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赵含章一边想一边闷头走,秋武见她往坞堡外走去,迟疑了一下还是提道:“女郎,已经回了坞堡,您不去看一下夫人吗?”
话音才落,王氏的声音在后面响起,“三娘!”
赵含章回头,就见王氏一脸委屈忧伤的站在后面。
赵含章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自己有大半月没见过王氏了。
她立即小跑上前,“阿娘,我正打算回去叫庭涵和二郎他们回来吃饭呢,你怎么就出来了?这风这么大,天这么冷,着凉了怎么办?”
王氏一哄就好,脸色立即好转,“傅大郎君也回来了吗?”
赵含章点头,“他还在县衙忙呢,不过这个时间估摸差不多忙完了,我正要去接他。”
王氏就道:“那你快去吧,我回去给你们做好吃的,你想吃什么?”
“随便,只要是阿娘做的我都爱吃。”
“怎么能随便呢?”王氏心疼的看着她的脸,“这都瘦了。”
王氏立即做下决定,“吃羊肉吧,我这就让人去七叔祖家买羊。”
赵含章眼睛微亮,“阿娘,我这次回家还带了一个炊具,晚上我们用新炊具做红烧羊排吧,糖醋羊排其实也很好吃。”
王氏自认见多识广,但赵含章点的两道菜她全都没听说过,她静静地看着她,“你在什么地方吃过这样的菜式?”
“呃,在外面,家中厨娘不会做?您等着,待我把新炊具拿回来做给您吃。”
王氏一听说她做,顿时犹豫,“不然还是吃炖羊肉吧,你要是嫌弃没味道,我还可以让人给你炙烤一条羊腿……”你就别动手了。
害怕打击到女儿,王氏最后一句话没说出口。
不是她看不起女儿,而是她这女儿着实没有厨艺,在女工上也没有太大的天分,还不爱学。
打小她就又要读书,又要习武,小小的人儿整天跟个小大人似的操心,家里请了厨娘教她们厨艺,她几个堂姐堂妹都学得很好,只有她,除了刀工还过得去,其他的菜都是湖弄着过。
到最后连公爹都知道了,亲自下令不让她学厨艺,这事才算过去。
赵含章对自己的厨艺却很有信心,她又没打算自己动手,动动嘴还是可以的。
她跑回县衙,把才放进厨房里的锅给拎了出来,交给跑来的听荷,“打包上,我们回老宅。”
听荷:“……您不是说这锅是宝贝,让我们勤奋着用吗?”
赵含章:“我孝敬给阿娘了,回头再让午山那边打一口就是了,你再去准备一些香料带上,我去找傅大郎君。”
傅庭涵正在书房里写写画画,赵含章高兴的告诉他,“我们今晚吃红烧羊排和糖醋羊排,你有特别想吃的炒菜吗?”
“我都可以,你这是打算可着这一口锅用吗?”
赵含章低头看了一眼他面前的稿纸,发现是她都看不懂的符号,便催促道:“别算了,我们走吧,我阿娘还在家里等着呢。”
傅庭涵应下,把稿纸收好压在桌子上,起身和赵含章回去。
俩人没有等赵二郎,而是让人去军营里叫他一声,让他自己跑回家去。
俩人就这么带着一口锅回去,到老宅时,家里刚杀好羊。
魏晋干饭人 第234章 节俭
赵含章让厨娘把羊排砍成一块一块的,把生姜和大葱段等切好。
她还左右转了转,问道:“没有料酒吗?”
厨娘:“料酒是什么酒?”
赵含章转身就跑,“我去和伯父借一坛酒。”
傅庭涵善意的提醒,“还是找五叔祖吧。”
赵含章觉得有理,于是跑到赵铭家,却是找五叔祖。
赵淞很久没见赵含章了,看见她便笑呵呵的问,“何时回来的?”
“今天回来的,五叔祖,我从午山得了一个新炊具,想要给您做几道新菜尝一尝。”
五叔祖在吃的上没有执念,但他很满意赵含章凡事想着他的态度,笑呵呵的应下,“好呀,那今晚我便尝一尝你做的新菜式。”“东西都齐备了,就是还缺一个调料。”
赵淞突然就体悟到了他儿子的感受,但他还是很给赵含章面子:“缺什么?”
