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异闻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迷奇梦蝶
他们便问专家孟初寒,其他专家们一听,也不以为然,说:“水中不可能有枫树叶,即使亿万年前落入水中,那早已腐烂了,所以,我们认为不是枫树叶,你们伸手捡一张来看不就知道了吗?”
潜水员听了,伸手一抓,沒想到那树叶一惊,倏地一下,剑一般地迅速地游走了。“我靠,还真不是红树叶,好象是鱼儿呢!”
专家们在视频中一看,哈哈地笑了起来:“这是一种平常生活在红珊瑚树林之间的蝙蝠鱼,往往看起来像一片红树叶,常懒洋洋地在水中漂浮或装死,人们误以为是一片红树叶,但只要你一动它,它便溜跑了。”
“呵呵,我们今儿可真是遇鬼撞邪了!见到的全是怪物鱼类呀!”潜水员兴奋地笑了起来。
“这说明什么呀?这水下可不一般啊,很古怪很神秘的,一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你们可千万要小心啊!”专家孟初寒叮嘱道。
潜水员继续前行,不一会儿他们又在礁盘上发现了一种小丑鱼,它与大海葵共栖着,色彩艳丽的小丑鱼还外出引来其他小鱼小虾,这些小鱼小虾被大海葵触手中的刺细胞刺中便被麻痹,进而被卷入口中吞食,一旦遇险,小丑鱼便钻入大海葵的触手丛中,成为理想的防空洞而受到保护。呵呵,真是奇妙无比。
一一留览过这些奇妙的鱼儿之后,很快,潜水员的便发现了一处水下洞穴大厅,这个大厅四周分布着一些年代久远的显然是人工开凿的隐藏通道。
他们选择了其中的一条通道进入,没游多远,就发现了一节一节的圆形大石头,越往前走就越发现,这个奇怪的圆形大石头竟然有二、三十米长。
而且,每隔一小段距离,都有分节,每节圆形大石都有龙骨图案似的沟槽,并且在身体两侧有巨大的龙爪模样呈现,这些石头就像是卧在洞中地上的龙形庞然大物。
然后,潜水员又去其它通道查看,同样也发现了这种石头一般的龙形大物,共计八、九条之多。其中,为首的大龙高约10米,宽6米,在身体两侧,也分布有巨大的龙爪,而且龙身下面还有一个完整的底盘,横断面厚度有15米,宽约7.5米,看起来像龙腹。
潜水员一路跟随那条大石龙的身影追出了三、四百米开外,才算找到龙尾,好庞大的石龙呀!
旁边通道里的也有一、二百米长的大、小石龙,摆布在这个大厅及其分布的洞穴通道之中,延伸达一、二平方公里,如此大规模的石龙堆阵有何用处呢?
专家们让潜水员将镜头再靠近石龙脊背一点,便于近距离仔细辩认它的生成年代,看看它是人工雕刻,还是自然化石生成。
经过仔细辩认,专家柳青芜发现这些石龙龙骨的长、宽、厚度都是由棕黄色的沙质岩石制成的,这些精细的造型和做工,似乎只有人为才能造就。
但就在潜水员转身离开时,背部呼吸用的钢瓶偶尔碰到这石龙,那东西里面发出咚咚的空响声。
难道,这个石龙 腹中里面是空的?
潜水员们有些好奇,就游到它的头部,伸手摸进它的嘴里,发现它的嘴里有一些浮游的鱼儿,再仔细摸摸,还发现了一些残留的剩物,摸出来一看,都是些鱼类残渣剩刺。
“我靠!这是真的龙?”潜水员怀疑起来了。
“什么?真龙?凭什么呀?”另一个潜水员吃了一惊,问道。
“凭它肚子里还有残留物,可以断定它是真龙,或者至少是真龙死后的化石!”
