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极品小郡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一语不语
“既然司马相国如此说,那在下就先回了。不过领兵出征之事,暂且还是要向陛下进言暂缓,明日下官自然还会再来叨扰。”
说完隋化又急忙带着人离开。
来得急,走的更急。
司马藉感觉到事情太不同寻常。这李方唯刚回来,随后是李山野也回来,但一个人留下一个人去匆忙走了,马上就是朝廷颁布诏书让扬州太守隋化带兵出征,如此很容易被人想到,这是朝廷在帮他司马藉夺江北的兵权,这也难怪隋化会对他如此戒备和提防。
与焕儿一起回到厅堂,司马藉身上还是被雨水淋湿,焕儿有些心疼道:“公子,还是到里面换上干衣服吧。不然容易着凉。”
司马藉摇摇头道:“隆夏时节,却是阴雨连绵,被雨水浸湿,倒也能平心静气考虑一些事。”
说话间门口传来脚步声,正是李方唯过来。李方唯也是在见到司马藉这面还亮着灯,想过来看看是怎么一回事,他并不知道李山野曾来过。
“先生,这么晚了,也该早些休息才是啊。”李方唯进来,焕儿自然就要出去。这近乎已经成为习惯,最开始的时候还需要司马藉将焕儿打发走,现在不用司马藉说,焕儿也会退下,因为李方唯跟她之间到底曾有主仆的关系差距,焕儿现在已是司马藉的女人,留下来会显得尴尬一些。
司马藉把隋化前来请他向朝廷进言的事一说,李方唯脸色透出紧张。
“先生,看样子那隋太守有对先生动手的迹象,先生不妨还是早些离开扬州为好。回到金陵,到底也有陛下和惠王撑腰不是?”(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八百六五十六章 我自安处
六月中,江都城内仍旧是一副歌舞升平的景象,似乎人们都忘却了还有一场战事在临近。
朝廷不提,下面的人就不说,兵马调度近乎处于停滞的状态,韩健每天也只需要在东王府内见几名朝臣,几天下来所见的人也并不多,倒好像韩健这个做皇帝的回到江都之后就开始疏于政务。这倒是跟一年前韩健领兵刚到北川的模样有些相像。
百姓是没有感觉到战争带来的压力,可那些有心人可不这么想。在宁原等人眼中,时刻都在盯着韩健的呃一举一动,甚至也怕韩健跟之前在北川城中来个声东击西,拿他自己当作是幌子,其实在酝酿一场远在千里之外的战争。但至少韩健回到江都两个月,没有太多大动作,连对朝廷的吏治也很宽松,没有引起朝中大臣的太大反应。
六月二十九,已是韩健抵达江都两个多月后。
这几天时间里,远在千里之外的江陵突然战报跟着多了起来。主要是苏廷夏上奏朝廷请求援兵的,苏廷夏所部在驻扎江陵准备对南朝在江北重要军事要塞进行进攻之前,苏廷夏所部已经抵达了江陵有些时日,连苏廷夏都在质疑朝廷的用兵政策,屡次请示朝廷从豫州和江都发兵支援,都被韩健驳回。
“陛下,看来用兵之事再不能久拖。若长久下去,不若将出征兵马撤回,如此两朝也可安宁。”
宁原到此时在朝中已经不但要问政事,连军事他也多有搀和。韩健放下奏本,让宁原把该奏明的事情说完,先让他回去,随后才召见了几名留守在江都的将领,主要问过他们的意思。
如今留守在韩健身边的将领和谋士。也都认为在夏天并非对南开战的好时候,要用兵最好等到秋收快到的时候,最好是能在南边席卷一次,令南朝折损一次收成。但也不能令南朝来坚壁清野的战术,否则对于北朝中最适合打这种以战养战战术的苏廷夏所部来说,也是有些困难的。
普遍的看法。要再等一个多月,等到八月初,兵马就可以大举南下。韩健在这种半公开的军事会议上也同意了这方略,意思也是要把战事往后拖一拖,对于苏廷夏请求援兵的事,韩健也准备征调驻扎在豫州的韩昭氏领兵两万前去救援,同时两军的粮草也相继运达,这场在楚地发生的战事,暂时不会影响到大的战争局势中来。
