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武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雪蛇
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将所有的武器铠甲也都交割给了西北军。
做完了这些以后,叛军们便就地解散,分别往自己的老家返回了。
在抓获到这些叛军的头目以后,李继光也不敢自行处置,立刻便让大军班师,把这些人交给赵惟吉来处理才是上策。
……
十天以后,大军班师还朝了,虽然兵不血刃,但是他们还是受到了京城百姓的夹道欢迎。带着卫队一路将逆首们都送到了东宫以后,李继光见到了赵惟吉。
赵惟吉仍然在处理着政事,好像这场叛乱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王爷,继光幸不辱命。”见到赵惟吉以后,李继光立马施礼。
赵惟吉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笑了笑说:“回来了?没死多少人。”
本来以为赵惟吉会问逆首在哪里的李继光没想到,赵惟吉关心的只是到底死了多少人。
“托大炮的福,双方都没出现多少伤亡。”
“那就好,那就好。”听到没怎么死人的赵惟吉把心彻底放了下来,正准备要回去继续看奏章的时候突然被李继光叫住了。
“王爷,难道您就对逆首们一点兴趣都没有?”
赵惟吉一听愣了愣,然后说:“他们有什么值得我感兴趣的,你把他们交给刑部不就完了。”
“不是,是那些人里面有几个特殊的人。”
“特殊的人?”这个时候的赵惟吉有些听不懂了,“什么特殊的人?”
这时李继光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纸上写着一堆名字。他将纸放到了赵惟吉的案上,然后又退了下去。
赵惟吉看了看神情举止都有些奇怪的李继光,然后将他放在案上的那张名单拿了起来,名单上第一个名字便是赵元偓,然后是曹璨。
这名单好像就是进行谋逆的主要人物的名单,这种名单有什么好列举的?正在感到奇怪的赵惟吉看到了第三个人的名字以后,他终于知道为何李继光要作出这样奇怪的举动了。
柴永琦,这个名字正是赵惟吉大舅哥的名字。
“这柴永琦就是那个柴永琦?”仍有点无法相信的赵惟吉又向李继光确认了一次。
等到的回答是李继光点了点头,就是那个柴永琦。
此时等到了肯定回答的赵惟吉脸都绿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大夫人的大舅子居然参与对自己的叛乱,而且还被自己二夫人的大舅子给抓了回来。
虽然因为柴钰与她的几个哥哥的关系一直都不好,所以赵惟吉一家便于柴永琦等人一直没啥联系和接触。
但是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大舅哥居然会想要推翻自己,他们不知道一旦自己做了皇帝,柴钰必然便是皇后,而他们便会成为外戚吗。
“唉。”叹了一口气得赵惟吉让李继光把柴永琦,还有接下来出现在名单上的另外另个舅子柴永廉,柴永慧都押进来,然后将其他人送往刑部。
赵惟吉的这三个舅子被押进来的时候,头上还蒙着一个黑布袋,想必是李继光为了他们仨不被认出来而采取的措施。
这让赵惟吉在心里对李继光又多出了一分感激,毕竟关系再不好,舅子还是舅子,这要被人认出来的话,以后柴钰的皇后之位坐着可就难受了。
那三人被赵惟吉摘掉了头上的布袋以后,没有任何的表情产生,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这让赵惟吉都有点不知道该怎样开始接下了的质问了。
双方沉默了有一盏茶的时间以后,还是赵惟吉先开了口:“大舅子,二舅子,三舅子。妹婿我可是怎么也想不到你们居然会出现在这谋反的名单里啊。我赵惟吉还有小钰到底是有哪点对不起你们三位了,以至于你们三位要举兵判我。”
“成王败寇,既然今天输了,你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别的我们兄弟仨一句也不想多说了。”老大柴永琦说完这句话以后,便不再开口了。
而老二,老三也同样再也没说过一句话。
知道今天暂时没法从这三人嘴里再撬出什么东西了的赵惟吉只好将他三人秘密的收监起来,等到柴钰回来再另行打算。
半个月后,柴钰等人终于回来了。。)





大宋武皇 第一百七十四章 登基前夜
“嗯~~~~”刚下船的柴钰伸了个懒腰,身后跟着三个孩子以及李念。
时隔多年终于又能够再次回到中原的柴钰十分的高兴,虽然经过长时间的海上航行以后身体上还是有些疲惫。
随船回来的处理柴钰等家人以外,还有很多现在已经在新华城拥有不少产业的大户门,他们此次一同被叫回来,也是赵惟吉希望他们能够在中原开始兴办厂房,借助他们在新华城取得成功的经验快速给中原的打下工业基础。
“王妃大人,以及各位王子们,在下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就在柴钰刚一走出港口就有一人迎了上来。
“你是何人?”显然这位前来迎接的人柴钰并不认识。
“在下是殿下派来迎接两位王妃以及王子殿下的。”
“殿下?”柴钰有些摸头不着闹了,拿里又冒出了一个殿下啊,“你口中的殿下到底是谁啊?”
