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神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乔尼小样儿
体系不同,派别不同,李国楼就算有钱,也不会借给这些军队,借给军队那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想到沉重的老大难问题,李国楼不住摇头苦笑,一场大胜也会引起各方不满,步履维艰的大清,何时能把精力花在民生上?还是应该学习大明的兵户制度路线,以战养战,一边打仗一边屯田。在大西北养太多兵马,实在是养不起,要早日结束战争。
一阵爽朗的笑声打断李国楼思绪,饭大慧、成昆、刘宇、巴特尔、张豪杰,五名李国楼的文武班底踏入房间。
“哦,你们来了,坐!”李国楼稍微一动一下身躯,面对着大炕,让手下人坐在炕上。
“部队怎么样?”李国楼对于李字营倾注了无数心血,这是一支用银子堆积起来的队伍,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字营就是一支敢死队。
“憋坏了,扔几个沙袋,哪能过瘾呢?”成昆怒火熊熊,李字营两次参加战斗都是巴特尔做指挥官,这让他很不爽,睥睨一眼巴特尔,李国楼还是喜欢形象高大的蒙古人。
一碗水端平,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就像皖军郭宝昌凭借一张大嘴,处处占便宜,皖军就不会有炸营的危险。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别人想学也学不会,反而会引起长官的反感,表现粗俗又突出而不让别人嫉妒,是很难做到的。但郭宝昌就拿捏得很好,看上去粗鄙的人,有一身好本事。
李国楼笑了笑,把毛笔搁下,开口道:“营里吵翻天也没关系,别让外人看笑话。你们不是来立功的,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才是为师之道。等拔掉勇阳府城这颗钉子,大部分人就回京,回新武堂有得让你们吹嘘了。”
饭大慧一凛,急忙问道:“李大人,你还不回京啊?”
李国楼颔首道:“我还要多学习,希望能看到董志原的叛军内乱。”说完李国楼灵动的眼睛一眨,内心的想法彻底暴露,回军钢铁般的意志在强大的清军攻势面前也会垮掉。他才不相信董志原的回军铁板一块,只要拿下有山有沟的勇阳府城,董志原的回军必将自乱。
董志原的回军把堡寨建立在黄土高坡上,看似有高大的天险可守,但一个天然的弊端无法克服,就是堡寨脚底下是黄土。只要清军想挖地道,再坚固的堡寨必将摧毁。清军有强大的火炮,又有威力巨大的新型黄土炸药,三百多座堡寨,炸也把它们炸平。
宗教信仰让回民团结,有志之士振臂高呼,一个民族就造反了。但为了回民的生存,阿訇会以新的说辞让回民放下武器,宗教信仰影响巨大,有着统一信仰的回民,一言一行都听阿訇的话。回民在满清压迫下已经生活了上百年,乘着大清内乱时造反,该是迷途知返的时候了。
看到李国楼信心满满的样子,巴特尔抢先道:“我可不回去,我还要做敢死队员呢。”
“我也不回去!”其他人都不愿意离开董志原,他们不像其他军队,受到粮饷奇缺的困扰,充满战斗的**。
李国楼洒然而笑道:“这么多人我可养不起,到时听军令行事。你们都要想一想打仗应该怎么打?杀敌效率要提高,把李字营建成一支效率奇高的杀敌队伍。每一伍,每一队,每一哨如何组合,才最有效率。把这个课题灌输给每一名李字营战士,接下来新武堂的战术主要课题就是效率两个字。勇敢只是口号,把一支军队寄托在勇敢之上,不如建成一部高效率的杀人机器,这是我对你们的要求。”
“是!”
