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台城遗梦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白袍将

    兰子义说道:

    “张太尉功勋显赫,当年一战定乾坤,使西边至今无事,这等经验当然值得我们这些小字辈好好学习了。”

    张太尉听后笑了笑,没有回答兰子义,只是接着自己的话往下说:

    “当年打了胜仗,封侯进爵,皇上降旨征我入朝做太尉,一时之间我张让誉满天下。那时我想的是出将入相,入朝后整顿朝纲,辅佐皇上。想的很好啊,只是天下事哪有那么顺利,事事随人愿呢”

    兰子义听到张太尉的话也明白了张太尉入朝之后施展不开拳脚,再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顿时觉得遇到了知己。于是说道:

    “看来太尉在京城不是很顺心啊。”

    张太尉笑道:

    “谁说的谁说不顺心很好啊。我张让身为三公,位极人臣,满朝文武有几个能得到这等荣耀如今活人做三公的也只有我了,剩下的全是死后追赠,而我现在在京城,有宅院,有庄园,有田地,还有大把的时间和银子,有什么不好的好得很啊好得很,卫侯你可不要嫉妒啊。”

    兰子义听后也苦笑了两声,点了点头。

    张太尉叹了口气接着说:

    “你爷爷是条好汉,那时被困在旧都附近藏马坡前我一直督促朝廷发兵解救,可……我没有带兵啊。好在你爹很争气,没有辜负你爷爷。”

    兰子义听着突然想起什么,问道:

    “太尉难道没有子女为何来到庄内没有遇到呢”

    张太尉说道:

    “老夫倒是有三个不肖子,老大随我征战不周原,战死了;老二年幼夭折;还有个老三前两年刚刚病死,我白发人送黑发人,着实伤心了一会。现在倒是有个孙子,只是每天跟着他那群什么儒林同道游山玩水,吟诗作赋,风花雪月,还在二龙山玩什么诗社,唉,每天连面都见不到。”

    兰子义听到张太尉的孙子也在参加诗社,一时来了兴趣,赶忙追尾:

    “张太尉,您的孙子也在参加诗社晚辈今天也是拜访了二龙山诗社回来的,因为晚了所以没来得及入城。”

    虽然兰子义提到诗社兴高采烈,但张让明显没把那个当回事,只是轻描淡写的说:

    “那只是京城纨绔子弟自己搞的个玩意,卫侯何必留恋当年我刚入京的时候也想着挤进人家文人墨客的圈子里,可是人家自己有自己的玩法,那里轮的到我个武夫随意插足。”

    兰子义一听到诗社心思就全都扎到那里去了,也没管张太尉所说,只是问道:

    “敢问太尉的孙子是如何加入诗社的呢”

    张太尉挥了一下手,说:

    “嗨,哪有什么加入不加入啊,从小他就和那些小子混在一起,自然就进去了,还有什么好加入的。”

    兰子义听着皱起了眉头,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崔浩告诉我




第四十三章 头等大事
    兰子义调转马头赶往户部,等到了户部衙门时已经过了卯时,官吏衙役们都开始了工作。

    兰子义把马停在衙门口,报上名号后便跟着一个书吏来到户部大堂。

    来到大堂兰子义看到德王已经坐在衙门正座上,

    事实上说坐在那并不合适,准确的来讲是瘫在那里,身后王三李四正在给端着零食捶着腿。

    堂下东边各坐着户部尚书和左右侍郎,西边坐的是吴幽思和戚荣勋,

    兰子义来到堂下,见到昨天把自己卖掉的德王,心里堵得要死,但兰子义还是压下了心头的怨念,努力告诫自己作为读书人应当遵守的忠孝理念,向德王行礼道:

    “子义来迟,还请德王赎罪。”

    德王几乎躺在椅子上,看都没看兰子义,就说到:

    “恕什么罪你要是来迟了就活该遭罪还要我给你恕什么罪昨天你不是去了刑部衙门吗连哪都去了还怕什么罪”

    兰子义听着这话胸口发闷,想到昨天在王府里德王那副孬种样,哪怕是在那么有利的场合下还是把他兰子义给出卖掉,现在居然还有脸拿这件事情来挖苦自己,真是恨不得上去揪住德王狠狠的揍一顿。

    兰子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头怒火,没有说话。

    一旁户部的几位大人听到德王这么说明显有些皱眉头。

    这边吴幽思听着只是端起茶碗喝了口茶,戚荣勋则面带微笑,

    兰子义心想这戚荣勋算是跟自己杠上了,看来这人不会让自己痛快。

    这时吴幽思说道:

    “卫侯昨晚有事外出,来不及知会今早的事情。哪怕王爷您今天特地起大早卫侯也没法及时赶到啊,王爷又何必为难卫侯呢”

