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赵含章:……
她不由看了一眼赵铭,倒也不必如此吧?
赵铭掀起眼皮回看她一眼,目露不解。
赵含章移开目光,一脸同样心痛的回看高县令,“有话慢慢说。”
遂平县就在西平的西南方,有一丢丢地方和西平接壤,正东面是灈阳,它位置还行,就是山比其他县多一点儿。
县西部基本上没有人烟,全是山林,人都居住在北面和东面,不巧,北上是西平,东去是灈阳。
所以去年它有点儿倒霉,西平的乱军溃逃时有散落的,便钻到了遂平县,抢掠了一些村庄,有的直接跑了,有的则是留在当地落草为寇,招了不少路过的难民一起当土匪;
而灈阳县去年被匈奴军围攻,因为久攻不下,为了收集粮草,匈奴军便派人四处抢掠,灈阳县的村庄受灾严重。
这也是灈阳县百姓造反的原因之一,去年的悲痛未曾散去,今年便要上缴这么多赋税,直接把幸存的人压死了。
但遂平县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匈奴军当时抢掠的范围广,就抢到了遂平县,而遂平的主要人口就集中在东部。
那里基本上是平原,是全县土地最肥沃的地方。
高县令眼泪哗哗的流,“去年我们县光被灭族的富户便达五家啊,更不要说被劫掠的平民百姓,但上官不体恤,今年还让我们上缴如此多的赋税,县中百姓都掏光了家底,如今已是没有活路了,求郡丞体恤!”
他哭得悲戚,赵含章受他感染,心中一悲,脸上的笑容便也澹了下来,问道:“县中现在有多少人口?库房里还有多少粮食?今年每户要上缴的赋税是多少?”
高县令一一作答。
赵含章见他答得还算详细,便知道他不是造假,眉头微蹙道:“我知道了,现在秋收在即,要组织好百姓打好秋收。”
高县令落泪道:“距离秋收还有一月,只怕县中很多百姓都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七天便可以饿死一个人,有些人现在已经开始饿肚子,没有吃的,怎么可能能忍到那时候?
高县令迟疑了一下还是道:“县中已经有人食用青苗。”
赵含章面色一变,道:“这时候便食用,秋收岂不是要坏?”
高县令暗然道:“总要活下去。”
赵含章沉默了一下后道:“我知道了。”
她看向平舆县的关县令,“关县令来说一说平舆县的情况吧。”
……
这一场谈话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晚上,赵含章将另外七县的情况都摸了一遍,并对他们的工作做出了指示,那就是安抚好县内的百姓,做好秋收的准备。
将各县县令送走,赵含章站在县衙门口望着黢黑的县城街道一言不发。
傅庭涵站在她身侧,问道:“是不是觉得很黑?”
赵含章点头,“以前用手抚摸那些历史,只觉得这个时代的人很可怜,但真正身处其中时,才发现已不是可怜二字可以叙述的。”
她深深地叹息一声,道:“如置身刺骨的黑暗中,一点儿光亮也看不见。”
傅庭涵:“如果连我们都看不见光亮,那这个时代还有努力的必要吗?含章,你悲观了。”
赵含章一个激灵回过神来,她偏头看了他一眼,苦笑道:“对不起,今日听了太多,我没想到汝南郡其他各县的情况也这么糟,汝南郡还在战场外,那在战场里,还有争斗中心的洛阳又是怎样的境况呢?”
傅庭涵心中同样一伤,他对这个时代是没有归属感,但这一条条皆是鲜活的生命,他们就身在其中,他目光柔和却坚定的看着赵含章道:“我们尽己所能就好。”
魏晋干饭人 第300章 星火
第300章星火
赵含章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被傅庭涵这么一安慰,她又元气满满起来,她重重的颔首道:“你说的对,我们尽己所能就好1
俩人相视一笑,眼中似乎都盛着星辰。
赵铭和汲渊走出来时看到的便是俩人在灯笼下脉脉相望的场景,俩人脚步都不由的一顿。
汲渊正想找借口把赵铭支走,就听见他轻咳一声,汲渊只能沉默。
赵含章和傅庭涵听见声音回头,脸上还带着笑意。
赵含章看到俩人,嘴角的笑意更盛,笑吟吟的叫了一声,“铭伯父,汲先生。”
赵铭却觉得这笑容假得很,和刚刚发自内心的浅笑全然不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感情,于是他懒得和她废话,直接道:“让人打开城门,我要出城。”
赵含章留客,“夜色已深,虽是仲夏,但到底有些凉意,伯父不如留一晚,明日再回。”
赵铭的借口简单又粗暴,“外面住不习惯。”
赵含章看他似乎不是很开心的模样,不敢太过招惹他。
唉,铭伯父就是喜怒无常,好像更年期啊
不过铭伯父这个年纪更年期是不是有点儿太早了?
