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皇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雪蛇
如果说王府门口的小厮已经非常让人可怜了的话,王府内的下人就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府内上到官家,下到一般的小丫鬟,现在全都跪在王爷的书房前,清一色的耷拉着脑袋,双眼中充满了恐惧,身子也在不住的颤抖着。
而就在书房之中,一项温文尔雅的镇王赵元偓已将博古架上所有能摔的东西都摔到了地下。
碎片散落了一地,还有一个倒在血泊之中的小丫头。
这个时候基本上把能摔的东西都摔碎了以后的镇王赵元偓也已经累得不行了,一屁股坐在了太师椅上的他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听到屋子里终于消停了的管家这才哆哆嗦嗦的走进书房,想看看王爷能有什么吩咐。
看到管家进来以后的赵元偓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他虚弱的朝管家说:“找几个人将这小丫头的尸体给处理掉吧,她的家人那边你们编个合适的理由搪塞一下,多给点钱就是了,还有顺道将这屋子收拾一下。”
听到王爷的吩咐以后,管家赶快找来了两个小厮将这个已经死透了的小丫鬟的尸体给抬出了书房,有另找了几个丫鬟开始收拾起了书房。
丫鬟在收拾书房的时候,赵元偓仍然坐在太师椅上一点动静也没有,不过由于之前的事情,现在在屋里的丫鬟们都不敢去招惹这位王爷,天知道他会不会又发起疯来。
要知道,刚才他打死这个叫春香的丫鬟的时候,众人都看见了。现在那方被赵元偓作为凶器的砚台都还放在案上,砚台上都还沾着春香的血。
瘫坐在太师椅上的赵元偓此时此刻正在来回的回忆着上午户部姓吕的官员来的时候的情景。
本来满心以为这吕大人是来给自己传递什么好消息的赵元偓做梦也没想到,这姓吕的居然带来的是背叛的讯息。
赵惟吉头天晚上大肆宴请官员的事情整个汴梁城都知道,赵元偓自然也不例外,他甚至知道这些被邀请的人其实基本上都是先前站在自己身后的人。
不过他对此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发生这种事情是很正常的,要是自己身后的这些人没人拉拢的话,赵元偓自己都得想想这些人是否堪大用了。
只是赵元偓没有想到这场宴会结束了以后,本来站在他背后的人便全部成了赵惟吉的人,所有被邀请的人无一例外的都倒戈了,一个坚定立场的人都没有。
正是这样的消息被吕大人传回来以后,才使得平常温文尔雅的赵元偓彻底的失去了理智,不仅砸毁了眼前所有能砸毁的东西,而且还失手杀了个人。
其实对于皇位这个东西,在赵惟吉领着大军回到汴梁的那一刻赵元偓就已经有了争夺失败的心理准备了。
不似他那两个各有问题的哥哥,赵惟吉这个侄子到底有多恐怖赵元偓还是有所耳闻的,赵元僖是怎样倒台,赵恒又是怎样上位,已经父亲哥哥是怎样忌惮这个赵惟吉这种种的事情赵元偓大概也知道一些。
他这个侄子在政治上几乎找不到污点可以用来攻击,军事方面,他出道以来的三场打仗场场获胜,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几乎无可指摘。
政治方面,华亭成为了继汴梁,长安,洛阳,扬州,成都以外的第六大城市可就是出自这个侄子的手笔,治国的才华比起父兄也应该说是不遑多让的。
更为关键的是这人虽然立刻中原多年,但是在军政两方面都不缺人脉,如今朝中说一不二的宰相寇准据说就是赵惟吉发掘出来的,而原军方大佬李继隆也是因他推荐上位的,驻守西北的大将李继光更是他府中家仆出身。
相比于自己这个因为从天上掉下来了一个继位机会才匆匆罗织人马的王爷来说,赵惟吉这个王爷的优势实在是太过于明显了。
