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论渣男改造的一千种姿势(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碉堡rghh
公孙琢玉顿了顿,这才继续道:飞雪漫天,寒气袭骨,粮草殆尽,料想天神下凡也难在如此境地赢得胜仗,莫炎武战死沙场,此战败于敌军。先帝当初受小人蒙蔽,大怒之下便将莫家满门问斩,而莫静娴因为尚未成年,侥幸躲过一劫,谁曾想却被充入了教坊司。
皇帝不知为何,皱眉攥紧了扶手。围观朝臣看热闹者有之,无动于衷者有之,叹息者亦有之。
轮到他们二人犯下的罪行时,公孙琢玉则刻意一笔带过:凶手名叫叶无痕,乃是一江湖游侠,他曾受莫静娴一恩,为了偿还恩情,便助她假死逃出教坊司,并替她杀四个人。便是董千里、郭寒、楚连江、白丘。
公孙琢玉说着,取出了四张诗词纸:微臣查案时,发现他送给凶手的诗皆是从一本名叫《杂诗集》的文册中撕下来的,且纸张崭新,必为新书,便调查走访各大书肆,看看有哪几家掌柜近日进过此种书籍。最后发现他曾于其中一家书肆买过书,且被掌柜看见走进落花胡同,微臣顺藤摸瓜一路查下去,便将人擒住了。
公孙琢玉其实原本还想用一点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自己多么不辞劳苦,多么兢兢业业才查到真凶的,但想想还是算了。
叶无痕与莫静娴从头至尾都跪于堂下,一言不发,安静得不像双手沾血的凶手。
皇帝大抵也没想到此案背后还有如此隐情,面色微变,看向公孙琢玉,声音微沉的问道:你如何得知董千里他们四人曾经贪污军饷,而不是凶手的狡辩之言?
这个公孙琢玉早就有准备,他从袖中拿出一个小册子,递给御前太监呈了上去:微臣取证之时,曾经搜查过这四人家中,最后发现俱有暗格,其中便藏着他们贪污往来的账本。
贪污军饷并非一人能成的事,必然有多人暗中操作,而分赃时为了保证公平可信,他们都会记下账目,确保不会多拿私昧。古代机关算不上高明,公孙琢玉在董千里等人的书房中随便转了转花瓶,敲了敲地砖就找到暗格了。
皇帝阴沉着脸接过那本账册,哗啦翻了几页便气得太阳穴直跳,哗啦一声将账册扔了出去,重重一拍桌子:混账!大军在前方爬冰卧雪,朕为了节省国库开支亦是缩减用度,这些蛀虫竟是欺上瞒下,贪污数十万两白银之多,简直该死!
朝臣见他发怒,齐刷刷下跪:陛下息怒
公孙琢玉左右看了一圈,只能跟着下跪:陛下息怒。





论渣男改造的一千种姿势(重生) 分卷(170)
小太监碎步跑过去,将被扔的账册捡了回来,恭恭敬敬放在御案上。
皇帝胸膛起伏不定,忽然发现自己被公孙琢玉带歪了重点,沉声道:他们纵然有死罪,可凶犯二人也不该私自杀人,否则我大邺王法何在?!
莫静娴闻言,低头叩首:民女知罪,请陛下责罚。
叶无痕是江湖人,他不会心甘情愿叩拜一个皇帝,他静静看着莫静娴清瘦的身躯,没忍住闭了闭眼。
公孙琢玉正准备求情,宰相严复便忽然出列上奏:陛下,凶犯虽罪该万死,但法理不外乎人情,莫家当年满门被斩,数十条人命何其无辜,且莫将军征战沙场,也曾为我大邺立下赫赫战功,恳请陛下开恩,留莫家一条血脉。
朝中不少老臣都曾与莫炎武同朝为官,一时间不少武将也出列求情:恳请陛下开恩。
公孙琢玉顿了顿,也道:请陛下开恩。
杜陵春暗自皱眉。
杜陵春一党与严复一党素来不睦,无论一方要做什么事,另一方便会跳出来死命反对,往死里杠,这已经成了心照不宣的事实了。
杜陵春一党的官员见严复等人都在求情,习惯性跳出来杠两下:陛下,董千里等人虽罪该万死,但无论如何都不该私下寻仇,倘若开了这个先例,日后该如何治国,岂不落人口实?
