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警官之救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纯洁的雪
唐雅雯小心翼翼的走下主席台,刚要坐下,杨总理忽然又冲她说道“小唐同志,你今天的发言立意很好。我觉得,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藏私,下次去燕京给人大的学生上了课之后,也去燕园点拨一下我的那些小校友……”





警官之救赎 第百四十四章 揣摩
94年,南方房地产行业第一次出现价格回调,北方房地产市场首次开始升温。善于解决经济问题的杨总理,选在这个时候在江川这样的北方一线城市关心房地产、关心宏观调控、关心企业规模化问题,只要有政治头脑的人,就知道他不是在无的放矢。
很快,宏观调控、地产、税制改革等词汇就以极高的频率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媒体上频繁出现。
而媒体的力量又是无穷的!
当能吃饱穿暖的老百姓们都有了“茶余饭后时间”,一场关于“南方地产泡沫”的大讨论,就此悄然在江川的各个角落展开。
作为上任之后就一直在思索工作重点的代市长,苏智自然没理由放弃这个契机。
正当他因为不懂经济而发愁时,恰逢她的妻子李丹晨和儿子苏克终于双双把工作调到了江川,于是来江川之后从没主动跟唐雅雯有过接触的他,第一次主动给唐雅雯打电话定下了一次家宴。
同样知道苏智在想什么的唐雅雯接到电话,当天晚上就在唐纹?冬青藤自己专属的善拙阁安排好了一切。
头一眼看到唐纹?冬青藤,苏智和李丹晨、苏克一样,也是被这里的奢华吓了一跳。而进了善拙阁之后,老干部更是因为包间里古朴的陈设,一下子连“村长”的架子都忘了端。
在宽大的陈列架前摩挲了半晌,他才想起什么似的回头冲正跟李丹晨聊的火热的唐雅雯说道“凝凝妈,喀喇旗的文章,做的好啊!”
“是我那个小本家水平高!”唐雅雯知道苏智肯定不是说喀喇旗到目前还没谱的那些生态项目做得好,现在唯一能让他说好的,就是雅信集团对喀喇旗的一对一帮扶。
“唐家出人才啊!”苏智感慨了一句,转头问离自己很近的苏凝“凝凝,还没上班?”
“他们不让我回派出所,我就不去!”
“多走多看有什么不好,真想不懂你们这些年轻人!”苏智说的是苏凝,捎带着扫了一眼从进门开始就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的苏克。
正在苏克身边问东问西的苏醒见苏智往这边儿看,立刻凑到他跟前儿跟苏凝帮腔道“大爷,当初可是你说的,如果我姐工作上有什么不满意你管协调,现在她真不满意……”
“我当初也没答应提拔她做所长,我没那个权力和魄力,她也没那个阅历!”
“李德武27岁就当了市局局长呢!公安局这地方,不养老人,更不养老女人!”
“薛岳抗日战争的时候还是第九战区司令呢!哪辈子的黄历?”唐雅雯敲打了苏醒一句,紧跟和又数落苏凝“一个不好好上班,一个不好好上学,没一个让我省心的!你们俩有你哥一半懂事,我得省多少心!”
“他?太让人省心了!我倒是希望他能像星星似的胆子大点儿!”李丹晨听见唐雅雯夸苏克,同样也摇了摇头。
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难处。就像唐雅雯为苏凝的脾气和苏醒的胆子头疼,李丹晨也为此刻温馨环境中却只知道腼腆微笑的苏克发愁。
因为有羊癫疯的毛病,懦弱、自卑的苏克从小就很自闭。直到现在,他还是除了亲戚之外几乎不与任何人沟通,除了书本,没有任何朋友……
发觉气氛被李丹晨带的有些冷,苏醒主动凑到唐雅雯身边帮她捧场道“大妈,我要真有我哥的一半儿好,我自己就谢天谢地了!别说一半儿,博士的学位证、律师证、会计师证,随便给我一个也行啊!”
“就你机灵!要不怎么老爷子宠你呢!”李丹晨溺爱的揉了揉苏醒凑到她跟前儿的脑袋,转头问苏智道“老苏同志,你的研究工作是不是可以先告一段落,咱们也不等谁了,边吃边说吧?”
“边吃边说!”苏智回头瞅了一眼陈列架上的犀角杯,仍有些不舍。
见苏智往餐桌那边儿挪动步子,一直站在唐雅雯身后服务员不用吩咐,立刻贴心的冲包间另一头半开放的厨房挥了挥手“上菜!”
