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不过赵淞倒不至于和几个娃娃计较,并且因为吴氏死期将至,他还为赵和婉添了一份嫁妆。
魏晋干饭人 第573章 歌谣
车队进入西平时,已经是一旬之后了,这里气候比洛阳要暖和些,因为去年冬天热火朝天的播种,这会儿道路两边的田野上全是高高撑着的小麦。
从进入豫州开始,赵奕就为这里的勃勃生机所震惊,这和洛阳的景象相差太大了。
路上走着的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种带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赵奕已经很多年没看到过了。
记忆中,只有小时候偶尔会从一些人脸上看到。
但现在,豫州的绝大多数人都如此,从他们身上,他感受到似春天一样的勃勃生机。
两边田地还有许多荒着,但也耕种了许多,长着他认得出来的小麦、粟、高粱和豆,叫不出来的也有许多。
而进入西平,震惊成了震撼。
只见目之所及的田野,绝大多数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高高低低长着小麦、粟、豆和高粱。
这时候,田里也站了人,正拿着木桶往里挑肥撒肥,看到有军队经过,他们不似洛阳的百姓那样慌张惊恐,而是扭头看了一眼,待看到他们队伍中的旗帜,更是露出笑容。
还有半大孩子从田里冲到路旁,光脚踩着草地跟着他们的车队跑,嘴里唱着歌谣,“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
赵奕正好奇,又听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唱道:“西平铁骑,横行天下。西平威凤,寇贼消。威凤煌煌,怖杀人!”
赵奕脸色微变,不由地看向耿荣,“这唱的是三妹妹?”
耿荣点头,“是女郎和西平赵家军。”
“直接将三妹妹比作凤凰,若传出去,岂不惹人非议?”
耿荣不在意的道:“这是民间孩童唱着玩儿的,谁会当真?何况,就是传出去了又如何,如今我们女郎还需害怕谁?”
西平是最安全的地方,既然赵淞和赵氏让此童谣在西平流传,那就说明这事利大于弊。
这种事哪儿需要到他们担忧?
赵奕无言以对。
孩子们簇拥着车队一路唱着回西平城,等靠近县城了,见他们不去县城,而是要转弯去赵氏邬堡,胆子大的孩子就大声问道:“你们是赵家人吗?”
赵奕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看了眼跟着他们不愿散去的孩子,点了点头,“是。”
孩子们哇的一声,兴奋起来,叽叽喳喳的问道:“公子也姓赵吗?”
得到肯定答复后就问道:“那公子可是跟着女郎做事?”
“公子可需要随从吗,我可以给你当随从。”
“我也可,我不要钱。”
“我也不要,只要以后能见到女郎就行。”
女郎,几乎已经快成了赵含章在西平的代名词。
耿荣见他们越说越兴奋,都快要扒拉马车了,便连忙挥手驱赶他们,“去去去,好好回学堂里念书去,做什么随从,要想见女郎,好好学本事,待女郎回西平,自能见到。”
“我们笨,识字艰难,实在是读不下去,倒是做随从还可能。”
这世上,有聪明的人,也有愚笨的人,而这个时代的文字实在是太难认了,一般聪明的人都需要很艰难的学习。
而一般不聪明的人,就很难学得下去,学堂便会建议他们只学一些常规用字,然后着重去学手艺。
比如种地。
没错,种地也是一项手艺,于是孩子们的家长便在他们上这堂课时把孩子领回家,挥着鞭子让他们在自家地里学习,所有的问题他们都可以回答。
和以前他们稀里湖涂跟着长辈种地,一直到成年,长辈离去才慢慢掌握种地的精髓不一样,如今西平十岁左右的孩子都能背得出来二十四节气,并对着农时背出种地需要做的事。
有很多的东西,连他们的父母都不知道呢,可算让他们长了见识。
话题拉回来,被耿荣拒绝的孩子们停下脚步,只能在原地用力蹦着和赵奕挥手,“公子,你若要随从,一定记得要来选我呀,我很便宜的,也学了很多东西了。”
耿荣和赵奕道:“奕公子不要往心里去,您要选随从,可以去学堂里选,不过得准备多一些钱。”
“为什么?”