“缺一坛好酒。”
赵淞以为她要喝,哈哈大笑道:“菜还没给我,倒先和我讨酒喝了。”
“不是,那菜需要酒去去腥气,调些鲜味。”
赵淞好奇起来,“什么菜是这样的作法?”
赵含章道:“待我做出来您就知道了,我就是过来和叔祖求一坛酒的,您也知道,我们家都是妇孺,不怎么喝酒,所以家里也没有存货。”
赵淞大方的道:“我给你一坛。”
他让人去库房里抱来一坛酒,还是赵铭收藏的好酒。
赵含章拍开闻了闻,真香啊。
她笑眯了眼,乐滋滋的道:“叔父且等着,待我做了就让人送过来。”
赵含章抱着酒就往家里跑。
王氏忍不住念叨:“就做一道菜,你还去和人求酒,这坛酒比这整只羊还贵些……”
赵含章让厨娘将生姜和大葱合酒炒了出香,然后把焯过水的羊排放进去一起炒了炒后加水炖上。
空气中弥漫着香气,王氏和厨娘这才觉察出新炊具的不同了,炒着,好香啊……
等羊排炖好,其他菜也差不多做好了,赵含章这才让厨房把羊排都捞出来,然后分成两份,一份做红烧,一份做糖醋。
“用豆油炒,极香的。”赵含章就站在一旁指挥,厨房挥舞着大勺子翻炒。
赵二郎循着香气跑来,见阿娘和阿姐姐夫都在这里,马上挤上前,“阿姐,什么东西这么香?”
赵含章让他看。
赵二郎看到锅里的糖醋羊排,咽了咽口水,“好香啊,这个是怎么做的?”
“炒出来的,”赵含章笑道:“可以炒的东西多着呢,家里不是发了豆芽?取一些来清炒,比用水焯着好吃。”
厨娘一听,立即去薅豆芽。
自从赵含章让人磨豆粉混合着麦粉一块儿吃后,各种豆制品陆续从县衙后宅往外传,其实是从老宅这里往外普及的。
王氏知道女儿辛苦,也知道她想让治下百姓吃好一点儿,见她百忙之中还操心什么冬日没有青菜吃,所以要多发豆芽吃;
民间少肉,所以要多吃豆腐之类的小事;
她便主动接过宣传的事,每次县衙后宅出了新菜式,她都要请妯里族人们上门来吃饭,一来二去,发豆芽的人越来越多,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了各家冬日里自备的一道菜。
反正这个又不难,就是王氏都会发的。
厨娘将豆芽菜炒好,赵含章让人拿来食盒,每样菜都分了一半出来,整整装了两个大食盒,交给成伯道:“您亲自送过去。”
成伯应下,带着两个护卫送过去。
赵铭正坐在餐桌边等饭吃,但他爹不开口,一旁的下人连上菜都不敢。
他不由又抬头往外看了一眼,还是一个人影都不见,他不由道:“阿父,含章可能只是说说……”您听听也就行了。
赵铭剩下的半句话在父亲的眼神迫视下没说出口。
“三娘不是那样的人,不就迟了一会儿吗,能饿死你啊?”
赵铭叹气:“时间宝贵,儿子是觉得吃完饭还能去做些别的事情。”
“那你现在去做,等做完了再过来吃。”
赵铭不说话了,只能老实坐着,他饿啊,怎么可能有精力去干活?
就在赵铭要放空自己的脑袋进入冥想阶段时,管家笑吟吟的领着三个人进来,“郎主,大郎君,三娘派人送菜过来了。”
成伯弓着背上前行礼,“五太爷,我们女郎让我们送新菜过来。”
赵淞笑得眉眼都弯了起来,还自得的看了赵铭一眼,“快拿上来。”
成伯让两个护卫把食盒拿上去,亲自上前把里面的菜一一摆出来。
父子两个一眼就发现了那两道新菜式,因为是真的没见过。
两家距离不是很远,又是坐着马车过来的,所以都还冒着热气。
赵淞夹了一块红烧羊排,“这是三娘做的?”
