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天地烈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流口水的老鸡
飞溅的脑浆喷溅了一地。所有人都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没人料到王弟萨迪特竟然会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也同时结束了这场战争。
随着王弟萨迪特的死,牛头岩的守军终于开城投降了。格桑的这次用兵仅以伤亡七千人,冻死两万人的代价便平定了萨迪特的势力,并且还收纳了他的军队,可以说是巨大的胜利,可是格桑的脸上却找不到丝毫的喜悦之情。萨迪特的话在他的心中久久萦绕不去,萨迪特的脑浆没有溅到他脸上,却溅进了他的心里。(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三 远征
就在格桑再次统一吐蕃的时候,绢之国也正在进行着一场重大的军事行动,那就是远征西域。指挥官正是少壮派武将的代表人物定西将军王汉新。
如果说要准备一次满意的出征的话,那么王汉新至少应该等到当年的四月才行,可是他还是选择了在二月时就出发。当时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没有必要如此着急,他的义兄周嗣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可是王汉新并没有听取这类意见,因为用王汉新的话来说就是机不可失。
在阿比契力尔的作战行动刚刚结束以后,王汉新就收到了一份情报,这是由金吉尔发回来的报告,上面详细说明了西域地区目前的兵力配备,据此王汉新认为越快展开军事行动越好。阿比契力尔的这次的军事行动几乎调动了突契境内所有能够调动的力量,由此西域地区正处在十分空虚的情况之下,可是阿比契力尔绝不会放任这个现象继续下去,眼下既然已经退兵,那么阿比契力尔很快就会派遣部队重新回到西域地区实施统治,如果不能赶在他之前采取行动的话,那这次远征的结果就会变得十分艰难,甚至可能彻底失败。
为了弥补准备尚不完善的缺憾,王汉新最终确定下来的实战部队数量仅有八千名骑兵,但是提供保障的部队数量却多达六万,而负责输送的牛、骡、驴车的数量更多达十万辆以上——这些都是他在与阿比契力尔作战时没有动用,反而严加保密的力量。
王汉新把义兄周嗣义和陈世化留下来镇守麟州丰州前线,然后带着陈世杰,米益国和从刘献之那里借来的骑将葛博龄一起踏上了远征的道路。
为了避免被羌族人察觉,大军没有从最远的会州出发,而是从灵州开拔,一路沿着过去曾经为绢之国领地,后来被突契人毁掉的凉州,甘州,肃州,沙州向西,越过这些断壁残垣以后直奔被最近刚被突契屠灭的高昌故地进发。
高昌国虽然已经成了没有人烟的废墟,却并非不毛之地,大军在这里可以得到足够的水源补给,而且高昌国灭亡以后遗留下来的城墙残留还是可以提供一部分的掩护,由此王汉新决定在这里重新建立一个据点作为继续前行的基地。
将陈世杰和米益国留下主持建设工作,王汉新自己则和葛博龄带领骑兵开始了第一波的攻击。他们的目标瞄准了天山南麓的焉耆,龟兹以及乌孙部。
王汉新的行动十分大胆,但是绝不是无的放矢,因为金吉尔已经暗中联络了当年与金吉尔之父迪米卡布尔一起叛乱的十三部众,虽然如今的拉曼德尔部早已经举族西迁,可是这十三部在叛乱以后被阿比契力尔打入了另册,这一年多的时间内饱受其他部族的欺凌,这一次总算有了翻本的机会,因此他们为绢之国提供了西域各国的兵力强弱,防御状况,道路远近,以及沿途补给的情报,使得王汉新在初来乍到之下依然可以将兵力运用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顺畅。
反观西域诸部面对王汉新的突然袭击真可以说是有苦难言——原本以王汉新的八千骑兵根本不可能这么嚣张的纵横来往,可惜阿比契力尔把诸部的兵力几乎全部征调到东部参加对绢之国的作战去了,因此各部目前拥有的兵力都是在那之后重新在民间征募的。别说西域地区人口有限,兵源远远不像中原地区那么源源不绝,就算是在这有限人口里征募也要考虑到尽可能的不使农牧生产受到损失。因此时至今日,各国的兵力加在一起都抵不上王汉新的兵力,何况这些所谓的士兵几乎就没有经历过实战,从战斗力上来说和王汉新的兵力差距简直是天上地下。
首当其冲的三国之内焉耆王直接开城投降了事,王汉新对其好言相慰,除了让他出一名王子为人质和给部队提供补给以外秋毫无犯,然后立即开始下一步的行动,相比之下龟兹王比较勇敢,或者说比较蠢,面对王汉新的进攻毅然率兵出城迎击,结果可想而知。龟兹王的一千五百人几乎被杀了个干净,龟兹王本人被王汉新削掉了脑袋。随后王汉新乘胜攻击龟兹王城,这些西域的城墙连突契军队都抵挡不住,更何况是善于筑城和攻城的绢之国军队?仅仅两天就被攻克,王汉新对于龟兹王族毫不留情,全部杀光,顺便洗劫了龟兹府库中的金银财宝和粮食,然后立龟兹国相为新龟兹王,将他的儿子随军带走作为人质。