他本是出来卖个乖,谁曾想杜陵春却回头狠狠剜了他一眼。
作者有话要说:公孙琢玉:让你小嘴瞎叭叭
第198章 贵妃
同朝为官,清浊对立。杜陵春实在是厌极了严复一党,他每天上朝最大的乐子就是给对方找不痛快,但谁曾想出了公孙琢玉这个变故。
这个小混账
杜陵春盯着公孙琢玉的背影,眯了眯眼,心里恨的牙痒痒。求情求的那么起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严复一党,也不知帮着哪边。
那跳出来反驳的官员被杜陵春狠瞪了一眼,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哆哆嗦嗦,原本打好了满肚子的腹稿也顿时没了作用。
公孙琢玉站的靠前,没注意到身后的暗潮涌动,拱手对皇帝道:陛下,莫静娴虽为忠烈之后,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断不可轻易破了规矩,微臣深以为然。只是莫家满门当初被奸人所害,她一清白女子也无辜受了拖累,如今若再施以刑罚,难免不近人情。
说白了还是先帝留下来的烂摊子。
皇帝面上神情喜怒不定:先例若开,日后倘若有人效仿该当如何?
公孙琢玉思索一瞬:也不是无例可循。东汉赵娥为报父仇,曾当街斩杀李寿,自首押入监牢后,大赦而出。多地官员曾共同上表朝廷,禀奏赵娥的烈义行为,刻石立碑显其赵家门户,为世人传颂。
皇帝其实已经动摇了,现在只需要一个理由来说服他。
公孙琢玉抬手比了一个数字:以莫家三十二条枉死的性命,换莫静娴一命,也算公平。一来彰显陛下安抚忠烈之心,二来董千里等人本就死有余辜,此案从宽处理,也无不可。
皇帝没说话,皱眉陷入沉思。他隐隐感到哪里不对劲,最后终于发现杜陵春这边今天安静的不像话,完全没有往日和严复撕得腥风血雨的架势。
皇帝忽然出声:杜爱卿,你以为如何?
杜陵春猝不及防被点名,只得上前,正斟酌着该怎么回答,忽然见公孙琢玉悄悄回头给自己使了个眼色,拼命暗示着什么。
#卡姿兰大眼睛#
杜陵春掩在袖中的手缓缓攥成了拳头:
众人都在等着杜陵春表态,严复暗自皱眉,心道对方必然会多加阻拦,要保住莫静娴一命只怕不容易。谁曾想杜陵春面无表情抖了抖袖袍,竟对皇帝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公孙大人言之有理莫静娴可赦。
他垂着眼睛,脸色臭臭的。
皇帝挑眉,倒是没想到他和严复竟也有意见统一的时候,嘶了一声,沉默良久才开口道:既然众位爱卿都如此说,朕也不好再坚持。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莫静娴带下去杖二十,枷三月,便算作小惩大诫,如何?
脊杖可轻可重,莫静娴一介女子,最多承受二十下,再往上便会有性命之忧了,这个处置倒也合理。
众臣闻言齐齐下跪:陛下英明
莫静娴面色苍白,欲说些什么,公孙琢玉却对她不着痕迹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出声。
能救一个已然是万幸,陛下既然没有开口,那就说明叶无痕死罪难逃,何必再去触怒他惹了不快。
皇帝揉了揉太阳穴,命人将叶无痕押入天牢听候发落,便直接挥袖退朝了。临走时命新任的户部侍郎前去彻查董千里等四人背后的龌龊,说白了就是抄家。
杜陵春心情不虞,见皇帝离开,直接转身出了大殿,步伐飞快。公孙琢玉连忙小碎步从后面撵上:司公,司公。
朝臣三三两两的往外走,见公孙琢玉对杜陵春一脸殷勤,不由得暗自纳闷。心想他难道是杜陵春一党的人,可朝上又为何帮着严相替莫静娴求情?实在是说不通。
杜陵春回头,见公孙琢玉追上来,没什么好气的看了他一眼:叫我做什么?
公孙琢玉摸了摸鼻尖,心想这是生气了,可在大庭广众下又没法儿哄,笑眯眯道:自然是与司公一起回去。
杜陵春嗤笑出声:你怎么不跟严复那个老东西一起回去?
严复刚好从殿内走出来。他别的没听见,就听见杜陵春骂自己老东西。一时面色铁青,下颌胡须无风自动,想来心中气的紧,却又碍于礼数不好当面发作。
公孙琢玉低咳两声,有些尴尬的拉了拉杜陵春的袖袍:嘘,司公小声些。
杜陵春没看见严复,闻言只以为公孙琢玉护着对方,瞪了他一眼:我看你真是被鬼迷了心窍,你到底帮着哪一边?!
