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青梅小道姑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黑线
“东闾娘子这是?”朱安世不由自主就立即关心起来。
东闾正对着朱安世施了一礼,道:“朱兄,东闾家有了难事,小弟只有厚颜求你一求。”
“哦?”朱安世立即认真起来,扶着身边的佩剑问:“什么事?只要朱某能做的,一定不会推辞。”
东闾正道:“我的父亲留下一封遗书,命我去蜀郡,将母亲和父亲的衣物在那里建一个衣冠冢,以慰藉母亲生前的思乡之情,我决心再去一趟蜀郡。姐姐就是为此痛哭,这一次须有些时日才能回来,我兴许会在哪里建一个茅庐,为父母守灵,东闾家的事情尚好,可以托付给几个族叔和族兄,只是姐姐这里,却有些麻烦,请朱兄能够帮忙照料一二。”
朱安世起初以为东闾正求他护送到蜀郡,并没有当回事,没料到后面却听说是要他照顾东闾娘子一家。
“这……”朱安世吃惊地看向了东闾娘子。
东闾娘子也是一愣,她并未想到弟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朱安世在她家里,岂不是会让人说三道四,她不打算再嫁,名节可以不在乎,但是孩子们是要婚嫁的。
更何况朱大侠的名声怎么能够有这样的污点?
更何况朱大侠只是在这里暂避的,这样一来,朱大侠岂不要长长久久地住下去了?
东闾娘子的睫毛飞快地颤抖着,她说不清楚她的心情。
是希望朱安世答应呢?还是不希望他答应呢?
“弟弟,这与礼不合,不要连累了朱大侠的名声,”东闾娘子见朱安世并不立即答话,只是看着她,心里突然有些难过,想着朱大侠也是有所忌惮的,连忙出声替他拒绝。
朱安世的嘴唇动了动。
“舅舅,母亲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朱大侠不在这里会去哪里呢?”霍绾君突然说话了,一张脸上满是困惑,“朱大侠早已经承诺过,要一直跟随着小师兄。既然在我家,自然是要照顾我们的,朱大侠,您说是不是?”
东闾正:“……”
原来外甥女早已经和皇孙都安排好了,这下倒是无后顾之忧了,只是……委屈了救命恩人。
东闾娘子:“……”
这两个孩子怎么能乱来?朱大侠是什么人物,难道还能真的跟着你们不成?
朱安世:“……”
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呢!
东闾明:“……”
这是说,朱大伯要变成哥哥的跟班了吗?
关系怎么算呢?
是哥哥的伴读的意思吗?
朕的青梅小道姑 第138章 认亲
朱安世没有任何推拒的理由和立场,就成为了东闾娘子家的守卫神。
谁可以确定他不是门神?
围在他周围的游侠儿们简直不敢相信,鼎鼎大名的朱大侠尽然被东闾家套牢了,绳索还是自个递上去的。
能混成大侠的都不是普通人,必须得是心计、胆略、武艺过人才有可能。
难道?
游侠儿们互相会意地看看。
他们觉得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莫非大哥对那东闾娘子有意?”
朱安世慷慨激昂道:“何出此言,人家是个非常讲规矩的女子,可千万不要开这样的玩笑,若是让旁人听了去,伤了她的清誉。”
“额,知道了,大哥那里是那样的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吗,”大家唯唯诺诺。
但是转过背来,游侠儿们都在议论。
朱大侠向来是一只桀骜不驯的猛兽,谁都别想绊住他,昔日有一些红粉佳人,想着各种各样的法子让朱大侠停留下匆匆的脚步,然而朱大侠都风轻云淡地斩断了情丝。
怎么到了这个东闾家里,又是昼夜不停地奔波,又是要给人家看几年家呢?
此时大有古怪。
朱大侠好面子,自然没有给那些游侠儿讲,他打不过东闾家的那对古怪的师兄妹,要给人家牵马坠蹬。
于是游侠儿们都懂了,朱大侠看上了一个带着个好几个孩子的妇人。
究竟是什么样的天仙,能够让朱大侠停留住脚步呢?
不仅是男人好奇,女人也一样好奇。
不是没有人没打过朱大侠的主意,而是这么些年,大家都知道了此人是栓不住的,也就不去费那个心思。
没想到……
竟然是一个和离的,带着三个孩子的妇人,将朱大侠绊住了。
这让众位美貌的女子情何以堪?
