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拖油瓶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八爷党
尤氏听了这话,少不得朝着凤姐儿的腮上拧了一把,开口说道:“你若是喜欢,待会子席散了你也跟着过来散淡散淡。别说我不疼你。今儿我单请你,并不请别人。也省的你们府里去的奶奶太太多了,你还得跟在一旁伺候着。半点儿清闲不着。”
凤姐儿闻言,果然心动。想了想,开口说道:“你要是诚心请我。那我便同太太说一声儿。待会子席散了,我先忙完了这边的事儿,再过去找你们。只要你们别烦我是个不速之客就好。”
尤氏拉着凤姐儿的手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家里的好酒好菜已经预备妥当。你若是不来,我可不依。”
众人说笑了一回,便至席上听戏吃酒。
至晚筵宴尽欢而散,陈氏果然带着两个姐儿随着尤氏到了宁府。贾珍并不在,也不知道跟着谁家子弟到哪儿鬼混去了。只剩下贾蓉秦氏小夫妻两个,向着陈氏母女请过了安,正要走时,只听尤氏笑道:“蓉小子先走罢。让你媳妇留下来,人多了说话热闹。”
贾蓉闻言,只得笑应。且吩咐了秦氏几句好生服侍长辈们,这才躬身告退。
陈氏便拉着秦可卿的手儿,一长一短的问些家务人情。
秦可卿生的冰肌玉骨,花容月貌,心思也是极为灵透乖觉。嫁入贾家不过几日光景,不但长辈们喜欢她温柔孝顺,平辈们喜欢她和睦亲密,就连下人们也都百口称赞。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算素性真的温柔和善,然其手段心性也觉不一般。
比如尤氏,在秦可卿入门之前还有些芥蒂不满,这才几日工夫,便喜欢的不拘到哪儿都带着她。婆媳两个形影不离,倒像是一双亲姊妹似的。
陈氏见状,少不得也对秦可卿多了三分亲昵。秦可卿虽然出身寒微,却也知道陈家在京中的显赫之势。更晓得自己的婆婆对继母继妹有多百依百顺,她也想趁此机会讨好陈家众人,少不得温言款语,服侍备至。其诚惶诚恐之盛情备至,连陈氏都忍不住笑道:“你快坐下说话儿。咱们家没那么多的礼数。也不喜欢长辈们吃饭,媳妇们地下站着伺候的规矩。你越是这么着,我越发不自在。况且今儿要忙活那府的洗三礼,你也累了,还是快些坐下歇息一回,咱们也好安安稳稳的说说话儿。”
陈氏如今上了年纪。行事却愈发宽和慈爱。一席话说的秦可卿感动备至,险些连眼圈儿都要红了。她其实是做好了备受刁难也要笑脸迎人曲意逢迎的准备的。却没想到陈家家大业大,却不是那样盛气凌人的。
众人眼见秦可卿如此模样儿,也都忍不住叹息一声造化弄人。好端端的一位贵人之女,谁曾料到会有今日之事?
一时酒菜齐备。尤氏看了看天色开口笑道:“这个凤丫头,说是咱们先走一步,她后头就赶过来。也不知道在那边磨蹭什么,到这会子还不来。”
正说话时,只听门外小丫头子通传“琏二奶奶来了”,尤氏笑着忙命快请,且带着秦可卿迎了上去。只听一阵笑声先人而至,紧接着凤姐儿便笑道:“我来迟了,还望见谅。”
尤氏见状,少不得笑道:“你怎么这早晚才来?可是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不愿叫你过来?”
