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之救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纯洁的雪
明知道没听懂的秦岚眼巴巴的样子不是这意思,但苏醒却仍旧没发现她在看自己似的吩咐服务员道“帮我把那瓶没开封的茅台拿上,送到你们董事长办公室去……”
“五楼?”本来屋子里最不相干的小服务员听了苏醒的话,却做出了个比任何人都为难的表情“餐饮区到办公区的通道,李总不允许我们到办公区……”
“哪个李总,你们少当家的往这里放瓶酒的面子也没有?”蓝山没留意小服务员为难的表情,转头问陈鹏。
“李奈!”陈鹏冲蓝山做了个愁眉苦脸的表情,顿时,蓝山一声不吭的领着秦岚第一个冲出了房间……
送陈鹏他们下了楼,苏醒转身往捧着酒跟在自己身后的小服务员手里塞了两张老人头“你把我领到通道口不算违纪吧?”
“就到通道口?”拿了钱,胆子稍微大了些小服务员小心翼翼的重新领着苏醒走上了酒店大堂的楼梯。
“不走电梯?”因为淡淡的茉莉香想起李奈,苏醒这才第一次发现了四周的不寻常。
刚才跟蓝山他们进来的时候,苏醒因为心思在秦岚身上所以并没发现整间酒店的装潢有什么不妥。现在静下心来,这才发现了四周的不寻常。
欧式水晶楼梯、水晶吊顶、水晶照明,配上整个酒店为了切合主题而专门布置的各种唐纹装饰和壁纸、家具、地毯,如果苏醒不是过来人,他也肯定会像刚才曾在门口愣神的蓝山似的,被看似空旷实则被奢华的贵胄黄渲染的大堂所震撼。
而且这一切还只是表象,彻头彻尾的奢华过后,只有四层的餐饮部分,又被以数种几何方式重新分割、排列。到最后,哪怕是一件其实和酒店整体风格并不相符的波西米亚挂件,因为它身处在奢华的最细节处,也同样有了旁边青花那种潋滟的效果……
复杂、内敛、控制、压抑、矛盾。
这些张力极强的因素,让苏醒很自然就想到了李奈,忍不住就问向前面的服务员道“你们工作之前,参加培训了?”
“是啊!”正紧张的小服务员理所当然的应了苏醒一句,但回头张了张嘴之后,又把嘴唇紧紧闭在了一起。
“我跟李奈不是一国的!”苏醒冲把自己逗乐了的小服务员摇了摇头,但无论接下来他好奇什么,小服务员也只是咬紧了嘴唇嗯嗯啊啊的胡乱应付。
直到拐进了四楼和五楼之间的一个隐秘处,小服务员才将手里的酒递给苏醒道“苏先生,我只敢带你到这里了。你从这里走到头有个安全门,那儿有人……”
“谢谢你!”苏醒接过酒瓶之后还没来得及想自己该再说点儿什么,如释重负的小服务员忽然一下子就拐出了走了。
往前走了几步,他才好像听见有人像蚊子般的哼哼了一句“苏先生,我叫蔡芳……”
小服务员和蓝山他们一样不知道,李奈在五楼的办公室,现在实际上是因为躲税而蜗居在这里的唐雅雯在用。
苏醒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正巧苏凝也在。
不知道她们母女俩正商量什么,苏醒推开门的时候,苏凝干脆连鞋子也没穿,就那么大大咧咧的抱着腿坐在宽大的窗台上。
唐雅雯坐在自己牛型的办公桌后。看见苏醒怀里捧着的酒,她顿时笑意更浓道“当家的,来就来呗,还拿什么东西啊?”
唐雅雯不喝酒,但眼尖的苏凝却看明白了苏醒手里拿的到底是什么。苏醒没来得及往唐雅雯身后的酒柜藏,苏凝就已经窜到他面前挡住了去路“60年的茅台?”
“不是给你的!”苏醒怕苏凝控制不住激动伸手,连忙把酒往怀里紧了紧“这酒是陈鹏让我捎给曾淡如的,我在你这儿寄存两天。”
警官之救赎 第百四十一章 言行不一
苏醒不说曾淡如还好些!听到曾淡如的名字,苏凝的手立刻就掏进了苏醒的怀里“给我!没影的事儿呢,你倒还上心了!”
