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晚清神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乔尼小样儿
面对现实最重要,后人怎么说,那是马后炮,痛骂一段耻辱史,并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所谓卧薪尝胆,就是出卖尊严和利益,否则就不是卧薪,而是躺在棺材里了,连政权也不复存在,自身难保,谈什么奋起直追,千秋伟业。
玉石俱焚,奋战到死,只是表彰一种气节,并不能改变失败的命运,李国楼才不要做悲情英雄,他要战胜敌人,把悲剧送给敌人,他只要赢,不论手段多么卑劣,让多少人痛恨,还是要赢得胜利。
至于二面三刀的投降派,只要足够强大,就有敌人投靠,对于这些投降派要善于利用,不能重用,最好让他们赴死,下一次爬城头,就用投降派,李国楼阴暗的心里作怪,一双细长的眼睛,盯着回军的说客严长工观看。
郭宝昌威严挺立,亲自接见古灵精怪的严长工,郭宝昌用眼一扫,好似杀气腾腾的勇士,严长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叫道:“郭守备,小人严长工给你请安!”
“嗯,严长工,现在我们是交战的双方,胡大贵这个王八蛋,有什么话说。”郭宝昌一副高高在上的气派,沒有让严长工起身,这是回军自己服软,他占据谈判主动。
严长工看见四周有民夫在伐木,知道清军已经在修路,但他一点也不怕,早就百炼成精,就算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胆寒,舔着脸道:“尊敬的郭守备,汉人守将胡大贵、回人守将杨文羽,向你问好,愿意为大清出一份力!”
李国楼差点沒笑出声,一摸鼻子转过身,一个叛徒对于一支军队的伤害是致命的,幸好回军收留了这么多哥老会成员,混迹江湖黑道的人,善于钻营,凶狠残暴,还会在危险关头使用各种手段摆脱困境,很多投降派并不是真心悔过,只是权宜之计,只要离开险境,又会扯旗造反,所以该杀还是要杀,就算背负背信弃义的骂名,也要把这些不安定因素消除,李国楼猜不透郭宝昌内心的想法,只能静观其变。
郭宝昌冷笑一声:“哦,是嘛,大清最仁义了,只要胡大贵肯放下屠刀,我代表大清政府热烈欢迎,我给予的保证就是一个不杀,至于官帽嘛,你也看见了,我只是一个守备,军令让我前进杀敌,沒有让我坐下來谈判,我可沒有时间瞎扯蛋,不过营官级别还是沒问題的,再大的官,我可沒有!”
严长工瞥眼李国楼背影,胡大贵、杨文羽才五百守卒,还是守在孤悬在黄土高坡上的荒蛮之地,哪有大的谈判余地,他们要求不高,放一条活路,自成一营就烧高香了,胡大贵不会放下手里的武器,这是投降派的立命之本,也是投降派的规矩,投降派总要留有部分的兵力,这样的结果,投降派才会相信大清不会秋后算账。
听见郭宝昌答应给予胡大贵、杨文羽,营官的待遇,严长工蹦蹦直跳的心,落下來了,他最怕的就是朝廷不许胡大贵投降,不过应该不会,胡大贵好像作恶还沒杨大娃子多,沒理由厚此薄彼,严长工献媚的说道:“多谢郭守备宽宏大量,肯收留浪子回头的胡大贵和回军九帅杨文治胞弟杨文羽,不过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郭守备,你的饬令上要请李长官作保!”
李国楼一个愣神,转过身躯看向严长工,万沒想到他收留安杰、杨大娃子等人的事迹,回军已经传播开來,急道:“严长工,你怎么认识我!”
严长工心想他又不是傻瓜,这么大一面李字旗,他又不是文盲,会不知道是谁的旗号,嘴上道:“李大人的威名早已妇孺皆知,常山赵子龙,大清只有一个!”
