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唐寅出言提醒。
“没有没有,一点都没喝多,我就是代陛下来恭贺你的,陛下还说,要把长公主嫁给你呢……”
蒋轮好似打开话匣子一般。
“啊?”
周围的人听得心惊肉跳。
长公主?
哪位?
听说皇帝好像有姐妹,还不止一个,但因为新皇是过继到大宗名下,那些姐妹算是“长公主”吗?
朱浩眉头微蹙,道:“蒋姑爷,你到底想说什么?”
“没有,就是纯粹恭喜你,以后你在朝中,可要好好为陛下效命。”蒋轮笑呵呵说道。
杨慎抢白:“我等都是大明之臣,怎会不为朝廷效命?”
不提为陛下效命,只说为朝廷效命,杨慎大概也看不下蒋轮这种刻意挑事的态度。
知道我坐在旁边,还故意说这些,你这是刻意找茬呢?
想在我面前施展反间计,你还嫩了点!
唐寅也听不下去了,起身道:“时候不早,该回去了,孟载便与我同行吧。”
“着什么急啊。”
蒋轮一听急了,“这么好的酒,平时可喝不到,再说了,我兴王府几时薄待于人?朱翰林,你可是我兴王府的人!”
蒋轮好像要耍酒疯。
唐寅赶紧叫来陆松,把蒋轮硬拉起来,三人一起离开婚宴现场。
锦衣状元 第五百九十二章 没做好准备
蒋轮到府上一闹,宾客尤其是那些想着来蹭吃蹭喝的,很多都在填饱肚子后匆匆离开,生怕招惹是非。
连朱浩在翰林院的同僚也感觉到情况有点不对劲,刚过中午不久,便一个个起身告辞。
就算杨慎和余承勋不惧怕来自新皇的威胁,也不可能在朱家停留太久。
“朱浩,不对,以后该称呼你敬道……这表字不太好,回去我找父亲帮你改一改,不知是否可行?”
杨慎临走前,先让余承勋出门,而他则留下来跟朱浩提了一嘴。
朱浩摇头苦笑,无言以对,他实在想不到就连自己的表字也会成为两大势力争夺的一环。
不过也好,至少杨慎这边没起疑心,但其回去后怎么跟杨廷和说,以及杨廷和怎么想……他无心顾虑那么多。
……
……
客人走完,朱浩终于空闲下来。
朱娘对儿子道:“小浩,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早些进房去。”
朱浩道:“娘,我想把人接到我那边去……”
“什么意思?”
朱娘不明所以。
朱浩笑了笑:“先前蒋姑爷来闹,你也看到了,有些事我不方便跟你明说,总之……以后我还是在别院那边住,就不劳烦娘您了……以后两边也能清静一点。”
朱浩本来就不太愿意接受这个新婚妻子。
而且自己正忙于“事业”,哪里有那么多闲工夫理会儿女情长的事?
至于让孙家小女……闺名一个岚字的妻子跟母亲分开居住,也是考虑到让一个跟自己都不太熟的女人,掺和进复杂的婆媳关系中不太好,还是各住一边,以后少走动为妙。
朱娘道:“娘不需要什么清静,但既然你已经决定了,娘也不拦着。”
朱娘并不迂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她一心想跟婆婆分家,想到儿媳跟自己不熟,人家是豪门大户的千金小姐,自己完全不知该如何去跟儿媳朝夕相对。
分开来住,稍微有点距离,对朱娘来说并不坏,如此她跟李姨娘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
……
于是乎。
孙家小姐进门后不过两个时辰,便又乘坐马车,往另一处“新房”而去。
到了地方,由小白和新娘子带来的丫鬟扶着下了马车。
仍旧蒙着盖头,知道自己搬到了个新地方,孙家小姐心里惴惴不安。
“小姐,到了!”
丫鬟对孙岚说道,“前面是门槛,小心一点……呃……”
进入院子后走了一会儿,丫鬟突然停下脚步。
看不清外界情况的孙岚问道:“怎么了?”
