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雪蛇
而契丹军的士兵看到了居然老家被五千宋兵给抄了,本来就被正面战场上打的抬不起头来的契丹军一下子就火了。
有道是哀兵必胜,更何况是一些发了火的哀兵。这些契丹兵不等耶律莫发出任何的命令就将李继光部队给围住了。
眼看事情不妙的李继光果断的便命令部下开始突围,只是他没想到这些契丹的残兵败将居然战斗力如此的惊人,几次突围都被挡了回去。
这个时候耶律莫也赶回了大营,看到了被围在阵中的李继光所部,在加上周围大营残破的样子,他立刻便知道了原来赵惟吉与他打了同样的注意,怪不得一直没有见到这支在西北解决掉了李继迁的部队。
在正面战场上吃了大亏的耶律莫此刻肯定不会放过李继光,为了捞回颜面的他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试图将李继光所部给留在这里。
全然不顾自己派出去偷袭的部队会不会是同样的下场。
就在李继光的部队一点一点的在逐渐减少,伤亡已经快达到三分之一的时候,辽军的包围圈外突然出现了一支骑兵部队。
而这支骑兵部队正是之前在契丹人身上予取予求的步枪骑兵,他们抬着枪冲过来,一轮射击就射倒了一大片的契丹人。
其他的士兵看到这股恶魔又来了以后,顿时慌乱了起来。这阵慌乱一起就被李继光抓了个正着,他马上让剩余的部队开始朝救兵来的方向进行突围。
这里应外合很快就产生了巨大的效果,辽军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李继光所部全都冲出了包围圈,与赵惟吉汇合到了一起。
“我的妹夫大人啊,你差点坑死我,你知道吗?”刚与赵惟吉汇合到一起的李继光完全不顾契丹人还在**后面这一情况,立马开始向赵惟吉倒起了苦水。
“行了,我错了还不行吗,大舅哥。”知道是自己决策失误的赵惟吉实在是没脸做任何的辩驳,只好先认怂。
两只部队汇合以后,没有做任何的逗留立刻开始了撤退。
他们开始撤退以后,辽军也稳住了阵脚,看到赵惟吉居然亲自前来的耶律莫,也不管会不会再有更多的宋军的支援,指挥着全军开始了追击。
只是当追出去了刚不到二十里,他们就后悔了。(未完待续。)
大宋武皇 第一百六十九章 四王争位
战事结束三天后,狼狈回到了定州城的耶律莫下达了一个命令,那就是契丹全军撤出除雁门关以外全部先前攻占了的大宋城池。
随着他的这道命令的下达,这场宋辽战争算是暂时画上了一个节点。
对于耶律莫的这个命令,其实一开始还是有人反对的,他们认为不过是汴梁城没有打下来,还不至于将先前到手的战争果实给拱手相让。
不过在耶律莫给出了一个汴梁之战还有澶渊之战辽宋伤亡的大概伤亡比以后,所有契丹人都闭上了嘴巴乖乖的准备撤退了,连准备要发难的萧太后都不说话了。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数字,为何会让整个辽国上下如此的恐慌?
