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明预听出赵仲舆的来意,目光深沉的注视他道:“赵尚书为自家子侄倒豁得出去,却没想过,我一投奔洛阳,恐怕大将军部将也会离散,到时候郓城危险,陛下危险,而尚书您更危险。”
苟晞的脾气越来越不好了,一旦他认定是赵仲舆从中作梗,只怕不会放过他。
赵仲舆道:“只要豫州安定,赵含章还掌着赵家军,大将军再生气也不敢杀我。”
“可这世上不死人而折磨人的法子多的是,”明预沉思着看他,“为一个侄孙如此,值得吗?”
赵仲舆沉默了一下后道:“我是为赵氏,为豫州,也为这中原百姓。”
他道:“我今日来吊唁,看众部将为阎先生如此悲痛,显然已生离心,就算先生不去洛阳,总有一日,他们也会离开,到那时,郓城和陛下依旧危急。”
“既如此,何不去洛阳?”他道:“至少我可以肯定,若郓城危急,陛下危急,赵含章一定会出兵相助。”
明预目光越发幽沉,“赵尚书对她就这么自信?”
赵仲舆点头道:“她是顾大全之人。”
“就和赵尚书一样吗?就算她抢了你的族长之权,就算她打压得赵济抬不起头来,还逼死了赵吴氏?”
赵仲舆脸色微沉,但依旧点头道:“对,”
他目光幽深,“赵氏不是我赵仲舆一人的赵氏,豫州也不是赵氏一族的豫州。”
所以为了保住豫州,保住赵氏,他一个人的恩怨得失并不要紧。就如同他的兄长,即便不喜他,不喜赵济,为了赵氏,他也会把族长之位给他,选定赵济为继爵之人。
如果不是赵含章出乎意料,赵长舆的选择是最正确的,对大房母子或许不公,但对赵氏却是最好的安排。
为大家,就只能舍小家之利。
赵仲舆目光闪动,所以,最后他选择把家产一分为二,暗中给赵含章留了一份资产,也不全是为了大房吧?
也有给赵氏留一条后路的原因吧?
若是赵济这一脉不济,那赵含章这里还有一条退路。
她在西平,而赵济在洛阳,一内一外,进可攻,退可守……
赵仲舆心绪起伏剧烈,直到这一刻,他才隐约触摸到赵长舆真正的部署,那么,赵含章是否也领悟到了呢?
明预没有当场给赵仲舆回话,赵仲舆也愿意等候,所以转身离开了。
只是回到赵宅,从车上下来时脚步有些踉跄。
正巧赵济要出门,父子两个在门口相遇,赵仲舆眼眶通红的看着他,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问道:“你要去何处?”
赵济愣了一下后道:“与友人相约用饭,父亲,您怎么了?”
看着像是才哭过一样,不就是死了一个苟晞的幕僚吗?值得这么伤心?
赵济抿了抿嘴道:“最近城中不安稳,无事你少出门,办好自己的差事就行。”
又道:“你现在还在孝中,不要耽于玩乐。”
妻孝也是孝,虽然就只需守一年,但吴氏才死了多久,赵济三天两头的在外寻欢作乐像什么话?
赵仲舆脸色阴沉的越过他往里走,郓城发生的事他得告诉赵含章一声,明预要是答应离开,只怕还得她派人来接应。
不然明预很难活着走出兖州。
明预没有停灵很久,只两天,第三天就把阎亨的尸体拉到寺庙中一把火烧了,只收了骨灰。
然后他就病倒了,将阎亨府中的下人遣散,自己回到明宅就闭门养病,紧闭不出。
没人觉得不对,明预本来就生病了,都严重到自备棺材了,此时好友离世,沉重打击之下只怕更不好。
所以温畿等人也没敢多打搅,知道他把阎亨烧了,以后要把他的骨灰带回故土,便只叹息一声,各回各处办差去。
没人知道,明预受此打击,病却开始好转。
他一日早晚两顿药,一滴药都不剩,开始积极养病。
等自觉好了许多,他就手写一封信,让人送去赵宅,在考虑过后,他认为阎亨说的初衷就是赵含章,所以他答应去洛阳。
赵仲舆收到信,大松一口气,立即给赵含章去信。
赵含章还在为阎亨伤心呢,同时忧虑起郓城的局势来。
阎亨还是死了,那么苟晞是不是也会如历史上那样众叛亲离?
