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神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乔尼小样儿
果真不出所料,李国楼包藏祸心,竟敢自揭短处。李鸿章不露声色,抚须道:“嗯,沒关系的,我就喜欢听探讨得失的真话。”
刘杰拱手道:“傅相大人,在这里战术课不以官爵论高地,谁都可以发言,你千万不要生气啊。”
“刘杰,你去安排一下,别紧张。我怎么会生学生的气呢。校官敢直言,这是好事嘛。”李鸿章倒想知道,在李国楼眼里,大清军队到底是怎么样的?翻着讲义,又道:“就讲博多勒噶台亲王,曾格林沁,八里桥战役。”
“好的好的!我这就去安排。”刘杰涔涔冒出冷汗,李国楼的毒舌这次要惹祸了,怎么会编写这样的讲义。
“刘公,把李国楼,给我放出來!”李鸿章突然命令。
刚关在禁闭室才二个多小时,李国楼又迎來人生一次危机,胆怯的走入教室。学员有三十多人,李鸿章带领的军官也有三十多人,一张硕大的模型放置在教室的中间,前面有一块黑板,听课的人随意的入座,也有的人干脆站在模型旁边听课,主讲的校官是他过去的心腹,军校----成昆。
李国楼一黑板上写着“八里桥战役的得失”,立刻明白了,毫不犹豫的说:“成校官,大大方方的讲,有什么干系,我担着。”
“是!”成昆有了底气,头昂起來了。手里挥动一根竹棒,朗声道:“今天我们讲大清民族英雄曾格林沁所指挥的八里桥战役,这是要让我们铭记历史,毋忘国耻,知道我们大清为何要接受屈辱的《北京条约》。而在我们身上,要承担大清帝国复兴的责任,要改变许多陈旧的观念,而不是把头像鸵鸟一样埋在沙子里,假装世界漆黑一片,什么也不去想,听令行事即可。”
“首先在八里桥和英法作战的精锐骑兵是由蒙、满、汉八旗组成,里面以漠南蒙古骑兵最多。而英法联军不仅有步兵而且有印度阿三的骑兵,就是所谓的锡克族骑兵团。咸丰九年五月,曾格林沁在大沽口挫败來犯的英法舰队,毁伤敌艇0艘,歼敌500余名。这是第二次为国战争中大清唯一的一次胜仗,曾格林沁为大清抵御外辱贡献了力量。翌年夏,英法联军7万人入侵。他不守北塘,敌乘隙由此登陆,迎战不利,大清军队向天津退却。”
成昆指点一下模型,说道:“我先來说一下第一次交锋的遭遇战,当时是几百名骑兵对抗英法联军的步骑组合。战前曾格林沁对于和英法联军进行海战沒有信心,但对于陆上和对方决战还是颇有信心的。从他的布置就能出來,集中了当时精锐骑兵,准备在距离京师比较近的八里桥和通州附近和英法联军在陆地上决战。这样的战术思想还是有可取之处,见了自身的短处,而发挥自身占有地利优势的长处,足以抵消英法舰队舰炮的威慑。而且曾格林沁颇有自信,认为当年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依然战斗力强悍,可以在陆地上击败英法联军。八月初英法联军在登陆的北塘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向天津进发。000多名英法联军步兵在郊外能见天津城时,被几百名蒙、满、汉八旗组成的骑兵挡住去路。虽然八旗骑兵只拿着大刀、长矛和一些落后的火绳枪、抬枪之类的武器,但英法000多名步兵依然沒有勇气直接进攻,而是就地驻守等待后援的印度阿三骑兵,可惜的是大清八旗骑兵沒有掌握稍纵即逝的战机,而是形成对峙。”
李国楼长身而起,打断教官的话題,说道:“在这里我要补充一下,近战、夜战是英法联军的弱点。若是主将敢于在夜里投入优势兵力,完全能冲垮英法联军的步兵营地,用骑兵打步兵,就是要死缠烂打。一支不敢贴身肉搏战的军队,一无是处。摆开战场和英法联军对决,胜算不会超过五成,这是我的意见,有不同法也可以畅所欲言。”
刘铭传叫道:“对啊,若是老子在前线,调齐所有兵马,第一个冲上去,拼上一夜,完全有可能把这000多名英法联军消灭光。”
“哎!”李鸿章深有感触,八旗子弟兵,积弱难返,哪敢不顾牺牲的主动冲锋攻击英法联军,抬手道:“成校官,说得很好,继续说下去。马后炮不用讲,换做你们做主将,对那些兵油子也沒有办法。”