“哦!我差点忘了,晚上我会和徐副帅说娘们问题,女战俘我们也要,你们也能带回去做老婆嘛,这没什么丢脸的。按在床上一搞,一辈子就搞定了嘛。以后你们有什么不满,尽管说出口,我不是圣人,能理解战士们的苦。”李国楼想板着脸说话,但看见手下人的脸色,实在忍俊不禁的噗嗤一声笑了。
饭大慧咕噜一声:“李大人,那些娘们很反动的呀,嘴里都是大逆不道的话。”
巴特尔急道:“饭师爷,管你什么事。再反动也没信仰上帝的太平军反动。饱汉不知饿汉饥,你有胡姬了,哪管我们死活?”
饭大慧脸色一红,头马上耷拉下去,英雄难过美人关,他被《财茂堂》胡杨岳收买了,纳了一名胡姬做小老婆,要等回京师时候,带回去呢。
李国楼大怒,呵斥道:“巴特尔,不许污蔑上帝,你们萨满教也好不到哪里去。太平军是假教徒,披着上帝的外衣蒙蔽大清人的玩意。以后别提上帝,就像我从来不说伊斯兰教一样,这是犯忌的话,对各民族信仰要尊重。”
巴特尔看见李国楼恼火了,立刻表态道:“是!李大人,我再也不说犯忌的话。”
李国楼以过来人的口吻,教训道:“娘们也就那么回事,我是深受其害,你们别用娘们来拍我马屁,我是一口也不吃的啊。我只有一句话,吃过了就别想甩掉,反动的娘们给我狠狠打,思想教育和皮鞭子双管齐下,这样娘们才会驯服。都听懂了吗?”
“是!听懂了!”四名军官笔直站立,军人以执行军令为准则,教化女战俘已经成为李字营一个新课题。
李国楼轻声细气道:“巴特尔,你别犯傻啊。今天我说的话不上台面,一级一级传递下去就行,这是我们大清军队的潜规则,我们李字营只是继承祖辈的光荣传统,只字片语都不许留案底。”
“李大人,多说无益,我们一个也没啊。”巴特尔颓然坐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兴奋过后就是后悔,早点向李国楼汇报思想就好了。
“放心吧为时不晚,有得是机会,徐副帅会给我面子的,我要是走了,没有人给他送金华火腿了。”李国楼莞尔一笑,徐占彪盼望李字营变成亲卫军,门外那一大帮军官混到他的院子来住宿,还不是因为他这里有吃有喝。
一股菜饭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婉娘在外喊了一声:“小楼,吃饭了!”
“嘿嘿!大嫂真能干!”几名知道婉娘老底的军官,早已改口,亲热的叫她一声大嫂,伸出手接过一大碗咸肉菜饭,顺手抚摸婉娘柔荑的大手。
李国楼只当没看见这些军官手在占便宜,军人内心的苦楚他能理解。大清军队的潜规则是合理的制度,能提高军队战斗力,还能解决军人的终身大事。大清迈入改制的新时代,要继承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解放更多的妇女同胞。
晚清神捕 第497章 战后的荔家堡
吃完午饭,饭大慧贼兮兮的压低声音:“李大人,报告一个好消息,挖到一个窖金。我点过了超过五万两,我怕别人眼红,会不会有后患啊?”
