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雪蛇
“好像是有,当我贩卖的徽纸有一定名气之后,好像这种很爽快的顾客逐渐增多了。”
“他们为什么买你的纸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犹豫呢?”
“他们都说我的纸轻薄,便于书写,而且我卖的纸质量从来都是由保证的还有就是数量也从来都不短缺。”
“这难道不就是你江兄龙须纸的信誉吗?而程兄你呢?有没有在你的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仍有人愿意赊账供应原料给你供你贩卖,让你贩卖以后将资金周转过来然后再还钱呢?”
“有……有的。”
“那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说我以前从不拖欠购买原料的钱,所以他们相信我肯定能还上的。”
听到了这两段对话以后,在座的所有人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座的生意做得都不小,时间也都不短,这样的事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过来了一个道理,他们之前所说的所有东西都只是发家的手段,但是发家之后要想将生意做得长久,最重要的还是信誉。
就如同程辉一样,虽然他的茶叶生意受到了赵惟吉新茶的冲击,但是凭借他多年以来的信誉,他还是撑过了最难度过的关头。虽然现在没有以前那么赚钱了,但是仍然没有倒下。一旦他能找到可以对抗赵惟吉新茶的东西未必不能翻身,毕竟老字号摆在那里。
就在在座的商人刚把这个问题想通了的时候,赵惟吉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
“其实我也算是一个商人了。在座的所有人包括我能否摸着良心想,当自己的生意受到做同样生意的他人冲击之时有没有想过用卑劣的手段去对付别人。
造谣,找茬,甚至对对方的店面或者是货源进行破坏?
不用做过,只要想过就算。”
此刻在座的所有商人都低下了头,因为赵惟吉的条件限制太苛刻了,只要想过就算。在座没有一个人没想过,人都是由阴暗面的,不是每个都都是圣人。这些生意人能把持住自己不去做就算不错了,不去想,怎么可能?
“王爷说那么多到底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汪斌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这个吴越王肯定不是把他们找了谈生意经的,他创办的清华书院就有商科,据说这人也聚集了不少商人在那里面偶尔授课。
“我想说的是,咱们这个行业其实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姓了。咱们商人的地位本就不高,而且还龙蛇混杂。有着很多商人的行为根本就是给咱们这个行业在抹黑。”
“这不也是没有办法的吗,咱们商人的地位低下,而且朝廷很多时候都不考虑咱们正当商人的利益,连保护我们的律法都没有。”
“朝廷没有专门制定保护咱们商人的律法没有关系,咱们可以自己来制定。只要我们这些正当的商人都联合起来,制定自己的律法和规范的话,既可以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也可以提高商人的地位。”
赵惟吉此言一出,全场一片哗然,这个王爷想做什么?商人自己制定自己的律法?他疯了吗?
但是此刻堂下却有一人怀着不一样的心情,这人并不震惊,反而是有些期待,还有些兴奋。这个人就是汪斌,他越来越好奇这个吴越王了。
“那么王爷,你说咱们要怎么制定属于自己的律法,这难道不会成为我们自己在做生意的时候的枷锁吗?”
“汪先生,首先我们要却一点,到底是有秩序好,还是一片混沌才好?”
“这个自然是有秩序好。”当生意做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商人们更多的想法便不再是如何赚法律的空子了,而是希望法律来保护他们已有的利益。
赵惟吉早就想清楚这一点了,所以他肯定这群大商人肯定会接受他的提议,因为他所提出的东西将是这些人既得利益的保护伞。
“既然是有秩序好,那么汪先生有怎么能肯定咱们以后要实行的规范会是枷锁呢,毕竟这并不是我一个人颁布出来就说的算的。”
“这就对了,王爷并不是官家,如何能够让商法具有约束效力呢?”
