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官路无疆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沧海而立
官路无疆 - 964 失实惊心
曾家辉带着小胡,先离开了郑小花母女劳作的地方,见时间还早,赶到了村里的小学,这是一个有六个年级的村小学,可每个年级只有十一二个学生,学校四个老师负责六个年级的教学,一个叫李于峰的中年人兼任了校长。
当曾家辉对李校长说明来意,并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李校长,我想了解一下这个学校有多少同学获得了希望工程的捐助?”
“只有两名同学。”
“以前呢?”
李校长摇头,道:“以前没有,这两名是去年开始的,一年两百块钱,这两名同学是我们这个村小学第一批受到希望工程捐助的同学…….”
“以前有个叫郑小花的同学,是在这学校上学吗?”
“是的。”
李校长一听提到郑小花,脸上就是无限的惋惜,“失学两年多了,如果不是失学,她应该上六年级了。唉,这郑小花家庭困难,二年级的时候,还是我们几个老师给她揍的学费,三年级只上了一学期就没上了。这孩子人很聪明,成绩也好着呢,可惜了…….”
“可我听说她几年前就得到了希望工程的捐助啊。”
“不可能。”李校长坚定的道:“如果得到捐助,她绝不会失学。”
李校长不但这么说,还把几位老师找了来,大家都证明郑小花确实没有受到什么希望工程的捐助,对于曾家辉的说法,他们更是义愤填膺,“谁说资助了?”
曾家辉把那封署名“郑小花”的信掏出来让老师们逐一传阅,“你们对这笔迹有印象么?”
“没有。”
但几人均表示,这信绝非郑小花所写,一方面郑小花认不完这么多字,另一方面就是信的落款日期是当年的盛夏,那年因为洪水让全村受灾,村小学春季提前半个月放了假,并没有组织期末考试。
郑小花的资助看来是假的了,曾家辉从学校离开之后,又去了一趟村支书的家里,再一次证实了学校李校长与老师们的说法,郑小花在上学期间没有得到过一分钱的希望工程资助。
企业捐的款哪儿去了?
曾家辉暂时没去想这个问题,而且是再次返回了学校,他跟李校长商量,“李校长,郑小花同学如果再回学校上学,年龄上有什么问题没有?”
“这个倒不是问题。”
“是接着三年级上呢,还是降一个级上为好?”
“这个…”李校长想了一下,道:“本来就耽误两年了,年龄有点偏大,如果再降一级,那就真会影响今后上中学的适度年龄了。从她的聪明才智看,如果让她跳一个级倒是可以。我们学校的几个老师都是县城来的,反正平时也没什么事可做,干脆几个老师轮流给她补一下课,让她直接从四年级或者五年级开始,我看问题不大。”
“这样最好了。”
曾家辉换了几千块钱出来,递到李校长的手里,“这钱一部分作为郑小花小学期间的学费,其余的就当给几位老师的补课费。李校长要多做一个几位老师的工作,争取让郑小花这两年拉下的功课全补起来……….”
李校长看着手里的钱,从中抽了几张出来,“这作为学费的一部分我没有意见,算你资助的。可这老师们的补课费,我们是坚决不收。别说是村小学,就是城里的中学,现在也不允许收补课费的。”
他坚决的将其余的钱还给了曾家辉。
曾家辉还要坚持,“这与真正意义上的补课不一样….”