丫鬟道:“小姐,前面屋里有两个丫鬟,好像是……姑爷家的,她们正在铺床……”
孙岚没说什么,只是用手示意,让陪嫁丫鬟继续带她往前走。
进入房子,坐到刚铺好的绣榻边,主仆二人便干等起来。
朱浩没做好当丈夫的准备,与孙交的联姻,更多服务于政治,无论孙家小姐如何,小夫妻俩都是政治婚姻的牺牲者。
心中有些事放不下,朱浩不想草草洞房。
于是派人回家告之,让孙家小姐早些休息,晚上不用等他,于是乎好端端的洞房花烛夜,少了新郎官的存在。
……
……
当晚,杨慎见到父亲杨廷和,将白天在朱浩家所见所闻说了。
杨廷和道:“你如何看?”
杨慎:“兴献后的弟弟,那个叫蒋孟载的,明显没多少头脑,陛下想让他去送礼收揽人心,却未曾想被他一闹,客人皆惶恐而去,如此也让朱浩不太好做人。”
杨廷和沉默不语,显然他没太多心思考虑这个。
管他蒋轮是不是在演戏呢。
“父亲,另外唐伯虎以师长的名义,给朱浩起了个表字,不如您给重新……”杨慎忽然想起曾说过要杨廷和帮朱浩改一个表字的事情。
杨廷和随手将手里的卷宗放下,侧头问道:“什么表字?”
“敬道。”杨慎回。
杨廷和沉吟了一下,道:“敬承丁宁训,重许以忠直……敬道明德,敬道善为,寓意挺好的,无需更改。新皇那边想给朱浩起表字,由得他们去,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父这边有些事,正要交待你去办,不得分心。”
杨慎不解地道:“父亲,朱浩那边……难道我们真的不做点什么?看起来陛下有意要招揽他。况且儿觉得……陛下派蒋孟载去朱浩的婚宴上捣乱,或别有深意。”
杨廷和语气略显不耐烦:“陛下到底有何意,理会他作甚?至于朱浩,重要的不是看陛下做了什么,而是要看朱浩自己做过什么,能相助大业便可予以托付重任。单纯有能力却只想明哲保身,如何委以重用?”
杨慎受教般躬身行礼:“儿明白了。”
……
……
杨廷和对朱浩和新皇的关系,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他自然也不会觉得朱浩能在新皇阵营做什么大事。
既然朱浩的政治倾向无关大局,那对朱浩的招揽和重用,可以适当地放一放。
如他所言。
若朱浩像杨慎所说的,一直都想当个中立派,那去理会他作何?朝中能做事的人多不胜数,不必要为个新科状元而费神……
在杨廷和眼里,朱浩的档次还不够。
杨慎出来后见到余承勋。
“怎么样?”夜色中,余承勋手上提着个灯笼,显然想进去拜访岳父,却没得传见,连面都见不到。
杨慎摇头:“父亲对兴献后弟弟所为,并不关心。”
余承勋笑着道:“或单纯就是陛下想报复朱浩的背叛吧?”
杨慎摇摇头表示不知。
父亲都说了,不看朱浩说什么,而要看其做什么,那自己还去关心这些作何?
“以后有事的话,还要安排他做吗?”
余承勋又问。
杨慎继续摇头:“他最大的价值已经实现……跟孙部堂联姻,断了兴献后想纳孙部堂之女入宫的念头,朝堂太平,就算他立了大功。人家新婚燕尔,我们少去打扰,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便可……父亲这边又安排了新的任务,你我又要费神了。”
……
……
杨慎不找朱浩做事。
对朱浩来说是好事,正如最初他所表现出的态度,他不太想加入杨廷和阵营,只是因为身处翰林院中难免会接触到杨廷和派系中人而不得不虚与委蛇。
他做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留在京城。
至于当卧底……
除非他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否则杨廷和怎么都不会信任他。
新婚当夜朱浩本来不用去批阅奏疏,朱四给他放假到年前,但朱浩执意继续办公,问题就在于朝廷主要衙门在上元节前都会休沐,很多事需需要在年前处理完。
积压的奏疏着实不少,朝廷事务繁琐复杂,朱四一个人搞不定。
而且朱浩也不想中断批阅奏疏,该掌握住的就不能半途而废,连续不断给新皇做事,才会让新皇觉得你不可或缺。
翌日一早。
朱浩回到家里,因为他要带自己的正牌妻子回去给老娘和李姨娘敬茶。
而且朱浩也想知道,可能要跟自己相守一生的人,到底长什么模样。
朱浩不是惺惺作态,非要假正经,他知道新婚夫人孙家小姐始终是他的正妻,就算没感情以后也可以慢慢培养,他不是不想接受,只是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年轻人嘛,不能一上来见第一面就洞房花烛,那成什么了?