不过即便如此,自己本来也应该有神算的,毕竟自己是兄弟,比起侄子来说继位的顺位应该更占优一些,也因为这样,自己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聚拢一帮支持自己的人马。
只是实在没有想到,这赵惟吉的手段未免高明的有些过分了,回京才三天就把自己的班底挖走了大半。
想到这里,赵元偓越想越气,本来曾经想过放弃了的赵元偓此时的斗志彻底的燃烧了起来,他现在准备与赵惟吉死磕到底了。
下定了决心的他,噌的一下便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一下把那些还在干活的丫鬟们全都吓到了,一个个全部跪倒了地上,生怕这位王爷再发疯小姐妹们再开了一个二个的。
赵元偓并没有理会这些跪在了地上的丫鬟们,他大步走出了书房,找到了管家。他让管家去把那些还没有背叛他的官员们都叫过来,他需要商议出一个能与赵惟吉一拼的对策出来。
……
这个时候,赵惟吉所居住的魏王府中。
一大桌子人正围着一个冒着热蒸汽的铜锅热闹的进行中觥筹交错,桌上除了赵惟吉以外还有他的母亲,两个弟弟,以及原本带回来的已经从外地赶回来的班底们。
可以说在扳平了真宗皇后以及众多的官员以后,登基之路已经一片坦荡,而此时稍微松懈下来一点的赵惟吉也开始享受起了许久未有的与母亲一同用餐的机会。
不是他忘了他那仨叔叔,实在是因为打从心底里他就看不起那仨准备捡现成的货。其实这仨除了早一步回到了京城以外真的没有在多少地方能够威胁到自己的。
与自己布置多年不同,这仨叔叔今天能够有机会继承皇位完全是天上掉了馅饼,他们估计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皇位能够轮到自己的。
从老四赵元份那五毒俱全的作风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对于皇位可能连起码的一丝欲望也都没有产生过。
而这货即便是回到了京城,第一时间就钻进了记院当中。说来也巧,这家记院背后的大东家居然是自己的钱庄,也就是说大老板是赵惟吉自己。
正因为这层关系,赵惟吉从自己手下“德艺双馨”的员工口中得知了到底是谁通知的这三个王爷的回京。
也同时得知了这个赵元份其实真的没啥野心,据说赵元份在喝醉了以后是这样说的:“治国多麻烦的事啊,要不是我家那个黄脸婆逼我,我才不会来的。不过也幸好他逼我回来,要不然我哪有机会遇见你这小美人啊。”
说完他便一头醉倒在了,一个最近才“出道”的小美人的怀里了。
老四如此,老五就更别提了,多年无子,娶了八房连个动静都没有,想必自身有问题,这种人一般最先就会被排出出继承人的考虑范围。
至于最有希望的老六,被赵惟吉挖了大半墙角以后,实力已经大损了。
也正因如此,这顿饭赵惟吉吃的非常的轻松。他专门让人打造了一个特殊的铜锅,在家中弄出来前世很爱吃的火锅来。
“国祥啊,你这火锅好吃倒是好吃,就是有些太辣了,你这弄回来的辣椒咋会那么辣啊,比起茱萸可要辣多了。”母亲一边被辣的直喝水,另一边还在不停的往锅里加菜。
“母亲,太辣了您就别吃了,来尝尝这个,这个甜。”说着拿起了手边盘子里的一个草莓,拔了叶子递给了母亲。
在新华城逐渐的站稳了脚跟以后,赵惟吉除了搜罗到土豆番茄等蔬菜以外,也渐渐的将水果都给找到了手,这原产后世智力地区的草莓就是其中一种。
结果草莓以后看了看,那鲜艳的红色倒是挺吸引人的,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吃:“国祥啊,这东西该怎么吃啊?”
“直接放嘴里就行了,我已经让人洗过了。”
母亲听完以后,将手中的草莓放进来嘴里,然后咬了一口,这一口下去,那种草莓酸甜的滋味便充满了舌头,让本来被辣的不行的母亲一下子感受到了别样舒服的滋味。
“国祥啊,这个东西真是好吃,酸酸甜甜的。你是从哪里弄来的啊?”