乌孙王比他的两个领邦幸运的就是他的国家位置位于最西边,前面两个邻国的遭遇他可以用来作为参考。乌孙王当然也选择了投降王汉新。不过王汉新对他的处理却和焉耆王略有不同,一方面是因为乌孙王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却没有更早一些宣布投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乌孙的土地面积和国力比前面两个国家要强许多,而且乌孙兵的战斗能力也颇为有名,再加上乌孙盛产马匹,所以王汉新命乌孙王带领自己的两千名部下骑马随绢之国军队一起行动。
迅速夺取以上三国以后,天山南麓的各个部落几乎无一例外的向绢之国表示了臣服。王汉新命他们各守故地,严防突契军,然后把从龟兹抢来的金银财宝全部送给十三部众最为答谢。等这一片的事情略微平定,王汉新立即修书让后方的陈世杰和米益国赶来镇守当地,自己则带着葛博龄和乌孙王一起引一万人马南下,连续向疏勒、于阗、且末、鄯善等地发起了攻击。
有了龟兹王和乌孙王的先例,谁还敢和绢之国军队硬来?还没等王汉新的军队杀到,这些国家的君主就带着美酒粮食夹道欢迎,顺道奉上降表。王汉新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将这些地区全部变成了绢之国的附庸国。
可是事情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尽管王汉新的行动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但是西域的广大是超乎想象的。这么一大圈打下来,已经接近了六月。此时阿比契力尔任命的左贤王彻尓列已经得到了消息,他立即带领阿比契力尔给他的八万大军加速越过了天山向南挺进。
要稳住刚刚归降的西域诸部不再次反水,王汉新就必须打赢这一仗才行,可是在他手里的兵力只有负责后勤保障的六万人和八千骑兵,外加乌孙兵两千,而且保障的军队有半数由于距离太远无法及时赶到战场,王汉新不得不运用有限的兵力对抗近两倍于己的突契大军。(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 天山之战
与以往灵活多变的战术不同,王汉新这次从一开始就摆出了决战的态势。这当然不是他自己愿意这么做的,而是迫不得已——对于刚刚征服的西域诸国来说必定都是首鼠两端,随时准备再次对突契竖起降旗的,如果在这个当口王汉新和彻尓列打起骚扰战的话,那么这群国主们一定会认为王汉新的力量不足以保护自己,则势必争相对彻尓列表示降服。这么一来就算王汉新能够通过运动和消耗战胜彻尓列,可是之前近四个月的辛苦成果也就付诸流水了。而且彻尓列还很有可能把这些降服的国家组织起来不断骚扰王汉新本就不太稳固的补给线,那么战局很有可能倒向彻尓列一边。
既然居于劣势的王汉新摆出了决战的架势,彻尓列也就舍弃了一开始制定的骚扰对方补给线的同时,不断和对手死缠烂打,直到对方由于给养不足而撤兵的策略了。因为踏上这片土地以后彻尓列得知王汉新手头的兵力竟然只有三四万人,而且大多数都是步兵。一方面他惊叹于王汉新能以如此之少的兵力在这么短时间内平定了西域,一方面又举得如果错过这个绝好的决战时机必将遗憾终生。彻尓列舍弃原先方案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担心万一绢之国的援军源源不断的开来,局面就会变得难以对付。彻尓列很清楚他自己已经很难再从大汗那里得到援军了,上一次的战役中突契的损失虽然不大,可是损失的部队却大部分都是精锐,由此突契的精兵数量进一步下降。如今突契的精锐部队几乎有三分之一都在自己军中,阿比契力尔用剩下的精锐部队要和绢之国的大军对抗已经是相当吃力了。能够在一役中彻底挫败绢之国的企图当然是他最希望的结果了。
由于彻尓列的心态问题,使得他舍弃了王汉新最害怕的战术,直接与绢之国军队正面决战,双方在天山南麓的交河古城遗址西边拉开了阵势。
交河古城作为一个荒废了四百多年的城池遗址,风沙的侵蚀早就已经把它撕扯得只剩下了几个小沙丘而已,如果不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根本不会认为这曾经存在过一个城池。
王汉新选择在这里与突契大军决战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里是龟兹和焉耆的门户,同时这里虽然不是沙漠,可是常常会起风沙,这对于军队行动显然是非常不利的,这么一来人数较多的一方显然比较少的一方更吃亏些。此外他还专程邀请龟兹,焉耆的国王前来观摩此次决战,两位可怜的国王不得不应邀前来,不过他们比起必须和王汉新一起并肩作战的乌孙国王来说已经算是幸运的了,毕竟他们观摩的位置比较靠后,不至于直接面对突契大军的刀剑。
王汉新顺利的抢占了上风位列阵,但是他摆出的阵型却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一般来说阵型都会用骑兵压住两翼,或者作为进攻的主力放在前锋的位置,可是王汉新却把骑兵放在了整个阵型的最后头,却用步兵组成了阵型的正面,而王汉新本人则呆在步兵阵正中间坐镇指挥。
“这样一来,骑兵无论从何处出击,都会先被我方看到啊,”彻尓列看了这个阵型不禁摇头道:“难道这个王汉新是个笨蛋吗?又或是他有什么诡计呢?”