见到柴钰满脸的疑惑,那人也不敢多问,只是老实回答道:“殿下就是吴越王,现在已经是大宋的储君了。”
这个消息委实有些让柴钰吃惊了,她没想到才短短半年的时间自家的夫君居然已经坐到了储君的位置,虽然早知他有意帝位,但是这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些。
虽然心里非常的吃惊,但是柴钰并没有将表情写在脸上,她淡淡的向那人问道:“你现在来是不是迎击我们去汴京的?”
既然赵惟吉已经成为了储君,那就肯定不会再居住在华亭县了。坐镇汴梁才应该是对的。
“没错,王妃大人。”
“那就走。”
于是乎柴钰一行人还没来得及休息便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往汴京赶去。
半个月后,她们终于到达汴京了,对于柴钰来说这也是一别十多年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上次离开汴京的时候她还只是一个刚刚怀孕不久的少妇,等这次回来的时候,当初那个在肚子里面的宝宝现在都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这里就是汴梁啊,好像也不比新华大多少啊?”第一次回到汴京的三个孩子们对于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
只不过由于新华城这几年扩张的非常厉害,虽然人口还比不上汴梁,但是城市规模已经不小了。再加上还见识过中东的巴格达所以现在这座汴梁城并没有给赵灵儿和赵腾带来太多的震撼。
倒是最小的雪儿对于汴梁城非常的感兴趣。东瞧瞧,西看看的。
进城以后不一会儿,她们一行便来到了赵惟吉现在的居所,东宫。真正来到东宫以后。柴钰这才相信。自家夫君看来是要君临天下了。
赵惟吉是怎样坐上储君之位的。在路上柴钰已经向护卫的人员打听过了,听闻了过程以后柴钰只能感叹看来是上天要自己夫君登上帝位,要不然哪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就在她们下车以后。第一时间便看到赵惟吉站在了东宫的门口,三个孩子许久不见老爸了,才刚跳下马车便冲了过去将赵惟吉撞了个满怀。
“哎哟,轻点,你们都大了,老爸可是承受不起你们这样的撞击了。”赵惟吉一边抱着三个孩子,一边朝着两位夫人招了招手。
又是一次长时间的分离,即便是习惯了的两位夫人此时的脸上仍然有着些许的幽怨。
看到两位夫人脸上的表情以后,赵惟吉也知道这些年有些对不起她们,只能安慰道:“这是最后一次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基本上不会再怎么长时间的分开了。”
赵惟吉想着一旦做了皇帝,自然就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到处乱跑了,所以就有此一说了,可是没想到却被柴钰直接给一句话呛了回去。
“是,你是不会再乱跑了,不过三宫六院已建立,看来我们姐妹这种人老珠黄的就只能夜夜独守空闺了。”说完便拉着李念头也不回的走进了房子里。
“呃。”被柴钰呛得说不出话的赵惟吉只好尴尬的冲着三个一脸坏笑的孩子摊了摊手,表示自己是无辜的。
不过才进到东宫之内喘了口气的柴钰还没来得及参观,就被赵惟吉单独拉到了书房,还以为这货要做什么害羞的事情的时候,没想到赵惟吉很郑重其事的让她坐了下来。
“小钰,接下来无论我说什么事情,你都千万要镇静,千万不要想歪了。”
一看夫君一脸严肃,柴钰便知道他不是在开玩笑,于是在想了想以后,认真的点了点头。
看到了柴钰点头了以后,赵惟吉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将她那三哥哥谋反的事情,全部都告诉了柴钰。
听完了赵惟吉的话以后,柴钰半晌没说出话来,搞得赵惟吉都有点害怕了:“小钰啊,你别吓我啊,这事可与你没关系啊,你别想不开啊。”
大约有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以后,柴钰这才开口:“他们仨你还没有处置?”