苏醒不敢跟苏凝硬抢,只好松了手继续向唐雅雯求救“妈,你管你闺女不?”
“你倒是知道向着你媳妇!”唐雅雯头也没回的敲打了苏醒一句,但还是向着他道“苏凝,还给你弟弟。不就一瓶酒吗?改天再买一瓶”
“妈,60年的茅台!喝一瓶少一瓶的东西,你上哪儿买?”苏凝得手之后把酒小心翼翼的放在唐雅雯面前,慢慢摩挲了好久才舍得撒手。
“陈鹏能弄到,我自然也能,你操这心干嘛?”唐雅雯转过椅子将酒递给苏醒,看着他小心翼翼往柜子里放酒的样子笑道“当家的,刚才跟陈鹏他们在楼下吃的饭?第一次来我这儿,怎么样?跟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李奈比我实干!”苏醒确定苏凝没去再开柜子的意思,这才离开唐雅雯身后飞进了屋子中央的沙发里。
跟着苏醒的动作,唐雅雯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奇怪道“完了?你到我这儿来,就是放酒的?”
“我是想你了来看看,捎带着放酒。”舒服的翻了个身儿,苏醒这才想起道“妈,你们刚才乐什么呢?”
“你姐说她正跟人民公社开会呢!”唐雅雯听苏醒问刚才,愈发乐呵的将手里还拿着的几张纸扔进了苏醒怀里。
“论民营企业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体系中的生存现状……”苏醒看了眼标题,又粗粗的翻了一遍内容,而后,打心底里赞同苏凝的论点。
文章是唐雅雯写的。不管是给她自己的《江川晚报》还是给其他什么学术性的机构用,这几张通篇都是套话的文章,除了“唐雅雯”这三个字,根本再找不出任何一个吸引人的字眼。
将手里的锦绣文章还给唐雅雯,苏醒颇为不理解道“妈,你真是躲在这里没事情做了?写这些东西干什么?”
“你以为我愿意啊!还不都是高中的留下的后遗症!”
“跟他有什么关系?”苏醒抬头看了眼苏凝,却发现她虽然人坐回了窗台上,但眼睛却一直盯着酒柜就没动。
“杨总理当时调度完龙山矿难走的时候,不是说还要回来检查整改和复产情况吗?前两天你大爷给消息了,说杨总理这两天就要来检查,而且除了检查之外,还要和江川工商界人士座谈。而我,榜上有名!”
“所以你就写这么个东西想糊弄过去?”苏醒猛的从沙发上做起来,心里暗自庆幸了老半天才堪堪平复道“妈,杨总理什么脾气,你没见过也该听说过吧?你要是真没什么想说的,还不如不去。这篇废话念出去,你想过总理在台子底下是什么脸色吗?”
“我这不就是先弄个小样儿吗?实际的数字和案例我都还没往里填呢,你们着什么急?”
“填了也没什么意思!江川例会的企业家又不是你一个,大家都这么讲,总理能有什么兴趣听?”
“你以为总理听我们说相声呢?还兴趣?”唐雅雯忽然也白了苏醒一眼“傻儿子,总理不是我们这些人。跟他汇报工作,无错比有功要强,懂吗?”
“我不懂!但我至少知道杨总理不是想听你们扯这些闲淡!你们以为他只是检查工作顺道跟江川工商界恳谈这么简单?你们整反了,他是为了跟各地工商界恳谈才提出要来江川检查龙山复产的工作。”
“你这是有所指啊?”一直没说话的苏凝,听了苏醒的话之后忽然道“妈,小心你儿子!”
“说!”唐雅雯冲苏凝挥了挥巴掌,一脸希冀的坐直了身子。
“你在这儿躲着是为了什么?杨总理上任以来提出的第一项改革措施是什么?这,就是他现在最想听的!”