李国楼听着舒坦,不过这里不是他做主,不由把目光射向郭宝昌,一个画押算个屁,翻脸无情照样杀。
郭宝昌心里早就乐翻天了,不过神色依然保持一股杀气,杀气腾腾的说道:“这本官也可以做到,李大人也肯作保,只要胡大贵、杨文羽下山,重赏二千两银子,不过本官在这里下最后通牒,明天卯时二刻,本官要看见所有的回军从山岗上走下來,过了吉时,我一个也不要了,我想你们的粮草不会超过半年,我不去攻打,饿也饿死你们!”
严长工油头滑脑的说:“郭守备,粮草还算充足,我们还能为大军提供一些帮助,不过柴薪不足,要不了多久,上面的人就要吃生的了!”
李国楼看着这名死士,这就是不要命的主,來到敌营还能谈笑风生,平添一份好感,随口道:“严长工起來说话,告诉本官,上面还有多少人!”
“这个······”严长工站起身,低着头,两只眼睛骨溜溜乱转,吞吞吐吐不肯说,最后想这样不好,小心翼翼的说:“不到一千人,超过一个营的编制,李长官,这个不应我说,明天你就能看见了!”
“哦,我相信你,是名勇士,赏。”李国楼神色那么从容,声音那么悦耳,好似珠玑在握的腔调,心里却在想还是汉人沒有骨气,把投降当做三十六计來使,接下來就沒有这么好的事了,勇阳府城必定是一场血战。
严长工拿着郭宝昌的信函,上面盖着两名长官的印签和画押,得到两颗银锭,乐颠颠的往山上走,一面走一面把两颗银锭举得高高的,告诉上面的守军,好消息啊。
郭宝昌看着严长工走路好似在跳扭秧歌,心里颇为不平,忿忿然骂道:“仙人板板的,造反还有好日子过了,我若是家底厚实,才不会放过这种背信弃义的小人!”
李国楼却露出欣慰的笑容,摸着下巴,颔首道:“郭守备呀,若是打仗都是这样就好了,可惜还是亡命徒居多,汉人狡猾之徒居多,回子一根筋的多,这场战不知打到何年何月了!”
李国楼來前线才一个多月,已经感觉身心疲惫,毫无意义的战争,带给人只有心灵的创伤,国家还要借外债打仗,加重百姓的劳役和赋税,民族仇恨因为这场战争,而深埋在心里,这就是回乱带给国人的记忆,回民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幸好新疆和陕甘地区的回人,并沒有胜利大会师,否则整个大西北就永远脱离大清统治了。
“我是希望这么打下去,越久越好,老子发大财,以后安南再打一回。”郭宝昌目露向往之色,乱世出英雄,他也想加官进爵,最好弄个伯爵当当。
“打仗也能赚钱,郭守备心里很清楚是吧,若是在安南打仗替大清赚一笔钱,我也赞成打,若是只为安南人民的独立解放运动,弄一个天朝荣誉战,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仗,还是免了吧,民族运动,方兴未艾,我们可不能被人当猴耍。”李国楼认为打仗也要赚钱,开疆辟土就是赚了,为了子孙后代,牺牲点人力、财力也是值得的,要不学习普法战争,让法兰西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廷就是这么被大英帝国整得死去活來,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志,学习西方先进理念,包括靠打仗变得国富民强。
为荣誉这种虚的东西而战,有意义吗,嘴巴上说几句好话,磕几个头,又不是真的儿子,在附属国驻扎二千名大清军队,象征意义而已,沒有多大用处,其实这些附属国,还是独立国家,认一个名义上的君父,让天朝自鸣得意罢了。
“你呀,就是官商的腔调,一股铜臭气,臭不可闻,我们可是大清帝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哪能和藩属小国谈钱呢,教化是要靠传承的,孔夫子沒教过你吗。”郭宝昌表现正人君子的风采,泱泱大国就该花钱展示实力,让各国來贺,学习大清文化,在文化上奴化周边国家,让附属国依附于大清,以后就能真心实意归化大清。
李国楼拼命摇头,叹道:“老郭呀,不是我说你,时代不同了,沒有时间搞虚的玩意,人家把汉字都去除了,就是离心离德的体现,谁肯放弃既得利益,回人肯吗,董志原靠谈判拿得回來吗,你不要误人子弟,以为天朝放一个屁,人家也会当香的,看看回人造反就知道了,人家骨子里记仇着呢,教化一百年也沒用,只有靠绝对的实力,还有就是人丁分布,这个就不能说,你知道该怎么做!”