“没有,这不是在等你回来看看你的意思再做决定吗?”
“既然没有的话,我想见见他们。”
“好的,没问题。”看见妻子只是想见见那仨货的赵惟吉心里松了一口气,他生怕柴钰想不开作出些什么傻事。
很快赵惟吉便将柴钰带到了东宫的一间秘密地牢里,由于关系重大,所以柴氏兄弟并没有与其他的反贼关在一起,而是单独被赵惟吉囚禁了起来。
进入了地牢以后,柴钰将赵惟吉撵了出去,她说想单独见一下这三个哥哥。在向赵惟吉再三保证绝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以后,她单独走到了三人的牢房跟前。
“呦呦呦,这是谁啊,这不是我们的皇后吗?哦,错了,还不是皇后,不过也快了不是吗?”看到走进了的居然是柴钰,一直以来与她关系最不好的老二柴永廉忍不住便讥讽了起来。
不过他并没有得到柴钰任何的回应,柴钰直接都到了老大的面前,低声质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们难道不知道大逆是不在免罪的范围之内吗?”
“大逆?不亏是赵宋的媳妇啊?当年赵匡胤篡夺咱们家江山的时候怎么没有人说大逆呢?我不过是拿回属于我的东西而已。”
“赵家待你们也不薄啊?就算赵家对不起你们,但是惟吉没亏待过你们?”
“他难道不姓赵吗?”
“你别忘了,你们起兵的钱是谁给你们的,你们就是这样报答你们的恩人的吗?”原来在拿起叛乱被平定了以后,赵惟吉专门找人调查了为何赵元偓能够短时间内聚齐这么一支部队。
而调查的结果居然是这支部队原先的所有者是那柴氏三兄弟,更为搞笑的事情是柴氏三兄弟用来聚众造反的钱居然是赵惟吉给的。
这些年来赚钱无数的赵惟吉并没有亏待柴钰的娘家,虽然柴钰与她的几位哥哥的关系并不好,但是该给他们的钱,赵惟吉可是一分都没少给。
本来希望他们能够用这些钱过上荣华富贵的曰子,没曾想他们居然利用赵惟吉的钱造了他的反。
赵元偓只是一面大旗而已,由于赵家将天下治理的还不错,所以柴氏兄弟也知道现在他们举起反旗的话也没法成事。
恰好碰到了赵元偓这么一个有名分但是没有实力的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赵元偓承诺一旦登上大位的话,必定给柴氏兄弟以大权。而柴氏兄弟也需要这么一个跳板登上朝堂。
只是他们没想到在与契丹经历了连番大战以后,赵惟吉与被他掌控的禁军还有那么强的实力,甚至兵不血刃便将自己的大军给干掉了。
“成王败寇,什么都不用再说了,虽然打造这支军队的钱是你们夫妻给的,但是这反也造了,我也就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既然你的夫君即将登上帝位,而你也即将成为皇后,我就在这里恭喜你们了。”
说完这话以后老大柴永琦再也没说话了,而老二,老三也都闭上了嘴,在没发出半点声音。
看到三位哥哥再也没有开口以后,柴钰也知道再多说什么也没用了,今天她走出这地牢以后,与这三位哥哥便从此断绝了关系,以后赵惟吉对他们要杀要剐自己也不便再说什么了。
看着三位哥哥绝决的表情,柴钰转身走出了地牢。地牢外生怕她出什么事的赵惟吉正在焦急的等待着。
看着夫君焦急的表情,再联想到三位哥哥的所作所为,柴钰扑倒了赵惟吉的怀中大哭了起来。
知道此刻妻子心里肯定十分难受的赵惟吉并没有说任何的话,只是轻轻的抚摸着她的背,希望能给以安慰。
虽然这三位哥哥与柴钰的关系并不好,甚至都不是一母同胞,但是血脉亲情终究难以割舍的东西,只能够希望这件事在柴钰的心中别留下什么阴影才好。
抱着柴钰走出了地牢的赵惟吉仰望了一下蓝天,他知道,他奋斗了多年的目标终于要实现了。
接下来便是更为艰苦的道路,在经历了这一切以后,赵惟吉相信他能够将他想走了路给走通,给走好。。)




大宋武皇 第一百七十五章 温水煮青蛙
自赵惟吉登基以来已经过去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中朝廷中的一般大臣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变化,不似赵光义一上台来的清除异己,也不像赵恒一般上台以后开始推行自己的想法。
这为藩王出身的皇帝好像没有理想一般没有提出过任何属于他自己的规划一切都还是按照以前的规矩来。
可能唯一的变化就是形成了一个以寇准为首的小团体,皇帝每天接到的奏折都要与他们商议,除此以外便再没有更多的变化了。
这个小团体由一位中书门下平章事还有两位参知政事为首,另附有枢密院与三司的正副长官,再加上一些其他重要部门的官员总共十来人左右。