“那你还不赶快离开,小心被它吃了!”那名潜水员调侃道。
专家们要潜水员去尾部砸开看看,结果被砸开的尾部里还有稠状呈灰色的稀汤,很像骨髓。
这难道真是大型动物的化石?专家们甚至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接下来的仔细观察之后,又不得不承认。
地质学专家李昱光要求潜水员们将镜头一一靠近洞厅的每一个角落,以便好从视频中仔细查看一下洞厅地质结构情况,结果就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仔细看了看水中大厅洞壁的砂成岩。
李昱光发现上面确实留有海岸阶地的波痕,洞壁的某些部位有裸露的海蚀岩成份,而且,洞壁石上还有水流冲刷的沟痕与细窍孔洞,应该算是一种砂成岩结体,况且,石厅的某些角落似乎有些圆乎乎的蛋形鹅卵石,它们全部都被覆盖上了一层海藻。
李昱光就进行科学的推断:“这应该算作沙粒堆积而成的龙形状物体,旁边圆形的石头状物体看起来像‘龙蛋’,或者说是‘海龟蛋’,由此可以预料,这儿一带曾经是在大海或海边,地面上的蜀龙山的位置就是曾经的海岸阶地,这些石龙可以认为是古海沙在自然脱水、固化、收缩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巨型脊柱形状‘砂龙’,经过亿万年的侵蚀而成了坚便的‘石龙’。”
柳青芜立刻不同意此观点,说道:“我不那么认为!我认为是位于古海浅海的位置的古代龙群,因某种灾难突然来袭而瞬间死亡,时间一长变成化石,而不是砂化而成的石龙。”
李昱光就反驳了:“有三、四百米那么长的龙吗?我还是认为,在古代的大海消失后,原来沉积在海底的泥沙慢慢变干,并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形态,或许大约几千万年前,石龙出现的地区应是古河道,后来河道慢慢干涸,古河道中的沙子逐渐脱水、固化、收缩,而且,河道两边还掺有一些泥土,泥土的收缩率又高于沙子,因此,在收缩过程中,逐渐变成中间隆起,而两边变凹的圆柱状骨头形状的物体,让人们仿然间看见,误以为是龙的化石。”
柳青芜还是不相信:“世界哪有这么奇巧的事!哦,海底的泥沙,慢慢变干,在收缩过程中,逐渐变成中间隆起,就能变成龙?闻所未闻,亘古未见,哪里的文献资料上有这种记载?”
“嘿嘿,这就不一定,难道就沒有创世发现的可能?我坚持认为自然界风霜雨雪的浸蚀,完全有可能生成这种似龙非龙的风化物!”李昱光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那这石龙嘴里的残留物与尾部出现粘糊糊的稠液又怎么解释呢?”柳菁芜反问道。
“残留物是一些鱼虾死于其间而留下的尸体残骸呗,至于尾部的稠液,是不是石龙腹中躲避大型鱼类袭击的鱼群太多而留下的排泄粪便呢?”
“你这个解释太不靠谱!鱼吓的粪便在水里还能不被稀释吗?有那么稠?”
“那我给你另外一种解释,当初河道突然断流干涸,而存在于泥里的如比今天的泥鳅、黄鳝还大许多的水中动物便闷死于河沙泥土之中,腐烂变成石油或油脂一类的粘糊糊东西!”
其他专家听了,未置可否,不能判定柳青芜与李昱光他俩谁对谁错。
潜水员们继续沿着大厅中央的竖井下行,发现洞壁上还真有许多动物图案镶嵌在石头之中。
岩壁上栖息着很多鸟类化石,洞壁下端布满了千足虫、昆虫、蛇以及蝎子等类爬虫,尤其是那一具具恐龙时代的海洋爬行动物化石,即一亿年前的鱼龙化石,清晰地印在了洞壁上。
成年鱼龙可以长到3.96米长,它们属于海洋食肉动物的一种,多以鱼类以及甲壳类动物为食。
它们中的一些有着锋利且密集的牙齿,因此,不用费劲就可以将甲壳类动物坚硬的外壳粉碎掉。
专家贾立波表示:“既然认为这个地区在白垩纪时代曾被一片海洋覆盖,那么,在那里发现现海洋爬行动物化石以及其它一些史前动物化石,也就理所当然、无可厚非。”
柳青芜一听,如获至宝,终于有人帮着证明了他的推论的正确性:“我就说嘛,四川盆曾经是恐龙的故乡,蜀龙山区地下有恐龙化石就理所当然很正常啦!有时候我甚至还突发奇想,这地下深水中说不定还真遗留有活着的恐龙呢。”
贾立波听后,笑了笑说:“你老可真是想象力丰富啊!”
