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虎啸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李啸记得以前化学课中教育过,海水含盐量大约百分之三点五。那么,一百吨海水即能制盐三点五吨。
经李啸测定,在这北方的初夏时节,盐田日极限蒸发量能达到7毫米,这样一来,即使算上雨天不能生产,阴天产量再减半的情况之下,这八十亩盐田,最保守的产量也在三十万斤以上。
这个数量看上去很大,其实相比整个大明朝的食盐消耗量来说,实在有点微不足道。
史书记载,在明朝,每人每年平均消耗十五斤盐,李啸每年的盐产量,只不过够24万人吃一年。
也就是说,除了雄唐卫这4万人多外,每年顶多只有20万人次的对外销售额。
这点可怜的数量,相比大明近亿的人口,实在少得可怜。
不过,这食盐的销量却很可观,按李啸每年产3万担的量来算,一年便是12000两银子的利润。
“大人,这盐场,若再扩大个十倍,按大人的价钱算,一年便是12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呀。”薛大富一脸笑的稀烂。
多谢尊重知识而非流水的月票,月相似的月票,小岛001的打赏,谢谢兄弟们的大力支持。(未完待续。)
明末虎啸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进度喜人
李啸心下亦是十分欣喜,他随即下令,在这八十亩基础上,让那近千的建筑工匠,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扩建十倍,最终让盐田总数达到八百亩。
这样一来,整个盐场年产量可达30万担,使用工人1000人,每年除去近7000两工人薪资外,可得赚11万两多的银子。
制盐贩盐,真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啊。
按薛大富的意思,八百亩盐场尚嫌不足,他还想往上增加盐田数量,被李啸拒绝了。
毕竟,沿海的土地宝贵,还必需留有空地建港口、码头、船厂,以及留有将来进行海产加工业的土地。
忙完盐业之事,李啸重点开始对从莒南县与五莲县中并入雄唐卫的400里新获土地,进行规划。
李啸心下感叹,这大明朝廷,对自已还是防范得紧啊,为了限制自已的发展,所得的400里土地,皆是乱石盐碱地居多,可供开垦的土地极少。
最终李啸作了如下规划。
靠近西壮区的100里之地,都是乱石沙砾之土地,李啸将其并入西壮区,以后作为枪械厂、弹药1↙,厂、火炮厂的研究与生产基地,毕竟这些行业都有一定危险性,与马耆山重工业区隔开一段距离方好,即便出了意外,也不会导致重大损失。
另外靠近北兴区的100里地,基本都是盐碱地,故全部并入北兴区,作为日后进一步开拓桑蚕种植的备用土地。
剩下的200里土地,基本都是半沙质化,半草甸化的劣质土地,李啸打算将其改建成牧场。
原本因为土地紧缺,李啸只打算在军屯区内建个30里左右的小型牧场,现在有了这么大块的新得土地。李啸可以将牧场扩建得更具规模,让马匹有更大范围活动,从而更有利于马种的培育与繁殖。
这样军屯区内,原本用于牧场的土地,可以更好地用来修建新的军用设施,从而更有利于扩军备战。
新建的牧场,为农牧司下属单位,李啸提拔了一名伤残的骑兵中士丁威担任牧场课课长,组织了现有的45名伤残退伍的士兵进行前期的牧场土地整改和草场改良工作。
人忙光阴速,不知不觉。时间已过一个多月,到了六月底。
到现在为止,李啸的雄唐卫内,已有下列工作完成了进度。
1、4座大型砖窑扩建完毕,每周产砖量近二十万块。
2、两座全新的30立方米,内衬了高铝釩土耐火砖的炼铁高炉,以及一座熟铁炒炉,均已建立完毕,加以原有的熟铁炒炉。每天产熟铁量均在25吨以上。
3、1座大型炼焦炉兴建投产,加上原来的1座中型炼焦煤炉,每天出产焦煤30吨以上。
4、3座大型水泥炼窑建成投产,加入原来的一座中型炼窑。每天出产水泥在10万斤以上。
5、南和区开荒完毕,共开垦荒土3200亩,以每户15亩的量分发,共安排205户家属。总共安排人数568人。
6、北兴区9000亩桑田开发完成,安排桑蚕户900户,每户十亩。总共安排人数2250人。
7、缫丝厂建设完成,预计可容纳立式纺纱机500座,李啸让商业司派人乘坐水师船只,去松江府先采购100座立式纺纱机,同时出月薪5两的高价,从松江府招一批熟练的女工过来,作为技术指导。
8、用工大户锻造场中,增加了大小水锤近100座,3000多人在里面同时劳作,每天主要出产各类李啸设计的盔甲与武器,同时,还有少量其他钢铁制品和生活用具产出。
9、蒙山煤矿厂筹建完毕,开始试产。
10、蒙山瓷器厂建成投产,在现在的试生产阶段,每月能产各类生活用的瓷器5千多件。
11、蒙山小型铜矿厂建成,每天产铜约8吨,同时兴建的铜具厂,各类诸如铜盆、铜箱、铜碗、铜匙、铜镜之类的生活铜制品,每月能产近2万件。
12、蒙山砂金矿已投产,每日出金量为10两。
13、由500多名土匪俘虏组成的苦役挖砂队,每天出产300多吨河砂。
14、八百亩盐田扩建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估计再到下月中旬可全部建成。
15、现在捕捞队有两艘作业船只,每次的捕捞鱼虾数量为15万斤,每月出海15次,共获得鱼虾225万斤,再加上从渔民处收购的10万斤,总共每月有235万斤的渔获,可供全雄唐所的4万居民单纯吃鱼都可吃20多天!
