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夺嫡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鸣岐山
弘晴向来就不曾将三阿哥当成对手,哪怕其手下势力看似不小,可对于弘晴来说,那不过都是土鸡瓦狗罢了,压根儿就不堪一击,再说了,三阿哥那头弘晴早做足了安排,当真就不怕其能翻得出甚大浪来,纵使明知诚德帝想保住三阿哥,弘晴也自不放在心上,很是爽利地便同意了诚德帝的处置方案。
“嗯,此事便这么定了也好,至于耿三飙么,既是与曦儿所犯之错相当,朕亦不好厚此薄彼,略施惩戒怕是难免,只是念其乃两朝老臣了,又曾有大功于国,朕亦不好下重手啊,晴儿看当如何安排为宜?”
诚德帝就一得陇望蜀之辈,此际见弘晴似乎很好说话,对九门提督之位的野望还真就大起了,却又恐触怒了弘晴,不得不作出一派不耻下问状地将这么个棘手的难题往弘晴怀里推了去。
“皇阿玛圣明,儿臣也以为确当有所处置才是,今,云贵总督延信年事已高,前番已有乞骨归京之奏请,只是朝中一时无人可代之,故而挽其留任,然,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不若令耿三飙替代之,或相适宜焉,此儿臣之浅见也,还请皇阿玛明断。”
弘晴原本就没打算霸住九门提督之位不放,底限也很简单,那便是不能让耿三飙受了委屈,至于谁来继任九门提督一职么,弘晴却是浑然不以为意,连提都懒得去提上一句。
“嗯,耿爱卿忠勇可靠,镇边一事倒是不虞有所差池,朕准了,回头下了诏书也就是了,只是如此一来,九门提督之职也就空了出来,此要职也,却是不宜久旷,晴儿对此可有甚人选要荐否?”
云贵总督虽说是封疆大吏,可远在天边,向来不是肥缺,诚德帝自不会反对弘晴之提议,不过么,却又不免担心弘晴得寸进尺地还要霸着九门提督之位不放,这般语出谨慎地试探了一番。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眼下并无人要荐,一切听凭皇阿玛圣裁。”
于弘晴来说,但消诚德帝不去插手丰台大营之事,谁来当九门提督都无所谓,让出一鸡肋般的所谓要职,能换来诚德帝安生上一段较长的时日,无疑是桩合算的买卖。
“嗯,那此事便再议好了,朕累了,尔自道乏罢。”
弘晴虽是说得极为的诚恳,可诚德帝显然并不敢完全放心下来,也不愿再在此事上多谈,这便一挥手,就此下了逐客之令。
“皇阿玛圣明,儿臣告退。”
预定之目标既是都已基本实现,弘晴也自懒得再多啰唣,这一听诚德帝如此吩咐,也没甚迟疑,恭谨地称颂了一声,就此退出了乾清宫,自行去九门提督衙门准备结案事宜不提……
九龙夺嫡 第一千零四章 劳动力危机(一)
诚德四年九月初六,仁亲王弘晴与军机大臣张廷‘玉’联名上了本章,言称乌衣巷与九‘门’提督衙‘门’大牢两案皆已审结,据查,皆是因白莲教暗中作‘乱’所致,主凶耿荣等多名嫌凶在逃,已严令刑部下发海捕文书,举国缉拿,另,对涉案之顺郡王弘曦、九‘门’提督耿三飙皆提出了惩处意见,前者建议革去王爵,贬为多罗贝勒,后者拟调云贵。-帝阅之,以为可,事遂做定论,另委原丰台大营提督赫达为九‘门’提督,不久,又调陕西总督孟光祖回京就任刑部尚书,并入军机处听用,调陕西巡抚梁绪文为顺天府尹,原顺天府尹荣柱为礼部尚书,其余诸大员皆不动。
诚德四年九月十九日,工部尚书沈河、大清科学院院长戴梓联名上本,奏请全面启动两条试验‘性’铁路以及配套工程之建设,帝并未即刻准奏,而是下诏让工部准备蒸汽机车之演示;十月初一,帝率诸般臣工亲临延庆州科学院分院视察,亲眼目睹了蒸汽机车之试运行,以为尚有可取处,遂准了试验‘性’铁路之章程,并令工部主持相关事宜。
诚德四年十月初九,铁路布局计划奠基典礼在河北保定隆重举行,仁亲王弘晴、愉亲王允禑、庄亲王允禄等诸多权贵到场为贺,次日,蒸汽机车厂在保定破土动工,十月十五日,两座大型钢铁厂分别在保定以及江苏的江‘阴’行奠基礼,而原京师、唐山两家中型钢铁厂也开始了扩建工程,连带着周边数省之水泥厂也纷纷开始了扩建,再加上工部原先规划的公路网之建设,举国之基础建设已达到了大清开国以来的顶峰,随之而来的经济拉动效应自然是极大,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老少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两条,一者是投入的巨量资金难以在短时间里见效,至于其二么,便是劳动力出现了不足之状况。