“因为要从学堂里要人,须得把他们这些年的束脩花销全都结算才行,”耿荣道:“这是去年女郎出的新规,就是为了让学堂里的学生有更多更好的出路,而且学堂出来的人绝对不能签死契为奴,只能签雇人的活契。”
虽然到洛阳后耿荣和赵奕没有交集,但他却隐约听到一些传闻,何况他是西平人,父亲曾是西平县主簿,对于赵氏嫡支两房的争斗,他也是听说过一些的。
他怕赵奕惹出祸端来,到时候给女郎添麻烦就不好了,因此叮嘱道:“在豫州,女郎的命令便是律法,凡是在此范围内,所有人都要听从女郎命令,就连坞堡里的五太爷和七太爷也不能例外。”
赵奕嵴背一僵,他知道赵含章今非昔比,却不知她在豫州的影响力竟如此大。
连五叔祖都要听从于她,难怪祖父会一退再退,甚至绝口不再提族长继位之事。
赵奕还在想,他们一行人进入坞堡。
赵奕看着繁华的坞堡,一时有些恍忽。
他都多久没看到如此繁华的景象了?
坞堡内的道路不是很宽,只能容三辆马车并驾,所以路上只有两条车道,剩下的位置是给马和行人通过。
和坊市分开的洛阳不同,在这里,前为商铺,后为居所,赵奕回过三次坞堡,在他记忆里,虽然房子的前面可以做商铺,但真正用上的人家不多。
坞堡里的人还是多以耕种为生。
但现在,道路两边前面的门都打开了,里面琳琅满目,什么商品都有,买东西的客人也很多。
骑马经过,他还能听到里面的人在大声地讨价还价,有些人的口音一听就不是豫州的。
耿荣将他们送到老宅便离开。
赵长舆在的时候,他们这一房就没分家,一直叫着大房二房,但其实他们的老宅也没分开。
魏晋干饭人 第574章 没长大
老宅虽没分,但里面的院落却是各住各的,留在老宅的下人早早把那一边的院落收拾出来,还遵照赵含章的吩咐在另一边开了门,以方便他们出入。
王氏人在陈县,虽然她很想回西平看二房的笑话,但一听说赵济夫妻没回来,她的兴致就消了一半。
她是讨厌二房的人,也极不喜欢二房的几个孩子,但还不至于明着欺负几个孩子,她更想欺负的是赵济和吴氏。
可惜他们没回来。
为此王氏还抱怨了一通,“他们要是回来,我才好报仇呢。”
青姑却看得明白,一边给她揉肩膀一边低声道:“不回来才好呢,夫人以为那郓城是好去的,我听外头的人说,二太爷带大老爷他们去郓城是去做人质的,这一去,怕是回不来了。”
王氏吓了一跳,“真的假的?”
“是前院的人说的,我估摸着应该是真的。”
王氏就捂住了小心脏,片刻后咬牙切齿起来,“可恶,这是死了都要让我们三娘欠他们人情呢。”
青姑就往外看了看,然后低声在王氏耳边轻语。
王氏瞪大了眼睛,兴奋起来,“真的?他真的说了,以后这族长的位置要交给我们二郎?”
青姑纠正,“是二郎的孩子。”
她小声道:“这事儿是铭老爷那边透过来的,还是机密,不过族里几位长辈都商议过了,都赞同此事呢。”
青姑轻轻地按压她的肩膀,嘴巴凑近她的耳朵道:“夫人,铭老爷素来嘴严,为什么特特把这事漏给我们知道呢?”
王夫人:“为什么?”
“自然是为了让我们不节外生枝,二房现在就回来几个孩子,我们没必要回去和他们争长短,”她道:“您是长辈,他们是晚辈,不管做什么,他们都得受着,但那毕竟在坞堡里,前后左右都是族人,他们嘴杂心思多,要是误会夫人欺负他们就不好了。”
王氏应下,只是心中还有些气愤,“从前他们可没少欺负三娘和二郎。”
她道:“二郎是个傻的,被人欺负了只会嚎哭,三娘又惯会忍,有时候被欺负了,我们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私底下受了多少委屈,哼,便宜他们了。”
青姑就揉着她的手臂笑道:“是,便宜他们了,这也是夫人和女郎大度,这世上如夫人这样善良又胸怀宽广的人可不多了。”
王氏被她哄得开心了,很快就把赵奕兄妹四个抛到了脑后,她问道:“三娘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啊,或是我去洛阳也好啊。”
许久不见两个孩子,她想他们了。
青姑哄道:“现在洛阳乱着呢,沿途有许多盗匪,等女郎把洛阳治理好了,她就是不回来,也会接夫人去洛阳的。”
王氏就叹息一声,“我是想着她快要出孝了,和庭涵的婚事也该准备准备了,而且族里既然决定要把族长之位还回来,那我们也得给二郎说亲,让他尽早生个孩子吧?”
