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除了县衙中的衙役、差吏、军中的小军官外,还可以从育善堂里挑选一些年纪稍大又机灵的孩子来学,”她道:“我的要求并不多,只要他们能读完这三篇启蒙书,认识那上面三成的字外再知道简单的加减法就行。”
虽然可能只有小学三年级的知识储备,但也可以使用了,一些简单的县务工作都可以派给他们。
赵含章现在很缺人啊。
傅庭涵问:“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编写启蒙教材?”
“你是说《千字文》和《三字经》吗?”
傅庭涵点头,“你不记得了吗?我都还能大半,我以为以赵老师你的记忆力和对文史的了解,更应该记得。”
“记得呀,”只是她从没这样想过而已。
赵含章摸了摸下巴道:“倒不是不可以,我回去就写,到时候两套启蒙书籍一起使用,看看识字的速度,最后决算出一套最好的来。”
话是这样说,但赵含章和傅庭涵心中明白,《千字文》和《三字经》应该能打败《训纂篇》等三篇。
毕竟经过了千年的历史验证。
“可惜,我默出来后还是只能用手抄传播,我们没有印书坊。”
傅庭涵心算了一下将来育善堂有可能耗费的物资,摇了摇头道:“要想扩大教育,那书籍必不可少,只靠抄书太难了,印书坊虽难,但还是得做。”
见赵含章意动,他便问道:“直接一步到位,让人研究活字印刷?”
赵含章想了想后摇头,“算了吧,现在整个县城也没几个认字的,更不要说认字的匠工了,搞活字印刷,恐怕要举全城之力才能弄出来。”
“当下粮食也很重要,所以我们不能占去耕作的劳动力,”赵含章道:“还是研究一下凋版印刷吧,如果只是印刷启蒙书籍,那调版印刷是最便宜,也是最方便操作的。”
魏晋干饭人 第207章 桌椅
赵含章和傅庭涵回到县衙便进了书房。
听荷将烧好的炭放进盆里端进去,放在他们的塌下。
赵含章盘腿坐在榻上写《千字文》,伸手揉了揉腿后想起来,“不是说要做桌椅吗?怎么一直不见踪影?”
傅庭涵头也不抬的道:“木匠没空。”
“可现在已经进入冬季,外面没活儿干了。”
傅庭涵一想还真是,抬头挑眉看向她,“那让他们试试?”
做桌椅并不困难,木匠们会做木榻,会做胡凳和矮桌,赵含章他们想要的桌椅不过更高更大而已,工艺是一样的,差别的是尺寸。
傅庭涵给他们画好图,木匠们拿到就可以做,而且因为之前修缮城池,有许多零散的木头剩下来,刨一刨还是能用的。
不过三天,木匠们就把做好的桌椅送了来。
赵含章看得很满意,让人摆进房中,连县衙前面都给换了。
县衙大堂上的矮桌和席位被抬走,换上高桌高椅,下首也放上一套桌椅,以会客和给胥吏坐着记录东西。
这个时代,县衙大堂更多的是会客厅,而不是审案的居所。
说到审案,赵含章才想起来,“自我接管县城后好似还未有案件发生过啊,我们西平县这么纯良吗?”
傅庭涵更不知道了,和他大眼瞪小眼,还是过来看热闹的常宁看不过眼,解释道:“非大案不上公堂,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找里正便可解决,只有不服里正所判,或是案件过于重大的才会上报到衙门来。”
而赵含章接手西平县后一直沉迷于建设县城,城中每一个人都忙得团团转,她连五岁小儿都不放过,让他们去地里拾荒,大家都这么忙,就是有矛盾,也都就近解决,谁会闹到县衙里来?
赵含章心头惋惜了一下下,虽然百姓省心挺好的,但一点儿做县令的感觉也没有。
她还想过一把上堂的瘾呢。
常宁不知她心中所想,看向她摆上的桌椅,蹙眉问道:“为何要换成这些胡凳胡桌呢?”
赵含章道:“主簿不觉得换上高桌高椅更方便吗?至少不必常换洗席子。最主要的是,这样坐着更舒服。”
常宁脸色沉凝,扭头看向傅庭涵,“傅大郎君坐一下试试看?”