然而,被众人好奇的东闾娘子,依旧缩在自家的小院内,做着白糯香软的义妹,诸事不知。
游侠儿并不敢将东闾娘子的名号爆出去,不然,只怕东闾家的小院都要被各式各样的女子踏平。
父亲的七七过后,东闾正就开始准备蜀郡之行。
卓家冶铁发家,十几年前皇上为了打仗,将冶铁收为国家所有和经营,统一定价,这样起初还好些,但是时日久了,官府们就开始想尽办法以次充好,卖给百姓们的铁器使用不了多久就会损坏,而且价格还高的离谱,导致百姓们怨声载道。
卓家因为被收走了铁器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从富可帝国,变到无足轻重,逐渐势微。
起初,卓家的生意虽然被收走了,但是手上还有多年积攒下来的钱,想用这些钱来经营旁的生意。
但是,没有官府支撑的卓家,经常会被蜀郡中旁的家族联合官府欺瞒收拾,挖走不少经营的人才不说,原来钱财损耗大半,人丁也死伤了不少。
从此,卓家就败落了。
而东闾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不认了这门姻亲。
千山万水相隔,两家断了音讯。
东闾正在皇孙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卓家的后人,卓家眼下能够顶的起大梁的也只有几个人,其余的要么见识不够,要么性子软绵,撑不起事。
卓家和东闾家曾经交恶,后来见东闾正心意真诚,有能够伸出援手来帮助他们,才放下过往的那些心结,和东闾正交好。
听说了卓家女儿的后人在东闾家的待遇,卓家的家主嘿然不语。
卓家的当家夫人是个心直口快的女人。
蜀郡这边的女子极为能干,性格也和朝天椒一样巴辣,一张口就说:“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识,卓家变成这样,连姻亲都不相认了,还如此折辱卓家的外甥,这老匹夫,真是报应,让他住在牢里一辈子才好。”
卓家家主拍了拍腿,没什么劲道地说:“说啥呢?外甥人还在这,你就当面骂他的父亲?他父亲再不好,也是他父亲。谁让卓家败露了呢?又隔得远,音讯不通,连人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也没有办法出头。好在外甥们命大福大,卓家的人也没死光,不然外甥找都不找见我们了。”
他是当初卓家最小的儿子,前面的几个大哥都非常能干,本来当家主怎么也轮不到他。
可是哥哥们都太能干,反而因为此更招忌惮,那些眼馋卓家钱的人,想尽了办法打压他们,一个个都英年早逝,抑郁而终。
卓家的家主因此竟然领略到了一个道理:没用的人活得最长。
当然活得痛快不痛快两说。
卓夫人瞪了夫君一眼,笑着对东闾正说:“外甥,你千里迢迢找到这里来,莫非是受了什么委屈?你也看到了,现在卓家就是这样,我们家主也没有啥能耐,只能勉强在夹缝中混个温饱。你有什么难处,只管说出来,只要舅母能帮的上忙的,绝不推辞。”
对啊,卓家家主也看向外甥。
意思是夫人说的话,就是他的意思。
东闾正当时第一次来蜀郡,对于蜀郡的风土人情还非常的不适应。
这边的气候和人文和长安相差实在太大。
怎么感觉倒像是舅母当家?