“这才是我今天找诸位来的目的,我希望能联合诸位成立一个商会。”
这下所有人又傻眼了,什么东西叫商会啊。
;
大宋武皇 第四十九章 商会
中国的综合姓商会最早出现已经到达晚清了,之前也不是没有类似的组织,但是更多时候是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行业,比如说盐业,或者是丝织业等。
赵惟吉之所以想在这个时代就将商会弄出来,除了因为他超前的知识的存在使他知道商会的种种好处以外,也是因为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形成商会的基础。
“什么东西叫做商会?”看到众人都不明白这吴越王提出的概念,汪斌率先发问了。
“商会就是咱们这群人联合成立一个组织,然后由我们讨论制定一套规范体系,由我们监督执行,保证所有商会会员的共同利益。而且也能方便商会中会员之间的行业互助。”
“规则是由您制定吗,或者是由这么几个人?”
“行规是由大家来制定,大家提出希望拥有的规定,然后大家来投票决定哪些用哪些不用,但是只要规定确定下来,大家都需要遵守。”
“不遵守又会怎样?”
“轻怎罚款,重则逐出商会。”
“逐出商会那有怎样?又不会影响我们做生意。”
“这里我就又要提出另一个新东西了?”
在座的大商人们脸都绿了,这家伙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乱七八糟的东西啊,先听听他又有什么新花样。
“您说吧。”
“这种东西就叫做品牌效应,也就是你们老字号的说法。老字号总是要比新兴的店铺要赚钱些不是吗,除非新兴的店铺所售的物品真有什么过人之处。”
底下的众人默认的点了点头,老字号总的说来都要比新的店铺生意好些,因为不是每个做生意的人都能推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新产品,人们都愿意买老字号的商品,毕竟那样风险小一些。
“这就是品牌效应,所以如果我们将我们的商会做成一个巨大的品牌之时会有什么结果?”
在座诸位皆是商场上混迹多年的老油条了,哪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厉害之处。一旦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品牌,旗下所有的加盟商行必然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就如同后世什么iso9001或者是什么3c认证一样,虽然那东西屁用都没有,但是让人感觉上去就是那么放心。
这就是商会的威力,有商会的认证会使销售的阻碍减少,一旦失去的商会的认证,原本的消费者都会怀疑你到底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才被商会除名的,所以自然对你的商品也会有所怀疑。
“可是您又怎能保证商会一定会形成您所说的品牌效应?”此刻程辉也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首先是最初的创办商行们,也就是在座的诸位,我想在座诸位的字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品牌、所有的这些大品牌同时创立一个商会,本来就会很吸引人不是吗。”
这里所有的商人都同意的点了一下头,赵惟吉请来的都是徽商中的佼佼者,他们当然有这种自信。
“然后是制定合理的规矩,我想能够保护大家的利益的规定必然也能得到百姓的同意的。”
“等等。”这个时候江绍打断了赵惟吉的话。“我们制定规矩肯定是保护咱们自己的利益优先,为何要估计买的百姓的利益?”
赵惟吉当然知道肯定会有此一问,他早就有了答案了。
“江兄想象这么一个情景,如果我们制定了什么规定只能保护我们自己却牺牲了其他人的利益时会产生什么一个后果。比如说,你们这些纸商联合打压原料的收购价,或者是联合太高商品的价格?”
私人的彻底垄断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国家层面的干预。所以说如果你们贩纸也联合打压原料的收购价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第三方会怎样?又或者是联合抬高售价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你们这个体系之外的新销售点的时候又会怎样?