成昆点点头,继续说道:“几天以后,那个在第二次大沽口炮战中被大瘸腿的英军将领贺布集合了几百个印度阿三骑兵,让骑兵绕过大清骑兵,从其背后发起攻击,而步兵用大炮和火枪从正面推进。战斗打响,大清骑兵莽撞行事,不懂现代化战争的规律,对着英法联军步兵阵地发动攻击,而英法联军用新型阿姆特朗大炮攻击,仅仅靠着大炮的狂空滥炸就使得大清骑兵根本无法接近敌人阵地。大清军队连续几次冲锋后损失惨重,而印度阿三的骑兵用火枪远远的向大清军队射击。大清军队只能用弓箭还击,最后大清军队不得不败退,一路被印度阿三骑兵追砍,损失很大。所幸老天突如其來的暴雨挽救了大清军队,阻止了印度阿三骑兵的追杀,使之免于全军覆沒。从战场的第一回合,我们不难出,死板的命令害人害己,战场的主动权,沒有牢牢把握,明明可以变成一场消耗战,却英雄主义泛滥,还以为作战方式停留在元朝。四百年过去了,我们的思想停留在四百年以前。这死人都化成灰了,我们的思想为什么还会这么死板,这就是一场遭遇战带给我们的启示。大清军队不变革行吗?僵硬的战术体制,一定要改变,你们将來都是带兵之人,光靠主将一个人对着地图指挥作战,那是打不赢任何一场现代化战争。这战场是一个面,需要无数个点來支撑,你们就是战场上那无数个点,只有你们每一个点赢得小胜,占据主动了,主将的战术意图才能实现。不会指挥部队作战的军官,就是军队的毒瘤,僵化的思想,就会让无数英雄的八旗子弟兵赴死,但却死得毫无价值。失败的战役,就是因为你们不努力,才会造成全面被动,责怪一名主将是不全面也是推卸责任的表现,只有你们每个人能力变强了,主将自然而然就强了。想让韩信转世,你们依然抱着手里的古代兵书,使用四百年以前的作战方式,这转世的诸葛亮也要乌江自刎。”
师爷许钤拼命的咳嗽,李鸿章自诩就是小诸葛,这不是在讽刺“傅相大人”吗?
李鸿章深有感触,站起身來,带头鼓掌。嘉许校官成昆讲的好,从一场遭遇战,就能说出大清军队的顽疾,主将不是万能的,全军的素质才是军队成败的关键所在。李国楼有点水平,能够透这一层的人不多,一般事后都是责怪主将无能,要不就说哪名将官带头逃跑,连史书上也把责任推给某一个人。其实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全军的素质。
()g
晚清神捕 第404章 八里桥战役的真相
李鸿章含笑道:“嗯,成校官讲得很好,一场战争充满变数,前方指挥官的应变和决心也是关键。以偏概全不可取,战场上变数太多,就指挥官如何应对。敌变我变,料敌先机固然沒错,但善于隐藏自己的短处,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才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应有的品质。主将不是万能的,迷信神一样的战神,不如善于指挥自己的兵力,胜利是从局部开始,慢慢转变为全场主动。一击而垮的全胜,只是幻想出來的战果。苦战、恶战、死战的思想要灌输在头脑里,正面对决也要先试探性进攻,决不能一上來就把老本全部押上。你们都是未來的指挥官,战前想法各异,但只要最高指挥官下达命令,就要无条件执行。最高指挥官可以拍脑袋打仗吗?也不可以。他需要你们把战场的真实情况汇报给他,得到的是真实的战场情况,这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案。前方的指挥官说假话,就会害死无数战友。这一条是我要说的话,军人就要讲真话,蒙蔽长官的军人就是犯罪,军法从事。”
“是!说实话!”教室里一口同声叫道,新武堂制度上就不允许说假话,习惯成自然,校官和学生以诚相待。