赵含章只能招来马车,要亲自送人出城。
已经关闭的城门是随便可以乱开的吗?
除了赵含章自己,没有人可以命令官兵深夜开门,她也不想打破这个规矩,因此亲自把赵铭送到城门。
守门的士兵开了一道小门,堪堪可以过一辆马车。
赵含章从车上下来,和赵铭挥手,“伯父,路上小心些。”
赵铭冲她挥了挥手,这里距离坞堡不远,就一刻多钟的功夫。
赵含章想起了什么,笑嘻嘻的道:“还没有谢铭伯父呢。”
赵铭看不惯她嬉皮笑脸的模样,问道:“谢我什么?”
“要不是您找了高县令做托,今日与众县令的会面也没那么顺利”
赵铭直接打断她的话,“谁告诉你我找他做托的?”
赵含章一呆,“不是吗?”
赵铭鄙夷的扫了她一眼,“你少走这些歪门邪道。”
他刷的一下丢下车帘,和车夫道:“回家1
车夫应了一声,甩了一个响鞭便走。
赵含章只能往后退一步,默默地注视马车走远,不是他啊,那高县令那是真崇拜她啊!
赵含章心里冒泡,高高兴兴地和护送她出来的士兵道:“还愣着干什么,追上去埃”
士兵们忙上马,赵含章高声道:“伱们务必要把我敬爱的伯父安全送回坞堡啊”
声音悠悠扬扬飘远,才走出不远的马车想要听不到都难。
赵铭头疼的揉了揉额头,想了想却又忍不住失笑起来,这孩子也不知道像谁。
大伯是那样一个方正严肃的人,治之虽然有些跳脱,却也谦逊,更不要说王氏,胆子小得跟兔子似的,怎么生养出来的孩子却这么的胆大厚颜?
赵含章目送所有人走远,这才转身回城。
小门在她身后关上,赵含章看向两边守着的士兵,想着来都来了,干脆也不急着走,问道:“你们值守到何时?”
士兵道:“回女郎,我们丑时交接。”
赵含章微微颔首,问道:“值守城门可有困难处吗?”
士兵虽然能经常见到赵含章,但说话却是第一次,所以很激动,他大声的回道:“不困难,一点儿困难也没有。”
赵含章都被他的声音吓了一跳,反应过来便笑着嘘了一声,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干得好,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士兵摇头,笑眯眯的:“没了,我家就活了我一个,我是逃难到这儿来的,女郎心好,收留了我。”
赵含章眼眶微湿,颔首道:“好好干,等攒够了钱,我给你说个媳妇。”
士兵眼睛一亮,“真的?”
赵含章点头:“真的1
赵含章回到家中,听荷立即迎上来,“女郎,您是要先吃东西还是沐浴?”
“沐浴吧,这会儿没胃口。”
她今天真是体力脑力双重消耗,感觉比上战场打仗还累。
赵含章扯掉腰带,随手丢在榻上,问道:“母亲和二郎休息了吗?”
