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傅庭涵看了赵含章一眼后道:“是工匠造出来的。”
“若没有你提点,他们怎么可能想到去做这种东西?”
这一次傅庭涵没有反驳。
赵铭就很好奇,傅家到底是怎么教的这个孩子,他知道的东西怎么都……这么奇怪?
他垂下了眼眸,琉璃、豆油、铁锅,甚至是肥皂和青砖,每一样在安定时期拿出来,都可以成为家族敛财的重器,还有他们现在还没消息的造纸坊……
赵铭心中一跳,抬眼看向傅庭涵,“造纸一事,你有多大把握?”
赵含章精神一振,立即道:“八成!”
赵铭扫了她一眼,“没有问你。”
他坚持的看向傅庭涵。
傅庭涵:“……铭伯父,造纸的技艺是含章想出来的。”
赵铭却不太相信的样子,问道:“我记得造纸坊你们入冬前就开始折腾了,到现在都没成果吗?”
傅庭涵道:“天气寒冷,纤维泡出来得慢,我最近调配出了合适剂量的石灰水,正在漂洗,过不了多久就可以试试捞第一框纸。”
赵铭就瞥了赵含章一眼,为傅庭涵打抱不平,那眼神就像是在说,看到没有,就这你还好意思认下这个功劳?
赵含章羞愧的低下头去,趁着赵铭不注意,她却调皮的对傅庭涵飞了一个眼神。
傅庭涵脸色微红,有些不自在的移开目光。
赵含章太忙了,这些事完全顾不上,他就只能多盯着一些,她已经默写了所有她知道的步骤,那剩下的,他再推演和调试就行,她来做,步骤也是一样的,何必去占用她的精力呢?
------题外话------
明天见
魏晋干饭人 第237章 素裹世界
赵铭沉默了一下后道:“造纸坊若有消息告诉我一声。”
他有些坐不习惯,因此起身告辞,“我先回去了。”
赵含章习惯性的挽留,“伯父不留下吃了饭再走吗?”
“吃晚食吗?”赵铭瞥了她一眼问道:“剩下半日时间我们就这么干坐着?”
赵含章就不言语了,拉上傅庭涵一起送他出门,她发现了,赵铭是真喜欢傅庭涵,面对他时脸色都要好三分,一点儿不似面对她时的样子。
赵铭一边往外走一边道,“铁锅和豆油的事你别折腾了。”
“哦。”赵含章应下是应下了,但听不听除了她,估计也就傅庭涵知道了。
赵铭也不知道信没信,反正他走了。
雪景如此美丽,正是赏玩的好时候。
赵铭回到家中,站在窗前看了好一会儿雪后,招来长随,把一叠请帖递给他道:“今晚雪应该就停了,你送几张帖子出去,明日邀请他们进园子赏雪。”
长随接过帖子,躬身退了下去。
赵铭叫来管家,问道:“用到铁锅的新菜式有几种?“
不等管家回答便道:“让厨房准备准备,明日我要在园中宴客,让他们做炒菜,送上来的菜务必要美味,且不能冷,全部用豆油烹饪。”
管家愣了一下后应下。
赵铭道:“人手和锅要是不够,去老宅借。”
管家应下,等了一会儿,见赵铭没别的吩咐了便躬身退下。
王氏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还把自家做炒菜做得最好的厨娘给借出去了。
她一直给妯娌们推荐炒锅和豆油的,奈何收效甚微,外面甚至有传言说她为了支持女儿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日日吃豆油。
王氏:……平日里大家也没少吃豆子做的东西,豆腐,豆芽都能吃,为何豆油就不能吃?
这会儿终于有个赏脸的人了,王氏恨不得把菜都给人准备好呢。
赵铭,字子念,赵氏在豫州的年青一代代言人,他要请客吃饭,没人能够拒绝。
所有收到帖子的人都欣然应允。
一直不肯离开,只是派了商队回去蜀地,自己还带了几个护卫停在此处的诸传也收到了帖子。
他高兴的要去赵氏坞堡,但他现住在宋家城外的庄园里,要去赵氏坞堡,得先进县城,从城门这头走到那头城门出城才能到,才要进城门,他就遇到了正要出城的傅庭涵。
两辆车相对而驰。
因为昨天赵铭提起造纸坊,所以傅庭涵决定今天去看看。
落了半天加半夜的雪,此时大地一片素裹,出了县城,入目之处全是白茫茫一片。
傅庭涵披着披风,抱着手炉坐在车中,偶尔往外瞥了一眼,看见天地间都是雪白的颜色,特意让车停下,他下车来,踩在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这样的大雪他没少见,但像这样,天地间都是白色的完美雪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傅庭涵踩在雪上慢慢往前走,心思却飘得很远,含章更少见到这样的雪,她知道城外的雪景竟这样美吗?