柳菁芜立刻正脸严肃地说道:“这也不完全胡乱猜想,前些时候理县那户宁姓人家捕捉着到的龙形鱼,我们刚下潜时不也从水中发现了龙鱼吗?种种迹像联系起来一想,让我不得不朝亿万年遗留的恐龙那方面想去!”
“也是哈,说不是吧,这水洞里偏偏又层出不穷地出现怪事和奇怪的鱼类,说是吧,又沒法解释清楚,哎……”
“看来,这越往下潜,遇到的怪事肯是会更多,更无法解释!”
“那又怎样?咱们本来就是来洞下探险考察的,就是来发现问题,求真相求答案的,补祸匠还怕窟窿多吗?”
“对、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问题来了,咱们再一个一个找答案呗!反正咱们来的都算权威专家,没有攻不破的谜,是问题,咱们齐心合力,总会解决的!”
“对,说得好!我赞成,走,咱们继续探索去!”
在洞穴的下行中,潜水员还发现靠近鹅管旁边的一棵造型奇特的大树,远远看去,这棵树犹如一头站立的巨型恐龙,它那张牙舞爪的模样,仿佛要对前面的猎物下手似的。
这棵大树高达10米以上,树中部那两根粗粗的树枝犹如恐龙两只挥动的前脚,大树顶部张开的“大嘴”更是惟妙惟肖,整棵大树都被海藻、海带等像藤本植物一样紧紧缠绕着,还有头部像马、尾巴像猴、眼睛像变色龙、还有一条鼻子、身体像有棱有角之木雕的海马,群穿梭其间。
而在恐龙形树的旁边,还生长着一种像地下兰形状的东西。专家们颇感意外,这种风格怪异而招人喜爱的兰花品种,它一生都是在地下生活不错,甚至在地下开花也没错,可是,它能生长在水中就有些奇怪了!
因为此种兰花通过寄生真菌与一些木本灌木根部的配合,获得所需要的所有营养。
由于生长于地下,完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兰花根本没有绿色部分,但它仍保有叶绿体,不过与普通植物相比,它叶绿体基因的70%已经缺失,只有37个基因,这是所有已知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最少的。
专家们看了以后说,“那是长得像恐龙的石笋,或石珊蝴,至于为什么会长在水下,就没法儿解释了。”
专家让潜水员上前摸—摸,看它是否还有勃勃生气。
潜水员摸后告诉专家:“质地坚硬,应该不是植物,应该是与刚才石笋恐龙一样的东西,类似于地下兰而己。”
已经下到了五百米以下了,这个竖洞仍然深不见底,好像无底洞似的,随着所携氧气的减少和水中压强的加大,以及水中传给潜水衣的温度越来越凉,潜水员渐渐感到有些吃不消,于是,便商量着上浮返回地面。
专家们经过会商,传统的个人设备下潜已无法到达水池洞底,必须借助更先进的设备才能继续下潜探索。
他们便打道回蜀龙水电站,请求中科院派蛟龙号潜水器来完成下潜探测任务。
蜀山异闻录 第三十九章 地鼠人搭救
几天后,蛟龙号顺利运抵蜀龙水电站,专家一行人通过小船将蛟龙号潜水器及其它发电机、绳索收放卷扬机等辅助设备,从水库中地下河暗洞中运往大石厅水池。准备动用多波束调带测深仪进行声纳扫描,去绘制出详细的洞底地形图。
同时还准备调用水下深潜器“鱼鹰一号”、rou“小金鱼”机器人等等重型装备,这些,已堪比西方人当年考察“泰坦尼克号”的装备了。
蛟龙号潜水器里面可以乘载4个人,上面装有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和最先进的声纳扫描仪,曾经多次执行深海目标的探测与定位的任务。