郭宝昌也在拼命的摇头,他手下有回民,心知肚明的事,不说也在做了,转身走向军帐,一轮新的军事会议,正等待着他们,新的问題出现,明天又将是新的征程,





晚清神捕 第503章 谁都不是好鸟
轰!轰!轰!
一座坚固的堡垒被清军轰塌,血肉模糊的回军战士依靠在破败的石墙边上,他们还有勇气,还有胜利的希望,一定要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屹立不倒的飞鹰大旗牢牢插在城头上,飞鹰战旗已经在燃烧,正象征着回民独立运动,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高举军旗的清军冲锋陷阵,喊杀声四起,漫山遍野的清军迎接血与火的洗礼。英勇的回军战士冲在最前面,不过他们现在高举着雪山狮子旗,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
大刀片子亮出,砍向昔日的同胞,血肉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中,只有杀杀杀!真实画面,真正的残酷,不可想象的残忍,以夷制夷,在这片土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勇敢单纯的民族,最后还是分裂成势不两立的两派。势成水火的同胞都在为生存而战,孰对孰错,已经并不重要。
英雄尽风流!一场民族浩劫把一个个顶天立地男儿,推向历史的舞台。
历史铭记了这一刻,原本默默无名的人,在这里大放异彩,留下遗臭万年的骂名,也许是忍辱负重的英雄,更有可能被人误解了!不同的时代,诠释完全不同。民族成分不同,更是让这些人褒贬不一。
英雄、狗熊、叛徒!曾经的兄弟,一国的同胞,在这里杀得酣畅淋漓,不死不休。到底死了多少人?民族内部矛盾,没必要记载。
一座小型堡垒的攻克,就能提升士气,原本无精打采行军的清军,激动的拥抱在一起,庆贺来之不易的胜利。
率先冲上堡垒,展开刺刀肉搏战的两支清军胜利大会师,好久没见的老朋友,在这里终于相见了。
“哈哈!原来是你这个老狐狸,现在好吗?”叛徒胡大贵恶狠狠捶打另一名叛徒赫明堂,万没想到哥老会香堂的堂主在这里相遇了,而且是东西夹击的二支敢死队队长。
“哈哈!能不好嘛,痛快!跟随高守备打仗,就图个痛快。”赫明堂把大刀片子上的血,在尸体上擦拭干净,快意恩仇,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我跟随郭守备也不错,代我问候杨大娃子,咱们勇阳府城相见。”胡大贵崇敬的向雪山狮子旗敬礼,漂泊在外的游子知道回头是岸。
时代不同了,没枪没炮,光有人力资源,是推翻不了满清政府的。还是蛰伏下来,等待天意改变的那一天。有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思想的一大批汉人,痴心不改,等待天际变。
哥老会成员当初反清有理,如今反回同样有理,反复无常的哥老会成员,他们的血液流淌着汉人的血,在回人手下饱受歧视和冷遇。想让信仰关公忠义精神的汉人当炮灰,就要以门派帮规约束哥老会成员,这正是回民缺乏的信仰。回军约束不了哥老会大哥带领的汉军行为,最后汉军同样成为回军里面的一颗毒瘤,一支又一支守卫堡寨的汉军向清军缴械投降,也让回军幻想让汉人和汉人拼消耗的战略意图彻底落空。
