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晚清神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乔尼小样儿
“是啊!我算过命,可以活到一百岁。李大人好福气,多子多孙的命啊!”丁惠衡听不出李国楼话里有话,还以为找到知己,以后能一起赏风弄月。
薛福成毫不在意,大摇大摆走入饭厅,他已成功踏入这个门槛,将來是李国楼家的常客。四位落落大方的主母,微微屈膝作福,向他行谢师礼。薛福成一惊一乍,呼道:“啊哎!四位巾帼英雄,万万使不得,这不是折杀老夫了吗?”
“薛先生,我们有好几年不见,你还是老样子啊。”甄玉环认识薛福成,首先开口说话。
“嗯,甄社长倒是变了,身上的那股杀气沒有了。”有才之人,都有些自傲,薛福成嘴上说一套,但却大马金刀的坐在面北向南的主位之上,把自己摆在中间。处之坦然的从真由子端着的茶具中,端起热气腾腾的茶杯。
李国楼暗自窃喜,终于有人才投奔他了,这是大清的传奇人物,他是听薛福成故事长大的,还想成为薛福成一样的人物,在敌人阵营里舌战群儒。这次來烟台最大的收获便是薛福成给他上了一课,即关于如何利用官二代这项隐形资源?
差点得罪丁惠衡,老婆给人多看几眼又不会死,丁惠衡想给他戴绿帽子尚欠一点火候。
丁惠衡扫视一圈,便不敢偷窥四位主母,暗自恼恨自己下贱,干嘛把银子花在风月场所,早就该搜罗几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洋妞,还是洋妞有味道啊。还能带出去炫耀,以后向主公学习,先把东洋美女纯子娶过门,替主公报仇,把包泉中的小老婆收入帷帐。
丁惠衡打定主意,要和包泉中翻脸,把胸一挺,认为他是李国楼忠实门徒,为了主公的名誉,他将杀一杀包泉中的威风,八抬花轿把纯子抬进家门。
“主公、四位主母,这是弟子的拜帖,请收下弟子吧。”丁惠衡看戏看多了,听闻李国楼很多江湖传闻,竟然翻身跪拜,以黑道的门规觐见李国楼。
李国楼倒是吓了一跳,看向薛福成,他是做清白生意的官商,已经和过去撇清关系,哪能以黑帮形式搜罗弟子呢?
薛福成也沒想到丁惠衡会來这一手,急忙笑道:“丁孙子,你这是找抽啊!快些起來,李大人心领了,会把你当做心腹的。”
“哦!多谢四位主母。”丁惠衡起身,不敢抬头看甄玉环,因为他递在额头的帖子已经被甄玉环收了。含义不言自明,他要为七主母甄玉环效忠,江湖的规矩,他还是懂的。李国楼的家里,果然藏龙卧虎,连主母都这么强势。






晚清神捕 第595章 出淤泥而不染
烟台水师演习之后,李国楼跟随李鸿章,在直隶地区展开巡察,在每个省城开千人大会,把大清改制的春风带到各地。一般由李鸿章做主报告,李国楼做副报告,当地官员做结束语,一堂大会要开半天时间。晚上的接风宴,李国楼只带一个夫人出席,即保持威仪,又让心怀叵测的歌姬,知难而退。
一个多月的会海议政,让李国楼苦不堪言,奔波劳碌不说,这自家的生意顾不过來。做官就是会议多,李鸿章每天收到朝廷的文书,还要征询李国楼的意见,简直把他当做书办用。
李国楼发几句牢骚,想早点回京,不想和地方官员打交道。被李鸿章狠狠的批评一通,告诫他戒急忍用的道理。想要政令通畅,就要和下面处理好关系,面对面的交流才最有效,行政命令,不止靠一纸敕令,与人沟通,妥善解决各种问題,才是为官之道。李鸿章又说了一大堆关心地方百姓疾苦的长篇大论,让李国楼站了老半天。
李国楼诚恳的做了千字书面检查,这才得到李鸿章的谅解。趁着会海的间隙,李国楼还察看了地方民情,体恤下面官员办事的难处,带着四位夫人做送温暖活动。
沿途官道两旁以瓦房居多,但只要是小道,就以茅草房居多,热闹的城镇讨饭的人扎堆,大清百姓生活在贫困线上挣扎。寒风中身穿破衣,手捧一只破碗,手持一根打狗棒的叫花子,看见马队已经,立刻來精神,跪在地上讨要钱财。