16、四个区的四所初级学校均已建成,每所可容纳学生约800人,为更好地进行教育学习,李啸紧急扩招了30多名教师,让每所学校的语文、数理、国史老师的总共数量都达到了10多人,到现在为止,雄唐所全部的7-13岁适龄学生数千人,均已就近入学。
17、作为雄唐所的重点工程,连接蒙山特别区与雄唐卫本部的明光大道已修建了近三分之一,贯穿雄唐卫本部东西方向的雄唐大道已修建完成了一半多。
接到了这一系列奏报的李啸,连日来,脸上都是欣慰莫名的笑容。
谁能想到,四个月前还是一片荒凉,人烟稀少的雄唐卫,现在,已是一片兴旺蓬勃的景象。
而作为雄唐卫的最高指挥官的李啸,现在反而有点闲下来了。
他一时心血来潮,决定去马耆山前的西壮区市镇看看。
原本李啸只想带着两名护卫,微服私访般地下去探访,没想到那卓那希听说要去逛市镇,高兴极了,吵着要跟他去,李啸无奈,只得将她也带去。
各人随后皆换了日常衣着,李啸身着一身湖绿织丝提花绸衫,头着淡青翡翠束发冠,腰系白玉犀皮腰带,手执一把泥金黑边折纸大扇,一番打扮下来,配上他英俊的容貌,卓然一位飘逸出尘的贵公子矣。
身着一身青花细纹女襦裙,外罩一件淡粉色比甲的卓那希,那傲人的身材,越发显得风姿绰约,美艳动人。只是,她看着装束一新的李啸时,目光不觉痴了。趁人不备,这个调皮的姑娘,悄悄地给了李啸一个热烈的吻。
一路上,卓那希颇为亲昵地靠着他行走,李啸也毫不以为意,这段时间以来,两人彼此已是亲密无间,这样的亲近举动,旁人也早已见怪不怪。
很快,骑着马说笑而行的李啸一行人,便来到了西壮区的市集上。(未完待续。)
明末虎啸 第一百九十三章 兴旺市集
一行人在离得市集有一百步远处,下得马来,便听到市集上的叫卖声一声高过一声,人声喧哗鼎沸,一片热闹景象。
“上好的南直隶细棉花布,布料均密厚实,价格实惠,每匹只要二两银子呀。。。。。。”
“各位客官看过来,本店有最新进的上好福建铁观音,喝一口解渴,喝两口润胃,喝一壶便是神清气爽万事无忧啊,各位客官速来免费试喝。。。。。。”
“真正山西老陈醋,酸劲足,后味缓,成色一流,价格公道实惠,各位客官速来买啊!。。。。。。”
“烧饼,热乎乎鱼肉烧饼,好吃又实惠,十块只要半钱银子啰。。。。。。。”
闻听得这此起彼伏的叫卖呼喊,卓那希顿时一脸喜色,两只眼睛中满是欢喜期待之情,急急地拉着李啸,便快步进入市集而去。
李啸心头亦是欣喜,这集市不过才开了几个月,便有这般热闹气象,如何不让他高兴。
几个人一路看过去,只见一条宽阔的青石路两边,各类店铺林林总总,什么布店,米行、油铺,醋店,酒楼、茶行、胭脂水粉店、△》,医铺、刀坊、器具店,瓷器店等等,甚至说书铺子,算命摊子等等应有尽有,李啸一时都想不出,还能有什么不同的店铺能见缝插针地开设进来。
“李忠文的商业司管理得不错啊,这般气象,来之不易,真让人心里欢喜得紧。“李啸心下暗想。
一只四个人的镇抚小队在市集上来回巡逻。为头一个队长般模样的人见到李啸等人过来,脸上立刻露出大惊失色的表情,连忙跑过来,便要参拜。
李啸急忙制止了他。并示意他不要大声嚷嚷。
“你叫什么名字,以前是做什么的?”李啸和颜悦色地问道。
“小人名叫程一全。原为枪兵丙队4甲枪兵,因当日在高龙堡守卫战中被叛军砍断手指,落下残疾,故因伤退役,现被镇抚大队队长白一铖安排在此管理市面。”程一全急急回道。
李啸哦了一声,心中在想,这个白一铖,当日是枪兵丙队队长,因在高龙堡守卫战中,被砍断脚筋。不得不因伤退出军旅,没想到现在竟在西壮区任镇抚大队长。