按照军规十两以下的财物战士可以得到一半财物,十两以上财物则要按照比例分成,当然官兵私吞小额金银那是免不了的,特别是金银饰物,官兵大都不会上缴,长官也不会计较这些小事。但大额金银是藏不住的,总要向长官汇报。
李国楼张望一眼,院落里来回走动的各路军官,人都有私心,好处落到口袋哪肯吐出来。摸着下巴,思索一番道:“先不要给那几名挖窖金的战士赏金,等回京再给。昨晚这么乱,谣言满天飞,这件事就这么遭了。”
“哦······是谣言啊。”饭大慧立刻挺直脊梁,知道这件事不论外面怎么说,李字营只当谣言来听。
李国楼最关心李字营的伤亡情况,统计数字拿到手,就看起来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留下一个名字,伤亡超过二成,一共死了九名战士。
此时大清因为连年打仗,国家给予阵亡战士的抚恤金,只有十两银子,其他优惠政策,就是给予家属免交税、免劳役的优惠。有官爵的军官则以死后朝廷追封的官爵,来萌阴后人。可以说大清给予军人很好的待遇,所以才会有贫苦百姓踊跃报名参军。要知道大清除了八旗弟子是世袭当兵,其他兵种都是志愿兵,过去贫苦百姓连当兵吃皇粮的机会也没有,没有强拉壮丁当兵这种事,如果待遇吸引不了人,哪来年轻人当兵。
李国楼看见阵亡名单上面有四个新武堂学生的名字,不由潸然泪下,还是不够心狠,转而擦拭眼泪。放平心态,告诫自己只是一串数字,战争就是双方实力不断的改变,牺牲在所难免。为了祖国统一,再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饭大慧害怕李国楼犯错,急忙低声道:“李大人,阵亡战士不能厚赏,否则后患无穷。”
李国楼点头道:“我知道,还是以国家政策为主,新武堂成立基金会,细水长流,不做冤大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李字营一切有章可循,李国楼不再意气用事,对于阵亡战士抚恤定下制度。
新武堂制定的抚恤制度:凡军职战没,无子弟承袭而有父母若妻者,给以全俸,三年后减半给之。有子弟年幼者亦如之。俟袭职给本俸,罢优给。见有子弟承袭者,止给营葬之费。有特旨令其子弟参随历练及未授职名者,给半俸。其病故,无承袭而有父母若妻者,给半俸终身。
有子弟年幼者,初年与半俸,次年又减半给之,俟其袭职,则给本俸,罢优给。有子弟承袭者,止给本俸,不优给。有特旨令其子弟参随历练及未授职者,给半俸。军士战没者,有妻全给月粮,三年后守节无依者,月给米六斗终身。有次丁继役,止给营葬之费。继役者月给粮。其病故有妻者,初年全给月粮,次年总小旗月给米六斗,军士比旧给月粮减半。守节无依者,亦给月粮之半终其身。其有次丁继役者,止给月粮,不优给。
凡军官、军士守御城池战没及病故,其妻子无依或幼小者,守御官计其家属,令有司给行粮,送至京优给之。如愿还乡者,亦给行粮送之。若无亲可依愿留见处者,依例优给。
其新附军士未历战功而病死者,不在优给之例。其家属,官给行粮送还乡里。凡故武官袭职子弟当优给者,令其读书,俟十五岁方许承袭。若在外卫所来者,十岁以上即令袭职,还原卫所,仍俾读书,及习闲弓马,以俟比试······
李国楼改变不了世人根深蒂固观念,还是用世袭制度来聚拢人心。否则谁愿意当军官,大清各行各业都是子承父业,将来军官的子孙后代没有土地又没有职业,谁肯投笔从戎,为国效劳。
制度上的弊端是人为产生的,李国楼制定不出完善的制度,关键还是靠人来执行。只要由他掌舵,就能把控好新武堂发展轨迹。至于以后他离任或是卸职了,新武堂腐朽、落伍了,也是新时代的选择。
