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明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某某宝
苏士贞笑道,“若朝廷真要开海禁,也是我们经商之人的福气。所以这银子,旁人如何说道我不管,咱们要早早的交上去”
苏瑾将挑好的头面包起来,“好。那娘留下的这两只头金钗子不当,余下的,还有上次我去常叔叔家里,因我给了掌珠几颗金锞子,常夫人愣是给了两倍于那个价钱的首饰,这些都拿去当个活当。三个月的时间,咱们定能周转过来了,到时再去赎回来!”
苏士贞一时也没更好的办法,便叫张荀过来,将苏瑾挑出的首饰拿给他,让他去金满地当铺找王朝俸,这人与常贵远交情甚好,为人也正直,找他过手,想必能当个公道的价钱。
………………………………………………………………………………
求收藏,求推荐,求粉红票子
是 由】.
生活在明朝 043章 做一回“雷锋”
“今儿你去清源山下一趟,找一家适合发卖咱们货物的小铺子,将鞋子放在那铺子里代售。记着一定要让将鞋码子是回事儿,详细说给店主,好让他们给客人介绍。利钱就按昨日老爷说的,一双鞋留把他们二分银子的利。”
又是一个忙碌的早晨,自苏士贞猜测朝廷将要开海禁后,见天儿去找常贵远,苏瑾有些意外苏士贞在这件还没有敲定下来的事儿上表现出来的热衷,不过,她也乐得苏士贞不管家事。
那些首饰共当了四十多两,纳了海防捐之后,苏士贞也将那处铺子谈妥,明日便要去付银子接收铺子。这两项事儿都办妥之后,家中可动的银子只有十来两。好在铺子里的货物每天都在卖,能回些本钱,不然以苏瑾的性子,这会子已经在发大愁了。
即使如此,苏瑾还是城中代售铺子未定的情况下,决定先在清源山下的铺子里铺上货物。刚与张荀说到这里,梁小青自铺子进来,道,“,姚来了。”
“她?”苏瑾一愣,随即向张荀道,“好了,你去吧,每个鞋码都拿三双。”
一面站起身子往院门口迎,“她是不看我这些天没去学里,来兴师问罪了?”
梁小青跟在她身后,低声道,“,不象呢。我看姚神色不太好,象是有难事儿”
苏瑾脚步一顿,随即催她,“你快去开门,我问问她到底有事儿。”
梁小青快步打开院门儿,笑着将姚玉莲引进院中,她脸上的神色确实不用问,便知是有难事儿。苏瑾向梁小青摆摆手,“去泡壶茶送到东厢房。”
“苏,我……”进了东厢房,姚玉莲才抬起头,看着苏瑾,欲言又止。
“姚有事儿只管说,你来找我,定然是想着我能帮得上忙。”苏瑾接过梁小青端来的茶壶,示意她出去,一边倒茶一边道。
姚玉莲半垂着头,咬了咬嘴唇,半晌才问道,“苏可听说了官府派海防捐的事儿?”
苏瑾放下茶壶道,“这事官府见天打着锣沿街喊,又四处贴告示,想听不到都难姚莫非是因海防捐有难事儿?”
“嗯。”姚玉莲双手握了茶杯,蚊子一般哼哼着,这时苏瑾才注意到往常她头上那两支碧玉簪子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根桃木雕花的簪子。眉头轻皱,姚家与自家家境相当,只一个海防捐会让人为难这成样?日常使用的头面都当了?