“在下疏忽,没想到竟是李大人您来到这里,小人有失迎讶,请大人治罪。”程一全拱手致礼,低声而道。
“程一全,你忠于职守,何罪之有。本官问你,近来市面。还宁靖否。”李啸又问道。
“禀大人,西壮区市场秩序颇好,民政司分所长刘一显大人,对治安抓得极严。但凡市场上如有打架斗殴,欺行霸市,短斤少两,强买强卖之类罪行。一律从严治罪。是故,街面宁靖,商家安稳。整个市场越来越繁荣。”程一全笑着地回答道。
“很好,你们做得不错,要再接再厉。”李啸一脸舒心的笑容。
“谢指挥使大人夸奖。”
“行了,你们去巡逻检查吧,好好干,我等再去市场探访一番。”李啸拍拍程一全的肩膀说道。
程一全向李啸恭敬致礼,随后,带着三名跟班离去。
卓那希在一个玩偶店里流连忘返,看到满屋的各色玩偶,她欢喜得合不拢嘴。
李啸等人,则在同店掌柜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
“掌柜的,是哪里人氏,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开商铺呢?”李啸笑着问道。
“客官, 小老儿是济南府人氏,听说李大人的雄唐卫这边治安良好,管理有方,便来此处开设分店。”掌柜的一脸笑容地答道。
“哦,那掌柜的现在确是这般认为吗?”
“咳,比小老儿想象得还要好得多呢。以前我在济南府开商铺,每个月都要给官府送礼孝敬,要给街面上的流氓地痞送保护费,还要防着行会敲诈,大商家恶意倾轧等等,生意不好做啊。倒是李大人的雄唐卫管理极好,从不收什么孝敬钱,街上也没有地痞流氓之类,更没有行会与大商家来排挤倾轧,每个月只要交当月预计销售额的八分之一商税,便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好生经营开店,实实省心多了。你说,这样的好地方,上哪找去?”掌柜的说完这一大段话,一脸的感慨与庆幸。
李啸与两名护卫对视一下,都不觉大笑起来。
卓那希挑了半天,终于选了两个可爱的布娃娃,一男一女,两个娃娃手拉着手,笑得开心极了。
卓那希吃吃地笑着,指着娃娃说道:“啸哥你看,这个是你,这个是我。”
李啸深情地望着她美丽的眼眸,笑着说道:“你喜欢便好,这两个娃娃,我买了。”
李啸付了半两银子,买下这两个娃娃,卓那希开心得如一个孩子一般,将两个娃娃紧捧在怀里,脸上笑成一朵花。
众人又行看了一阵,便觉有些肚饿,李啸带着几个人向那几家酒楼走去。
顿时,立刻有几个酒店的伙计迎了上来。
“这几位客官请了,俺们这里可是几十年的老字号,万历皇上登基那年小店就在南京城开张啦,现在这雄唐卫开分店,那更是绝不敢欺人。本店菜品丰富好吃,价格实惠,天气眼看得就要热起来了,几位客官看来也是走了些路的,行长路的人心脾火旺,俺们小店有现成的桂花清酿酸梅汤,可送予各位客官消热解渴,另外,本店有南京来的大师傅,做得一手好鱼脍,割得片片透光,骨刺皆去,入口就化。几位客商老爷能照顾小店生意,实实有眼力价儿,咱这么说罢,要是本店做得不好吃,这饭小的不收钱。”
这个店伙计刚说完,旁边另一个店伙计便迎了上来。
“客官老爷们骑马至此,一看就是是走长路的,要口味重、份量足、耐得饥荒方好,吃这些精巧的东西作甚?俺们小店虽然没几十年的招牌,却也一直在北地通州城本本分分开店,踏踏实实经营,前段时间才在雄唐卫开了分店,经营与总店毫无二致。现有从塞外买来的上好羊肉,有从安东卫城进来的新鲜猪肉,另外,邻村才老死一条牛,民政司已经销了牛籍,大理花石一般的上好牛腿肉现在也是随时可下锅。这般肉料,用浓油重酱蒸煮透了,骨酥肉烂,再炒上一份三两重的鸡蛋面饼,嘿,吃一分倒要长十分的气力,价钱更是分外克己,到时客官老爷们看着给便成。”