下午李国楼去看望李字营十几名受伤的战士,伤病关系到一支军队的士气,李字营同样制定军规。守值的长官每天要去看望伤病员,李国楼则是有空就去探视一回,这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责任。李国楼背负了许多期盼,新武堂的学生眼里只有他这个首席学政,通过不择手段的拉拢人心,他早已把新武堂变成他的领地。至于那尊“大神”刘铭传,李国楼早已想好了对策,先用官帽套住笼头,然后找一份肥缺让刘铭传滚蛋。
常人都被李国楼一张正人君子的脸,欺骗或是迷惑,其实他工于心计,野心勃勃,善与恶的性情他都有。有时好人做久了,就想使坏,故意找手下人麻烦。打仗是一种发泄,用鞭子抽人也是一种宣泄。
李国楼看见一个人还在病床上躺着睡大觉,极为不满,他是神捕,哪能看不出真假,摇着八字步走近病床,喝道:“刀靶子,这点皮外伤,还趟什么病床,给我回队报到去,这里不欢迎你。”
原本眯着眼偷看的刀鞘云,吓得一咕噜起身,嘿嘿一笑道:“是!长官。我也想弟兄们了,早就想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滚蛋!”李国楼对于这种大老粗,直接爆以粗口。手下人以贱人居多,要连骂带打,光想着以大义拉拢人心,宵小之辈会把他当做傻瓜。要让手下人又敬爱又怕,以多变的面目示人,让人琢磨不透。
贱人就是贱人,刀鞘云被李国楼识破伪装,反而乐颠颠的整理行囊,一张脸尽是献媚的表情。
“我说刀靶子,马上就要开春了,你带领骑兵跟着杨大娃子他们去打粮去,多抢·······啊哼!”李国楼差点说漏嘴,娘们的事不该他来说,他还是要以正面形象示人。
“是是是!我知道了,这种事我在行,不用跟人学。”刀鞘云不知道李国楼说些什么?但打粮的含义还是懂的,回军打粮就是烧杀抢掠。
董志原的回民并不是一直住在堡寨里,他们也要外出砍柴、种地,如今清军把回军压缩至董志原地区,反过来是清军打粮了,回民也要饱尝清军骑兵的蹂躏。
“杨大娃子地理熟悉,你还是跟一段时间,别掉进沟里。”李国楼就怕刀鞘云太贪心,不让刀鞘云独立组队出击。
李国楼又交代刀鞘云几句,让刀鞘云先去找杨大娃子沟通,来到大西北并不是光锻炼炮兵打仗,练习骑兵已经成为李字营下一步重点课题。刀鞘云不断的点头,不停的抚摸大胡须,他是马贼,抢掠是他的老本行,被李国楼蛊惑几句之后,心里怪痒痒的。
瞄了李国楼几眼,已经知道适才李国楼没有吐露的半句话是什么含义。李字营骑兵让他率队,就是以马贼的习性作战。还有什么闹不清楚?待会儿问一下饭师爷。暗骂李国楼狡猾,李字营整出两种制度,不上台面的事,就让他来做。屁的《李字营十大军规》,他就没看见制定者李国楼遵守过。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就是衣冠禽兽。
李国楼好似看穿刀鞘云阴暗心里,斜眼睨看道:“刀把子,军人以服从军令为天职。脑子不用转弯,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给杨大娃子带一筐罐头,搞好关系,别被人整死。”
刀鞘云哀叹遇见一个胜算无遗策的诸葛先生,挠着头嘿嘿一笑道:“是!李大人,我可以走了吧。”
“滚!”李国楼一抬脚,把刀鞘云踢走了。没死就要被他压榨,他可不养废物。
探视好伤病员,李国楼一看时间尚早,带着一班戈什哈走在街上溜达,参观荔家堡的环境,好奇的看着,只见城内众多的店铺及伊斯兰教的圆形庙宇,民居多为四合院。街道都用石子铺就,灰色砖房的院落,木制门窗上的精美雕花,很有风味。各街上军人、民夫来往,熙熙攘攘,都是忙碌的在搬运东西。
城内的民夫普遍衣衫褴褛,就是那些军人也是衣甲破烂。而那些商贾们,则是个个衣着光鲜,就是那些伙计,脸色衣饰,都比军人们好得多,让李国楼暗叹不己。
《财茂堂》胡杨岳、杨钊正在一栋房子面前,和几名军官争辩,李国楼颇为好奇,凑过去倾听,原来他们在做买卖,军官直接把一栋栋房子发卖。李国楼吓一跳,这地方官发财的机会,军人又没有地契,怎么能够蒙混过关呢?