他话音刚落,身后就响起严复慢悠悠的声音:公孙大人不仅断案如神,更难得的是心怀仁义,实乃少年俊才,倘若能结识一二,老夫倒也不介意。
杜陵春下意识回头,这才发现严复不知何时站在了他们后面,刚才的话也不知听去了多少。
杜陵春倒不见尴尬,只是听严复话里话外要拉拢公孙琢玉过去,唇边冷冷勾起了一抹弧度:严相学问达天下,门下学生无数,我怕您结识不过来。
严复负手而立,意有所指的道:我这个老东西料想还有几年活头,公孙小友若愿意,尽可来寒舍饮茶,时候不早,老夫就先告辞了。
公孙琢玉闻言立刻拱手:严相慢走。
严复步下台阶后,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命家仆给押送莫静娴的侍卫塞了一个荷包,嘱咐他们行杖的时候轻些,这才离去。
公孙琢玉心想这老头人还行,回头一看杜陵春,却见他面色阴沉似水。
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便是这句话了,骂严复一句,对方充其量骂回来,可若是得罪了杜陵春,背后指不定怎么整死你呢。
司公莫生气,公孙琢玉在杜陵春耳边低声道,不管旁人怎么说,我自然是站在您这边的。
此刻若不是大庭广众下,他大概会抱着杜陵春哄一哄,可惜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便只能歇了心思。
杜陵春见他眼中满是笑意的看着自己,纵再有什么气也发不出来了,只皱眉说了一句话: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杜陵春从来不做烂好心的事。
公孙琢玉嗯嗯点头:听司公的。
杜陵春面色稍缓,正准备说些什么,却见贵妃宫中的大宫女翠翘正在不远处等候着,躬身走上来,屈膝行了一礼:奴婢见过司公。
杜陵春一顿:何事?
翠翘道:娘娘有事请司公过去一趟,陛下准许了的。
二皇子虽有侧妃,但正妃的人选一直没定下来。贵妃昨夜择选许久也没能拿出主意,毕竟事关家族联姻,朝堂势力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乱了局面,想请杜陵春前去商议。
杜陵春闻言下意识看向了公孙琢玉,自己进后宫便罢,公孙琢玉却是没办法进去的。
司公去吧,我在马车上等你。公孙琢玉是个通情达理人。
杜陵春道:那你便在宫门外等着,我去去就回。
公孙琢玉大方挥手,莫名像撵小狗一样:司公去吧。
杜陵春将他的手打下去,笑骂一声小混账,这才去了贵妃殿中。
杜秋晚得宠最盛时,曾被那些朝臣指着鼻子骂妖妃,满后宫的女人在她面前都如秃尾巴鸡一样失了色,其风采可见一斑。
杜陵春到贵妃宫中时,便瞧见杜秋晚站在廊下逗雀儿。她一身墨绿为底绣蓝孔雀的宫裙,尾羽乃金丝绣成,逶迤着滑过地面。身形婀娜,背影便似一朵摇曳生姿的花。不看容貌,不听声音,便已风情万种。
杜陵春走上前去,唤了她一声:姐姐。
杜秋晚闻言看了他一眼,又收回视线,继续逗笼中的鸟儿。声音娇软,笑时颠倒众生,却又天真烂漫,不似生过孩子的女人:一段时日不见,你也不说进宫来瞧瞧我,今日幸亏把你请来了,否则也不知你何时才能进宫来。
杜陵春在杜秋晚面前倒是一副弟弟模样:我是外臣,若进的次数太多,难免惹了闲话。
他们姐弟喜怒无常的性子如出一辙。
杜秋晚用帕子擦了擦手,扫了他一眼:说的好似你不来,他们就不说闲话了似的。
杜陵春心想这又怎么一样。他在前朝,让人骂便骂了,可杜秋晚是女子,倘若名声不好,岂不成了皇后攻讦她的把柄。
他不与杜秋晚讲道理,干脆换了话题:姐姐叫我入宫可有要事?
杜秋晚:自然有要事,你外甥也到了该选正妃的年纪,陛下有意择选秘书丞唐家的女儿,听闻是个端庄大方的,老二也满意,只是我不大喜欢。
唐氏诗礼传家,名声在外,只是这也就表示他们背后无甚势力,娶回来没有任何帮助。
杜陵春下意识道:他既自己喜欢,再则陛下也满意,姐姐何不成全他?
杜秋晚原本正俯身用孔雀翎逗鸟玩儿,闻言略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心想倒不像杜陵春会说的话:可唐家也太势弱了些。
杜陵春一怔,拢在袖中的手不自觉顿了顿:那姐姐瞧中哪家姑娘了?