另有几个伙计同样说着邀请的话,一脸热情地向向几人介绍。
一名护卫吞着唾沫,一脸讪笑地悄悄对李啸说道:“这几个家伙,说得都快把人肚子里的馋虫给勾出来了。”
李啸扭头问卓那希:“想吃哪家,都依你。”
卓那娇媚一笑,撒娇般说道:“那我要是都要吃呢?”
“行,那就都点上。几位伙什,我们寻一家入座,你们几家的好吃菜品,都给我们端上来。”李啸大笑起来。
几个伙计一怔,立刻大声唱诺道“客官豪气,小的们这就去准备。”
初夏的艳阳高照,在一家窗明几净酒楼上,李啸等人,笑语欢声,饮宴尽兴。
谢谢巴菲特、看书者001、ququ、尊重知识而非流水的月票!谢谢各位支持!(未完待续。)
明末虎啸 第一百九十四章 后金说客
李啸等人吃饱喝足,已是午时已过,几个人方起身回去。
顺着来路返回的他们,犹在街上慢慢地边行走边观看,却均没有注意到,在一家茶楼的二楼临窗位置处,两个主仆模样的人,一边喝茶,一边悄悄地盯着他们看。
“老爷,小的刚去楼下看仔细了,那个贵公子打扮的人,便是雄唐卫指挥使李啸,他旁边那女子,确是和硕贝勒的前妻,卓那希。”一个穿着下人衣服,脸容尖瘦,一双鼠眼闪着熠熠精光的年轻人,低声而急切地,对坐在对面的一名身躯肥硕,正摆出一副端庄喝茶的主人模样的人说道。
那主人约摸四十来多岁,闻得此言,手里的茶杯猛地一抖,茶水几乎洒出。
“你确定没看错?”
“没有!卓那希我在盛京我见过,她与豪格贝勒一同出游时,小的在街面上见过好几次,
至于那李啸,前段时间他们在海边建盐场时,我在一旁仔细看过他,绝对错不了!”
“哦,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没想到,这个当日逃走的卓那希,竟躲到这雄唐所了,还与那李啸2⌒,这么亲近,呵呵,这事儿,倒是有趣的紧。”主人模样的人摇头笑道,随即仰脖将杯中残茶一口饮尽。
谁也不知道,这看似不起眼的二人,却是范文程派来的细作说客。
主人模样的人,是范文程亲随,姓潘名朴,那名下人打份的人,则是潘朴的得力下属张朝。
这两人,都是作惯细作之辈,原先一直在辽西锦州处假扮商人收集情报,最近方被范文程召回。
范文程选择他俩。乃是看中他们经验丰富,办事可靠,而且一直没有剃发易服,当是派去招揽李啸的最佳人选。
得到了范文程要求招揽李啸的任务后,两人立刻出发,乘坐明朝的走私船只,几近辗转,来到了这雄唐所。
两人小心谨慎,向民政司报了自已在辽西锦州的户籍,进得雄唐卫内。随即向商业司申请,说打算在雄唐卫内考查地段,开办商店,方以这个名目在雄唐卫落了脚。
两个人没有立刻冒冒失失地去见李啸,而是先将这雄唐卫仔细考察了一番,让自已准备得更充分一些。
所以这将近半个月来,他们一直在雄唐卫各地闲逛考察,除了军屯区与马耆山重工业区因有军兵严密把守不让进去外,其他地方。两人都看了一遍。
潘朴、张朝两个人都被这雄唐卫兴旺蓬勃的气象给惊呆了。
在他们印象中,那个李啸应该只是个会打仗的赳赳武夫,却没想到,此人竟还有这么经营之材。将这个荒凉偏僻的雄唐卫建设得这般富有生气,潜力无限。
“这李啸,真真经世之材矣。辽东各明将,何其等而下之。”见惯了辽东那些庸碌粗鄙的所谓将门的潘朴。不由得发出衷心的感叹。
