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梦溪石
若能再早一点,或许还能避免先前的乱局。
但,总算还不算晚。
“陛下,臣有本奏!”唐泛走了进来,手里拽着一个瘦弱的少年,后者跌跌撞撞,神色惊惶。
待众人看清对方面目时,不由都啊了一声!
万通更是脸色大变。
“唐润青,你好大胆子,擅闯朝会,还敢挟持太子!”不知是谁呵斥出声。
皇帝也皱起眉头。
万通则大喊起来:“来人,护驾!将这乱臣贼子拿下,死活不论!”
殿外闻声出现禁军侍卫的身影。
唐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朗声道:“陛下,各位大人,且看清楚了,此人不是太子!”
万通怒道:“快快将人拿下!”
皇帝忽然道:“慢着!”
他眯起眼上下打量唐泛带来的那个少年,若不细看,对方当真与太子长得一模一样,甚至连那稀疏的头发,额角的伤痕都分毫不差。
但皇帝又知道对方不是太子,因为太子从来没有露出过这样的表情。
皇帝:“此人是谁?”
唐泛:“回禀陛下,此人被万通私藏在大兴别庄,只怕是准备用来对太子不利的!”
万通大声道:“陛下请勿听信唐泛的胡言乱语,臣如何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
唐泛冷笑:“万大人,证据确凿,这位假太子就活生生站在我眼前,他可以作证,你那别庄里的人也都可以作证,你若非另有所图,为何要找一个与太子相似的人,将他乔装改扮,甚至训练他的言行举止,使他与太子如此肖似!”
他转向那少年:“你自己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少年自昨夜被隋州等人捉住之后,早已一五一十地将实情吐露。
此人姓邱名平,本是川滇边界一户农家的儿子,因为逃荒到了青州,又碰巧遇上当时回乡探亲的万通,万通见他与太子有几分相似,就起了心思,将此人收到麾下,又让人教他读书识字,模仿太子举止,甚至将他的外表一点点改得更接近太子,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派上用场。
如今假太子浮出水面,万通到底怀着什么居心,也就昭然若揭了。
饶是皇帝已经决意改立太子,听到其中还有这么一段曲折迂回的隐情时,不由也勃然大怒。
万通竟利用他对万氏的一腔深情,将皇帝当成傻子一般玩弄于鼓掌之间!
那头唐泛讲完一切来龙去脉,微微笑道:“陛下,臣还要多谢元辅大人,若非他及时提醒,暗示刘阁老,又通知了臣,臣只怕还想不到其中关键,而陛下与诸位大人恐怕也会就此被万通蒙在鼓里,听凭他为所欲为呢!”
他的声音在大殿之内回荡:“试问一个居心叵测之人,又如何是真心为宗庙社稷着想?他不过是想借着改立太子的机会,为自己攫取富贵,甚至将皇位继承人当成傀儡掌控罢了!”
万通恨极,他万万没想到,到头来坏了自己好事的,竟然是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万安!
怪道先前对方一直不吱声呢,敢情是在这里等着!
这等投机取巧,狼心狗肺之徒,他怎的就鬼迷心窍与之合作了!
他双目通红,死死攥着拳头。
他很想扑上去将唐泛掐死,更想将万安立毙掌下。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那么做。
因为那些都不是要紧的人物,就算杀了他们,自己也跑不掉了。
此时并没有人防备着他,因为按照规矩,虽勋贵亦不得带刀上殿,即便是武将,参与大朝会,只要进了太和殿,就得交出兵器,所以一个赤手空拳的万通,仅仅只是没牙的老虎。
若要说万通收买了禁军侍卫,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在本朝,想要通过宫变来篡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万通若有那份能耐,今日也就不必百般怂恿皇帝废太子了。
但俗话说狗急跳墙,一个穷途末路的人,是压根不需要用任何常理来揣测的。
在唐泛说话的那短短一瞬之间,万通已经想得很明白了,自己利用皇帝对姐姐的喜爱来迫使他同意废太子,这对皇帝来说已经是极限了,一个企图混淆皇室血脉的人是罪不容赦的,到时候就算皇帝不想杀他,太后和众臣也不会放过他,他最好的结局还是难逃一死,区别可能仅在于是菜市口问斩,还是赐毒酒死得体面一点罢了。
这是万通绝对无法接受的,他还有无数珍宝财物尚未来得及挥霍,权力带来的滋味太过美好,早就习惯了荣华富贵的他,没法想象自己脑袋落地的情景。
于是他作出了此生最愚蠢,最追悔莫及的一个举动。
在唐泛那句“甚至将皇位继承人当成傀儡掌控罢了”的话还没说完之际,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唐泛和他身旁那个假太子之际,万通忽然动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正坐在皇位之上的皇帝!