成昆继续说道:“我再來说一下装备。双方火炮射程与第一次中英战争差不多,但已广泛使用开花炮弹,英军为后装,法军仍为前装,流弹较具威力,但这些毕竟都是原始枪炮,以这样的武器是很难抵挡大规模骑兵集团式正面冲锋的。另英军尚携火箭弹,为集装火药箭数百枚,英军的火箭沒有准头,主要用于燃烧敌军辎重帐篷,沒想到开战一试,竟发现大清军队那些北方战马全然多是未经战阵和枪炮声训练,竟然惊慌失措,自相践踏,给大清军队进军队列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再说大清军队的装备,当时的大清军队除骑兵外,同样大量装备有火枪火炮,开花炮弹也有了,这时用的是洋货,也有质量优于英军的集束火箭。是国产货,但一发也沒用,不知留作干什么,天晓得指挥官怎么想的。大清军队的步兵大都装备火绳枪,火绳枪属于滑膛枪系列,除了发火装置与燧发枪不同外,其他参数理论上与英军的燧发枪相仿,但普通士兵手中的火绳枪质量上无法与英法联军的燧发枪比,这一点作为指挥官要有清醒的认识。火绳枪与燧发枪比较,缺点是双方如忽然遭遇,前者打第一枪会吃亏,如持续作战,后者会很麻烦,因为燧发枪很多时候打六七发子弹就会有一发死火,如自由射击还好,及时发现更换火面,但如是队列齐射,则死火了都不知道,还连续装弹,那后面的就都打不响了。
大清军很早就发现这个问題,所以燧发枪大清军队不是沒有,只是一直不配给基层士兵使用,因为大清军制式火枪精确度比英军的更差,放起來只能是队列射击。从大炮、武器装备上來,大清军队虽然处于下风,但绝对可以一战,地理在我们手里,兵力我们也占优,为什么会输得那么惨呢?让我告诉你们真相。
大清的90万经制军(八旗和绿营)特种步兵配有藤牌扁刀(苗刀的变种,和日本刀差不多)。长枪倒是有,但也只占步兵队列里到2成,而且主要是用來对付骑兵的,经常是设而不用。也就是说,大清军队逐渐丧失了近战肉搏的能力,只要英法联军端起刺刀踏着鼓点一上,清军步兵就马上一溃千里。
一个方队端着刺刀冲上來,若是沒有阵型冲上去,单打独斗的话,就是被草割。所以平时功夫第一,到了战场上是沒有用的。有效的战斗队形,才能克制敌人的冲锋。大清军队丧失肉搏战的能力,听了觉得很可笑吧,自诩功夫高手的八旗精锐已经丧失肉搏战的能力,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瞒得了皇上,却被敌人识破。
刚才说了大清特种步兵的藤牌扁刀,是特种步兵,就是少量的步兵有藤牌扁刀。实际上世宗皇帝(乾隆)以后的清军火枪手上阵根本不带腰刀,他们幻想在火枪子弹打完之后,敌人就已经全部倒下了,根本沒有作近战的思想准备,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只是存在理论上的幻想而已,包括欧洲的火枪手也不可能做到,所以英法联军配上了刺刀。俄国有句谚语:‘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所以我们的军队远程攻击力不如敌人,贴身肉搏同样处于绝对劣势。
但我要说明,在八里桥战役里英法联军步兵的火枪射击在整场战役的决胜中实际意义,更多是为冲锋作准备。
清军炮兵误信第一次卫国战争中官员们为了推卸责任,以为洋炮真的射程无敌,拼命的把自己大炮的仰角调高,结果京旗里数十门万斤重炮一响,几十发炮弹呼呼就打到英法联军的炮兵阵地后面,英法联军的野战炮大多为中轻型火炮,发了几炮反而够不着我们。英法联军步骑兵回过神來对着大清军队的炮兵阵地一轮冲锋,万斤重炮一百几十年都沒怎么保养,调整射角已來不及。而旁边灌木丛中的步兵放了几排枪,立马溃散,炮兵只能丢弃大炮继而奔逃,大清炮兵以完败结束。这告诉我们操练有重要,比敌人开炮快一秒,射的准就能赢。军队养着炮兵变成摆设,弄虚作假的炮兵,害死多少大清军人。炮兵是一支军队的主力,主力军只会把大炮当礼炮使,事实让人唏嘘不已。
是役大清军队方面,僧格林沁从大沽炮台退下來的马步官兵7000人,后增调漠南蒙古藩兵000人,都统胜保部0000人,大学士瑞林京营旗兵9000人,合计9000人。
英法联军方面英军5000人,法军9000人,合计24000人,联军60余艘军舰除去海军,登陆部队6000人,留守在天津和沿途攻占的地区外,实际开赴张家湾的不过万人,到达八里桥的前锋却有6000人以上。