蛟龙号潜水器刚开始下潜超过五百米深时,地质学专家李昱光从石灰岩洞壁上就判断出,该处地质应该成形于一亿三千万年之前的海平面较低的冰河时期,可能在二百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寒冷的气候将水冻结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导致海平面大幅下降。
因为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蚀,这一片石灰质地带形成了许多岩溶空洞。后来因海水上升,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很巧合地坍塌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形开口,成为竖井。
当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后,海水便倒灌入竖井,遂变成水下洞穴,根据洞上面洞窟内的钟乳石群洞内钟乳石群交错复杂,就可以得出相关应证。
随着下潜深度的不断增加,很多深海里才能看得见的浮游生物、鱼类和动物,纷纷出现,身长二、三米,突出的口鼻、宽大的颚、拥有蛇一般的身体的海鳗,挑衅似从潜艇前匆匆划过,还有个别小型鲨鱼也凑上前来,用嘴亲吻蛟龙号潜水器,大概是从来没见过蛟龙号潜水器这种东西,以为是比它更大更肥的大鲨吧。
再往下潜,搅动不停的水中有些泛污浊,许多杂物、尘土、浮游生物被搅动的水弄得翻来覆去的,凶猛的海狮、黄貂鱼相继出现,和扇形排列的棘刺、看似温顺的毒性蓑鲉也跟着游来。
潜水员眼尖,急忙阻止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因为他们发现潜艇周围有很多垒积的大石料,包括石板、石条,上面有非常厚的青苔和海星,在众多的海星中,有一只八个腕足、腕足上有许多吸盘的海星特别巨大,比普通的五角海星多三条“腿”,这只特殊的海星比普通海星宽大约25厘米,除了多出来三条“腿”外,还长着三张“嘴”。
生物专家认为,这只海星可能是两只海星长成的“连体儿”。这只特别巨大的海星,见到蛟龙号就喷出黑色的墨汁,转身逃跑。
那些石板有着很好的排列,整齐地垒集在一起,并且范围很大,有些石块是规则的三角形,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在深山老林的地下喀嘶特水洞中会有这些东西?该不会有什么水下古城吧?
他们将蛟龙号停在了水中,派两名潜水员出艇摸索,潜水员发现这儿地下各种石砌建筑都是高台式的,堆积都是一些非常大的石块,非常规整,一米二乘一米二,这种方方正正的石头,随处可见,虽然上面蒙有尘土或海藻植物,但柱穴、灵石、人头雕像、拱门及几何图形的龙形、海龟等模样还大致清楚可见,大量散落在湖底的形状规整的石块。
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它捕食者的进攻、世界上毒性最高、等待猎物主动上门的石鱼群,像石头一样静静在潜伏在海床上,正在石块水底边等候着伺机下手,它们是动物王国的伪装高手,所释放的毒液能够导致暂时性痪症,不及时治疗,便会一命呜呼。
随着潜水器的推进,专家们在声纳显示器上发现了一堵南北走向的石墙。与此同时,考古队的潜水员在遗址的浅水域,发现了一条石板铺就的类似于街道的建筑物。
当他们游过一处类似码头的地方时,在水里发现了一条二十米长的虎鲨遗骸,让大伙儿颇感意外,经仔细辩认,原来这是一种名为皱鳃鲨的远古时代鲨鱼,令大伙儿有点惊喜若狂。