他的动作很快,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只能看着他的身影飞掠上去。
站在皇帝身边的司礼监内宦甚至只来得及发出一声尖叫,然后准备挡在皇帝面前。
但万通早就料到了,他恶狠狠地一把将人推开,力道之大,让那内宦直接猝不及防从旁边摔了下去。
皇帝的表情微微扭曲,内心的害怕如实折射在脸上。
但他的肢体动作却跟不上反应,完全不知所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朝自己扑过来。
噗!
皇帝听见一声闷响。
但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万通瞪大了眼睛,双手蓦地颓然垂落下来。
紧接着,皇帝看见了对方胸口崭露出来的箭矢。
一箭穿心!
皇帝看着万通在自己面前倒下,双眼圆睁,死不瞑目,脑海依旧是一片空白。
等到殿上嗡嗡作响,众人扑上前询问皇帝有无大碍,禁卫军将万通尸身拽起拖下,他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手心背上全是汗水,连单衣都湿透了。
太和殿门口,隋州放下弓箭,沉声道:“臣等救驾来迟,奸贼业已伏诛,请陛下恕罪!”
皇帝总算略略捡回属于九五之尊的威严:“还好广川及时赶到。”
他话锋一转,指着李孜省道:“将他也拿下!”
李孜省大惊失色,慌忙跪地求饶:“陛下饶命,臣与万通不是一伙的啊!”
彭华尹直等万党中人亦是脸色煞白。
万通已死,这些人作用有限,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大局已定。
唐泛却没有空去观察那些人的反应,他的目光搜寻全场,面色忽然微微一变,将假太子丢给禁卫军,走过去问隋州:“梁芳呢?”
此人不除,祸害甚大,万党等人肆无忌惮,其中也少不了梁芳在背后出谋划策,操纵一切。
隋州摇摇头:“汪直去找他了。”
此时,一名身材干瘦的小黄门正走在前往宫门的路上。
他低着头,脚步匆匆,年纪看上去很轻,顶多不过十七八,身量不高,放在宫中毫不起眼,
这样的人,宫里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纵然太和殿里发生了那样的变故,但一时半会还影响不到整座紫禁城的布防,其它各处的防卫巡视仍与平日差不多。
西华门外的军士瞅见将要出宫的小黄门,像往常那样伸出手,小黄门则也态度稀松平常地解下腰牌递过去。
“司设监的?出宫作甚?”军士拿出名簿登记下他的名字,依照规矩询问了一声。
“奉陈公公的命令,出宫采买。”小黄门低眉顺眼道。
军士将腰牌还给他,小黄门谢过一声,便要继续往前走。
“站住!”身后有人厉声道。
小黄门听而不闻,连头都没有回,几乎是听见这声音的同时,他蓦地纵身而起,向前方掠去!
速度变化之快,让一众军士看傻了眼。
但比他更快的是身后疾追上来的人。
那小黄门听见耳边传来兵刃破空之声,身体不得不强行换了一个方向,往旁边闪避。
但那把刀好似早已料到他的意图,连他的前路也死死封住了!
不得已,小黄门只能转守为攻,接下来自对方的攻击,他顺势往后扑去,抽、出宫门旁边其中一名军士的佩刀。
双方身形极快,眨眼之间就已经过了十数招,令人吃惊的是,那小黄门虽然年纪轻轻,下盘功夫却丝毫不逊于他的对手,兵刃交接时铮然作响,旁人只看见刀影纵横,却几乎看不清他们的招数!