经多年的休养生息以及海外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大清的人口已然过亿,按说劳动力应是不缺的,更别说还有十余万被俘的战俘参与基础建设,可偏偏麻烦还真就出在此处,没旁的,这么些年来,大清的经济虽是发展得极快,可小农经济的真面目却始终依旧,大量的农民宁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也不愿到工厂或是工地上打工,往日里依靠着城市中的富余人口,还能支撑得住各种工厂的兴建与运转,可此番大规模基础建设一上,劳动力不足的窘境也就此爆发了出来。
此番劳动力危机爆发得有些突然,尽管早在各项基础建设正式开始时,便已有了些预兆,但并未引起工部诸般官员们的重视,可待得开‘春’之后,绝大多数趁着冬日农闲出来打零工的农民归回土地,劳动力不足的窘境便瞬间暴‘露’了出来,除了两条铁路是因着调用那些战俘之故,不曾受太大的影响之外,其余大量的建设项目不得不就此陷入了半停顿的窘境,各地告急文书纷纷传来,工部上下官员们措手不及之下,自不免为之头疼不已,连续开了几次办公会议,都未能找到个妥当的应对之策,身负重责的工部尚书沈河可就不免有些着急上火了,偏偏户部那头又死活不肯增拨资金,无奈之下,不得不向弘晴提出了求援之要求。
“此事本王知晓了,尔工部那头对此可有甚解决之策否?”
虽说手握朝廷大权,也有着“尖刀”这等利器在手,然则弘晴却也无法保证面面俱到,还真就没想到劳动力危机会来得如此之快——有着前世的经验在身,弘晴自是清楚资本主义从萌芽状态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必然会因此引发劳动力危机,根源么,自然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此,也早已有了相应的解决之道,问题是弘晴所考虑的解决之道须得有两个根本基础,一是他能对朝局绝对掌控,二么,便是市场经济已然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今,这两个先决条件显然都尚未达到,也就意味着原先思忖的解决之道暂时难以派上用场,要想应对眼下这等突如其来的危机,就须得另寻它策,很显然,这并不是件容易之事,弘晴一时半会也尚未能考虑周全。
“回王爷的话,下官已召集诸般官员商议了数回,对此事已有数条建议,只是都有所欠缺,实难言稳妥。”
沈河就是因无法拿出个稳妥的章程,这才会前来寻弘晴拿个主意的,此际听得弘晴见问,自不免老脸微红,颇为无奈地解释了一番。
“哦?且说说看好了。”
基础建设乃是大清经济腾飞的根本之所在,那是断然不能有失的,眼下不过方才刚开始而已,若是不能及时解决劳动力问题,后头的铁路布局以及重工业基础建设也就成了无本之源,断难以为继,对此,弘晴自是不敢掉以轻心,在自身思忖尚未周全的情形下,自是很想听听工部诸般人等对此事之见解。
“王爷明鉴,下官等商议之结果有三:一是由圣上下诏书,征调各地民壮,此法应可在不增拨投入之情况下,满足各项工程建设之需要,只是如此一来,各地之农务恐大受影响,非不得已,实不能为也;其二,奏请增拨银两,招募民壮,以满足建设之所需,此法当可在确保农务不受大的影响,只是投入恐须得翻番,下官曾去文户部,却遭三阿哥严拒,若非王爷出面协调,此策也难有实现之可能,至于其三,下官以为或许可稍稍缩减些建设规模,先行确保重点工程之建设,其余各省之道路、桥梁建造暂时压后,待得农闲之际再行开工,如此一来,倒是无须顾虑人手之不足,只是各项建设之进度恐将迁延无期,上述三策各有利弊,下官等不敢遂决,还请王爷明断则个。”
听得弘晴见问,沈河自是不敢怠慢了去,赶忙一躬身,细细地将工部上下所商议出来的解决之策解说了出来。
“唔……,尔等能想出此三策,足见已是用了心了的,只是此三策在本王看来,都非良方,纵使能解一时之危,也难保证将来之虞,若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后果实不堪设想,此事终归须得寻个长久之计方妥,本王对此虽有些思忖,只是一时尚难周全,且容本王再行琢磨一二,过几日再做计议好了。”
弘晴静静地听完了沈河的陈述,但却并未急着发表评论,而是默默地寻思了良久之后,这才谨慎地点评了几句。
“是,那下官就先行告辞了。”
沈河也知晓此事干系重大,自不敢‘逼’弘晴赶紧拿出个解决之道来,这一听弘晴的言语中已是微‘露’逐客之意,也自不敢再多啰唣,这便起了身,朝着弘晴便是一礼。