英法联军刚开始用火箭给大清军队马队造成了混乱,但很快大清军队即组织近20000名骑兵实施大集团正面反冲锋,其余0000多名步兵在灌木丛中侯敌。作先锋的6000联军再傻也不会傻到用英式的三连射或法式的五连射就能阻挡比自己多倍的骑兵的正面冲击,而他们的炮兵在沒有优势骑兵的保护下也不敢轻易的抛头露面,否则清军骑兵找上來,火炮随时成俘虏,他们的步兵试图用空心方阵來疲惫清军,但大清军队的骑兵冲到50米处居然施放弓箭,印度阿三的骑兵规定在集群冲锋时只能用马刀砍杀,不准用火枪射击,原因很明显,一是射不准,二是容易射到自己人,三是沒时间装弹,容易被对方一刀砍死。空心方阵功效立时大减,沒多久联军中箭的就达近千人,大清军队这时稍占上峰,但空心方阵间的空隙却把大清军队马队由宽松队形的横队冲锋变成密集队形的纵队穿越。这时大清军队的意图是把英法联军每个方阵分割冲破,一旦冲破,骑兵对火枪手就是屠杀,刺刀对步兵还可以,对骑兵就是找死。如果沒有别的原因,英法联军这6000人就要横竖在这里了。
而法军的炮队在这关键的时刻起了扭转乾坤的作用,他们迅速占领制高点向清军骑兵发炮轰击,而大清军队炮兵这时也表现得反映奇快,立即向英法联军炮兵阵地发炮猛轰,但就如我前面所说,我方炮弹全部落在敌军后面,沒有一发打中敌人,而法军火炮则奇准,每发均打在我们的骑兵队列上,顿时烟雾弥漫,四处开花,大清骑兵反复冲锋,实施车轮式攻击,在损失近2000人之后,由都统胜保部先行溃败,胜保败走后,我方侧翼出现了很大的空隙。
印度阿三的千余骑兵人手一支骑枪,对我方实施反冲锋,我方骑兵到英式长矛后魂飞魄散,转身就走,一个个被刺下马來。英法联军后面还有大量的预备队,互为犄角,长相照应。我方侧翼在完全暴露之后面临被包抄的危险时,骑兵尚在阵中,步兵却已弃友军于不顾,全部逃窜。
至此曾格林沁只能无奈的下令全线撤退,撤退途中又在英军骑兵和炮火之下再倒下近千人,到这时战争已结束。联军在这一战中几乎耗尽了所有弹药,只要大清军队再坚持半日,咸丰皇帝就不会如推背图上说的‘帝去不还,三台伏倾了。’士气高昂的部队在损失三分之一时才会考虑撤退,大清军队入关时就曾经这样勇武过,显然这时的清军不是。中箭的近千名联军士兵虽然丧失战斗力,但毕竟箭伤多是贯穿伤,不像枪伤那样难治,况且战胜者可以从容救护,加上其医务条件好,是以中箭身亡者只有几十人而已。时人有一句话‘骑兵望影而逃,步兵闻风而窜。’战报上写,大清军队此战9000人全数战死,无一人逃跑。可能么?欺世盗名之举,屁的血战。事实上这9000名清军不但骑兵逃掉了,步兵更是可以说完好无损的成建制归來。
是役英法联军清理战场,收缴了清军000余付弓箭,数百支火绳枪,各式火炮一百多门。也就是说清军此役损失了000余骑兵,数百名步兵和京中调來前线的所有火炮,其余0000多人全跑了。清军每年秋季在卢沟桥祭祀炮神的传统,规定‘每逢大军出征,必携火炮前往。’火炮实为清军之魂,但其炮车制作大多又甚为别扭,是故有一个很怪的现象,大清军队一旦溃败,必是炮具全丢,一旦炮具全丢,即刻无法再战。沒有大炮的大清军队,就不会打仗了,这还是我们八旗子弟兵吗?
以上的资料许多是从洋人那里得來的,敌人总不会嫌弃功劳小吧。明明战死三千兵马,我们自己要说死了三万精兵,这就是我们大清军队所作所为。八里桥血战也就这个样子,这就是我们皇家亲卫军的战绩。全军覆沒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以后招募的新军,其实就是那些逃兵,可悲的事实,民族英雄也无力为天。”
校官们都低头沉思,他们的责任重大,要改变大清军队的陈规,任重而道远。
学生们则义愤填膺,痛恨大清军队变得如此不堪,暗自发誓从现在开始变革,以身作则,努力学习现代化战争的战术思想,做一名合格的指挥官。
()g
晚清神捕 第405章 提倡新武堂精神
李国楼站起,无比沉痛的说:“适才傅相大人说出了大清军队弊病的结症,那就是实话实说,假大空的一支军队,就是一支纸老虎,一捅就破。我不管其他军队如何练兵,在新武堂一切以实战为准绳,而且要掌握现代化军队的必备知识,步兵、骑兵、炮兵、辎重兵、工兵,个个是拔尖人才,不是一个二个,而是像工业流水线的优质产品,一批批从新武堂毕业。不合格者滚蛋,在这里不萌阴,不论门第、民族。只要你是良家子,肯付出、肯用脑、肯学习,肯吃苦,忠君爱国,就会有一个好前程,诸君努力。”
“是!”校官和学生们笔挺的站立,大声回道,连刘铭传以及李鸿章身边的副官戈什哈也被李国楼感染,一起站起身向李国楼敬礼。
一名剃着光头学生,脸上青涩懵懂,长得英俊高大,名叫苏元春的学生问道:“请问李长官,为什么我们大清军队会变成这样?”
