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武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雪蛇
第一次是在刚起步的时候,赵惟吉给出的建议是从官员下手,于是就有了金币换购实物俸禄的这一举动了。
如今这个时候,正好与赵惟吉第二个信封上所写一旦朝廷注意钱庄该怎么办,这个境况完全一样。
所以冯云拆了第二个信封。
这信封里同样装着一封信,信件的开头是四个大字贿赂朝廷。
这四个字的底下则写着朝廷之所以会关注钱庄,关注钱庄的哪个方面,还有如何贿赂朝廷的具体步骤。
在赵惟吉的信中,他主要分析了朝廷之所以突然开始重视起了钱庄是因为如今估计中原的这几大城市里已经开始出现铜钱慌了。
这种铜钱慌的出现使得朝廷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恐慌。不过赵惟吉在信中也写到了,即使是这样朝廷也暂时拿不出办法来对付他们。
不过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因为如果把朝廷逼急了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做出一些事情来,所以如今最后的办法就是行贿朝廷。
既然要行贿朝廷,那就必须知道朝廷如今缺什么?
如今朝廷却什么?一是缺乏对于未知事物的了解,他们不知道钱庄已经金币铜票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还有就是缺钱,赵光义虽然留下了一个富强的国家,但是却没有留下一个富裕的国库,虽然这几年朝廷得到了原来赵惟吉旗下的产业的绝大多数收入,但是朝廷依然不富裕。
这是因为连年的征战,还有不断扩大的军队,官员规模,以及为了养廉从而不断增长的俸禄开支。
大宋的制度就奠定了大宋朝廷必然积贫积弱,无论是怎样出色的皇帝,只要大宋的基本制度不发生改变,他就改变不了国库长期缺钱的窘境。
所以赵惟吉便准备利用这两点去忽悠一下朝廷。
首先是朝廷既然想要掌控钱庄的铜票和金币那就让它去掌控,只不过这种掌控只是表面上的而已。
赵惟吉准备让冯云上疏朝廷,将钱庄的一切账务明细都给朝廷监督,再让铜票和金币在名义上变成朝廷的东西。
虽然名义上这些成为了朝廷的东西,但是如何印制防伪铜票的技术却不会给朝廷,至于金币的铸造技术,就算给了朝廷,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金子。
所以朝廷虽然在名义上掌控了钱庄,但是实际什么都捞不着。
别看这只是名义上的给予朝廷,但是朝廷一定会答应,因为与其呈现现在这种状态,还不如在名义上将这些纳入朝廷掌控之下,有了名义害怕后续的发展吗?朝廷一定会这么想的。出师有名这是华夏的传统。
另一方面关于钱的问题,钱庄会专门为朝廷提供一笔周转的资金,一旦朝廷急需钱的时候,钱庄无条件马上提供这笔钱给朝廷,而且不要任何的利息。只要朝廷能够在之后慢慢还清就是。
在赵惟吉的描述中,朝廷不太可能拒绝这笔钱的存在,毕竟天知道会不会有真的要用到这笔钱的时候。
看了赵惟吉给出的方案以后,冯云便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第二波算计赵恒的行动便要开始了。
;





大宋武皇 第一百二十一章 假痴不癫
朝会吵了两天,任然没有任何的结果,真宗赵恒没有想到他登基以后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居然就使得朝堂产生了分裂。
这种现象对于没有太多独自执政经营的真宗赵恒来说很是头疼,显然所谓的帝王之术他还没有学习到家。
不过在第三天的朝会之上时,整个朝会的难题引刃而解了。因为钱庄方面居然向开封府情愿希望能够面圣。
这让赵恒有些没有想到,平民面圣这并不是什么令人哗然的大事。但是一个没有任何头衔的商人想要面圣就不是什么平常的事情了。
被商人逼到这种地步,至少在大宋建国这几十年间还是头一次,这让朝廷脸上有些挂不住,但是挂不住又怎样,如今摆明了是钱庄方面有意向朝廷示好了,所以这种面子上的挂不住也得挂住了。
既然朝廷需要,那么冯云便得到了面圣的机会,而这次面圣的机会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由于在此事上面朝廷的意见分歧相当的大,所以放在冯云面前的考验就不仅仅是说服赵恒那么简单的事了。
果然,当他一来到朝堂之上的时候,面对的便是限制派如潮水一般的责难。
“冯云,你可之罪?”