凤姐儿闻言,忙开口辩白道:“老太太太太知道我要过来,自然是愿意的。还嘱咐我务必痛快玩乐一日,这才不辜负你的心意。只是抱怨我心眼儿太实诚。人家一请,我就到了。还要空着手儿上门,这多不好。于是又命厨房做了几道拿手菜,叫我带过来,也是个添菜的意思。还让我同陈夫人并姊妹们赔罪,就说她们并不过来了。”
陈氏闻言,笑着谢过。因又说道:“老太太太太实在多心。不过是自家女眷们筵宴小叙一回,哪里用得着这么客套。”
众人说笑着便入了席,边吃边聊,倒是十分尽兴。不必细说。
只说转眼秋末冬初,天气渐渐冷将上来。各家各户也都添置了过冬的新衣。
宫中圣人年事渐高,又因着节气的缘故,身子骨儿越发不好。前些时日染上了一场风寒,拖拖拉拉到如今都未曾痊愈。上朝时经常咳嗽不止,下朝后庆幸有太子随身服侍,也是看着圣人不许他耗神太过,亏损身子的意思。
这么一来,朝中大事倒是越发倚重太子监国处理。太子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监国的经历,此事对他来说游刃有余。况且太子也不贪功揽权,每每小事即命内阁六部从权依例处置,或有大事抉择不明,太子先过目奏折,然后抛却无用辞藻精简一番,将事情三言两语总结明白。最后又命朝中大臣想出至少三条的解决方案,再交由圣人独断。
他自己却忙着亲自侍奉汤药,服侍圣人。又以圣人病中必定想念儿子为由,将大大小小十多个皇子都叫到了宫内,年岁大一些的就排班排点儿的服侍圣人,年岁小的就由奶母带着陪圣人说话聊天。至于圣人喜欢的后宫妃嫔嘛……太子当然不许圣人病中还要如此劳累,自然是有多远撵多远。不过因着他并不介意皇子在龙榻前服侍的缘故,就算后宫妃嫔有所不满,却也不敢出口抱怨,也编排不出什么不好的言辞来,只能暗暗恨在心里。
圣人大病这一场,原本心下还有些唏嘘,不得不承认自己“廉颇老矣”,精力体力都大不如前。也曾担心太子并其他几位成年的皇子会不会趁着他生病的时候做出什么事来。如今看来,个人私底下的小动作虽然不少,但有太子压制着,却也没撕破脸的闹到他的面前。
至少众人前来侍疾的时候,全都摆出一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模样儿,不必叫他烦心。
自古以来都说天家无父子天家无亲情,又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圣人生了这么一场大病,倒是越发感觉到自己有个好儿子。不但在朝事上能帮衬辅佐自己,就连在感情上也能照顾自己的心意,还能将弟弟们照顾的如此周全……
圣人每每在床上养病的时候,因着太子不肯叫他批阅奏折耗费精神,圣人自己又闲不住,只能闭目瞎想。想来想去,倒是想到了一件事儿,却是没同太子说,而是趁着太子侍疾至晚回宫歇息的时候,连夜将自己的心腹大臣章怀玉叫进宫中。如此这般商议了一番,君臣二人心照不宣的分别。
圣人召章怀玉连夜入宫,此事并非秘闻。一时间满朝文武功勋显贵尽知此事。
次日一早,太子下朝之后亦得人通风报信,心里还很纳闷。他如今得高人提点,私底下面对圣人的态度再也没有从前面对君王时的诚惶诚恐,而是一个儿子面对父亲的态度。既然如此,太子殿下心有疑问,自然有什么说什么。于是当他伺候圣人服药之时,便提起了此事。
其实今日按班服侍圣人的乃是三皇子和四皇子。太子当初排班的时候就有言在先,只要轮到了哪位皇子侍疾,哪位皇子当日可不必上朝点卯,从早到晚就陪在圣人身边。即便是太子自己也是如此。
昨夜圣人召章怀玉入宫,所有人都知道。但是老三老四憋了一上午愣是没敢开口询问。生怕圣人怪罪他们一个窥探帝踪。唯有太子不管不顾,随口问出来。
圣人闻言就是一乐,开口说道:“到底是你心思直率,也没藏着掖着,就这么问出口了?”
