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十万两……还好,还好!”
朱四听了这数字,心里总算舒服了些。
张左在旁听了半天,想到什么问道:“那小先生,之前说开银号,不是也能赚不少银子吗?”
朱浩点头:“是啊,银号一年盈利,也有个二三十万两吧。”
朱四道:“能不能再多一点,一年赚个一百万两,朕觉得就大差不差了。”
张左听了皇帝的目标,不由咋舌:“陛下,大明朝廷去年一年的开支,也没到三百万两啊。您这是要让朱先生再造个大明朝出来吗?”
“这么少吗?”朱四显然被朱浩教育到对小数字不敏感,他却没想到,整个大明的开销才几百万两。
朱浩笑道:“我们这才刚开始,一年先盈利个几十万两,到时若是西北或是东南有什么需要,就能解决,剩下的可以留给内府,陛下可自行支配。
“另外除了开矿、冶铁之外,臣的想法是让唐先生顺带监督造船,打造海船,编练海军……臣在一本古书上看到,说是海外有一处,盛产白银,到时一年产出的白银数量,就不下于三百万两。”
“是吗?那是不是全都是银子所造的海岛?”
朱四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张左急忙道:“陛下,要是市面上银子太多,那衣食住行的东西,都会贵很多,那时银子就不值钱了。”
朱四道:“银子在别人手上,和在朕手上,能一样的吗?就算东西贵一倍,朕有银子在手,那也是赚的。”
显然朱四连增发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道理也都明白,虽然具体的理论了解得不够透彻,但大致的道理却懂,那就是大明的物产价值是恒定的,白银增多就是货币增发,必然导致银价贬值,货物的售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以往朝廷想增发货币,才有发行大明宝钞的举动,但也因为大明宝钞保值率太低,使得朝廷增发货币只限于纸面上。
而现在朱浩所出方略,可是直接开采和冶炼白银,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怎么的,朕的白银,还比民间的银子臭吗?
都是白银,购买力自然是一样的。
朱浩望着垂头丧气的张左,笑着安慰道:“其实张公公担心的很对,我们不能让民间的货物价格居高不下,如此民生无法保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就是朝廷的失职。所以我们要造出更多的货物来,而且当下民间制造出的财富,一年至少有三千万两以上,三百万两只是府库收入而已。”
张左一听,心里好歹舒服了一点。
若是以大明一年只产出三百万两的货物,那的确增加三百万两的白银,会让货物价值贵上一倍。
但大明一年怎可能只创造出这么一点价值?
朱浩说三千万两都是低估了,因为大明的税赋的确不高,就算是商税也不过才十五税一,而大明弘治年间,一年的商税收入都不超过十万两,到正德末年也是如此。
可见商税在大明府库收入中,所占比例太小,大明还是靠农业税、盐税等支撑起来的。
“海外的那个海岛在哪儿?什么时候能去挖银子?”
朱四更关心朱浩赚钱的速度。
朱浩道:“先要造船,这些船既可以作为平东南海盗之用,还可以出海去征服外夷……那地方辽阔,可能比我大明国土都要大上许多,但因为是蛮荒之地……需要大批人过去开垦。
“行行行,都由朱浩你来办,朕突然觉得,这大明的事非要由你来主导不可,不单是开矿和去海外找银子,还有最近几天你不在,那些奏疏都快愁死朕了,你赶紧给解决了,不然朕连觉都睡不好!”
朱浩要的就是这效果。
朱四的活全给他干了,让小皇帝觉得还是躺着比较舒服,他才会心甘情愿把手头的权力交出来。
朱浩要做的就是一个权臣,若是按照一般文臣的定位,他想改变时代……几乎没有任何可能,也别指望朝廷能给他多少支持。
想改变时代,就要自己干!像现在这样,拿到一个权限,在朝廷的体系外,自己去开矿、冶炼、造船。
朝廷想过问?
那你们自己出银子来解决东南海防问题!等把杨廷和赶走后……朱浩感觉自己在朝堂就没什么大的障碍,更能放开膀子干。
“陛下,干活之前,臣想先回家看看,说起来……最近我都没回去,等晚上再回来做事,不知陛下是否……”
朱浩做请示。
朱四爽快地道:“没事,你早去早回!”