天地都很安静,还很高远,人走在雪中,就跟一只小蚂蚁一样,是那样的渺小。
他们现在马不停蹄,真的可以改变含章记忆中的历史,保住豫州,让它不被乱世毁去吗?
傅庭涵停下脚步,望着目之所及的天尽头,在自然面前,人是那么渺小,那在原有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两个人的作用又能有多大呢?
傅庭涵站在路边望着远处发呆,一辆马车从远处驶来,到了近处便慢下来,最后停在路旁。
傅安站在一旁戒备的看着。
诸传撩开帘子,看到是傅庭涵便笑道:“傅大郎君怎么站在路边,是车出了问题吗?”
傅安见郎君还在发呆,便伸手推了推他,“郎君。”
傅庭涵回神,只是还有些呆,木木的扭头看他。
傅安就示意他往后看,“是诸公子。”
傅庭涵回过身来,这才看到诸传,他好奇,“你怎么在这儿?”
这话委实有些不客气,但诸传没在意,而是笑道:“赵氏的铭公子在府上设宴,我去参加,怎么,傅大郎君不曾收到帖子吗?”
傅庭涵老实的摇头,他略一思索就明白赵铭为什么要设宴了,看来赵铭虽然嘴上不赞同含章,私下却没少为她运作。
这算不算口嫌体直?
傅庭涵忍不住笑了笑,他让车夫把马车牵到一旁,让诸传先走,“诸公子先行吧。”
诸传愣了一下,看了眼面上毫无异色的傅庭涵,突然间有些羞愧,他就不急着走了,而是问道:“傅大郎君寒冬出行,不知要去何处?”
傅庭涵顿了一下后道:“去别院里看看。”
俩人又没话了。
傅庭涵突然有点儿想念赵含章,有她在,场面一定不会冷下来。
傅庭涵一脸无辜的看着诸传,很希望他赶紧离开。
诸传竟然读懂了他的意思,愣了一下后忍不住笑开来,抬手行礼道:“那就不打搅傅大郎君了,在下先行告辞。”
傅庭涵回礼,见他上车便开始自己走自己的。
傅安忙跟在身后,车夫也拉了马车跟上。
坐到车里的诸传撩开窗帘探头出来看,正看见他踩着雪慢悠悠的往前走,两仆一车落后他一丈远的位置跟着,并不打搅他,此一刻,他自己好像自成一片天地。
诸传若有所思。
长随见他沉思的时间有点儿长,忍不住叫了一声,“郎君?”
诸传回神,放下窗帘,“走吧。”
诸家的马车也动起来,傅庭涵已经把他忘在了脑后,甚至把身后跟着的傅安和车夫都抛在了脑后,谁也不知道他的脑袋瓜里又在想什么。
傅安缩着脖子跟在后面,只在需要转弯时上前示意他们家郎君该转弯了。
三人一车就慢慢走到了造纸坊,好在造纸坊距离城门也不是很远,就在赵含章的一个庄子边,这里都是她的佃户和长工,还有一条河,造纸坊就建在河流的下游处,距离庄子不是很远。
作坊里水坑一个个,工匠看到傅庭涵,立即迎上去,“郎君,有三个坑的材料都泡出您说的纤维了。”
傅庭涵这才缓慢回神,点了点头道:“去看看。”
魏晋干饭人 第238章 造纸术
傅庭涵对造纸术不熟,一切都还在摸索,但记忆是很奇特的,他一开始觉得自己对此不熟,不会知道太多,但真的开始做以后,记忆里就开始翻滚出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点。
越往下研究,出来的相关点越多,他也就知道的多了。
比如这会儿,在看到被泡掉胶,已经软烂成一团的纤维时,他自动知道可以蒸煮,或者捶打,让其速度更快一点儿。
一听说可以蒸煮,工匠们立即架起大釜,往里添水后就开始烧。
然后捞起水坑里的纤维团就往釜里放,等水不那么冷了就开始用木凳垫在脚下,一圈人围在釜边用手搓这一团纤维。
傅庭涵也伸手摸了一团,搓了搓感受纤维的硬度。
感受着上面粘附的杂质,他若有所思起来。
等赵含章到的时候,他正带着人在捶打纤维,因为他就不是擅长干活的人,身上衣服又厚重,衣摆处都湿了。
赵含章忙上前把他拉起来,“衣裳都湿了,万一着凉怎么办?”