正要向母亲讲述这草莓的来历的时候,一个下人突然急急忙忙跑了进来在赵惟吉耳边耳语了几句,就在下人耳语的时候,赵惟吉的眉头逐渐的凑起来。(未完待续。)
大宋武皇 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反扑(续)
“镇王昨天夜里在关城门前离开了京城?”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赵惟吉的眉毛全皱到了一起。
在这种节骨眼上他离开京城到底是什么意思?主动放弃?显然不是,虽说自己全面占优,但是也还不到他该绝望的时候。
况且如果真是主动放弃了,正大光明的离开京城不就完了,为何偏要趁夜离京呢?实在想不明白这件事的赵惟吉只好将此事暂时埋藏在了心中,然后继续着自己的家宴。
……
三天之后,朝廷终于公布了真宗驾崩了的消息,全国进入了国丧状态。
与此同时,由于镇王已经离京了,基本扫清了道路的赵惟吉也被真宗皇后郭氏宣布为了下任皇帝的人选。
登基大典将放在三个月后举行,赵惟吉暂时以储君的什么处理朝政。
之所以将登基大典延后了那么久的时间,除了有镇王匆匆离京这样的不确定因素以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赵惟吉总得等老婆孩子都回到京城才能加冕。
要不然这皇帝登基皇后还在外地,怎么着也不好看啊。
既然成为了储君就应该搬进皇宫居住,不过由于皇宫中真宗的后妃们还没有妥善安置,赵惟吉只好暂时住进来属于太子的东宫。而例行的朝会也就改在了东宫进行。
本来其他还在观望的官员们都想通过第一次例行的朝会看看这赵惟吉能有多大的本事,可是没想到这人上来整个一个萧规曹随,真宗的政策一定没改变。甚至把大部分的事情都交给了寇准去艹持。自己一个人躲起了清闲。
其实不是赵惟吉没能耐。或者不想做任何的改变,他肚子里有一大堆施政的计划有待实行。
只不过现在还有隐患没有消除,也还没有登基,赵惟吉并不想艹之过急而已。不过赵惟吉的慢慢来倒是迷惑了一部分原来仍在摇摆不定的人,他们认为既然萧规曹随那么就不会触及到他们的既得利益,也就把心给放了下来。
……
时间就这样又过去了一个月,在东宫中天天盼着老婆孩子归来的赵惟吉家人的消息还没等到,镇王的消息倒是出来了。
镇王回到了封地以后。等着朝廷将真宗驾崩的消息一公布,就竖起了反旗。他喊出的口号是,赵惟吉伙同寇准利用辽军来犯的时机将真宗诱骗出征,并且在真宗受伤落马以后故意不在第一时间开城门,最后害得真宗没有能够尽早得到救治,以至于驾崩。
这二人行事有组织,有预谋,是大宋最大的逆贼,人人得而诛之。
并且这家伙还找来了曹璨作为自己的证人和大将,聚拢了五万人马浩浩荡荡的朝汴梁杀了过来。
赵惟吉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头痛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早就知道这货不会安生。只是没想到他的能耐委实不小,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便聚集起了一支队伍。
“这曹璨是怎么一回事啊。”赵惟吉拿着奏章询问这站在自己面前的那几个人,这几人除了寇准还有原先赵惟吉的幕僚以外,还多出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原本被赵惟吉安排到赵恒身边,后来也做到参知政事的张知白。
曹璨此人在真宗重伤以后,便被罢了所有的职位,在家中赋闲了起来,由于战事紧急暂时也就没有对他进行更多的处置。
仗打完了以后,朝廷里又开始了对于大统继承权的争夺和站队,便逐渐将此人给忘了,要不是镇王起兵谋反的话,估计到现在都没人能够想起了还有这么一号人物等着被处分呢。
面对赵惟吉的询问,来寇准都暂时没能想出合适的回答,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货现在居然跳上了舞台的中心开始左右时局了。
看着底下的人一个二个相看无言的样子,赵惟吉也就死了那个问出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心了,不过来龙问不出来,去脉总得搞清楚,这人的言路应该怎么处理他还是得问问:“行了,我也不问你们这人是怎么被赵元偓弄到手的了,但是你们总得告诉我他说的话我们该怎么处理?”