“您让我们也奉献一点爱心吧。”
“那好。”
曾家辉倒是挺感动的,能到这种贫穷的村子里教书,这些老师们本身就是一种对教育的资助,还能有这份帮助失学儿童补课的心,那就更让他钦佩了。
离开这个村子前,曾家辉去了一趟郑小花的家里,告诉她一定要重新上学,并将学费已经付清的清楚说明了一下,然后掏了五千块钱,让家里请医生看一下病人,以示慰问。
对于村小学校老师的义举,曾家辉委托有关方面,个人出资捐助了一套教学设备,算是表达了对李校长等几名老师的真诚敬意。
八封信,第一封查证起来就是假的,曾家辉感到问题非常严重了,于是决定找到所有的小孩,他与小胡雇了两辆摩托车,花了近一周的时间,跑了几个县的数个村庄,行程近千公里,访查了企业提供的二十名孩子的家长、学校和当地有关机构,证实下来,只有几名同学收到了捐款,写信的八位同学则全都没有收到捐款,信是假的。
而且,这写信的几个小孩子,全是大山村落人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很难联系到。同时,家庭情况也最为贫困的,看来这编造假信之人还是有所思考与选择的。从访查的情况看,有的小孩子因为没有收到什么资助,早就失学了。有的是因为亲戚帮助勉强坚持了下来,还一个孩子因为生病,一年前就离开了人世。
当地政府也关心过这些孩子,有几个是受到政府的资助而没有失学,有一名同学已经升入了中学。
对于没有得到资助的孩子,曾家辉都掏了腰包,只不过他觉得光靠一已之力,显然无法支撑这样的工程,通过他的协调,希望工程方面已经将这些儿童调剂进入了资助单子。可知道的可以解决,不知道的呢,他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孩子等待资助?同时,更让他纠心的是,他不知道以前希望工程的捐款,还有多少是报了资助对象,钱也发下去了,实际收到资助的会有多少?
如果这些问题不弄清,从中弄虚作假的人不受到惩处,希望工程今后希望何在?
在川省的这一番调查下来,他由此及彼的联想下去,其他省市的情况会如何呢?这种猜想让他吃不香、睡不着,更是无法静下心来,如果不亲自查一番,他估计自己根本无法正常工作与生活。





官路无疆 965 表面放松
官路无疆 - 965 表面放松
捐款没到学生手中,写假信就更让人愤怒了。
曾家辉找到负责这里希望工程款发放的共青团组织,团县委负责人称,希望工程有关放款的设计是完善的,先由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直接划款给团县委,由团县委直接转账给乡镇教办,乡镇教办希望工程负责人只有凭团县委开出的领条才可以将款转账到各校,在这过程中经办的人都是看不到现金的,从而防止贪污的可能性。
这一点,乡镇教办的相关负责人也证实了这个工程流程。
“假信又作何解释?”
“这个我们已经作过调查,确有其事。”
按照团县委的说法,曾副书记调查的这起企业捐款,确实资助了县里的二十个孩子,而且足额发放到各学校,上面还会有所在乡镇教办负责人的签字,手续齐备而完善。
至于假信一事,曾家辉面见了操办之人,“这几封信全是你一个人写的吗?”他拿出企业提供的八封信,放到了写信人的面前。
这一个乡教办的干部,他看着面前的几封假信,竟然一点也不惭愧,坦然的点头,“确实是我写的。”
“为什么这样做?”
“算是善意的谎言吧。”
“哦?”
曾家辉算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解释,狐疑的道:“给个合理的解释。”
教办的干部不慌不忙的道:“企业方面查询过几次捐款的落实问题,钱是肯定没问题的,我们也确实经手了钱并发到了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手中,这信学生们可不愿意回,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可能因为学校办公费都是从学杂费中出,可能是班主任直接代领了冲抵学杂费,结果学生与家长有一定情绪,所以学生不大愿意回信。另一方面,实际支助的对象可能与原先报上去的名单出现了更替问题,导致原来支助的张三,可能因为张三的条件好于李四,或者张三已经不愿意上学,而李四更需要,下面实际上就支助了李四。所以,无法让张三写信,只能代写。”
“所以你就操办了这事儿?”
“是的,对大多数贫困学生来说,一两元钱的邮费也算一点小负担的,因此我让班主任写了信,统一交给我,再在教办找其他孩子抄写而发出。信封是我统一买的,地址也是由我一个人写的,邮票是我私人贴的。有些信,学生的确不知道是班主任代写的,但我们是用心良苦,绝不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真是一种善意的欺骗吧。”
当曾家辉问为什么既然更换了对象,学生不愿意写回信了,教办为什么还要以孩子的名义欺骗好心企业呢?教办的这位工作人员回答说:“一个这生每年两百元是团省委定的标准。而每个学生每学期学杂费就超过这个标准了,哪里能真正实正捐助,只能算是补贴了一部分而已。的确有希望工程救助的学生失学,这是事实。为了不让资助者失望,我们就谎称在学,拔高成绩、说成班干部也是同样道理。”
“好心干坏事?”
