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小郡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一语不语
在所有各路人马中,只有苏廷夏的人马是可以于战场上募兵,其余各路人马,皆都以攻占城池后解散地方守备军为目的,这也是韩健之前下发军中的军令。
八月初八,韩健临出征前最后一天,韩健仍旧没太多时间陪身边的女人,杨瑞执意要随韩健出征,这是韩健所不想看到的。本来韩健想让杨瑞见证他的成功,但在杨瑞再次怀孕之后,很多事变的不同,韩健已无法再用以往的心态去面对杨瑞,他已不需向杨瑞证明什么,只要杨瑞能生下儿子,那他们的儿子就将成为太子,虽然这一切可能会给未来他的皇朝带来祸患。
韩健的子嗣都还小,就连长子韩曦也才还未到三岁,但废长立幼,会给来日皇嗣的继承带来麻烦,韩健还不知韩曦将来到底会是怎样的模样,若继承了他的文治武功,难免会恼恨于他这个父亲,为何在传位上厚此薄彼。连韩健身边的那些姨娘,也都不会站在杨瑞的立场上,东王府内部早就将韩曦作为东王世子来看待,这也是杨苁儿在东王府乃至皇宫地位可以稳固的原因。
韩健决定出征,事情来的太突然,甚至连他提前都未跟身边人有商议过,家里的女人,也是在得到公告天下的榜文后才得知韩健具体出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人都在等他早些回去。因为来日一清早,他将踏上军旅,带兵往扬州去。这次韩健的处境与之前对鲜卑一战尚且不同,他无法再作为拖在后方的“奇兵”。在东路的战线中,韩健将会直接领兵南下,无论是苏廷夏还是林詹都将不能帮到他什么忙,韩健带在江都的将领,并无在之前几年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甚至连带兵的事都要韩健亲自来负责。
在八月初八正午,韩健亲自会见随驾到江都的文臣武将,每次召见两三人,算是对他离开江都后的事情作出全盘的交托,其中最重要的事,韩健还是交给宁原来负责。宁原负责掌文政,江都守备交由司马锦负责,宁原并不会牵扯到守备兵马的调度,但以宁原领尚书台的身份,还有他在军中的一些人脉。他仍旧可以差遣部分人马,可能会作出篡逆之事。
“……朕派两万兵马,如今这路人马已深入到南朝腹地。”韩健在会见宁原和司马锦之时,将他的“底牌”第一次袒露在外人面前。
韩健秘密出兵之事,原本在整个魏朝,只有林詹、苏廷夏以及大西柳三人知晓,这路人马从登州海岸登船,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要往何处去,韩健秘密训练水军已有两年,在这两年中。有一人消失于整个天下人的视野之中,此人曾在江都之战和洛阳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在之后却因为内部的政变而背削夺军职,此人就是韩健曾经的侍卫统领。也是最初领江都兵马大元帅的大将军张行。
张行在赋闲回乡后,先是有几个月未曾过问军政之事,韩健后来组建水军,专门是用来应对与南朝一战,张行最初招募的水军只有三千余人,经过几次扩招。水军的规模超过两万。