片刻诧异之后,苏瑾回过神来,笑道,“姚有难事儿就与我直说吧。”
姚玉莲半垂着的头含糊的说道,“原以我家的情况,五十两银子是到不了要来求帮忙的份儿上。只是四月初,我哥哥听人说自关外皮毛药材之类的便宜,闹着非要去关外走走。我爹娘拗不过他,就给他东拼西凑,又到外祖母家去借了借,这才凑得五百两的本钱,在咱们归宁府置了些茶叶丝绸,跟着人去了关外,说在那边儿把这些卖了,回程时好贩些皮毛药材之类的。所以现在……还差三十两。”
自她提到的海防捐,苏瑾便知她是为了银子而来,只是自已刚把头面当了,才凑得齐赁铺子的本钱,哪里有多余的银子帮她?但是以苏瑾儿与姚玉莲的交情,这事儿也不好一口回绝。
一也犯了难。
姚玉莲等不到苏瑾的话儿,悄悄抬起头来,看她面带难色,忙站起来尴尬强笑道,“都是的不是,屈img r="//fmgeyimeid.jg">梦?蚜恕!包
苏瑾忙站起身子,笑着拉她坐下。前世,她借过旁人的钱,也被别人借过钱。深知私人间互借钱财,乃是人世间一等一微妙的事体,一点照顾不到,便起间隙。心思电转,一咬牙,大不了铺子再放一放再说。不过这事儿她却不能做主,要与苏士贞说一声才行。
因笑道,“不瞒说,我家正巧自各处凑了几十两银子,准备在新城中赁铺子,我爹爹这两天已将价钱谈好了,明日就要去付银子。姚这边急着用,也有心帮一把。只是要等我爹爹,我与他说说,瞧瞧这铺子的事儿能不能往后放一放”
姚玉莲听她松了口风,喜得连忙站起来,离了桌子向苏瑾拜了下去,“实在是因哥哥走时,爹娘将能借的人家都借遍了。不然我也不会叫为难,的大恩大德,我姚玉莲没齿难忘”
苏瑾见她这样,突然为的决定松了口气儿,可见真的是无处借了。连忙起身将她按坐在椅子,“姚这可折杀我了。银子地事儿,我尽量跟爹爹说说。”又奇怪的问道,“姚,我们家只要交三十两,你们家的饭馆也不大,怎的就派了五十两呢?”
“唉”姚玉莲轻叹口气儿,“我们家早先是个三间门面的大馆子,三年前因生意不好,将另外两间赁把别人家,谁知那衙门的税单几年了一直没改过,只叫我们按原来的大馆子交税银。若说这税还罢了,一季三百贯钞,每贯折银四厘,三百贯纱也不过一两二钱,虽然吃亏些,却还交得起这一回的海防捐,可真是叫我们吃大亏了我爹娘说,等过些日子银两周转,便使些钱托人到衙门将底子改一改呢。”
原是这样苏瑾也隐约听苏士贞说过,不管是商税还是民赋,都存在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姚玉莲家的情况还算好的。记得苏士贞早先提过梁家巷子西头有一个匠户人家,那家老汉是匠籍,死了已有八年,但是朝廷十年才重新核一回户籍,因而这八年里,那老汉虽不在了,但是每年他的那份儿匠籍银子却得雷打不动地交上。那家人每年交税时都要闹一场,可最终也拗不过官府税吏,该交的银子一文不少的交上。
苏瑾叹口气儿,安慰姚玉连几句。因这几日苏家又开始做鞋子,姚玉莲来后不久,便不断有妇人来交送做好的鞋子,再领些半成品。梁小青和常氏在院中收鞋子发放半成品,把人工钱儿,忙得不可开交。
姚玉莲看她家忙着,不好多坐,便要家去。苏瑾也不多留她,只是宽慰道,“且放心等信儿,等傍晚时我爹,我便与他说。”一边送她出了院门儿。
送走姚玉莲后,苏瑾回坐在枣树下的椅子上,看常氏给那些妇人发工钱儿,那源源不断流出去的铜板,让她心底真的犯了愁。难不成自家拿了银子去帮姚玉莲,然后再去找常贵远借银子?这事办得实在不象她的作风可,不借她银子又实在于心不忍,借了她银子,也舍不得把看好的铺面让旁人抢走了
送走那几个妇人,常氏轻手轻脚的走近,“,姚来,说了事么?你脸色这般不好。”
苏瑾苦笑着道,“说的可是难办的事儿。她是来替家里借银子纳海防捐。”
“啊哟,那答应了?”自家有多少银子,常氏不知详细的数字,大体还是的,忙急切问道,“我看姚走时带笑,是答应了吧?无小说网不少字”
“啊?”梁小青听见,也急急的自墙荫里跑,“那咱们的铺子办?不赁了?”