李国楼和胡杨岳点头打招呼,一使眼色,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他不去刨根问底了。打仗里面有大学问,以后要学会一面打仗一面赚钱,打仗离不开商人,靠发卖无主的土地和住宅,可以解决军队很多困难。
从东城一路走向西城,守门的军士对李国楼都是点头哈腰,李国楼长相让人过目不忘,高官里不留胡须的人,只有他一个人。他的脸就是通行证,可以说前线的战士军官都认识他。
一路畅行无阻,岗哨林立,没有看见一个小孩,也没看见一个男性回民,倒是看见一些女性已经在和军官走在路上,军官们那种炫耀的表情,好似在讥笑李国楼。
李国楼颔首,表示赞许,不错不错,好好过日子,保护女性是男人的责任。竟然以为他眼光差,不与自鸣得意的人计较。他的女人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啊。
川军矮小的个子竟然是拼刺刀的好手,虽然川军穿着破烂,但这支军队野蛮又有血性,李国楼不敢小看不起眼的川耗子,只要有人向他打招呼,他都报以微笑。至于川耗子身边随行的女性,就像他腰间的勃朗宁手枪一样,装饰品而已。他随身携带了,不需要插一把新的勃朗宁手枪。
来到城西城门洞,大群的民夫在修葺城墙,垮塌的黄土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看着插在城桓上的一面面雪山狮子旗,李国楼充满骄傲,这里是大清的土地,荔家堡回归母亲的怀抱。军旗高高飘扬,预示着大清走向繁荣富强。
突然城门口人声鼎沸,一群军人押着两名平民打扮的人,走进城门口,有人大叫,“抓到回子探子了。”
有人在问,“汉人还是回民?”
“奶奶的,当然是汉人,杀不光的就是汉奸。”押送两名回民探子的军官,大声叫嚷,手里的皮鞭顺势抽了两下。
可以看见两名回民探子的脸上已经布满血痕,连衣服也被抽破了。早就被清军打得鼻青脸肿,眼皮都搭在一起,就好似庙宇里的小鬼。
李国楼一听来劲了,伸长脖子张望一会儿,跟在众人后面直接往徐占彪的住所走,他对副帅徐占彪如何处置回军的暗探很感兴趣。虽然徐占彪今天没有找他,好似对他失去了兴趣,并没有请他赴宴。但他是厚皮猪,有一流的马屁的功夫,晚上军官的结婚喜宴也要凑份子,不请他去,难道他没有腿吗?
晚清神捕 第498章 放了两名汉奸
徐占彪对一天时间攻下荔家堡非常满意,清军死伤不到二成,就是大胜了。至于兵力的损失,他一点也不担心,直接把1000名长夫,提拔上去,摇身一变就是正规军了。这种做法是楚军的常态,以老带新,长夫也经过炮火的洗礼,很快成为合格的老兵。
徐占彪从早上接见军官到察看缴获的物资,各项统计数字都摆在他的案几上。指挥部里忙碌了一天,准备晚上的庆功宴。战场上的军人都会变得冷血,但也会找乐子,想到晚上给军官们做证婚人,徐占彪狭龊的一笑。
荔家堡的胜利,对于见惯大场面的楚军来说,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役,所以徐占彪只是写了一份给左宗棠的折子,并没有向同治皇帝呈上折子。看了一下折子上的各项数字,清晰无误,又核对了一遍,徐占彪把折子用火漆封好,盖上印章,以五百里加急,送往西安总督行辕。
脑海里挥散不去的是勇阳府城的场景,已经在想回军下一个军事重镇。回军把董志原修建成一座座坚固的堡垒,就似一座座墓穴,绞肉机一样的董志原,敌我双方一起赴死,回军想用玉石俱焚吓退清军。但为了祖国统一,再大的代价大清也要把回军消灭,徐占彪对于李字营带来的新式武器,非常满意。有了诺贝尔的黄土炸药,可以摧毁董志原坚固的堡垒。当然清军是不会说使用炸药炸城墙,而是把克虏伯大炮的威力夸上天,一炮轰垮荔家堡的城墙,清军把丰功伟绩的光环都套在李国楼身上。工兵挖地道的秘密,将封存于楚军的战史里。