他要是单独在兖州,被众叛亲离没啥,她说不定还能趁机把兖州抢过来呢,可要命的是皇帝在他手上。
赵含章垂下眼眸,本来她鼓动皇帝迁都郓城,就是想打断他在洛阳被俘的命运,他是无权,可他的存在就如一根神针,他在,这个世界的乱就还有一个度。
不管是她、西凉张轨、琅琊的司马睿,还是两湖地区和江南,都不敢太过分,乱的有控制。
一旦他出事,晋室前脚沉没,天下后脚就能多出几个皇帝来,到时候只会更乱。
刘渊为什么一直想攻入洛阳抓皇帝?
因为只有晋室沉没,他这个汉国皇帝才能名正言顺的接任啊。
赵含章沉吟片刻,摸出一沓纸来给皇帝写信。
人心离散,与其出去单打独斗或者投靠石勒,不如选择皇帝啊。
她是不介意皇帝权势更大一些的。
所以赵仲舆的第二封信还没到赵含章的手上,赵含章的信先到了郓城。
赵含章的信件可以直达天听,并不会被拦截,所以信件在苟晞的眼皮子底下送进了皇宫。
开头第一句,“陛下当下处境危急,却也是三年以来最大的机遇……”
皇帝下意识就合上了信件,然后挥手让殿中伺候的人下去,这才展开信细细地看起来。





魏晋干饭人 第621章 心思浮动
皇帝将信细细地看完,激动的起身原地转了两圈,他有点儿不放心,又掏出信来仔细看一遍。
他紧张地舔了舔嘴唇,很想现在就招人进来商议,但想到这些年的艰难,他又忍了下来。
赵含章说得对,此事应该徐徐图之。
皇帝安静了下来,硬是等到了第二天才召见他几个心腹和赵仲舆。
他悄悄问他们,“阎亨为苟将军所杀,他身边的人去吊唁的多吗?”
几位大臣不明白皇帝为什么提起这事,已经过去好几天了,阎亨都成灰了,但还是有人道:“应当不少,那天赵尚书不是去了吗?”
阎亨死在苟晞手中,除了跟他关系好的部将外,没人去吊唁,朝中大臣去的也只赵仲舆一个而已。
他们和阎亨并不熟。
皇帝立即看向赵仲舆,关切的问道:“不知都有谁,是何情状?”
赵仲舆也觉得稀奇,不明白皇帝为何对这件事感兴趣,但他还是认真地道:“丧礼是明预主持,温将军、裴将军和王将军等都亲来吊唁,赶不回来的傅将军几个也派了副将过来吊唁。”
见皇帝听得认真,赵仲舆便细细地描绘起来,主要是他们吊唁时说的一些话,其中不乏对苟晞的怨言。
说着,说着,赵仲舆似有所感,隐约猜到了皇帝的本意。
其他几位旁听的大臣也领悟到了,互相对视一眼,纷纷坐直,思考起这件事的可行性来。
“陛下也觉得苟将军此事做错了吗?”
皇帝就看了赵仲舆一眼,叹息道:“阎亨被拿入将军府时,朕曾下旨,想让苟将军念在往日情谊放他一条生路,没想到还是去迟了。”
赵仲舆立即道:“不错,阎亨跟随苟将军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况此次是为劝谏,也是为苟将军好,苟将军实不该因此杀他。”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说得很明显了,皇帝道:“朕听说明先生为此重病卧床,顾卿,你带一太医去看看明先生吧,劝他开怀些。”
明预是幕僚,依仗的是苟晞,手中并没有兵权,皇帝自然不是要和苟晞争抢明预,而是为了给苟晞的部将们一个态度,做给他们看的。
等看过明预,他就可以再派人去安慰这次感到兔死狐悲的部将们了。
皇帝努力地,又悄悄地挖着苟晞的墙角,赵含章则是光明正大的发布了自己的新钱。
她的新钱大量印出来了。
一筐一筐的铜钱被送入府库中,然后他们自己和自己交易,将府库里都快要落灰的珍珠、宝石、瓷器等都拿出来,大致算了一下价钱后兑换成铜钱。
这些东西会分成几份交给商队,让他们带到外地去交易。
除此之外,赵记当铺正式开张。
赵含章直接占了三间商铺,哦,这三间商铺本来就是赵家的,当年还是赵长舆留给她的嫁妆呢,后来她换给了赵仲舆,兜兜转转,如今又回到了她手上。