“苏同学,既然你问我,那我就实话告诉你,如今大清军官贪污成性,好逸恶劳,商贾习气盛行,走私贩毒,这就是我们大清军队如今的通病。”李国楼直截了当的说,既然教育学生要讲真话,就要以身作则。也不去李鸿章的脸色,大不了做生意去,不再染指军权。
苏元春朗声道:“李长官,那要怎么改变呢?”
李国楼依然不听李鸿章的咳嗽声,大声道:“从我做起,洁身自好,才当得起傅相大人的学生。做长官的也要痛下杀手,把害群之马从军队里清除,姑息养奸的恶果就会烂到根部。大不了再建一支新军,把积习难返的兵痞子全部肃清。”
这句话是说给李鸿章听的,他是直隶总督又是北洋水师的创建者,还是五名机处大臣之一,军队的改制他有发言权。
军机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來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军机大臣沒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李鸿章第一次见“挺直脊梁”的李国楼,散发的一股英气不容小觑,着直言霸气的李国楼,李鸿章平生第一次把他当做一名合格的校官。
“李侍卫,你还沒佩刀呢,别把话说得这么满,天底下最大的贪官就是你。”李鸿章突然揭穿李国楼真面目,让原本紧张严肃的气氛变得怪异,大家想笑却不敢笑,木楞楞的盯着李国楼。
李国楼肃容道:“禀傅相大人,李国楼不是贪官,而是能官。以常人所沒有的气魄,敛财富国,提出富国强兵,被皇上钦点的新科探花郎。”
“哦!洁身自好的人,想做军机大臣,你有这个本事吗?”李鸿章嗤之以鼻,一副不起人的表情。
“有!只争朝夕,以傅相大人为榜样!”李国楼毫不犹豫的说,把头昂得高高的。
李鸿章说道:“李国楼,大话谁都会说,我不要听。就以适才八里桥的战役,给我分析一下,大清军队的弊病,以及如何改制。”
“是!”李国楼整理一下思绪,说道:“适才成校官说得很好,我就再补充一下。
八里桥战役的指挥官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是大清的民族英雄,也是一员优秀的统帅,这一点毋庸置疑,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他的功绩了。既然统帅是良将,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也不比我们先进多少,大炮我们不比敌人少,而且有远程攻击能力,就是笨重一点,但我们的军队先到战场,完全可以把大炮布置妥当。战士手里的枪,射距相差无几,就是射速比敌人慢一点。我们占着军队数量的绝对优势,而且本土作战,兵员,补给,地理什么都占优,陆上主战兵种更不是英法的步兵可以比拟的,更荒唐的是以2万骑兵打 6000步兵,居然折损了000人还大败而逃,这在欧洲人來绝对是个天大的笑话。
骑兵对步兵无论东方或者西方,向來是以一抵十,东方的弓骑兵理论上优于欧洲的火枪骑兵,应该获取的战果会更大,却为什么会败得这么惨呢?归纳出的主要就三点:武器不行,战术有误,统帅无能。以上三点都是,但却不是主要的,怎么说呢?即使以上三点都成立,以20000骑兵打6000拿着原始火枪的步兵,就算是弓箭火枪全不用,一人一把马刀,连人带马冲过去,踏也可以把他们全踏死。
而骑兵呢,即使第一排被捅死,第二排仍然会撞飞前一排的继续冲击,但你步兵后面的长矛就不好使用了。所以当时长枪组成的步兵方阵只是步兵中对付骑兵最好的防御战阵,却不是能胜的进攻战阵。如重装骑兵不计成本的对其进行冲击是可以冲破的,问題是骑兵这样昂贵,骑兵统帅不屑于用这样的战法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