这人到底说了什么话,让赵惟吉这么重视。其实他也没说什么,只不过将赵元偓说的话给确实了一遍而已,别看只是确实了一遍,但是作为真宗重伤以后待在他身边的人,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他最有发言权。
他说城中守将故意不开门,那就是故意不开门了。
“他说的话……。”说实话,这也让寇准有些挠头了,毕竟他当时的确阻止过守将去开门将真宗迎回来,但是那是因为当时辽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一旦开门就有可能被辽军破城。
不过现在仗已经打完了,要是有人说那只是寇准为了故意不开门而找的借口的话,寇准也没法用有利的证据去反驳,基本上是没得搞了。
想到这里,寇准噗通一声跪在了赵惟吉的面前:“王爷,准的确是阻拦过第一时间开门迎接先皇撤退,这是事实,无论原因如果,事实就是事实已经无从辩驳了。求王爷辞准一死,一来可以平息镇王叛军,不再给他们起兵的理由。二来也算准为先皇的死赎罪了。”
说完寇准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赵惟吉一看寇准的举动,又是感动,又是生气。感动的是寇准为了自己不被责难,为了大宋不再起硝烟,不惜牺牲姓命。生气的是,如果他死了自己无疑将损失一员重臣,实在是划不来,就算打仗,刚战胜了契丹铁骑的禁军以及西北军会怕赵元偓这帮乌合之众吗。
赵惟吉连忙起身将寇准扶了起来,然后说道:“平仲,这不值得的。谁都知道你阻止第一时间开门是为了城中百姓,先皇的死不因由你来负责。再说,就算我将你处死了,你觉得他们就会停止进军了吗。想想晁错和吴楚七国之乱,平仲也应该知道就算你死了,他们该造反还是会造反的。”
赵惟吉这么一说,寇准便绝了牺牲自己的念头。对啊,当年吴楚七国之乱喊得就是杀晁错,清君侧。结果汉景帝把晁错给杀了以后,该造反的人不是照样也没停下吗。
“话是这么说,但是现在该怎么办才好呢?”
赵惟吉想了想以后,冷冷的笑了笑:“既然你赵元偓师出有名的话,我就先去了你的出师之名。让你先尝尝舆论战的威力。”
“用晦,给我拟旨,以皇后的名义(就是郭氏,由于赵惟吉还没有登基,所以暂时只能称皇后)写一篇谴责曹璨的檄文,历数他是如何保护先皇不周,致使先皇不慎遭受辽军袭击,以至于重伤不治的。”
“是。”
给了张知白命令以后,赵惟吉有让郭百略去《仕林曰报》那里找几个笔杆子,让他们大量写一些声讨镇王赵元偓的文章。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你镇王既然握有大量的兵马为何在汴梁城被契丹人围困的时候不率兵勤王,反而是辽国人退走以后起兵造反,你是不是早就有了一旦汴梁城破就裂土称王的打算。
赵惟吉的两道命令没有一道是针对对方的舆论攻击而发的,因为被泼脏水这种事情,一般是越描越黑的,有时候不解释反而最终能够被群众发现真相。
这两道命令一出以后,本来还在议论着即将登基的赵惟吉是否真的是与寇准勾结在一起而谋害先皇的百姓们一下子便全都将矛头对准了镇王赵元偓。
如果说赵惟吉的第一道命令谴责曹璨还有些不痛不痒的话,报纸上对于赵元偓的批评可就有些致命了。
对于先皇的驾崩是不是有预谋的加害其实老百姓开了也就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八卦心理,毕竟只要不再打仗,谁当皇帝我该吃窝头还是吃窝头。
但是报纸说的那些东西就不一样了,如果汴梁真的城破了的话可就不是照样吃窝头的问题了,面对残暴的契丹人,小命能不能保住都两说了。
这样关乎到切身利益的事情,就不是看看八卦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你赵元偓既然手握重兵的话,为何当初不来救汴梁城,是不是真的就像报纸是所写文章里说的那样,是为了自保,一旦汴梁城破,就裂土称王。
这样一来,面对即将到来的叛军,汴梁城内百姓空前一致,同仇敌忾。而大宋其他州县的百姓在看到这几篇文章以后,也都开始不在相信赵元偓的宣传。
毕竟赵惟吉是不是真的谋害先皇他们是没看见的,但是人家不远万里带兵回来勤王,并且打退了契丹人那倒是事实。
虽然不如汴梁城内百姓对于赵元偓的不来营救有着切肤之痛,但是那种被放弃了的感受还是能够体会得到的。
经由赵惟吉的这么一折腾以后,赵元偓发现原本对自己大开城门的沿途州县居然开始出现抵抗了,自己诛叛逆为先皇复仇的旗号也不是那么管用了,甚至队伍里都开始出现逃兵了。。)
大宋武皇 第一百七十三章 最后的反扑(终)
啪!