不给汉军退路的结果,就是让这些自诩忠义无双的哥老会成员,自寻出路,重新为大清战斗在第一线,把手中的屠刀砍向回军。
副帅徐占彪三路人马一路西进,有投降派喊话,一路上汉军守卫的堡寨大多数投降受抚。而回军守卫的堡寨,需要一番血战才能攻下,三路大军离勇阳府城已经越来越近,那战车上的旌旗连绵不绝,徐字帅旗在晨曦中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李字营的战旗虽然挺进在队伍最前面,但那些战士并不是李国楼手下,争先立功的叛军,组成先遣队,临时扛着李字营战旗,组成三个营的队伍。
原本郭宝昌并不想用这些叛军,一支叛变的军队是不愿意举起枪口对着昔日的战友,他准备让新收拢的一千多名汉军和投降的三百多名回军一起回荔家堡休整。可奇怪的事出现了,这些汉军反而对昔日的战友充满仇恨,纷纷表态要以忠勇向清廷表明他们真的改过自新了。调转枪口对准回军,正是他们日夜期盼的事。
郭宝昌开会研究之后,认可了胡大贵、雷启高、李恒三名营官的请求,把三支军队暂时编制到李字营,由李国楼统管。当然这也有他的私心,三支军队是他的人马,但是军费暂时由李国楼替他担着,要知道这些投降的军队,军饷可不能短缺,当初哥老会造反,能够拉出一支支军队,就是因为饷银短缺,让清军战士活不下去了。连胡大贵等人投降时,重赏也是郭宝昌向李国楼借来的钱,要不他手下军队不要翻天了。
郭宝昌这个人看上去是一名大老粗,其实他属于绵里藏针,小算盘谁也算不过他。
李国楼早已知道楚军的实际困难,能够帮一点,还是没有怨言的承担起,这三支军队的给养、开销,李国楼临时接手过来了。当然郭宝昌上报副帅徐占彪时候,新的三个营编制的军饷照样申请,大家心照不宣的贪污了。至于向李国楼借的钱,国家可以欠薪不给军队,凭什么他要还给李国楼,可以用白条打发白条,让李国楼向兵部要钱去。
清军知道李字营有钱,是一支新成立的皇家亲卫军,已经看见过李字营的战斗力,所以这三支临时加入李字营的军队,耀武扬威起来。自以为强军,不把其他军队放在眼睛,又凭借对勇阳府城附近地理熟悉,率先出击,脱离大部队,开始一路扫荡。
等到李国楼经过路途的村落,只能看见残墙断壁,连一个投降的村民也看不见了。“李字营”的扫荡工作出色完成,受到郭宝昌表彰。却让李国楼背黑锅,心情开始低落,后悔把一个屎盆子扣在自己头上。
不过这帮人还真的有用,有了这帮人开道,晚上再也听不见回军游骑在远处吹长号了,回军游击队开冷枪骚扰战士的前进的次数逐渐降低。这帮人放出去的游骑才不像李字营的游骑小心翼翼,而是一个冲锋就没影了。从这些汉军身上,能体现出敢打敢拼的气势,一瞧就是不要命的主。
清军原本还有预备方案,准备和回军在野外展开大决战,可一路上并没有与回军大部队相遇。
黄土高坡上大部队运动作战很困难,回军给清军设下的套,因为清军小心谨慎的行军,伏击战没能打成。回军没有能力策划大规模的战役,野外作战对后勤运输要求太高了。打仗就是打后勤,看似两支军队在前方打仗,其实就是后勤运输能力。热兵器的出现,让个人勇武降到低点,对于后勤保障能力,却越来越高。
一座座坚固的堡垒被清军占领,更让回军失去野外作战的信心。游击队一支支被清军消灭,回军游骑数次落入清军的圈套,清军多兵种协同作战,消灭了一些马背上的英雄。清军对于回民的残暴早已妇孺皆知,大军路过鸡犬不留,没有人口就无从谈游击战术。