当天韩健会见的人不少。也是他抵达江都后一天见大臣和将领最多的一天。
到晚上韩健回到东王府内,却正好是东王府月底的家宴,家里人但凡是无病无灾的都要出席,也只有韩健的十一娘身体有恙不出来,其实韩健也知道是女人病。
“健儿,现在外面都在传这场战争到底什么时候开打。要是不打的话,咱一家人留在江都也好。”韩徐氏也忘了之前韩健对她说的不要去过问政事的事,又开始说闲话一样打开话题。
韩健没有太多拘礼。没到他不坐其他人都不能坐的地步,但虽然是饭菜都准备好。其实也要等他到了才能开席。韩健拿起筷子,淡然道:“战争的事谁又说的准,也许明日兵马就会渡江南下未曾可知。”
韩徐氏摸摸胸口道:“可别吓唬六娘,这要是真打起来,那还不闹翻天?实在不行回洛阳也好,到底洛阳也距离这南边多事的地方远。住也能住的习惯。”
韩健算是听出来,其实韩徐氏说这些话也是为试探他的口风。或者现在远在洛阳的韩松氏,以及在豫州的韩崔氏和韩昭氏都想知道他的用意,又没法直接来信问询,只好通过跟他这些姨娘的家信。来让韩徐氏旁敲侧击来问。
之后韩健什么都没说,韩徐氏有些扫兴,但也知道韩健现在对于内眷的口风把的很严实,主要是怕有人从内部传了什么不该传的消息出去。
晚上家宴结束,韩健让各房的人先回去,他留下顾欣儿和杨苁儿两宫皇后来商议事情,也是想让她们稳住这些皇宫女眷的口风。
“相公,您不是不知,现在不但百姓担心有仗打,连我们其实心里也不安。谁让相公当初说要领兵御驾亲征,要是相公走了,我们又要长久见不到人,真叫人担心。”
杨苁儿说这话的时候还带着几分可怜兮兮,倒让旁边股息恩人掩口一笑。
杨苁儿略带不满道:“倒是让欣儿妹妹也笑话人家了。”
“哪有,姐姐说的其实也对,每天里有姐妹过来串门,其实也是在问夫君有没有说何时领兵的事。其实看得出那些姐妹心中也很担心夫君的事。”顾欣儿用很平静的语气说道。
韩健点头,道:“那你们也记得别说出去什么。也许我偶尔不记得保守秘密,把事情就说给你们听,到底是一家人,有时候也是不太想隐瞒……”
杨苁儿打断韩健的话道:“还说不隐瞒,相公除了每天说那些有的没的,何时说过正事?欣儿妹妹,相公可有对你说?”
顾欣儿先是想了想,随后摇头。杨苁儿续道,“看,什么都没说,还让我们保密。就算说出去又有何用?”
“那可不见得。”韩健正色道,“一些小的细枝末叶,看起来是无心之言,你和欣儿现在不会去多想,也许就对旁人说了,这些人把话带出去,那些有心人就会琢磨出一些意味来,事情就没那么简单。还是要慎言慎行才可。”
这次杨苁儿也不再跟韩健犟嘴,跟顾欣儿都起身行礼应了。
“好了好了,到底是一家人,不用当我是君王,坐下来说话就可。”韩健从来对顾欣儿和杨苁儿也没什么架子,这也是他身边人到现在为止没什么大争执的原因,他就是想用以诚待人的方式来对待身边的女人,免得她们心里不均衡产生妒忌和攀比之心。但韩健也知道有些事到底是女人的天性,他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对身边女人一视同仁。但很多事不是他所能决定的。
杨苁儿跟顾欣儿把皇宫后院的事情一说,杨苁儿突然道:“相公,在饭桌上六娘说的话也不无道理。既然留在江都更有家的感觉,咱何不一直留在江都?”
韩健笑道:“那洛阳都城就不要了?该要迁都?那可是朝廷的大事,不能由自己来做决定。”
杨苁儿道:“话也不是这么说的,把江都作为陪都。咱留下来,住几年再回去又何妨?”
韩健站起身,略微一叹道:“回来江都,虽然是有探望之意,但更主要的是要以江都来作为出兵的起始点,从这里发兵南下。若能一统河山,留在江都也无妨,天下尽归,能安民。也能令天下臣服,在哪里不都一样?可一旦战事有所不顺,洛阳到底是王气所在,要安民心我这个当皇帝的必须要回去。”
杨苁儿行礼谢罪道:“相公别见怪,当妾身说错话了还不成?”