太子闻言莞尔,不但回应了圣人的话,还借题发挥的埋怨道:“跟自己的父亲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开门见山。您就是平日里思虑太过,身子骨儿才越发不好的。如今病了一场,也不好生休养。”
说罢,将空着的玉碗转身放到一旁,从甜白瓷碟中拈出一颗蜜汁青梅,向圣人笑道:“父皇喜欢吃青梅。可是您的脾胃不和,总吃青梅胃酸,反倒不好。这是我叫人用蜂蜜玫瑰花泡的青梅,酸酸甜甜的倒还开胃。您尝尝。”
圣人笑眯眯的接过青梅放入口中。果然味道酸甜甘醇,不但去除了青梅的青涩酸味,且没有蜂蜜桂花的甜腻。而且还多了几分玫瑰花的清香,吃起来爽口清甜,要有嚼头。
圣人一个没忍住,又伸手拈了两颗,就见太子立刻吩咐人将蜜汁青梅端下去了。
圣人顿时就有些不高兴,“怎么还端下去了?”
“这可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凡事都要节制。再说您都已经吃了三颗了,便是嘴里有药苦味儿,这会子也都去了。再吃下去,待会子可怎么吃午膳呢?”
圣人唉声叹气的叹了一声,摇头说道:“老了老了,反倒是做不得自己的主儿。连吃颗青梅都要看人的脸色。”
太子对此恍若不觉。坐在榻上替圣人捏了捏腿,口内说道:“父皇总在床上躺着,浑身必是酸疼的。儿臣近日同人学了几招,给您按按。觉着怎么样?”
力道手法比起专业的按摩师傅来当然不怎么样。不过圣人享受太子的这份孝心,仍旧说道:“很好很好。”
又问太子为什么不将这师傅荐入宫来。
这便是没话儿找话儿了。
太子闻言莞尔,倒是开口说道:“儿臣倒是想这么做,只怕言官御史知道了,非议儿臣罢了。”
说罢,这才向圣人明言,原来他这几手是跟户部侍郎陈珪学的。陈珪因着陈老太爷年事已高,平日里总会觉着浑身酸疼,特地钻研医书学了几手,平日里就给陈老太爷按按。
圣人闻言,少不得笑了笑,开口说道:“你同他关系倒好。”
太子闻言也笑,倒是没说什么。
父子二人又闲话了一回,圣人仍旧对方才那碟蜜汁青梅念念不忘,开口说道:“这样罢。咱们父子两个做交换,你把梅子还给我,我便告诉你为什么招章怀玉入宫。”
太子听了这话,想都没想的直接说道:“那您还是别说了。蜜汁青梅这会子肯定没有。眼见到了吃午膳的时辰,倒是可以煨一道蜜汁火腿。不知道父皇喜欢不喜欢?”
圣人病了这许多天,就属太子管他吃食管的最厉害。倒是许多日子不见荤腥。此刻闻听有蜜汁火腿,登时把蜜汁青梅丢到脑后,忙的笑道:“火腿自然是好的。”
一时吃过了午膳,太子殿下又扶着圣人在外头散淡一回消消食,这才服侍着圣人回内殿小憩一回。
趁着圣人午睡的工夫,太子殿下也在暖阁内批阅奏折。等到圣人下午转醒,他就能把朝臣的建议告知圣人,很不必拖到晚上,耽误圣人休息。
冬日的暖阳透过糊着明纸的窗扇撒入殿中,父子二人一个睡觉一个办公,倒也有几分安宁惬意。
章怀玉入宫之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其后圣人病体初愈,又休养了一些时日,仍旧回到朝中处理事务。包括太子在内的众多朝臣也都渐渐忘了这件事情。
岂料直到大年节下宫中赐宴之时,圣人突然在御宴上发了大招,他竟然当着皇子皇亲满朝文武的面儿宣布他要退位,让太子继位。
消息一经传出,别说是满朝官员,便是民间百姓也都吃了个大惊。
红楼之拖油瓶 第一百一十七章
圣人突地在年夜宴上提起退位之事,别说满朝文武皇子皇亲,便是太子殿下自己个儿都没有准备。