水军以战船为主,运兵船为辅,平日在甲板为生,夏天船只会在渤海一代练兵,冬天则会撤回到江都沿海一代。战船是由江都各地设立的兵器司打造,而火炮则是由韩健亲自参与设计,运用的并非是黑火药,而是精心配制的黄火药,威力远非普通的土炮可比。
战船已于两个月前从登州出发,战船经过江都的一次补给,之后直接向南,从距离金陵六百里外的闽浙沿海之地登陆,做到的是从后方干扰到金陵城的防御。
之前朱同敬的兵马攻占扬州后马上出兵金陵,在金陵城失守的当天,朱同敬就得知了两个令他颇为惊骇的事情,韩健除了帮他窃夺了金陵的控制权,同时也在南朝的大后方设置了一颗定时炸弹,甚至连惠王萧翎和女皇萧旃也在他领兵占领金陵皇宫之前撤出金陵,领兵向南等待勤王兵马。
朱同敬以为事事都在他所料,奈何最后只是占据了金陵城,连萧翎和萧旃他都未能杀死或者控制在手上。
宁原和司马藉得知到具体情况,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宁原最怕的是韩健平了南朝之后对他清算,他要防备韩健出兵太过顺利,非要给韩健制造一定的困难,最好是这次进兵南朝无功而返。至于司马锦,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镇守江都,别的事情与他无关,对于韩健秘密出兵之事他也并不是很关心,他反倒对自己儿子司马藉在南朝的事稍微上心一些,但韩健却有意避开了司马藉的话题。
韩健算着日子,再过几日,司马藉应该就会与李方唯抵达徐定。等司马藉抵达徐定之日,就是南朝局势彻底混乱之时,韩健在最初所有的计划中,料想到了朱同敬的老奸巨猾,料想到了闫宁太子旧部所会带来的干扰,也料想到李山野等江湖中人对局势的搅乱,就是为曾料到曾经的好友,已经近乎淡出他视野的司马藉会从中搅局。
当司马藉决定往徐定之时,就代表他是想用自己的方式领兵维持南北朝对立的格局,在韩健想来,这是司马藉曾经行走天下当个行侠仗义大侠的梦想而不得后,用另一种方式来实现他的报复,同样是以为国为民的借口,只是司马藉选择的是破而后立,韩健主张的是一统山河。
接连会见军中和朝廷大臣,韩健就花去两个多时辰,再将一些政令整理。看看天色,已经接近日落黄昏。
以往韩健要出征,都会提前定下让身边女人谁同行。韩健是个怕孤单的人,他总是希望身边能有女人的陪伴。当作是打发旅途上的无聊和寂寞,以往有杨瑞、杨苁儿、林小夙、宋素卿和法亦都曾在他出征时相伴过,本来这次韩健已经决定让杨瑞同行,但随着杨瑞怀孕,韩健还是想让杨瑞留下来。以法亦作为伴驾的人选。
法亦生性淡泊,而且有武功在身,很多时候能保护他,也能在一些关键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援手。
至于其他人,就连林小夙和宋素卿两个负责军中粮草和武器运输的负责人,他也要留在江都,这次对南一战意义不同以往,韩健不想让身边女人受到什么伤害,就算心中不舍,也要暂且放下。能让他更多心无旁骛,才能打好这一仗。
韩健决定出征是很仓促的,许多事没有提前准备,以往他要出征,必然提前去将身边所有的女人慰劳一遍,让她们也有告别的机会,免得真的一去不回,让身边人连个念相都不留下。但这次他实在无心去见,甚至连杨苁儿和顾欣儿他都不想多见。
眼看到日落黄昏,韩健只是派人回去通传。告诉他晚上将不回东王府,而是留在军务衙门里。
但韩健还是找人去通知了法亦,以让法亦送衣服为名,到军务衙门来一趟。其实也是要留法亦在身边,第二日一同出征。