三间连在一起的当铺,之所以搞这么大,就是因为洛阳钱少,需要兑换钱的人不少。
赵含章让人贴了公告,表示从今天开始,集市上的交易当以铜钱为主,没有钱的,可以拿东西去当铺中抵押换钱。
以物易物的过程中,商家可能会吃亏,个人也可能会吃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亏了,即便是换了东西,心情也多半不好。
以前是因为没钱,想要铜钱,赵含章得让商队出去很远的地方,把货品卖了换成钱。
但回程只拉钱又亏,所以商队只会留下一小部分钱,剩余的大多会换成粮食和布匹拉回来再卖出去。
可因为洛阳钱少,他们除了钱外,还总能收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想要以物易物。
商队要是纯粹的商队也就罢了,他们大可以霸气的说不换,只要钱。
可他们不是,这些商队都是汲渊组织的,带着赵含章的名义,因此也带了点公的性质。
要是连赵含章都不愿意以物易物给百姓们粮食,那他们就没活路了。
所以,商队总是能换回一堆乱七八糟,用得上,或者用不上的东西。
用不上的东西就只能又运出去,可这一来一回,最少也得二十天,资金回笼特别的慢。
现在赵含章自己制钱,就省略了中间的环节,甚至商队都不用那么痛苦了。
他们这次离开,除了带上各种商品外,还能带上两车的新钱,拿到外地去购买货物。
新钱换了出去,市场上的钱多了,赵含章再走到大街上,因为以物易物谈不拢而吵架的声音都少了。
赵宽的工作量骤降,再也不用每天加班到深夜了。
因此这天,他有空和赵含章赵二郎赵云欣一起用饭了。
饭桌上就是兄妹,而不是刺史和县令了,因此他呼出一口气,大大咧咧地和赵含章道:“因为新钱,最近因为交易纷争打到县衙里的人都没了。”
他道:“早知道用钱能解决的事,应该早点制钱的。”
赵含章:“这世上的事百分之八十都能用钱解决,您这话说的,还以为外面多有钱呢。”
赵宽放松的道:“以前没有,现在不就有了吗?让庭涵多铸一些。”
“钱岂是随便铸的,”赵含章道:“铸多少钱都是要算过的,要是无节制的铸钱,市场要崩溃的。”
赵二郎不懂这些,只问,“阿姐,你现在有钱了,那能发军饷了吗?”
“不能,”赵含章郁闷的道:“钱坊里的钱不是我的,我的钱只有府库里的那些。”
赵二郎就看向傅庭涵,“姐夫,那你能借钱给阿姐,先给我们发军饷吗?”
傅庭涵笑道:“那些钱也不是我的。”
赵二郎瞪眼,“怎么不是你的,分明就是你铸造的。”
赵含章觉得要解释那些钱的归属,今晚这顿饭就吃不了了,于是干脆的问道:“你要军饷干嘛?”
赵二郎除了喜欢亮晶晶的珠宝外,对钱没有太大的欲望,军队又包吃包住,偶尔还会跑回她这里打牙祭,根本不会想要钱。




魏晋干饭人 第622章 还是穷
赵二郎道:“不是我要,是我手底下的兵要,他们要娶媳妇呢,没有钱怎么娶媳妇?”
夏收结束了,今年洛阳的粟收成还行,有了粮食,士兵们就心思浮动,想要履行繁衍生息的责任了。
这是大事,赵含章精神一振,问道:“有对象的人多吗?”
“不多,就十三个,”赵二郎道:“但想找媳妇的人很多,我问了一下,全军有三百多号人都想娶媳妇呢,但他们没钱,我问了一下媒婆,他们没有钱,很难说到媳妇的。”
这的确是个问题,赵含章沉思,“是该想办法给将士们发一些军饷了。”
因为贫穷,赵含章的军饷只零星发过几个月,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上蔡时候发的。
自从他们走出上蔡,赵含章一天比一天穷以后,她的军饷就一直拖欠着,能给大家吃饱饭就不错了。
哦,赵家军的精兵们偶尔还是能发一点的,但也是断断续续。
赵含章越发想念赵瑚,“七叔公怎么还不来?”