彻尓列记住了儿子帖蒙临行前给他的忠告,那就是如果遇到一个叫王汉新的敌军将领,千万要小心行事。他知道儿子是不会轻易夸奖某个人的,因此他对于王汉新的奇怪表现自然而然的在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了避免中了敌军的圈套,他决定先试探性的攻击看看情况再说。
彻尓列先用一万精骑开始了第一波的进攻。在忍受了绢之国一方程式化的弓箭招呼以后,骑兵冲进了步兵阵内。突契的骑兵那绝对不是盖的,他们犀利的冲锋很快就在绢之国的阵型上撕开了一个口子。可是还没等到后续骑兵将这个口子扩大,绢之国军队就以长枪盾牌队死死的堵住了这个缺口,随着两侧弓箭手的连续射击,突契军的前锋伤亡惨重,不得不重新组织进攻。双方你来我往,突契军连续四次攻击都未能得手。
彻尓列在后面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的疑虑也在逐渐增加:以王汉新的应对来看,绢之国军队的联动堪称完美,照这样下去这个万人队无论怎么进攻,都不可能突破对方的阵型。可是问题在于像这样的攻防仅仅是彻尓列八分之一的兵力,如果自己全力投入兵力的话,对方就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反应了,以绢之国微薄的兵力是不足以在面对八万大军一起进攻的时候还有余力去填补空隙的,那么其阵型很快就会被突契军撕扯得四分五裂了。到了那一步王汉新只怕是神仙也难有回天之力,像这么明显的结果王汉新不可能不知道,那么他又有什么信心来打这一战呢?
彻尓列当即决定立即增派两万骑兵协同作战来看看王汉新的反应。果然,在兵力增加以后,骑兵攻击的点也随之增加,绢之国的军队应对起来也就越发的困难,不是速度,而是绝对兵力的差距,使得堵住突契军的行动变得困难起来。
到这个时候,彻尓列才放下心来。因为如果王汉新有什么阴谋诡计的话,这个时候再不拿出来,那么就这三万骑兵也能将绢之国的步兵阵击败了,剩下那一万来名骑兵还能对付得了自己剩下的五万人么?为了加速敌军的败退,彻尓列将剩下的四万人投入了战斗,只留下了一万本阵人马继续观战,以防对方的骑兵乘机耍什么花样。
面对七万骑兵的来袭,绢之国的步兵终于抵挡不住,开始后退了。彻尓列当即命令从中央突破,将敌军一切为二,使其左右不能相顾,同时也把目标定在了斩杀敌军主将上。在突契骑兵的猛攻之下,绢之国步兵阵的中央开始像雪崩一样的后撤了,很快突契军的前锋就接近了王汉新坐镇指挥的那个小小指挥台。可是当他们冲到台前的时候,王汉新早就已经不知所踪,只留下了一面定西将军的大旗还在孤零零的飘扬着。
就算没有斩杀敌军主将,能够夺取其大旗,也足以打击对方的士气,同时鼓舞友军了。突契士兵们奋力将旗杆砍断,随着大旗的落下,突契士兵的士气达到了最高点,各式各样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相对的绢之国军队则像潮水一样后退着,其速度甚至比突契的骑兵更快。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战局起了变化,一声巨响淹没了所有人的耳膜。(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五 天时地利
火光,烟雾,血块,尸体。
这是从巨响之后恢复神智的突契士兵们所看到的一切,但同时已经有上千名突契士兵已经成为了没有生命的尸体和痛苦呻吟的伤员了。
王汉新故技重施,再现了已经灭亡的高丽国的都城平壤城曾经发生的那一幕。他把大量的火药埋设在了自己的指挥台下,并且用交河古城里挖来的石块和砂砾填埋以增加破坏力。这一切都是他在平壤一战后经过多次试验得到的宝贵经验。本来这次远征如果能带上霹雳炮或者火铳兵的话,或许他根本不会出此下策。遗憾的是为了确保迅速挺进以及丰州麟州防线的安全,同时也为了保密,王汉新不得不将这些绢之国最先进的武器留在了国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偷偷将大量配给的火药运到前线,事实上通过对西域地区的了解以后王汉新发现西域是使用火器的最佳地点,因为这里几乎终年不会下雨,这对于一旦受潮便无法使用的火器来说简直就是个天堂。因此他从开始列阵时就已经告知每个指挥官,一旦自己开始离开指挥台后退的话,就要不顾一切的用最快速度向后方撤退,以逃离爆炸的波及。他的这一命令被彻底的执行了,由于绢之国军队撤退的速度太快,以至于几乎所有突契军都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溃败。
