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幸福来敲门
”这就是你的妙策吗?”
岑文本道:”陛下国势已到了这个地步,纵有排山倒海之力,也难回天,不如早作抉择,免得事到临头,这才是上策.”
”你们的意思呢?”
众大臣都是不语.
萧铣怒道:”寡人养你们千里,到这个时候却百无一用,罢了罢了,我索性降了,宁死于李渊之手,也免得被你们活活气死.”
”陛下不可啊!”
萧铣话刚说完,这边大殿上一人疾步而来.
萧铣视之不由大喜,急忙下了台阶上前道:”贵使来此,莫非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寡人吗?”
此人正是赵国使者欧阳询.
欧阳询道:”自赵皇陛下得知李唐无理攻打梁国后,十分震怒,虽兵马不足,鞭长莫及,但也令驻扎洛阳的薛万述,单雄信二将率军攻打襄城郡,以援陛下.”
萧铣闻言几乎双目泪下,抓住欧阳询的手感激地道:”真是多谢赵皇了,寡人不知如何道谢才是.”
欧阳询道:”此乃是吾友邦分内之事,只是眼下陛下一战失利,就思投降,以微臣之见此不足取也.”
(.)ru
江山国色 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吓(第一更)
大殿之上,在满堂梁国臣子面前,欧阳询慷慨陈词力劝萧铣不可投降。
殿外风雨飘摇,萧铣本人面色阴沉,显然有点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候岑文本上前一步道:“赵国贵使可能有所不知吧,我军主力已清江口大败于唐军,大将文士弘丧师数万,水师全军覆没,现在我长江之上已无险可守,江州司马盖彦更是举城投降。就算有赵国一路偏师来援,又如何能够济事的,而今你劝吾主不要降唐,岂非是误了吾主。”
欧阳询看了岑文本一眼道:“岑侍郎,我听闻梁国立国之初,国有带甲之师四十万,而今仅因为文士弘之败,汝就丧胆了吗?汉高祖立国之初,大战七十,小战四十,败战最惨时,连妻儿都可以推下车去。而今梁国远远未到如此窘迫之地步,为何轻言放弃?”
“荒谬,李孝恭,李靖十万大军陈兵于外江陵城外,城内兵马不过五千,你说不要放弃就能退了敌军吗?”
欧阳询向萧铣道:“陛下,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李唐水师顺流而下,江陵城是守不住,我们不如弃之江陵,东山再起。”
听欧阳询这么说,几个梁国大将也是道:“陛下,赵国贵使说的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如暂退一步,弃了江陵再说。”
萧铣听了长叹道:“我萧铣起家立业,一手建立梁国,就在江陵,若失此而逃,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
欧阳询道:“陛下不可学楚霸王,意气用事啊,大丈夫能进能退,能伸能缩,失去了将来再打回来就是了。”
大将们也纷纷言道:“陛下若是要走,我等江陵百姓都是愿意,携家带口与陛下一起的。”下面众大将也是一并附和,而主张投降李唐的臣子却不说话了。
萧铣听了长叹道:“那寡人现在又能退到哪里去呢?”
岑文本冷笑道:“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已是举旗率交州降唐了,还有大将张镇州,王仁寿,眼下又难保其他刺史没有这个心思。”
欧阳询斥道:“你这是哪里话,梁国根基雄厚,怎么会没有忠贞之臣,难道各个都是反臣吗?”
这时一名臣子出首道:“微臣保举,豫章郡刺史苏胡儿,此人对大梁忠心耿耿,况且其妻儿都在江陵。若是退保豫章郡,也可保全宜春郡左近数郡。”
岑文本道:“陛下,豫章郡东有林士弘,南有冯盎,地方不靖,陛下真要迁都至豫章郡?”
萧铣听了为难道:“朕与林士弘素来不和,若是朕撤到豫章郡,他恐怕不会与朕干休。”
欧阳询道:“陛下你请放心,李渊攻破江陵,不会止步于此的,他岂能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让在下前往九江,说服林士弘,包准他不会为难陛下,反而会与陛下共御唐军。”
萧铣听了大喜道:“有贵使这一番话,朕就安心多了,事到如今,我还有什么话说,豫章郡虽偏僻,但想必李唐也是鞭长莫及,朕决定带着皇后与宗室去豫章郡,诸卿意下如何?”