傅庭涵惊讶,“你怎么过来了,不是说要巡视房屋和落雪的情况吗?”
“听说你出城,我让常宁去了,”赵含章拧了拧他衣摆上的水,眉头紧皱,“傅安,你带衣裳了吗?”
傅安愣愣的摇头。
赵含章觉得他太不尽职了,“还愣着干嘛,回县城拿啊。”
“哦。”傅安立即转身回县衙。
傅庭涵笑道:“没有湿透,不要紧的。”
“我们身边没有很厉害的大夫,所以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这个时代,伤寒是会死人的。”
傅庭涵见她一脸严肃,便点头应道:“好。”
赵含章这才看向他们正捶打的东西,惊奇道:“这是快成纸浆了?”
傅庭涵道:“差不多,新配的石灰水很好用,加上蒸煮,杂质去除要快很多。”
赵含章便也撸起袖子,把衣摆撩起来拴在腰带上,拿起木槌也去捶打。
一行人努力之下,等到中午,这一锅纤维都叫他们捶出浆来了,但这还没完,傅庭涵让他们又漂洗了一次,将剩余的杂质去处,这才继续打浆。
这是很辛苦的工作,但赵含章却做得津津有味,尤其看着那团纠缠在一起的纤维帚化,成就感满满。
等到傍晚,纸浆总算是打出来,傅庭涵让工匠拿了篾席捞浆。
赵含章看见,跃跃欲试,把袖子又卷高了一点儿,兴奋道:“我来,我来,这可是第一张纸,必须我们亲自来。”
工匠就将篾席交给她。
赵含章接过,双腿岔开,像蹲马步一样下蹲,然后放进纸浆里,慢慢的摇动,然后微微倾斜的拿起……
她轻缓的转着篾席,使纸浆均匀的涂抹满篾席,剩余的从边沿流回坑里。
赵含章不太确定的问傅庭涵,“这就算成功了吧?”
傅庭涵也不太确定,指了灶台道:“放在旁边干得快。”
俩人就守着这一张篾席不动了,工匠们一时也不敢散去。
傅庭涵想了想,和他们道:“你们各自忙去吧,这里我们看着就好。”
灶台旁边的温度要高一点,篾席上的纸浆慢慢被晾干,赵含章坐在一旁特别的心动,好几次想伸手去揭,但每次都给傅庭涵的眼神制止。
最后一次,她觉得差不多的时候,终于忍不住伸出手去揭,结果才碰到就被傅庭涵伸手抓住,然后紧紧握着不松开了,“现在还不行,你别乱动它。”
赵含章抽了抽手没抽出来,便道:“我知道,我不动了。”
傅庭涵却好像没听到一样,继续握着她的手没放,还和她说起今天出城时遇到的诸传,“……说是应铭伯父的邀请去赴宴,应该是为了帮你推广铁锅和豆制品。”
他道:“铭伯父虽然总是嘴上不饶人,但人是很好的。”
赵含章低头看了一眼被他握在手心里的手,抬头去看他。
傅庭涵见她不回答,便也抬头看她,一脸无辜,“怎么了?”
赵含章抿嘴一笑,不再想着抽手,而是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对,铭伯父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傅庭涵悄悄松了一口气,感觉另一只手的手心有些冒汗。
俩人一直在灶边坐到纸张干透,这才小心翼翼的从篾席上把纸揭下来。
一张很大很大的偏黄色纸张落被他们俩人揭下来,工匠们都涌上来看,看到成形的纸张,大喜,“成了!”
