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赵含章点头,然后脸色一肃,“我让秋武协助你,今后,此事只交给秋武,火药的配方,一定要严格保密!”
傅庭涵点头,他知道,这东西比以往任何东西都贵重。
俩人回到主院,赵含章脸上的冷意消散,又重新带上笑容,“今晚好好休息吧,明天见。”
傅庭涵电梯,“明天见。”
目送赵含章和傅庭涵肩并肩走远,王臬和谢时便也转身回客院。
王臬唉声叹气的:“本来还想着今夜能饮酒到天亮呢,没想到使君回来得这样早。”
赵含章一走,他们也就不好再长聚,只能慢慢散去。
谢时则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今年使君就出孝了吧,那是不是要和傅大公子成婚了?”
王臬闻言皱眉,“不会这么快吧?成婚以后使君还能是使君吗?万一有孕怎么办?”
谢时也有此担忧,现在整个豫州都依托赵含章而存在,是她一言堂,虽有争斗,但没人敢明着冒犯她。
可一旦成婚,甚至是生育孩子,那局势就复杂了。
“傅大公子和使君同住在主院。”
王臬:“但是分开的,虽然同进同出,但我看俩人之间还没到那个份上。”
“我却不这样认为,他们俩人站在一起时总是自成一片天地,旁人根本插不进去。”
王臬皱眉想了好一会儿后摇头,“罢了,这种事我们思多无用,不如用心做好眼前事。”
谢时应下。
赵含章根本没想过成婚的事,今年是永嘉三年了,到得今年六月她就要出孝。
不过她暂时忘记了此事,她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呢,开春后最要紧的就是各地春耕和招收人才的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去年豫州北部的春天被苟晞和东海王毁了,夏天和秋天被他们和刘渊一起毁了,以至于整个豫州现在都是灾区。
今年说什么都要补上去年的灾荒,不然豫州会越过越差的。
所以正月初一,满城的百姓都还在休息,回味昨晚过的年,赵含章已经和上门拜年的官吏们谈起今年劝课农桑和招收人才的大事。
尤其是劝课农桑,她着重叮嘱殷盛,“让各县县令亲自下乡劝课农桑,收留所有流民,分地耕作,准备好所需的种子,尽量多的帮助他们农具和牲畜。”
又道:“让司农所的人下乡指导,让他们更合理的耕作。”
赵含章说到这里,扭头问范颖,“我记得汝南司农所里出了不少成果,新研究出了两个沤肥的法子是吗?”
范颖回忆了一下便点头道:“是的,出了沤肥的法子,还有一些间距也有改变,据说间距放开一些,有助于植株生长,亩产要更高一些。”
赵含章就微微点头,问道:“新的农具普及得怎么样了?”
“目前只在汝南郡用得多一些,其他郡县几乎没有。”
赵含章就微微皱眉,看向殷盛,“我记得新农具才做出来我便将图纸传给各郡县,着你们准备此事了。”
殷盛额头冒汗,解释道:“是,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无铁少铁,实在是打不出来。”
赵含章就轻哼了一声,没有不会想办法拥有吗?
不过她懒得现在问罪,直接和范颖道:“传话给陈县和汝南郡,今年汝南郡出产的铁,拨出一部分来做农具,送往各郡县。”
赵含章脸色冷凝,“告诉各郡县,这些铁若不是以农具的形态出现在普通百姓手中,我拿他们的脑袋来犁地。”
众人嵴背一寒,范颖大声的应了一声,“是!”