“嗯,沈大人回去后还须得严抓铁路之建设,万不可出甚岔子,至于劳动力不足一事么,就不必挂心了,本王自会料理停当。”
这一见沈河要走,弘晴也并未多加挽留,仅仅只是声线平和地吩咐了一句道。
“是,下官告退。”
两条试验‘性’铁路之建设都是由俄罗斯战俘与青海各部战俘在兴建,于劳动力方面,倒是无甚大碍,只是在管理上事端多多,沈河自不敢掉以轻心,恭谨地应了诺之后,便即匆匆告辞而去了。
还真是有够麻烦的!弘晴并未去送沈河,而是独自在书房里默默地思忖着,心里头浮现出来的解决之策不少,可真要说到实用‘性’么,却颇有些堪忧,一时间还真有些个头疼不已的——身为穿越众,弘晴自是清楚前世那个时空里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德等老牌列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期,都遇到了劳动力不足以及小农经济的阻碍,这些帝国的解决之道几乎一模一样,那就是武力解决,以所谓的“圈地运动”夺取农民的土地,最后通过战争,击垮作为小农经济代表的皇家,从而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一劳永逸地解决小农经济之困扰,这等手法无疑是简单而又粗暴的,当然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得很,只是弘晴却是断然不会加以考虑,不说这等解决之道代价巨大,就说弘晴本人便代表着天家,又怎可能自己去革自己的命来着。在弘晴原先的规划中,要解决小农经济的阻碍可以分两步走,一是加速工业化建设,以国家的投入来达成重工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业的近代化,个中的根基便是土地兼并,以形成规模化与机械化,从而全面解放劳动力,而这一点,不单需要时间,还须得弘晴能掌控全局,从而将农民因失地而造成的恶果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至于第二步么,则是鼓励民间投资,从而产生巨大的就业机会,以吸纳富余的农村人口,最终形成良‘性’之经济基础,进而稳步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之目的,若能实现这两步,大清成为天下第一强国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的,只是规划归规划,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快,眼下基础尚未打牢,矛盾却已是先行爆发了出来,该如何解决就成了摆在弘晴面前的一道棘手之难题……--5aahhh+25915682-->
...
九龙夺嫡 第1007章 劳动力危机(二)
“王爷,您该用膳了。◎,ww≤w.2︾3wx.c■om”
事情相当之棘手,饶是弘晴智算过人,也难以在短时间里构想出个稳妥的应对之章程,这一沉思,便从末时发愣到了天将擦黑,却兀自没能找到答案,自然也就忘了传膳一事,这等情形一出,丁松可就有些看不过眼了,小心翼翼地凑到了弘晴的身旁,低声地提醒了一句道。
“嗯,就送到此处来好了。”
听得响动,弘晴总算是从沉思里醒过了神来,先是眉头微皱地扫了丁松一眼,又侧头望了下窗外的天色,这才猛然发现自个儿居然在书房里足足坐了近两个时辰,不禁为之哑然一笑,可也没甚废话,仅仅只是简单地吩咐了一声。
“喳!”
弘晴既是有令,丁松自不敢稍有耽搁,紧赶着应了诺,急匆匆地便退出了书房,自去安排相关事宜不提。
“还真是有够伤脑筋的!”
弘晴并未去理会丁松的离去,伸手揉了揉已然有些胀痛的太阳穴,颇有些无奈地长叹了口气,没旁的,这两个时辰下来,弘晴已是通盘考虑了全局,也想了不少的应对之策,可说到把握性么,还是难言万全,心中自不免有些焦躁不已的。
“王爷,请您用膳。”
就在弘晴再次陷入沉思之际,王府总管赵福顺已是领着几名抬着食盒的下人们匆匆赶了来,指使着一众人等手脚麻利地在一旁的几子上摆好了各色菜肴之后,这才小心翼翼地凑到了弘晴的身旁,低声地催请了一句道。
“嗯。”
对于赵福顺的小意请示,弘晴并无太多的表示,仅仅只是面无表情地轻吭了一声,缓步走到了几子旁,一撩衣袍的下摆,就此端坐在了蒲团上,顺手拿起银筷子,往前一伸,便要去菜谍里夹菜,只是半道上却又突然顿住了。
哈,有了!