苏瑾无奈笑笑,“我是没把话说死。不过,我看姚这回确实没处借银子了,咱们若不借,她家说不得要去借高利。那高利一旦借了,凭她们家那馆子的出息,想要还清,可没那么容易。”接着,又将姚玉莲的哥哥借银子出去做生意的事儿说了。
常氏叹息道,“若不是这节骨眼儿上,借她就借了。现在咱们一借,可铺子咋办?”
苏瑾一会儿不甘心放了铺子,想去找常贵远借银子;一会儿又觉铺子现下不开也可。想了半晌,也没甚么头绪。常氏见她为难,想了想道,“,要不,四邻的工钱,咱们先欠着。我房里还有两块玉,是早年送把我的,家中各处值钱的物件儿略拢一拢,再拿到当铺里当了,也能凑够数吧?无小说网不少字”
苏瑾摇头,“哪里能当奶娘的头面四邻的工钱也照付吧。实在不行,将我娘留下的两支镶宝石的金钗当一支。”
常氏心疼的道,“老爷肯定不许”
苏瑾双手在桌子上重重一拍,做了决定,“不说了,就这么定了。当了钗子,等手头一有银子就马上去赎”
梁小青犹自不舍,“那可是留你的嫁妆”
“又不是拿去死当。过两三个月就去赎,怕”
正说着,又有妇人来交鞋子,几人便住了嘴。
苏士贞是在午时过后的,苏瑾看他脸上带着微微的酒意,不禁好笑,赶忙搀扶他,“朝廷开海禁的事儿还没定论呢,爹爹就这样高兴”
苏士贞偏头笑道,“不止是我,你常叔叔,还有早先那些相识地人,都高兴得很,都说这回肯定能开,都盼着这一天呢”
苏瑾道,“即使是开,谁哪年哪月才开”
苏士贞只是笑,“听说朝廷这回议得认真,怕是不要等太久喽”
父女两人说着话儿,进了正房。苏瑾应了姚玉莲的事儿,想早些替她办了。将苏士贞扶到正房后,沏茶与他解酒,在他喝茶的空档,将姚玉莲借银子的事儿和自已打算将朱氏的留下宝石金簪子当一件的事儿说给他听。
苏士贞听完后,看着苏瑾不言不语。苏瑾疑惑,“爹爹不同意么?”
…………………………………………………………………………………………
求粉红,求推荐票子
是 由】.
生活在明朝 044章 峰回路转
苏士贞没答话,将茶杯放下,而是的银袋子掏出来递给她,“这是你常叔叔叫我拿给你的。”
“这是?”苏瑾疑惑地接了,打开一瞧,里面却一锭白花花的大元宝,惊喜叫道,“爹爹哪里来的银子?”
苏士贞看了她一眼,笑道,“不是说了,是你常叔叔叫我拿给你的。”
苏瑾皱皱鼻子道,“女儿是问常叔叔为突然特特把银子给我”
苏士贞感叹一笑,“早先你帮着牵线做成的那笔生意,你常叔叔已将货物发卖一小半儿了。当时杨小弟走时,特意留下话儿,说这中人钱让你常叔叔先代他付了。他定是因我们家最近在赁铺子,猜我们缺银子使,将中人钱提前给了。”
“哈”苏瑾乐了,好人有好报这下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苏士贞的态度也已说明,借给姚玉莲银子这事儿,他是同意地。想想也是,按苏士贞的性子,即便没这笔银子,家中亦没有首饰可当,人若苦求到跟前儿,他还是会将自家的事儿先放一边,紧着旁人用。
想到此处,苏瑾突然觉得责任重大,不由将银袋子紧紧抓住。姚玉莲今儿来借是为私,她不好不借。将来若是因生意上的周转来借,那便是为公,她没银子肯定不借即便借,也要对方拿相当的物品来抵押。生意上的事儿总得按生意场上的规则来办。若苏士贞当年有这样的觉悟,怎会在姓汪的舅舅手里白白折了那么多本钱?