众臣听了都是言道:“吾等愿意追随陛下。”
连岑文本等人此刻也是不说话了。萧铣听此,双目泛泪道:“多谢众位信我萧铣,对我萧家不离不弃,朕不会薄待任何一人的。”
说到这里萧铣话语顿了顿向欧阳询道:“贵使回去回禀赵皇陛下,就说我萧铣多蒙不弃,但眼下丧师失土,实是无颜见天下之人。以后梁国一切愿为赵皇陛下马首是瞻。”
这一席话是当着众臣的面上说的,萧铣这么说的意思,显然有归附赵国之意。当然也有借赵国的力量来自保的意思。
欧阳询连忙道:“陛下之言,我一定会转告天子,眼下还请陛下保重才是。”
萧铣听了点了点头。
欧阳询等一行赵国使节,离开江陵,但见江陵城上,一片繁忙。萧铣仓促离开江陵城,士卒与百姓争渡,一片慌乱。
欧阳询看了叹了口气与左右道:“梁国怎么说也是一个大国,一战兵败,就兵败如山倒,士民上下皆无再战之心,说起来都是萧铣没有恩惠于百姓,否则怎么会如此。”
欧阳询叹息之后,进入了船舱。“走吧,我们去九江,会一会这林士弘。”
纷乱之中,他的船在码头不免也遭到百姓的冲击,但却被梁军的士卒们拦住。
“这是什么船,为什么不让我们登船?”
为首的士卒骂道:“混账,这是赵国使者的船,你们也敢阻拦吗?”众百姓们恍然,看着这艘船顺着江水激流缓缓而下。
九江郡,治所湓城县。
眼下九江郡乃是楚帝林士弘所据。
欧阳询在舟船上看着细作收集来林士弘的资料,自言自语道:“林士弘,鄱阳人士,性豪迈爽直,好武功,通谋略,大业十二年与同乡操师乞起兵,后操师乞战死,林士弘继领其众,大败隋军于鄱阳湖,杀隋将刘子翊,众至十余万。初称南越王,后称帝国号楚。”
“楚国与岭南总管冯盎,梁国萧铣二人皆是有隙,当初萧铣曾遣大将苏胡儿破豫章郡,夺楚国之地。林士弘不敌,随退保九江,操练水师。”
欧阳询看了信函,心道如果林士弘曾着萧铣兵败之机,东进侵吞萧铣的地盘,那么萧铣就要腹背受敌,难以支撑下来。眼下自有入九江说服林士弘,让他们二人一并联兵自保,也可守得东南半壁江山,抑制唐军的东进之势。但若是林士弘不同意,梁国就真的灭亡了。
舟船没有数日即抵达九江郡。
欧阳询一到九江,就看见大江之上,战舰林立,楚军在此操练水师,显然很有溯江东进之意。
欧阳询的战船随即被楚军战舰拦截,楚军士卒一登船,就意图搜掠全船,显然是贪图船上财物。欧阳询见此不由皱眉,就凭楚军如此表现,林士弘焉能在李孝恭,李靖这等名将面前守住东南之地。
欧阳询当下就亮出了赵国使节的身份,要求见林士弘。
欧阳询当下随着楚军的战舰进入了湓城县
隋末天下大乱,九江之地,还算是偏安一偶。江南历来是鱼米之乡,所以就算稍有动乱,但很快也能恢复。进入城池,欧阳询还未下榻居馆,就听说林士弘亲自来见。
欧阳询看去林士弘,此人本是鄱阳湖上的小吏,一朝风云际会有了今日,一见欧阳询即道:“赵国贵使前来,吾有失远迎啊。”
欧阳询连忙道:“不敢,陛下乃是九五之尊,在下不过一方使臣,当不得陛下如此厚礼啊。”
林士弘哈哈笑道:“哪里话,赵国天子新破高句丽,又得山东全境,威震中原,连我这身在穷乡僻壤之地的,也是敬畏不已。不过赵皇意欲席卷天下,而我林士弘不过只想为一番赵佗的霸业即可,贵使这一番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有什么要教我的?”
赵佗是秦将,后秦朝灭亡,在岭南一带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帝,后向汉朝称臣。
林士弘这一番话可谓自述野心了,将线划明白了,大家在这个基础上谈判有什么话就好说了。
欧阳询道:“吾主并非是意欲席卷天下,只是见李唐无道,苍生受苦,故而兴兵讨伐。楚皇陛下以为然否?”
林士弘呵呵一笑,不置可否。欧阳询上前一步道:“陛下,眼下李渊派大将李孝恭,李靖已破萧铣,连下梁国数十州,我从江陵而来,见满江之上都是唐军战舰,舟船不可计数。李唐破梁国,得陇望蜀,下一步就是楚国了。”
林士弘道:“我与李唐,素来井水不犯河水,李渊何来无故兴兵伐我?”