趋利避害是动物的天姓,人类也不能例外。就算是你商会有着巨大的品牌效益,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些都是浮云。
一想到上述的场景,作为一个明白人的江绍不禁的也打了个冷颤。
这个时代虽然是自然经济作为主导的时代,但是也不是不存在市场经济,而且还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
商人想要活下去就必须适应这个完全由市场选择作为主导的游戏的规则。
“既然江兄暂时没有异议了,我就接着说下去了。
我们制定好这个多方面都能接受的规矩以后,就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宣传,让我们所有的相关利益者全都知道这份东西的存在。从原料的供应,到成品的售出,所有的环节尽量面面俱到。让所有环节都接受并且觉得这是一份好的东西,这样一来当有人违反这些规定的时候必然要遭到这种种环节的人的质疑和鄙视。”
“好狠啊。”这是现在在场的所有商人的一致想法。
“最后就是坚持和秉公执行了,一旦这套规矩设立,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任何违反规定的人必然要遭到惩处,不容有赦。我想商君徙木立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这个时候全场所有的商人都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因为这套东西可不是说做就做的,单是制定规矩这一步就不那么好走,虽然说是尽量照顾到全方位的利益,单是那样必然意味着有一些自身的利益要被牺牲掉一些,利益冲突是必然的。
看到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赵惟吉很悠闲的端过茶碗喝了一口,他不是不着急,而是非常理解这群人,毕竟这是一个超越这个时代太多的构想,虽然宋朝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让这一构想有实现的土壤,但是在思想上要接受还是不太容易的。
大约过去了一炷香的时间终于有人说话了:“我同意王爷的这个构想,我加入。”
不出赵惟吉所料,这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人果然是汪斌。从这个人之前的谈吐和所问的问题就知道他有着超凡着实的远见和胆略。而且此人做的生意之大,领域之广也是在座诸位中第一的。如果他能够加入,基本上今天的事就成了一半了。
果然在他加入后,其他的人也纷纷的选择了加入这项事业。
最终赵惟吉联合了包括此时代表大宋的粮食业,丝绵纺织业,文房四宝业,茶业,木业,典当业,青楼业,渔业等几乎国家让私人经营的产业的龙头,总共十五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商会。
商行本着的原则就是公平竞争,互帮互助,互利共赢的原则。凡是加入商会的商行除了遵守行规以外都必须每年交一笔会费,但是创建者们对于此都没有任何的反对,因为赵惟吉提出了一点,那就是任何一个商人都会碰到周转不灵的时候,这时这笔钱就会起到作用。
用赵惟吉的说法来表述就是,加入商会除了尽义务之外的,当然能获得相应的权利或者是优惠了。商会不仅会在会员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用会费提供无息的贷款。
而且还能享受成员之间相互的折扣,比如说,会员酒楼要采购食材的时候,到同样是会员的粮店里能够享受一定的优惠。典当业的会员到会员酒楼宴请的时候也能享受一定的优惠。总之任何两个行业都有可能产生交集,这个时候会员之间的优惠就会很有利。
而且由于有着公平竞争的规定,同样行业的商会会员就只能凭借自己的真材实料来进行竞争,这样在保证大家的信誉都不受损失的同时也能在内部挖掘潜力促进整个行业的成长。
而且赵惟吉为了保证商会的公平姓实行了一套原则,首先是由这最初建立的十五人组成一个委员会负责商会的运行。
然后是为了意见的不统一,在这十五人之中选一个会长和两个副会长出来领导。
但是又为了避免权力的长期集中导致腐#败,这三人的领导小组每两年改选一次,可以连任。
与此同时当商会不断扩大有了越来越多的成员加入时,这十五人的运行委员会也将实行每六年改选一次。
没错,这种运行手段如果后世的人看上去会很眼熟。这种东西叫民煮。
赵惟吉当然知道民煮也有弊端,但是总比一群人长期占据权#利的巅峰来得好吧,绝对的权#利带来的必然是绝对的腐#败。