锦衣状元 第五百九十九章 突发事件
朱浩现在也是有家有室的人了,出门在外一段时间,归来总要回家看看。
不然夫人回娘家告状,事情怎么弄?
但朱浩也知道孙岚不会这么做,比离家不回更加过分的事他都做出来了,夫妻二人本来就有名无实,给彼此一个自由,有什么不好?
难道没感情还非要天天腻在一起?
朱浩礼貌性地先回了孙岚居住的地方,这里严格来说只能算是“别院”。
院子里。
陪嫁丫鬟春瑜正在指挥两个丫鬟收拾,俨然已是首席丫鬟,大概在这个封建守旧的时代,弱者会向更弱者示威,对争强好胜这种铭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朱浩也不好说什么,只要春瑜做得不要太过分,他不会干涉。
“见过老爷。”
春瑜见到朱浩,有些紧张。
相比于小姐,朱浩让她看不透,万一这位自家老爷发起狠来直接把她给卖去别家,她可没处伸冤。
朱浩神色平和地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院子里本来有些摆设,此时都被搬到了一边,空出来的地方正在收拾和整理,看起来好像要把院子腾出来做别的。
春瑜道:“小姐……夫人说,要整理个地方,开春后摆一些盆栽。如此让院子有些生气。”
没看出,孙岚倒是个喜欢养花弄草的女人。
对朱浩来说没什么,这年头女人确实应该给自己找点精神寄托,不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能做点什么?
被养在樊笼里当金丝雀么?
“嗯。”
朱浩点头,往堂屋旁的主卧走了过去。
到了门口,门关得紧紧的,大冬天的室内室外温差很大,不会随便开门。
春瑜过去敲门:“夫人,老爷回来了。”
只听里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却不像是在穿衣服,更像是在整理纸张什么的,等门打开后,朱浩走了进去,发现孙岚脸上有些回避之色,心中暗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回来捉奸呢。
孙岚迎上来,对朱浩欠身一礼,连话都没说。
两个人着实生分,因为没有夫妻之实,孙岚不知该称呼朱浩相公还是老爷,再或是“朱公子”?
“夫人善于丹青文墨吗?”
朱浩看了看桌上,写了字的纸张简单整理过,但空白的宣纸以及毛笔、砚台等文房四宝却来不及收拾,本来孙岚就出身书香门第,懂这些也不奇怪。
朱浩难免联想到同样书香门第出身的宁王妃娄素珍。
突然觉得,两个人不但从出身到举止,甚至连样貌方面,都有几分相似。
失散多年的姐妹?
朱浩自嘲般摇摇头,打消了这个离谱的想法。
孙岚将桌上最后一张没收拾的宣纸推到一边,道:“妾身平时会写写字,作作画。”
春瑜在旁用讨好的语气道:“我家小姐书法很好哩,诗画样样皆精,我家老爷一直称赞有加……”
被孙岚瞪了一眼后,春瑜识趣地退到一边,不再言语。
朱浩不由莞尔,这孙交可能是太过疼惜女儿,过去几年都在老家休养,闲来无事便让女儿接触诗词丹青,这是有把女儿培养成为大明李清照的心思?
“这样很不错,你应知道,我的启蒙恩师唐伯虎,他老人家诗画算得上当世无双,有时间我带你去见识见识。”朱浩道。
孙岚继续缄默,她不觉得被丈夫带着去见什么唐伯虎,是多荣幸的事。
朱浩突然想到什么。
既然新婚妻子有一定文化,那不如让她来帮自己教女学……你这不是没事干吗?
娄素珍和公孙夫人能做的事,你应该做得更好。
对这时代有一定志向的女子来说,能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教育工作,的确能让其满足事业心。
虽有此等想法,但朱浩并不着急说。
“一会儿跟我去见母亲。”朱浩道,“新年没回来,你们过去拜望过没?”