“税?”唐雅雯重重的念了一遍这个字眼,豁然开朗。
苏醒没好好学习过。但和大多数男人一样,他对历史这门课,却始终保持着兴趣。
不知道是不是教科书的编辑有意为之,纵览所有的历史书籍,无论他们叙述到什么朝代,税赋,永远是要和改革捆绑在一起却又单独列成纲目来写。
而且,商鞅、李隆基、张居正、雍正等改革家,无一例外的也都证明了税赋的表现形式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杨总理提出财税改革之前,国内的主要财政模式,是传统的区域性税收制度,即地方税收权利强于中央税收权利。
在政令强势于市场的时候,因为有国家的统一计划和分配,这种制度的优越性的确大大掩盖了其自身的缺点,税赋能够从宏观调节经济的作用也始终未得到体现。只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因为政治书上讲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扩大,以及政府行为从经济上弱化甚至是完全退出,税赋蕴含的政府干预、调节调节宏观经济的本质,才真正被发现。
当然,意识到和能否执行,是完全两个概念。
国家希望尊重市场,以宏观调控为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但当时国内的实际是,由于制度的滞后性,财政包干在制约中央财政收入同时,也弱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即便是中央启动税赋的调节功能,因为地方税收权利依旧强于中央税收权利,区域性差异依旧会制约统一市场的形成。而统一市场无法形成,税赋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总用,几乎为零。
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中央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启动了税赋改革。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而杨总理,正是这场改革的设计者和推动者之一。
所以,唐雅雯如果选择在这个时候拿税赋改革做文章,定会有所收获。
“税收改革对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民营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仍旧是个大大的帽子,但唐雅雯在坐回办公桌前写下这行字,明显有的放矢……
警官之救赎 第百四十二章 改革家(上)
四天之后,杨总理果然如当初承诺的那样,时隔9个月之后二次进入因他的雷厉风行而一夜成名的龙山县。第二天上午,杨总理听取江川工商界工作汇报的会议,也如期在江川市府招待所1号小白楼的宴会厅召开。
会议是小范围的,包括江川市委市府有关领到,总共不到60人参加。而作为这60人当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唐雅雯则被照顾在了汇报席的第一排,完全可以看清楚对面主席台上杨总理脸上的每一次表情变化。
随着“主持人”郝禄祥宣布会议议程,江川城建集团总经理王满堂吃了个亏,第一个站在了台上。
王满堂也应该像唐雅雯似的是台下坐着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开卷考试者之一,他讲的既不是空话套话,也不是实话,而是另辟蹊径,跟杨总理讲起了国外刚刚流行起来的“企业文化。”
杨总理对企业文化没有多深的研究,所以整个过程,他只听不问。直到王满堂将企业文化生硬的套在了江川城建身上,杨总理才忽然打断他道“小王同志,你刚才说城建集团现在有价值70亿的在建工程?一级项目有多少?承建项目有多少?资金周转率多少?资产负债率多少……”
“数据!”看着王满堂应接不暇的一个个仔细回答杨总理的问题,唐雅雯重重的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圈了这两个字。
唐雅雯不像应付这次会议,她想写的东西自然就多了起来。还好,因为女人的关系,唐雅雯这几年就一直很注重对公司内部数据的检测和收集,遇上注重数据的杨总理,她似乎占了很大便宜。
唐雅雯这边儿庆幸,忽然满头大汗的王满堂的汇报也接近了尾声,她合上笔记本刚做好上台的准备,一脸严峻的郝禄祥却忽然绕过唐雅雯直接点了江川最大私营地产商华历地产老总孙历的名字。
唐雅雯看了一眼同样坐在主席台上的苏智,而市长大人,却正在研究自己的茶杯。
不知道孙历有没有提前收到考试的通知,但他的临场应变能力确实很强。简单向杨总理汇报了一下华历地产的发展过程,孙历直接便罗列起了华立地产从89年成立至今主营业务上的各项数据。
杨总理喜欢靠数据说话,但不代表他只重视数据而不结合实际,当孙历提到92年原材料价格全国性的暴涨时,杨总理当即打断他道“小孙同志,你们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是多少,为什么92年原材料价格暴涨,你们公司的利润率却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大幅下降?而你刚才说到今年原材料价格因为房地产市场疲软而降温的时候,你的利润率也并未出现大幅上扬?两个不同会计年度?你的数据从何而来?”
“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江川的土地供应价格也存在波动……”对上杨总理严肃的神情,孙历同样忽然冒出一头冷汗。
看出孙历的局促,杨总理摆摆手示意他不要紧张“小孙同志,你再详细说一遍,我没听懂!”