当即,动物专家章寒烟就决定解剖这条虎鲨,结果又在其胃里发现了一副异常奇怪的骸骨,骸骨上身三分之一像成年人的骨骼,但从骨盆开始却是一条大鱼的骨骼。
经过验尸官检验,结果证实是一种半人半鱼的生物。
回到潜水器中, 专家章寒烟将这副奇特骸骨的资料输入电脑,根据骨骼形状绘制出了一条美人鱼的图形。
章寒烟估计,这是一个能讲人语、皮肤呈鳞状,有鳃,头似人,尾似鱼的小人鱼。
美人鱼约高160厘米,头部发达,脑体积相当大,双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鱼类一样,无有眼帘,腰部以上像人类,身体粗糙,遍体有鳞,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鳞片,她死时约有100多岁的年龄,这只动物是雌性的,大概1.2万年前在附近海里出现并葬身于鲨鱼之口。
在查阅了人类基因组和鱼类基因组的图谱后,证实了人类是从有鳃动物进化而来的,起源于海洋,也就是说,人若生活在水里,完全可以长出鳃来。
理由是:现代人类的许多习惯及器官明显地保留着这方面的痕迹,例如喜食盐、会游泳、爱吃鱼等,而这头鲨鱼腹内的奇异动物长有1.6米,几乎与人的身高接近。
水底表面生长有海洋动物喜爱的食品:石花菜、琼枝、江篱、角叉菜、凝花菜……
还有被碳酸钙包裹、外型像珊瑚似的石枝藻,呈红色、暗红色或紫红色的红藻,和具有胶质、蓝绿色或墨绿色、比较粘滑的蓝藻,以及海人草,海带、鹧鸪菜、裙带菜、羊栖菜,红毛菜、紫菜、麒麟菜等海底植物,漫海遍野地生长着,令大伙儿眼花瞭乱,目不暇接,海底真是一个复杂而繁华的动植物世界啊。
正当专家们沿着洞窟继续向外搜寻时,忽然不远处有一些奇怪的东西游来。待它们临近潜水器一看,这才发现他们原来就是那神秘的地鼠人,或者也可以叫海鼠人。
那家伙两只长长前爪,似猿猴的两爪,正在前边地抓挠, 鼓碌碌的眼睛正趴着潜水器透明窗向里面左瞧右看呢。尖梨形的脑袋,贼溜溜的双眼,配有一张上窄下宽的脸盘,脸盘两边还长有鳃,有点像丑陋的人脸,红红的鼻子下面有长须,尖长的嘴巴,周围却有一些较短的胡须,全身毛发呈褐色的,两耳朵竖着,有些偏大,还不停地闪动。
此物大约只有0.9米身高, 全都身材短粗矮小,后两肢或者叫它脚吧,长有大大的脚蹼,它的身后还有一条上粗下细的长长的尾巴,在水里荡涤着。
与这些海鼠人结伴而来的还有一种圆形头部长得有点像蛤蟆的“蛤蟆人”,脸部有鳃囊,两眼比人的双眼大,没有长睫毛, 它嘴部很像鸭嘴,胸部却又像鸡胸,两条前肢长满了光亮的鳞片,游泳前进的速度极快,几乎看不到它硕大的鸭蹼状脚掌。
专家推测它们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海底人类”,既能在“空气的海洋”里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气”里生存,是史前人类的另一分支,这些家伙围着潜水器四周蹦蹦跳跳的游来游去……
一会儿,这些海底人突然一阵惶恐,旋即便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了。正当专家们纳闷的当儿,水中又游来一种半人半兽的“蜥蜴人”,这家伙身高2米左右,有一对很大的红眼睛,全身披满绿色的鳞甲,每只手仅有3根手指,奔跑起来应该比汽车还快,能在水里直立自如地行走。
蜥蜴人相貌可憎、恐怖异常,它还未抵达潜水器跟前,就早已面露凶光,恨不得一口将这潜水器吃掉,它大概是认为这潜水器是什么水中庞然大物,对它的生存构成威胁,或是认为潜水器侵犯了它的领地,总之,它摆出一幅攻击的态势前来。