“是有这种感觉。”
“现在是否后悔寄了这些信?”
教办的干部有些淡然的摇头,道:“我不后悔,要说后悔就是没把工作做得更细。反正不回信是绝对不对的,不回信太没有礼貌了。”
“那把你这儿的真正得到资助的八名学生名单给我看一下,或者说是领款的单子让我核对一下。”
“这个没问题。”
对照名单,曾家辉带着这名教办人员,与小胡一起跑了几个孩子所在的学校和村庄,实地了解下来,钱是真的发放到学生手中用于交了学费,并无扣押或者私人占用情况。只是,资助的对象换得差不多了。对于像郑小花同学的那种情况,曾家辉可是耿耿于怀。她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换掉的,如果这笔钱能及时资助她,她也不至于会失学两年了。
但这种情况还是让人在生气的同时,稍稍缓了一口气,不是被中途截留和贪污,那就是好事,至于其他问题,仅是操作上的不规范而已,企业支助这个省里的二十名同学,数额上还是保证了的。
如果因为这个而处理什么人,或者大做什么文章,显然有点过了,还会给希望工程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传言一起,什么解释都不管用的。作为曾家辉现在的身份和职责,不允许他快意恩仇,更何况情况比预料的好上了不少。他的这种谨慎与小心,以及表面放松的神情,全看在了陪同调查的当地官员眼里。
只不过,曾家辉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工作上非常认真,而且十分细致。
他的公文包里,可不只有那家企业提供的八封假信,还有当地其他同学的两封信呢,其中一封是当地县里乡镇上一个山村小学一位叫黄娟的五年级女同学写的信,他也“顺便”作了情况核实,“黄娟同学,你是什么时候领到第一笔希望工程的捐款的?”
黄娟同学一开始是眨着美丽的眼睛,认真的想了想,回忆道:“前年九月份。”
当曾家辉拿出那封信,问她:“这是人写的么?”
黄娟看了一眼,吞吐的道:“是…我写的。”
“你再好好看看,这真是你自己所写?”
黄娟紧咬着嘴唇,半响之后仍然说:“是我写的。”
“哦。”曾家辉微微笑了一下,“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挺好的。”
“哪一科学得好呢?”
“语…语文。”
“字写得好不好?”
“还行吧。”
曾家辉拿出一张纸与笔,递给黄娟小同学,“叔叔让你听写一下,看看你写的字怎么样,行不行?”
黄娟同学听话的点头。
可当曾家辉照着信上的内容念了一段话,然后再拿起黄娟写的字一对照,发现笔迹全部完全不符。
“黄娟同学,你再仔细的想一想,这信到底是不是你写的?”
笔直地站在阳光下,黄娟痛苦地看看老师,眼珠在眼眶中打转,咬着嘴,好半天终于老实的说:“不是我写的。”




官路无疆 966 舆论导向
官路无疆 - 966 舆论导向
“那为什么要说自己写的呢?”
曾家辉轻声的问道。
“…”
面对这位小姑娘的沉默,曾家辉只能再问,“是谁让你这么说的?”
仍然是沉默。
曾家辉只好继续发问,“这封信以前看到过吗?”
“没有。”
黄娟这回摇头作答。
写信的事、拿钱的时间,这些问题曾家辉也找黄娟的家长进行了核实,但结果….他一点也没写在脸上。
调查结束,当地的人松了一口气。
却不料曾家辉在临走的时候,突然提出召开一个情况讨论会,并让有关方面的记者“随便”参加了一下。
这个会有些突然,与当地官员的判断有些出入。因为,调查下来心情看似不错的曾家辉,在会上突然一反常态的怒拍了桌子,“你们说因为种情况临时更换了受助人,这我可以认为是操作规范上的小问题,需要完善与改进。可你们贪污了捐资款的事实俱在,法不容情。”
地方的同志对他的突然发难,惊愕之余更不同意了,县教委的负责人立即就反驳了,“资助款一分不少的发下去,如果存在贪污,贪污多少?根据是什么?”