思到此处,突的心思一动,又坐了下来,“爹爹,早先你将银子投到汪颜善舅舅的生意里,没有叫他们写字据么?”
“嗯?”苏士贞正想着旁的事儿,听到“汪颜善”三个字,下意识惊讶出声,待听清苏瑾的问话,松了口气儿,“这事已那么些年了,有字据如何?”
“这么说是有字据的?”苏瑾脸上一喜,连忙将银袋子放到一旁,扯着苏士贞的衣袖撒娇,“爹爹快把拿出来我瞧瞧。”
苏士贞眉头微皱,“你想去向他们讨银子?”
“当然借银还债,天经地义字据在哪里,拿来我瞧瞧嘛”突的柳暗花明,苏瑾不由喜上眉梢,一连的催促。又问,“爹爹说过不要他们还银子的话么?”
早先两家是亲家,那汪公汪婆哭着来求,苏士贞为人良善,见他们哭的这样可怜,自不好再逼着让人还银子。这事儿就么拖了下来,不让还的话,他还真没说过。但是这么多年,却也再没想起讨要,这事儿早忘到脑后去了。
苏瑾突然提起来,苏士贞略做思量,站起身子道,“好,你等等,我进去找找”
“好好好”苏瑾一连的点头,心中突然有说不出的畅快。正巧缺银子使呢,这笔债她誓要讨,再说那姓汪的屡次惹她生气,这回定要叫他们一大家子跟着闹心
苏士贞进房片刻,捧出一个匣子来,刚放到桌上,苏瑾便扑,伸头往里面瞧。苏士贞笑道,“你看?”
苏瑾笑嘻嘻的指着这匣子,“这里面是都是爹爹借把别人银子的借据?”
苏士贞点点头,叹息,“有些已十来年了,多是在外行商时借出去的,人都不知哪里去了,也没处可讨。只能算是废纸一张。”
说着自里面拿出一叠纸来,苏瑾看那借据,没有十张也得有八张,登时心疼的直抽抽,她除了汪家舅爷借的三千两,余下的竟然一点不知。这得有多少银子?
苏士贞抽出其中一张递给她,“除了汪家舅爷借的,余下的数量都不多,多则二百来两,少则十几两,皆是在外行商时借出的。先前家事也没到山穷水尽的份儿上,爹爹也没想着跋山涉水的去找人讨要”
苏瑾又是一阵的心疼,将那借据抢在手中,数了数,除去汪家舅爷借的那笔银子,余下的借据有八张,借出的银两合计有五六百两之多。再看日期,最早竟然是崇祯三十二年,一个徽州书生进京赶考,路上所带的盘缠丢失,苏士贞主动借把人家二百两银子
苏瑾抬头看着苏士贞,前世在电视剧看中到的情节,再一次浮现在眼前:落难书生千愁百转,只有一面之缘的好心商人慷慨赠银这些她以为杜撰的,没想到此刻活生生的事例就在眼前
苏士贞看她愣怔,将那借据抽,扫了一眼笑道,“这事儿我记得清楚。那书生端地是好气度好相貌好文采。据他们说,他们本家在徽州当地也是望族。只因路上仆人大意,叫人将盘缠偷了去。我素喜读书人,那时手头正好有几百两的赢利。便借把他二百两这借据是他主动写下地,说回到家中便派人来还银子。只是不知是不是科考不利,还是家中出了旁的事儿,这么些年都没消息。当年在湖州贩布时,我曾想看望他,后来想想,若真去了,人家必以为是冲着二百两银子去的,便没去……”
“爹爹,你先说说汪家舅爷是情况,我们先去他家讨这笔银子”苏瑾怕苏士贞再说下去,她当场吐血而亡,赶忙打断他的话,“我隐约记得汪家舅爷现在还在做生意,做地是营生,在哪里做,却一概不知。”至于其它的人家,苏瑾决定将这小匣子抱回房中,细细研究,然后去一笔一笔讨。