欧阳询笑着道:“若是陛下,真信任李渊,那又何必在这九江城中囤积重兵,操练水军呢?”
林士弘闻言哈哈大笑道:“好,说的好。贵使果然能言善道,实不相瞒,我在此屯兵一来是自保,二来也是意欲收取豫章郡。萧铣兵败,不能自守,我西进得要害之地自保,否则若让李唐得了豫章郡,我林士弘以后没有一日可以安寝。”
欧阳询道:“陛下,有所不知,萧铣乃是吾主的亲戚,皇后的娘家人,攻打萧铣就是攻打我赵国无二。若是陛下破了萧铣,虽得了豫章郡之地,但这边既得罪了李唐,哪边又得罪了赵国,岂不是不智啊。”
林士弘吃了一惊道:“竟有此事。”
欧阳询道:“眼下唐军浮江而下,梁国退至豫章郡,陛下若是能在这时候结好梁国,则可结为唇齿相依的同盟,到时候唐军东进,也有萧铣为楚国门户,替陛下抵挡唐军,如此何乐而不为。况且一旦梁国有事,吾赵国也不会坐视不理的,倒是陛下有梁,赵两国扶持,又何必怕唐军呢?”
林士弘摇了摇头道:“赵国恐怕是远水解不了火吧。什么时候赵皇陛下若是破了杜伏威,得了江淮,再与我说这句话不迟啊。”
欧阳询言道:“楚皇陛下难道不知陛下是如何破得高句丽吗?”
林士弘道:“怎么不知,不是率舟师渡海破得高句丽吗?”
欧阳询道:“对啊,陛下既是派舟师渡海破高句丽,又怎么不能派舟师,从山东渡海南下,至长江之口,溯流直上,增援九江呢?”
林士弘脸色一变道:“这不可能吧,不说渡海,路途也未免也太远。”
欧阳询道:“这有何难,千年前,吴王夫差派水师就是如此伐齐的,而今我们难道还不如前人吗?何况陛下连破高句丽如此艰难之事都办到了,对于救援梁国之事又怎么不会尽力。陛下不信也就算了。”
林士弘听了犹豫了一会道:“那好我就卖贵国天子一个面子,暂不为难萧铣了。”
欧阳询听此拱手道:“如此就太好了。”
林士弘欣然道:“其实朕早有心与赵国同盟,但一直怕赵皇看不起孤,眼下贵使能够亲自前来,朕不胜高兴。希望贵使这一次能传达朕的善意给赵皇,两家共为同盟,永为友好,不知赵皇陛下意下如何?”
欧阳询听了欣然道:“楚皇陛下有如此想法,实在太好了。吾主实也很有意结识,陛下这当世豪杰。”
欧阳询事实上也是明白,眼下李唐攻破萧铣,下一步势必要以荆襄上游对下游的优势,东进进兵,故而林士弘这时候着急了,眼下急需与赵国联盟,好共同抵抗李唐。rs
江山国色 第六百八十四章 无间道(第二更)
秋季转眼而去,幽京迎来的入冬以后的第一场飞雪。
大雪纷纷扬扬,灰瓦黄墙上刷上了白色,大道上也为积雪所埋。
在城南数百身披赤甲骑兵引道缓缓而行,后方马车拖拽,一辆马车为三军簇拥之中,缓缓前进。
在马车内,炭盆内的炭火微微燃着,李重九正闭目养神,手边放着一叠的奏折。
这时候马车外轻叩两声,内廷官高胜的声音从外传来:“陛下,御驾已是抵达幽京。”
李重九闻言睁开眼睛,挑开车窗上的棉帘,幽京南城城门已是在面前,城垣高耸,城楼屋檐低垂,透出一股巍峨之感。
李重九淡淡道:“取消百官在临朔宫迎候之仪,还有献虏阙下之事,择期再议。”
“诺,陛下!”高胜听得李重九吩咐后,高声道:“起驾!”