王氏说到这里兴奋起来,“得找个好生养的,最好年纪大一些的,这样可以一举得男。”
她道:“赵济真的那说明,那我们二郎就得接手上蔡伯之位了。”
青姑:“……族里属意的是二郎的孩子,不是二郎。”
“族长可以让二郎的儿子当,但爵位交给一个孩子有什么用,还是应该给二郎,反正那爵位也不用做事,二郎当得。”
青姑哭笑不得,“夫人,现在女郎都是汝南郡国公了,二郎是不是上蔡伯还有什么要紧?”
但爵位和族长的位置一直是王氏的心病,以前是没可能,现在有可能了,她说什么也得给儿子争取一番。
最主要的是,“什么都给二郎的儿子,万一那孩子心大,长大以后欺负二郎,不听二郎的话怎么办?”
“那是他父亲,孙公子怎会不听公子的话呢?”
王氏小声道:“郎君在时就常与公爹意见相悖,这有什么不可能的?”
青姑不得已道:“夫人,这公子夫人还不知是谁呢,更不要说孙公子了,您还是先让八字有一撇再说吧。”
王氏就思考起来。
于是赵含章在收到赵和婉顺利出嫁的信件时,还收到了王氏催婚的信,不过这次她催的不是她和傅庭涵,而是赵二郎。
赵含章为此将信翻来覆去看了两遍,这才抬头看向赵二郎。
赵二郎正老实坐着等吃的,见姐姐看过来,他立即问道:“阿姐,是不是要去厨房催一催?我去吧。”
说罢就跳起来往外跑,自顾自的跑去厨房催饭去了。
赵含章面不改色的把信收起来,就这样还说媳妇呢,说个大头鬼啊。
傅庭涵看向她,“怎么了,信上说什么?”
赵含章:“我娘催我给二郎说亲,或是问一问我对未来弟媳的要求,二郎对未来媳妇的要求,她在豫州挑选也行。”
傅庭涵:“……二郎就要说亲了吗?”
“看他刚刚那样子,还是别去祸害人家小姑娘了,”赵含章顿了顿后道:“慢慢选吧,总要给他挑个合适的。”
不然以赵二郎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委屈了人小姑娘,他也会受委屈。
傅庭涵点了点头,道:“去北地的人既然到了,那我打算让他们过两天出发。”
和这次信件一起到的,是学堂里为赵含章和傅庭涵培养出来的人,以及从西平挑选出来的忠心士兵。
他们将会和高诲一起去往北地。
赵含章点了点头,“你找个时间再见一次高诲吧,这第一站就去上党吧。”
傅庭涵一听就问:“刘聪和石勒决出胜负了?”
“刚到的消息,算不上决出胜负,”赵含章道:“他们都没有完全出手,石勒毕竟还是刘渊臣子,不敢对刘聪太过分,刘聪也怕逼反石勒,所以这段时间他们都在互相扯皮和试探,小打小闹几场罢了。”
“刘渊应该是等烦了,加上他不能一直压着这事不处理,所以最后还是让刘聪退出上党,将那块地让给了石勒。”
石勒最先攻进上党,刘聪落后一步,然后就重现洛阳的局面,不过这一次有王弥的前车之鉴,所以刘聪也不敢太强硬,生怕石勒做第二个王弥,也反了汉国。
“石勒肯定一时离不开上党,他手上有一大批珍宝,让高诲去试一试,要是能趁机和石勒建立联系是最好的。”
魏晋干饭人 第575章 鱼蚌相和
“可什么身份合适呢?总不能说是洛阳人吧?”