显然,谁都不愿意背这个罪名的。
曾家辉听现场有人反对得这么理直气壮,他就笑了,“你们提供的签字领钱的单子我认真核查过了,确实班主任领了钱,也发到了指定的学生及家长手中。可是,人们发放时间是什么时候?我在每个学生的学校及家庭了解情况时,专门问了时间。你们是一年前的9月发放的吧?”
“是。”
参加会议的人员很多,但曾家辉主要面向直接有关人员提问,这位教委的负责人不得不如实的点头作答。
曾家辉冷下脸来,“企业的捐款是三年前到位的,为什么一年多的时间之后才开始发放?企业没有获得必要的回复,追问之后,而且是在捐款企业第二次直接查询到地方上的时候,你们才迅速回信并同时补发这些捐款,这是为什么?如果无人过问,你们会不会补发?如果没人弄虚作假、克扣捐款,为什么会全部调整上报的学生名单…….?”
他一连提出几个“为什么”之后,下了一个结论,“有人贪污之后,查证起来退脏。什么善意的谎言,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已经讲得如此清楚明白,还有人现场反驳么?显然不会,谁反驳的声音越大,谁的问题就会越多。在这个县里的会开到如此程度,县委书记坐不住了,当即郑重的表态要成立专案给、严肃查处。
当他询问具体有什么处理意见的时候,曾家辉只是淡淡的一笑,“情况已经清楚了,青基会肯定要发一个《声明》公之于众,并会给有关企业认真回复。至于相关人员怎么处理,那是各地党委的事………”
处理人的事,他才不会管呢。团中央不会伸这个手,曾副书记更不会全国各地“惹事生非”,得罪人太多,那不是让更多的人跟自己过不去么?再说了,只要情况一公布,何需自己处理?
曾家辉让青基会以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名义,将这一次调查情况反馈给了相关企业,并联系了在沿海接触的记者方世玉,讲了有关情况,让他到自己跑过的地方选了几个点进了一些调查,然后以采访自己的形式写了一篇报道。
报道的结尾是方世玉采访团中央副书记曾家辉的几个另外问题,第一个是有关如何处理查清的问题?曾家辉的回答是:按有关规定,属于地方人员的让地上方自己依法依纪秉公处理,如果是属于基金会的下属分支机构人员,团中央会严肃查办。
第二个问题引出了后面的工作,方世玉问:“曾书记,捐款去向你们查了就能让捐款人放心了么?”
“不能。”
“那你认为他们不放心的还有什么?”
曾家辉的回答是:“希望工程建了那么多的希望小学,有多少发挥了作用?这是他们关心的,也是他们不放心的一个重点…….”
“请您举例说明一下。”
“比如,现在一些地上存在希望小学被废弃的问题,这种情况对不住捐款人,他们自然不会放心了。”
“那你会怎么办?”
“亲自查验。”
“那好,我们拭目以待。顺便问一下,对于青基会的一直炒得沸沸扬扬的内部管理问题,特别是关于这几年有关负责人拿捐款搞投资的事,你怎么看?团中央又会怎么做?”