脑子嗡的变成一片空白,太子殿下瞠目结舌地站在原地,还是太子妃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伸手推了太子一把。
太子殿下回过神来,猛然起身离席,至场中躬身跪拜,一脸正色的恳请圣人收回先前之言,并且极力表白自己的忠心耿耿,绝无僭越之心。
太子殿下话音刚落,陈珪也离席上前,躬身跪请陛下收回旨意。太子殿下与陈珪都有了动作,太子门下一脉大臣也都反应过来。不管是不是暗自窃喜,自觉有了盼头的,这会子也都忙着躬身跪拜,附和太子与陈珪之意,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其他几位皇子见状,不拘心下如何作想,此时此刻也都按捺住了。全都跪下来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圣人居高临下耳聪目明,自然也能看出宴上各人的心思。不过他既然瞒着太子与诸位皇子做下这等决定,又命章怀玉在暗中筹谋许久,必然不是心血来潮。所以他并不理会这些臣子的请愿,反而摆手说道:“朕意已决。自朕去岁抱病,朝中由太子监国,太子一言一行朕皆看在眼中。非常不错。”
圣人说到这里,不觉看了太子一眼。却发现太子正愣愣的看着他,面上不掩关切之色,登时心中一暖。因又想到自他病后太子监国,每日不但要处理朝廷上的事务,还得抽出时间来陪在他的身边亲侍汤药。为了照顾他的心情,又将所有兄弟召入宫中陪伴他,可是他的那些兄弟们却在暗中给他使绊子,做出各种小动作,只想看着太子出错,想方设法的要抓太子的把柄……
世人皆言天家无亲情,圣人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不过他那时候还小,一切有太皇太后保驾护航。等他记事的时候,已经贵为九五之尊。纵然少年登基,面对朝廷上的内忧外患,他也有压力。不过他好歹还有太皇太后帮衬,且名正言顺,境遇到不至于像太子这般为难。
自己的儿子自己疼。
圣人一方面是心疼太子的腹背受敌,一方面也是害怕其他几个儿子作大发了,有朝一日自己山陵崩时,他们几个没人压制,兄弟相争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况且自己年事已高,不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不如以往。与其恋栈权位死死不放手,非得耗到最后一刻,莫如退一步捧太子上位。如此一来太子能名正言顺继承皇位,其他几个儿子有自己镇着,也能消停下来。而自己放了权力一心养老,只怕还能多活几年……
圣人少年登基,秉性坚韧素来乾纲独断。此刻既已下定主意,也不会听从臣下的劝谏。他固执己见,非要行退位之事。甚至明令内阁首辅章怀玉操持一切事宜,且命礼部按照太子的身量制作龙袍冕服,又命礼部户部预备退位大典与继位大典,只待年后便退位让贤。
圣人一口气下达多封旨意,砸的满朝文武皇子皇亲都晕头转向的。连这一个年都不曾好过。他自己却施施然的窝在后宫享受人生。
因着朝廷突然出了这么个大风暴。虽是大年节下,贤媛集倒也紧急组织了一次例会。其中太子妃为了避嫌等事,未曾亲至。六皇子妃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也未曾来。不过三皇子妃、七皇子妃、八皇子妃、十一皇子妃、十二皇子妃并四位异性郡王妃及郡主县主乃至各家诰命却都来了。大家亲亲热热的坐了一回,说笑几句,方才散了。
貌似面儿上未有什么动静,不过尤三姐儿能明显感觉到,某些阵营开始挪动脚步。原本在私下并无太多交往的其他皇子门下的诰命贵女们,也有同尤三姐儿热络闲话儿的。