赵含章也笑眯了眼,“是成了,这说明我们的方法没有错。”
傅庭涵伸手摸了摸纸张后道:“就是太粗了,还可以改进一下工艺。”
但这个就要容易多了,万事开头难,他们已经做出了第一张纸,接下来便是在各种步骤上改进,有了方向,出错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赵含章直接下令,“作坊里的所有人都有赏,从明天开始,大量制纸。”
众人齐声应下。
赵含章叫来管事,吩咐道:“该添置原料的添置原料,该继续研究的继续研究,只要能做出更好的纸,首功者不吝赏赐,所有参与的人我也都有赏。”
管事高兴的应下。
赵含章就问起他的计划安排来。
管事就说了一些,赵含章微微皱眉,虽然听着没什么问题,但这计划也太保守了。
赵含章要做造纸坊,那不仅要给县衙造纸,她还想往外卖,还想建印书局呢,管事就计划这么点儿材料和坑位,产量能有多少?
纸张的产量要是不能上来,她白养这么多人在这里?
还不如直接去买纸张呢。
赵含章直接道:“多准备一些材料,将其分批浸泡处理,不是早让你准备大的纸浆池了吗?我的要求不高,每天纸张的产量上一千就行。”
管事张大了嘴巴,这一千张纸都是大纸,是要切割的,到时候可就大几千了。
但赵含章还嫌少呢,她道:“等你们熟练了,要改进工具的,我记得可以在篾席上加竹帘,做成帘床,用工具抄造,一次便能出成千上万张纸。”
她道:“适应期我给你们三个月,够了吧?”
管事心情忐忑,不太自信的应了一声。
傅庭涵在一旁看着,等她吩咐完了才道:“先下去吧,带着大家把今天的工序复盘一次,明天分工来做,等手熟了,这些都不是问题。”
管事如蒙大赦,连声应下。
等管事走了,傅庭涵才道:“我先试一下帘床要怎么做,你别着急。”
“我不着急,只是我手上能用的人少,这个管事显然不适合造纸坊。”
傅庭涵也点头,“需要一个胆大心细又计划周密的人来接手。”
只是,谁合适呢?
------题外话------
明天见
魏晋干饭人 第239章 好面子
赵含章把自己目前能信得过人扒拉了一遍,发现没有一个合适的。
主要是,她能用的几个人都被用上了,手上无人啊。
所以还是缺人。
“《千字文》和《三字经》我都默好了,”赵含章问道:“你的数学教义……”
傅庭涵道:“第一册也写得差不多了,按照你说的,写的最基本的,让他们先学阿拉伯数字吧。”
赵含章头疼,“那要怎么和他们解释阿拉伯数字呢?”
“为什么要解释?”傅庭涵理直气壮的道:“直接教就是了,这就是名词替换,一就是这么写的,这个需要解释吗?”
赵含章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对他抱拳,“傅教授,你太厉害了,我甘拜下风。”
傅庭涵眼中满是笑意,伸手将她的拳头按下,“不必太客气。”
“那你快写,等写完了我们一起去教他们。”
傅庭涵挑眉,“你也要去教他们吗?”
这的确是他们的老职业了,虽然教的学生不一样,但都是老师。
赵含章道:“总要他们见一见我,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我培养出来的人才。”
将来才好把他们用在各处啊。
“教材呢,是要抄写,还是印刷?”
赵含章叹气,“我已经让汲渊去洛阳一带找会凋版印刷的工匠了,只是还没确定可以找到,所以教学的话,就抄黑板吧。”
教材之类的,以后再说,让学生们自己手抄。
建国初期,也不是所有扫盲班的学生都能够人手一本教材的。
俩人商量了半天,发现这里还是暂时只能用这个管事。
第二天,赵含章看过造纸坊里的运作,点了点头,便带着傅庭涵回城。
而将客人留在园子里住了一晚上的赵铭刚坐在下用早食,管家前来禀报,“有几位客人对铁锅和昨日吃到的各种豆制品都甚有兴趣,尤其是蜀地来的诸传郎君,他已经问明了方子,今儿一早便先告辞离开,看方向是往县城去了。”
赵铭点了点头,挥手道:“不必再报了,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成不成看天意。”
都做到这份上了,还是不成,说明赵含章的运气不好。
赵铭慢条斯理的用完早食,管家出去转了一圈又回来了,“郎君,园子里的客人们问今天的安排是什么?”