“是蜀地人,”她道:“蜀地偏安一隅,石勒和蜀地隔得太远,没有利益之争,而蜀地里的宝物还多,和我们赵氏的合作也多,蜀商是最好的身份掩饰。”
高诲也是这么认为的。
仗着赵含章不会怀疑傅庭涵,高诲照例给傅庭涵递帖子,直接在赵宅里见傅庭涵。
“郎君,之前洛阳城空不是秘密,某再以洛阳人去北地,恐怕会招人怀疑。”
傅庭涵闻言抬头看向他,“那你想以何身份去北地?”
高诲道:“早年我四处游历,曾经去过蜀地,并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对蜀地有些熟悉,也会那里的口音,所以我想以蜀人的身份前往。”
傅庭涵就起身,从不远处的书架上取下一个盒子来,随手递给他。
高海微愣,连忙接过。
见傅庭涵没有多余的表示,他就打开。
里面是一张身份文牒,还有沿路缴纳赋税的证明,还有一份资料,上面是他的家世。
也叫高诲,蜀地广汉人,也姓高,家中行二,轻财好施,成年后便分家另过,独自经营一个商队,因好游历,志在侠义,简直是哪里危险就往哪里跑,交友从不问出身民族,只看投缘与否。
身份文牒做得极为逼真,至少高诲没看出来哪里假,如果文牒上的名字不叫高诲的话,他会以为这就是真的文牒。
傅庭涵道:“这是真的。”
他顿了顿后道:“除了名字,不过姓是对的。”
“此人死了,且他在蜀地的家人不知,现在的人改名也正常,所以你可以光明正大的用这个身份。”
高诲很惊喜,连忙拱手道:“还是主公想得周到。”
想得周到的是赵含章,这身份文牒他可弄不出来,也就赵含章,她手底下的难民五湖四海,什么地方的人都有,什么身份也都有,认识的人又多,从里面挑一个高诲能用的身份不难。
换做他就没那么简单了。
傅庭涵没有反驳他的夸奖,道:“人已经到洛阳,东西也全都备好,你选个日子出发吧。”
他道:“我给你的这些人,都是我从西平学堂和屯兵中选出来的,对赵含章俱忠心耿耿。”
高诲一惊,连忙问道:“这是为何?”
傅庭涵道:“我一直没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势力,只能借用她的人,不过此事她不知道,这些人同样信任我,所以面对他们,你效忠的人是赵含章,我想你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高诲反应过来,眼睛大亮,“妙啊,用她的人为主公培养势力,和我们之前的计划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傅庭涵点了点头,表示他说的都对。
高诲高兴的告诉他,“这段时间,某不辱使命,又替主公拉拢了一些人。”
他立即将名册奉上,“这些人都愿意效忠主公,与主公共创大业。”
共创大业都出来了,傅庭涵默默地接过,翻开看了看,好奇的问道:“他们都出身士族,为何不去参加招贤考呢?”
他道:“再过两月,洛阳的招贤考就开了。”
高诲道:“那又如何?赵含章不过一女流之辈,前程不定,而她行事又霸道,回迁洛阳一事看似已平,大家都没了意见,但其实私下恼恨她的人不少。”
傅庭涵心中嗤笑一声,要不是现在洛阳开始慢慢变好,求访赵含章的人越来越多,他几乎要相信他的话了。
这些人看不起赵含章是假,恼恨她也没几分真,怕是挤不到她面前,或是不愿屈居汲渊等人之下才是真的吧?
他收下了名册,颔首道:“好,我会仔细看的,待我给你回音。”
高诲应下,躬身而退。
晚上吃饭的时候,名册就到了赵含章手里。
这个时代的投靠,基本上是一人带着一个家,所以名单才变成了名册,那上面还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家族势力。
赵含章一手拿馒头,一手拿名册,就着这本名册,便是杂粮馒头她也吃得津津有味。
“正好,给他们一个发泄的途径,这些人你全都用起来吧。”
傅庭涵:“用来和你作对吗?”