魏晋干饭人 第460章 新气象
新年新气象,豫州被赵含章握在手里的内六郡国上下一清,都迎来了新气象。
赵含章的命令在正月时便下到各郡县,没有谁认为她是吓唬人,她是真的能做出把人脑袋砍下来犁地的事的,所以赵含章迎来了一拨挂印辞官流,而留下来的战战兢兢,不敢违逆她的命令。
辞官的名单和留下来的名单及其政绩考核被汲先生送到了她案上,除此外还有汲先生收集来的各种消息。
东西堆满了案头,范颖整理,才开了一个头就头疼起来。
傅庭涵和赵含章“微服私访”回来,衣服还没来得及换,见她都快要哭了,便拿起桌上的东西翻了翻。
赵含章一眼看出了她的问题,“回头给你列个表格,你照着表格将这些信息统计下来吧。”
傅庭涵道:“太多了,我来帮她一起整理吧,辞官的人不少,你要从现在的官吏中提拔人上来,那就得招新接手现在的人,光这些信息还不够。”
赵含章点了点桌子,“小官小吏的任免权下放,我们做好规章制度就好。”
赵含章嘴角轻挑,和范颖道:“让各郡县将缺额的官吏人数和职位上报,我们核对过后定下今年要招收的人数,通知各学堂,让有意的学生去试一试,还要各县张榜,告诉天下人,我赵含章取才不问出身,只问才德,自认有才德能够胜任这些职位的,可前往各郡县应召。”
这个工程量就大了,范颖和她的手下一时半会儿做不出来,她求助的看向傅庭涵。
傅庭涵点了点头,“你们把资料整理一下吧,待我洗漱过后便来帮忙。”
范颖就高兴的应了一声,行礼退下。
这对傅庭涵来说不难,夜里工作也是习以为常,现代社会,谁不是过了十点才睡觉的?
所以沐浴过后,又吃了晚饭,就着最后夕阳的余光坐在书房里开始工作的傅庭涵还能干上三个多小时才睡觉。
他白天基本上都是体力劳动,因为已经习惯了这个劳动强度,对他来说并不是很辛苦,夜里脑子正活跃,所以他整理得特别快。
落在范颖等一众官吏的眼中就觉得傅庭涵太过辛苦和贤惠,白天陪着使君微服私访,晚上还要替使君做这么多事。
心中对他越发信服。
赵含章也忙呢,城外的育善堂快建好了,但还有许多流民需要安置,最近大家正忙着分地。
基础建设才开了一个头而已。
郡守府里的官员也不都是吃素的,在初五这天终于把荒地和野地给统计出来,同时还有各县失地难民的大致估算。
赵含章翻了翻,第二天就没和傅庭涵一起去微服私访,而是召见了殷盛等人,道:“这些荒地统计了丢荒几年的?”
“三年。”
赵含章就点了点头,“那公告吧,通晓南阳国各县,收拢流民,所有到衙门登记造册的流民都可以分到十亩地,领到相应的农具,趁着刚开春,整理田地,到时间我们会分发粮种。”
“是。”
“趁着还未到农忙,让流民们建造房子安顿下来,各县自行安排吧。”
殷盛低头应“是”,迟疑道:“可建造房屋需要钱……”
赵含章变冲殷盛一笑,冲他招手,等他到了跟前便道:“你知道刘越石吗?”
殷盛不解,点头道:“自然知道的,刘琨乃名士,他独在并州,在匈奴的包围之中,却能保住晋阳一城百姓。”
“知道就好,听说他初到晋阳城时,残垣破壁,城中百姓十不存一,路上皆是外逃的汉户,但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让晋阳恢复生机,让并州百姓回归晋阳,”赵含章盯着殷盛的眼睛看:“我不指望你们和刘越石一样能干,但有了这么多我给你们的东西和支持,你们也应该动一动脑筋为我分忧吧?”
赵含章有些着恼的问道:“是不是一定要我煮好饭食,拿勺子喂到你们嘴边你们才会张口吃东西?”
殷盛冷汗直冒,连忙跪下道:“使君息怒,下官这就去吩咐,让各县县令拿出章程来,自行想办法安顿流民。”
赵含章冷哼了一声,“叫王臬来。”
王臬和谢时也忙着呢,赵含章需要处理的公文和事情太多了,他们和范颖一样,不仅要替她整理好各种公文和信息,还要处理一些政务。
所以王臬一刻钟后才到。
他一到,赵含章就道:“你收拾收拾,明日就巡视南阳国各县,一是现在是关键时候,你得盯住了,免生乱象;二是,你和谢时要留在此处,可趁此机会多了解一下各县情况。”
王臬低头应下,问道:“可要带上二郎?”
赵含章思索了一下,觉得现在赵二郎留在这儿也只是练兵,没其他事做,干脆的点头,“带上吧,路上若遇土匪,让他顺势剿了。”
王臬没想到他还要兼领一个剿匪的任务,赵含章可真是人尽其用,一点空闲都不给人留啊。
他低头领了命令后躬身退下。
赵含章处理完了手头的事,闲着没事做,干脆换了衣服晃到城外的育善堂工地上。
傅庭涵他们今天领的任务是挖水沟,其实就是地下排水系统,以保证下雨时这里不会被淹。
看到赵含章,同队的人惊讶不已,“缺了大半天工还能临时填补进来?”