“我们不是看新闻报道怎么写,而是看审计部门查的结果。团中央不能自己说怎么做,我们只会加强和改进管理,对过去的事,我们会按照中央的指示严格落实。”
他与方玉世的这一问一答,安排在公开的报纸上发表。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借助中央的指示,来解决希望工程遗留问题。不然,光仅他一个分管的领导,哪能把以前的负责人怎么办?这是寄望于社会舆论的力量,再次请求上层下决心整治希望工程的问题,争取一把上言宝剑。
对于方世玉最后问到的关于港媒失实报道的官司问题,曾家辉倒是只用了几个字作答:相信法律。他这是表示要把官司打到底了,接手希望工程的管理,那就什么事都得干。出现问题就要解决,受到损害就要维权,他要给希望工程重树一个良好的形象。
他还借助这个采访,表示任何情况青基会都会积极作出回应,并呼吁各界人士依靠专业机构实现慈善意愿,继续支持青基会的工作,继续共同实施“希望工程”。
当然,这种采访与报道。曾家辉与方世玉事先作了沟通,他还亲自审过稿子,力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他不但要在公开的媒体上这么说,许多工作还真是要这么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后面的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时之间,各方对方世玉的这篇名记大作给予了许多议论,也给予了这位团中央新出现的副书记给予了更多关注。而曾家辉也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这些反应,只有这种舆论导向真正发挥了作用,他才能顺利的开展下一步工作。




官路无疆 967 问题根源
官路无疆 - 967 问题根源
在曾家辉的亲自带领下,青基会派出了调查小组专门对希望工程援建学校抽查了几个省市,对其中反应较为强烈的清江省玉阳县最为细致,这个县90年代中后期“普九”中社会及众多爱心人士援助建了76所希望小学,一度成为“希望小学之县”。其中青基会在玉阳县援建希望小学18所,目前正常使用14所,被撤并4所。除此之外,各级团组织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儿童改善学习条件,募集捐款进行改造村级教学点的危旧校舍援建了30所“微型希望小学”。由于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有21所村级教学点被合并到邻近的完全小学,目前正常使用的还有9所。
调查组首先到有关教育部门进行了情况查对,初步判断,“有关媒体关于玉阳县建有76所希望小学、有50余所废弃的情况,没有得到证实,看来报道的数目有出入。不过,反应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
一些援建项目由于缺乏监管,缺少后续扶持,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因此确实出现了问题。
从玉阳县教育的情况反映来看,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过程中,由希望工程实施机构援建的希望小学得到了较好的保留。曾家辉在清江省青基会调查了解到2000年以后清江全省新建的140多所希望小学没有一所出现撤并情况。
这一现象还是能说明,希望工程在慢慢的走向正轨,他在调查中对同行的媒体记者说:“事实上,青基会在援建希望小学时,逐步严格按照希望小学建设管理规则进行,其内容包括希望小学建设条件、项目申请和建设程序、建校资金管理以及后续扶持等等。为了新建希望小学持久稳定发展,避免撤并风险,青基会还在希望小学建设管理规则中,增加了学校应为乡村完全小学、在校学生人数不得低于270人等这样一些规定,强调新建希望小学的选址务必符合当地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计划、15年内不被撤并。现在看来,这样的规定倒是非常必要,关键在于建设过程中务必遵守。”
一位记者当场表示担忧,“据说这个县里有的希望小学成了猪圈,这怎么对得住捐款人?”
曾家辉没有反驳,而是深思道:“这种情况有待查实。但从目前情况看,上个世纪末建的希望小学,因为规则没有出台,大多数希望小学不合符希望小学建设与管理规则,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一些学校不可避免的出现撤并,废弃的学校出现卖给农民种庄稼、养猪养鸡,或作为村委会办公之用,或一片荒芜,这种情况不是哪一个县的特色,而是全国不同程度存在的普遍现象,这有时代的烙印在上面。”
无疑,这种情况确实伤害捐款人的感情。
调查组在全国首所农民个人捐资的玉阳县农村就证实了这一点,一个捐献了打工7年全部所得7.8万元的捐资人援建的“大鹏希望小学”,仅用两年就废弃了。当调查组联系他提及此事,他在电话中是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显然慈善感情挫伤。
捐资助学是一种重要的慈善方式。发达国家也有很多学校是私人捐建,如芝加哥大学由洛克菲勒捐资,斯坦福大学由斯坦福捐资,康奈尔大学由康奈尔捐资……钱捐出去后,会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作为独立法人进行管理,捐资人意愿通过捐资时即定好的协议得到保证。
岁月变迁,有些变化却总是难免的,如康奈尔大学后来就因为经济原因交由政府接管,但政府还是受制于接管前谈好的协议。慈善捐助即使因为不可抗因素而改变用途,也理应继续用于慈善,捐资人最初的善意理应得到持久珍重。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捐资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善款,合法地变成某些官员餐桌上的账单,或座下的轿车。
1...266267268269270...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