李国楼一路看着这一幕,心情变得沉重。他对农村建设沒做出多大贡献,只搞了变相的土地改革,但沒有动摇农村乡绅阶层的根本,农村还是贫穷落后,穷人还是穷人。他的大清工业改制道路,沒有让广大农民得益,还让城市和农村的面貌更加二级分化,这是不好的先兆,会让更多人产生仇富心态。
怎么样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呢?李国楼第一次有了这种想法。在随后的巡察中,李国楼的身影出现在农村里,和地方官吏探讨这个民生的问題。
大清勋戚贵族的领地庄田,较前朝有所缩小,官僚、缙绅对土地的兼并,则有所增加。而商人兼并土地的活动,则成为相当突出的现象。大清入关以后,曾将明朝的一部分贵族庄田改为更名田,这是把皇庄转化为民田的一项措施。清初虽然在京畿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圈地,建立了大量的皇庄旗地,但后來也逐渐向民田转化。因此相对明朝而言,勋戚贵族的领地庄田,实际上有所缩小。但皇亲贵族以外的官僚缙绅,还是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部分地主阶级的实力,还有所发展,至少看不出有任何削弱的迹象。
官僚之所以能迅速兼并大量土地,并不单纯依靠他的禄俸。大清官僚的正俸,是相当低的。一个一、二品大员,年俸只有一百多两。雍正时期,在正俸之外,又加上所谓养廉,但平均计算,养廉也不过相当正俸的六倍,而且也不能完全保证。显然,单靠正俸和养廉,是不可能满足官僚对土地的巨大**的。官僚之所以能集中大量的土地,主要是依靠官僚的特权地位,贪污纳贿,巧取豪夺。
官场历來是贪污纳贿之所,正俸收入是可以计算的,贪污纳贿收入,则无法加以计算。一个巡抚,年俸不过一百余两,而一个巡抚衙门,每年收受下属的规礼,在贵州为一万余两,在山东则达十一万余两。如果说,平均计算,养廉相当正俸的六倍,那么,单是规礼一项,就相当正俸的九十多倍。至于规礼以外的非法收入,更是倍蓰于此。
封建官僚依仗特权地位,对土地进行巧取豪夺。官僚兼并的土地,往往在他的任所。
地权分配的另一特点是:商人兼并土地的活动突出地引人注目。
商人对土地的兼并,和商业资本的活跃有密切的联系。官僚地主兼并土地,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政治的权力,商人兼并土地,则主要依靠经济的权力。
当政治权力在土地的兼并上发挥主导的作用时,商业资本向土地的转移,就缺乏必要的保障,从而缺乏相应的推动力。
此时,贵族、官僚、缙绅,仍然是特权地主。但是,他们的特权地位,视明朝已有所削弱,商人的势力,则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扩大而有所增长。山西的票商,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福建的海商以及安徽的徽州商人,江苏的洞庭商人等等,都已形成资本以万计的商人集团。这些大商人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土地进行大量的兼并。
商人兼并土地,就其数量而言,似乎不及官僚。但是他们却十分活跃,他们手中的资金,有较大的流动性,哪里出现兼并土地的机会,他们就会闻风而至。山西商人远至河南兼并土地,徽州商人到苏北购买土地,广东商人到广西购买土地。在山东、山西等十三省中,都存在“以彼邑民人置买此邑地亩”的大量事实。单是山东一省,就有六十一县之多。