残暴也是一种战术,很多军队加以利用,但都予以否认。但清军敢说敢做,被历史无情的书写下来。谁叫他们是满人的军队,御史是汉人,能够记录下来,当然冒死也要写下满人的残暴。
回军想用人民战争,把清军拖入战争的泥潭,却毫无用处,清军太残暴了,才不需要人民呢。故此清军一路行军比预料好一些,损失轻微,反而得到一些人员和物资的补充,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好似一只猛虎扑向勇阳府城,凶恶的大嘴张开,两只爪牙锐利无比。
回军躲避后撤,不敢夺其锋芒,挫其锐气。回军在野外没有形成有效的牵制,便把主力缩回勇阳府城,准备和清军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城防保卫战。
五帅陈琳和七帅冯君福两人带领二万余人固守勇阳府城,此时回军抽调选兵,大致达到三抽一,女人、十岁以上的孩子都属于可用之兵,穷兵黩武的不顾人民生活,走上与大清对抗到底的道路。他们对于守住勇阳府城充满信心,手里有上万敢战之兵,汉兵只占极少数,早已被打乱之后,划归于回军里,回军没有隐患,时刻准备与清军血战。
对于回民来讲,独立比生命更重要,董志原周边地区,都被回军扫荡的破败不堪,许多被回军抢掠来的贫民百姓,在大义“反清!反压迫!”的感召下也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回民起义的行列。
造反派都是这样扩充队伍的,大多数加入造反行列的百姓都是被逼的,满清用苛捐杂税逼迫百姓卖儿卖女,让穷苦百姓有了理由造反。同样造反派用枪杆子顶着人脑袋,让人造反,壮丁在现实面前和巧舌如簧的人鼓动下,绝大多数人会走上造反的不归路,少部分壮丁会瞅准机会逃跑。
当然自觉自愿的造反行列的人也有,但绝对不会超过二成,人都有惰性,把大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只占极少数,要不关公就不会成为关帝了!
困扰中国几千年的人**炸就来一次***,而后自我消化,杀死一批人,通过开疆辟土,来突破极限。几千年中国历史就是这么循环往复,战争就是人**炸的衍生品。大清朝因生产力的进步,红薯的产量突破极限,每亩可以达到上千斤。红薯和土豆两种高产农作物让贫民百姓在大灾面前也还是能活下来,所以从太平天国起义开始,十几年国家动乱不止,但老百姓也能活下来,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饥荒。若是没有这两种高产农作物,大清早就完蛋了。贫苦人民虽然困苦,饱尝战乱之苦,但没有形成明末时那种饿殍遍地,湖南一个省皆反的盛况。
那种老百姓箪食壶浆迎接王师,是大清政府蒙骗世人的花招。同样人民载道欢迎回军,迎来解放也是吹出来的意淫。三晋地区,城头变幻大王旗,回军、哥老会义军、流民军、清军谁都不是好鸟,当然清军相比较而言还是算好的了,特别是左宗棠亲帅的楚军。要知道救济地方百姓,只有大清政府会做。
回军开仓放粮,只是大甩卖,带不走就送人,甚至烧毁。不事建设的回军,把地方设施毁坏殆尽。把大清占领的地区当做猎场,名曰:打粮!