韩健这次出征也没准备闹出多么大的排场,第二天他会亲率部分宫廷侍卫往军中去,随行的护卫人员中,有几个特殊的人,是上清宫的弟子。其中包括宋素卿的妹妹宋芷儿,同时还有韩健的义妹韩绮儿,以及军中的几名新晋将领。
其中有一人身份颇为特殊,就是刚被韩健委命为太子冼马的御书监学生洛北还,他将作为随军长史来一同出征,当然一个学生到底能在军中做什么,韩健自己都没想清楚,或者只是想成全他跟韩绮儿,让他们有机会更多相处。同时也是韩健觉得这洛北还跟司马藉有些像,既然司马藉已经背弃了曾经的友谊,选择一心相助南朝朝廷,韩健就好像找个替身在身边一样。
在入夜后,韩健也没什么胃口,一个人坐在军务衙门里看着繁琐的公文,有前方的战报,有后方洛阳发过来的政务奏本。身在洛阳的杨曦,第一次作为监国的身份处理一些事,他根本没太多经验,洛阳的朝廷就好像中转站,有什么消息,也是由杨曦看过后再发到江都来,一切事还是要交给尚书台,再由尚书台票拟后奏到韩健手中。
各地的风土人情,包括收成,官员的廉洁情况,以及地方上官员的献媚奏本,不一而足。
就在韩健看的很无聊,为来日出征有些心烦意乱时,法亦亲自到来,在她身后除了抬着箱子过来的两名侍卫,还有韩健身边另一个女人,进到皇宫后就很低调的柯瞿儿。
“臣妾参见陛下。”法亦先行礼,随后是柯瞿儿,尽管柯瞿儿不想以“臣妾”的身份来面对韩健,作为她这样的江湖中人来说,自由自在的生活过惯了,有所束缚便会显得很难受,她也不止一次跟韩健抱怨过,在私下里,她也不用以非常恭敬的方式来行礼。
韩健微微点头,站起身相迎,摆摆手示意让侍卫退下,等人走,他对法亦一笑,笑容中是一种安详和宠溺。对于法亦,他可以说是呵护的很好,虽然法亦曾是她的师长,但韩健对法亦所用出的关爱是非常多的。
但看着柯瞿儿的时候,韩健的目光则如同在看一个在与他斗气的小女朋友一样。
“没让你来,你怎的过来了?”韩健语气很生硬问了一句,马上让柯瞿儿把头低了下去。
法亦在旁解释道:“郡王妃们不放心,知道陛下明日出征,怕身边无人照应,让敏妃一同前来,路上多有照应。”
韩健知道自己的那些姨娘向来是看不惯柯瞿儿这样草莽出身之人的,柯瞿儿无论是在东王府还是皇宫都受到很多人的冷落,这次韩健的那些姨娘摒弃前嫌让她来,主要也是看中柯瞿儿武功好,能多保护韩健的安危。毕竟战场上有很多意外的因素,多一个武功高强的人保护圣驾,能让韩健的安全系数增加许多。
柯瞿儿支吾道:“不喜欢的话,臣妾回去就是。”
将要转身走,却被韩健伸手拉回来。韩健叹口气道:“既然来了,明天就一起走,平日里能相伴在一起的时候不多,这一路上,就当是谈情说爱了。”
柯瞿儿脸上微微一笑,到底她是因为对韩健的感情才选择留在韩健身边,当初她在江湖上打打杀杀,跟韩健亦敌亦友的时候,等于是被韩健的花言巧语所哄骗。
韩健走过去打开箱子,里面都是他要穿的衣服,从夏天到冬天的,从单衣到厚重的棉衣,甚至连鞋袜都有,很多还是他身边这些雍容的女人自己做的,知道韩健要走,心里舍不得,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得,趁着韩健让人回去带衣服,近乎把她们所有的挂念都寄托在这一箱子衣服里。
“太多了,是去打仗,又非游山玩水,路上最好能轻装简行。”韩健突然叹了一句。
法亦走过来问道:“可是需要送回去一些?”