“92年的时候,因为在建项目的拿地成本较低,所以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并未对成本构成太大影响,今年因为许多项目跨年,所以价格下跌同样对成本影响不大……”
“也就是说,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效果并不明显?”随着杨总理再一次提问,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孙历当即卡在了那里。
虽然杨总理仍是让他坚持念完了他的回报稿,但谁都看的出来,杨总理对这份汇报的思考和怀疑多于启迪。
“宏观调控!”唐雅雯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四个字,郝禄祥终于也因为这四个字想起了她。
坐在台下替别人着急和站在台上为自己着急,完全是两码事。
尽管唐雅雯准备充足,但真正站到杨总理对面时,她还是有些变调道“我是江川雅信集团的董事长唐雅雯,雅信集团的主营业务主要有原材料销售、物流、生物制药……”
“你重点讲一下原材料销售,从91年讲起就可以!”杨总理因为唐雅雯是女同志,语气相比刚才缓和了一些。
但即便这样,唐雅雯还是脑子忽然一片空白道“我的汇报里,这方面的东西准备的不详细!”
她这句话讲出来,不但郝禄祥肝火更胜,就是坐在之后情绪始终没波动的苏智,也不由得端起水杯喝了口茶。
“那你要讲的是什么?”杨总理语气没有变化,但眼睛却已经看向了唐雅雯上台时放在桌面上的那几卷白报纸。
受到总理的提醒,唐雅雯这才手忙脚乱的摊开编码为1的图标展示道“我今天汇报的内容,是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唐雅雯念了题目之后忍不住抬眼又看了一眼主席台,这次,除了苏智依旧在研究自己的茶杯之外,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了她手里的图表。
稍稍有了些底气,唐雅雯指着图表开始认真讲解道“这是89年到今年税制改革之前雅信集团的集团业务示意图,笼统的算下来,大概可以分为贸易、物流、基建、设备制造、零售、餐饮、中介等二十余种……”
难怪有人会说唐雅雯的步子迈的太快、太大、太杂。不仅包括杨总理在内的人听到雅信旗下竟然有林林总总二十余种业务六十多家实体时皱眉头,就是唐雅雯自己看到这些数据,同样也愁!
直到拿出第二张图标,唐雅雯压力才稍稍小了些道“这是今年雅信集团的主营业务示意图,从今年年初开始,雅信集团就一直在整合资源,缩减经营规模……”
“为什么会缩减规模?”大家都认真听着,郝禄祥忽然出声打断了唐雅雯。
感激的看了他一眼,刚想起注意时间的唐雅雯连忙又拿出第三张和第四章表格道“税制改革之前,雅信集团所有子公司都是按照税务部门制定的指标纳税,以雅信物资公司为例,无论是在92年原材料价格上涨还是93年后半年原材料价格遇冷,它的纳税依据始终是初公司成立时与税务局制定的固定百分比加权,与实际经营上是否亏损或是当年会计年度是否发生业务,没有任何关系。而今年税制改革之后,因为税率和税种的明确,纳税金额与利润挂钩,许多与雅信主营关联不大的企业利润空间相对减小,所以雅信集团开始逐步剥离它们……”
“你是想说因为税制改革,企业为了保证税后利润而开始自觉的逐步摒弃和缩减粗犷的经营规模?中央宏观调控产业结构的目的,因此而间接实现?”杨总理盯着唐雅雯手中那张94年以后近乎直线的纳税金额表,若有所思的插了句嘴。
警官之救赎 第百四十三章 改革家(下)
以为还要坏事,一旁的郝禄祥连忙皱着眉头帮腔道“小唐同志,去年雅信集团的纳税比例22%,怎么今年一下子就增加到了52%?你是如何保证税后利润的?”