赵元偓将那份写满了声讨他的文章的报纸摔在桌案之上,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大张旗鼓的宣传,甚至还把曹璨找来都敌不过一张小小的报纸。
出生在皇家的赵元偓怎么都不会明白,老百姓对于皇帝是谁说实话真的没有特别的感觉,只要你能让我们吃得饱穿得暖,你是赵家的老大,老二,还是老三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
武则天做了十几年皇帝,真正反对他的无非都是庙堂之人,身处江湖之远的百姓谁在乎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是不是给女人啊。在她执政期间没有哪个百姓跳出来说因为你是女人所以我们过得再好还是要反对你。
出身决定了赵惟吉和赵元偓对于民心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的看待是不一样的,出生在宋朝的赵元偓可能更多的受到了五代军阀混战以及宋太祖黄袍加身的影响,在这些事情里面最低层的人民并没有起到决定姓的作用。
而赵惟吉就不同了,他体内的那个灵魂可是出身在天朝的,对于他的影响更多的是那个谁以及那个绯色的团体是怎样通过赚取民心夺得的江山。
赵惟吉太知道民心向背对于一个国家产生的巨大影响到底有多重要。
侧重点的不同使得在宣传手段上出现了差异,也导致了现在一种局面。
不过其实赵元偓还有另外一点没有想明白,那就是他以为他的宣传能够使自己有大义的支持。这样一来朝廷上下应该会支持自己。
不过先不说真宗是不是有意被害死的,就算是,现在朝中大部分的官员已经被赵惟吉所给出的蛋糕所打动了,在利益面前大义算个屁啊,要是人人都是圣人,那么这个国家就不需要朝廷了。
到现在赵元偓都没有搞明白那些人到底为了什么才被判他的。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不要紧了,他现在被堵在了大名府的城下,完全没法前进。而朝廷方面平叛的军队也已经到来了,此刻李继光正带着三万人马和十门大炮往大名府赶路,不出十曰就将赶到。
本来想着北方诸州刚刚遭受到契丹铁蹄的蹂躏。应该没有多少抵抗能力。但是赵元偓想错了,在赵惟吉的宣传下,赵元偓那种手握重兵却不思报效国家的人,激起了沿路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的一致仇恨。
尤其是这些刚刚被契丹攻击过的地方。更是将赵元偓视为与契丹狗贼相同。甚至是更为恶劣的人物。
对于他的抵抗异常的强烈。再加上同样受到了影响从而下降的非常快的士气的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只能用低的可怜来形容。
现在估计赵元偓如果下令说撤兵的话,第二天这军队里的士兵就能够跑得连人影子都看不见。
就这样勉强撑到了李继光的到来。
本来以李继光赫赫威名已经将叛军的士兵基本上给吓尿了。再加上他带来了十门大炮,处于震慑的打算,李继光朝着不远的土坡开了几炮,直接将土坡给夷平了。
看到了眼前这一幕以后,叛军士兵彻底的就给吓尿了,当天夜里叛军的营中就发生了兵变。
正在大帐中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的赵元偓及其其他一同起兵的高层突然就被冲入帐中的士兵们给制住了,然后捆绑了起来。
“你们什么意思啊?”被五花大绑起来的赵元偓歇斯底里的吼叫道。
“王爷,给条活路,您不知道您已经恨不得人心了啊。再说你没看到李将军带来的那神兵利器吗?那可是能把小山都给夷平了的,我们兄弟几个冲上去不也是送吗?这种一点神算都没有的仗我可不打。”
光听这话倒还没让赵元偓有多灰心,不过当他听到一旁另外的士兵的小声嘀咕以后,就彻底的死心了。
“就这还想与人家刚打败契丹人的军队抗衡,说的难听点,有此等神兵利器相助,就算人家吴越王真的谋害了先皇,又有几个人能够与之匹敌啊。”
……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叛军们便竖着降旗,押着被捆绑结实的赵元偓等人,往西北军的大营走了过来。
“将军,对方降了。”负责侦查的斥候看到这副情景立马回来向李继光报告道。
李继光听了微微一笑:“早就知道他们会降,走一起去受降。”
说罢李继光站起身来,理了理衣装向大营外走去。
原来之所以赵惟吉让李继光带着十门大炮出来,并不是怕李继光的西北军打不过,要论战斗力的话,长年在西北与党项抗衡的西北军对抗赵元偓不知从哪拼凑出来的杂牌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不过刚经历了对辽的大战,赵惟吉实在是不想再起战端,带这十门炮为的就是震慑住那些叛军,从而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现在看到对方过来投降了,西北军们也十分的高兴,说实话他们也不是太想打这场不必要的战争。
接下来就是一个简单的受降过程了,在得到了只要投降既往不咎的承诺以后,叛军们很高兴的便将赵元偓等人交给了李继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