韩健笑了笑道:“都是心意,送谁的回去合适?算了,都留下来吧,大不了明天走的时候里面多衬两件。眼看就是中秋,却还是不能留下来陪着她们……”
韩健这几年征战在外,逢年过节也经常不能跟家里的女人团聚,眼下却又是即将中秋时出征,年底之前能否回来还是未知之数。
“最后一战了,若能早些结束,天下安定,将来有的是机会与你们长相厮守。”韩健最后感慨道。(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八百七十三章 一去烽烟望五洲(五)
韩健高调宣战,低调领兵出征,甚至在江都城周边都未掀起太大波澜。江都距离扬州一共才三百里,就算韩健领兵每天按照行军六十里算,在五六天后,江都的兵马就可以陈兵在扬州城下。
此时扬州城和金陵城,皆已落到朱同敬手中。
朱同敬从江水南岸,领兵两万六千多兵马沿江而下,攻占扬州,之后用三天时间渗透进金陵将南朝皇城彻底占据。朱同敬以曾经齐朝上师的身份,以扬州城和金陵城内应的协助,攻占这两座城池近乎是兵不血刃。
但随之而来的,是惠王萧翎和女皇萧旃的逃离,这两个执掌南朝国政的皇朝中人,在金陵城最危难之时,从金陵城东城门逃出城,仅以少数兵马的护送,一路向南,取道浙南,往闽中方向而去。他们所去的方向,与司马藉与李方唯往徐定的方向一致。
随后是北朝在韩健御驾亲征之下领兵大举南下,惠王在南逃途中号令三十万惠王兵马勤王,之前被调往江赣之地的各路人马紧急回援,萧翎人在浙南,并未再向南走,而萧旃的生死暂时不为人所知,但其实萧旃一路南下与司马藉会合。
八月十二,司马藉与李方唯经过长达半月的日夜兼程赶路,终于抵达徐定城下。
此时徐定城内,有原本惠王麾下将领孙临执掌兵权,与周边乱军交战中,整个徐定都处在关闭城门的状态之下,就连李方唯都无法进城。
孙临是在李方唯投靠萧旃之后,由惠王萧翎所亲命的徐定太守,但因孙临本身为武将,按照道理来说他是不能以太守之位执掌地方文政。可在扬州暴乱之后。岭南及闽浙一代相继有乱军为乱,甚至有地方的农民军起事,使得各城都自危。在孙临的领导下,徐定一地闭城门不与外界太多联络。城中军民反倒上下一心,对孙临这个新太守也算支持,这对远道而归的司马藉和李方唯来说,并非好事。
司马藉本想与李方唯兵不血刃,拿下徐定的军事控制权,以徐定地方兵马为后盾,发起勤王号令。
眼下徐定城进不去,惠王萧翎又在浙南发起勤王的天下告文。到此时,就算司马藉和李方唯能进到徐定城内,最多也只是控制徐定,无法形成南朝的一面旗帜。
八月十四,在司马藉和李方唯抵达徐定后的第三天,司马藉以释放烟雾的方式,让李方唯派出“使者”领惠王密函及女皇手谕进城,司马藉亲身犯险,终于入徐定城内。
因金陵周边形势混乱,谁都不知金陵城如今谁为主。萧翎发出勤王告文后,天下人连他是生是死都不知,但因司马藉曾在闽浙一代巡视军务。深得军中将士拥戴,他的到来,连徐定太守孙临也不得不重视。
司马藉拿的密函与女皇手谕,皆为其伪造,本身子虚乌有。司马藉进城后,暂时住在城中驿馆之内,暗中联络李方唯的旧部,试图在与孙临相见之时将孙临行刺,趁乱拿下徐定的控制权。
八月十五当天中午。孙临在与其部下商定后,亲自到驿馆面见司马藉。孙临本身对于司马藉的身份怀疑,但其毕竟曾在司马藉巡视军务时曾有机会见面。他认得司马藉,在见到司马藉后,他方消除疑虑,对司马藉也算恭敬。
驿馆之内,司马藉藏兵不到六十,皆是李方唯原本的家奴和死士,司马藉以丢杯盏为号,随时准备刺杀孙临。
但在孙临进内与司马藉密谈半个时辰后,孙临随司马藉出了驿馆正厅,随即孙临下令开城门迎接原本太守李方唯进城,孙临在关键时候选择对司马藉投诚。