    德王听到吴幽思这么说,一翻身坐了起来指着兰子义说道:

    “谁要为难他了我就是听不惯你们这群读书人整天说的这套废话。明明来迟了就是来迟了,不想挨骂就是不想挨骂,还要说什么‘还请恕罪’。我就是不想给你恕罪你又能怎么样”

    兰子义听着浑身发抖,满脸通红,两个拳头捏的紧紧地。

    吴幽思听德王这么说,朝德王抱拳笑道:

    “王爷息怒,这也只是那些读书人自作聪明罢了,王爷真要是不恕罪事就办不下去了。”

    接着有掉过头对兰子义说:

    “卫侯,还不快向王爷道歉。”

    兰子义听着火大,德王蛮不讲理,在这里找我事,你个小小的师爷也敢对我兰子义这么横,可放在现在这个情况下,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于是兰子义咬咬牙,作揖说道:

    “子义无知还请王爷恕罪。”

    德王听着冷哼了一声,接着又躺回椅子上去。

    吴幽思见状问道:

    “刘瞻刘尚书,能否请您给卫侯看个座呢”

    对面坐着的为首的刘尚书看着这幅景象只是摇了摇头,听吴幽思这么说于是招呼道:

    “来人。给卫侯大人上座。”

    几个小吏应声而来,抬着一把椅子加到了戚荣勋身旁。

    兰子义又向德王和在座的几位大人行了礼后做到了椅子上。

    这时吴幽思说道:

    “既然卫侯也来了那我们接着说刚才的事吧。”

    刚才叫人上座的刘尚书这时说道:

    “刚才德王已经大致了解了我大正每年的税赋情况,那么下面就要说说当前我户部的头等大事,税制改革了。”

    德王在座上听着直打哈欠,一边王三忙不迭的给德王送水果,刘瞻看着直摇头。

    这边吴幽思接过话来:

    “刚才听左侍郎沈大人,右侍郎郭大人介绍,我大正沿袭前代税制,天下田地产粮的地方以粮食缴税,产杂货蔬果的地方以杂物贡税,山川河流的猎户渔民以猎物土产贡税,除实物税外凡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一下男子每年还有至少三个月的徭役,是这样吧”

    刘瞻身边的户部左侍郎沈大人点点头,说道:

    “我大正地大物博,物产丰美,人口众多,每年上缴的物品都要堆满无数仓库,看到这些堆得都快溢出来的仓库真是让人赏心悦目,不禁感慨大正江山永固,天下太平啊。”

    沈大人一旁的右侍郎郭大人听了后说道:

    “每年收上来的粮食还好说,运往各地仓库就好,其他收上来的杂物怎么办堆又堆不下,放又放不了,早年还有转运使将各地的杂物转运他出售卖,慢慢的官仓拿出来的东西都是放了好些年都已经坏掉的东西,根本卖不了。现在还要收这些实物还有什么用处”

    户部尚书刘瞻点点头,说道:

    “正是如此,如今再收实物不仅没用反而会使朝廷税收出现亏空,所以章首辅提议改革税制,今后所有税收全部征收白银,男子徭役也折合现应征收入库。”

    兰子义虽然气闷,但听到几位大人讲到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东西时还是竖起耳朵仔仔细细听着。当听到章鸣岳打算改征银两时兰子义不禁点点头,章大人不愧是国家栋梁,想出的办法果然利国利民。

    &nb



第四十四章 钱税之争
    沈侍郎道:

    “就算该收银两真的有好处那到底该怎么收要想确定准确的田赋就要丈量天下土地,核实人口,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岂是轻易可以做的”

    郭侍郎答道:

    “朝廷如今使用的户口田亩数字还是高祖皇帝立朝的时候丈量天下得来的,至今已经过了两百多年,这其中人口增加多少,土地新开垦了多少,荒废了多少统统不知道,正好借此时机重新丈量天下,好事一件又何谈劳民伤财呢”

    沈侍郎说道:

    “要想丈量土地就要增派衙役,这就是一笔开销;各家各户保不准就有投机倒把的人想要瞒报户口土地好少缴税,这么一丈量万一有人逃跑,就变成流民,而以我多年的经验,这个数字只会多不会少,到时候朝廷该怎么处理”

    这时刘瞻咳嗽了一声,说道:

    “沈侍郎所言有理,这些东西章首辅都已经想过了,丈量所需的人手如有不足将会调用各地镇军帮助处理,这笔费用就算在每年的军饷里了,不会增加多少。至于瞒报逃亡等等事件,都是些细枝末节的小事,等到税制改完,百姓们体会到新税法的好处时自然就会回来种田了,沈大人不必担心。”

    沈侍郎见刘瞻发话,侧眼瞄了刘瞻一眼,笑道:

    “刘尚书说的好,这话章首辅倒是也跟我说过,这其中的细节如何只有等到作了之后才能知道,现在提起来都还太早。只是有一点下官不明,为何在新税法中江东江北的税率是全国最高江东一亩地要交的税银是西北一些县每亩税银的三倍还多江东乃是天子京畿,税赋如此之重又如何体现皇上爱民之心呢诸位大人加收这么重的赋税是想要把江东的血抽干吗”

    郭侍郎笑道:

    “沈大人出身江东,又是有名的大地主,庄园遍布大江南北,当然心疼了。沈大人只看到江东税负重,可是有没有想过江东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每亩水稻一季可收稻谷六百斤,而且江东土地都是二季水稻或是稻麦混种,一年收成每亩能到一千斤以上,除此之外江东还广泛养蚕抽丝,每家每户的女红手艺也是一大笔收入;而北方旱田种植小麦,亩产不过三百斤,大部分田地一年只能收一季,还没有养蚕抽丝的习惯。这么一比较如果税率一致才是奇怪,产量少的地方和产量多的地方收的税居然一样,那岂不是在拿全国最穷的地方的税收补贴全国最富的地方了”

    沈大人笑道:

    “郭大人不愧是北方出身,对我大正北方风土人情了解的就是透彻,收税居然能把穷人的钱收出来补给富人,真是好想法。”

    郭大人说道:

    “沈大人,如果江东西北税率一致,每亩都收五十斤,那对西北每户人家来说一年六分之一都要拿来上税,而江东人家每户收的只是九牛一毛,这样收下来穷的地方越来越穷,富的地方越来越富,到时候西北人都变成了流民四处逃窜,江东还能独享太平么圣人有云: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刚才沈大人也说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么收税正是为了补平天下。”

    刘瞻也说道:

    “首辅大人本身就是江东出身,祖业田宅全在这里,他亲自订的税率难道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君子求诸己而后求诸人,章首辅表率如此,沈大人为何不能舍小我成就天下呢”

    沈侍郎摇了摇头,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堂上坐着的德王已经耐着性子听了半天,旁边王三和李四一边给德王捶腿揉肩一边给送水果讲笑话,不过看来德王还是嫌麻烦,

    好不容易等到刘瞻说完,德王终于可以说话了,

    于是德王斜倚着太师椅,两脚蹬在桌上,接过王三递的葡萄,一边吃一边说:

    “你们说的这些什么税啊,田啊,户口啊,太烦人了。刘瞻,哦不,刘尚书,我是皇上派过来管事的,你就告诉我现在这件事我该怎么管就行了,不用说这么多。”

    刘瞻听着德王这么说,眉头微皱,不过并没有什么不愉快,只是若有所思。刘瞻想了想,眼珠在眼眶里转了一圈,而后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简单多了,其实没什么麻烦的,皇上命王爷主管我户部、刑部、礼部三部的事宜说白了就是听皇上拍板嘛。税赋改革这么琐碎繁杂的事情细节自然是由下官与同僚商定就可以,王爷您只需在最终的奏章上签个字或者盖个章就可以了。”

    德王换了个姿势,横着躺在椅子上,头枕着一边扶手,脚搭着另一边扶手,翘着二郎腿说:

    “也就是说我盖个戳就等于同意了”

    刘瞻点点头,近乎谄媚的笑道:

    “是的王爷,您盖个戳就行了。”

    突然德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拿起醒堂亩就是一拍,这一下真是出乎在座各位的意料,打破了刚才温文尔雅却有些死气沉沉的氛围,心神恍惚的兰子义和刚才说话的刘瞻都被这一下吓得生出一个激灵。

    德王拍完醒堂



第四十五章 钱税之争(下)
    德王说道:

    “我现在就被你玩弄于鼓掌之间,将来当了皇上岂不是要整天被你们骗我告诉你!这新税法我直接否决,你们肯定行不通。”

    此话一出,满堂震惊,刘瞻脸上露出怒色,站起来厉声说道:

    “王爷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王爷你这是在谋反!皇上富于春秋,太子位居东宫,而德王你居然妄言将来当皇上,这将皇上、太子置于何处如此狂妄,几乎不知孝悌为何物,德王这样做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父母三年怀抱之恩吗”

    一旁沈侍郎也说道:

    “德王出言不逊,有违人伦,如此狂妄下官当奏明皇上否则将有失为臣之道。”

    郭侍郎也说道:

    “王爷恣意妄为,凭个人好恶定夺国家大事,怎能如此新税法乃是利国利民的根本之术,德王怎能说废就废如果德王旨意要废止新法,下官当奏明皇上,说清事情原委,请皇上定夺此事。”

1...2425262728...3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