这还是他们只看了雄唐卫的外围而产生的印象,真不知潘朴若能看到马耆山那些他前所未见的重型工业时,复会做何惊叹感想。
“此人打仗经营皆有如此本领。若一直为明国效力,实为我大金之劲敌也。”张朝一脸忧心之状。
“希望我等能尽力招揽他,让其投我大金,为大汗效力。这等人中龙凤,失之可惜啊。”潘朴长叹道。
于是,这一天,两人正在茶楼上一边喝茶,一边低声暗谈将如何面见李啸之时,却无意中发现了李啸带着卓那希等人闲逛。
“老爷,可要立刻将卓那希在此处的消息禀告汗廷?”张朝眨着鼠眼,急急发问。
“这事不急,待我等回返之时,再说也不迟。毕竟,我等此行之目的,是为了说动李啸,至于那卓那希,乃是莽古尔泰余逆,在大金那边,其实也与一个死人无异了。”潘朴冷冷说道。
在傍晚时节,李啸得到亲兵禀报,说是有两位辽东商人,要求见李啸。
李啸初不以为意,喝得有点上头了的他摆手说道:“却是何事?如是开办商店之类,自去找商业司便可,何必定要见本官。”
亲兵忙道:“大人,这两人说,有重大消息要向你禀明。”
李啸顿时站住,他略一沉吟,便说道:“速带两人到议事大厅相见。”
“是!”
李啸匆匆洗了把脸,便往议事大厅而去,方坐定,便见亲兵带着一胖一瘦两个商人打扮模样的人过来。
“在下潘朴,这位是小人手下张朝,见过指挥使大人。”潘朴一脸灿烂笑容地向李啸躬身打揖。一旁的张朝也急忙作揖。
“二位免礼,此番来此见本官,却是所为何事啊?”李啸平静地问道。
“这个。。。。。”潘朴用眼光示意李啸,李啸会意,屏退身后两名护卫,让他们暂去厅外等候。
潘朴、张朝二人落坐后,潘朴轻轻地呷了口茶,笑着说道:“在下来到大人的雄唐卫,但见处处规划经营都是极好,李大人治理之材,实实高明,让在下由衷佩服。“
“承蒙谬赞,潘掌柜过誉了。”
“李大人,小的在想,大人的雄唐卫,虽然经营规划得颇好,只可惜地局一隅,发展空间终是有限。”潘朴缓缓而道,脸上的笑容却有些复杂。
“哦,潘掌柜此番言语,倒是有些深意。”李啸心下一凛,脸上却依然不动声色。
“李大人,以在下观之,你若能得有比这雄唐卫大十倍之地,发展的空间,当会更不可限量矣。”潘朴直视着李啸,双眼之中,满是期盼之光。
李啸明白了。
现在,他终于知道这两人是为何而来这雄唐卫,又是为何要来求见自已。
这二人,当是鞑子的说客无疑。
李啸心下冷笑,没想到,自已这样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竟也已是声名在外,连这后金朝廷要派人前来招揽了。
“原来,潘掌柜是奉命而来,倒是李某不明就里了。”李啸脸上泛起淡淡的微笑。
“李大人真是个爽快人,说实话,以李大人之材,屈就这不过千余里的小小雄唐卫,实为大材小用啊。如另投明主,何至于此。在下甚为大人惋惜。”潘朴一脸诚恳又惋惜的表情。
“这般说来,想必二位的条件已是给李某开好了?”李啸一脸莫测的笑容。
“李大人,此番前来雄唐卫,我等略备了些薄礼,请大人收下。”潘朴向一旁的张朝示意。
张朝连忙站起身来,指着身后一个巨大的箱子,向李啸禀告道:“我等带了黄金300两,貂皮200块,积年野山参30根,上好东珠50颗,皆送于大人。”
李啸大笑道:“看来,这般厚礼,李某倒是受之不恭了。”
潘朴见李啸看似心动,急急而道:“这些须薄礼,不算什么。若大人真能来投我大金,大汗说了,将不吝于王侯之位,赐于大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