耶律莫给出的数字是二十比一,也就是死二十个契丹人才会死一个宋军士兵,这还都是因为绕后的骑兵和围剿李继光的部队贡献了一些宋军的伤亡数字,要不然这个比例还会更大。
而在后来,辽国方面得出了另外一个数字,那就是整个宋辽战争开始以后,辽宋的伤亡比大概是四比一,这还是前期大胜势如破竹的结果。
当这两个数字一出来以后,整个辽国上下看宋帝国的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也对于赵惟吉所带来的热兵器时代开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
不过在辽国撤出了除雁门关以外的全部大宋城池以后,宋帝国方面也没有第一时间去接收。
不是赵惟吉不想接收,而是他没时间接收,因为有仨货趁着他带兵抗辽的时候,悄然回京准备争夺皇位了。
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真宗的三个弟弟,商王赵元份,越王赵元盼,镇王赵元偓。
当寇准把这三人回京的消息传递到前线以后,赵惟吉鼻子都气歪了,汴梁城被围的时候你们仨不见踪影,要不是老子千里迢迢从北美赶回了,汴梁城都没了。
现在老子把仗打完了,你们仨回京捡现成的了,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此时赵惟吉暗暗发誓,自己就是拿不到皇位,也不能给这仨货,大不了给老幺赵元俨,这人好像就是以后的八贤王。
想虽然是这样想,但是赵惟吉还是急急忙忙的赶回了京城,毕竟皇位还是得坐到自己的**底下才踏实,而且有些事情必须要自己是皇帝才能够实施。
就在赵惟吉往回赶的路上,京城的皇宫里已经吵翻天了,由于真宗去世的突然,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诏,皇位继承人到底是谁谁都没法说清楚。
按道理来说老三死了无后的话,那么就应该老四赵元份来继承这个皇位,但是赵元份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这货识字不多,从小就没有打算争夺过皇位的赵元份一直以来就是按照一个纨绔王爷的标准在要求自己。
除了读书以外他这个王爷前些年做的事情可多了,吃喝**赌样样俱全,游猎更是一把好手。
由于赵惟吉将足球提前引进了宋朝,所以这位纨绔王爷还迷上了足球,据说还出资建立了一家足球社,豢养了一帮球员陪自己踢球。
这样一个货突然有一天居然有可能能够继承皇位了,别说旁人没想到,连他自己也没想到。
不过也就因为这个没想到,所以他遭到的反对声是最大的,大臣们都不愿意这么一个“玩家”来接管大宋江山。这也就导致了站在他的麾下的朝中官员是最少的。
既然老四是玩家,那么老五呢?老五倒是个才子,不仅才华出众,还继承了太宗写的一手好飞白的传统。
不过老五有个最大的麻烦,那就是不能生育,一个不能生育的人一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的话,等他百年以后,麻烦事又将出现,这对于江上社稷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样导致了越王也几乎到了出局的边缘了。
唯一剩下的就只有镇王赵元偓了,他的学识虽然不如越王,但是比商王强得多,而且因为已经育有一子,所以继承人的问题也不再是烦恼。
看起来此人比较合适,也有近半大臣支持他继位,但是以寇准为首的朝中主要掌权人并不看好这个人。
他们更加希望赵惟吉能够及时回来继承皇位,除了因为赵惟吉超高的声望,以及在军政两方面极强的能力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一旦赵惟吉继位,大宋的皇位传承顺序又将能够回到太祖一脉的手中,这是很多大臣,尤其是与太祖关系比较近的大臣们所希望看到了。
更何况,他们还有一名强力的支持者,那就是真宗皇帝的皇后郭氏。出于自己的地位着想郭氏是不太希望真宗的兄弟们继承大统的。
因为真宗的兄弟们继承大统的话,自己这个太后,其实最多就是皇嫂,平辈人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太能够压后来的皇帝一头。
但是赵惟吉继位就不一样了,虽然赵惟吉在年龄上与真宗及郭氏相差无几,但是毕竟是子侄辈,辈分上要矮上一辈。
他继承皇位的话,自己这个太后也比较名正言顺。
就这样,即使有比较多的大臣的支持,镇王还是没有能够得以在赵惟吉回来之前继承到皇位。
在朝中对于皇位继承权不断的争执下,赵惟吉终于回到了汴梁城。已经在路上大概知道了京中的情况了的赵惟吉回到京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拜见了郭氏。
除了因为由于继承人迟迟没有商定好,所以朝中名义上的领导由郭氏暂时担当这一点之外,也有要讨好郭氏的因素在内。
别看这个女人现在手上没什么大权,但是她的一句话可要比大臣们吵上十天半个月还要管用。只要能够争取到她的全面支持的话,这皇位基本上有一半就坐到赵惟吉的**底下了。
……
“参见皇后娘娘。”到了皇宫以后,赵惟吉第一时间拜见了郭氏。
“吴越王请起,不知契丹人怎样,是否已经击退。”
“托娘娘的洪福,臣不辱使命在澶渊击败了契丹人的大军,现在对方已经退出了大宋的境内。”
两人差不多这样寒暄了好一会儿,全都是在聊一些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的事情,差不多过了有一盏茶的时间以后,郭氏终于忍不住了。
“吴越王,赵惟吉,哀家问你。先皇已经驾崩多曰,这皇位一直悬而未决,不知你吴越王有何意见?”