“冯云,你可知道,你们钱庄已经严重的危害到了大宋的安宁?”
“冯云,你可知道,这钱庄就是生活在大宋内部的一条蛀虫?”
诸如此类的话语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但是真正听来没有任何一句话是说到要害之上的,因为这些官员没有办法说到要害之上。
钱庄做的所有事情没有一条触犯了大宋的律法的,对于这里冯云是很有信心的。大宋只有关于伪造铜钱的相应法律,但是没有说不能够私自铸造金币。
赵惟吉之所以在当初建立清华书院的时候专门设立了一个看似没啥用的律法课,为的就是当他的利益与朝廷起冲突的时候,能够有人帮他研究清楚整个大宋的刑律,从而钻法律的空子。
所以心中有底的冯云,很坦然的便开始驳斥这些限制派。
“我想,我这钱庄做的所有事情没有一条违反任何的大宋刑律吧。大宋刑律并没有说不能够做这种金钱的生意吧?
况且我们这哪里是危害到大宋了,我们这是在帮助大宋。
大宋如今的商业及其发达,可是经常出现商人携带着大量的铜钱跋山涉水去进行交易,这样既不安全,也非常的劳累,我们钱庄的产生就是为了帮助这些商人方便他们。商人一旦方便了,那么就能够做更多的生意,也就能为朝廷带来更多的税收。
我们这样做也算是间接的帮助了朝廷,为何还要说我们是大宋的蛀虫?”
冯云一番话说得那些限制派是哑口无言,因为这些大臣并不糊涂,他们深知大宋如今的国库收入更多的是依靠商税来维持。
如果是单靠地税和人头税的话,以大宋现在的军队规模和官员规模,早就维持不下去了。
不过他们任然坚信,这钱庄虽然一时之间对大宋很有帮助,但是长久以来肯定危害十足,因为现在他们已经控制了大量的现钱了。
于是便又有人站出来了:“冯云,你们钱庄现在吸纳大量的现钱,难道不是蓄意使得朝廷一定要接受你们的金币和铜票用来作为结算手段,你这不是变相控制朝廷又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指责,冯云也毫不在意,因为他同样有着应对的办法,甚至可以说,他今天前来这里,就是为了解决此事的。
“对于此事,我希望能够与朝廷达成协议,我们将金币已经铜票以朝廷的名义发售,作为交换条件,我们向朝廷提供完全的账务明细以及一笔巨大的无息贷款。”
“无息贷款?这是什么意思?”第一次听说这个词的赵恒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因为这个词其实是赵惟吉从后世的专业术语里拿过来用的。
“回陛下,无息贷款的意思就是,当朝廷在任何时候需要大量的钱财进行周转的时候,钱庄可以随时借给朝廷这笔钱,而且不需要朝廷付出任何的利息,还款的时间也可以有很长的周期。”
此言一出,立刻引得整个朝堂一片哗然,这钱庄口气够大的,居然想借钱给朝廷,他们难道真的富可敌国了吗?