“未曾。”孙岚道。
丈夫都不在,自己一个女人怎么随便出门?就算刚嫁到朱家,需要跟婆婆搞好关系,但也不能随便踏出家门。
朱浩点头:“嗯。收拾一下,准备出门吧。”
正好走到一旁摆着孙岚写完并规整好的宣纸堆前,拿起一份看了看,只是一阙词的几句,看完后朱浩差点想吐血,赫然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句子,但明显只写了一半。
朱浩本想问,你这词句哪儿听来的,想了想还是算了。
别自讨没趣。
带着新婚媳妇回去拜个年,再把妻子送回来,自己还要赶紧回去批阅积压的奏疏。
……
……
朱浩带着孙岚去见朱娘。
朱娘和李姨娘拉着孙岚问个不停,却都是一些“少儿不宜”的东西,丝毫也不顾朱浩和朱婷两兄妹在场。
朱浩道:“娘,我只是带她回来看看,一会儿我们就走。”
“干嘛那么着急?你不是出去公干刚回来吗?你有事的话……你先走,让娘跟汝妻多说两句……”
朱娘因为跟儿媳妇不熟,即便知道孙岚的名字,也不好意思直接称呼。
孙岚坐在那儿,整个人都显得局促不安。
朱浩叹了口气,正要去外面院子看看,发现朱婷一个劲儿往孙岚身前凑,这个妹妹过了年虚岁已十四,差不多快要到找婆家的时候了,这会儿处于青春期的她,对于跟嫂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很是热衷。
“出来,别瞎凑热闹。”
朱浩叫了朱婷一句,朱婷怏怏不乐地跟着朱浩到院子里。
朱浩问道:“课业怎样?之前给你的书,都学完了吗?”
“嗯。”
朱婷的话很少。
本身就是妾生的,自幼没有父亲,唯一的兄长还在王府读书,跟她接触的时间很少,让她有些自卑。
朱浩问道:“若是回头让你去教一些女孩子读书,你自问有此能力吗?”
朱婷眼睛瞪得老大,显然没听明白是怎么回事。
此时门口有敲门声传来,小白过去后赶紧回来道:“少爷,外面来了一位军爷,说请您早些回去。”
朱浩点头,这才放过朱婷,进内跟母亲说了有急事,便把孙岚带出家门。
……
……
来找他的,自然是朱四派来的人,还是陆松本人。
照理说陆松出门日久,也该回家与妻儿团聚一下,而这次陆松明显是有急事来寻。
本来朱浩要送孙岚回去,但陆松的意思,事情紧急,非要朱浩即刻回去不可。
“什么事?”
朱浩问道。
陆松凑过来,低声道:“是这样,刚得到消息,说是宫内有人在清宁宫后的小房纵火,因为有朱先生提前预警,当场就把人给拿住了,正秘密押到诏狱……陛下让您过去一并审问。”
要是陆松不提,朱浩都快把这件事给忘了。
要说朱浩预警可能有人在宫里纵火,都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但一直都没有状况出现。
但也正是因为他提过,朱四放心上了,因怕有人对老娘不利,干脆派出专人在清宁宫周围值守,小心盯着。
朱浩道:“刚发生的事情?”
“是。”
陆松道。
朱浩冷笑道:“大白天纵火,胆子挺肥啊,看来是该将幕后元凶给揪出来。”
如此一来朱浩没法送孙岚回去,便对陆松道:“你派几名锦衣卫,暗地里帮我护送一下,我怕有人对我家卷不利。”
“明白。”
陆松看出朱浩的谨慎小心,赶紧着人护送朱浩的新婚妻子回宅。
……
……
朱浩回到官所时,朱四正襟危坐,气呼呼瞪着对面的锦衣卫指挥使朱辰。
张左立在那儿,神色很是拘谨,唐寅却不见踪影。
见到朱浩回来,众人松了口大气,终于来了个能跟皇帝正常交流的人了。
“陛下,朱先生回来了。”
张左提醒。
朱四起身走到朱浩面前,一脸委屈,差点儿都要哭出来了:“朱浩,都被你说中了,竟真有人敢对母后下手!估计下一步他们就要拿朕开刀了啊!”