赵惟吉一听,知道正题终于来了。郭氏的这个问题问的非常的巧妙,问你赵惟吉有什么意见?只是征询意见,没说谁该继承。况且赵惟吉在这里也不能说我觉得我自己比较合适,要不我来吧。
赵惟吉连忙跪了下来回答道:“臣只是旁支藩王,不敢对大位问题发表任何的意见,臣与归来的将士们一切遵从皇后娘娘的懿旨,这一切该由皇后娘娘裁定才是。”
赵惟吉在这话里,虽然表面上是说自己没意见,你皇后说是谁就是谁,但是也隐晦的表达了一下,自己手上有军队,而且是一直刚刚凯旋对于自己俯首帖耳的大军。
一听赵惟吉这么一说,皇后大概就明白了,但是明白归明白,自己的利益还是要争取一下。
于是皇后接下来说出了这么一段话:“吴越王,哀家如果指定你为皇位的**人的话,哀家该如何自处。”
说白了就是,要是你来的话,你会给我什么好处。
“如昭宪皇后事。”
这里的昭宪皇后,其实就是太祖太宗的生母,原来的杜太后。杜太后在太祖称帝以后,给与了太祖极大的帮助,从而也享有着极大的权利。是不是还参与太祖的朝政。并且传说中的金匮之盟也是她主持立下的。
所以郭氏一听如昭宪皇后事,就明白了赵惟吉会给她极大的尊重,以及足够的权利。郭氏自己也知道,赵惟吉肯定不会完全按照杜太后的待遇给自己,但是只要有杜太后一半的待遇基本上也足够了。
听到了赵惟吉的话以后郭氏点了点头:“哀家今天累了,就请吴越王先行跪安吧。”
赵惟吉在离开了皇宫以后,并没有直接的回府,而是转身去了寇准的府中,在基本搞定了太后以后,他需要知道朝中有多少的大臣是不支持自己的。
赵惟吉进到寇准的府中以后,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寒暄,直奔主题而去,在寇准面前赵惟吉并不做任何对于皇位渴望的演示,他只想知道自己前面还有多少人挡路。
早已察觉到了赵惟吉野心的寇准此时对于赵惟吉的单刀直入并没有产生任何的诧异,他也直接就将现在支持镇王的人告诉了赵惟吉。
“平仲,你和我直说,这些人里有多少是镇王的铁杆,有多少是我们可以拉拢的。”赵惟吉这话就说的非常的露骨了。
他直接就点明了所谓拥立的真正目的,除了一些铁杆以外,无非都是为了利益,礼法大义也就是说说而已。
既然是为了利益,那么自己如果给出更高的利益的话,倒戈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毕竟所谓忠诚只是开出的价格还不够而已。
寇准想了想以后,列出了大概占到对方一般的人,直言这些人是可以拉拢的。
“王爷,准备怎样拉拢这些人呢?”
赵惟吉笑了笑:“我将开出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未完待续。)
大宋武皇 第一百七十章 土地兼并
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寇准无法想象这样的条件会是什么。对于官员来说,能够打动他们的条件无非就是那么几个。
加官进爵,赏金赐银,封妻荫子,名留青史,造福百姓。每个官员有着不同的追求,但是终极目标不外乎就这么几个其中的一个。
寇准认为这么几个条件赵惟吉未必能够开的出来,即便开出来会是无法拒绝的条件吗?寇准不敢肯定。
不过虽然这样想,但是寇准还是将能够拉拢的官员都找到了一起,向他们提出了赵惟吉对他们的宴请。
处于对这么一位战功卓著的王爷的尊重,同时也想看看赵惟吉的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的大小官员们最终全部都出席了赵惟吉设下的晚宴。
只是他们没想到,晚宴才开始没一会儿,这主人赵惟吉就直接跳过了所有的客套寒暄进入了正题。
虽然所有前来赴宴的人都知道这位王爷肯定要在席间讨论一下皇位的归属问题,只是这未免太快了一些。
“我希望今天在座的给位能够支持本王继承皇位。”赵惟吉才一开口,底下就一片哗然。
这位王爷是不是打仗打傻了,知道你今天宴请在座诸位是为了拉拢人支持你,但是也没有那么直白的表达出来啊。
还在心中吐槽的官员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才只是刚开头,接下来一个又一个的重磅炸弹接连被赵惟吉扔了下来。
“我知道你们心中有疑问,这个王爷是不是打仗打傻了,哪有那么直白的拉人的?在这里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们,我今天之所以那么直白,为的就是不再耽误时间。
现在咱们大宋是什么样子,我想你们比我更清楚。虽说契丹人被打退了,但是不见得他们不会再卷土重来。
更何况出来北边的契丹人以外,西北还有党项人,吐蕃人,西南还有大理人。咱们大宋已经没有时间再消耗在选择新皇帝上面了。”
赵惟吉正说到这里,就被在座的一位官员打断了演讲:“按照王爷的意思您是继承这皇位最好的人选了?”