“夫人屋里的灯还亮着,二郎倒是睡下了。”
赵含章点点头,脱掉衣服,只着里衣进盥洗室,“去告诉母亲一声,就说我回来睡下了,让她安心歇下吧。”
“是。”
王氏收到消息却没有立即睡,而是带着青姑到院子里燃香祭拜,她跪在地上对着香炉叩拜,然后半仰着头看向漫天的星星,轻声道:“治之,你看到了吗,我们的三娘长大成人了。”
同在一个院子偏房里的赵二郎呼呼大睡,说完女儿的事,王氏便忧愁的看了一眼儿子的房间,叹息一声,女儿是长大了,儿子离及冠却还有好些年,最要紧的是,他岁数到了,却不一定真的就长大。
王氏一直致力于让赵二郎认字,但收效甚微,自他去了军营后,读书的事更是被无限期延后,到现在,他还只是勉强认得几个字。
赵含章却不愁这一点儿,第二天一早起床在院子里练完剑,她便去沐浴更衣,然后去用早饭。
因为王氏在,所以早食他们是一家人用的,傅庭涵也在。
王氏笑吟吟的给请傅庭涵用粥,转头看见正大口啃馒头的儿子,顿了一下便斟酌道:“二郎啊,今天要不要和阿娘去学堂里认几个字?”
赵二郎连连摇头。
王氏蹙眉,不太赞同的看向赵含章,“三娘,二郎还是应该要认一些字,不然将来别说公文,连与你通信都做不到。”
赵含章道:“他有在认字,只是不可强求,阿娘放心吧,他身边的赵才机灵,我一直让人教他呢,以后由他给二郎读公文和读信。”
她抬头看了一眼候在外面的吕虎,和赵二郎道:“你和吕虎平日闲了都跟着赵才认字,能认识多少就认多少。”
赵二郎苦着脸,但他不敢像糊弄母亲一样糊弄姐姐,因此只能点头。
傅庭涵看了他一眼,和他道:“我教你吧,你很聪明的,我们一起来找出字的规律来,这样可能效率会高点儿。”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301章 求贤若渴
第301章求贤若渴
赵二郎并不这样觉得,认一个字的功夫他都能学会一套枪法了。
他把手上剩下的馒头狠狠塞进嘴里,嘟囔道:“阿姐和姐夫给我说的兵法和故事我都有好好听,也都记下来了”所以为什么还要识字?
赵含章想了想,觉得不能让他厌学,于是站在他那边一起劝王氏,“阿娘,二郎就是记不住字,但能记住话,您把要教他的东西说给他听就行,不必强逼着他识字。”
赵二郎果然开心了些,连连点头。
可他们家哪有不识字的人啊?
想到盛誉在外的公公,再想一想从小便聪慧非常的丈夫,还有珠玉在前的赵含章,王氏就有些焦心。
她抬头看向赵二郎,见他眼睛湿漉漉的紧盯着她,王氏到嘴边的话就一顿,然后咽了下去,转而艰难的点头道:“好吧。”
赵二郎立即高兴起来,重新摸起一个馒头啃。
王氏看着憨吃憨乐的儿子,幽幽地叹了一口气,罢了,也强求不得,难得孩子这么高兴。
心里是这么想的,王氏还是忍不住发愁。
她总觉得儿子不认字,以后要吃大亏的。
赵含章调解好家庭矛盾,也高高兴兴地啃起馒头来,和喜欢食粥的傅庭涵不一样,赵氏姐弟都喜欢啃馒头。
等用过早饭,赵含章便带着傅庭涵去前衙见人,这次他们邀请来的宾客里,除了各县的县令外,还有各县一些豪富士族,昨天赵含章只是粗粗与他们一见。
今天她特意将他们请到县衙来,打算再与他们深入交谈一下。
“赵氏子弟是不少,然而得用的还是太少了,而且我们也不能只用赵氏的人,”赵含章和赵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但她并不希望自己过于依赖赵氏,或者说,她不希望自己过于依赖某一个势力。
她想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这样她才能如臂使指。
她的学堂在培养人才,但人才不是可以快速培养出来的,没有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学堂里的那些孩子用不上。
所以她需要招贤纳士。
目前,以她的声望也只能在各县里招人了,还不一定能招到,但有什么要紧呢,试一试呗。
于是赵含章把请来的宾客聚在一起说话,说明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现在各县的情况都不好,想要安定民心,恢复生产,她需要各家的帮助。
被请来的人互相对视一眼,看了一眼坐在下首的赵铭,心思各异。
赵铭就静静地坐着,并不插话,赵含章做的不错,不仅她需要人才,现在赵氏也需要人才。
但当下乱世,有才之人都傲气得很,谁会愿意听一个郡丞调遣呢?尤其还是个女郎。
赵铭心中冷笑,脸上就显出讥诮的神情,底下的人看了,各种猜测在心中乱飞。
赵含章没留意,她也没想这些家主能为她所用,他们辈分高,自持身份,她还不喜欢用他们呢,她更看重他们家中那些子弟,尤其是心中还有一腔热血,想要做一番事业的子弟。
所以她只需要这些家主帮她把消息带回去,至于有多少人愿意来投奔,看缘分了。
赵含章不强求,见过他们后便把他们送出县衙,然后转身就要去军营练兵。
赵铭叫住她,“你何时离县?”