“梁芳!”瞅了个空隙,汪直一语道破他的身份:“你勾结白莲教,潜伏宫中意图不轨,如今万通业已伏诛,你还想负隅顽抗吗!识时务不如赶紧投降,陛下仁慈,还能留你一条命在!”
那小黄门,或者说易容成小黄门的梁芳冷笑一声,也不言语,手中刀势却更凌厉了几分,逼得汪直一时有些落于下风,不得不临时变招,变攻为守,一面不动声色仔细观察对方的空门。
梁芳桀桀一笑,以完全不同于那张年轻面皮的声音道:“你的刀法都是我教出来的,凭你也想打赢我?”
话方落音,刀锋便在汪直肩膀上划了一道!
汪直身形晃也未晃,趁着这个机会直接趋上前,刀尖如流星般刺向梁芳的胸口。
梁芳一惊,不得不往后飞退。
但这样一来,他就没有办法再对对方形成步步进逼之势了。
实际上梁芳压根就没想与汪直打,他更不会做像万通那样去胁迫皇帝的蠢事。
在得知唐泛带着假太子出现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万党失败了,而万党肯定也会将他牵扯出来。
所以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出宫!
只要出了这座紫禁城,他就是龙归大海,从此海阔天空,那些人再想找他,无异于大海捞针。
所以梁芳只想跑,不想打,打赢汪直甚至杀了汪直对他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
汪直却是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一定要将他捉拿!
在梁芳飞身后退的同时,汪直也拔地而起,朝他扑了过去,手中绣春刀觑准梁芳周身露出的那一丝间隙!
他的速度完全没有受到肩伤的影响,依旧迅若闪电。
这时候,梁芳的退路被一棵树挡住。
如果他还要跑,就得变换身形,但这势必会使速度稍稍减缓片刻。
高手过招,这片刻工夫足以改变许多事情!
梁芳瞅见了汪直嘴角的那一抹冷笑。
他惊觉自己似乎陷入了对方一早算计好的陷阱。
但他别无选择,只能侧开身形,避开那棵树。
就是现在!
汪直眯起眼,手中绣春刀掷了出去,直接插、入梁芳的肩膀。
后者惨叫一声,身形生生凝滞住,然后跌落下来。
汪直趁此机会一跃上前,冲着对方后背心就是一章拍去!
梁芳嘴里喷出一口鲜血,再也无力逃跑和反击。
若是他肯早一些走,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留下来观望万通是否失败,指不定现在汪直也追不上他了。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人人都一早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未来又会随之变化。
所以人心机关算尽,也是万般枉然。
梁芳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他还没死,当然也没那么容易死。
但现在生死已经不由得他了。
汪直走过去:“还跑吗?怎么不跑了?”
他死死瞪着汪直,像是要将目光化作刀刃:“你别得意……嗬……嗬……你杀孽太多,迟早会跟我一样得到报应,等着瞧罢,新皇登基之后,他也容不下你的!”
汪直哂笑:“老子从来就不信有什么天道轮回,因果报应,真要有报应,你这龟孙子早八百年前就该死了!别以为我不知道,当年贵妃身边那个宫女福如,正是得了你的命令,才会去谋害太子的!”
他将对方身上的刀抽、出来,又引得梁芳一声痛呼,血流如注。
“梁公公,不妨实话告诉你罢,你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你的野心太大,能力却又不足,简而言之,就是太蠢!明白了吗!”
梁芳身体抽搐,直翻白眼,也不知道是被疼的,还是被气的。
汪直当然不会杀他,还有许多秘密有待从梁芳身上挖掘,譬如梁芳到底是如何跟李子龙勾结上的,又譬如当年李子龙能上万寿山窥伺皇宫,是不是得了梁芳之助。
但这些已经无关紧要,充其量就是从宫中再捉点小鱼小虾,一切风波至此大体平复,在可以想见的有生之年,白莲教只怕再也不会有复苏的元气,至于数十年后,又会不会有人借着白莲教的名义兴风作浪,那就不是他们这一代人所能关心的了。
汪直抬头望去,天色已经大亮,远处东方微微露出一丝鱼肚白,似乎寄托着某种寓意。
宫门处一行人匆匆赶来,其中便有隋州与唐泛的身影。
他微微吁了口气,这才感觉肩伤火辣辣地疼。
但好在,一切都结束了。
汪直想到了方才梁芳说的话。
新皇登基之后……
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现在仁慈的太子会不会在未来变得与他父皇一样呢?