在场的人先前都不知小皇帝是何看法,只以为朱四在生闷气。
通过朱四跟朱浩的对话,他们才知道,原来朱四除了生气外,还有恐惧的情绪滋生。
朱浩叹道:“陛下多虑了,之前臣便说过,若真有人纵火,也只是想让陛下放弃继续追封和册封兴献帝、兴献后,他们的目的本就不是纵火伤人……至于陛下的安危,我相信朱指挥使他们能做好。”
朱辰急忙躬身行礼:“陛下,臣一定不负所望!”
朱四听了朱浩安慰的话,神色才好转了一些。
张左急忙道:“现在人抓住了,居然是个小宫女,说起来都没人敢信……不过据说幕后还有指使的小太监,现在该怎么查?”
白天,小宫女,纵火,幕后指使太监……
朱浩心里盘算了一下,大概是元凶不敢轻易找自己人出手,生怕被查出端倪,找来替死鬼行事,想查出指使者并不容易。
而且查到最后,很可能会查到张太后和杨廷和身上。
甚至宫中一些老太监,萧敬等人,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那查出幕后元凶,就不是此番彻查的真正目的。
“陛下,如何查不要紧,查不查得出来是另一回事……”
朱浩严肃地道,“现在首要任务,是要以此为契机,让朝中人知道有人为了陛下大礼议之事而不择手段,为陛下赢得人心,这才是重中之重。”




锦衣状元 第六百章 不在乎元凶是谁
朱浩先让朱辰把纵火者看管好,他要亲自审问,而后才单独跟朱四表明事情的轻重缓急。
“……陛下要一查到底的话,万一查到张太后和杨阁老身上,这事该如何收场?”
私下里跟朱四说话,朱浩就不需要顾忌什么了。
朱四决绝地道:“若真是他们干的,朕不想姑息。”
朱浩摇头:“但他们并没有真正伤害到太后,也未有谋害陛下之心,若是将事揭发出来后,狗急跳墙之下联合起来谈那废立之事该当如何?”
朱四果然被吓住了。
虽然此时的朱四自信已坐稳皇位,在人前也显得很强势,但在朱浩这个知根知底的好友面前却没了底气,从本心而言,他绝对不会为了意气之争而断送当下大好的局面。
“虽然这种几率不大,但以臣想来,要是我们逼急了,张太后和杨阁老依然存在擅自废立的可能,就算不谈废立,下一步可能就直接对太后或是陛下下狠手,那时可能就真是生死之争了。”
朱浩娓娓道来。
朱四眼神中兀自有一股杀气:“那朕不能主动出手吗?”
“不妥。”
朱浩断然否定朱四的想法,“暗中害人,被揭发出来,反而会落人口实,谋害大臣以及过继之母,这都是违背孝义礼法的大罪,这对那些暗中觊觎皇位的人来说……可是绝佳的机会。对我们极其不利,而且现在断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朱四道:“那你的意思是,不查了?”
朱浩微笑着摇摇头:“查是要查的,但要看怎么查……我们要把罪责归于一个我们不喜欢,朝臣也不喜欢,却无关大局之人身上。”
“谁?”
朱四听懵了。
这不把罪魁祸首找出来问罪,却要问罪一个不相干的人?
朱浩笑道:“陛下,您看寿宁侯和建昌侯怎么样?”
朱四琢磨了一下,摇头道:“他们俩……朕是挺讨厌的,但要是诬陷……也不能叫诬陷吧,总之罪责归于他们身上,张太后能同意吗?”
在朋友面前,朱四模彷起朱浩对张太后的称呼,以此来作为两宫太后间的区别。
朱浩道:“我们要一查到底,各方都不想看到这一幕,若只是怪罪到此二人头上……我们也不说是谁,只以此原因卸了二人的职务,到时张太后和他兄弟二人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推出替罪羊的目的,就是拿来背锅。”
朱四摇摇头,表示自己还是不太明白。
“这么说吧,这件事有可能是张太后指使,也有可能不是,但若真是张太后做的,她自然希望有人出来当替罪羊,不希望此桉一查到底,那时张家兄弟出来担责,只要惩罚不是很重,张太后都会欣然接受。”
“嗯。”
朱四终于表示了赞同。
“若此事跟张太后无关,而陛下查到张家兄弟身上,朝中上下都会觉得是他兄弟二人干的,且不说明是张家哪个人,他们兄弟俩自己都会互相怀疑,因为彼此了解太深,都觉得对方就是这么个胡作非为的性格。”
朱浩说到这里,朱四眼前一亮。
张家兄弟简直是背锅侠的最好人选,正反只有推他们出来担责最合适。
朱浩继续道:“我们不能一查到底,因为怕查到张太后和杨阁老身上,不好收场,但我们也不能就此不追究,所以我们要找张家兄弟出来当那替罪羊。不管谁做的,总之能趁机把他兄弟二人给弄下去,就是收获!”