“她是把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都叠加在了一起!”杨总理替唐雅雯解释了一句。虽然点破了她有所夸大,却也没否定利润缩减这一事实。
唐雅雯赶忙又拿出两张雅信集团的利润表“税制改革之前,因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与税务机关协定的纳税百分比不同,雅信集团与许多同行一样,以分散行业分散经营的方式保证了集团的税后利润。税制改革之后,因为所有行业都变成了依据税种和税纳税率,各个行业之间的税赋差异逐步缩小。为了的新制度下继续保证税后利润,所以雅信集团开始缩减非主营业务……”
“看来税制改革能有效避免偷税漏税的根本效果,已经体现出来了?”杨总理听到这里,脸上终于浮现出了大家奢望已久的笑容。
虽然很多人不懂杨总理在笑什么,但会场的气氛总算稍稍活泼了一些。
唯一还没有笑容的,是唐雅雯。
别人不知道杨总理什么意思,正拿自己举例子的她,却清清楚楚。
税制改革之前,雅信集团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子公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避税。
按照当时的税收政策,雅信集团所有子公司的应缴税款,在最初公司成立的时候就被税务机关以规定百分比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虽然当时税务机关在这种征稽方式的后面还加上了个“每年按照上一会计年度缴税金额2%递增”的补充手段。但相对于雅信集团连年暴涨的税前利润,这个2%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行业之间存在税率差异,所以雅信集团只要通过会计手段,将某些利润成几何方式增长的子公司的利润分散结转入其他行业当中或许根本就没发生业务的其他子公司,自然就达到了避税甚至是偷税、漏税的目的。
而税制改革之后,雅信集团子公司之间的会计关系无论怎么结转,各个实体的应缴税款始终是在以固定税率的形式缴纳。在原本税后利润就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唐雅雯这时候除了选择摒弃一些无关紧要的枝末,别无选择……
似乎是看出了唐雅雯心中所想,杨总理见她再次愣神儿,竟破天荒的反过来安慰她道“小唐同志不要紧张,虽然偷税、漏税是违法的,但合理避税,国家还是一直在提倡!刚才,你的图表上,雅信公司前两个季度的税后利润可都是出现了大幅下滑,你怎么看这件事啊?”
“我举双手赞成宏观调控!”唐雅雯攥着手心喊了句口号,这次干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下拿出三幅图表道“企业实现利润只有两个办法,即成本最小化下的规模最大和规模最大化下的成本最小。雅信集团最初成立时,走的是和大家一样追寻成本最小化的路子。在一个市场刚刚开放处于卖方市场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很容易实现利润,但当因为竞争对手的出现该市场逐渐倾斜于买方,大家的利润便很难再保证。因此,在税制改革和国家优化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下,为了实现利润,雅信必须选择规模最大化。”
“小唐同志,你刚才不是一直在讲削减企业规模吗?”郝禄祥发现时间到了之后杨总理没有叫停的意思,连忙又帮了唐雅雯一句。
果然,杨总理听了郝禄祥的问题之后笑着替唐雅雯回答道“小唐同志讲的是纵向的,而不是之前横向的那种铺摊子。”
“是”唐雅雯点了点头,开始重点讲述第三幅图表“国家对产业结构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强之前,因为市场的盲目性、滞后性,雅信集团也存在什么都做,但什么都做不强的问题。而宏观调控之后,虽然雅信集团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过程暂时出现了利润下降,但由于资金、资源的重新集中和分配,雅信集团的主营业务规模不但没有缩减,反而实现了规模最大化下的成本最小。适应、贯彻也落实了中央提出的抓大放小,做大做强的规模化发展道路……”
“我不喜欢说套话,也不喜欢听人说套话。小唐同志,你还是很在乎利润的,否则也不会选择‘自概’?”杨总理似乎依旧没有放唐雅雯下台的意思,反而还笑呵呵的与她开起了玩笑。
“天不概之人概之,不如自概!”唐雅雯没想到杨总理也知道曾国藩这句话,一不留神就没管住自己的嘴。
概,是指一种木片。
古时米面铺子兜售米面时,多用斛斗。为了保证买卖双方交易时的公平,米面店在米面倒入斛斗之后并不是用手将堆积起来的米面抚平,而是用一种木片将斛斗中的米面与斛斗概平。
后来,这个道理被曾国藩引用了去,泛指做人做事知进退,懂取舍。若不懂“自概”,则必然招致“天概”……
被同样诧异的杨总理重新打量了一眼,唐雅雯这才回过神儿道“税制改革,实质上因为第一次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已经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一种政治体制的改革。通过这种改革,即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也确定了中央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真正将国内市场统一起来,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更主要的,税制改革,第一次承认了企业的税后利润。一时的利益流失,换一个巨大的国内统一市场内,换如此巨大市场内明确受保护的利益。作为一个商人,我觉得很值……”
“你是个商人,而我却不是个改革家!”刚说过不喜欢听套话的杨总理冲唐雅雯摆了摆手,但这次却并没有再批评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