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梦溪石
“是,儿子谨记。”
“内阁之中,刘吉的能力其实很强,只是他没把心用在正事上,你若觉得可用,便用之,若是觉得不行,便换人罢。刘健性情疏阔,不记私仇,有宰辅气度,徐溥也是,此二人可重用。还有唐泛……”
皇帝喘了口气:“唐润青是个做事的人才,这次也是多亏有他,才避免了一场大祸,此人心思缜密,善于谋断,也可大用。还有你那位李师傅,李东阳……”
太子接道:“李师傅如今还在守父丧。”
“对。”皇帝点点头,“等他守制期满,可以起用,不过他性情圆滑近狡,你还得多观察一番,可让他先去修史,再决定重用与否。”
这很奇怪。
李东阳服父丧前不过是东宫侍讲,可皇帝却连他的名字来历和优缺点都记得清清楚楚。
可见他心里其实门儿清的,谁是谁非,都自有评断,先前只是不想去做,而不是不知道怎么做。
但也正是这样,才更让太子明白自己到底要走怎样一条路。
接连说了许多话,皇帝有些后继无力了,他缓缓闭上眼睛,似乎需要休息了。
太子见状便准备轻手轻脚地退出去。
冷不防皇帝忽然又睁开眼:“太子,不要怪贵妃。”
太子一愣。
皇帝口中的贵妃,自然就是刚刚薨逝不久的万贵妃。
没等太子反应过来,又听见自己父亲道:“朕不追封她为后了,但朕希望她身后能安安稳稳的,太子能答应否?”
太子心中叹了口气,恭恭敬敬地拱手:“儿子谨遵圣命。”
不答应又能如何,人已经死了,去挖坟鞭尸吗?
或者很多当权者喜欢这样做,甚至将万氏满门抄斩,方觉足以消弭心头愤恨。
但那样的话,难道母亲就能活过来了吗?
皇帝听到他的保证,似乎放下心,微微松了口气,又陷入了昏睡之中。
在他的梦里,也许还会出现那个笑靥如花的少女,轻轻抚摸着他的发旋,温柔地跟他说“不要跑远了,小心我找不见你”。
但那些都已经不是太子所要关心的事情了。
他也默默地出了口气,转身走出父亲的寝殿。
那一室的阴暗仿佛瞬间被抛在身后,阳光洒满肩头,温暖得就像母亲曾经在耳边的絮语。
外人并不知道发生在父子之间的这一番对话,不过皇帝日复一日身体衰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因为万贵妃的死而哀叹自己命不久矣的话,许多人也都听见过,文官们不会跟着他一道伤春悲秋称颂两人爱情的可贵和伟大,大家只会觉得皇帝终于不再折腾了,真是可喜可贺。
阁臣们生怕皇帝悲伤过度再做出什么不靠谱的事情,赶紧趁着皇帝卧病在床的机会,呈请让太子入阁观政,参决大事,皇帝也同意了。
虽然才十几岁,但少年老成的太子明显比皇帝受欢迎多了,在内阁有决议之前,他基本不会指手画脚,只有当内阁有争议,抉择不下时,他才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更难能可贵的是,不管什么时候,在做什么,每当有大事需要让太子参与或作出决议的时候,阁臣们总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见到他。
这样性情温柔仁慈的太子,没有大臣不会欢迎的。
就在大家忙于收拾万党那些乱摊子之时,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殿试也如期举行。
陆灵溪参加了这一科殿试。
虽然出身世家大族,家族里历代就出了不少大官,但他自己原本是不想走科举这条路的,因为在他心里更向往的,是汉唐游侠那种纵情恣意的江湖生活,所以他才会上少林寺去学武艺,考了个秀才功名之后就开始四处游历。
但这一切想法在他遇到唐泛之后就改变了。
他发现人其实不是因为当了官之后就会变得汲汲名利,而是因为心被拘束了,所以人也跟着不洒脱起来。
唐泛的心飘然如仙,所以无论在朝在野,无论得意或示意时,他都并不让人觉得落魄难堪。
若非要让陆灵溪形容,他只能想到一段话。
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这原是用来评诗的话,用在他身上,竟是如此贴切合适。
及至二人在苏州合力破案,唐泛运筹帷幄,突破重围,陆灵溪对唐泛的观感,已经从普通的好感,上升到混杂了崇拜倾慕等等感情在里头。
但这还不够,现在的他仅仅是个秀才,根本没有机会与唐泛多加接触,陆灵溪心想,就算他去唐家上门拜访,总也不能一住就赖着不走吧?