持着筷子的手在空中僵了好一阵子之后,弘晴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丝喜色,二话不说地便将筷子往几子上一搁,霍然起了身,几个大步便窜到了文案后头,一撩衣袍的下摆,就此端坐了下来,伸手取过一本空白的奏本,提笔便速书了起来,这等情形一出,侍候在侧的赵福顺等人当即便全都看傻了眼,但却无人敢在此时胡乱言事,也就只能是愣愣地看着弘晴在那儿忙乎个不停……
“启奏陛下,仁亲王在宫门外求见。”
九门提督大牢遇劫一案已是过去了近半年的时间,可侥幸过了关的诚德帝显然还不曾缓过气来,对朝廷事务基本都不怎么打理,大小事情都丢给了军机处以及诸位管部阿哥们去处置,甚至折子都很少批阅,每日里不是召集众翰林院学士们吟诗作赋,便是宣内廷歌舞班子前来侍奉,还真就有几分无为而治之做派,这不,今儿个一大早便又在乾清宫的大殿里纵情歌舞了,不单他自己醉心歌舞之表演,就连前来禀事的几名阿哥也都被诚德帝留在了身旁,陪着笑谈无忌,正自其乐融融间,却见李德全匆匆从殿外行了进来,小心翼翼地凑到了诚德帝的身旁,低声地禀报了一句道。
“宣。”
虽说父子间的关系已是极度恶化,可这近半年来,弘晴的晨昏定省却始终不曾少过,当然了,也就只是来请安上一番罢了,基本上很少与诚德帝商议政务,对此,诚德帝也已是习以为常了的,自不疑有它,连想都不曾想,随口便道了宣。
“喳!”
诚德帝金口既开,李德全自不敢稍有迁延,紧赶着应了诺,急匆匆地便退出了大殿,不多会,已是陪着一身整齐朝服的弘晴又从外头行了上来。
“嗯!”
诚德帝对弘晴是既恨又惧,纵使心中极其不欢迎弘晴的到来,但却断然不敢给弘晴丝毫的冷遇,待得见弘晴的身影出现在殿口处,诚德帝的心没来由地便是一阵发虚,赶忙一挥手,轻吭了一声,将正自轻歌曼舞的众舞女们屏退了开去,身子更是不自觉地坐直了起来。
“儿臣叩见皇阿玛!”
对于诚德帝的沉迷酒色,弘晴尽管不喜,却也并不打算去进谏上一番,也就只是神情淡然地抢到了御前,照着朝规行礼问了安。
“免了。”
诚德帝到底不是寻常之辈,尽管心中对弘晴极之忌惮,可表面上却还是能维持得住帝王之架势,叫起的声音里满是帝王之威严,只是若仔细听了去,明显透着股色厉内荏的虚弱。
“谢皇阿玛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弘晴之敏感,自不可能会听不出诚德帝威严背后的虚与弱,不过么,却并未放在心上,更不曾有甚失礼之表现,谢恩之声一丝不苟,令人挑不出半点的瑕疵。
“晴儿既来了,且就陪朕乐上一回好了,来人,赐座。”
尽管心中其实是巴不得弘晴赶紧走人了事,可这等念头,诚德帝也就只敢在心中转转而已,却是半点都不敢流露出来的,不仅不敢给弘晴脸色看,还得装出一副和煦无比的样子,心里头的憋屈就别提有多腻味了的。
“谢皇阿玛隆恩,然,儿臣此来实有一事要奏,还请皇阿玛拨冗垂询则个。”
弘晴对歌舞之类的靡靡之音本就不甚感兴趣,这当口上又有事牵挂,自是不愿陪诚德帝胡天胡地,恭谨地谢了一声之后,便即直截了当地道明了来意。
“哦?晴儿有事只管说,朕听着便是了。”
这近半年来,弘晴还是头一回来商议公事,诚德帝自不免有些好奇,只略一沉吟,便已是爽快地准了弘晴之所请。
“启奏皇阿玛,儿臣有一事要禀,据悉,自开春以来,各省大量农闲时出外帮工之民壮皆已归乡务农,各地之道路建设乃至各工厂之兴建皆大受影响,进度堪忧,儿臣得报,心甚忧之,寻思数日,终得一法,或能解得此厄,然,因兹事体大,实非儿臣所能遂决者,故而特来请皇阿玛明断行止,现有本章在此,还请皇阿玛过目。”
诚德帝金口这么一开,弘晴也自无甚迟疑,一抖手,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本蒙好了黄绢的折子,高高地举过了头顶,言语恳切地出言请示了一番。
“递上来。”
一听是有关各地工程之事,诚德帝关切的兴致当即便不见了踪影,没旁的,那些事务在诚德帝看来,不过都是些杂务而已,还尽是些花钱巨大却没见多少成效的“蠢事”,若不是弘晴一力坚持,诚德帝压根儿就不会容许这等大规模之基础投入,说实话,诚德帝其实巴不得这么些基础建设全都半途而废了才好,又怎有心去解决其间发生的困厄,奈何此事乃是出自弘晴之提议,诚德帝尽管不愿与闻,却也不敢当面拒绝,也就只能是怏怏地一挥手,无可无不可地吩咐了一句道。
“喳!”