苏士贞看她把小匣子往怀中揽,笑了下,却不阻拦。而是坐下来,细细说起当年汪家舅爷借银子的事儿。那是崇祯末年,整整一个冬天,山东、大名、河南等地,没飘丁点雪花儿。刚过了大年,便有人盛传,说河南河北等地的麦子多旱死,开了春,麦价定然腾升,有些大商号早就暗暗地大量收购囤积麦子,准备发旱灾财。汪家舅爷听说这事儿,甚是心动,须知灾年的麦价,比丰年足足要贵出一倍来。现下收购,到开春发卖,少说也有五分的利。
便来蛊惑苏士贞与他一道做这贩麦子的生意,苏士贞却觉这消息散播太快,旱情过于夸大,似是有人在背后操纵,不想冒这个险。那汪家舅爷说不动他,便提出借些银子做这麦子的生意。谁知麦子收到二月中旬,山东河北等地突降一场淅沥春雨,本地旱情得到缓解。而又有人传出话来,说起河南的旱情并没有早先传得那般严重。尤其是临黄河一带,农田能借河水灌溉,收成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
这消息一传来出来,麦子市价一落千丈。汪家那位舅爷因贪图大的,想一口吃个胖子,不但借了苏家的银子,还借了五千两的高利……剩下的事儿,苏士贞不说,苏瑾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麦价大跌,汪家舅爷折了本钱,借的高利不敢不还,还了那钱,苏家的银子就打了水漂了。
苏瑾暗自一笑,做期货风险大,可不是哪个人都能做地。那次麦子的生意,肯定是别有用心地人想操持麦价,从中间吃暴利,才故意散出去地。不过她又感叹,这太过发达的商业环境,让她实实在在没有多少空子可钻,只能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走。
跑了会儿神,苏瑾复又高兴起来,指着借据,兴奋地道,“爹爹,一年一分的利钱,三千两银子,借了五年有余,该讨多少?”
苏士贞道,“四千五百两。”
“好”苏瑾将手在桌重重一拍,站起身子,笑嘻嘻的道,“爹爹,这下我们有银子了。四千五百两呢”
苏士贞眉头微皱,“话是这样说,只是怕他没银子还。”
苏瑾哼笑了两声,“爹爹,你方才不是说,汪家舅爷现如今仍做着粮食的生意?四千两没有,四百两总有吧,四百两没有,四十两总有的一年讨不完,就分两年,两年讨不完,就分三年总之这银子一天要不完,他汪家和那位舅爷就别想清静”
汪家毁亲时,只顾气,哪里想到这宗银子上面儿,现在苏瑾又提起来,苏士贞自然没二话,“好,就按瑾儿说的办。他汪家不仁在先,也怪不得我们不义。”
“是。人敬我们一尺,我们要敬人一丈。况且汪家不是与潘家作了亲嘛,有了有财的岳家做靠山。这银子讨起来,会容易得多呢”
苏士贞道,“虽是要讨银子,也得想个万全的法子。这事我们合计好了再说,你先将你地事儿去办了”
“好”苏瑾将小红匣子抱在怀中,顺手抓起银袋子,“那爹爹先歇着吧,我这就叫梁直去给姚送信儿”
姚玉莲没想到苏瑾这么快派人给她送信儿来,连忙随着梁直赶到苏家。此时苏瑾已将三十两银子称好,并拿手帕包了,坐在院中喝茶等她。对苏瑾的雪中送碳,她自是感激不尽,一直说日后有事儿,她能办到的叫苏瑾只管开口。
正说着张荀了。姚玉莲见状笑着起身,“我这下可苏为何迟迟不去学里了。”
苏瑾笑道,“只是这两天忙些。等安定下来,我便去了。”说着叫梁小青替她送客。
张荀见客人走了,自铺子里转进来,向苏瑾汇报,“,今儿在清源山脚下的铺子里一一问过了。共有两家愿意做我们这鞋子生意的。小的寻思着,那地方非节日时人流并不很多,若选两家,怕他们在价钱上相互倾压,最终做主先选一户姓尚的人家。已把带去的鞋子尽数放在他铺子里,说好十天去人结一回帐,他那里若货物不够卖,就自来咱们铺子里提货。这是双方写的契子”