要有个相处的过程,一点点培养默契,无论孙家小姐才貌如何,那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朱浩还能把人休了不成?
朱浩到家的时候,老远就听到丫鬟在喊:“老爷回来啦。”
随后朱浩雇回来的两名丫鬟快速跑回院子通风报信。
而后陪嫁丫鬟走出门口向朱浩行礼。
“奴婢春瑜见过老爷。”
丫鬟向朱浩行礼,同时也把自己的名字告之。
这年头陪嫁丫鬟的身份很特殊,既可以作为滕妾,也可以作为自家小姐以后在夫家的贴己人,丫鬟自己也想知道自家老爷到底是何等人,这对她未来的人生会形成极大的影响。
“忙了一夜,才回来,你家小姐呢?”
朱浩澹然一笑问道。
春瑜道:“小姐……夫人一直坐着等候。”
朱浩想了想。
好像自己疏忽了。
是让人回来通知不用等了,但对于一个新婚妻子来说,丈夫没回房来就随便摘下盖头跑去睡觉,会让人觉得粗鄙无礼,以孙家这么好的家教来说,孙家小姐必然是不会这么做的。
丈夫没来,那就继续等呗。
朱浩进内。
春瑜从门外把门关上。
朱浩看床榻前生着火盆,说明春瑜和他雇回来的丫鬟还算懂规矩,没有怠慢小娇妻。
床榻上坐着个娴静的女子,双手搭在身前,衣服还是昨天那一身,头上的盖头也很端正。
朱浩道:“小姐见谅,昨日忙于公事,未能回来过夜,以后你便安心住在这里。不过这几天我可能要忙一些,陪伴你的时间不会太多……现在跟我回去见见我母亲……”
朱浩说着,伸手将女子头上的盖头揭开。
眼前的女子约莫十四五岁,特意梳了云髻,用一支翠羽簪将髻发贯连固定,又点缀了翠胜、金钿等头面之物作为装饰,而身上指环、手镯、臂钏、玉佩、香囊等必不可少的饰物一应俱全,显得很华贵。
孙交不想薄待女儿,再加上可能当爹的也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找人打造都是极好的饰品,一并当作嫁妆。
她眉毛修长而秀美,白皙的鹅蛋脸上长着一双清秀的凤目,似含情又庄严,似含怨又凝重,唯一就是脸上红腮的妆容让朱浩看了不太适应。
这年头新娘妆朱浩还是第一次见,总觉得……再漂亮的姑娘也能被这妆容给影响。
从脸型到身材,再到气质,朱浩明白,新娘子必然是绝顶的佳人,难怪当年朱右杬会想把其纳到王府为儿媳妇,就算朱右杬没有亲眼所见,至少也是听人详细介绍过。
再有孙交的身份和家教,这样的名媛闺秀可说世上少有,不知怎么就便宜自己了。
锦衣状元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朱浩让孙岚先将身上的婚服换下来。
他在外面等。
一直到新娘子收拾好出来,门口已备好马车,夫妻俩乘坐往朱家去给朱娘敬茶。
朱娘第一次看到儿媳的模样,非常高兴,拉着孙岚的手说了半天话。
中午朱浩带着新婚妻子,与朱娘、李姨娘和朱婷一起吃了顿饭,算是阖家团聚的第一顿饭。
吃完后他便以公务繁忙为由,带着孙岚返回别院。
二人不像陌生人,但也不像夫妻,也不能算朋友,互相间带着一种相敬如宾。
朱浩有意跟孙岚保持距离,孙岚对朱浩也有一层隔阂。
政治婚姻不同于一般婚姻,这年头读过书的女孩子同样会有主见,只是她们的性情会被封建礼教所压制,既然朱浩给了她一个可以选择的机会,她也不想跟朱浩走得太近,破坏这种微妙的距离感。
“夫人回来啦。”
春瑜没有与夫妻二人同行,等见到朱浩和孙岚前后脚进来,赶紧满脸堆笑地出来给二人行礼。
朱浩道:“扶你家小姐回屋去休息吧,这边有两个丫鬟和四个护院听用,卧室梳妆台旁有个木匣,内有三百两银子,旁边一口大木箱里还有一百贯钱,有什么需要的,可派人自行购买。”
春瑜急忙道:“老爷平时不住在这里吗?”