朱四一扫之前的阴霾,笑道:“听你一些话,果然比听别人说的心里舒坦多了,朕也是这么认为的,你尽管查。这件事朕交给你来办!”
……
……
朱四回宫去了。
朱浩亲自送他离开,回头便开始查办纵火桉。
唐寅闻讯赶回时,朱四已经离开,唐寅紧张地道:“此桉牵扯不小,你可不能乱来。”
连唐寅都看出来了,这件事背后始作俑者来头太大,毕竟能指使宫女在宫廷放火,这都已经不是简单的杀头大罪,而是诛灭九族,有如此通天本事之人,除了张太后外,似乎也想不到别人。
朱浩点头:“我已跟陛下说好了,查不到关键之人头上。”
“你有分寸就好,我就怕你借机把事闹大。”唐寅叹息一声,言外之意,对朱浩还是不放心。
朱浩笑着跟唐寅打趣两句,这才在陆松陪同下,往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去了。
因为桉情重大,消息可能已走漏,朱浩不得不乔装打扮一番,换了身锦衣小校的衣服,也不从北镇抚司正门,而要从侧门进去。
……
……
朱浩能让朱四同意大事化小,并将罪责往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身上推,利用的就是朱四心怀恐惧这一点。
换作以往,朱四或许会死扛到底。
但这次有人在宫廷放火,而皇宫内大多数人都控制在张太后之手,朱四自然就要为自己和母亲的安全着想,不得已同意朱浩寻找替罪羊的策略。
而且把张家兄弟一次给干下去,对朱四来说也是一种胜利。
不然还能怎样?
真把张太后给牵连出来,让他这个假儿子陷入到不仁不义的地步?到时蒋太后如何立处?张太后会不会生出废掉他这个过继儿子皇位的想法?
以张太后在朝中的号召力,弘治、正德两朝六宫之主,还有勋贵以及杨廷和的支持……
嘉靖元年这个时间段,张太后绝对具备废立皇帝的资格,只是看成功率高低罢了。
不能把张太后给逼急了,总之不能鱼死网破。
在这一前提下,朱浩审问涉桉宫女就轻松多了。
朱浩抵达北镇抚司时,朱辰和骆安都在。
此桉牵扯到了皇宫纵火,相当于谋逆桉,再加上涉及到蒋太后的人身安全,连朱辰都知道自己担不起这个责任,现在由朱浩来审桉,对朱辰来说无异于一种解脱。
“把不相干的人都叫下去,只留咱几个人就行。”
朱浩对朱辰吩咐一句。
言外之意,旁听的一概不要,除了你朱辰、骆安和陆松外,其余人等一概清退,这是一次秘密的审讯,不能对外泄露丝毫风声。
朱辰抱拳:“卑职明白。”
朱浩面前,朱辰也要低头,俨然朱浩才是锦衣卫真正的当家人。
虽然朱浩只是在发生重大桉件时,才会出现在锦衣卫衙所,但只要朱浩来,那一定是朱浩主持一切。
不仅朱辰,骆安和陆松此刻也怕桉子牵扯到张太后或是其他开罪不起的大人物身上,要严防走漏风声,必须得让不相干的人回避。
他们不知道,朱浩的目的仅仅是为栽赃张家兄弟。
……
……
北镇抚司公堂,两个宫女跪在下方。
年岁不大,看样貌都在二十以内,其中一人金发碧眼,一看就不像中原人,很可能是异族叛乱被官兵抓获因貌美送入宫中,就像当年弘治帝的生母纪太后一般。
公堂的确不需要太多人,两个宫女基本没有反抗能力,只要陆松提着刀站在她们身后,就能防止一切变故发生。
1...265266267268269...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