当初尤三姐儿言笑时提及的夫人外交,此刻似乎有隐隐成形的趋势。
待众人散后,尤三姐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陈家。因着太子殿下即将继位的缘故,身为太子心腹重臣的陈珪在朝中显得越发炙手可热。至少这大年节下过来拜访的仕宦亲贵家的马车,都排到了巷子外头。所谓门庭若市鲜花着锦,说的便是这样的场面了。
尤三姐儿并没有打扰在外院儿寒暄贵客的舅舅陈珪,直接吩咐小子们将马车抬进二门上。一时小子们鱼贯退下,早有粗使婆子抬着轿辇到了偏院儿。三姐儿下车换轿,一路摇摇晃晃进了内宅。先到上房给老太太舅母表嫂表姐请安,又说了一回闲话。至晚饭的时节,陈珪方才脱开身返回内宅。
舅甥两个一见面,少不得相互调侃了几句。陈珪知道尤三姐儿刚从陈园回来,应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便将尤三姐儿邀到了内书房。
一时献茶毕,又上了几样点心。尤三姐儿一壁吃茶一壁将贤媛集的动向一一说明。陈珪沉吟了一回,方才笑道:“他们倒是乖觉。只不知是真心投靠还是假意如此。”
尤三姐儿闻言,不以为然的笑道:“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太子殿下原本就是正统,何况其为人仁孝贤德,英明睿智,监国这许多年来,也不曾出过差错。倘若说那些个臣子之前打着从龙的歪主意,这会子圣人金口玉言,尘埃落定。他们也该看明白形势了。会有一些墙头草想要望风而动,也属寻常。不过舅舅的思虑也对。反正太子殿下如今已是稳操胜券。那咱们也就稳坐钓鱼台,管他是真心投靠还是假意奉承。俗话说得好,不见兔子不撒鹰。理会那些做什么呢?”
陈珪闻言莞尔,忍不住点了点尤三姐儿,开口说道:“好你个鬼机灵。居然还知道不见兔子不撒鹰。倒是把你舅舅和太子比成什么了?”
尤三姐儿闻言,捂住额头嘻嘻一笑。
展眼便过了正月。朝廷上全都在忙着圣人退位并太子继位之事。虽说圣人目前身体康健又是主动退位,按说筹办大典用不着那么着急。无奈圣人自己催得紧,竟然乾纲独断把继位大典定在二月二龙抬头这日。礼部大臣与宗人府的大臣没有办法,只好加班加点忙的脚不沾地,才将一切事宜都预备妥当。
至于继位大典当日之势如何隆重,文武百官如何思虑,暂且不必细说。
只说太子殿下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年号为建元,大赦天下,大肆封赏。他将自己的父皇封为太上皇,父皇的嫔妃也都水涨船高,被封为太妃太嫔。太子妃顺理成章封为皇后,其他几位皇子也都被封为王。
其中三皇子被封为忠康亲王,六皇子被封为义忠亲王,七皇子被封为义贤亲王,九皇子被封为义孝亲王……十二皇子被封为忠顺亲王。
而一直远在辽东一带戍守边塞的二皇子则被封为忠勇亲王。因着辽东一带常有蛮夷寇边的缘故,忠勇亲王已经有好几年没能回京。当然这其中也有忠勇亲王素性耿直,最讨厌京中皇子相争人心叵测,勾心斗角的缘故。再者忠勇亲王少时体弱多病,圣人曾找神僧给他算过命,说他命中不该呆在皇城。于是圣人便将忠勇亲王迁出宫中,一直养在平亲王的府中。忠勇亲王因在皇叔府中长大,自然而然便亲近皇叔家的几位堂兄堂弟。所以他自二十岁随同平亲王抵达辽东,一呆好几年也不爱回来。
这回上皇退位,太子继位。所有外省亲王并节度使等都得回朝拜见新皇。平亲王与忠勇亲王一家人也在辽东局势安稳之后,开始着手回京之事。
估计大概在四月份就能抵达长安。