赵铭一脸嫌弃的道:“没有安排,让他们自己玩去吧。”
一点儿眼力见也没有,连蜀地的诸传都知道要告辞,他们还留下来干什么?
赵铭这个主人不接待了,被下帖请过来的士绅们也不觉得被冒犯,直接自己在园子里玩起来。
赵家的下仆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一直到正午,他们玩够了,这才相携着高高兴兴的离开。
早走一步的诸传正在县城的珍宝阁里逛着,他伸手拿起一块肥皂,闻了闻,自有一股清香,笑道:“这倒是比我们自家做的皂角香,也要更润一些,选十块,香味都要不一样的。”
伙计一听,高兴的应下,拿起篮子就往里装。
诸传转悠到铁锅前,看到这么大一口锅,眼中闪过异色,他伸手敲了敲,很瓷实的铁啊。
用这么大一块铁做锅,赵氏还真是奢靡啊。
诸传问,“这铁锅我都要了,全部包上吧。”
伙计一愣,“这……”
他迟疑了一下后小声道:“贵客,这铁锅一个就够用了吧,买这么多也是浪费。”
诸传斜睇了他一眼,“怎么,买多了你们珍宝阁不卖吗?”
“不是,”伙计斟酌了一下后道:“这锅因为是铁制,所以有点儿小贵。”
诸传还没说话,他身边的长随大荔就生气的问道:“怎么,你觉得我们郎君付不起你们钱吗?”
“不敢不敢,”伙计一直不敢说得太明白就是怕他们这样认为,他为难了一下,实在是经验有限,不知道要怎么提醒他们,这锅五十万钱一口。
最后他纠结了好久,还是没能开口,只能心惊胆战的去找箱子给他装上,同时暗示另一个伙计去找掌柜。
不等掌柜到,诸传就知道这口锅的价钱了。
因为赵含章他们的车马从门口经过,看到珍宝阁门前停着一辆马车,赵含章便拉着傅庭涵进来巡视她的店铺。
一进门就看见伙计在打包铁锅,她惊讶,“谁这么豪富,买了一二三四口锅?”
伙计看见赵含章,眼睛大亮,立即起身道:“是九口,贵客一下把所有锅都定下了。”
赵含章更惊了,“哪位贵客?”
这样的豪客她得认识认识啊。
诸传从架子后面转出来,笑道:“是在下,没想到今日有缘,竟能遇见两位。”
赵含章看看他,又低头看看箱子里的铁锅,顿了一下,还是友情提醒道:“诸公子,这铁锅虽好,却不必多买,毕竟铁器难得,这价格有点儿高。”
诸传自觉还是买得起的,他打探道:“难道赵女郎只有这九口锅,所以不愿多卖给我?”
虽然她的确是只有这九口锅,但赵含章能承认吗?
见诸传如此自信,她便冲他笑了笑,由着他下单。
结账的时候,诸传和他的长随大荔都懵了一下,“你说多少钱?”
伙计看了赵含章一眼,觉得自己应该没有算错,他小声道:“四百五十万零一千钱,其中一千钱是这十块香皂的。”
诸传面无表情的问,“所以你们的铁锅多少钱一口?”
伙计:“五十万钱。”所以早让您慎重了,当时要是能开口问一句价钱多好呀。
但诸传买这种小玩意从不在意价钱,又怎么会特特的问一句?
诸传扭头去看赵含章。
赵含章没走,她就拉着傅庭涵站在一旁看,见他看过来,还咧开嘴对他笑。
诸传便也对她笑了笑,然后回头和大荔道:“回去取钱来。”
他家的商队已经带着他进货的琉璃制品等回蜀地了,他这会儿当然没有这么多铜钱结算的,只能动用他一直留着急用的黄金了。
现在铜钱贵重,和白银的换算基本是都是一千比一,有时候甚至能达到九百比一,所以四百五十万钱就是四千五百两,换算成黄金就是四百五十两。
诸传闭了闭眼,这个钱几乎掏空了他在这里的家底,但……
大话已经放出去,诸传没有脸说不买,他只能认下这个坑,“赵女郎这铁锅果然贵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