“外甥现在也没有什么需要舅舅家里支撑的。多亏天子英明,外甥现在是东闾家主,能做得了东闾家的主。听父亲说过,以前卓家遭难,来找过东闾家,被他拒了。外甥小的时候,母亲就没了,一心想找到母家的亲戚,以慰思念之苦。”
卓夫人点了点头,对卓家家主说:“孩子有心,真是难得。以后多走动吧。”
卓家的三个儿子和东闾正都认了排行,东闾正身上有着太子舍人的身份,和蜀郡的官员打了招呼,没有人再敢欺压卓家。
日子一下子好过了许多。
卓家家主的腰杆都能挺直了。
后来东闾娘子带了东闾明,也跟着弟弟去了一趟蜀郡,两家的关系越来越近。
卓夫人对东闾娘子十分看不上,经常训斥她太过软绵,“那个老不死的,看把你教成什么样子,他也就是在东闾,舅母够不着,若是在蜀郡,舅母带着你那三个表弟天天去他家里闹,挠他满脸花,没脸出去见人。”
说完还不解恨,对着地上猛啐一口,“把牢底坐穿了才好呢。”
东闾娘子苦着脸,不知该说什么。
朕的青梅小道姑 第139章 秘方
东闾娘子从未有过这么浑厚的感情,也从未见过这样的长辈。
从她记事起,父亲就教导她要内敛,行为做事都要符合礼仪规范,母亲生了弟弟,身子虚弱,总是神情恍惚,在清醒的时候,又对她非常的疼爱。
兴许当时卓氏已经预料到女儿将来的日子难过,恨不得将所有的好都付给她。
可惜这样的日子也没有多久,卓氏的身体越来越差,再美的女人也禁不住疾病的消磨,卓氏死了之后,东闾娘子和弟弟就有了一个性子冰冷,眼神冰冷的继母。
家里只有她和弟弟两个能够给彼此温情。
东闾家族是古老的世家大族,虽然没落了,但是那些陈规深深地约束着每一个族人。
从未有那一个女性长辈如此旗帜鲜明、爱憎浓烈地粘在她这一边,维护着她。
卓夫人是个让她又害怕,又喜欢的舅母。
父亲被骂,出于孝道,东闾娘子本该反驳几句,但是遇到了这样的舅母,东闾娘子也没有了反驳的勇气,只好乖乖地听着舅母骂个不停。
蜀郡骂人的话也极其奇特。
东闾族中骂人也无非是,老匹夫,老竖子。
然而,舅母会骂,老不死的,老龟儿子。
东闾娘子抱着双膝,缩在席上,听着舅母各种花样的辱骂父亲,想象着若是舅母真的带着三个表弟,闯到父亲面前,撕扯辱骂,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形。
等卓夫人终于发泄完毕之后,看见外甥女白白糯糯地缩在那里,气又不打一处来,点着她道:“你看你这个样子,若是我亲生的,非要先打你一顿不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你这么软塌塌的,那老东西不欺负你欺负谁?”
东闾正连忙给舅母奉上一杯蜜水,对着姐姐挤了挤眼睛。
卓夫人端起蜜水喝了一口,歇了歇又说:“还有啊,听说你不愿意再嫁?你那个父亲究竟教了些什么东西给你?你那个前夫又是个什么东西?你难道还要为他霍家守节不成?我们蜀郡家的女儿,想嫁谁就嫁谁,男人是软蛋,就和离,嫁妆搬回来,照样再嫁。天子的母亲都是二嫁之身,你凭什么不再嫁?”
这话说的,竟然让东路娘子哑口无言。
东闾正也是希望姐姐能够再嫁的在一旁连连点头。
舅母的话,话糙理不糙。
这么一趟蜀郡之旅回来,东闾娘子被改造了不少,至少不再像以前一样,口口声声要守着孩子过一辈子,立志不再嫁这样的话。
东闾正心酸地想,若是当初姐姐身边有个有心的女长辈,日子也不会过的那般。
有了这份认知。东闾正更加讨厌父亲,也甚是厌烦东闾家族之中的那些冠冕堂皇的族人。
用舅母的话来说,都是驴粪蛋子外面光,里面还是一坨屎。
皇孙知道东闾正找到了母族,大喜过望,让东闾正多往蜀郡跑几趟,看看卓家的后人还有没有本事将冶铁这手艺重新拾起来。
东闾正不明白皇孙这是要做什么。
私下冶铁是会犯杀头的罪名,皇孙却满不在乎,说自有办法,现在最难的是找不到精通冶铁生意的人,若是卓家有这个本事,倒是可以扶一把。
做生意的人就怕没有背景。
东西再好,没有背景就卖不远,更甚者,还会遭到同行之中背景深厚者的打压,倾轧。
为了一两张祖传的秘方被逼得家破人亡的也不少见。
当年皇上亲政不久,攻打东越,大将军王恢派唐蒙去了南越,告诉他们大汉要攻打东越,意思是要南越保持中立。
南越用蜀郡出产的杞酱给唐蒙吃,唐蒙就萌发了取道夜郎制服南越的想法,最终说服了皇上。南越招来灭国之祸,起因竟然是为了显摆,招待汉朝特使的杞酱。
卓家被收去了冶铁生意,也并不是没有其他生意在手,只是,最大的支柱没了,自然不会再有那个财力去供奉官吏们,从而就沦落成了被宰割的对象。
卓夫人知道皇孙的意图之后,连想都没有多想,立即说:“可以做。”
再不做的话,只怕卓家的族田都要保不住。
卓家家主却有些犹豫,谁知道皇孙能做他们的支撑多久呢?