目今暂且不说忠勇亲王回京之事。只说尤三姐儿这个后世穿来的人在听到六皇子被封为义忠亲王,十二皇子被封为忠顺亲王之后……心下颇有些一言难尽的情绪。
不过此等心结不足为外人道。尤三姐儿也不会蠢到将这些事情拿来信口胡说。因此陈氏等人虽然好奇尤三姐儿为什么在听到众皇子封赏的消息后表现的如此异于平常,但百般询问无果,也只得不了了之。
却说太子殿下在封赏过诸位皇子妃嫔之后,却并未按照某些臣子设想的那般,再次封赏群臣。不过太子门下心明眼亮之人却是明白太子这种按兵不动的手段。
虽然俗话总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太子继位的情况同前人多有不同,在继位之后的手段,自然也不好太过仿照前人。
如今圣人年事虽高,但圣体康健。考虑到圣人少年登基,素来乾纲独断,建元帝并没有在继位之后大力扶持自己的门下。而是继续重用上皇老臣。尤其信任上皇心腹——也就是内阁首辅大臣章怀玉。每遇朝廷大事重要举措,更是亲至上皇跟前聆听圣意。态度恭谨孝顺,且比身为太子之时更甚。
上皇骤失权柄,原本还有些不适应,每每怅然若有所失。却没想到太子登基之后,不但对他的态度愈加亲昵,而且每遇重大决策之前都会跑来请教他的主意。时间久了,上皇不但没了失去权柄的惶恐,甚至还觉着这种无事时轻松自在,有事时还能发挥余热的状态着实不错。
便也不去纠结权柄之事。一时间父子两个倒是越发的默契起来。
红楼之拖油瓶 第一百一十八章
展眼便是暮春。
是日,尤三姐儿正在房中盘算着陈园账目,陡然闻听外头院儿里一阵笑声,尤三姐儿隔窗看时,却见是跟着尤氏陪嫁到宁府的银瓶儿回来了,正在院子里同小丫鬟们说笑。
尤三姐儿撂笔笑道:“说什么呢这样高兴,也叫我听听。”
银瓶儿回头,忙上前欠身见礼,口内笑道:“东府里赖大家的孝敬我们奶奶几盆儿白牡丹。我们奶奶爱的什么似的。因又想着二姑娘三姑娘平日里最爱这些花儿朵儿,便匀了两盆儿给三姑娘。恰好又想着好些时日没能家来给老太太太太请安,索性便带着奴婢们家来探望老太太太太。现下正在上房里陪着老太太太太说话儿呢。吩咐奴婢来请二姑娘三姑娘一道儿过去说话。”
尤三姐儿听了这一番话,先是谢过尤氏,因又调侃道:“大姐姐这花儿送给二姐姐,算是遇见了知音。可若是送给我,我整日里不是想着怎么吃,就是想着怎么磨成香粉。这么好的花儿落在我手里,岂不是叫我辣手摧花么?”
一句话说的众人掌不住笑了。尤二姐儿从房中出来,也忍俊不禁的道:“我当是谁在逗小丫头们笑。却原来错眼不见,竟是三妹妹又在说笑话儿了。“
尤三姐儿嘻嘻地笑道:“怎么是说笑话儿呢?我可是认认真真地在头疼呢?二姐姐你来的正好,快些帮我想个主意,这一盆白牡丹花儿究竟怎么用才好?是研磨了做成香粉,还是配着一只野鸡炖成牡丹鸡吃了?”
尤二姐儿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开口说道:“我可不管你这些煮鹤焚琴的主意。我这便告诉大姐姐去。叫她快些将花儿搬回去,免得落在你手上,成全你的辣手摧花。”
姊妹两个说说笑笑,一路到了上房。先给老太太太太请安,又同尤氏四姑娘厮见过,各自落座时,便听尤老太太问道:“你们姊妹两个说什么这么开心?”
尤二姐儿闻言莞尔,登时便将尤三姐儿商量着怎么祸害那盆儿牡丹的话原原本本说了出来。尤三姐儿见状,登时凑趣的说了好一番歪理来佐证自己的话没错,那牡丹生了长了就该吃了。反正花开花谢终有时,落到泥土里跟落进肚子里也没什么区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