坐在主位上,苏智刚想起似的问唐雅雯道“凝凝妈,刚才你说星星又不上学了!”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不,听说今天在这儿吃饭,晚自习都没上,来的比我还早呢。我也懒得管他了,混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吧。”
“星星这叫知道轻重!你也别太在意,他那聪明劲儿,你给他准备的大学学费省不了。”李丹晨安慰了唐雅雯一句,而后盯着逐渐被各式菜肴沾满的桌子感慨道“弟妹,命运这东西,最难琢磨啊。”
“希望吧!”淡淡应了一句,唐雅雯没再言语。
撇开孩子们的话题,苏智有对桌子上的菜肴产生了兴趣“凝凝妈,你这儿厨子可不简单啊?不看菜单,可没几个人能认出来这些野菜。”
“厨子也是小唐专员帮忙介绍的!”
“不错!”苏智重新抬起头又大量了一遍房间的装潢,但还是有些不习惯道“看得出你对这地方很用心啊。既然这样,当初你为什么只把这里租了下来?”
唐雅雯也想不通原本什么话都敢说的老干部为什么今天含蓄了,因此反倒是她忍不住挑明了道“哥,你是想说最近闹的挺热闹的房地产这个话题吧?”
她提出来,苏智这才一下子轻松下来“杨总理的话你也听了,现在是箭在弦上啊!”
“箭在弦上,可以不发!”
“可以不发?”苏智还是头一次领略唐氏幽默,第一个带头笑了出来。
端起酒杯过了口酒瘾,苏智才看看停住笑容道“看来我是白担心了,这个问题你早就想过?”
“最近这几天我考虑过这个问题,也跟人讨论过,但结果,却不一定是大家满意的!”
“边吃边说!”苏智见唐雅雯皱眉还以为她为难,反过来安慰她道“没事啊,我可不是给你下指标。我就是不懂,想听听你的意见。”
“先不具体说房地产,我先说为什么杨总理要在大家都认为南方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碎的时候,非要在北方复制南方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因为,除了琼州之外,南方的地产市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泡沫。”
“不存在泡沫?”听到自己的假设得以印证,苏智懂却又不懂得点了点头。
习惯了在饭桌上说事儿的唐雅雯放下刚刚拿起筷箸,转而端起茶盏清缀了一口“道理很简单,除琼州之外,南方一些城市的高房价形成因素,并不是土地供给价格决定的,而是土地供给的时间价值决定的。前阵子国家宏观调控,用的是提高土地供给量和供给价格,并同时以多种限制手段挤掉开发商因为捂盘而产生的时间价值的方法。在土地的供给和土地价格不减反增的情况下,何来泡沫一说?”
唐雅雯单纯说时间价值,苏智懂,但套在房地产市场上,却让他连刚才那点儿明白劲儿也一并被绕了进去。
看出他不明白,唐雅雯顿了顿之后才继续道“南方地产圈子有个三不做。即项目利润低于50%不做,项目投资高于30%不做,资金周转率达不到1不做。一个地产项目,3000万实际投资,一年以上的炒盘时间。因为资金周转率而被放大的货币时间价值,加上土地价格在房地产二级市场上的虚高,最后这个项目放盘的时候,总价值不低于三亿。”
“第一个吃螃蟹的可以这么做,那第二个呢?土地价格不也随即被抬高了?”同样在旁边儿认真听讲的李丹晨听懂了唐雅雯的意思,忍不住插了句嘴。
唐雅雯没回答李丹晨,却把问题丢给苏智道“会吗?”
“一级土地交易市场不透明!”苏智下意识的抬了抬手,却发现眼前放的是盘子而不是笔记本。
随性的笑笑,唐雅雯继续道“在南方一线发达城市,房地产项目每发生一个单位直接投资,与其相关的行业就会有不低于两个倍数的间接投资和相同规模的就业机会。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会因为房地产作为当地支柱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或多或少的为其开绿灯放行。而放行的结果,就是满足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同时,市场上伴随着出现投资和投机的生存土壤。投机和投资的行为,形成房地产市场的二次繁荣。”
“既然这样,为什么国家又会打压南方房地产市场?”李丹晨看看苏智,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或许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为什么国家在打压南方地产市场利润空间的同时,又给当地的地产商和地产市场投机的那部分热钱,向北指了一条明路?”