再说喜欢一个人,就要努力想办法去帮助他,成为他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样对方眼里也才会有你的存在。
陆灵溪决定努力追上唐泛的步伐,不说与对方平起平坐,但起码也要让对方有朝一日意识到他的重要性,将自己与其他普通朋友区别起来。
若是还能再……
陆灵溪没有再想下去,但这样隐秘而又模糊的想法,让他心里涌起一股甜蜜。
抱着这个想法,陆灵溪也一反从前四处游荡的生活,定下心来专心备考,终于在殿试上被点为二甲十六名的进士。
这个名次虽然不如状元榜眼等来得抢眼,但也是十分出色的了。
陆灵溪顺利地进入翰林院,成为一名翰林,由此也在京城定居下来。
这让陆灵溪觉得高兴而又失望。
高兴的是,他终于得以日日见到唐泛了,唐泛自然没有忘记陆灵溪,对他也很热情,甚至几次招呼他上门吃饭,两人好像又回到从前在苏州时一起破案的日子了。
但他失落的是,每回好不容易有个跟唐泛独处的机会,总会有不相干的人冒出来打扰,其中次数最多的,莫过于住在唐家隔壁的锦衣卫指挥使隋州。
这真是个讨厌的人,陆灵溪心想。
但他并没有贸然表现出自己的不快。
因为他发现唐泛与隋州的确交情匪浅,如果排斥隋州,很可能也会惹来唐泛的反感。
陆灵溪不想做让唐大哥不高兴的事情。
碰巧这个时候,内阁事情太多,万安彭华尹直三人又因为万通的事情还在家里待着,就算唐泛重返内阁,满打满算也只有四个人在干活,根本忙不过来,就又从翰林院征调了一批新任翰林入阁帮忙。
自然,这些人不可能以大学士的身份入阁,也不是阁臣,充其量只能算是阁臣的副手,这些人可以帮阁臣们处理公文,分门别类,从旁辅助,减轻阁员的工作量。
能够近距离旁观内阁的运作流程,与阁臣宰辅近距离相处,就算再辛苦也是个好差事,所以肯定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还要通过考试。
陆灵溪也想去,但他没有去走唐泛的关系,那样就算唐泛帮了忙,他自己也会觉得自己没出息。
他本身学识就不错,最后还真就让他争取到一个名额。
唐大哥,我来了!
去内阁上任的前一天晚上,陆灵溪美美地想道,翻了个身,沉入梦乡。
他打算明早再给唐泛一个大惊喜。
成化十四年 第153章 番外二单相思
读书人的梦想是进士及第,当官的梦想是入阁。
这批新翰林无疑是幸运的,他们还没能彻底摸清翰林院的一草一木时,就已经要到内阁来报到了。
能够与传说中的宰辅们近身接触,观察他们每日的办公流程,亲眼见到他们在国家大事上运筹帷幄,救民于水火,光是想想就令人激动不已。
人性总是崇尚强者的,也许有些读书人崇尚陶渊明竹林七贤那等隐士,但想走官途的人,最现成的学习榜样,自然是如今身在内阁的宰相们。
但是学习也得有个选择,像万安这种就算了,有点骨气的人都不会想要效仿。此君虽然临阵倒戈,给刘健他们通风报信,也亏得是刘健细心,跑去给唐泛说了一下,唐泛又谨慎无比,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线索,否则他们没能找到假太子,当场揭穿万通,如今是个什么局面尚且还是两说。
是以万安在事毕之后,就被皇帝遣回家去了。
也不知道皇帝怎么想的,万安的首辅之职并未被罢免,名义上他依然是首辅,只不过实际职务由刘吉代理,这位刘棉花也是一绝,从成化十一年入阁开始,到现在整整十二年了,隔三差五就被人弹劾,可就是稳如泰山,死也不主动请辞,这不,连万安都待在家里了,他反倒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混官场能混到这地步,实在令人不能不服。
但这也不代表刘吉就是为人景仰的榜样了,在陆灵溪这些新翰林眼里,最理想的宰辅,自然要像刘健这样急公好义,像徐溥这样平易近人,还有集中了二人优点,既不像刘健那样容易冲动,又不像徐溥有时过于软和的唐泛。
这三个人,才是翰林们更希望接触并亲近的偶像。
其中自然也包括陆灵溪。
内阁一下少了三个人,加上重新入阁的唐泛,剩下的四名阁臣,终于可以得到每人单独一间值房的待遇了,这无疑是扳倒万党之后一个额外的好处。
被分到内阁的新翰林一共四个人,每人被分派给一位阁臣帮忙打下手,陆灵溪原本是分给徐溥的,他私底下跟人换了一下,就到了唐泛那里。
结果今天一大早兴冲冲地过来报到,想给唐泛一个惊喜,却被当头泼了一大盆冷水。
唐泛不在。
陆灵溪等了半天,忍不住去隔壁问老好人徐溥。
“你说润青啊!”徐溥恍然,“他今天告假了。”
陆灵溪傻眼了。
徐溥以为他担心无事可做,便体贴道:“你要不先在我这里跟刘孟一道整理公文卷宗,润青明天应该就过来当值了。”
要是拒绝的话未免显得不识好歹了,陆灵溪自然不能拂了徐溥的好意,却忍不住担心道:“徐相可知唐相因何而请假?”