由于商人资本有较大的流动性,兼并土地的商人,就能在农民遭受灾荒饥饿时,压价收买土地。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发生旱灾,聚集在扬州、汉口、徽州的盐商,就纷纷盘算越境买产以图利。毫无疑问,这种兼并土地的方式,给农民带來双重的灾难。
在商人兼并土地的过程中,高利贷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兼并土地的商人,或者在青黄不接,粮价高涨之时,贷粮折价于缺粮的农民,收取高利,剥削农民到破家荡产,然后“折收田、房”,达到兼并农民土地的目的。或者接受农民典当土地,通过典当、找凑,到最后卖断,使高利贷发挥巨大的作用。山西商人就是通过高利贷兼并土地的典型。在福建农村的土地买卖中,存在着大量的典卖土地的事例。在江苏,甚至有一种“典多于田”的地主,典当利息既是他的主要收入,又是他兼并土地的主要手段。
通过高利贷的方式兼并土地,并不限于商人。官僚地主乃至一般地主,也常常是敲剥农民的高利贷者。大官僚高士奇、徐乾学以及和珅等人,都同时拥有不少当铺或银号。人们称“士大夫挟囊中装而问舍求田,犹其上者”,而“放债以权子母之利”,在“鱼肉乡曲”方面,则是“刀锥相竞”。在高利贷兼并土地的活动中,商人仍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而这种兼并的方式,给农民带來双重的苦难,是毫无疑问的。
李国楼曾经发国难财,趁着闯山东的一股浪潮,和七里屯的大地主王出任合作,在山东圈地,不显山不露水就圈占了近万亩土地。虽然之后以身作则,捐出了所有圈占的土地,把山东圈占的万亩土地建成大农场,以国有的形式招揽流民,以此來邀名,试行他的土地改制。但他当初可沒想为国为民,而是行卑劣的手段,凭借叔公李鸿章的牌子,捞取不义之财。
但如今李国楼思想境界大跨越,早已不做与民争利之事,而是雏鸟反哺,想为三亿农民找寻出路。
此时大清人口大爆炸,为了解决人民的生计,清政府引进许多高产农作物,从南美洲引入玉米、番薯、马铃薯,在各地加以推广。还出版多本农业书籍,教农民种植玉米、番薯、马铃薯。正是由于番薯、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的突出贡献,沒让百姓饿殍遍野,才让大清度过最危险的太平天国战乱时代。
但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也有很大的弱点,那就是营养单一,味道偏差,可深加工的价值少,作为一时救急尚可,长期主食必将导致人体营养不良,面如菜色,身体素质大幅下降,也必然影响人体的正常智力发育。
高产农作物从清初到乾隆时代兴旺蓬勃,“番薯盛世”已经尝到恶果。人民变得孱弱不堪,人种的素质急剧下降,大清成年人不足一米七,身形偏瘦,佝偻病在农村普遍流行,歪瓜裂枣的残疾人在城镇里随处可见。这也引起大清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大清军队打不过八国联军,也有人种上的弱点,最后的肉搏战是讲体格的,八国联军先天上就占有绝对优势。
人种优劣也是胜败的关键,汉人打南蛮子,就是靠身大力不亏。李国楼富国强军之路,当然要考虑军人的战斗力,此时的黄种人和白种人落差很大,黄种人已成劣等民族的同义词,不讲民族自尊心问題,这和身高、身形、脸色有关,同样一个正常大清人和洋人站一块,两相比较立马分出优劣。
老百姓一日二餐,有一半米饭,就算富农了,农民大都以番薯、马铃薯为主食。李国楼在农村,就看农民的米缸,关心亩产问題,看见农家门口那口大缸,那是农家肥料的主营地,全靠人畜的粪便,李国楼已知如何帮助农民走出贫困。