大家看向傅庭涵,怀疑他要以权谋私,到时候记赵含章满工领工钱。
赵含章就抱着手臂站在沟边,“我就是来看热闹的,不插手,也不领工钱。”
大家心里舒服了,这才和她正常说话,“不是说你请了病假吗,但你看着面色红润,不像是生病的样子啊。”
赵含章道:“不是我病了,是我叔祖父病了,我孝顺,在家侍疾呢,但下半晌没事,所以过来看看。”
“哎呀,老人生病可要小心了,这时节又冷,若是熬不过去……”那就是一辈子的事了。
赵含章却觉得赵仲舆应该没问题。
不错,赵仲舆的确生病了,且似乎病得不轻,以至于赵济都不得不给族里写信,让族里做个准备。
魏晋干饭人 第461章 无人为继
赵含章还是收到五叔祖的信才知道的,他的意思是,如果赵仲舆真的病得厉害,那族里得派个人去京城,商议下一代族长的事。
五叔祖不太想让赵济继承族长之位,他不太能看得上他。
但嫡支现在就剩下两脉,赵济一脉和赵含章一脉,不是赵济,赵二郎也不合适,赵含章又是女郎,五叔祖即便一瞬间想让赵含章上,也很快将此妄想压下去,所以综合考虑过后,他的意见是越过赵济,直接让赵大郎当族长。
但赵含章连赵大郎也看不上,和执着于嫡支继承族长之位的五叔祖不同,赵含章的胆子就要大许多,她觉得赵铭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她自己心内算了一下,觉得赵仲舆这一次生病能熬过去,所以没有提。
赵仲舆的确并得不轻,皇帝一边说很相信他,相信赵氏,一边也开始怀疑起赵氏想要独霸豫州,朝中不断的有人攻讦他。
这里面大半是东海王的人,他还在记恨被赵含章联合苟晞打败的仇;剩下的则是赵仲舆的政敌。
赵仲舆现在是尚书令,他要是被革职,空出这个位置来,那底下能一溜儿的提上来不少人。
加上东海王在一旁虎视眈眈,有好几次,他都怀疑东海王想要砍了他,加上对家族和自家小家的忧虑,这让赵仲舆思虑重重,也不知什么时候被寒风这么一吹,直接就病倒了。
他的病来势汹汹,赵济一度以为他要熬不过去了,所以不得不给西平写信报备。
赵仲舆要是出事,那宗族就要赶紧准备下一任族长继任的事了。
赵济从未想过他不是下一任族长的可能性,但他还是忐忑,他感觉得到,五叔不太喜欢他,族里那些长辈都听五叔的,等他当了族长,恐怕很难指挥得动他们。
所以他希望赵仲舆能够多留下一些话,最好是当着族人的面留话。
就在他的这种担忧中,赵仲舆顽强的挺了过来,开始好转。
而就在他好转的这个过程中,豫州的各种消息传来。
一直被困在洛阳城中的百姓,终于也忍受不住饥饿,在过完十五,天气开始回暖时拖家带口,走出洛阳城,一步一步的往豫州去。
洛阳城距离豫州并不远,他们并不指望能到达汝南郡,只要能够进入豫州境内,在赵含章的政策所到地方就行。
他们想活着!
本来就萧条的洛阳城更加的冷寂。
皇帝虽不出宫,但也感受到了这种死寂,他更不愿意留在洛阳了,不断的向东海王发难,想要迁都离开。
刚恢复一些的赵仲舆又被迫卷入他们的争斗中,因为这次皇帝极力想要迁都的地方就是苟晞曾经提议过的仓垣城。
仓垣城就在陈县附近,以前是何刺史掌握,苟晞偶尔去逛一逛,现在嘛,则是完全掌握在赵含章手上。
苟晞再想去那里逛一逛是不可能了。
皇帝要是真迁都仓垣城,那豫州当地的大士族要做的事就多了。
而豫州最大的士族,一个是赵氏,另一个就是荀氏了。
赵仲舆被迫卷入,于是又生病了。
虽然又病了,这次却好受多了,他就靠在床上盖着被子休息,到点喝药,饿了吃,渴了喝。
赵济着急了两天,不得不开口主动相问,“阿父,陛下又派内侍来看您了。”
赵济就要躺下等人进来看,赵济忙道:“我已经打发他离开,可是阿父,我们总这样躲着也不行。”
他问道:“既然您说现在陛下已和从前不一样,说不定能占上风,那您为何不支持陛下迁都呢?”