朱浩微微一笑:“这是我的家,自然会经常回来,但时间不确定。两天后三朝回门我肯定会回来,你们准备好即可。”
……
……
朱浩不理会春瑜异样的目光,简单交待完毕后便离开。
朱浩到官所时,老远便听到张左正跟唐寅交谈,二人见到朱浩进来有些讶异,唐寅好奇地问道:“这个时候不在家陪新娘子,怎到这儿来了?”
张左苦笑:“唐先生,应该说朱先生昨夜就没回去,这新婚燕尔的……哎呀……”
虽然张左觉得朱浩的行为有些不能让人理解,但以太监之身,他也不好过多评价。
唐寅也没摸清楚朱浩的路数,想问,旁边有张左在场,不好意思开口。
“张公公,现在午时还没过,这么急匆匆出宫来,是有重要的事情吗?”朱浩问道。
张左这才想起正事,急忙道:“今日朝会上,兵部彭尚书奏,说是闽粤等地有倭寇袭扰,就连南直隶以及周边地区,也都相继有关于海盗的报告传来……涉及南京守备衙门迟报或不报的情况,谁曾想年底前竟然一次性都爆了出来。”
朱浩皱眉问道:“缺军饷?”
“嗯。”
张左重重点头,“南京奏报,军饷方面缺口高达二十万两,这还只是在来年入夏前东南海防用度所需,若是要常年备战,一举解决东南盗患,只怕每年需额外增加五十万两钱粮开支。”
正如朱浩所料。
大明到了中叶,沿海海盗猖獗已成为影响地方安定的大事件。
嘉靖朝中期,海盗日益泛滥,几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到了嘉靖后期,以戚继光和俞大猷为代表的抗倭名将出现,编练新军,堪堪将东南海盗的猖獗压制下去。
而在嘉靖朝之前,因为大明与倭国间一直有十年一次的“勘合贸易”,算是一种官方贸易,永乐到正德末年近百年时间,倭患只是零星出现在东南沿海,并没有形成大气候。
但进入嘉靖初期,倭国进入战国时代,大批流浪武士开始漂洋过海谋生,而大明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海疆之外有大批岛屿处于无主的状态,于是岛上开始滋生以倭人为主的海盗势力,慢慢地开始参杂大批明朝沿海民众……
一直到嘉靖二年发生“争贡之战”,倭国大名细川氏和大内氏各派遣对明贸易使团来华贸易,两团在抵达宁波后因为勘合真伪之辩而引发激烈冲突,进而爆发武力杀戮事件,倭人烧杀抢掳,对大明军民造成很大损害,追击的备倭都指挥刘锦、千户张镗等明朝官兵战死。
此战之后,大明停止跟倭国间的官方贸易,自此终嘉靖一朝,东南倭寇成为堪比西北边患的重大问题,所需军费一年比一年多,直到戚继光和俞大猷等将领领兵平定倭寇。
眼下东南奏报,只是零星的倭寇袭扰事件。
文官在年前这时间段把事提出来,并不是他们觉得倭寇袭扰有多紧急,而只是想以此来给小皇帝一个下马威……
你先前不是能把西北用度问题,靠个人能力圆满解决吗?
现在又给你出个难题,价值白银二十万两的钱粮军费,看你怎么筹措!
“朱先生,陛下也没想到,这西北之事刚解决,东南问题又来了,这怎么大明各处都不消停呢?以前便听闻,说是那倭人长得如鬼魅一般,杀人不眨眼……这要是让他们闹腾起来,大明海防要出大问题!”
张左有些着急,显然他一个曾经兴王府的承奉司太监,专门伺候人的,想不到大明每天都会有这么多破事发生,疲于应对。
以他的能力,上来就当司礼监掌印太监,连个学习的机会都没有,实在是为难他了。
总的来说,就是张左的能力不行。
朱浩问一旁的唐寅:“唐先生出自东南,不知对倭人海盗有何见地?”