成伯躬身道:“是。”三娘指点,厨娘做的,约等于是三娘做的。
赵淞便放进嘴里吃。
赵铭一直静静地等着,虽然这菜很香,但颜色也极深啊,所以他一直留意他爹的眼神。
看到他眼睛微亮,咀嚼速度加快,这才伸出快子夹了一块羊排优雅的品尝着。
成伯在一旁介绍几道菜的作法。
他当时也在厨房的,他知道怎么说能够让主人们更有食欲。
成伯最后才介绍豆芽,“这豆芽菜也是炒的,和以往的焯水拌菜和煮菜都不一样,据女郎说,这菜很脆,更好吃。”
赵淞没动手,他这段时间为了给赵含章面子,吃豆芽菜都吃腻了,现在看见它就不想吃。
赵铭看了一眼他爹,主动挑了一快子豆芽品尝,片刻后挑眉,颔首道:“那股豆腥气没了。”
赵淞一听,顿了一下就去夹,“真的?”
尝过后,赵淞大悦,“这个不错,把做法也说一遍,回头让我府上的厨子试一试。”
赵铭已经放下了快子,擦了擦嘴巴后道:“阿父,关键不在于厨艺,而是在含章的新炊具。”
他问成伯,“是什么炊具这么厉害?”
“是铁锅,”成伯道:“用铁锅,所以很少湖,而且热得快,比石锅好用很多。”
竟然用铁锅,这也忒奢侈了。
赵铭微微蹙眉,赵淞也觉得太奢侈了,本来要说的话咽了下去,他挥手道:“你先回去吧,今日我很高兴,也感受到了她的孝心。”
成伯便应下告退。
赵淞一边挑着羊排吃一边道:“此事不宜宣扬,如今西平县百废待兴,还是应该节俭一些。”
赵铭应下。
------题外话------
明天见
魏晋干饭人 第235章 做了不用
赵含章却不这么想,见王氏和赵二郎都爱吃炒菜,她便知道这铁锅做得对。
她当即道:“等我回去就再让人造几口锅,回头放在铺子里卖,嗯,给五叔祖送一口去。”
铁锅并不难打,模具是现成的,又打过一次,有了经验,所以赵含章的命令一下,午山那边就一口气炼了十口锅送来。
赵含章让人给五叔祖送了一口去,剩下的都放在店铺里售卖。
没错,赵含章开店了。
用的是赵长舆留给她的铺面,还有先前从赵仲舆那里换来了几间,其中有一间正好和赵长舆的相邻,她便让人打通,将两间合为一间。
两扇大门每日同时打开,匾额放在正中,很是霸气。
赵含章将店名取为“珍宝阁”,现在全身镜,琉璃制品等已经名扬整个豫州,用不着汲渊费心费力的出去推销了。
所以她打算在西平县和上蔡县各开一间珍宝阁,里面就放着他们家作坊出的各种珍品,以供来西平和上蔡的商旅采购。
现在珍宝阁里最多的是琉璃制品和肥皂,所以这九口锅一摆上去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但定价也极离谱,其价格竟然比全身镜还要高,简直离谱。
习惯性来珍宝阁凑热闹的人围着铁锅围了一圈,实在不解这铁器是什么,因此问道:“这是何物,为何能售价这么高?”
伙计立即上前介绍,“这是铁锅,可煎炒烹炸,做出来的菜极美味。”
对方一脸怀疑,“得多美味才能定这么高的价格?”
伙计笑道:“主要是这铁锅不好打造,所以才定这么高的价格。”
他们收到定价时也是吓了一跳,但主子坚持这样定价他们有什么办法?
赵铭知道此事时还是因为再次在家中吃到了炒菜,得知赵含章往家里送了一口锅,他便皱眉去厨房走了一趟。
厨娘正在拿铁锅煎豆腐,看见赵铭,立即要跪下行礼。
赵铭挥了挥手,闻着飘过来的香味,沉默了一下后问道:“这个作法也是从老宅传出来的?”
厨娘低头应道:“是。”
这一条街的几家厨娘,目前就她和老宅的厨娘关系最好,因为就他们两家有铁锅,俩人经常交流各种新菜式的作法,听说这些新菜式都是从三娘那边传出来的。
赵铭揉了揉额头,转身便走。
下雪了,待他走回到前院时,肩膀上都落了雪花,赵淞正捧着一个手炉在廊下高歌。
赵铭站住,静静地听他爹唱完一首诗歌才上前,“阿父,您前两日还说要节俭,怎么又收下三娘送来的铁锅?”
赵淞理直气壮的道:“那是三娘孝敬我的,我不收,岂不是伤她的心?”