李国楼挑灯夜战,写出一篇《大清建设化肥厂的迫切性》,论述了黄种人变成劣等民族的缘由,不是靠战场上的胜利,而是靠人种的改良,要改变人民的主食结构,才能让一个国家面貌一新。要大面积实施化肥施田,才能让农作物产量提高,至于化肥的利弊也分析一遍,要让人抛弃恐惧的想法,合理施肥不会产生不良后果。最后又痛斥了官商兼并土地的恶果,抒发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但沒谈切实可行的方案,无为而治的理想社会,是他论述的中心思想。李国楼不敢提“均贫富”的主张,那岂不要引起一场内战,明知行不通,就倡导理想化社会,冠冕堂皇的空话,作为结束语。
李国楼知道李鸿章有早上看折子的习惯,一大早就离开馆驿,去李鸿章的保定直隶总督府,李鸿章就住在后院。李国楼不用通禀,直接把折子递给李鸿章。
叫了声,“叔公、叔母,我自己來。”李国楼就坐下來喝粥,嘴里说道:“叔公,我一宿沒睡,你就看前面就成。建化肥厂我只能承包直隶地区,主要原料就是磷钾以及制造一些杀虫剂,这能让亩产增加三至四成,甚至翻倍也有可能。再远运输成本就上去了,老百姓就用不起,要在各地兴建化肥厂,我鞭长莫及,你别想让我干,这个钱我不想赚,让利于民嘛。”
李鸿章只对工业感兴趣,看了李国楼的折子,果真看了一半,就把折子合上了,说道:“小楼,关于农业问題,我是门外汉,在朝堂上沒有发言权。你可以和左宗棠探讨得失,先把折子交予户部,让户部尚书余书珍研究一下。不过你也不要灰心,直隶、两江地区由你试行,我会吹吹风,以行政手段让老百姓用化肥的,做到不亏本,对得起良心即可。”
“傅相大人,化肥厂关系到民生,我独家经营,收回投资就撤资,以后还是让经述经营。这个行业比绸缎庄好千倍,赚的钱可以买一座保定府。”李国楼实话实说,他不是三头六臂的哪吒,总有个极限。外资引进这块熟悉,他可以找天津租界的法国公使罗淑亚,甚至英国公使威妥玛,还能比较出一个差价。以后托拉斯垄断经营化肥产业,赚三亿农民的钱,还是送一份大礼给李鸿章,这样李鸿章才会上心,不会推诿不管,人民生活才能显著提高。
果然李鸿章立刻上钩,又拿起折子,这次看得仔细,频频点头道:“嗯,建设一座年产四十万吨的化肥厂,舍我其谁!小楼,你办事我放心,在年关以前去次天津,和洋人谈生意,你最牢靠。”
李鸿章对李国楼最放心,因为只有这个族孙,不会收洋人的回扣,损害大清的利益。《烟台条约》签订,李国楼虽然收了英国人的贿赂,拿了一座地处烟台的花园洋房,这是官场外交谈判的潜规则,他不能上缴给国库,但李国楼如实禀明李鸿章,做事光明磊落,对得起天地良心。至于李鸿章让他收了,也是顺应潮流,大家都在一个淤塘里,才会出淤泥而不染。





晚清神捕 第596章 化肥厂项目论证
此时的李鸿章正处于权力的巅峰,恭亲王把李鸿章当做接班人培养,同治皇帝也给予李鸿章绝对信任。洋务运动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每一个国家重点工业项目,都离不开李鸿章的审批,可以说大清的发展轨迹是沿着李鸿章制定的策略进行中。好与坏都有傅相李鸿章承担,其间洋务派自己干架,各地督抚时有和李鸿章产生矛盾,其中以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之间关系闹得最僵。凡事不论对与错,皇权总是力挺李鸿章。当然以最后的实际效果來讲,大都是李鸿章对的,搞工业基础建设,李鸿章有很强的前瞻性。
李鸿章亲自主持的重工业项目,大多数看得到实际效果,至于产生效益,辄呈四六开的局面,四成需要国家不断的输送银子,还未扭亏为盈。六成能为国家带來创收,转瞬之间,满清权贵蜂至踏來,进入新的产业项目,同类型的企业在各地兴建起來。
中年期的李鸿章精力旺盛,工作效率奇高。早上九点整就在直隶总督衙门召开建设化肥厂研讨会,开始给首下官员洗脑子。李国楼的折子已被书办抄袭了若干份,每一个在座的官员个手持一份,要官员理解《大清建设化肥厂的迫切性》这篇折子非同一般,关系到大清的兴衰。