杜秋晚拨了拨指甲:上将军荣肃行的独女,只可惜被皇后瞧中了,想指给老四,也不知陛下会偏着谁。
杜秋晚思及皇后,心中略有阴沉。前些日子皇后的胞弟成婚,陛下特给了赏赐,那个女人得了便宜还卖乖,不忘拉踩自己,话里话外还要牵扯到杜陵春身上,无非便是刺他的宦官身份。
杜秋晚心中沉闷,干脆扔了手中的孔雀翎,看向杜陵春:我叫你来,是想让你拿个章程,回头也好在陛下面前进言。
杜陵春思忖一瞬道:荣家握着兵权,能拉拢过来自然是好,可难免引了陛下猜疑,再则荣肃行是个老狐狸,轻易不会站队,此事不如择了唐家女。
杜秋晚心中仍是不大情愿,却也知晓兵权轻易不能沾。皇后母家败落,杜陵春在朝堂根基颇深,陛下如此择选,未必没有平衡两家的意思。
杜秋晚叹口气:那便听你的,择了唐家的吧。
杜陵春点头,心中记挂着公孙琢玉:姐姐若无事,我便先走了,还有些事情要办。
杜秋晚没忍住看了他一眼。女人心思细腻,她总觉得杜陵春哪里有些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只得道:那你便去吧。
杜陵春不知想起什么,走了两步,又忽然折返回来:还有一事想求姐姐。
杜秋晚心中那种怪异的感觉又浮上来了,心想有事便有事,为何杜陵春瞧着扭扭捏捏的:说。
杜陵春悄悄看了她一眼,抿唇道:近日的凶杀案姐姐想必也听说了,负责审查此案的人名叫公孙琢玉,乃是乃是我的心腹,我有意让他坐了京兆尹的位置,还请姐姐在陛下面前进言一二。
作者有话要说:贵妃:很奇怪,但是说不上来哪里奇怪
第199章 赈灾银
杜秋晚望着杜陵春,有那么片刻的怔愣出神,不知是不是错觉,她总觉得弟弟身上常年挥之不去的那股子阴郁气淡了些。
夏季已然将过,殿阁中的花却仍是芬芳馥郁。杜秋晚见杜陵春肩头落了片枯叶,抬手替他轻轻拂去,指甲染着丹蔻,纤细精致:我当是什么事,也值得你来求我。
杜陵春静默一瞬道:他是弟弟的心腹。
杜秋晚道:再亲近,也要提防着,人心隔肚皮,你焉知他对你是一片忠心,莫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着杜陵春过于反常的态度,她并没有立即答应此事。
杜陵春斟酌着道:姐姐可还记得从前
杜秋晚觉得日头晒人,在廊下懒懒落座,用帕子轻轻拭了拭额角的汗:从前如何?
杜陵春半真半假的编了个理由:从前咱们路过江州的时候,曾遇一位善心的夫人施粥赠粮,那公孙琢玉便是其独子,说来于我们也有一饭之恩。
旧年日子太苦,实难忘记。听他这么一说,杜秋晚也记起来了,微微一怔:竟是那位夫人的孩子么?
杜陵春点头应是。
杜秋晚理了理帕子,出声道:二十年前的事儿了,没想到还能在京城遇见也罢,不是什么大事,我听人说他已查出此案真相,做个京兆尹也算合适,陛下应当不会反对。
杜陵春罕见的笑了笑:多谢姐姐。
自己的弟弟,自然怎么看都顺眼。杜秋晚心想杜陵春比皇后那个整日只知逗猫走狗的胞弟不知强上多少,只可惜
只可惜当年为生计所困,进宫净身当了太监。
现如今就算权倾朝野,富贵在握,也不见得真就开心了。




论渣男改造的一千种姿势(重生) 分卷(171)
宫中太监多有找了宫女当对食的,搭伙过日子。虽知道说了会惹杜陵春不悦,杜秋晚还是没忍住道:你也该找个亲近人在身边伺候着,总是一个人,像什么话。
杜陵春果然不大乐意,阴恻恻道:姐姐这是在刺我?
他一个太监,找什么女人。
杜秋晚皱了皱细长的眉:你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试试怎么知道,先找个知心伶俐的伺候着,说不定你就改了主意。
杜陵春甩袖,冷声道:不找!
杜秋晚瞪了他一眼:不找便不找,这倔脾气也不知是随了谁,我瞧你也不想在我这儿待着,翠翘,撵了他出去。
语罢将手中丝帕一甩,转身进了内殿。
翠翘下意识看向杜陵春,却见这位爷直接走了,头都不回,走的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公孙琢玉正坐在皇宫门口的马车里等杜陵春,忽听得外间有人喊自己,下意识掀开了车帘,却见是严复。
公孙琢玉本能想下车,但见严复也坐在马车里,隔着帘子和自己说话,就没动,拱手施礼:原来是严相,不知有何要事?