其实根本不是钱庄能够富可敌国,只不过是赵惟吉教他们用了一套后世银行的基本招数而已,那就是那些没人动用的存款其实是可以用来投资或者放贷的。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钱庄这里,只要没有大规模的挤兑发生,钱庄内部永远会拥有一大笔铜钱可以动用,因为这笔铜钱的市场流动空间暂时被铜票取代了,所以等同于同一笔钱可以同时用在两个地方。
这样一来,这笔集合了大量民众积蓄的现钱自然可以缓解朝廷的一时之需了,所以并不是钱庄富可敌国,而是钱庄将百姓的钱集中到了一起。
但是朝廷并不知道这些,钱庄也不会让朝廷知道,其实在朝廷面前展示出一种富可敌国的姿态也是赵惟吉计划中的一部分。毕竟拥有如此大的资产对于朝廷也是一种震慑。
而且赵惟吉相信赵宋皇室不会做出朱元璋那种及其仇富的举动,所以沈万三的下场不太会发生在钱庄的身上。
对于在场朝臣的反应,冯云是非常满意的,就像赵惟吉在信中所说的那样,这种反应会为之后的谈判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
的确,连真宗赵恒也被冯云的这一席狂言所震慑住了。因为真宗知道,如果朝廷真的出现了需要外部的钱财才能度过的难关的时候,那么这笔钱绝对不会是小数字。
但是同时真宗也被冯云的这个提议所吸引,因为如果真的能够有这笔钱的话,对于大宋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会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因为如果朝廷真的需要额外的钱财的话,以往的解决途径就只有两种,要不然就铸造新的铜钱,要不然就增税。
可是这两种方法对于民间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现在有了这笔钱的话,朝廷不用再新铸铜钱或者是增税就能够度过危机。这样一来民间也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被掠夺,两全其美。
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还这笔钱不用给任何的利息,借多少换多少就是了,不仅如此,还不用急着还钱。
这些一切的一切无不都吸引着赵恒恨不得立马就答应冯云的条件,但是赵恒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有道是无事献殷勤,非歼即盗。如此优惠的条件,还奉送金币以及铜票给朝廷监督,这样的好事真的如同天上掉馅饼一般,这不由得让赵恒稍微要提高一些警惕了。
可是令赵恒没有想到的是,钱庄方面除此之外再无任何要求,而赵恒怎么也想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到底是什么。
在他的想法之中,一旦朝廷掌握了这金币已经铜票的监督权以及名义上的所有权的话,钱庄以后必将被朝廷所掌控,这是无疑的,别看那所有权只是名义上的。
但是,只要有名义上的所有权,那么以后想要实际的还不容易吗?只要师出有名,以朝廷的实力来说以后的东西还不好办吗?
不光赵恒这么想,连原来限制派的大臣也都那么想,既然你们钱庄方面做出了妥协,那么剩下的一切对于朝廷来说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吗?
不过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朝廷是这样想,问题是赵惟吉根本不会给朝廷真正插手到钱庄的机会,因为赵惟吉接下来所要利用钱庄做的事情朝廷根本不懂该怎样插手。
至于原来反对限制派的大臣,如今钱庄任然会存在,一切都将和平过渡,所以他们也就没有人再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反正只要钱庄能够留存下来,钱庄所进行的业务还在继续的话,他们的利益就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害。
就这样,一种皆大欢喜的协议就达成了,不过达成这个协议之后,真正获利的还是钱庄以及钱庄背后的赵惟吉。
因为如今的钱庄不仅不是朝廷的眼中钉,反而处于朝廷的保护伞之下。至于账务的问题,赵惟吉有另外一套记账的方式交给冯云,朝廷根本别想从账簿之中看出任何的问题。
钱庄不过是为了以后回归中原做的一个铺垫,此时真正的作用还不能够完全体现出来。
不过钱庄事情解决完以后,我们的故事也该回到赵惟吉身上了,他在新华城又搞出了新的东西,而这件东西的出现使得赵惟吉的新华城真正的开始超越这个时代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东西的出现使得赵惟吉能够按照计划在不远以后的将来以最强的姿态回归到中原,而到那个时候他就无人再能限制了。
这件东西就是火枪,这还不是一般的火枪,这是改变世界的火枪。
;




大宋武皇 第一百二十二章 来复枪