李国楼详细的阐述了中心思想,开始第一轮的舌战群儒,如果在这里也驳不倒这些官员,那站在朝堂上,岂不是被人骂成祸国殃民的糊涂虫。新生事物总会被人攻讦,隐患还会被人无限放大,被人贬得一无是处。所以一堂研讨会各种刁钻的问題,都要李国楼來解答。给同治皇帝看折子,只需阐明中心思想,几个主要内容,阐述清晰就完事了。真的放在下面开研讨会,那是一个内容,会延伸出无数繁文枝节。
建设化肥厂研讨会就这么开了一天的会议,内部统一了初步认识,划出一块实验区,先在天津地区试行化肥施田,而且是大面积的实施,这样才会有真实的可比性,产量等数据可以和过去比较。
李国楼带着一份满足感,离开直隶总督衙门,劳累一天一夜,终于和直隶地区的官员达成共识,这份成就感不是外人能体验到的。新旧事物的更替,会让人产生颇多的疑虑。大清是农耕社会,农业是国家的经济主体,农业若是搞不好,搞拍脑袋项目,那是会让千家万户家破产,卖田卖崽,甚至会官逼民反。所以别看一项化肥厂项目,也是有重大风险的项目,对这批官员來说,搞不好就要摘乌纱帽,甚至流配边疆。
所以大清改制并不是一帆风顺,朝臣分三派,洋务派是风险极大的一派,虽然在干实事,但一路落马的洋务派官员最多。俗话说,“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一点也沒错。鱼龙混杂的洋务派里面,好心办坏事不提,混入洋务派里面,雁过拔毛的贪官更是前仆后继。带领这批乌龟王八蛋一起走向繁荣昌盛,那领头的人要多累有多累。李国楼曾有过杀人的念头,就是,“用贪官,反贪官!”但在实际运作中,根本行不通,官官相护,推诿过失,洋务派最喜欢把过错推给那些聘用的洋人身上。盘根错节的官场规矩,任谁也不能推倒。
用对人才是关键,给人留三分余地,李国楼已经融入这个官场体系,分担风险,分担利润,荣辱共进退,那就有人肯投靠。李国楼已成李鸿章这个体系的一员,他走的每一步棋子,都关系到一个群体的利益,所以李国楼不能特立独行,只想着为国家创造财富。只能适时改变一些洋务派的策略,带领洋务派走先富起來的道路,这样这个群体才能茁壮变强,让越來越多的人投靠洋务派,以洋务派的先驱为荣。
李国楼已得到李鸿章的信任,所以他的政务繁忙,在总理衙门已有自己的商务部,筹划各项经济改制,现在商务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來年银元发行做准备工作。李国楼把这项工作交予许岚,他还是喜欢用同乡同年同科,培养自己的势力,只有这种人才会一往无前,不怕被人骂数典忘宗,更不怕碰砍头、流配。至于能力问題?只需要扛李国楼的牌子,无往而不利。
李国楼兴高采烈的回到馆驿,耶利亚、谢秀珠等着他吃饭,谢丽雅、甄玉环、真由子已经返回京师。李国楼采取轮流侍寝制度,让最得宠的两位夫人陪他,谢秀珠还能做他书办,能让他的工作轻松一些。
馆驿里面吃饭是由国家承担吃住费用,但耶利亚嘴刁,喜欢吃法国餐,带着自己的厨师,所以李国楼住在馆驿,吃方面的费用,都是自己來,食物由自己的厨师采购。至于替国家省下來的银子,李国楼照规矩签字,让馆驿里的官员贪污去了。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围在圆桌前吃饭,还开了一瓶波拿巴红酒庆祝离开保定府,终于和李鸿章分道扬镳了。被李鸿章当书办使唤,李国楼精神上,钱财上受到双重压榨,还受颠簸劳累之苦,这一个多月过着非人的生活,终于迎來解放。此时李国楼后悔有这么一个叔公,此生只有活在李鸿章的阴影下,除非李鸿章死了,否则难以自成一派,李鸿章的一把扇子,随时可以敲他的脑袋,让他所有的阴谋诡计全部落空。
李国楼端着高脚杯,叹道:“傅相大人不好糊弄啊!我写一篇文章,要我侧头彻底讲到尾,这是连我也搞不清楚的事,大家摸着石头过河,凭什么要我讲啊?”