严复笑着捋了捋胡须:小友为何在此?
公孙琢玉不介意让别人知道自己跟杜陵春是一伙的:啊,因为有些事要与杜司公相商,故而在此等候他。
严复一把年纪,总不可能真的去计较什么,为官做宰,心胸比寻常人要豁达的多。他闻言捋了捋胡须:莫将军与老夫也算故交,只可惜当年莫家出事之时,老夫无力相帮,今日多谢小友在殿上求情。
要做一个好人,势必要面面都顾虑周全,有人说严复门生无数,好友遍天下,可见其人缘之善。只是仅凭他一人在官场支撑,到底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公孙琢玉不想成为那种人,但也不会去贬低这种行为也就是了,只道:身为父母官,应该的。
严复忽然说起了另外一件无关的事:南边蝗灾频发,饿殍遍野,陛下已派了钦差下去放粮赈灾。
钦差是杜陵春一党的人,银两倘若拨下去,势必会被他们层层克扣。
公孙琢玉没出声,想听听严复会说些什么。
严复的眼睛充满睿智,却也万分苍老:老夫观小友不是大恶之人,倘若能对杜司公劝贤一二,亦是救民救己的好事。秦有赵高,东汉有梁翼,南宋有陈自强,北宋有蔡京,当初莫不是权倾朝野,富可敌国之辈,只可惜多行不义必自毙,今人又何必重蹈覆辙。
他语罢长长叹息一声,自己不免也有了些老人相通的感伤病,缓缓放下车帘,挥手示意车夫离去。
公孙琢玉坐在马车里,若有所思。心想严复这是在告诉自己,行尽不义之事必然只得一时风光,早些回头是岸的好,否则只怕不得善终。
话有些刺耳,但理不算糙。
公孙琢玉被他拨弄得也有些心烦意乱,不知想起什么,随手叩了叩车壁:那个球。
车厢静静的,没有任何动静。
公孙琢玉飞快眨眼,努力回想着系统的名字:那个00几来着?007?
系统从后面飞出来,用翅膀照着他后脑勺打了一下:【我是009】
公孙琢玉被它扇的pia一下趴车壁上了,眼冒金星,倒吸一口凉气,揉着头道:凶什么,不就叫错名字了么。
系统哼了一声:【叫我干嘛?】
公孙琢玉立刻来了精神:你说我上辈子死的挺惨了,对吧?
系统心想你那不是死的惨,是死的活该:【嗯呢。】
公孙琢玉问道:那你知道杜陵春上辈子怎么死的吗?是否得了善终?
将军战死边野,马革裹尸而还;文臣才尽,死后落于棺中;权臣翻手拨弄风云,多陷于权谋,又何来善终一说?
系统翅膀扇了扇,犹豫着道:【上面有规定,不可以说的。】
公孙琢玉眨了眨眼,放低声音道:你悄悄的告诉我,我保证谁也不说,我最讲义气了。
系统用翅膀把他的脑袋扒拉开,什么也没说,只文绉绉的拽了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它不愿意透露太多,似乎是怕公孙琢玉追问,说完就嗖一声消失在了空气中。
公孙琢玉一愣,反应过来,慢慢坐了回去,琢磨着它话里的意思:修善的人家,必然吉庆,作恶的人家,必遭祸殃。
难道杜陵春这个权倾朝野的权臣,上辈子也未得善终么?
公孙琢玉忽然有些落寞。他以为在浑浊乱世中当忠臣已然境地艰难,但没想到奸臣也不见得有好下场,这个世道该如何保全自身,又成了问题。
杜陵春从贵妃宫中出来,刚上马车,结果就见公孙琢玉有气无力的瘫在位置上,唉声叹气的。
谁惹你了?
杜陵春推了他一把,在旁边落座,想起杜秋晚刚才说的话,心中仍有些郁结。但见公孙琢玉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又抛至一边,转而先去哄他:你京兆尹之位已然与姐姐说妥,又是为了什么事愁眉不展?
马车够大,躺下来也无妨。公孙琢玉干脆枕在了杜陵春的腿上,没头没脑的问道:司公已位极人臣,可还有什么想要却没得到的?
杜陵春闻言一怔,他倒是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垂眸端详着公孙琢玉的眉眼,捏了他脸一下,没好气道:问这个做什么?
1...107108109110111...1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