韩健微微点头,他无怪责杨苁儿的意思。其实他说是不跟身边女人说什么家事意外的事,但古来君王,可说是家国一体。国事也是家事,他已经把出兵的决心说出来。只是不能把用兵的详细计划言明,到底有些事他也是在筹划中,事情的机密到整件事情只有寥寥几人知晓,而这几个人都是计划的执行者,韩健对其也足够信任。
“过两天,东王府会稍加修缮。若是各院有什么缺的东西,苁儿你就先记下来,让内库的人去办理。”韩健最后好像是说闲话的口吻道,“我累了,先送你们回去。还要去办点公事。今晚不能陪你们了。”
对于韩健陪谁的问题,其实也是内宫的禁忌话题,韩健到底还没到太荒唐的地步,还没到让各院的女人一起进侍的地步。各院女人能得到丈夫的机会基本是均等的,轮着日子来,很多时候韩健也会对顾欣儿和杨苁儿多有照顾,主要因为她们是正妃,也是六宫正主,就算韩健稍微有些偏袒的话旁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送杨苁儿和顾欣儿回去,韩健第一件事要做的是对身在豫州的韩崔氏和韩昭氏发出他的密令。
在当日早前时候,韩健已经以加急公文的方式,告知韩昭氏亲率两万兵马援救江陵,跟苏廷夏形成一线来防备朱同敬兵马跟江陵城内南朝守军来个里应外合。但韩健真实的目的,不是要让苏廷夏这路兵马更稳妥,而是要在援军上耍一些花样。
韩健给两个姨娘的密令,是让韩昭氏亲率两万兵马援救苏廷夏的同时,驻兵在将领城西,随时准备挥兵入蜀,但也只是作出这样的架势,令南朝心慌。
蜀地一向是南朝的粮仓所在,蜀地所供应的军粮,所占南朝军粮比例在五成以上,若蜀地危难,南朝非要派出援军来相救不可。现在韩健摆出一副哪里都可以成为主战场的架势,也是想让南朝觉得,他有挥兵入蜀的计划。
密信发出,韩健再次召见几名要被派驻到前线的谋士,对他们有一些交待。除了日常要让他们为所效命主帅出谋献策,韩健也让他们拥有可以密诏上书的权力,谋士既是军师,也当作监军性质,其实这也是军中半公开的秘密,到底这些谋士也能作为皇帝对将领的一种督促,让他们知道身为帝王者,也在随时盯着他们。
等安排完所有事情,韩健才稍微松口气。
一天下来见了不少人,他自己也觉得有些累,这些天也是有些荒废,在江都每天也很清闲,竟然稍微有些忙就会觉得力不从心。
“难道是我老了?”韩健有些自怨自艾。
要说他的身体年龄并不大,但心理年龄却足够的苍老,再世为人后,本来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年岁,做事也向更符合一个年轻人,但后来逐渐变得更加激进后,他更想在取得成功后把心态积淀下来,能以更沉稳的方式来看待事情。
韩健往法亦的院子过去,也轮到他要陪法亦。
可到了法亦的院子,才从丫鬟口中得知法亦被某位贵人叫了去,其实“贵人”的称呼,是东王府和宫人对于杨瑞的称呼,到底杨瑞曾是女皇,现在虽然是帝王的嫔妃,但没有正式的封号,谁都不敢乱叫,只好以“贵人”相称。
韩健只好折道出宫,往城中东王府办公的衙所去,那里也曾是杨瑞的临时行宫,在来到江都后,杨瑞不需要搬进东王府居住,但她跟女儿还是住在曾经熟悉的地方。
韩健到时,杨瑞正好要送法亦出门。按照道理说,就算杨瑞逊位,她的地位也在法亦之上,每次法亦见到她都会很紧张,杨瑞也会摆起架子甚至都有些不正眼瞧人,这次她居然主动出来送法亦走。
见到韩健,法亦恭恭敬敬欠身行礼,却也不用说什么,本来她就少言寡语,韩健也习以为常。杨瑞那边则好像是有些怨恼,连礼数都没有,转身往里面去。
“臣妾先告退。”法亦道。
“着什么急走,既然我也来了,到里面一起说说话。”韩健牵着法亦的手,或许是法亦常要练功的缘故,她的手总是冰凉,在夏天里这也是好事,韩健握着她的手一会,心境也能平和下来,同时也能通过焐热法亦的手令她的心多少有几分温情。
“嗯。”法亦微微点头,跟在韩健身后进到屋子里,到里面再见到杨瑞,法亦还是很自然就把手抽了回去。
杨瑞坐在那照看着女儿,就好像在洛阳皇宫每次见到韩健时的那种冷淡和不屑:“知道我把你的美人师父请来,连等都不能等,还要亲自过来把人接走,还是怕我会对她不利?”