反问了李丹晨一句,唐雅雯想都不想的解释道“因为,由于北方与南方一些地区在政策、经济发达程度、房改深化程度上存在差异,房地产作为某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作用并不明显。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北方迫切需要缩短跟南方的经济差距的渴求,南方才出现所谓需要打压的房地产泡沫……”




警官之救赎 第百四十五章 外币驱逐本币
南方带动北方,沿海带动内陆。
唐雅雯虽然胆子很大,但她的观点的确很容易让人认同。
所以苏智消化了几分钟后,随即更加疑惑道“凝凝妈,既然我们借鉴南方的发展经验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为什么你刚才又说情况不乐观呢?”
“如果你所头疼的那个问题短时期内不会得到解决!情况自然不容乐观。而那个问题解决了,咱们今天根本就没必要再说这些。”
“加速房改呢?”苏智以为唐雅雯是指房改,小小的跟她透了个气。
“可以做,但这不过仍旧单纯的政府引导,与市场的关系不大。我们因为毗邻燕京的区位优势以及自身的经济条件,短期内想有几个项目大热不难,而且王满堂他们已经在这么做。但毕竟我们不是为了做房地产而做房地产,我们是为了通过做房地产达到直接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所以,以江川房地产市场现有的条件,想要短时期内达到深圳、东海,粤州等南方城市那种发达程度,单靠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很难。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起决定作用的是需求量和供给量,需求量不发生大的变化,一切都是空谈……”
“这么说,房改的意义不大?”苏智见唐雅雯对房改没多大兴趣,这才明白了她刚才是指什么。
“至少对江川马上想热起来的经济来说意义不大。因为说到底,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咱们江川的生活成本太低。”
听到个新术语,苏智更不解道“生活成本太低?购买力?”
“我是指衣食住行。简单的说法,就是公园、商场、城市给水系统、公交系统、照明系统、学校、医院这些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资源,在现阶段的利用率和人均占有率偏高。”
“上医院不用排队,上班不用挤公交,这不是好事?”
“那要看这种好事是怎么形成的!”唐雅雯看了一眼正搂着小酒壶一个人痛快的苏凝,回忆似的说道“当时我把星星的户口往慈安区迁的时候,是海生给我批了个非农业户口的指标。但即便有这张条子和海生的面子,星星的户口迁出和迁入也花了将近两万。”
“现在比那时候还贵!要不然,也没人非好心的拿正职来换我这个副职。”苏凝端起酒盅敬了苏智杯酒,话没再往深了说。
接过她的话茬,唐雅雯继续刚才的话题道“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关键是因为江川的户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每年不到一万个的城镇户口放出量,保护了城镇人口的公共资源高占有率。”
唐雅雯说的高,并不是江川市区的医院不用排队看病,也不是市区的公交车每天都在空跑。她口中的高,是狭义上相对的。
现在江川一千一百万常住人口,主要分为三类。一种是江川市区的本地人,一种是江川地区进入江川市区的本地人,还有一种,是江川以外地区进入江川市区的外地人。
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在公共资源占有率和使用率上,因为有户口本、工作证、医疗保险、村办集体企业受益权等“区域性保护”的优势,江川市区的本地人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数量,都远比后两种人要高。而即便使用率和占有率相同的公共资源,江川城镇人口的使用成本也因为收入的城乡差异化,而相对低廉许多。
因此,唐雅雯才会有江川市人均公共资源占有率偏高,导致江川城镇人口生活成本偏低一说。
而她的这番论调,也让苏智更加疑惑道“凝凝妈,按你说的,城镇人口生活成本低,不正说明了他们有富余?加速房改怎么能不造成需求呢?”
“低生活成本只是公共资源占有率高造成的,而不是它造成了后者。换而言之,就是说人们是因为不需要额外支付房租或是购房款而富余,而不是人们完成额外支付后仍旧富余。否则,现在江川大部分家庭都会有一套自住房以及一套出租房,江川的地产繁荣也早就形成了。”
唐雅雯这几句话说的有点儿绕弯儿,听了她的话之后,一桌子人除了苏醒之外,全懵在了那里。
沉吟了一阵,苏智才继续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就因为我头疼的那个问题,所以江川目前的开放程度远远不够。如果江川房地产市场想出现新需求,江川首先必须像深圳一样打开门户,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人共享江川的公共资源,借此压缩大家的公共资源占有率,压缩生活空间,以生活成本的增加促进房地产市场繁荣?”