南城的城门,轰隆隆地打开,在满城飞雪之中,李重九率着平定高句丽,山东的得胜之师返回幽京。
一个月前自山东青州城攻破后,李重九留下宋金刚率军镇守,一面安抚百姓,一面招兵,大肆操练兵马,威慑江淮的杜伏威。
赵国这一次一共收得山东,东莱郡,北海郡,高密郡,琅琊郡,东海郡,济北郡,齐郡七郡六十五县,户三十余万。李重九命宋金刚在青州招兵,汰弱留强,还提拔宋金刚为御卫军将军,从三品,令他在青州军拣选一万人,充实入御卫军。
如此赵国府军六卫之数已是全部整齐,每卫额定军卒一万五千人。
翊卫军大将军王马汉,所部将领乌古乃,翊卫军为御林军跟随李重九左右。
武卫军大将军为薛万彻,所属将领秦琼,罗士信驻幽京。
骁卫军大将军为尉迟恭,所属将领薛万彻,驻太原。
屯卫军大将军为徐世绩,所属将领苏定方,昙宗,李义满,驻河南。
侯卫军将军为单雄信,所属将领乞阿术,驻洛阳。
御卫军将军为宋金刚,驻山东。
不过经历连番大战后,武卫军,屯卫军伤亡都不小,需要休整,补充兵额。而御卫军,侯卫军刚编成,战斗力还不强,也需要时间休整。不过此次攻打高句丽,还劫掠了大量的财宝,军粮,充实了赵国国库,总算填补了打了一年战的亏空。
李重九心底盘算着得失,这时候车驾已是抵达了临朔宫。
“陛下,到了临朔宫了。”
李重九微微皱眉道:“朕说了朕这次回京,只想要悄悄入城,不想要大动周章,惊动百官和百姓……”
“陛下,微臣确实没有吩咐百官来迎候,是皇后和嫔妃们听说陛下回宫了,所以来宫外迎候的。”
李重九听了脸上怒色瞬间烟消云散,当下挑开车帘下了马车,但见宫门阙下,自己的皇后和妃子都等候在那。
李重九走到宫阙前,对杨娥皇道:“这么大的风雪天,你们怎么来这里迎候朕了,冻坏了怎么办?”
杨娥皇温婉一笑,却没有说话。室得芸的口气有点幽怨道:“陛下不是说,此次征讨高句丽少则一个月,多则四十日就会回来,可是怎么知一去三个月,陛下,君无戏言啊。”
李重九听室得芸这么说,笑了笑道:“你最近汉话长进得不少,跟谁学的呢?”
“是苏娘娘教我的。”
李重九听了微微一愣,待转过头去,只见苏妙向他低头行礼。李重九温和地笑了笑道:“你来宫里久了,与嫔妃们都还相处得惯吗?”
苏妙上身穿着小袖窄衣,露出她美好的曲线来,额上又贴着一抹额黄分外夺目。只听她言道:“几位姐姐都对我好极了,在宫里数月虽都不见陛下,臣妾虽思念得紧,但与其日日见得陛下,倒不如从万千人口中道得陛下攻下高句丽,平定山东来得欢喜。”
这一番言辞说得李重九很是高兴,不由哈哈大笑,他将苏妙扶起来,转过头去但见李芷婉,也是笑吟吟地站在那,但却没有说话。
李重九不用猜,也知道李芷婉绝对又吃醋了。不过李芷婉无论如何吃醋,在别人面前却不会发作,很懂得为妻之道,永远在外人面前给自己留着威严,倒是私下肯定会对自己发发牢骚。
不过有时候李重九就是喜欢看着李芷婉,对自己一脸吃醋发怒的样子。
“回宫吧,朕要考校一下鹰儿的功课。”
“陛下,你远征回来累了,还是休息一下吧。”
“不,朕看见你们什么疲劳也没有了,今晚家宴,大家都好好说说话。”
三日之后,李重九在幽京举行献俘大典,高句丽王高建武与高句丽王室众人背绑双手,身穿白衣,行于大道之上。幽京无数百姓涌到街道上观看,一睹这一幕。
但见赵军金甲武士在前领路,高句丽人垂首而行。还有缴获的无数高句丽王室器物,也是随之一同展示,让百姓们大开眼界。
当年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各郡百姓听闻要征辽,无不逃亡。杨广雁门之围后,迫于民间压力,这才下令终止征辽之意,民间百姓这才舒了口气。但百姓已将征讨辽东视为死途,有时征讨辽东消息一出,整个村落都逃得不剩一人。
而今李重九仅用三万人马,一万新罗援军,就渡海攻破高句丽王城,将高句丽的皇帝。
见到高句丽王,就如同一普通人般被押解献俘,众百姓看到高建武垂着脑袋,全然不复一个国主的威严,不由大为失望。想到辽东之仇,无数子弟死于异乡,百姓们不由对此人怒视,若非一旁士卒阻拦,早就投砖将高建武活活砸死了。
“高句丽国主也不过如此啊。不见得如何了得啊。”
“当初为何我们百万大军,也未能攻下辽东呢?”
“是啊,为何陛下就能手到擒来,将这番王拿下。做到百万大军也不能做到的事呢?”