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混合着被烧焦的尸体的臭味和鲜血的味道刺激着生还者的神经。如果这些突契士兵见识过平壤城的那次大爆炸的话,那么他们就不会像现在一样惊慌失措了。可惜这种假设毫无现实意义,对于这些突契军队而言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遭受到如此不明原因的攻击,同伴支离破碎的尸体令人心头震撼,更让他们胆战心惊这可怕的爆炸是从地底下迸发出来的——对于第一次见识到的突契士兵而言那就是地底下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喷射出来的火焰。
正当劫后余生的突契军队为地底火焰而心虚的时候,更可怕的一幕正拉开帷幕——王汉新的八千骑兵和两千乌孙马队正朝着他们掩杀过来!
本来要以一万骑对付突契的七万骑兵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但问题在于双方的士气和阵型。突契的精锐前锋在爆炸中被打得七零八落完全没有了队形,而其他部队也惊恐不已,反观绢之国一方则士气正旺,尤其是那两千乌孙马队。在此之前乌孙军队一直心有戚戚,因为他们是切实出兵帮助绢之国的,如果绢之国战败,那么乌孙国将毫无疑问的成为突契惩罚的首要目标。但是经过这一场爆炸,同样不明就里的乌孙士兵则认为这是神明在帮助绢之国,其士气的爆发反而比绢之国骑兵要高得多。
此时王汉新也带着自己的护卫冲了出来,一边疾行穿过乌孙军的队伍,一边用乌孙话高声呼喝:“各位!胜败在此一举,神明相助我等,尽全力杀呀!”
乌孙兵被他这么一说,更是信心百倍,怪叫着朝着突契军冲杀过去。而王汉新也用他的武勇向乌孙军证明着自己的实力,可怜的突契军根本来不及重整队形,就被这突如其来的骑兵突击冲散,变成了更加零散的队伍,从而沦为被宰杀的对象。
彻尓列眼看着这一局面,后悔得肠子都青了。虽然他也被这爆炸的场面吓了一大跳,但是他和其他人不同,他很快认清了这是王汉新的诡计。彻尓列不知道造成这爆炸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可显然王汉新是从一开始就策划好的,否则不可能如此凑巧偏偏在他和绢之国军队撤走,突契军占据指挥台这个当口就爆炸。明白归明白,突契军的混乱却是彻尓列救不回来的。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彻尔利立即下令突契军后撤,重新整编队形以后再战——彻尓列明白王汉新的这种小伎俩不可能再实施一次了,只要能维持住战力恢复士气,那么自己的数量优势依然可以为自己夺取胜利。
然而彻尔列的计划最终没能成功。
因为就在突契军后撤重新列阵的当口,一股强烈的风沙从交河古城以南方向而来,掠过了整个战场。一时之间风沙弥漫,吹得天昏地暗,对面不见人影。这一下整个战局完全变了。同样是被风沙吹得东倒西歪,可是突契军与绢之国军队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绢之国军队处于上风口,而突契一方则在下风口,两者相比之下,突契军根本连眼睛都睁不开,绢之国军队则至少还能眯着眼看见前方。
此时王汉新的反应被后人称之为急智。他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利弊,朝部下高声喊道:“这是上天的帮助!大家尽可能的采取密集阵型,一路推进过去,凡是抵挡的一律格杀勿论!”