谢秀珠狐疑道:“小楼,那你们开会还开得这么晚,在谈些什么?”
李国楼洋洋自得的说道:“二奶奶,什么事能难得到我啊?傅相大人想搞清楚,我就把知道的事情讲透,不知道的事,以后让具体负责的人讲,我只讲未來的蓝图,让那些官老爷听了感动得流眼泪。让这些官老爷效劳,就要把差事放到国家的高度,这样才能让他们热血沸腾,鞍前马后的效死,不会使出拖字诀,让我这个黑发人,变成白发人才有点眉目,我可不想像恭亲王一样,十年之功才初有成效。”
耶利亚挤靠在李国楼身上,有点醺醺然,问道:“小楼,那些官老爷,相信你的话吗?”
李国楼另一手在耶利亚大腿上摩挲着,眉毛一挑,说道:“怎么会不相信呢?我是有根有据的讲历史,大清这一百多年让百姓吃番薯、马铃薯,已经尝到了恶果,人种退化了,打不过八国联军,这番薯、马铃薯就是隐性的恶果之一。人民生活质量不提高,连跑步也跑不动,枪也扛不动,还谈什么打仗啊?”
谢秀珠恶狠狠的亲了一口李国楼,淫兮兮的笑道:“哦!小楼的种倒是沒有退化,依然生猛无比。”
“嘿嘿嘿嘿!”三个人一起猥琐的奸笑,他们晚上还要上演大爱无疆的床上戏,现在喝花酒,提高性趣,调节生活情趣。李国楼辩解道:“我不一样,我是官宦子弟,体质当然比普通百姓要好得多。你们看那些将种,哪个不是膀阔腰圆的粗胚子,从小营养要跟上,将來才有大作为。我还想养猪呢?赶明到小站镇军校就大力提倡养猪,让新武军每个营队,成立长夫养猪队,丰衣足食,自己动手,带动地方经济。”
耶利亚恋恋不舍的瞅着李国楼,心疼的抚摸他的胸肌,娇声细气:“小楼,那你太累了,什么事都要管,每天在外奔波劳碌,我舍不得你嘛。”
李国楼昂然道:“男人嘛,有工作就有动力,真的让我在家里呆着,肚子会大起來,喝酒沒有节制,天天搞通宵,过个一年半载,人就废掉了。你们要乖,别总是想**,我忙不过來。”
“哼!”耶利亚和谢秀珠开始发功,四只手伸进了李国楼衣服里面抚摸,喝花酒就是让人血脉膨胀,欲摆不能,沉浸在冰与火的考验之中。
给李国楼一点好处,立刻又脱离李国楼的魔抓,这对于歌姬出身的谢秀珠驾轻就熟,稍微让李国楼揉捏几下,便打掉李国楼的手,娇叱道:“小色鬼急什么?时间还早着呢。我问你,为了三亿农民,你要填多少银元进去?”
“海了去了!傅相大人让我明年把利润多加一成交给国库,你说多余的钱,用在哪里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正我沒想过在化肥上赚老百姓的钱。先让天津的百姓得益,不过以后那些官绅阶层囤积化肥,又是个难題啊?”李国楼愁眉紧锁,他想帮助三亿农民增加农作物的亩产量,可是到头來还是会让官宦阶层得益,一环绕一环的难題,不是靠他的聪明才智可以解决的。
1...270271272273274...3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