并非孙临贪生怕死,而是他在关键时候审时度势,以孙临在徐定城的地位,尚且不能做到安民,更勿谈做到领兵勤王甚至是发出勤王号令,司马藉在惠王体系中就曾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师,智谋远非他孙临可比,在女皇当政之后,司马藉曾在朝中贵为右相身份,孙临是将司马藉当成是救命稻草,在司马藉进城后,将军政大权相托付,也是减轻他自己肩膀上的压力。
但其中也有司马藉陈述厉害,徐定城在闽浙一代并非大城,各地农民军和乱军四起,徐定暂时可与外界切断联络,但长久之后徐定必然自乱,以孙临的本事和他的号召力,就只能安守一隅,等于慢性死亡,早晚会为其他军事势力所吞并,就算来日朱同敬或者北朝兵马杀至,因孙临曾为惠王属下,孙临和他的部下也无法在朱同敬和北朝朝廷中有一席之地。
孙临从最开始对司马藉防备,到之后虚心求教,司马藉指出,要成就大业,必须要继续效忠惠王,相助惠王夺得帝业,同时将北朝大军赶出境内,这与之前孙临与部下所商定之大方向相吻合。随后孙临以司马藉为号令,决定将城内兵权交出,迎李方唯进城,名义上李方唯为太守,而孙临为领兵将领,都以司马藉为尊,发勤王号令。
八月十五当天,李方唯进徐定城,得到城中百姓夹道欢迎。
李家经营徐定有三十多年,就算在政绩上很一般,但在国破山河在的大乱面前,百姓需要李方唯来作为主心骨,加上这次李方唯又是与惠王及女皇“使节”司马藉一同到徐定,徐定城就好像是整个南朝的军事和政治核心一般的存在。
当晚由李方唯和孙临牵头,在城内举行中秋宴,宴请城内士绅百姓,全城百姓皆都赴宴,徐定城本就不大,数条街道人满为患。
宴会结束之后,司马藉随即以天子名义发勤王令,令各地兵马整合,接受女皇及惠王的军事指挥,向北发兵勤王。
司马藉发出这道勤王令,在声势上远不及萧翎在浙南发出的勤王令,司马藉仅仅是以如此的方式来整合闽中及岭南地方上的兵权。
司马藉派出各路使者。拿着由司马藉所伪造的勤王手令去各地征调兵马,本来岭南及福建之地就在遭遇兵灾,各地守将要么参与了暴动。要么对于暴动持观望状态,因北方金陵城的军事巨变。使得地方上好像无头苍蝇,司马藉的手令等于是给地方太守及守将一盏明灯指引。
在司马藉的勤王手令发出五天后,就有徐定周边三座城池的太守亲自派人往徐定来接洽勤王事宜,这些地方太守皆都非想成就帝王大业的野心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安守己身,就算有的参与到兵乱中去,也是受朱同敬及手下将领挑拨,等他们冷静下来。知道女皇都可能在徐定城内,马上意识到自己是在玩火*。
与此同时,江北的战场也爆发了一场大战。
江都的兵马浩荡南下,韩健两万轻骑开路,不到三天大军就已陈兵扬州城下。齐朝在江北各城池,除扬州之外,其余城池皆都望风而降,还未等北朝大军到城下,城内守军就已开城献降。
北朝兵马以江都为出征起始点的六万兵马,在八月十四全书抵达扬州周边六十里之内。韩健的中军大营更是距离扬州城不到三十里,随时可对扬州发动攻城。
在另一路,朱同敬人马于八月初九渡江南下。同样是兵不血刃南下数座城池,楚地地方守军将士人人自危。苏廷夏的恶名他们早就有所耳闻,在苏廷夏发兵楚地后,并未又太多地方城池献降,但都是闭城不出,连之前南朝朝廷所制定的城池联防军事体系也荡然无存。
八月十三,江赣地方勤王兵马往金陵城靠拢,先头兵马距离金陵城不到二百里。