若是同样的事情再来一遭,只怕卓家就没有后了。
皇孙却并不在乎卓家的迟疑,左右现在还没有到时候,他只让东闾正拿了不少金银,让卓家去做生意,有了太子府这层关系,卓家在蜀郡倒也慢慢地又扎了根。
太子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史良娣成为了太子妃,刘进是皇上的嫡长孙,没有意外的话,刘进将成为下一任太子。
卓家重新翻身靠的就是史皇孙,想要和史皇孙摆脱干系也是不可能的。
卓家家主想了几个晚上,最终决定咬下史皇孙的鱼饵。
不为别的,只为了卓家有着祖传的冶铁秘方。
卓家的先祖们是赵国人,精通冶铁之术,六国被灭,秦国将六国的大族豪族全都迁徙蜀地。
这样有利于秦国管辖六国的百姓,然而对于这些大族豪族确是一场灭顶之灾。
当初赵国的卓氏夫妇,是自己推着独轮辇车,带着孩子们和仅剩的一点家财,步履沉重地从赵国的国都邯郸,走到了蜀郡。
许多显赫一时的家族,还没有走到地方就全部病死。
秦国的兵士在一旁虎视眈眈,没有人敢反抗。
卓氏夫妇走到了临邛这个地方,发现了这里的土质与别的地方不同,预示着这里有着丰富的铁矿。他们便决定定居在这里。
正是在这里,他们用着赵国的冶铁秘方,兴建了一个巨大的冶铁作坊。
这里虽然偏远,但是一样有利可图。
蜀郡的居民们还用着落后的木锹和木质的锄头,从来不知世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做铁器。
卓氏夫妇制作一些铁质的农具和锅,将它们便宜卖出去,一传十十传百,卓氏家族的冶铁生意红火起来,他们不仅擅长冶铁,也擅长寻找依靠的大树。
有了背景,卓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到了卓王孙这一代,家里的奴仆已经上千人,拥有着巨大豪华的庄园,富可敌国。
只是可惜,皇上启用邯郸第一商人桑弘羊之后,朝廷决定将冶铁收为国有,充盈国库,卓家一下子败落了。
但是,朝廷的政令并非一成不变。
若是有朝一日,民间又能冶铁,卓家没有背景依靠,那祖传的冶铁秘方,必然会招来灭族之祸。
朕的青梅小道姑 第140章 封王
连卓家家主都考虑清楚了,卓家的几个人自然早已经打算分明,要上史皇孙这条船。
他们靠着史皇孙中兴,不可能将人丢下,转而去攀附其他的主子。
更何况,以史皇孙的地位,若是强要,他们敢不给吗?
这些事情,卓夫人早已经看得明白,只是,卓家家主小心罢了。
用了这么时日的试探,就连卓家家主都不得不承认,外甥是交了好运,有了好主子。
东闾方去蜀郡多次,就是为了看看卓家的生意如何,说服卓家家主点头同意。
得了卓家家主的准信,他就匆匆朝回赶,却在回来的路上,遇见了流民,好亏有同样匆匆赶路的朱大侠,击散流民,救了他一命。
东闾正有所感触,当即就在路上就给舅舅发了一封信。
信上说,眼下虽然谷物丰收,但是依旧有许多吃不上饭的流民在外抢劫为生,若是舅舅有办法的话,可以招募一些流民,管饭管住,只要做得好,就可以挂在卓家的名下做门客,或者是佃户。
这样冶铁所需要的人手就召集起来了。
卓家家主觉得这个法子甚妙,回信说愿意一试,然而现在最头疼的不是人手问题,而是虽然手中有炼铁的方子,却从未练过铁。
他们还需要一段时日摸索。
刘进正想派个人过去督促看管,不料到东闾家就出了这样的事。
正好,东闾正最适合做这件事。
两家是亲戚,卓家不会欺瞒这个扶着他们起家的外甥,东闾正还能罩着他们一二。
因为霍绾君的关系,刘进也对东闾正非常信任。
“舅舅,怎么也得等到过了正旦才走啊,”霍绾君看着舅舅忙着收拾东西,好像一去要好几年一样,就头疼。
她和刘进想的不一样,若是能困住朱安世当然好,可是她不想让母亲和朱安世走的太近。
虽然对这个大侠的感觉好了些。
但是看看他做的那些事,一件件,一桩桩,那一样不是亡命之徒才能赶出来的。
这样的人,迟早会被官府通缉,躲到深山老林里不出来。
难道到了那个时候,还让母亲跟着不成。
刘进却觉得东闾娘子连霍光那样的都能轻易舍弃,只怕朱安世这样的入不了眼。
明显胖头鱼就是杞人忧天。
“朱安世还敢翻天不成?”东闾方总是这样对小师妹说。
就他那样,十个都不是对手。
不过皇孙说的对,这样的人花花肠子多,能够帮着东闾家挡灾解厄,东闾方还推算了一课,虽然技艺不精,不能看出些什么来,但是大吉之卦还是认得的。
东闾娘子只是道:“你们这样对待朱大侠,是不是不太妥当?我们要以礼相待,别说什么跟随,什么牵马坠蹬的话来折辱人!”