韩健坐下来,本想让法亦也同坐,法亦却只是立在他身后,倒真好像是帝王坐着,当臣的不能落座一样。
“随你怎么想,亦儿到底是跟我一条心的,我这个当皇帝的,做什么事也懂得取舍亲疏。换做是你,怕也是一样。”(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八百五十八章 波澜起潮
杨曳突然归来,令江都平静的水潭起了一丝波澜,很多事情,也因杨曳归来而变得复杂了些许。
曾经的南王世子,现如今也是国舅,按照之前韩健承诺对旧朝贵族爵禄不行改变的策略,南王可以世袭,那有南王世子存在的情况下,南王的爵禄也可以长久传承下去。
对于杨曳这几年到底有怎样的经历,韩健没法去问,以杨曳对他的仇视感,想来问了也无用。韩健又不能轻易对南王府一系的人造成杀戮,毕竟那是杨苁儿的娘家人,杨洛川和杨曳也是他长子韩曦的外公和舅舅。
杨曳回来后,韩健没有安排他住回南王府,因为眼下杨洛川一家都在洛阳城内,杨曳被暂时安置在江都的一处居所内居住,派了不少的人手去保护,名义是保护,但其实也是监视。但总算是令杨曳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进出也不用向韩健通禀,只是需要有人跟着。
见过杨曳之后,也让法亦把杨苁儿送回自己院子去,韩健终于震怒。
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城中突然发生了乱党闹事的事件,随后连失踪了四年之久的杨曳都出来,这无疑是出来搅局。他已经全然计划好对南用兵,所要保持的就是魏朝内部的稳定,可现在一连串不稳定的因素出现,令他感觉到好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向他抓紧,令他窒息。
“陛下。”韩健等了不长时候,作为情报系统的负责人大西柳出现在韩健面前。
大西柳作为韩健特务体系的绝对头目,这几年也算是走了不少的路,这才刚从南朝回来没几天,就要重新进入到另一出大阴谋的调查之中,可说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到底是怎么了?可是觉得朕的江山,就可以为贼人随意所祸患,偏偏朕又奈何不得他们?”
韩健的脸色很冷,甚至阴森的可怕,大西柳在韩健手底下做事多年。也从未见过韩健有如此震怒的时候。韩健的做事风格虽然很急,但在平日的性格上则很沉着稳重,这也是韩健能在短时间内崛起的原因。
大西柳不敢回话,因为她自己也不知城中乱党之事到底是何人所为。甚至连杨曳出现她也是事后才听说,过来之前她也不敢确定说回来的杨曳是否是南王世子本人。但经过杨苁儿都确定的兄长,韩健自然不会觉得是有人找人冒名顶替。
韩健突然也沉默,气氛有些凝滞,许久之后。韩健语气才稍微和缓一些道:“派人去调查,绝不能有任何错漏。”
大西柳紧忙领命。
对于朝廷和大西柳的情报体系来说,去调查近乎也是唯一能做的事,但调查出怎样的结果都无济于事,事情还是在往很糟糕的放下发展,而杨曳也回来了,局势很浑浊,若韩健在这时候突然领兵出征的话,那整个朝廷上下会有很多的暗流涌动。韩健一向觉得要在出征前保持朝廷内部的稳定,可在这件事之后。事情不再是那么绝对,韩健很可能会先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先在朝廷内部展开一场清洗,再出征。
大西柳退下,韩健心情仍旧很差,昨夜还已经全部都预备好,随时能领兵出征,箭也在弦上不得不发。可现在出现这样的结果,却是他所没料到的,因为他所最倚重的后方。是在豫州而非江都,若以现如今的形势出兵,杨曳的存在讲会给后方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韩健心里也在怀疑,他的计划可以说是很完美。但唯独一点小的疏漏,是他没有察觉到背后这股人的存在,或者背后已经有人猜出他的行军计划,从而在他出兵之前已经开始反击,也让的计划受阻,继而将他的全盘计划所打乱。
韩健离开东王府。在城中的治所内会见了城中驻防的主要将领,问询过城南的详细状况,韩健心中仍旧不放心,甚至亲自带人去现场看过,昨夜闹事的乱党数量并不多,但都很骁勇不像是普通的流寇,倒好像是有武功之人,平常一人几名士兵都靠近不得。至于发现杨曳的地方,也仅是个地牢,据说是杨曳被囚禁在里面,韩健甚至亲自进地牢看过,那地牢分明是临时用地窖改建的,最多形成不过两三天,也就是说杨曳也是这几天才被转移到城里来,能通过城防和城内的情报系统的监察,这本身就很蹊跷。