赵含章一乐,放下名册道:“以前听同学们说过一件事,南门外有两家水果店,一直斗得厉害,毕业出去的学生回校都要再去南门看一遍,以确认两家水果店是不是都还在,后来一家店主生病了,另一家店主也跟着闭店好几天,学生们这才知道两家店主是夫妻。”
“学校附近不是没有其他水果店,但生意都比不上两家好,客源一出校门不是被这家拉去,就是被那家抢去,余下来漏到其他店家里的没有几个,而那点客源还需要和其他店再分,所以两家水果店做得最长久,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
傅庭涵听明白了,她现在就要做其中一个店家,支持她的,自然会到她麾下,而反对她的,一定会优先选择傅庭涵。
剩下既看不上赵含章,也不愿投奔傅庭涵的,才会离开去往别人的怀抱,而被他们两个左右夹击之下还能离开的人又有几个呢?
傅庭涵就看向她手里的名册,“那这些人……”
“能用则用,我们的目标不是内斗,而是建设,”赵含章一笑,道:“他们想与我争权,那就得做出事情来,没有成绩,如何能服人,又怎能夺权?”
傅庭涵见她如此自信,不由抿了抿嘴笑起来,颔首道:“好。”
傅庭涵将名册交给傅安,打算把这些人用起来。
俩人做这件事都没告诉别人,但汲渊还是很快发现了不对。
赵含章的人、钱汲渊都大概心中有数,一开始他没发现不对,但为了配合傅庭涵,赵含章也动用了不少人。
这些人都悄无声息的消失在洛阳,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
汲渊等需要用到某一个人时才发现人不见了,而最后调走他的是傅庭涵。
汲渊下意识的一查,最后悚然一惊。
他一脸纠结,迟疑片刻,还是来找赵含章说悄悄话,“女郎,郓城来信了。”
“哦?”赵含章放下笔,伸手要信,“可是陛下和苟晞有事?”
汲渊将信递给赵含章道:“不是赵仲舆写来的,是我们在郓城的人,赵仲舆的信应该会晚两天到。”
他道:“吴氏病逝了。”
魏晋干饭人 第576章 劝说
汲渊看了一眼赵含章的脸色,见她脸上没多少变化,就叹息道:“女郎,吴氏就不提了,我们就提赵济,您和他是血缘至亲,又同在屋檐下生活了十多年,按说应该是这世上感情较深的一拨人才对,结果却到了生死不见的地步。”
赵含章生生打了一个寒颤,连忙抬手止住汲渊继续往下的话,“先生有话不妨直说,不必这么铺垫。”
汲渊顿了顿,看了赵含章一会儿才慢悠悠地道:“傅中书似乎在培养自己的势力。”
说完这句话,他特意停下,想要给她反应的时间。
赵含章眨眨眼,很快想通其中关窍,她所有的势力汲渊都知道,他又敏锐,调动大了,他自然知道。
赵含章笑了笑问,“往哪儿培养?”
见她似乎不以为然的模样,汲渊皱了皱眉道:“他越过女郎调走了好几个人,那些人都悄无声息的消失了,我派人查了一下,近日有传闻,上党一带有支商队,带去了赵氏琉璃,里面甚至还有书籍和纸张。”
以汲渊的谨慎,即便是已经心生怀疑,也会先调查拿到一些证据,然后彩盒赵含章提。
汲渊一脸懊恼道:“可惜,不论是洛阳、陈县还是西平、上蔡的作坊都是傅长容主持建设,里面的人,就算原来出自赵氏的管事,现在也更听傅长容的话,我再要问询其中机密就难了,所以我只能根据一些账目推断出洛阳和西平有一批货物去向不明。”
赵含章忍不住感叹一声,“先生厉害呀,高诲才出去不到半个月,您这里什么都知道了。”
汲渊一怔,“高诲?女郎知道?”
赵含章点头,道:“是我让庭涵这么做的。”
将她的计划,和最近钓到的人大致告诉了汲渊。
汲渊:……
他冷静了下来,仔细看了看赵含章后道:“此计的确极好。”
赵含章笑问,“先生可有补充的?”
汲渊摇头,“女郎和大公子都是极聪明的人,只要是你们用心做的,很少再有人找出漏洞。”
赵含章:“先生不就找到了?”
她道:“我这才撅腚……咳,我是说,我这才抬脚呢,先生就知道我要往哪个方向去了。”
汲渊收回警告的眼神,面色和缓下来,脸上重新露出温和的笑容,“女郎,今日我来的事就不必告诉大公子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