当这套规则构建出大致的轮廓之时,所有参与者都不得不佩服这个吴越王到底是长了一个什么样的脑袋啊,所有有可能的漏洞都被他考虑在内了。
他们当然不知道,赵惟吉所提出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他一个人所想的,都是后世由几代人甚至十几代无数的先贤总结出来的。他只不过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无耻剽窃者而已。
但是这并不妨碍,赵惟吉被选为第一任会长。而赵会长也要开始他的下一步计划了。
;
大宋武皇 第五十章 奶酪
转眼又过去了八个月,商会已经开始走上了正轨,逐步的开始有更多的商行或者是个体商户寻求加入商会。
而我们的赵会长,依托着商会,十分成功的发展了自己在华亭县附近的新港洋山港,由于地处长江的出海口,再加上处于南北贸易的中转地带,洋山新港已经有着要取代泉州港的趋势了。
但是赵惟吉却没想到,他的举动触碰了某人的奶酪。
“王爷,市舶司的人又来了,说是咱们的海港因为占据内河通航和海港两用,所以要在咱们海港出口的货物要增收抽成,由十抽一变为五抽一。”
“什么,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大宋所有出海的港口历来都是十抽一的税率,所以当所有港口的税率都一样的时候,洋山港就有很大的优势。
因为洋山港处于长江出海口的地方,内陆货物如果需要从海路出口的话,可以直接通过水路先行将货物运送到华亭然后再直接通过海船出口。
虽然洋山港比起泉州港来说向南海出口的海上距离要稍微远一些,但是这个时代的海运成本要比陆运成本低得多,而且也要快一些。如果是长江沿岸或者是大运河沿线甚至是黄河沿线的州府都可以直接通过水运先行到达华亭,然后直接转船出海就行了。
但是要从泉州港出发的话,就要通过很长的一段陆路运输,成本会高一些。
“这平白无故的增税到底是为了什么?”按道理来说只有洋山一港增税对于朝廷的整个税收收入的增加不会有任何的帮助啊。洋山出口抽税增加以后洋山港相对于泉州港来说的成本优势就荡然无存了,为了合理避税商家自然会选择再回到泉州港就是了。到头来倒霉的就只有洋山港而已啊。
“看来是有人故意针对我们了,洋山港的衰落唯一的受益者只能是泉州港了,去给我查清楚泉州港背后的人到底是谁?”
以整个商会的社会网和赵惟吉在朝廷中的人脉关系,很轻易的就查到了泉州背后的主人是谁。
但是当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赵惟吉还是倒吸了一口冷气。泉州背后的主人是:开封尹兼侍中,许王赵元僖。
“我去,当朝太子?”事实上这个时候赵元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子,但是实际地位基本上就是准储君了。因为他哥赵元佐雍熙二年的时候发疯,一把火烧了皇宫,所以直接被废为庶人了。
所以赵元僖便成了实际上的嫡长子了。虽然由于金匮之盟导致了太宗在传子还是传弟的问题上陷入了两难的地步,但是由于赵德昭和赵廷美的向后死亡,这个时候传子便显得更为合理了。所以赵元僖基本上就是太子了。
得知背后的主谋是当朝太子,赵惟吉不得不引起重视,立刻命人将商会全部其他十四个委员和他清华书院商科里的老师和最好的学生统统的找来商量对策。
“大家看吧,咱们被大太子盯上了,大家有没有好的主意。”
当所有人听完赵惟吉介绍完情况后也都倒吸了一口冷气。甚至有部分人当场就认怂了。
“要不咱们就妥协了吧,大不了就去泉州港出口就完了,何必和太子过不去呢。”
赵惟吉很理解这部分认怂了的人,自古民不与官斗,更何况这人还有可能是未来的皇帝。但是赵惟吉却不这么想,因为在他印象了这个太子淳化三年就没了,好像是突发什么疾病去世的。而现在已经是淳化元年了。
但是赵惟吉不能和在座的诸位说,大家放心和他斗吧,反正他再过两年就没了。就在赵惟吉还在想着说辞试图说服这群人的时候汪斌突然开口了。
“我倒觉得我们可以与太子斗上一斗。”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用愣住了,转头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汪斌。
“大家听我把话说完,首先许王是泉州港背后的主人这件事官家肯定不知道。”
“你怎敢肯定官家不知道。”不服气的人冒头了。
“您想啊,官家会不会允许自己的接班人去从商呢?其他偏远的皇族旁支还好,但是我敢肯定官家不会让自己的太子去经商,因为首先咱们商人的地位不高,其次经商牵扯的利益面太广了。皇家自古讨厌官商勾结,更别说是太子经商了。官不与民争利一直是我中原王朝以儒治民的准则之一。”听汪斌这么一解释众人觉得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