他道:“你可是沾了我的光,若是嫌弃,那就不要吃。”
赵铭便不再与他爹言语,转身就走。
赵淞气恼,指着他的背影和管家抱怨,“他这是什么态度?每天不给我气受就不自在是不是?”
管家无奈的道:“郎主,郎君既问您,您就好好回答他便是,何苦说那样的话激他?”
赵淞:“……我这不是怕他去后厨把我的锅给砸了吗?”
管家:“郎君不是那样粗鲁无礼之人。”
赵铭冒着雪去了西平县。
西平县今年雪少,这是难得的一场雪,所以他到县城时,有不少孩子一边被家长在后面追着骂,一边在雪里乱跑。
县城里的商铺只开了一半,大部分商铺里没人,路上行人也很少,珍宝阁里自然也没什么人。
赵铭下车时,珍宝阁里的伙计都快要睡着了,看见赵铭,立即精神起来,弓着背迎上来,“铭老爷,您是来看琉璃、肥皂还是豆油?”
“有铁锅吗?”
伙计精神一振,立即道:“有!”
然后领了赵铭去看。
赵铭看到摆在货架上的铁锅,伸手敲了敲后问,“一口锅多少钱?”
“五十万钱。”
赵铭:“……多少?”
伙计小心翼翼的道:“五十万钱。”
赵铭一颗心顿时放了下来,心情还很愉悦的挑了挑,又看了一眼货架上的锅后点点头,转身就走。
雪是突然下的,但赵含章他们早有预料,毕竟天色黑沉沉的。
她小跑着冲进走廊,甩了甩脑袋,把头上的雪花甩掉,一边拍肩膀一边问宋智,“各里各村都收到消息,暂时停工了吗?”
“是,昨日就已经下令,若是下雪,便不得再在外劳作。”
赵含章满意的点头,“这雪来得不巧,却是瑞雪,希望能多下一点儿。但也要注意防患雪灾,让衙役加密巡街,注意房屋,不要积累太多雪。”
宋智应下。
赵含章就问另一边的陈四娘:“育善堂的防寒物资足够吗?”
陈四娘躬身回道:“已经足够了。”
赵含章还要细问,瞥眼看见撑伞走进来的赵铭立即停下话头,眉头一扬,高兴的叫道:“伯父怎么来了,快请上座。”
跟在赵含章身后的一众官吏幕僚立即行礼,“拜见县丞。”
赵含章和赵铭同时反应过来,哦,他(我)还是县丞呢。
赵铭对他们点了点头,站在台阶上问赵含章,“好好的大堂不坐,为何要挤在走廊里议事?”
赵含章便指了一下纷纷扬扬落下的雪花笑道:“赏雪呢,伯父也是来找我赏雪的吗?”
赵铭不回答,而是问道:“庭涵呢?”
“他在后院呢。”赵含章扭头对宋智等人道:“有不解的去请教常主簿。”
众人应下。
赵含章便笑着请赵铭去后院。
听荷找了一把伞来给赵含章撑着。
伯侄两个从小门进了县衙后院。
赵含章不知道赵铭找傅庭涵什么事,所以一边把他往书房里引,一边打探,“伯父找庭涵作甚?”
赵铭则道:“正是用午食的时候,我要吃红烧羊排,糖醋羊排,煎豆腐和炒豆芽。”
赵含章:“……伯父,我这没法做呀,您要想吃,不然我让人回老宅给您做?但午食肯定来不及了,晚食吃吧。”
赵铭就停下脚步看她,“为何要回老宅做,你这里不能做吗?”
赵含章摊手道:“我这没有铁锅呀。”
赵铭就嘴角微挑,哼笑了一声问道:“所以你又为何做出铁锅这种奢靡之物,做出来了却又不用它?”
魏晋干饭人 第236章 打抱不平
“我说这是个巧合您信吗?”