“这也就是经济学上常说的鲶鱼效应!”唐雅雯冲苏智点点头,用了个不太恰当的道理解释道“南方所有房地产市场发达的一线城市,最初的时候,无一不是在以各种政策和手段吸引对其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各种人才。大量高收入外来人群,必然压缩本地人群的生存空间,刺激本地房地产市场发展。房地产市场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本地经济发展吸引更多高收入外来人群……”
“优胜劣汰?你这是给我出了一道选择题啊!”苏智若有所思的应了唐雅雯一句,苦笑着摇了摇头。
“所以我说,箭在弦上,可以不发!”唐雅雯无辜的笑笑,重新表示了自己没有做这道选择题的权利。
两人不再说话,整个餐桌一下都陷入了本应由的安静氛围。
直到这餐饭吃到尾声,苏智才重新想起似的抬起头问唐雅雯道“凝凝妈,江川离燕京太近,肯定不能完全门户开放。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没办法!江川的准入成本如果高于其它地区,”唐雅雯很干脆的给了苏智个肯定的回答,但不知怎么,忽然扭头瞅了一眼今天晚上一直乖乖没说话的苏醒。
“我?”苏醒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尖,见唐雅雯没说什么,转而问苏智道“大爷,我有主意,你听不?”
“我就说今天晚上少点儿什么!感情是少了个出歪主意的。说吧,你又准备损谁了?”苏智同样也是刚想起苏醒,一听他说话就乐了。
“我就是想讲个故事!”苏醒假装不乐意的忽闪了两下大眼睛,故意吊足大家的胃口才缓缓道“90年,我跟蓝山那胖子在225院玩儿的时候,出了门就能去大院儿对面的水田里钓青蛙,可到了93年,大院儿对面儿别说稻田,连空地都已经变成了停车场。”
大家都以为苏醒的故事很长,可苏醒说完这几句没头没脑的话之后,却一个字也没再往外蹦。
等了半晌,苏凝沉不住气问了他一句道“星星,后来呢?”
“后来?”苏醒给自己点了支烟,非常认真的看了苏凝一眼道“后来就没有了。”
“我抽你!”苏凝等了半天就等了句没有,当即就把手扬了起来。不仅是她,剩下的李丹晨等人反应过来之后,也全都被苏醒假装无辜的表情气乐了。
唯独苏智,不但没笑反而还还阻止住了苏凝道“凝凝,别打他,我知道他什么意思了?”
“他是告诉我江川可以学燕京!”苏智见大家不明白,主动替苏醒刚才的故事做注解道“燕京和江川的情况差不多,但它这些年之所以比江川发展的快,主要是因为它的特殊位置。换而言之,江川虽然不能学南方似的在某些政策上完全放开,但它却同样有南方那些城市不具备的区位优势!”
“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好多人愿意拿着暂住证在燕京阿q似的奋斗?为什么国内许多人宁愿放弃自己有车有房的生活去美国领救济金?因为与他们付出的机会成本相比,那里的边际收益更高。”
苏醒虽然也学唐雅雯似的拽了几句经济学术语,但因为他本身的关系,效果却远没有达到。说了半天,大家谁也没明白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人文!”苏醒吐了个烟圈儿,有点儿尴尬道“燕京是政治中心,东海是经济中心,粤州是改革中心,想来想去,江川能标榜的城市主题,也就剩下了人文这一样。”
知子莫若母。苏醒话说出来,唐雅雯第一个明白道“你是想说用江川的历史和人文为特点,让外来人口忽略进入成本?”
“准确的说是吸引依附于某一城市主题生存的这群人!譬如时尚人士因为米兰是时尚之都而对之趋之若鹜,譬如怀揣明星梦的雏鸟们因为好莱坞的遍地机遇而勇往直前,譬如赌王们因为拉斯维加斯因为丰富的博彩资源而明争暗斗,譬如艺术家因为佛罗伦萨的历史内涵而虔诚朝圣……”
苏醒还有好多“屁如”,但这些废话归结起来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他想说的,是要苏智把江川当成一座主题公园似的,建成一座主题城市。
可他还没屁完,苏智就再次头疼道“星星,人文江川,这个立意倒是不错,但如此宽泛的定义,从何下手?”