在这种局面下,突契军就算再勇猛也有心无力,面对像铁锤一样砸过来的绢之国骑兵,只有逃亡和被杀的选择。
就连后世的战史学家都一致认为王汉新能打赢这一仗,尤其是这一仗的后半阶段,完全靠的是****运。虽然王汉新在选择决战场地时就已经把当地经常刮风沙这一点考虑在内,可是如果风沙来得不是这么巧合,或者根本没有来的话,那么突契军完全有可能重振旗鼓将其击败。究竟是什么样的决心和信心促使王汉新打这一场没有必胜把握的仗呢?这是后世战史学家们无法理解的。就王汉新之前之后的用兵来分析,他固然也经常冒险,却不曾孤注一掷的以像西域这么大的区域的得失来作为赌注打过仗。如果单纯说他是赌赢了,未免使人感觉毫无研究的成就感,可又说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来,最后归结为他是单纯的运气好而已。只能说战争这个东西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而一些著名战役更是被这种不确定因素左右了胜负。
不过事实就是事实,有这一场风沙的帮助,彻尓列不得不下令撤军,王汉新艰难的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战役的结果,突契一方阵亡了超过一万五千人,受伤和被俘的也有近万人,彻尓列不得不退到天山以北重新整顿队伍。而王汉新一方的伤亡则只有八千人,骑兵的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经过这一战,彻尓列损失惨重,与绢之国军队的数量比接近持平;而王汉新则稳住了阵脚,更关键的是在西域诸国之中流传开一种论调,那就是王汉新有神明暗中相助,从而确立了西域诸国对绢之国的臣服之心。(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六 重开商路
西域的捷报送到刘龑手里的时候,刘龑还在病榻上接见群臣。
刘龑的身体一直非常好,继位十年来几乎就没得过病,这一次他因风寒而卧床不起,如果要深究原因的话,那就是前些天他有了一个新宠贵人卢毓。
作为为国捐躯的功臣卢清翰的女儿,卢毓虽然称不上国色天香,却也是颇有姿色。而且她不像华皇后那样有倾城之貌和柔弱体态,也不像丽妃那样楚楚可怜,惹人怜爱。作为武家的女儿,在她身上自然流露出一股英武之气,这是偌大个皇宫里,众多侍女嫔妃所没有的独特气质。正是这股气质吸引了刘龑摘下了这朵鲜花,卢毓的体质相当好,刘龑越发尽了兴,加上连年的劳累使得他的身体不知不觉间虚弱了,故而有此一病。
即便是卧床不起,刘龑还是尽可能的不耽误朝政的处理,因此他的寝宫也就成了大臣们每天上班的地点了。尽管不能大朝,可是绢之国的朝政并没有因为刘龑的这场病而耽搁。
当刘龑听完西域的捷报后,他高兴得在卧榻之上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把在场的大臣们都吓了一大跳。
“真是太漂亮了!太漂亮了!”刘龑光着脚在榻上来来回回的走:“王汉新这小子!朕真没看错人!”
大臣们手忙脚乱的劝皇帝赶紧躺回去,保重龙体,可是刘龑此时正在兴头上,如何肯听他们的?
“薛伯仁,立即着手准备给王汉新增派援军,一定要稳住西域的局势!”刘龑一边走一边说道。
“微臣遵旨。”薛伯仁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礼,然后才补充道:“陛下,微臣以为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突契军暂时还不足以对王大人形成大的威胁,而阿比契力尔目前也难有更多兵力分派到西域方向。阿比契力尔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会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重新夺回西域的统治权。那么就微臣所见,突契会采取的策略一定不是和我国正面对抗,而是在我国与西域之间漫长的道路上做文章。他们会采取袭扰战术尽可能的破坏我军对西域地区的增援和补给,从而使得我国消耗更多的资源,却得不到应有的补给,然后再大举进攻西域,重新夺回那片土地。”
薛伯仁的话让刘龑恢复了冷静,他坐了下来道:“那么以薛爱卿所见,应该如何应对呢?”
薛伯仁答道:“为今之计,莫过于重新修建凉州、沙州、甘州、肃州四座城池,那里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城墙的基础尚在,因此要重新筑城会相对容易些。有了这四座城池,就能和西域连成一线,虽然还是不能完全制止突契人的侵袭,却能给沿途行进的部队提供必要的保护,同时也可以成为我们屯兵出击的据点。能够与突契军展开对攻,我军的补给就会相对轻松得多了。有了稳定的补给,则西域诸国就会明白我朝的实力强盛,从而坚定臣服于我朝的决心,有了这些国家的支持,西域地区自然就会稳固下来。”
1...218219220221222...2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