难得母亲发个脾气。
霍绾君和东闾方都不敢造次,至少在母亲面前,都是非常恭敬的。
越看母亲维护朱安世的样子,霍绾君越觉得心塞,她想让舅舅晚点走,早些回。
东闾正想了想,“对啊,外甥女的那个梦,不是要在正旦之后才能验证?我怎么着也要等到祥瑞过了才走的,还有这一次舅舅要有段时日才能回来,一家人还是和和美美过了正旦,天气好了再走。”
霍绾君点点头,这才对嘛。
到了正旦这一日,群臣入朝朝拜,皇上在殿上举行了宴席,与众臣子共乐,接着又开了宗庙,封五皇子刘髆为淮阳王。
五皇子的府邸也已经建好,等到三月初三,便开府。
东闾明因为在家里守孝,没法再做伴读,早已经没有去宫中陪五皇子读书,只是,也因此不能混在群臣之中看五皇子的封王大典,失去了可以炫耀一辈子的一件大事。
“辛辛苦苦为谁忙,却原来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哎……”东闾明仰着小脑袋,背着手,对着院子里的两颗光秃秃的树吟诵。
本来霍绾君不想理他,但是架不住,正旦日的,他没完没了地对着那两棵树发表怨念。
“明哥,你这是做什么?”霍绾君明知故问。
“我这是在教导它们,不要白辛苦一场啊,想我东闾明,每日里起早贪黑,还要被夫子为难打手板,其他小伴读嘲笑,终于成为五皇子身边唯一的一个伴读,却偏偏在五皇子封王前就不能进宫了。这样的大喜事,五皇子不能与我分享,一定会怨怪我的,然而这些也是小事,可是五皇子的封王大典,一辈子也就这么一会,我也看不到,赶不上,哎……”
东闾明摇头晃脑的,学着夫人的模样,“命中注定啊,命中注定……”
“……”霍绾君忍了又忍,觉得那两棵树都萧索了不少,突然眼角看见朱安世悄悄蹩了过去。
这可不是让他们举家如此的祸首吗?
“明哥,你若是真想看热闹,我有办法。”
“怎么?”小瓦当立即脸上换上了笑容,接着又慌张地到处看了看,故作严肃状,“姐姐,你就说吧。”
因为服丧期不能面露喜容,东闾明没有少为了这个被母亲骂。
他对于那个外祖没有半点印象,又总是不经意间,听到舅舅和姐姐私底下说的那些话,实在是喜欢不起来,服丧期又不能吃肉,又不能笑,又不能穿鲜艳的衣服,不能外出看热闹,也不能在家中摆宴。
以往他最喜欢正旦日了,也对五皇子的封王大典期待了许久,连那天他要如何打扮自己,都想好了。
可是,那个外祖竟然一蹬腿没了。
这个正旦日过得没情没绪的,只好对着两棵树发发牢骚。
霍绾君看见这个小家伙故作严肃的模样,忍不住想掐一掐他的小脸,她不仅想了,还做了。
东闾明揉着脸,眼泪花花地问,“可以了么?说罢。”
“你去找朱大侠,就说对五皇子挂念的很,想远远地看上这么一眼,不就行了?”霍绾君出着主意。
东闾明蹦蹦跳跳了几步,又停了下来,迈着方步去找朱安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