这人的这句话非常的诛心,虽然你赵惟吉一开始就表明了是拉人的,但是你自己是否就敢说你自己是最合适的。
如果说不是,那么你说那么多废话有屁用,但是如果说是呢?在这个以谦虚为传统美德的国度里,你这样招摇是不是会引起在座官员的不满呢?
“是,我就是现在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中最有能力,也最应该继承皇位的。”说完这句话以后,赵惟吉根本连看都不看底下官员的反应就接着说道:“我战功卓著,在军队中有极大的影响力。
我有很好的治理地方的经验,我想华亭县和新华城是啥样子你们也都知道。
现在全国最大的商会和钱庄的背后都有我的影子,他们有多大的能力我想也不用我赘述了吧。
还有我引进了不少的高产作物,我想农民对于我应该不会反感吧。
我还创建了《仕林曰报》,我估计在仕林中还是小有名气的。
我想你们的镇王,在这些方面应该都比不上我吧?”
经由赵惟吉这么一说,底下的官员们这才发现,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居然都有着这位王爷的身影。他的影响力居然已经遍及了士农工商。再加上现在他还握有军权,这一对比下来,那位镇王真的只能用一无是处来形容了。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仍然不是这些官员们投靠赵惟吉的理由,他们在等待着是否能有更重磅的东西从赵惟吉的口中讲出来。
他们的等待没有持续太久,更重磅的消息接着就到来了。
“如果我当上皇帝的话,我将放开土地兼并。”此言一出,宴会上的人们彻底的沸腾了。
土地兼并,这个问题一直是封建王朝的阿克琉斯之踵,每一个王朝都要面临这个问题,而每个王朝的统治者无疑都反对和抑制土地兼并。
因为一旦土地被大量的兼并的话,失去土地的农民将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根本。
在座的官员们压根不会想到赵惟吉提出的条件是放开土地兼并,说实在话,这个条件的确极具**力。
官员虽然在统治这个国家,但是说白了,他们的背后都是地主。他们都是地主阶级,作为地主阶级的话,自然是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土地。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恐惧如果真的放开土地兼并的话,那种后果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起的。
“王爷,您说如果您登上大宝的话,将要放开土地兼并,这到底是真是假?”觉得这一切都很不可思议的官员们中有人鼓起来勇气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自然是真的,只是我需要一个缓冲时间,我在这里承诺,当我登基三年以后,我将放开土地兼并。”
眼见赵惟吉说的那么真,刚才那人继续问到:“王爷应该知道放开土地兼并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吧,您真的要这么做吗?”
“我既然在这里提出土地兼并的问题,我自然知道放开以后会有什么后果,所以我要用三年的时间做一个缓冲,有这三年的时间,我完全可以将土地兼并所产生的影响做到最小化。”
在赵惟吉如此有自信的煽动之下,底下的官员们都动心了,他们虽然不知道赵惟吉到底有什么法子解决土地兼并产生的问题,但是既然后果能够被解决的话。为何不支持赵惟吉呢?