徐溥道:“应该是生病了罢,他身体向来不错,很少告假的。”
陆灵溪一听,反而更担心了。
不过幸好他能力不错,就算心不在焉,一天下来也把活干得七七八八了,还跟刘孟两人一道被徐溥夸了一顿。
当然根据陆灵溪的了解,徐溥也很可能只是不想打击他们,因为大家都知道,徐·老好人·相就从来没有说过谁的坏话。
傍晚出了宫,陆灵溪就去点心铺买了半斤玫瑰糕和半斤桂花糕,然后往唐家而去。
去了唐家,自然是婢女给他开的门。
唐家婢女一共三个,负责烧火做饭,洒扫屋舍,就是没有近身伺候的那种,而且陆灵溪发现她们都有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个个长得极其寻常普通,毫无一点特色可言,还有一个甚至五大三粗,光看背影差点还以为是男的。
实在是……太伤眼了。
陆灵溪在家里的时候,侍奉左右的婢女不说貌若天仙,起码也是眉清目秀的,但再看看唐家那些……他每看一回都要默默咽下一口血。
他听说唐家以前也是世代书香门第,只是后来家道中落了而已,照理说唐大哥的品味也不该是如此奇怪的啊。
陆灵溪百思不得其解。
但别人家的事怎么也轮不到他去指手画脚,陆灵溪也不希望自己任何一点作为引来唐泛的不快,他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份初生的感情,生怕被任何不经意的举动所摧毁。
今天有点不同。
从唐家的门打开起,陆灵溪就觉得眼前霎时被点亮了。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他脑海里如潮水一般纷涌出所有能够形容眼前美人的言辞,可是即便是再有才的诗人,依旧让人略嫌不足,这样的美人,应该是难描难绘的,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都不如见到真人来得震撼。
但不幸的是,这美人他认得。
不仅认得,还熟得很。
“肖妩??”陆灵溪大吃一惊,差点没跳了起来。“你怎么会在这里!”
肖妩似笑非笑:“我怎么就不能在这里,好歹在苏州我也帮你们办成那么大一个案子,你见到故人,难道就没有一点欣喜之情吗?”
若换了以前,看到这样一个美人,陆灵溪还真有可能会怦然心动。
又或者说,像肖妩这样国色天香的大美人,鲜少有人能不心动的。
但现在他一颗心却立时警惕起来:“你跟唐大哥何时熟到这份上了?”
肖妩侧开身子让他进去,一面道:“我路过京城,顺道过来探望唐大人,怎么,你能来,我就不能来吗?”
美人虽美,却是带刺的,更何况陆灵溪早在苏州的时候就知道她的身份来历了,除了骤然见到自然而然会被那张面皮神魂颠倒之外,一点遐想都没有。
陆灵溪甚至还不自觉在心里将她与唐泛比较了一下,忽而又觉得即便是比较,也亵渎了唐泛——
不知不觉之间,陆灵溪已经犯上了单向相思病,在他眼里,唐泛无处不好。
陆灵溪并不知道肖妩已经被吸纳入锦衣卫的事情,后者原先驻守南方,这几天因为有个任务,要回京城向北镇抚司汇报,这才会在此地出现,而且她也不在这里住,仅仅是出于礼节上门拜访,很快就要告辞走人了,不过肖妩乐于见到陆灵溪一脸憋屈想问又不敢问的模样,自然也不会向对方解释太多。
她带着陆灵溪来到唐泛卧室门口:“你自个儿进去罢。”
说罢也不待陆灵溪发问,直接就转身走了,身姿摇曳,风情万种。
陆灵溪瞅了她的背影一眼,却没什么欣赏美人的闲情逸致,他深吸了口气,本想抬手敲门,又怕扰了唐泛的清眠,想了想,索性静悄悄地推门,放轻了步履,从外间走入内室。
出乎意料,唐泛并不在睡觉,他也没察觉陆灵溪的到来,依旧趴在床上,身下放着一叠纸,好像在写什么。
看见他奋笔疾书,连卧病在床都不忘处理公务,陆灵溪顿时肃然起敬。
他生怕扰了唐泛的思路,连大气也不敢喘,只站在旁边看了半晌,直到脚有点酸麻感,才忍不住动了动。
正好唐泛也搁下笔,打算揉揉脖子,这一抬头就看见了陆灵溪。
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跟陆灵溪打招呼,而是好像下意识想掩盖自己正在写的东西。
结果手一伸又觉得表现太明显的,只得讪讪罢手,朝陆灵溪尴尬笑了一下。
“你来了?坐,坐!”