正说着,亲兵小跑着进来道:“使君,郓城有信到。”
赵含章连忙伸手接过,一目十行扫过,饭也不吃了,“你们先吃着,我去写一封信。”
赵宽和赵云欣就跟蚂蚁挠心似的,非常想知道信上写了什么。
扭头看了傅庭涵一眼,见他一点儿也不好奇的样子,就问道:“庭涵知道信上写什么?”
“不知道。”但总会知道的。
所以没必要着急。
是赵仲舆的信,他让赵含章派人去接应明预,他已经答应投靠她。
和兖州最近的是豫州,赵含章身边适合做这件事的人不多。
所以她决定将此事交给赵铭。
她写完信,立即召来元立,将信交给他道:“你带着信回豫州找赵铭,请托他去接明预,记住,一定要保明预平安。”
元立肃然应下,接了信后离开,连夜出城。
赵含章摸着下巴沉思,明预一走,皇帝墙角挖的会更加顺利的,但这也意味着她和苟晞的矛盾会越来越深,赵仲舆留在郓城有些危险了。
她皱了皱眉,沉思片刻,还是招来曾越,“从军中选出二十人,分为两什,让他们悄悄潜入郓城,平日什么都不必做,只盯着赵仲舆,一旦郓城有变,立即护送赵仲舆回豫州。”
曾越应下,顿了一下后问道:“那大老爷呢?”
曾越曾是赵家部曲,已经习惯了这么称呼赵济。
赵含章垂下眼眸思索片刻,道:“以叔祖父的安危为主。”
曾越瞬间了悟,赵济的生死并不重要,甚至可以不在意。
曾越躬身退了下去。
洛阳和豫州的来往很密切,基本上隔上一天就会有驿兵送信和公文过来,毕竟豫州这边偶尔也有事情需要赵含章处理。
和忙着练兵,忙着铸钱,忙着处理各地汇报上来的公务的赵含章不一样,赵铭正潇潇洒洒地在他的宅子中饮酒,与他同坐的是豫州的名士,还有从外地来豫州游历的士人。
有名士在抚琴,他斜靠在桉几上,轻抿一口清酒,然后笑着倾听。
下人小心的避过园中的人,走到亭中,蹑步上前,凑到赵铭耳边轻声道:“郎君,洛阳来信了。”
昨天刚来了信,今日又来,赵铭面无异色的起身,与他的朋友们微微颔首后离开。
下人亦步亦趋的跟着,小声禀报道:“除了信,还有一车的钱,押送回来的是女郎身边的部曲,叫元立。”
“钱?”赵铭脚步只是顿了一下,便加快了速度,赵含章会给他送钱?
她出去半年,每次只会伸手和他要钱,送钱回来,倒是破天荒第一次。
而且元立他也知道,手段狠辣,但傅庭涵不太喜欢对方,他能够感觉得到,连赵含章也不太喜欢对方,不过他好用,所以她重用。
元立候在前厅,看到赵铭进来,立即抱拳行礼,“卑职拜见赵郡守。”
“免礼,”赵铭盘腿坐下,伸手,元立立即将收着的信恭敬递上去。
赵铭拆开信看,一目十行的扫过,心中微微诧异。
他垂下眼眸思索片刻,“你先下去休息,傍晚我会给你安排好人手。”
元立也没有多问,躬身退了下去,他从洛阳带来的东西也都留在赵铭府邸。
赵铭起身出去看那一车的钱。
钱是放在箱子里的,一车也装不了几个箱子,又是铜钱,其价值也就相当于一块金子。
但这些钱的意义可不一样。
赵铭让人把箱子抬下来打开,他从里面拿起一枚钱,对着阳光看了看,翻转过来便看到了左下角那个“赵”字,他一下握紧了手中的铜钱,目中生辉。
沉默了好一会儿,赵铭挥挥手道:“将钱入库。”
“是。”
赵铭沉吟道:“将府中的贵重摆件都收起来,从今日开始,我只着麻衣,把府中的客人好好送走,不再宴请客人……”
他忍了忍,还是叹息一声道:“把酒也都收起来吧,使君倡俭,我等要与她学习。”
下人们对视一眼后躬身应下。
赵铭低头看了眼手中的铜钱,招来亲随问道:“西平还没回信吗?父亲他们不愿来陈县?”