傅庭涵一脸疑惑,在旁边找了张椅子便坐下。
常宁脸色更不好,直接摇头,“形如箕踞,不雅,不雅,女郎和傅大郎君都是世家出身,为何要如庶民一样不讲究呢?”
傅庭涵一脸迷茫,赵含章也是张大了嘴巴。
但傅庭涵是真不懂,而赵含章很快反应过来,她无奈的道:“先生,我从未想过此事失礼。”
常宁面色这才好看些,语重心长的道:“女郎,胡人虽也有些可进之处,但与我们汉人相比还是差得远,尤其是礼仪方面,女郎实在没必要学他们。”
“有些礼仪太过繁琐,大可以摒弃,与我来看,胡人的许多东西更适合当下,那我们学习后改进也没什么不可。”
“坐姿这样的事看着是小事,但也有可能成为大事,”常宁道:“女郎何必在这个当口授人以柄呢?”
赵含章一听,本打算前衙要是不方便换,那就把这套桌椅送回坞堡自用,但常宁这么一说,她立时便拍板,“就放在前衙!”
常宁:……
他不解且震惊的看向赵含章。
在他心里,赵含章可不是一个逆反的人,相反,她很擅长听人的建议,对于她不熟的事,哪怕与她原先的计划相悖,她也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且改过来。
赵含章道:“西平县只需要一个声音。”
就用换桌椅这件小事试一试西平县内的声音吧。
常宁瞬间领悟,看了一眼大变样的前衙没再反对。
傅庭涵等他走了才问,“我这么坐着有什么问题吗?”
“坐席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我们常用的趺坐,随性而自在,把腿盘起来就行;一种是跪坐,在高位者和长辈们面前以示尊重时坐的;还有一种就更随性了,”
赵含章坐在了傅庭涵对面的椅子上,摇了摇自己的腿道:“就跟现在坐在椅子上差不多,箕踞而坐,读书人觉得这样失礼,不过世间大部分人都是这么坐的。”
因为和庶人比数量,这世间有哪个阶级比得过呢?
赵含章往外看了一眼后道:“我们现在需要依赖赵氏和西平县的士族,但我又不想太过依赖于他们,之后扩大势力以后也这样,我们的势力范围内只需要一个声音。”
傅庭涵:“你的?”
赵含章点头,“对,我的!”
傅庭涵笑起来,颔首道:“好。”
赵含章没有特意推广桌椅,不过给老宅里和亲近的五叔祖几个送了一套而已。
没人将这套桌椅放在心上,临近冬至,收到侄孙女的一份礼物而已。
直到冬至将至,来西平县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直接住到了坞堡里,而有些人则住进了西平县。
自入冬之后,一直沉寂的西平县勉强热闹了一些。
有人携帖来拜访赵含章。
县衙里的常主簿接待了人,把人往前厅请,客人们一进前厅还没反应,待要找座位坐下时才有些懵。
这……没席位怎么坐?
常宁这两天没少接待这样的客人,再一次在心里念叨了赵含章一通,然后笑着为他们先坐了个示范。
他盘腿坐在了高椅上。
没错,常宁也不习惯直接岔着腿坐着,虽然他是庶民出身,但自立志于读书后,他就一直在学习士族的礼仪,二十多年深入骨髓的习惯,他是一时改不过来的。
正好这高椅做得宽大,他可以直接盘腿坐在上面。
其他客人见状,便也盘腿坐下,虽然这席位是高了点儿。
说了一会儿话,一个客人问,“赵县君不在衙内吗?”
虽然赵含章没封官,但因为得到了何刺史的亲口承认,大家也就默认了她是县君。
常宁便叫来一个衙役问,“女郎现在何处?”