“譬如巴塞罗那奥运会!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一个城市的特点当成一场有利可图的秀来做。进而通过这场秀,明确城市主题和受众群,以向它们提供生存土壤这一噱头,来迫使它们忽略进入江川的成本?同时,还能因为这场秀的进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对硬件的需求,进一步加速拓展这个作秀过程和平台所需要的的公共资源建设。”
“巴塞罗那?奥运会?”苏智把苏醒提及的两个名字颠来复去的想了好几遍,思维不见清楚,脑袋却越来越大。




警官之救赎 第百四十六章 踌躇
谁都知道奥运会帮巴塞罗那乃至整个西班牙从经济衰退走向了经济繁荣繁荣。但且不说江川能不能做这样的秀,就是做了,也未必能得到和人家一样的结果。
前两年亚运会倒是在国内炒的挺热闹,但热闹的根源,却不是因为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而是那场全国性的捐款活动。所以现在听苏醒出这馊主意,苏智怎么能不头疼。
“好大一张饼?”看出大家的踌躇,苏醒自己也笑了“大爷,不用发愁捐钱的事儿,咱一定赔不了。前几天,小蓝胖子跟我说他要做一个选美的活动,说外国有个国际风情小姐选美组织,它们的名字,他的钱加在一起,吸引了全世界近600名想吃模特这碗饭的人,不远千里来国内比赛。当然,蓝山一分钱没出。活动经费是打广告的赞助商和买转播权的电视台等单位出的,场地和食宿都是有意通过这个活动宣传自己的各个分赛区的政府机构、旅游局、宾馆、服装厂等出的……”
这回苏智没在表示自己有多痛苦,但是,也没对苏醒和蓝山这种坑蒙拐骗的行为表示赞赏。
大家不说话,苏醒继续自己表演道“大爷,我就是拿会展经济举个例子,咱不这么干。刚才说什么来着?喀喇旗,你想完喀喇旗再想江川。咱大的干不了,干小的总行吧?江川可是两千多年的开埠城市了,十里洋场,曲艺百花,开埠文化,运河文化,盐榷文化,随便拿出一样拍成电视剧,哪个也不比《北大荒》差吧?”
“拍几个电视剧就算有文化?”
“拍电视剧是为了给这场秀做宣传。关键是要通过电视剧让大家知道江川有全国最大的影视基地群,有江大,开埠,江川工程,江川矿院,轻工业艺术学院,江川戏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这样供狭义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通过这种宣传,吸引来江川实现其需求的传媒公司落户江川。有传媒公司落户,自然就有明星接踵而至,有明星,就有新的传媒、经济等相关行业向江川聚拢。”
“你就是跟蓝家小胖子在一起呆的久了!”唐雅雯在旁边听了一阵后,忽然插了句嘴道“你这一大圈儿绕下来得多久时间?时间压缩空间所需要的时间,比始终坚持政策开小口需要的时间会少?”
“一个月!”苏醒冲唐雅雯比划了一个指头,总算逮住个机会得意道“现在等着蓝胖子投资的草台电视剧班子多了去了。我不敢再把时间往短了保证,但一个月之内拍上十来部宣传江川这些影视基地的电视剧,一点儿问题没有。而且,只要是靠蓝山活着的那些传媒从业者只要蓝山开口,他们就是租房,也得在一个月时间里全落户到江川来。”
“你就是把国内整个娱乐圈儿都搬到江川来,又有什么用?除了娱乐圈相关从业者,每天跟着星星跑的都是孩子。真正具有购买力的却是三十五岁左右的精英层,你指望他们放弃自己原有的生活,像小孩子似的跟明星做邻居?”
受到唐雅雯干扰,苏醒也有点儿语无伦次道“谁说娱乐圈搬到江川就没指望,没有好莱坞,哪儿来的比弗利山庄?而且,我都说是狭义的。从传媒行业入手,要的是它那种直接面对文化受众群体的影响力。有了这种狭义上的文化聚集能力,广义上的人文产业向心力自然也就有了。”
“娱乐圈只是为了吸引文化人群当中的一种,其他人如果有其他需要,我们大可再以别的方式去满足他们啊?譬如办个世博、亚运、大运、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古玩交易博览会、数码科技展览会、大学生论坛等一些和人文沾边儿而且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也不用都得像巴塞罗那奥运会那样规模,只要咱江川一年十二个月都有全国性质的会展,不但能明确吸引外来人口的城市人文主题,而且还能客观上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一切问题不都进入了良性轨道?”
1...2425262728...1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