亲随连忙躬身道:“今早刚到的消息,说太爷他们两天前就启程了。”
赵铭神色一松,计算了一下脚程道:“他们年纪大了,车马速度要慢一点儿,明天傍晚不到,后天上午也会到,让人把院子收拾好。”
“是。”
但赵铭两天都没等到人,赵驹都领着军队悄悄摸到了兖州边界等待接应元立等人了,赵淞他们还没到陈县。
赵铭都忍不住怀疑他们是不是路上遇到了土匪。
可这大半年赵含章下令荀修等人剿匪,路上应该没有大规模的土匪才是,何况他们还是赵家人,打着赵家的旗号,还有部曲护送。
正担忧,赵淞他们慢慢出现在了城外。
赵铭连忙出去迎接,待看到他带来地浩浩荡荡的队伍,赵铭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是……”
赵瑚看到他,非常的兴奋,不等马车停住就探出脑袋和他招手,“大侄子,我呸呸呸……”
赵瑚没说完一句话就被漂浮起来的尘土给湖了嘴巴,等马车到了赵铭身前,他不太高兴的从车中探出头来道:“子念啊,这路怎么满是灰尘,身为郡守,你该多安排些人,每日往这路上洒些水,让来这里的商旅宾至如归,他们才喜欢来陈县呀。”
赵铭面无表情的微微躬身道:“七叔说的是,受教了。”




魏晋干饭人 第623章 安抚吗
赵淞和赵瑚不是自己来的,他们还带来了许多堂兄弟,以及族中的子弟、亲戚等等。
赵铭就见到了他多年未见的表兄。
因为人多,直接把他府邸所在的那条街都堵上了。
赵铭揉了揉额头,只能让人去选城中空下来的院子,和县衙租赁后先安顿下他们。
就算他是郡守,亲戚来投奔,也不能随便划拉一片地方就给人住下,还是得先和县衙或者郡守府租赁。
等一切安排妥当,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赵铭身心俱疲的回到家中,真真是,比匈奴南侵时调兵遣将还要累。
赵铭呆呆地坐在席子上,喝了一杯茶缓了一口气,这才撑着手臂起身去拜见他爹。
赵淞精神却很好,一点儿也不像舟车劳顿赶了五天路的老人家。
赵铭行完礼就澹漠的站在一旁,问道:“父亲怎么带了这么多人来?”
赵淞道:“你和三娘不是整日吵着说人手不够用吗?竟然连你七叔都要用上,我便从族中和亲戚里选了些得用的带上。”
他道:“那夏侯骏本来说今年要定品招贤,可自陛下去了郓城后,他就悄无声息起来,完全不管豫州了,亲戚里等着想要定品的孩子们就耽误了。”
赵铭轻轻哼了一声,问道:“既有心仕途,缘何不参加今年的招贤考?”
赵淞不在意的挥手道:“我管他们为何不参加,反正他们现在愿意给三娘效命了,你就说要不要吧?”
赵铭都不用沉思,直接道:“要!”
为什么不要呢?
他和赵含章都不是拘泥于形式的人,虽然现在用人大部分是从招贤考中选,但其他途径的取才他们也没放弃,反正,赵含章说过,他们就一个态度,欢迎天下英才来投。
但他们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
赵铭翘起嘴角,带着些冷意,“父亲可得与他们说好了,三娘虽不是严苛之人,却也不是心软性懦之辈,她素来公正,若是犯事,便是亲戚,她也不会容情的。”
赵淞挥手道:“不用你提,我早与他们说过了,连你七叔她都不容情,何况其他人?”
赵淞说到这里一顿,微微皱眉,“三娘说洛阳需要你七叔,我一直想不明白,洛阳需要他什么?”
他道:“这两年常宁把你七叔隐起来的田地查出来不少,要交的赋税一年比一年多,他没少在家骂三娘,为此还写信跟她吵了几次,她就不怕老七去洛阳给她捣乱啊。”
赵铭道:“她不怕捣乱。”就怕赵瑚不去。
赵淞瞪眼看他,想要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具体的信息,但赵铭就是不说,赵淞只能道:“这次我和他一起去洛阳。”
赵铭就道:“阿父,您去洛阳做什么呢,七叔去洛阳,最主要还是因为子程父子在洛阳,他去了是一家团聚,您去了,我们一家是分离。”
“那是一家团聚吗,那是一家吵架,”他道:“我要是不去看着,三娘能安抚好他们父子吗?”
1...184185186187188...2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