赵含章不惊奇他会知道她出去,虽然她都还没来得及出口,只是在心里打算,“明日。”
赵铭问:“去遂平县吗?”
赵含章点头,感叹道:“本来以为他是伯父给我找的托,到底是自己人,自然要先去遂平看看,但他不是,那我就更得去遂平看看了。”
赵铭道:“多带一些人,兵既然练出来了,那就要用上。”
赵含章笑了笑,应下。
但她并没有打算带很多人去,成本太高!
她只让秋武带了两什随行,然后保持道路畅通,他们可以随时联系上西平就可以。
汲渊很想跟着去看看,但赵含章才正式成为郡丞,事情很多,加之他们还要筹措军粮,昨天和各县令见过后,赵含章直接道:“我们现在不仅要给刺史府筹措军粮,还要准备给各县的赈济粮食。”
所以,他很忙,这次出行就只能傅庭涵跟着。
赵含章没让汲渊回上蔡,而是单独见了柴县令,和他恳谈了一番后放他离开。
柴县令或许没有大的才华,但他够怂,够听话,赵含章现在是他名正言顺的上司,所以她说的话,他得听。
上蔡的情况已经稳定,各种事情都已有先例,他只要照着汲渊定下的规矩来做就不会出大错。
而且上蔡就在西平隔壁,离得近,若是有事,不仅汲渊,赵铭也会处理,别看他两耳不闻窗外事,几乎不过问西平的政务,但哪次赵含章找上门去他能真的撒开手的?
赵含章临走前还见了见西平县的吏员们,尤其是耿荣、宋智和陈四娘范颖,她道:“各县情况都不好,而如今西平已经安定,你们都有了赈济和安抚的经验,之后可能会需要你们到别的县去做事。”
她道:“所以伱们现在不仅要处理好西平的事务,培养一下副手,还得和汲先生接触郡守府事务。”
四人都眼睛大亮,心中激动不已,这是说,他们要从西平县的吏员变成郡守府的吏员了?
赵含章就喜欢这样的目光,有野心,有活力!
她嘴角翘了翘,因为早上见到的那些死气沉沉的家主而积累的郁气消散了不少,她道:“你们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很俗的一句话,但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话。
没有人觉得赵含章说的是假话,四人都很用力的应下。
人无壮志罔少年,四人年纪都不大,谁没有一番大志向呢?
还没有对这个世界失望,四人身上透出一股勃勃生机,都很认真聆听赵含章的叮嘱。
赵含章心情好了许多,这才叫来赵宽说话。
“灈阳县情况如何?”
赵宽对这个族妹更尊敬了些,明明只个把月没见而已,但他总觉得她身上的威势更重了些。
? ?明天见
?
????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302章 常县令
第302章常县令
他谨慎的回答道:“赈济粮都发下去了,确保每户都领取到了可以保证到秋收的粮食,你说的摸底调查我们还在做,参与造反的人绝大多数都回到了村里,虽然还很戒备,但因为衙门一直未曾拿他们问罪,还算安定。”
赵含章颔首,“安抚好他们,等秋收结束,他们心就定下了。”
赵宽继续道:“我们顺着庭涵给的数据往下查,查出不少隐户,”
他顿了顿后问:“要请那些人家来问话吗?”