在人群之中,在一旁奉杜伏威,辅公佑二人使命出使赵国的左仙游,笼着袖子,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幕。
一朝为臣虏,拉出来游街,献俘太庙,什么为王的尊严也没有了。赵国皇帝这么说,就要警示天下,与赵国为敌的下场。同时也激励民心士气,向赵国子民显示自己的武功啊,左仙游自言自语地说着。
左仙游想了想,当初吴王将一切注都押着李唐身上真是失策啊,他没有料到赵国如此快就平定了山东。眼下赵军收编了青州军,陈兵彭,徐之间,吴王这才有所紧张,不是太迟了吗。
左仙游摇了摇头,想到这里出使赵国,同时背负了杜伏威,辅公佑二人的使命,同时他也与赵国细作相互往来。他感觉自己头都要大了。这个时候没有无间道一说,但同时游走多人之间,实在令他心累。
到了赵国鸿胪馆,接待左仙游的是鸿胪寺卿裴矩。
裴矩的名声对于左仙游来说是如雷贯耳,此人当年为杨广宠臣时,可是可以一言兴邦,一言灭国的人啊。
裴矩笑得十分和蔼,令左仙游的紧张之意却没有少了几分。裴矩对左仙游道:“陛下,有事不能抽身,故而不能亲自前来,所以让老夫好好招待贵使,一尽地主之谊,贵使来幽京若是有什么想游玩的地方,老夫会安排鸿胪寺的官员,陪你前去的。”
左仙游苦笑道:“我来幽京,乃十万火急的事,怎么敢去随便游玩,只请求能立即见赵国陛下一面。”
裴矩听了淡淡地道:“陛下有交代了,贵使有什么话与老夫说也是一样的?对了,今日押高句丽王献俘太庙一幕,你看到了吗?”
“看到了。”左仙游额上微微渗汗,在裴矩面前他感觉二人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谈判对手答道。
裴矩笑了笑道:“那贵使可以将这一幕回去告之吴王。”
左仙游脸皮一跳,干笑了两声,心想难道赵国平了山东后,下一步就是真要下江淮了吗?故意在献俘太庙一日,安排自己到幽京,不就是要自己看这一幕。
左仙游道:“既然裴公可以全权负责此事,那我就实话说了,当初贵主与吴王有默契,以淮河为界,两家相不侵犯,而眼下宋金刚率人马屯驻于彭,徐之间,不知为何啊?”
裴矩笑着道:“贵使误会了,宋将军陈兵彭徐,乃是要防备李唐徐州总管王世辩,并非是对江淮不利。贵使我们也打开天窗说亮话,这几年你也没少收我们赵国朝廷的钱,你是不是有时候也该为我们赵国考虑一下呢?”
左仙游一脸尴尬,身子在裴寂面前就更矮了几分言道:“裴公好说,事实上某此次前来,还奉了辅伯之命。”
“是辅公佑吗?”
“正是,辅伯当初辅助吴王起事,打下了江淮军今日天下,但对于吴王降唐之事一直十分不满。所以辅伯有言,他希望能取代吴王,成为江淮军领袖,希望赵国能帮助一二。”
裴矩听了不由露出大感兴趣之色问道:“我记得辅公佑与吴王可是刎颈之交吧,怎么也反对起吴王来了。”
左仙游见裴矩相询笑着道:“此一时彼一时,打天下时可以同患难,不等于将来可以共富贵啊。”rs
江山国色 第六百八十五章 讲武堂
临朔宫书房内。
裴矩正在向李重九禀告与左仙游商谈后的情况。
裴寂说完后,李重九拍着龙椅笑着道:“你说辅公佑想推翻杜伏威,再帮助我们对付李唐。这辅公佑不怕会是引狼入室吗?朕记得朕的名声,在外人可是一贯不太好啊。”
裴矩神色淡淡的,一旁的内廷官高胜却是想笑而不敢笑的神情。
说实话,李重九混到今天,确实名声不怎么样,当初大军救援郑国,赶跑唐军,李重九顺便还攻打洛阳,将王世充给作了。因此之事,李唐上下没少拿这件事来攻讦李重九,对此人狼子野心,狡诈无义。
而在除唐赵二国的人看来,李渊已经是够无耻,但也没有无耻到李重九这地步。
而眼下李重九名声在外这么差,这辅公佑还敢找赵国合作,那么其中确实要思量一二了。
“辅公佑有什么条件吗?”
“辅公佑只说,若赵国愿支持他为江淮军之主,他愿意效忠大赵,一并对抗李渊。此外的条件以后再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