当时午山高炉里正在炼铁炼钢,因为那里之前是荒无人烟的旷野,哪怕赵含章已经让人往那里送物资,但依旧紧缺得很。
每天吃得最多的就是各种粗粮,肉很少,多是炖煮,菜除了些许咸菜就是豆芽菜。
因为人力紧缺,加上也没有厨艺特别好的人,所以没人费力的去做凉拌豆芽之类的,都是直接薅一把就往开水里扔,加点豆油,再加点盐巴,熟了捞出来就能吃。
赵含章在那里待了几天脸色都发青了。
所以在看到有人在敲打着做刀时,她就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要是有一口铁锅,每天炒菜速度也很快的。”
傅庭涵一听,当即就带着人把锅给她做出来了。
天地可鉴,她当时真的就只是顺嘴提了一句,真的是巧合啊。
但都做出来了,不用不好吧?所以她就欢快的接受了这口锅。
赵含章尽量使自己真诚的回望赵铭,还没等她更真诚一点儿,赵铭一句点头,“我信。”
赵含章眼睛一亮,正要说话,就听赵铭问道:“我曾经与你说过,铁锅太过奢靡,如今西平县百废待兴,县君若奢侈无度,治下百姓必定难过,你怎么还打了十口锅?一口还送到了我家。”
赵含章道:“那是我对五叔祖的孝心。”
赵铭点头,“那剩下的九口呢?你自己不用却放在珍宝阁里售卖,还定了一个这么高的价钱,意欲何为呢?”
赵含章给了赵铭一个赞许的目光,“伯父想的不错,我的确有别的目的。”
她问道:“您不觉得用铁锅做出来的菜别有一番滋味吗?”
赵铭虚心请教,“所以?”
“这世上总有忍不住口腹之欲的豪富之人,我赚他们的钱一点儿也不亏心,而且,”赵含章道:“最主要的是,我想让豆油之效广为流传。”
赵铭疑惑,“豆油?”
“对,”说起这个赵含章就满腹怨气,她觉得她和傅庭涵目前为止对这个时代最大的贡献不是琉璃肥皂,而是对豆类食品的再开发。
尤其是豆油。
但这个时代的士族一点儿也不领情,他们竟然私底下传什么豆油是低贱之物,竟然不愿意食用。
上有所忌,下必讳之。
当然了,平民百姓不是觉得豆油低贱不想吃,而是见地主老爷们都不肯吃豆油,还如此嫌弃忌讳,于是私下有传言,那豆油吃了对身体不好,虽然一时好吃,但吃得多了会蒙住心窍,最后在睡梦中莫名其妙的死亡。
嗯,这还是比较靠谱的传言,离谱的有,吃豆油会不孕不育,吃豆油会眼盲,吃豆油会中毒……
赵含章没办法,只能曲线救国,有了铁锅,她再无偿传出大量新的菜式,这些菜式用的油全是豆油。
只要这些豪富之家有一个开始用豆油,慢慢的传播出去,总有一天他们会接受豆油。
他们接受了,平民百姓自然也接受了。
其实要不是担心影响不好,她过于奢靡真的会带坏西平县风气,她真的是不介意往家里放一口铁锅,一日三餐换着花样吃东西啊。
赵含章现在都还在蠢蠢欲动,于是问赵铭,“伯父觉得我以一己之力带动整个西平县豆油的消费怎么样?”
赵铭瞥了她一眼道:“恐怕以你现在的信誉还不足以完成此举。”
赵含章就叹气,“是啊,所以我才把铁锅都放进珍宝阁,并没有自留。”
两权相害取其轻,她可是艰难的做出了选择。
“既然你意在推广豆油,为何又将铁锅的价格定得这么高?”
“一时意难平啊,铁器难得,而且,”赵含章道:“现在西平县最主要的是打造农具,准备明年的春耕,推广豆油虽然重要,但还在春耕之后,所以铁块都先紧着农具打,铁锅就只有这么几口,物以稀为贵,他们爱买不买。”
赵铭解了惑,心情愉悦起来。
站在窗前看雪的傅庭涵一脸疑惑的看着俩人,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站在雪里说话,他们头上的伞都积了不少雪。
见俩人还是没进屋的意思,他就伸手敲了敲窗棂。
赵含章和赵铭一起循声扭头看去,就见傅庭涵拢着手站在窗前,一脸莫名的看着他们,“你们不冷吗?”
赵含章这才想起来,赶忙请赵铭屋里坐。
县衙后院和老宅不同,和赵铭家里更不同,这里几乎看不到坐席,全都是桌椅。
哦,另一边靠窗的位置倒是有个木榻,但那一看就是傅庭涵平时躺卧的地方,主人不请,赵铭不好过去就坐。
赵含章请他坐下。
赵铭不太自在的坐在高椅上,“也不知道你们哪来这么多奇思,做的东西全都出乎人意料。”
他的目光落在了傅庭涵身上,问道:“那铁锅也是你造出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