人类火枪的发展进程大致是这么三个步骤,滑膛火枪,来复枪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膛线火药枪,然后是后膛枪。
真正意义上改变人类战争进程的火药枪应该是后膛来复枪,因为前两个阶段的火药枪都有各自的缺陷,而且是严重的缺陷。
首先说说滑膛枪吧,这种枪的确是人类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争使用的单人手持热兵器,相当的出名。
但是以这种枪为主要武器的时代所进行的战争也相当的搞笑,在一些反映这个时代的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
敌我双方排列着整齐的部队在战场上相遇了,然后当双方行进到离对方还剩百步左右的时候,双方同时听了下来,然后开始笨拙的向枪管了装填子弹。
装填完子弹以后,双方的所有人都都同时朝着对方一起开枪。枪声过后惊讶的发现对方比己方多死了个把人。
这种阵法便是大名鼎鼎的密集线列阵。当然这种阵法也有改进版,那就是在人多的情况下把人分成三排,第一排射击,第二排准备,第三排填装。这种战法叫做三段式射击,当然它是华夏人发明的。
不过,三段式射击只能够弥补线列阵的射击速度,但是却弥补不了滑膛枪的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射击精度。
之所以会产生对于后人看来有些搞笑的线列阵,就是因为滑膛枪的射击精度已经射程实在是太糟糕了。
滑膛枪的射击精度糟糕到一种什么程度,那就是当弹丸飞出枪口的时候能不能打到人就只能看上帝的意思了。这种枪的弹道轨迹只能用飘忽不定来形容,而且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一阵风就能够把弹丸吹向一个你根本没有想到过的地方。
所以不得不用线列阵这种看起来很不科学的阵法来弥补枪支的射击精度,用多数和大面积来弥补。
而且滑膛枪还有一个天大的坏处就是前膛装弹,装弹的时候有个一很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将火药和弹丸填装入枪膛之中以后要用通条将其捅瓷实。
这就意味着枪托必须顶住地面用来借力,所以装弹的时候持枪人必须站立才行。在战场上站立装弹就意味着至少在短时间内这个人是个不会移动的活靶子。
不过后来有人解决了射击精度的问题,而这种解决办法就是改进枪管以及子弹。枪管之中多了一种叫做膛线的东西,而子弹也不再是球形的弹丸,而变成了圆锥与圆柱的结合体。这种枪就是后来称之为膛线枪或者来复枪的枪支。
来复枪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枪支的射击精度以及射程,因为膛线赋予了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得子弹飞出枪管以后能够保持既定的方向飞行,减少外界对于子弹的干预,尤其是风。
不过虽然这种枪支有着这样好的精度已经射程,但是这种枪的装弹速度依然堪忧,甚至比滑膛枪的装弹速度还要慢的可怜。
因为来复枪与滑膛枪一样还都是前膛枪,但是由于膛线的存在,使得枪管内壁不再光滑,而就导致了摩擦严重加大。装弹的时候不再是将弹丸往枪管里一扔既能够等着它自身凭借重力直接到达枪管底部。
而是需要将每颗子弹用浸有润滑油的的布包裹着,然后再用木槌敲到枪管里,装填更加费时。
这也就是即便来复枪在十五世纪就已经出现,却一直到十八世纪才能够普及使用。
而在十八世纪真正拯救了来复枪的是另一种新的枪支技术,那就是后膛枪技术的诞生。
当后膛枪技术产生以后,来复枪的一切缺点就都被规避了。弹药直接由枪膛后面装填进去,就省去了繁琐的填装过程。
而由于是后膛填装,所有持枪人再也无需站立装填子弹,在卧姿下同样能够完好的装填弹药,这样也就大大的加强了持枪人在装弹时候的生存概率。
这样一来,弱点被规避以后,来复枪的所有优势便被无限的放大了,高精度,长射程,是得战争终于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那就是在战场上要想夺取一个人的生命的话变得十分的容易了。
不过这些在原本的人类历史上是要到十八世纪才会真正的完成。
不过在这个历史时空里出现了一个穿越的家伙,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赵惟吉自然不用再滑膛枪,来复枪,后膛来复枪这么一步一步的来了。
这个家伙虽然现在没有能力直接搞出马克沁来,但是直接将科技树里的后膛来复枪点出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中原被换皇帝这件事情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赵惟吉在新华城里默默的搞出了后膛来复枪了。
而且赵惟吉评估了新华城的生产能力以后,直接一步便跳到了后来的经典步枪毛瑟枪。虽然新华城还处于蒸汽机时代,但是对于金属的锻造能力却已经有了相当高明的技术水准了,赵惟吉几乎把中原最高明的铁匠门都集中到了新华城内。