“都城若是迁到仓垣,那距离我们西平就不是很远了,豫州现在是我们赵氏的地盘,我们手中的兵权并不比东海王少多少。”
赵仲舆眉头紧皱,和他道:“你以后不要参议朝政。”
赵济有些恼,“阿父!”
赵仲舆不悦的道:“岂是那么简单的,皇帝现在是有两千兵马,但在东海王面前,这点人不值一提。豫州才安定,含章还未来得及站稳脚跟,此时迁都过去,直接就打破了她的谋划,赵氏还只是西平赵氏,不是豫州赵氏。”
他道:“远的不说,就说东海王和苟晞,陛下要是迁都仓垣,那他们两个会不会带兵进驻仓垣?”
“那仓垣就在陈县边上,含章毕竟是女子之身,她在身份和年龄上吃亏,到时候就被朝中大臣拿捏住了。”赵仲舆道:“有朝廷在和没朝廷在时有很大分别的,难道当着陛下和东海王苟晞的面,她还能打打杀杀的不成?”
“既然她的身份受限,族里找个人顶替她上便是,她退到幕后……”
赵仲舆盯着他看,直到他说不出话来才罢休。
他幽幽地问道:“你是要逼三娘出嫁吗?”
赵济:“阿父,我何曾有这个意思?”
赵仲舆:“就你和她的关系,她会不知你的谋算,先不说她会不会听,就算是迫不得已推一个人到台前,那也还有二郎和傅庭涵呢。”
他道:“她总归要嫁人,傅庭涵不比你我与她更亲近?”
赵济有些生气,“她现在仰仗的可全都是我赵氏。”
赵仲舆闻言有些灰心,他其实不怕赵济狠毒,而是怕他狠毒却又犯蠢。
他现在都掌控不了宗族,知道现在宗族几乎被一分为二,大半部分族人都倾向于赵含章。
而她凭什么能得这些支持?
自然是因为她有这个能力了。
赵氏的人还是这么多,但之前从未有人掌兵权,那些军功难道也是宗族的人帮她打的吗?
赵仲舆就想到了赵淞前不久给他写的信。
他掀起眼皮看了赵济一眼,信中赵淞很是不客气的否定了赵济,认为他无德无能,不能将宗族交给他。
宁愿越过他把宗族交给还未成年的赵大郎,也不愿意给已经继承爵位的赵济。
赵仲舆心中突生悲戚,有一种后继无人的感觉,这一刻,他终于体悟到了大哥当年的无奈和焦虑。
赵济如此,赵大郎也没好到哪里去,而嫡支除了他们两个便只有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赵二郎。
赵仲舆忍不住落下泪来,嫡支所有的敏秀竟然都集在赵含章一人身上了,奈何她是女儿身,她要是个男子,大哥何须如此忧愁,他今日也就不会如此为难了。
魏晋干饭人 第462章 入住
赶在正月结束前,育善堂建造完成,赵含章特意换上刺史的官服前去剪彩。
同时主持育善堂里的孤寡入住仪式。
许多工人也跑去看热闹,毕竟他们这一年过年从郡守府里赚了不少工钱,用那些钱从粮点里买到了便宜一些的粮食,今年春天应该不会受饥荒了。
这会儿还没开始农忙,大家都还有空,这育善堂可是他们建的,听说女刺史要亲自来看育善堂落成,大家也跟着跑来凑热闹。
赵含章和傅庭涵一站到高台上,人群里十几人瞬间张大了嘴巴。
范大郎还揉了揉眼睛,确定台上的俩人的确非常眼熟后便拽住一旁的老人,“老黑,老黑,你快看,那女使君好像赵三娘,该不会是她姐妹吧?站在使君身边的郎君也很像傅大郎。”
老黑合上嘴巴,忍不住拍了他一下,“傻子,什么像,那就是!”
傅庭涵曾经的队员对此很不理解,“贵人为何如此特殊,竟然喜欢到工地里与我们做匠工?”