“就在磨坊里吧。”
那倒是不远,就在县衙边上,常宁很大方的带他们去看。
魏晋干饭人 第208章 陈州
赵含章正在看人榨油。
这只是试验,所以就选在了磨坊里进行,反正县衙的磨坊空间足够大。
这是给犯事的人准备的,奈何最近西平县都太安定了,没人犯事,连偷鸡摸狗都没有。
所以磨坊空置,除了偶尔士兵或者长工们过来磨面,磨豆粉之类的外,没人再来这里。
此时磨坊里正热闹,有士兵一边推着石磨磨豆子,一边伸长了脖子看女郎他们正在干的事。
赵含章从锅里抓了十几颗炒熟的豆子,滚了滚去了点儿烫意后给了傅庭涵几颗,自己扔了两颗进嘴里,咔咔的响,“挺好吃的,你尝尝。”
傅庭涵吃了一颗,点头,磨牙正好。
赵含章也觉得这豆子好适合磨牙,她吃完后拍了拍手道:“可以了,试试看。”
于是长工便拿了条细布袋上前,装了一袋子炒熟的豆子以后打结,往他们弄好的榨具里塞。
这是他们刨了几棵大树后做成的,用的是樟木,据女郎说,樟木是最好的。
所以他们费了不少的劲儿才找到樟木。
虽然他们不解,为什么要用豆子榨油。
这豆子多好啊,不仅马这些牲畜能吃,人也能吃,就拿来榨油也太浪费了。
富贵人家就是不一样,竟然要使用豆油。
此时的长工们还不知道豆油是要拿来吃的。
固定好榨具,长工们便听从吩咐,开始栓上木头撞击,一开始榨具没什么反应,撞了好久,开始有液体从开的口子里滴落下来。
赵含章和傅庭涵看见,眼睛都是一亮,立即凑上前看,闻到这熟悉的豆香味,赵含章立即道:“快快快,继续,继续,今晚可以吃炒菜了。”
铁锅她都叫人打好了。
虽然用羊油和牛油也可以,但赵含章还是想吃素油。
大豆在长工们的不断撞击下渗出更多的油液,到最后,它直接如小小的水流一样流个不停。
赵含章看得高兴,连连点头,“看来我记性果然好,一点儿也没记错。”
傅庭涵忍不住道:“这榨具是做的第五副。”
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失败了五次。
赵含章只当没听见,只是失败了五次而已,又不是失败五十次,她觉得这五次完全可以四舍五入,啊,不,是五也可以舍去,变成一次成功嘛。
俩人蹲在边上看流下来的油料,常宁带着客人进来时,看到的就是磨坊里忙碌的人。
常宁忙叫:“女郎,女郎!”
赵含章回头看了一眼,见常宁带了这么多人来,立即起身,还整理了一下衣裳,这才笑吟吟的上前。
傅庭涵看着她从毫无形象的蹲着转变成高贵有礼的贵女,再看一眼常宁带进来的人,很快便判断出来他没有兴趣,于是默默地转回头去看榨油,只当自己是长工。
常宁看了一眼傅庭涵,见他没有起身相迎的意思,便也当不认识他,只笑着和赵含章介绍这些客人。
常宁凑近赵含章悄声道:“这是安成县陈氏,他们家开有书铺,是汝南郡算得着的书商。”
赵含章瞬间了悟,再看向来人时笑容便多了两分,“陈公子现住在坞堡里,还是城中?”
陈州道:“陈某哪有那样的荣幸住进坞堡?所以现在城中客栈落脚。”
“哦?是哪家的客栈呢?”
陈州见赵含章不提让他进坞堡居住的话,不由失望,浅笑道:“平安客栈。”
“这个客栈挺好的,他家的羊肉做得不错,”赵含章笑道:“待有空,我请陈公子吃羊肉。”
陈州又不少赵含章那顿肉,他四处看了看,好奇的问道:“西平县有这么多新犯事的犯人?”
刑罚中有一种刑叫舂刑,就是罚犯事儿,但事儿又不是很大的犯人来舂米和磨粉。
磨坊一般就安排在县衙旁边,陈州见识也算不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热闹的县衙磨坊。
赵含章自然不能让人觉得西平县治安不好,笑道:“这些都是我家中的长工和军营里的士兵。”
她道:“西平县无犯事之人,这地方就空下来了,我觉得太浪费,所以就让士兵们来此舂米和磨粉,百姓也可以来此磨东西。”
陈州:“赵女郎果然心善,西平县能得女郎做县君实乃百姓之福。”
赵含章谦虚了一句,“哪里,哪里。”然后就认下了这个夸奖。
还想和赵含章来几个回合的陈州愣了一下。
赵含章已经直奔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陈公子家中是做书铺生意的?”