一听诚德帝这般吩咐,侍候在侧的李德全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迁延,紧赶着应了一声,匆匆行到了殿中,伸手接过了弘晴高举过头顶的折子,一转身,疾步抢到了前墀上,将折子递到了诚德帝的面前。
“晴儿能如此忠心国事,无疑是好的,朕也很是取你这一条,只是兹事体大,朕亦不好独断,终归须得朝议一番,方好有个可行之依凭,且押后再议可好?”
弘晴所上的本章很长,足足有三十数页之多,内容更是详尽无比,不单牵涉到各项工程的发包管理,也有着对朝廷机构的增建,更涉及到追索责任等立法方面之事,洋洋洒洒足足近万言,饶是诚德帝仅仅只是略略浏览上一番,也愣是被弄得个晕头转向不已,加之本心里就不怎么想管工部那些建设项目之死活,自不可能立马便给弘晴一个肯定的承诺,话虽是说得客气,可明摆着就是在玩拖延的把戏。
“皇阿玛圣明,儿臣也以为事关重大,确须得谨慎些才是,今,据大朝还有四日光景,且就先让朝中贤明先行议议,以备大朝时就此事进一步磋商也好。”
诚德帝能拖得起,那些工程项目可是拖不得,弘晴自然不可能让诚德帝就这么随意地糊弄了过去,这便一躬身,毫不客气地将诚德帝的话好生引申了一把,摆出了要诚德帝尽快将此事搬上大朝之态度。
“这……,唔,时间上未免太过仓促了些罢,朕担心诸般臣工短时间里怕是难有个稳妥之章程,且待半月之后再行计议好了。”
自弘晴西征归来,一年半多的时间里,朝廷投入各省道路建设的资金已是高达两千五百余万两银子,虽说有着“八旗商号”以及工部分红的强力支持,可国库也没少往填钱,诚德帝自是不乐意得很,这一见弘晴如此公然紧逼,自不免更不爽了几分,只是碍于弘晴的强势,却又不敢公然抵制,也就只能是在朝议的时间上做些手脚。
诚德帝这等回应明显就是在跟弘晴别苗头,原本静静端坐在大殿两旁的诸位阿哥们顿时便全都来了精神,一个个眼珠子发亮不已地看着弘晴,就有若一群闻到了腥味的饕餮一般无二……
九龙夺嫡 第1008章 劳动力危机(三)
一群杂碎!
尽管不曾看到诸位弟弟的脸色,可以弘晴感觉之敏锐,又怎可能会察觉不到众阿哥们身上腾起的那等打算浑水摸鱼的强烈**,不过么,也并不甚在意,仅仅只是在心中不屑地嘀咕了一句,可脸上却依旧是一派的恭谨,朝着诚德帝便是一躬身,很是诚恳地应答道:“皇阿玛圣明,儿臣以为三月十五之早朝再议决此事确是更妥。±,ww”
“嗯,那就这么定了也罢。”
诚德帝本心是想将弘晴的提案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可这一见弘晴如此坚持,也自没了奈何,只能是怏怏地一摆手,就此给出了个答复。
“谢皇阿玛隆恩,儿臣处还有些琐事待办,且容儿臣先行告退。”
半个月的时候虽不算短,可对于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着的各项工程来说,显然会有着极大的影响,然则考虑到纵使章程得以通过,筹备诸般事宜也须得不少的时间,当真不差这么几天之时日,再说了,弘晴也不愿当众与诚德帝彻底撕破脸,恭谨地谢了一声之后,便即就此请辞了一句道。
“嗯,去罢。”
诚德帝本就不愿弘晴在此多呆,加之先前拖延之意图被弘晴强硬挡住,心中早已是不爽到了极点,这一听弘晴要走,自不会出言挽留,平板着脸,一挥手,悻悻然地准了弘晴之请辞。
“是,儿臣告退。”
诚德帝金口一开,弘晴也没甚耽搁,更不曾去理会两旁那些个神色各异的弟弟们,恭谨地行了个礼,便即就此退出了大殿,自去工部安排相关事宜不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