赵惟吉在皇宫里专门给他们找了个办公的地方,每天处理奏章的时候将不同种类的奏章交给专门负责部门的长官处理,当场处理完,当场就审核掉,然后当场在交给皇帝批阅,批阅完了以后再交回去执行。
这就直接将李唐以来一直延续到宋初的三省六部制给浓缩了一下,虽然还是制定,审核,再执行三道工序,但是就避免了部与部之间的来回传导,避免了踢皮球的可能姓。
但是其他的一般官员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因为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多其他人了解具体是怎样艹作的,只知道最近一两个月以来递上去的奏折基本上在一天之后就能够得到答复,效率相当惊人。
赵惟吉之所以这样做除了以前部与部之间的来回传递太过于浪费时间以外,他还想借此慢慢的形成一个类似于后来明朝内阁的东西。
都说明朝出王八蛋皇帝。但是就是这个王八蛋皇帝满天飞。整个明朝一朝皇帝不上朝时间达到朝代持续时间一般左右的荒唐王朝却维持了两百七十六年之久。
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便是在明朝中期慢慢成型的内阁政治。在明朝的内阁政治之中,国家权力变成了两块,内阁大臣的票拟以及皇帝的批红(虽然批红后来绝大多数时候是由太监掌控)。
这就有些像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二元君主立宪制,国家有内阁负责运行,皇帝只负责任命内阁,以及同意或否决内阁所提出来的治国方案。
方案怎样制定,以及怎样实施都有内阁决定,内阁对皇帝负责。
在赵惟吉的心中这种政治体制很适合一个君主制根深蒂固的国家。一来君主仍然有极大的权利,不似后来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国家,君主只有同意权。
明朝的内阁制度,君主仍然保有着极大的国家权利,只不过具体艹作变成由内阁负责而已,这样一来便可以避免国家兴亡全系于君主一人身上。
毕竟纵观历史,好皇帝就那么几个,十根手指不够,再加十个脚趾也数完了。世袭的皇位你无法保证代代都出精英。
但是大臣就不同了,凡是能够做到宰制之位的大臣谁不是披荆斩棘爬上了的。只要没被淘汰掉,必然有过人之处。国家交由这些人治理出事的风险要小得多。
更何况,用大臣主导国家的治理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行我们就换人,换宰相可要比换皇帝容易的多了。
不过这些东西都得一步一步的来,现在整个国家还基本上系于赵惟吉一人身上,毕竟这只是刚刚开始。
接下来赵惟吉打算将六部中的刑部以及与刑部相配套的大理寺等司法机关读力出来,直接向皇帝负责,让司法机关变成脱离于朝廷之外的皇帝直属机构,不受处皇帝以外的任何人事的影响。
不过赵惟吉暂时还不打算这么做,因为这样一来要触及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商鞅,王安石以及张居正的例子告诉赵惟吉,改革者一般都没啥好下场,即便他们的改革是正确有利于国家的。
所以已经坐上了帝位的赵惟吉对于这些任何可能触及到既得者利益的改革都得一步一步慢慢的来,最好就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烫死了。
这内阁就是第一步,而第二步,便是那些被赵惟吉找回来的“企业家”们了。
这三个月以来,开封府以西的郑县突然有了很大的变化,建起了许多像作坊一样,但是比作坊规模要大得多的建筑。
还有就是汴梁城中的商业活动比以前更兴旺了,很多以前对于经商的限制被赵惟吉利用偷换概念的手段给悄悄的抹消掉了,一般没有经过商的大臣看不出来,但是在商场上经历多年摸爬滚打的老油条们一看就能够看明白。
……
在一个很平常的上午,汴梁城中,平时没啥人注意的汴河今天被数以万计的群众填满了两岸的空隙。
只是这些群众之中,没人知道其他的人到底在这里做什么,只知道据说汴河之上出现了一个新奇的玩意儿。
然后一传十十传百的将群众们都吸引到了这里,将两岸围了起来。
“来了,来了,是不是那个东西?”一个眼力好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玩意儿从远处的河道上开了过来。
听他那么一嚷嚷,所有人都往河的上游看了过去:“哪呢?哪呢?”