贾立波、陈紫陌、孟初寒 李昱光等人一看,大叫:“不好!这家伙气势汹汹,很不友善,可能要攻击我们,赶紧离开!……”。
还没等潜水器转向离开呢,那家伙尖尖的大嘴就已经撞上替水器了,只听得“咚”的一声,潜水器被震得摇来幌去的,周围的水也波澜翻滚,水中鱼类、水生小动物、海藻之类也随之翻天覆地,水中混沌不堪。
潜水器迅速奔逃,那蜥蜴人玩命追赶,正当危急之时,一头路过的鲨鱼突然出现,专家们想,这下完了!前有巨敌,而有追兵,生存的希望渺茫啊。
岂料,那鲨鱼并未攻击潜水器,而且像个落荒而逃的士兵,慌慌张张,直奔潜水器后的蜥蜴人去了,那蜥蜴人急忙调转身子,箭一般地窜跑了。这让专家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可是,这口气还没让大伙儿喘匀静呢,紧接着更大的生死考验又来了。水中更是大浪翻滚,地动山摇,如雷的巨响,呼啸着隆隆滚来,从潜水器的前方闪出一道道坦克似地扁平巨型的身影。
专家们定睛一看,非同小可,原来是水中坦克恶霸—革胡子鲇鱼来袭!该鱼头部扁平而坚硬,枕骨较宽,体延长型,前半部呈圆筒型,后半部侧扁,头宽扁,体表光滑无鳞,口稍下位,上、下颌及犁骨上密生宝剑状锋利牙齿,形成牙带,有4对发达的触须,侧线明显,较平直,但眼小。
革胡子鲇鱼背鳍很长,约占体长的2/3,臀鳍也很长,均无硬刺,并不与尾鳍相连,胸鳍短而圆,棘特别发达,具有强烈的进攻、御敌和支撑行动的作用,体侧一般呈灰褐色,上有许多灰白色的纹状斑块和黑色斑点,腹部为白色,背鳍、腹鳍特别延长,止于尾鳍基部,尾鳍呈圆扇形,体棕黑色,腹部较浅。
专家们估摸着该巨形鱼体长至少有70米,头有10米多宽,重量达到或超过145吨,比以前见过的该鱼类不知要大多少倍!
而且,专家们大都知道革胡子鲇鱼凶恶残忍,喜欢吃动物血(如猪血,屠宰猪的血流入池塘,革胡子鲇鱼会长得很大)、粪便、动物肉类,若是动物肉类,连骨带肉全咽下,它经常袭击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吃这些食物使它生长更迅速。
革胡子鲇鱼系野生鱼类,栖息于江河湖海中下层,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
专家们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加快逃走,来者肯定不善,碰上了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只见那革胡子鲇鱼向潜水器上方猛地狂泳之后,保持头朝下,屁股尾部朝上,身体四肢在水中悬空,与水平面呈60度斜角的姿势,猛力极速俯冲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专家李昱光操作机杆迅速转舵侧身逃离与之相成的垂直点,迅速躲避了那神秘的革胡子鲇鱼。
可那革胡子鲇鱼并未善罢甘休,而是在冲出几十米远后,又笨拙地调转身子向潜水器攻击而来,情况万分危急。以它的八米大巨口,还有它那锯齿状尖削的长牙,还不得把潜水器咬得粉碎?或者说吞进肚里?
贾立波、李昱光操纵着潜水器拼命地逃,那革胡子鲇鱼也穷追不舍,水中被掀得波浪翻滚,污浊混沌。
趁着混乱,专家们操作潜水器想进一切办法避开怪物的追赶,那怪物毕竟乃水中之物,再昏浊的水中,它也能辩别方向,追逐起什么都看不见的潜水器易如反掌,它正在一步步逼近潜水器,而且已张开了它露出巨齿的血盆大口,想一口吞噬潜水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