老黑年纪大,经历得多,想到这一月来以工代赈的经过,不由感叹道:“正是因为他们来做匠工,我们这一月来才如此安生吧。”
在开饭的时间开饭,饭菜都是正常的馍、饼子、粥和豆芽菜,偶尔还会有肉汤;
每日的工钱都能按时按量的发放,粮点里的粮食没有掺陈粮,也没有混上泥土沙子,布料也都是正常的;
这在以前以工代赈的活动中是很不可思议的。
想到这是赵含章和傅庭涵与他们劳作近一个月的成果,老黑眼泪一下落下,直接跪下,深深地拜下,“谢使君,谢使君一片为民之心!”
他身边的队员们见了,也很快领悟过来,纷纷跟着跪下。
他们一跪,旁边的人不知就里的跟着一跪,于是很快呼啦啦跪了一片。
也有人认出了赵含章和傅庭涵,毕竟同在工地里,每日吃饭领工钱碰见的人不少,他们心甘情愿的跪下,趴伏在地。
工人们跪了一片,即将要住进育善堂里的孤寡也跟着跪了一片,他们是真心实意的感谢赵含章。
衣食还不知会怎样,但住的来说,至少他们有了一片御寒之瓦。
准备了一肚子话要说的赵含章还未来得及开口就被众人这一跪堵在了胸口。
她耳尖,也听到了下面的跪谢和议论。
她顿了一下才道:“你们都是我的子民,我希望尔等能够安居乐业,再无饥寒之困,我知道,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这一点儿,甚至你们当中有很多人可能等不到这一天的到来,但我希望,我们的子孙,他们能够如此生活。”
“而我们做的,便是为他们创造出一片安宁,富强的豫州,今后在豫州之下,再无饥寒。”赵含章高声道:“你们可愿与我一同努力吗?”
“我等愿与使君共努力,愿豫州再无饥寒!”
众人的声音一开始有些杂乱,但很快整齐起来,大家齐声又念了一遍,台上的殷盛等人亦听得热血沸腾起来,直到这一刻,他们才终于明白赵含章为何提倡勤勉。
若勤勉参政能让百姓再无饥寒,如此爱戴,倒也值得。
台下的百姓跪了一地,冲着赵含章纷纷拜下,有的磕了七八个头也不停止,赵含章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便笑着指向育善堂周围的荒地,“今日是个好日子,大家既然来了,再过几日便是二月二,不如趁今日,大家去地里挖一锄头,沾一沾今日的喜气,祈祷今年丰收如何?”
大家一听,立即应下,从地上爬起来。
赵含章就笑眯眯的招来一个官员,“之前的工具呢,全都拿来,任人自取去下锄。”
官员立即道:“都还在育善堂里,下官这就让人把工具搬出来。”
赵含章颔首,笑着看向另一边拎着包袱的难民们,“这是给你们修建的育善堂,从今天开始,你们会在此处生活,劳作,学习,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友爱互助。”
她目光落在孩子的方阵上,目光柔和的道:“愿你们学有所成,我盼着你们长大后能够为我,为整个豫州分忧。”
孩子们脆生生的应了一声。
赵含章脸上的笑意更盛,一挥手道:“好了,按照之前分好的院子,你们进堂吧。”
难民们欢呼一声,虽然声音嘈杂,但还是有序的按照分好的队伍进入育善堂。
早在进驻前,范颖就遵照赵含章的吩咐将他们分好院子,房间……
每个院子有一个院长,每个房间也都有房长,由他们管理一院一房的人。
育善堂一打开,最先进的是一群孩子,大孩子在前面领着,进入育善堂后便分入各院,一进入院中,大家有些歪歪扭扭的排着队,有的大孩子后背上还背着不会走路的小孩子。
在大孩子的手一挥下,各房房长便带着自己的人冲向他们认为最好的房间。
有同时看上一个房间,且同时到达房间门口的,房长就会互相打一架,或者猜拳定输赢。
赵含章知道他们打架也不拦,他们自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只要在她的接受范围内,她都宽容得很。
抢好房间,大家进入屋中,里面是用砖头砌的炕,炕上铺着干净又干燥的稻草或者麦草。
赵含章最头疼的就是床了,这么多人,得需要多少木头,多少木匠才能赶着打出床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