其实汪斌基本上猜对了,赵光义的确不知道赵元僖控制了这么大一个港口。其实这其中的一切都是宰相赵普为赵元僖安排好的。
端拱元年赵普再度任相,有了之前多次被罢相的经验以后,赵普决定给自己留好退路,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刚当上开封尹不久的许王赵元僖。
通过和赵光义打了多年交道以后,赵普基本上也摸清了这个皇帝的想法了,虽然官家他自己是兄终弟及从而当上皇帝的,但是他自己还是想百年之后父死子继。要不怎么会给予赵元僖开封尹的职位。
北宋初年,开封尹基本上就等同于储君了,赵光义继位之前就是开封尹。本来按照金匮之盟下一个顺位的继承人赵廷美在出事之前也是开封尹。所以当赵元僖成为开封尹的时候所有人都认定此人多半就是储君了。
但是此时的赵元僖却过得并不是太后,虽然他的大哥发疯闯祸被废为庶人,但是人并没有死。而太祖一脉又涌现了赵惟吉这样的人物。所以他自己过得也是如履薄冰。
此刻被宰相赵普找上门来,赵元僖自然是喜出望外,俩人一个需要朝廷的支持,另一个需要为自己以后的政治生涯铺平道路,所以他们很快就一拍即合了。
但是光有赵普的支持还不行,赵元僖还需要更多的臣的支持,但是不是你说拉拢就能拉拢到人的,毕竟你只是开封尹还不是确确实实的太子。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赵元僖不断的与朝中大臣进行交际。
但是交际需要钱的,赵宋朝廷虽然高薪养廉,但是皇室自己却很节俭。所以赵元僖也没多少钱。
这个时候赵普又适时的站了出来,通过赵普多年经营的网络,赵元僖很轻易的便成为了泉州港背后的主人。
在洋山港建立起来之前,泉州港是北宋最大的出海港之一,再加上原本的路上丝绸之路因为西北上年受到少数名族的搔扰也基本断裂了。海上贸易成为了北宋最大的贸易线路,而泉州港自然也就商队云集,船舶林立了。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的赵惟吉在长江出海口附近建立了洋山港,洋山港本来就有着依托着中原水网系统的便利,再加上他成立商会之后更加整合了商业资源,使得洋山港一下就崛起了。
感到自身财路被断的赵元僖自然很是不满,于是他找来了赵普决定给自己这个讨厌的侄子一点教训。
赵普为官多年,在朝堂之中树大根深,通过他的力量瞒住赵光义动用市舶司去通过增税来施压还是很容易的,于是乎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但是赵元僖和赵普所做的事实绝对不能被赵光义所知道的,首先太子经商这种不成体统的事情是赵光义绝对不允许的。再来就是自己的太子居然和宰相勾结在一起,还准备在朝廷之内结党这就更是触碰赵光义底线的事情了。最后一点便是税收是国家的根本,在皇燕京不知道的情况下就随意改动税率,这简直是视皇帝如无物,赵光义怎可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其实咱们与太子其实上并没有太大的力量悬殊,在官家不知道的情况下,太子能动用的权利并不是太多,所以咱们还有有的一斗的。”在汪斌下完结论以后众人又都重拾信心了。
“那么我们第一步怎么办?”这个时候赵惟吉发问了。
“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利用报纸的影响力将这件事先捅出去看看。”这时清华书院的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办法。
“大绅这个主意不错,我们先这样试试,然后看看朝堂上的反应再说。”听到这个叫王缙的学生的提议后赵惟吉感到很欣喜,因为他的这些学生已经懂得利用舆论了。
“这样,找人去《仕林曰报》投稿,把这件事捅出去。然后去对所有准备要出口的商家说,这个阶段的抽成我吴越王府承担一半,他们任然只用交十分之一的税就行了,剩下的我来出。”
为了暂时稳住洋山港的状况,赵惟吉决定大不了自己先出点血,等到这件事结束后迟早要让自己的这个便宜叔叔还回来。
……
十天后,京城皇宫朝会大殿里。
“谁能告诉朕,华亭的洋山港增税是怎么一回事?”赵光义在朝堂上大发雷霆。其实七天前他就已经从报纸上得知这个消息了,但是刚开始他并不相信。但是由于报纸现在的影响力,所以很快就在市井之中流传出了一种说法,官家是准备借着从洋山港开始逐步的增税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