亲自视察过主要与乱党交战的地方,韩健没有回东王府,而是前去会见洛夫人和李云。
眼下的洛夫人和李云虽然已不再去过多干涉西凉旧部的事,但仍旧为韩健在秘密调查情报,她们的人脉主要体现在下九流的社会体系中,可以说能得到一些正统情报体系所得不到的讯息。
为了能在韩健这个君王面前有好的表现,洛夫人和李云不可谓不尽力,但她们再尽力,在地位上仍旧不及同样为西凉旧部出身的大西柳,她们自己也很清楚这点。但韩健到底没有说直接鸟尽弓藏,在打过鲜卑一战后,韩健也将西凉的一些田地赐封给她二人,以慰劳她们为朝廷做事,同时韩健也有承诺,西凉之地到底是要册封出去的,而且很可能是从她二人中选择一人来做这西凉王,但前提是必须要在平定天下以后。
这次洛夫人和李云同时到江都来,背地里都在为朝廷调查情报,但或许是她们人力物力有限的缘故,到而今也没得到太有用的情报,甚至让她们派驻去南朝的细作,很多也被擒获,韩健还特别为此曾训斥过她们。
“……陛下,城中乱党之事,想来是南朝人所为。听闻南朝的皇帝,曾招募几百名死士前往江都,说是要对陛下不利。”李云好像知道什么,在见到韩健之后便开始陈述她的见解。
旁边洛夫人略有不屑道:“可此番闹事之人,却并未对东王府行凶,而且其中多数人为北方口音,这如何解释?”
李云冷笑道:“是北方人又如何?这分明是南朝人的障眼法,他们所收拢的死士,有许多也曾是北朝的流民,且有一些江湖能人异士。”
洛夫人回道:“但似乎外间又有送传言。事情本就为朝廷内部而起,始作俑者并非是南朝人,而是朝廷的内奸走狗。”
二人争吵不休,韩健立在旁边背对着她们听着。两个女人似乎是要把对方压下去才甘心。但以她们根本就形不成系统逻辑的理论,想说服对方太难,没有调查清楚,只是一些“可能”“大概”“听说”,连韩健听了都觉得有些荒诞可笑。
韩健感觉到背后所操控之人。不太可能是南朝或者是北朝四王余党,倒好像是一出更大的阴谋。
在洛夫人和李云争吵不休时,韩健仿佛突然理清了一点头绪,他心中最担心的是什么,那背后就很可能是什么人做的。如今看似一目了然的南朝和北朝格局,其实背地里有很多暗流涌动,一些藏在背后的势力,是想趁着两朝开战来浑水摸鱼,施行他们的计划。
这些人中,韩健最担心的自然是他生父韩珪在内的闫宁太子旧部。这是北朝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之前失踪的左谷上人跟这些人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恰也是左谷上人将杨曳掳劫走,当初左谷上人失踪也是因为她提出要拿杨曳交换杨卿乐,随后左谷上人便好像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够了!”
就在洛夫人和李云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之时,韩健突然的一句话,令二人突然沉静下来。
韩健转过身,冷冷打量着二人问道:“朕且问你们,近来可有不明来历之人,想与你们私下里接触。并许诺以优渥的报酬?”
洛夫人最先反应过来,赶紧下跪磕头道:“陛下明鉴,臣妾一心为陛下朝廷,绝不敢有违陛下旨意与奸人有所往来。”
李云到底是西凉人。再加上她年轻了一些,到底在这种事情的反应上还是略逊一筹。但她也赶紧下跪磕头,表示并未与不明来历之人有任何接触。
韩健冷声道:“那就提醒你们一句,若真有这种人找你们,先与其虚以委蛇,朕不但不会罚你们。还会重重有赏。”
韩健料想若真是闫宁太子旧部想伺机窃夺魏朝权柄的话,其势单力孤之下就需要在朝廷里寻找内应,这种内应必然是朝中所不得志之人,宁原就曾为其所收买,但随着宁原在朝廷势力的稳固,宁原自己跳出来,那些人包括曾经被韩健重用过的公孙术,都可能还会在朝中拉拢可能会被收买的人手。
韩健怎么想,这洛夫人和李云作为西凉旧部体系之人,如今在朝廷里也不得志,是最容易收买和拉拢的人,那些人不可能说不会下手。
等让洛夫人和李云退下之后,韩健部署了一些人手专门来盯着这二人,务求要做到时刻调查清楚她二人之所为,若她们真有事隐瞒的话,韩健心里也好有数。
安排完所有的事,韩健才回到东王府内,奔走了将近一天他也有些疲累,尤其是在昨夜没休息好的情况下。
1...385386387388389...4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