拥有随意购买土地的权利,可比加官进爵或者赏金赐银要实际的多了,毕竟官员的升迁也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有了土地的话,黄金白银还不是滚滚而来。
就这样,在赵惟吉极具**力的条件下,前来赴宴的官员们纷纷的倒戈,成了赵惟吉阵营中的一员。
而这也就基本上宣布了皇位争夺的结束,拥有朝中近三分之二官员的支持再加上太后力挺的赵惟吉基本上可以被宣布为下一任皇帝了,更何况他还有城外小十万大军在背后。
虽然皇位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但是寇准对于赵惟吉居然为了皇位不惜以牺牲社稷为代价十分的失望,当他宴会结束后,他并没有立刻,而是第一时间找到了赵惟吉。
这个时候赵惟吉正在书房里泡着茶,看到寇准气冲冲的进来以后,还笑着对他说:“来来来平仲,陪我喝杯茶,晚上酒喝多了,喝杯茶解解酒。”
看到赵惟吉这样一幅笑嘻嘻的表情,寇准的火更是腾腾的往上冒,他一**做到了赵惟吉的跟前,止住了赵惟吉正在倒茶的手,好不讲情面的质问道:“王爷难道不知道放开土地兼并会为国家带来多大的灾害吗?王爷难道真的要用社稷去换取江山吗?”
好像就知道寇准会有此一问的赵惟吉不慌不忙的推开了寇准的手,将茶水倒进了寇准面前的小茶杯中,然后才说:“我不是说了吗给我三年的缓冲时间,我会有解决办法的。”
听到赵惟吉居然用刚才敷衍其他官员的话来敷衍自己的寇准,这下子彻底的爆发力,他把面前的茶水往外一泼,然后厉声说道:“王爷如果今天不给准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别怪准与王爷割席。”
看到寇准已经一副要吃人的模样了,赵惟吉终于收起了笑容,他将自己面前的茶水端起来喝掉以后,慢慢的说到:“平仲我来问你,土地兼并最大的后果是什么?”
“自然是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者是无立身之地。”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不然得接受地主的盘剥,要不然就没有活路对吗?”
寇准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
“那么如果我能够为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找一份活路呢?”
寇准一听就觉得新鲜了,找一份活路?如何找?经商没能力,做工没手艺的农民能有什么活路?
“相比平仲也听说过我在新华城搞出的那些东西了吧?如果我将它们都移植到中原会怎样呢?”
赵惟吉在这里指的新华城的那些东西无疑就是工场了,不像赵宋皇室对于新华城的漠不关心,寇准可是一直在向从新华城来往的商船打听这那里的一切。
他对于赵惟吉的出走一直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他想知道在海外的赵惟吉是如何生活的。
而在多方打听之中,他自然得知了关于新华城里工场的一些情况,在他的认知里工场凭借着赵惟吉鼓捣出的一些机关之术让很多没有任何手艺的人也能够在工场里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
好像赵惟吉这次回来带来的火炮和步枪都是那些工场的产品。
“王爷的意思是,在中原也建立相似的工场,然后让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都进入工场工作?”这个时候的寇准已经逐渐的冷静下来了。
“没错,在新华城的工场有一个极大的特点,那就是不需要那种需要多年积累的手艺就能够进行生产,而且我们的工场会给工人发工钱。”
寇准一听总算彻底的明白过来了,赵惟吉是希望让失去土地的农民统统的变成工人,这样一来,有了新的活路的农民自然就不会成为了国家隐患了,而土地兼并的开发反而会变成坑害地主的陷阱。
看到寇准总算明白过来的赵惟吉又再往寇准的茶杯里倒了一杯茶,这下寇准很高兴的把它喝掉了。(未完待续。)
大宋武皇 第一百七十一章 最后的反扑
咔擦,咔擦。
不断有东西摔碎的声音从镇王府中向外传出,住在王府附近的街坊今天在路过王府的时候,走道都是能离王府多远就有多远。
他们总感觉王府里除了摔东西的声音在不停的传出来以外,还有一股杀气不时的往外散发着,让人感觉到不寒而栗。
“今儿个这镇王府是咋的啦,咋让人感觉瘆的慌啊。”住在街东头的王大妈与李大妈打着过的时候双腿都是颤颤悠悠的。
“可不是吗,他王大妈,你是不知道啊,从今儿上午户部的吕大人来过以后,这王府里摔东西的声音就没停过。”李大妈一手紧紧的攥着王大妈的袖子,一边悄悄的说。
王大妈在听了李大妈的话以后,又悄悄的憋了一眼蜷缩在镇王府门口两眼无助,瑟瑟发抖的王府小厮,然后拉了拉李大妈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