苏瑾伸手将他递来的契子接,略扫了两眼,便收起来,“嗯,你办得对。那清源山下只要一家便好。你先下去歇着罢。”
………………………………………………………………………………
解释:前一章看有亲感叹古代商税高。实际上在现有史料中可以找到的记载是:明代的税,是按“贯钞”为单位,但在实际征收时,换算为银子。“一贯钞折银四厘”。银子的单位分别是:两、钱、分、厘。
这一章提到的年利一分,则是10这个概念。与前文中提到的“常贵远要给苏士贞五分的利钱。实际是50的利。”这两个是一个概念。。。
是 由】.
生活在明朝 045章 鞋铺开张
??了常贵远提前支付的中人钱,苏瑾的手头倒比之前宽裕了些。除去借给姚玉莲的三十两银子,还余下三十多两。永清桥头的铺子赁下后,粉刷修整,用去十五两。余下的银子,苏瑾想做些夏袜搭售。将这个主意和苏士贞一说,他也极赞成。随即买布裁剪,仍叫那些计件妇人领回家缝制。
一连几天忙碌,苏家在永清桥头的铺子终于迎来开张的日子。一大早苏士贞不及用早饭,便带着张荀、栓子、全福三个去了铺子,苏瑾草草用过早饭,也急着拉梁小青出去。
“小姐,老爷不是叫你晚些时候再去?”常氏看见,在二人身后大声喊道。
“掌珠、姚姐姐还有学里的几个女同学都说今儿会去贺咱们鞋铺子开张呢,爹爹可不方便支应她们”苏瑾头也不回扬声答道。话音落时,两人的身影没到影壁后面。这些人也许是随口那么一说,苏瑾并不当真,顺手拿来当借口倒挺合适。
常氏无奈的冲着两人消失的方向笑了笑,自去收拾厨下。
尽管天色还早,但是做为最繁华的永清桥头一带,已经又开始了一天的热闹。因归宁闸口还未开始放行,此时,桥两侧宽约十丈有余河道内,挤满了各式各样等待通行的船只。那宽阔的河面之上,舟与舟相连,帆与帆相接,宛若水上街市,绵延至数里之外。
河岸两边已有不少勤勉的商人开始发卖货物,当然,也有不少步履匆匆,身着最华丽体面的衣衫,收拾得富贵一团地商人,自河岸两边的那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坐管弦楼中钻了出来。
如此景象,让苏瑾不禁想起刚刚读到过的,弘治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路过归宁府时,见运河上穿梭忙碌、两岸繁华无比的景象,感慨而作诗:“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
到这个时空这么久,苏瑾一直不知该如何形容她所在的这座城市。与名满天下的苏、杭、湖州、松江、南京不同,这个城市在前世她并未留意过,甚至不知道山东地界上竟然还有一座堪与苏、杭媲美的城市。但是它的起源,苏瑾是知道的。国朝初年,归宁府只是县制,是漕运五大水次码头之一,那时只有粮仓并无城池。直到景泰元年才开始于会通河北岸,以广积仓为基,修建砖城。此时,归宁府的主要作用仍然是粮仓。直到永乐十年左右,因成祖皇帝下令贯通大运河,自此,归宁府的显要地位才凸显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