只看见一艘船慢慢的开过来,这让很多人非常的失望:“就是一艘船啊,切~~~。”
正当有人要走的时候,突然又有另外一个人嚷嚷了起来:“大家快看,那可不是普通的船,那艘船没帆没桨,就只有一个巨大的烟囱,还有两个水车。”
那些刚准备要走的人踏出去的那只脚还没有落地便又被这声叫喊给拉了回来,他们转过身一看,果然像那人所说的那样。那艘船没有帆。没有桨。只有一个冒着烟的大烟囱还有两个不断滚动的水车。
而船上站着的人便是刚登基不久的赵惟吉,他正站在船头向两岸围观的百姓挥手致意,吓得老百姓们立刻就想往下跪。
只是还没来得及等他们跪下了,船就开走了。
这些船,便是黑珍珠号的内河航运版本了,下定决心要大力发展商业的赵惟吉除了在政策上给予了优惠以外,另外想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发展交通了。
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则。对于运输方式的改造被赵惟吉放在了他登基以后的首位,毕竟这技能促进商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又暂时不会与那些老油条们的既得利益相冲突。
但是在哪方面改造运输方式就值得好好研究一下了。
首先,大宋的驰道还是比较完备的,兴修驰道用不着赵惟吉来做,最多就是维护一下而已。
而且赵惟吉暂时还没有能够弄出汽车的本事,他连内燃机都还没有完全研制出来呢。
既然这两样不行,那么火车总可以?早就在新华城里将真气引擎研制出的赵惟吉当然想过火车的可行姓,但是用火车的话就必须大量的假设铁路。这可是一件超级大工程,才经历过大战的宋朝暂时可没有这个财力。在给赵惟吉五年的时间可能才能办到。
既然火车也不行了,那么就只剩河运可以打主意了,在这里赵惟吉默默的向隋炀帝祷告了一下,感谢他不惜牺牲自己从而为后代留下的大运河。
有着这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作为基础,赵惟吉根本不用开通新的河道,只用在运输工具上改进一下便可以了。
这让他省去了许多的烦恼,运输工具的改进实在太简单了,将运用在黑珍珠号上的技术改进一下搬到内河小船上来不就完了。
在除去了为火炮所留的炮口以后,赵惟吉连风帆都不用了,直接装俩水轮就完了。这艘船经过测试比原本的船要快上一倍,而且不受风向的影响,逆流的时候发挥也极好。
唯一的确定就是要用煤,好在在这个时候大宋境内的煤炭储量还很丰富,足够船运消耗的。
就在赵惟吉之前在汴河上所乘坐的这艘船航行成功了以后,无数的老朋友开始再次出现在了赵惟吉的面前。
这些人正是商会的老板们,在赵惟吉下令制造这艘船之前,他便让人给这些老板们带去了信息。
当这些老板们看到这新船如此的快速,并且载重量极大的时候,自然都十分的想要,因为有这种船大概三四艘,便可组成一个极强的运输船队,这对于他们将货物运往全国是十分的有利的。
这些老朋友再次的出现,自然令赵惟吉非常的高兴,这些人这两年可没少赚钱,而此刻刚打完仗不就的大宋国库可是非常空虚的,这填充国库的重任自然便得由这些肥羊来完成了。
于是赵惟吉大笔一挥,以成本价五倍的价格提供给了这些肥羊们,并且还要先交百分之三十才开始建造。
“皇上,这价格会不会太高些?”主要负责船只建造的工部的官员有些拿不定主意。
1...7172737475...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