唐寅打量朱浩,眼神有些飘忽。
好似在说,你怎么口气跟张左一模一样?我就算是出自南直隶苏州府,那地方也没听说闹倭寇啊!
我能发表什么见地?
“你有想法就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唐寅没好气地道。
朱浩道:“年前没剩下几天,既然有人想以倭寇犯边之事来做文章,探讨的仍旧只是钱粮缺口问题,那不如就由陛下提出来,若是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钱粮,就把东南沿海的治军和备战等事,交给我们的人来做。”
张左一脸不解地问道:“这……是何意?”
我跟你商量筹措银子,你却告诉我,要把东南治军和备战权拿到手里?有点驴唇不对马嘴啊!
唐寅却好似听明白了,替朱浩解释:“他的意思是说,朝中无人能解决问题,就由陛下指定人手来负责,钱粮可以由我们自行筹措,但必须要让朝廷把治军和备战的权力交出来……实际上就是军权。”
“哦。”
张左大致听明白了,却连连摇头,“就怕杨阁老不会同意。”
朱浩笑道:“他不同意,那就让他自行筹措钱粮……开春就要制定来年朝廷预算,二十万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户部能拿出来自然皆大欢喜。陛下条件已经开出了……不能一遇到钱粮方面的问题就由陛下来解决,涉及权力就由文官去决定……到底谁才是大明之主?”
张左苦笑了一下。
他其实对朱浩的计划不是很明白,却急忙道:“朱先生,您有何见地,不如写到条陈上,且跟咱家说明白,咱家回去跟陛下回禀,如此陛下也好应对。”
……
……
张左得到朱浩献策后,匆忙回宫。
却在快到乾清宫时,见到奉诏而来的杨廷和与蒋冕二人,他们见张左从外面回来,行色匆匆,心中有些疑惑。
“两位阁老。”
张左主动上前见礼。
“嗯。”
杨廷和点头。
蒋冕则拱手:“张公公,风尘仆仆的,这是自何处来啊?”
“没……这不……呵呵,咱家要去面圣,便不与两位阁老多加交谈……”
张左支支吾吾,双腿却健步如飞,手捂在胸口位置,好像是怕什么东西掉出来。
杨廷和与蒋冕目送张左远去的背影,忍不住对视一眼,心里在想,这个张左在搞什么名堂?
……
……
杨廷和与蒋冕步行到了乾清宫外,等候半天,才得到嘉靖皇帝正式召见。
此时张左侍立朱四身后,周围无别的大臣和随从,看来此番商议之事,不需为太多人知晓。
朱四主动跟两位内阁大学士叙话,叹道:“先前西北钱粮调度,朕已竭尽所能,如今朕也没法再让南户部替朕出主意……要是真的缺军饷的话,不如让东南沿海各处海疆卫所,自行筹措吧。”
杨廷和一听,心中便有数了。
小皇帝也不是每次都那么“神奇”,总不能你家是造银子的吧?先前筹措那四十万两,也并非都是朝廷所出,主要功劳都在黄瓒身上。
既然你没办法,那主动权可就要落在我手里了。
杨廷和道:“陛下,东南海患一直盘旋未断,多因海民与盗寇私下贸易有关,且有乱民出逃于海上,与贼寇勾连,危害我大明疆土安全……”
杨廷和先不说正事,而是以长篇大论的方式,告知朱四,大明到底为何会有东南倭寇海盗的隐患。
等于是在给朱四上课。
朱四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些用得着你来跟朕讲?
当朕是傻逼呢?
“杨阁老,这东南海患因何而起,你不必细说,还是谈谈那二十万两银子的事吧。”朱四听了半天,实在听不下去,直接打断杨廷和的话。
蒋冕纠正道:“陛下,银子并不能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更多是需要粮食和军械。”
朱四道:“朕知道啊,可问题是,朕连银子都没有,哪儿来粮食和军械?户部在西北问题上,还能筹措个几万两银子,换到东南防务上,就连一两银子也腾挪不出来吗?”
锦衣状元 第五百九十四章 加个职位
皇帝的问题,让杨廷和和蒋冕有些无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