谁知道呢?
也许会,也许不会。
他觉得,无论如何,总不会比现在更糟糕了。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不管黑夜如何漫长,黎明终将有到来的一刻。
成化十四年 第152章 番外一承前启后
成化二十三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几乎令所有人目不暇接。
作为市井街坊,每日为了生计奔波的老百姓,他们不会知道皇宫之中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剧变,更不会知道那场剧变差点引发皇位更迭的动荡。
他们所能知道的是,万贵妃死了,皇帝老爷原本跟群臣据理力争,闹着要封万贵妃为皇后,结果不知怎的忽然就消停了,再也没听到半点声息。
万贵妃何许人也,只要不是太孤陋寡闻的京城百姓,都知道她是天子的宠妃。
不要以为老百姓就不好打听天家的事,越是遥远,他们反倒越能传得津津有味,想那前宋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不也正是因为在民间流传甚广,最后才会被写入戏文里?可叹献明肃皇后一代女杰,竟被善妒心黑,谋害妃嫔借腹生子的女子。
但普通老百姓哪里管得那么多,他们也不会也没兴趣去追根究底寻找历史真相为刘太后翻案,只要故事情节足够令人喜闻乐见,他们就会津津有味。
狸猫换太子毕竟是戏文里的故事,而天子与贵妃万氏的爱情却是当代传奇,天子冲冠一怒为红颜,当年登基之初为了立万氏为后要死要活,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如今听说天子为了追封万氏而与大臣们闹翻,便又将这段逸事拿出来讲。
若是放在洪武永乐年间,大家是万万不敢将这等宫闱私密拿出来讨论逗乐子的,但今时不同往日了,老百姓私底下议论议论,又碍着谁了呢?若是早几十年,锦衣卫或东厂可能还会因为这种事情而把人抓起来,但现在,谁也没那闲工夫去管这种事,除非是意图谋反罪证确凿,否则管天管地也管不到别人开口说话啊。
大多数老百姓虽然读书少,可他们的想象力一点也不比士大夫逊色,没过多久,便有人将成化十三年那桩著名的“妖狐夜出”案,与万贵妃联系在一起,说那万妃正是妖狐所变,所以才能迷得皇帝神魂颠倒,对万妃言听计从,说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仿佛亲眼目睹似的,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还有好事者私底下猜测皇帝最后到底能不能将万氏追封为皇后,甚至为此开了黑市盘口,据说赌金高达好几百两,其中似乎还有不愿意透露身份的达官贵人下了注,端的是热闹非凡。
然而在皇宫之中,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另一番景象。
经过上回那场大朝会□□之后,皇帝终于不提废太子了,也不提要追封万氏的事情了,他像是忽然之间换了个人:宽和仁慈,杀伐果断,恍若明君气象。
这无疑是个奇景,因为许多人从来没有见过皇帝连着上五天常朝的情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皇帝隔三差五总要缺席,大家也早就习惯了。
但那些老臣应该还记得,在皇帝刚刚登基之初,这样的情景其实再正常不过,二十三年前,皇帝还未安葬好先帝,湖广四川等地就陆续发生匪祸,危害甚大,地方官府疲于奔命,不得不呈禀朝廷求援,当时皇帝分别任命了赵辅,朱永等人道各地平叛,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将各地匪患一一平定,百姓随之安稳下来,不必再担心受怕,这是当时新帝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事。
不止如此,皇帝还表现出有别于先帝的宽和,不仅恢复了他叔叔的皇帝称号,在有臣子说当年景帝要废太子的时候,自己没有站出来说话而主动向他请罪时,皇帝反倒宽慰他说这些事情都过去了,当时这种事情也不是你一个臣子应该议论的,所以你没开口是正常的,不必记挂在心上。
可惜伴成化中后期,那些曾经对皇帝寄予厚望的人再也在他身上看不到这种奋发向上的气象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渐昏庸惫懒,暮气沉沉的天子,他为此做出的许多糊涂的事情,甚至还想一错再错,废掉太子。
如今,皇帝的转变,令许多人都难以置信。
难道这世上真有幡然悔悟,醍醐灌顶之说?