再加上一批又一批理工科毕业的学生们,两相结合使得钢铁的锻造水准迅速提高。
这使得赵惟吉有了充足的信心直接一步便跨到毛瑟枪。不过赵惟吉还是受到了一定的技术的制约所以他生产出的毛瑟枪只是最初的版本,也就是每次只能装填一颗子弹的。
但是就是这样的枪支也在新华城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当第一把毛瑟枪问世的时候,除了工场里的人以外,谁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
不过当赵惟吉将这支枪带到校场上,找了一个门板竖在场地中央,然后站在两百米开外一枪射穿了那一扇门板的时候,在场的人全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扇门板是赵惟吉从自家拆下来的,厚度达到半个拇指那么长,一般的弓箭在同样的距离最多钉在上面,射穿几乎是不可能的。
连铁臂弩也不见得能够将这扇门板给射穿了,而这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玩意儿居然直接就射穿了门板。
这让在座的参过军,上过战场的人顿时不寒而栗。能穿过这样的门板的话,一般的铠甲也未必挡得住。
很快的赵惟吉便让他们的噩梦变成了现实,因为他找来了一个稻草人,然后在稻草人的身上套了一件一般士兵所穿的基础铠甲。
然后赵惟吉给枪换了一颗子弹,还站在刚才射击的那个距离,瞄准稻草人也来了一枪。然后在场的众人除了听见枪响时砰的一声之外,还听到了另外一声金属撞击的声音噗。
而且同时看到了支撑稻草人的木头柱子应声而断,稻草人向后飞了有一尺远。
这个时候,有人上前去检查稻草人的情况,发现草人胸前的铠甲被射出了一个窟窿。看到窟窿以后检查的人便将铠甲从稻草人身上扒了下去,然后在刚才窟窿对应的稻草人的身体的位置里面找到了一颗变了形的弹头。
这让整个校场上观看的人彻底的讲不出话来了,而赵惟吉则满意的笑了。
对于这一点赵惟吉的幕僚们一直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在他们的印象里,赵惟吉虽然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是他本人却不是一个嗜杀的人。
如果他本人是一个嗜杀的人的话,那么现如今不会有那么多印第安人在新华城内和平的工作,因为面对那些印第安人,以当时新华城的军事实力来说,只要将男丁都武装起来,完全可以轻易的就打败这些印第安人然后将他们俘虏起来。
不过更多时候当产生冲突的时候,赵惟吉好像更愿意通过计谋来解决事情而不是武力。虽然有时候用武力能够更加简单,快速。
所以当演示结束以后,幕僚们纷纷都问赵惟吉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做出这么一种恐怖的兵器,难道是想武力杀回中原吗?
不过赵惟吉给出的解释是,这种枪不是用来杀回中原的,而是用来对付契丹人。
这就让人十分的好奇了,因为这契丹人对于新华城来说太过于遥远了,遥远到大家都快忘记有那么一种人的存在了。
而就当大家已经忘记了契丹人存在之时,赵惟吉却突然将他们又带回到了大家的记忆之中,而且还发明了这么一种恐怖的武器用来对付契丹人。
所以这个时候已经有聪明人猜出赵惟吉的用意了,而在此时赵惟吉也就不再隐瞒他内心中的部分想法了。
他明确的告诉了在座的诸位,那就是契丹人与大宋肯定会再有一次大战的。只不过他没有告诉在座的战争的时间。
但是赵惟吉却明确的表示,当这场战斗爆发的时候,就是新华城全面的在中原面前展示自己的时候了,也就是他们回归中原的时机了。
这让在座的诸位不禁有些心潮澎湃,虽然他们在新华城过得很好,但是能够衣锦还乡谁不愿意呢。
只不过作当初移民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就没想过有一天可以回到故乡,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面,这并不是移民,而是流放。
所以即便在新华城过得再好,那种流放的观念却一直存在着,所以没有人想过要回家。不过如果当这新华城的最高领导赵惟吉说能够回家的时候,那么就真的能够回家了。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准备,除了毛瑟枪以外,加农炮也该同样的问世了。
;




大宋武皇 第一百二十三章 男人的梦想
“王爷,这又是在做什么了?”王大元无奈的看着他手下的又一艘被拖进了船坞开始了改造。
“装炮啊,火炮是啥威力你又不是没看到?”赵惟吉一脸鄙视王大元无知的样子。
其实当赵惟吉弄出毛瑟枪的那一刻,火炮的诞生本来就不会太遥远了,在人类历史的进程当中,其实火炮是要比火枪还率先普及开来,因为火炮的威力实在是太过于惊人了。
不过由于有了毛瑟枪垫底,其实当火炮被赵惟吉弄出来的时候,新华城里的百姓已经没有那么吃惊了,即便火炮将几里外的平原之上弄出了一个巨大的深坑。
1...4950515253...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