陈州:“书的事怎能称之为生意呢?沾染上那铜臭味也太俗气了。”
赵含章狠狠的愣了一下,然后大喜,“陈公子说得对啊,那我们不如来谈一谈笔墨纸砚和书籍这样的文雅事。”
蹲在后面的傅庭涵听见,忍不住乐了一下,一扭头就见赵含章兴冲冲的带着人出了磨坊往县衙去。
他摇了摇头,为那位陈公子默哀。
谈生意嘛,哦,不,是谈风雅之事嘛,当然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啦。
所以赵含章带客人们重新回到大堂。
她请客人们就坐,自己也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一抬头就看见底下的人全都盘腿坐在椅子上。
赵含章:……
她默默地去看常宁,果然是他带头。
她头疼了一下,在双腿舒服还是钱袋舒服间来回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果断的选择了让钱袋子舒服一点儿。
于是她不动声色的把屁股往后一挪,和客人们一样,抬起两条腿就盘着坐好。
常宁看见,眼角抽了抽,他们家这位主君果然够识时务,之前甭管他怎么说她都不愿意盘腿坐。
赵含章整理好衣裙,这才笑吟吟的面向陈州,“像笔墨纸砚这样风雅的文具,陈家是自己制作,还是从外购买呢?”
陈州想也不想道:“自然是自己制作。”
他道:“我们陈家有自己的作坊,不管是做笔,做纸,还是雕刻砚台和烧墨,我们都可以。”
不过除了纸和笔还有点看头外,其他东西都是从外面买的多。
“那书籍呢?”赵含章问,“你们陈氏书铺里的书是买的别人家的,还是自己印的?”
“自然是自己印的了,但我们也买,不过今年因为洛阳战乱,所以现在书铺里的书都是我们自家印的。”
------题外话------
明天见
魏晋干饭人 第209章 借地方
这可真是瞌睡送来了枕头,赵含章现在可是极缺书的,当然,更缺会雕版刻印的工匠。
赵含章:“洛阳乱兵已退,应该可以和书局买到书吧?”
“洛阳之前被乱军攻破,后又被匈奴军围城多日,城中百姓逃亡的不少,别说书局,连纸坊都关闭了不少,工匠外逃,哪里还有书卖?”陈州骄傲道:“当下之势,汝南郡内,也就只有我家书坊能印书了。”
赵含章一脸钦佩的道:“陈家果然厉害,不知陈公子现在能拿出多少书来,可有书单吗?”
陈州也不傻,真把书单给赵含章,他家里有什么雕版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所以他问道:“不知赵女郎想要什么书?”
他笑道:“就算我家中没有你求的书,我等也可以从别处帮你购买。”
赵含章略一挑眉,想了想后道:“我需要一些启蒙和有关术数的书籍。”
陈州略微有些失望,但他会来参加赵氏的冬至礼宴为的就是和赵氏搭上关系,虽然进展不如自己所想,好歹搭上了一条关系。
谈及价钱,陈州本想交给手下去谈,毕竟由他们来谈钱真的很俗气。
但赵含章直接提到书价,陈州只能忍着尴尬继续坐着,只是目光不由看向带来的管事。
赵含章却看也不看那管事,除了书外,还下单了大量的纸张和笔墨。
他们的造纸坊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出纸来,在此之前都要购买。
她已经受够了过一段时间衙门就要喊一句“没纸了”,所以她要能囤就多囤一些。
所以这么大的订单量,陈家不考虑便宜一些吗?
赵含章甚至懒得让他们一笔一笔的算单价,直接让陈州开个总数,合适她现在便可以付款,然后立契。
陈州一脸懵,他连赵含章开的书单上的书籍单价都知道的不全,怎么可能立刻给她报价?
但赵含章就那么坐着,慢悠悠的等着说了不喜铜臭的陈州开价。
生性爱面子的陈州想也不想便道:“赵女郎看着给吧。”
赵含章倒是想看着给,但在常宁警告的目光下,她还是没敢放开了浪。
现在拿了人家的好处,将来也是要还回去的。
赵含章倒是不想还,她现在脸皮厚得很,手下有这么多嗷嗷待哺的人呢,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
但常宁不想让自家主公太过无耻,于是一个劲儿的看她。
毕竟是自己看重的幕僚,赵含章只能开了一个还算公道的价格给陈州。
陈州边上坐着的管事大松一口气,伸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
自家郎君有点儿傻,好在赵三娘还算厚道,给的价格虽差一些,但正在他们承受范围之内。
不管是书还是纸张笔墨,那都是极贵重的东西,赵含章要的东西又这么多,花费可不少。
花出去这么大一笔钱,赵含章就想找补一些回来,于是邀请陈州去看她家里的琉璃。
陈州惊讶的看着这些琉璃制品。
赵含章见他眼中闪过惊艳,便道:“铜钱太过俗气,不然我们以物易物如何?”