一个原本已经在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怎么突然之间好像又重拾了昔日的精明干练?
不知内情的臣子自然额手称庆,巴不得皇帝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能维持得更久一点,而知道内情的人,却明白皇帝兴许已经大限将至,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在尽最后的努力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
但皇帝自己很清楚,为时已晚。
以前是不想做,现在终于想要奋发图强,但是已晚了。
他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修仙也挽救不了帝王的性命。
人总是这样,不到走投无路,就不会后悔
皇帝不是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也知道会发生万通那样的事,说到底根源还是在他身上。
如果万通不清楚自己姐姐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他就万万不敢做下这样的事情。
但现在再纠结这些事情也没有必要了。
万氏死了,万通也死了,万安临阵倒戈,余下彭华、李孜省等辈,不过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哪边倒,不足以影响大局,一切尘埃落定,挡在太子前面的障碍终于一一扫清,不再对他造成威胁。
这一年,皇帝才四十一岁,刚刚过了不惑之年。
他近来总是做梦。
梦见自己小时候,那会儿的皇帝还不是皇帝,他甚至仅仅是废太子,被软禁在深宫,每天能见到的不过方寸天地,但梦里他非但并未觉得苦闷,反倒是有点甜蜜的。
因为有人陪着他。
那个人叫万贞儿。
十几二十岁的万贞儿正处于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皇帝到现在都还记得,她白腻的肌肤仿佛透着牛乳般的光泽,略有些圆的脸笑起来甜甜的。
梦中也不会忘记。
现在,也不曾忘怀。
事实是,万贞儿已经死了,这世上再也没有这个人。
所以皇帝知道,这不是什么好兆头,他也许命不久矣。
“你怨朕吗?”他将太子叫来,如是问道。
太子道:“儿子不曾怨过父皇。”
“为什么?”皇帝奇道,他看得出太子是真心这样说,而非故意在他面前卖乖。
这让他起了一点兴趣。
因为皇帝自己也知道,自己对太子做的事情,的确谈得上过分。
太子想了想,道:“怨恨是改变不了什么的,除了让自己更加不开心,母亲生前希望我能过得开心,不要怨恨任何人,她说儿子之所以能够活下来,正是托庇于许多人的好心和援手,如果无视这些冒着生命危险帮自己的人,却总想着不好的事情,一个人能看到的,想到的,也就只有他头顶上的天地,不会更多了。”
皇帝微微动容:“你母亲……纪妃她是这么与你说的?”
太子:“是,母亲只说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八字,其余是儿子自己揣测的,若有不当之处,请父皇恕罪。”
沉默片刻,皇帝才叹道:“没有不当,纪妃她……将你教得很好。”
当年那个清丽温柔的内藏女官,仿佛又在记忆深处渐渐清晰起来,太子的脸部轮廓有几分随了她,但她那一头浓密的黑发,却是太子却不具有的。
皇帝当年认回太子的时候,后者的头发就已经比常人稀疏了,皇帝也听说这是因为纪妃怀着他的时候被下了堕胎药的缘故,那时他并未觉得如何,此刻看着太子沉静的面容,皇帝却莫名有些心酸。
“是朕对不起你……和纪妃。”他又沉沉地叹了口气。“但纪妃说得对,一个人能做出什么样的事,取决于他的胸襟和眼界。朕若不在,你就是天子,当思亲贤臣,远小人,切勿重蹈朕的覆辙,当初妄信狂言,听凭李孜省继晓那些妖道妖僧胡言乱语,又大兴土木建造道观,这些都是朕的过失,你要引以为鉴。”
这语气像是在交代后事了。
太子毕竟不是圣人,他对这位父亲的感情同样复杂,纵然不恨,但其实心底还是有怨怪的,可这份怨怪,在听见他说出这样一番话的时候,又涌起许多莫名滋味。
“父皇……”
“如今朝堂上下乌烟瘴气,万通虽死,还有不少余党在,等着投机取巧,东山再起,你要明辨是非,切不可为阿谀奉承所蒙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