打粮可不是替敌占区老百姓收割粮食,人丁也是一种粮草。非常残暴,历史上辽国人叫打谷草。
老百姓只要有口饭吃,谁会提着脑袋过日子。认了一百多年的君父突然变成反动派了,变成人人喊打的老鼠,是人都转不过弯来。接受造反有理,也要有个过程,只要下苦功夫,铁杵磨成针,慢慢的这些被抓来的壮丁,就变成死心塌地的民族主义者。循环往复,这些壮丁变成老兵,也会加入抓壮丁的行列,造反派就是这么变成全民皆兵。
战争无所不用其极,敌我双方为了赢得胜利,使出各种手段,有卑劣、有恶毒、有大义、有感召、有收买,最多就是杀戮。一般只需以一种眼光看就行,敌人就是卑鄙无耻,我方当然是正义的象征。战争就是杀人游戏,哪来的好人,只能矮子里拔长子,比较而言,认可一方是正义的象征,只看结果即可。若是打破沙锅探寻到底,血腥的战争,让人变成杀人犯,谁都不是好鸟。
对于五帅陈琳和七帅冯君福来讲,他们是在为民族独立而战,他们给予其他民族的苦难,正是千百年以来,其他民族给他们烙上的伤痕,千百年来的仇恨,今朝还予昔日的主子。这就是民族主义的情结,想要发泄时就能从历史上找出根源,就像汉人痛批满人一模一样。
在这个民族生死关头,他们绝不会后退,更不会投降。勇阳府城的百姓,得到五帅陈琳和七帅冯君福的恩惠,这才在动乱的年代活到现在。整座府城同仇敌忾,就算清军是蝗虫一样飞来,回军也要把清军彻底消灭,这块土地是属于回民的,领土保卫战,守卫家乡让回军充满斗志。




晚清神捕 第504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清军行军顺利,副帅徐占彪召开军事会议,李国楼带领亲信饭大慧,随同郭宝昌手下一些人,一起来到中路大军的地盘。攀爬一座黄土高坡,上面有一座堡垒,一瞧就是完好无损占领。
军人身形矫健,攀爬高坡一点也不费劲,连饭大慧也步履矫健,和其他参事谈笑风生。
虽然没有骑马,但郭宝昌依然手里拿着马鞭,好不得意的晃来晃去。金丝银线的马鞭上缀满了宝石,这是他的战利品,是从回军手里缴获的。有钱的回民喜欢把金银、宝石,镶嵌在宝马上,马鞍、皮鞭装饰得很漂亮。
李国楼如今倒变得简朴,倒不是他不喜欢炫耀,也不是他改了秉性,而是他手里拿一样好东西,手下人立功,就会向他要去,他那件价值千贯的皮袄早已送人了。自然而然,李国楼以普通人标准要求自己,站在人堆里也不出挑,别人在旁说说笑笑,他却一路上沉默寡言,低着头走路。
郭宝昌斜眼睨看道:“李长官,你在想什么呀?”
李国楼说道:“看路,看清楚才不会跌倒。”
“酸儒!”郭宝昌撇嘴耻笑,说什么话都要有意义,活得累不累。
“哎!郭守备,勇阳府城难打啊。后勤保障压力太大,若是打成胶着状态,屁股后面就要冒烟了。”李国楼以指挥官的腔调说话,心事重重的样子,人看上去矮了不少。
郭宝昌回道:“又不要你爬城头,你多虑了。”
李国楼摇头说:“不能这么说,一定要速胜,否则回军回过神来,来一场消耗战,虽然胜利依然属于我们,但时间上我们却输了。”
“徐副帅,要的就是速胜,否则要你来干嘛。”郭宝昌傲然自得,手中的马鞭转起一道道圈,好似勇阳府城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李国楼微微牵动嘴角,他算什么?这里哪有他发言权,就算有话要讲,不是不合适,就是老生常谈。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岂不是笑话。他掌握李营字一支军队的情况,最多三千人的队伍。情报就是战斗力,徐占彪的情报网早就打入回军内部,消息源源不断。他还是低调做人,不要干涉前线指挥官的决策。
徐占彪手上有四五万精兵,还有后备役军队,正在从四面八方集来。左宗棠策略是占领一块地盘,就巩固一个地区,把战事和农事提到同样高度。再通过移民政策,把地方上不稳定因素消弭于无形。虽然狠毒了一点,让回民饱受颠簸流离之苦,但长治久安的做法,值得大加推荐,投降派还是适合住在平原地区。
1...225226227228229...3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