抓工作就是要有点斗劲。看到好的事情,就硬要搞,莫怕!怕么得呢!种杂交水稻今年尝到了甜头,明年还可以大上。县种子公司到外头组织杂交稻种子去哒,你跟他们联系,多搞点。
看到泄洪道,排水渠,支沟里流水好大。周立民神色严峻地说: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水流下来呢?这是提了闸呀!这个时候还提闸搞么得嘛!嗯!天气不热,田里又不需要水。这水一流下来,水势好大吔!你不记得子健同志在这里的时候,对水管得好紧啦!
周立民说的子健同志,就是前任坡头公社党委书记黄子健,两年前调任县农委主任,他向县委推荐5个公社党委副书记中最年轻的周显明接任。这两年,周立民来坡头公社的次数比别的公社要多,利用一切机会对周显明手把手的教。旁听的我感觉到他像严父教子一般。
周显明望着窗外,静静的听着,连连点头。
回到公社,周立民要我跟王利亚讲,打电话问县气象站,看近几天天气怎么样?周立民喝了自带的中药,知道气象情况后,对王少春说:伙计!是个问题呢!近两三天都没得好天气。
陈福初:群众讲:现在搞工夫是,走路打小跑,挑担不跑空,身上背的各种生产工具,像贾华上阵打仗一样的。
周立民:要是不搞责任制,群众就不会有这么高的积极性。
晚饭后,周立民,王少春听取文蔚公社党委书记左连生的汇报。
1...56789...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