陈州眼睛微亮,不顾旁边管事的阻拦,一口应下,“是以这样的琉璃杯盏吗?”
赵含章笑道:“我这儿不仅有琉璃杯盏,还有琉璃镜呢。”
她让人抬一架全身镜过来。
陈州看到等身高的全身镜,一时瞪大了眼睛,连管事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魏晋的士人,有谁能拒绝一面可以照看到自己全身的镜子呢?
至少陈州就不能,连管事都很难说出反对的话来。
赵含章见状心中了然,当即就让常宁去拟契书。
全身镜的报价不低,所以书虽贵,但赵含章还是用两面全身镜和几套琉璃杯盏换了下来。
好了,一文钱不用花,还销出去一些玻璃,赵含章表示很高兴。
“看来相比好看的琉璃杯,大家更喜欢实用的全身镜啊,”赵含章大手一挥道:“去,让汲先生送更多的全身镜来,这几天琉璃作坊全部做全身镜。”
想到冬至礼宴来的客人,赵含章干脆跑回坞堡找赵铭借地方。
“礼宴的园子凡赵氏子弟都可以进去,何须与我借?”
“主要是我想做些布置。”
赵铭戒备的抬头看她,“做什么布置?”
赵含章要在园子各处摆上琉璃制品,比如琉璃瓶啊,琉璃马啊之类的工艺品。
再在一些敞轩和休息的屋里摆上全身镜,以供客人们整理衣着,甚至连饮宴上的杯盏,她也可以友情换成琉璃杯。
赵铭瞬间就知道她想干嘛,眯起眼睛问,“你现在很缺钱?”
“伯父,我养着这么多人呢,能不缺钱吗?”赵含章试探性的问道:“伯父帮扶我一下?”
他这么说,赵铭反而不太相信她了,但也不拦着她赚钱,挥了挥手道:“想布置就布置吧,不过我们赵氏是士族,也不可太过沉迷于钱财,免得沾染了商贩之气。”
赵含章明白,要保持逼格嘛,她了解。
赵氏的冬至礼宴似乎是一件很大的事,在冬至的前一天,赵氏坞堡里住满了人,连西平县的客栈都住满客人。
汲渊亲自带着部曲押送了一批琉璃制品过来,拆开来就能放到园子里去。
让赵含章没想到的是,柴县令也来了。
赵含章忍不住问道:“赵氏的冬至礼宴这么隆重?”
常宁道:“自然,而且赵氏的冬至礼宴也不是谁都能进去的。”
“女郎别看现在来的人多,但他们大多只是凑热闹,并没有资格参加礼宴。”常宁道:“柴县令多年来也想进赵氏礼宴,却一直没有机会,女郎给他送帖子,与他来说是莫大的情分。”
赵含章若有所思,“难怪这两天陈州有事没事儿总在我面前晃荡,还要送我名贵的砚台。”
要不是她不缺砚台,对这东西也没执念,她就收下了。
汲渊找了过来,他对这个更熟些,和赵含章道:“豫州之内,赵氏第一,往年的大中正都是郎主,而豫州之下各小中正也都由郎主指派。”
魏晋干饭人 第210章 冬至
“早些年,赵氏的冬至礼宴便是定品前的饮宴,郎主回乡顺便面见各郡才俊,做到大致有数,后来即便郎主不回乡,因为他是大中正,各郡才俊也都会来此参加冬至礼宴。”
赵含章目瞪口呆,“原来冬至礼宴是从选官出来的。”
难怪这么多人不在家好好的过节,而是大老远的跑到西平来参加一个宴会。
她心中一动,“那来参加的客人,岂不是还有汝南郡外的士族?”
“有,但今年应该不会很多,”汲渊道:“一是因为郎主已逝,二是因为豫州也才经过战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