赵含章摇头,“此事不急,现在最大的矛盾并不是隐户的问题,而是百姓生存的问题,只要他们能活着,我不介意他们当隐户。”
她微微抬着下巴道:“总有一天,我会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从暗处走出来,生活在太阳底下,届时,再有人阻拦,隐户才是主要问题。”
赵宽悄悄松了一口气,现在是乱世,隐户的问题普遍存在,很多百姓都是为了生存才依附当地士族,此时清查,不仅会得罪士族,也会把那些隐户百姓逼入绝境,对他们同样不利,赵含章能够先掀过这个问题,他是很赞同的。
“灈阳县现在的目标只有三个,安定民心,劝课农桑,发展教育,”赵含章道:“我给你相宜之权,你和辉族兄他们都有在上蔡的经验,应该可以做到吧?”
赵宽正色道:“我会尽力而为。”
赵含章点点头,道:“有困难就告诉我,我不在西平,告诉汲先生也可。”
赵宽应下,然后开始和赵含章要东西,“伱也知道,如今灈阳一切都刚开始,虽然给了赈济粮,但如今闲置的人还是多,若能把他们用起来,不仅可以安定民心,也可以趁机修路挖水渠,对明年的耕作也有好处。”
赵含章觉得这个场景好熟啊,非常的像曾经的自己对着五叔祖和赵铭。
但她也只是头疼了一下下,便应了下来,不过把他报上来的数额砍去了一半,“宽族兄,我如今不是一个县的县令,而是十个县的郡丞,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你得学会自己想办法为县衙赚钱。”
赵宽:当时让他当灈阳县县令时可不是这么说的,当时说好了一切有她,她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他
赵宽幽怨的看了赵含章一眼,赵含章也目光清明的回视,她似乎读懂了他未出口的话,想了想,她觉得不能太无情,于是露出温和的笑容,语重心长地和赵宽道:“宽族兄也体恤体恤我,在接手汝南郡前,我实在不知各县的情况恶劣成这样,这是我的过失。”
她深深地叹息一声道:“昨日你也在场,与我一起听了各县的情况,心里岂能无动于衷?本来只有西平、上蔡和灈阳三县,我就是再难也能支撑你们,但现在一下增加了七县,且每一个县的情况都不太好,我也很困难啊1
对上赵含章恳求的目光,赵宽一下心软了,他颔首道:“我知道,三妹妹放心,我会打理好灈阳的。”
赵含章道:“当然,兄长若有难处,尽管写信来告知我,但我能相助的,我必定不推脱。”
赵宽心情更好了些,同时有了种被上司关怀看重的感情出来,他点头应下,表示他一定会尽力而为,不辜负她。
送走赵宽,赵含章总算完成了今天的事,她转身往后院走,衙门里差吏们都下衙了,除了值守的衙役外便没人了,整个县衙都静悄悄的。
傅庭涵的办公房里亮起了灯,赵含章便走过去。
常宁正在他屋里,俩人正面对面坐着整理桌上的文件,听见响动,常宁回头见是赵含章,忙起身行礼,“郡丞。”
赵含章微微颔首,问道:“在干什么?”
“傅大郎君正与我交接。”傅庭涵要跟着赵含章出门,因为有七个县要走,谁也不知何时能回来,所以他手上的一些事情需要交给常宁。
赵含章才想起一事来,“对,我现在是郡丞了,虽然可以兼任西平县县令,但实在没必要。”
她道:“我要处理郡守府事务,西平县这边也主要由你来负责,嗯,从今日开始,常主簿就升任为县令吧。”
常主簿:“女郎可以直接任命县令?”
按照程序,不是应该和朝廷上书,由吏部审核过后才能决定吗?
赵含章笑了笑后道:“如今洛阳混战,我们和朝廷的消息断绝,便是上书也没那么快,便宜之计嘛,这个主我还是做得了的,明日我就把任命书给你。”
常宁愣愣地看着赵含章,心中激荡,他竟然就这样升任县令了?
常宁突然想起来,一脸纠结道:“女郎,我,我没有参加过定品”
赵含章道:“我任人唯贤,不论家世,也不论定品与否,我不管在他处如何,但在我汝南郡,以后人才出仕需要考试,我以后会颁下相关的政策。”
说到这里,赵含章一叹,“可惜学堂里的孩子还是太嫩,不然让启用他们是最好的。”
傅庭涵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和常宁道:“我们离开以后,学堂也要好好经营,督促学生们好好读书。”
他意味深长的道:“那里面的孩子才是我们的将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