折子写毕,徐占彪站起身看向眼前董志原模型,又一座堡垒插着大清的军旗,压缩回军的纵深,要不了多久董志县城,也将收入囊中。他静静的站在模型面前,长久不动。清军在春季以前,就攻占了小崆峒、荔家堡,会让董志原的回军军心大乱,回军不会坐以待毙,接下来的战役充满变数,如何消灭回军的有生力量?敌变我变,考验着指挥官的应变能力,作为一路统帅,徐占彪身上承担巨大的压力,别人还陶醉在荔家堡大胜的喜悦之中,而他已经在这座巨大的模型面前,考虑接下来的战役。
对于回军里的几名大帅暗送秋波,也不能当真,这就是留一手,双方留有谈判的余地,不把回军的嚣张气焰打下去,谁都不会放弃既得利益。战是根本,和是手段,没有死战到底的决心,回民会以向大清进贡的方式,来实现独立的目的。那几名有归顺朝廷意思的回军大帅,还是想以回治回,还不想放弃董志原的统治权,更不会轻易放下手中的武器。这是大清政府绝对不允许的事,今年一定要收复董志原,为进军肃州城、金积堡铺平道路。
徐占彪沉浸在战事上,思索着下一步清军接下来的部署,考虑最多的是,回军到底会不会改变战术?
“你说回军还会固守?”徐占彪自说自话,头也没抬,就知道有人进来了,有谁连“报告!”也不说,就站在他旁边,只有他的副手黄鼎。
旁边的黄鼎知道是在问他,他们是老搭档了,对方的脾性一清二楚,低头看着连绵起伏的董志原模型地图,紧锁眉头道:“现在很难说,还没有把回军打痛,荔家堡原本就是回子的炮灰,只有把最难啃的勇阳府城拿下,董志原东面的那些乡村小寨,就会望风而逃。攻下董志县城,我们才能说这场战役稳操胜卷。”
“哎,还是要我们烧钱啊。我们川军这么出钱出力,竟然让丁宝桢当四川总督,不知朝廷怎么想的。”徐占彪非常不满,朝廷任命山东巡抚丁宝桢为的四川总督,大清以文官做地方总督,四川总督轮不到徐占彪来做。但他心里有个疙瘩,丁宝桢是大清有名的清官,连慈禧太后最宠幸的太监安德海都敢杀。他怕丁宝桢侵害他的既得利益,就是烟草走私这宗买卖。
黄鼎抬眼道:“徐副帅,你多虑了,现在以消灭回子为重任,朝廷不会多管关卡上的事,等仗打完了,朝廷也会多给些地盘,各地的关卡总要收回去的。你的胳膊没丁宝桢粗,连李鸿章都对丁宝桢退避三舍,到时该放弃的利益还是放弃吧。”
“奶奶的,这块粪坑里的石头,怎么没人敢踢呢?”徐占彪有些想不明白,大清贪官污吏遍地,会出丁宝桢这种异类,而且圣眷正浓,官越做越大,也不知道两宫太后怎么想的。
黄鼎莞尔而笑道:“徐副帅,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等仗打完了,还是做一个富家翁吧。两宫太后对有功之臣也算仁至义尽,你嘛还是改为文职,这样才能居于高位。那个李大人在外面了,和他搞好关系,将来大展宏图。”
徐占彪颇为奇怪,取出怀表看了下时间,问道:“黄道员,李大人这么早来干嘛,又想偷师来了。”
“哦!不是!前哨抓了两名回军探子,李大人来看热闹来了······”黄鼎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审问回军探子,已经结束了,也问不出有价值的情报。回军暗探吐露的情报,清军早已掌握了,他进来是请示副帅徐占彪如何处置两名回军探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