南朝军事已经陷入到彻底的混乱状态,之前萧翎派驻去江赣的十多万散兵游勇。相继从江赣之地撤回来,打着勤王的旗号。但其实根本前后失顾,没有任何组织性。但若被这各路人马将金陵城围困。以朱同敬在金陵城周边人马,仍旧无法一战。
朱同敬主动出击,在八月十一提前派出六千骑兵偷袭江口数座城池,江赣回调的勤王大军,未等兵临金陵城下,或者为乱军所偷袭,或者干脆自乱阵脚军不成军。
朱同敬趁机收拢惠王旧部人马,本来出征六千骑兵,到八月二十,已有不下三万惠王旧部投靠朱同敬。
随即朱同敬发兵浙南之地,要将萧翎身边仅存的数千地方守备人马也彻底扼杀,萧翎问询后仓皇南逃,南朝朝廷的第一次勤王令被朱同敬轻易瓦解,萧翎所指望的十万勤王兵马要么溃散而逃,要么被朱同敬收编,南朝版图,从江赣沿着江水到金陵一代,全数为朱同敬所掌控。
萧翎以为大势已去,身边的亲随越来越少,甚至有人想将他杀了把首级送到金陵城去邀功。
就在他南逃之时,从南方传来徐定发出的第二道勤王令,而勤王令的发出者是司马藉以萧翎和女皇的名义所发出。
萧翎在困境之中简直如同是看到了救世主,在平息了身边人的叛乱之后,萧翎身边仅存不到六十名随从,马不停蹄往徐定方向而去。
八月二十二,韩健所部仍旧围困扬州城,围三阕一,以东西北三个方向对扬州城形成全面的攻势,但就是不发兵攻打,其实韩健是在等朱同敬出兵援救扬州城。
韩健派张行率水军将登陆兵马护送至浙西一代登岸,战占领几座小的县城后,于八月十七攻占姑苏城。苏州一失,金陵城东门户洞开,加上张行的水军沿长江入海口东进,等于是扼守住金陵城北援扬州城的途径,整个扬州城都陷入孤城。
若朱同敬出兵渡江北上,以朱同敬水师的力量,根本无法与北朝战船相抗衡,所以连朱同敬干脆都舍弃了扬州城,此时朱同敬一门心思在收拢江赣之地惠王的残军败寇,以更多的力量来形成对江水南岸各城池的固守。
因为朱同敬也知道,既然他们缺少水师,而北朝的战船和运兵船又是势不可挡,想以江防来防备北朝兵马是不可能的,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城防之上。
八月二十九,女皇萧旃在十多名亲随的护送下抵达徐定城,这是南朝军事体系上的又一件大事。
司马藉提前两日得到萧旃派人传信,提前派城中人马往城北迎接,当日司马藉更是亲自带李方唯和孙临出征迎接,一同出城的还有从闽中闽南及岭南各郡县派来的使节,当这些人见到女皇萧旃后,等于是为司马藉的勤王令正名。
萧旃当日进城后,当日即以司马藉为大将军,统筹南朝勤王伐逆所有事宜。同日,司马藉也让人发信函到南朝各地,宣告女皇抵达徐定,勤王之事除了要讨伐逆贼临江王朱同敬,同时要赶走北方入侵者,保卫南朝疆土。
萧翎从金陵城逃脱,身边就没多少人,本来她身边还有一些女亲随护送,但在南逃途中因这些宫女和女侍卫不堪劳累,要么掉队,要么是出现意外,真正能护送她到徐定的也只有十几名宫廷侍卫。这些侍卫曾是惠王派驻到皇宫保卫女皇安全,但最后在混乱中也是尽到他们的责任,将萧旃成功护送到徐定城。
八月三十,萧旃在徐定城亲自问朝政,司马藉为大将军兼右相,统揽南朝军务及政务,将这些天他所收集到南方各地的军事动向皆都呈现给萧旃知晓。萧旃一路奔波,到此时她才知道北方的具体情况,而此时朱同敬瓦解江赣之地勤王军的消息才刚传到徐定,萧旃也意识到她的皇叔惠王,在这场政治动乱中近乎无任何反抗之力,当初由司马藉辅佐他成就的大业,在顷刻之间被朱同敬所瓦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