陆灵溪见他动作,反倒起了好奇心。
“唐大哥,你在作甚?”
唐泛轻咳一声:“没什么,随便写写。”
他撑起手肘便想翻身,似乎力道没掌握好,眉头顿时拧作一团。
陆灵溪赶忙上前相扶:“唐大哥这是怎么了,大夫怎么说的?”
“大夫说,”唐泛又是一声虚咳,“腰闪了。”
陆灵溪一愕:“那可够严重的啊,连下地都不能了?”
唐泛嘿嘿一笑:“倒也不至于,只是近来内阁事多,每晚都是时近午夜才回去,我也有些累,趁机休息一天罢了。”
陆灵溪想起自己本来准备给他的惊喜,笑道:“以后唐大哥可就累不着了!”
唐泛挑眉:“嗯?怎么说?”
陆灵溪眉开眼笑:“翰林院新近了四人内阁给阁老打下手,我便是其中之一,正好又分到唐大哥你那里,以后可要劳烦你多指点我了,但有吩咐,无所不从!”
唐泛有点意外,旋即又露出赞赏的笑容,连说了两个好字,显得非常高兴。
他早就知道陆灵溪迟早会有出息,只是当初见时,对方少年锐气尚未褪去,行事难掩锋芒,性情又自由散漫,不适合仕途,如今考了进士之后,果然就沉敛许多了。
陆灵溪有点着迷地盯着对方的笑脸瞧,片刻之后,听见唐泛说“你手上提的是什么”,他才意识到自己这样的行为有点失礼,连忙将纸盒放在桌上。
“这是玫瑰糕和桂花糕,我听说你喜欢吃甜食……咦?”
他说着说着,眼角余光瞥见被唐泛挪放在边上的稿纸,几行字入目,注意力立时被吸引过去。
“这是……《战国志》的后稿?”陆灵溪瞧见上面几个熟悉的人名,有点难以置信。“唐大哥,你,难不成你就是《战国志》的作者?!”
唐泛摸摸鼻子,脸上露出点儿尴尬,既没承认,也没否认。
但哪里还需要承认,光是看他那表情,陆灵溪也已经知道答案了。
但这个答案着实太令人震撼了。
《战国志》是书铺里新近流行,也是卖得最不错的话本,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要风月有风月,要故事有故事,非常受欢迎,自然那些酸腐的读书人总会嗤之以鼻,但这并不妨碍许多人都买回家去瞧一瞧,连最近茶楼里讲的评书,也大都是《战国志》。
因为这书是按册来出的,许多人看了第一册之后便急着想看后边的情节,于是市面上还出现许多仿写假冒作者“三青先生”的《战国志》后续。
对于书的作者,不少人也很好奇,不过一般会写书卖书的,都是那些落魄文人,因为生活拮据,不得不靠润笔费来度日,陆灵溪自然也听说其实有些士大夫也私底下用笔名偷偷写书的,不过那些人的身份终归没曝光,所以谁也不知道真假。
可现在,眼前竟然活生生就出现了一位。
内阁阁老,当朝宰辅,休假在家写话本。
而且写得还挺成功,这不,连陆灵溪闲暇之余都手不释卷呢。
但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怎么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自己喜欢看的话本的作者/传说中的落魄文人/三青先生=东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唐泛?
陆灵溪觉得自己有点恍恍惚惚了。
成化十四年 第154章 番外三秒杀
陆灵溪倒没觉得写话本是多丢份的事情,不说这个话本是他喜爱看的,更何况还是唐泛写的,自然无处不好。
只是这个消息过于震撼,所以他好半天没有反应过来,总觉得不太真实,忍不住又将书稿最上面那一页看了好几眼,然后才带着略微有些颤抖激动的声音道:“唐大哥,这个话本我也买了呢,最初还是在茶楼里听的!没想到三青先生就是你,你就是三青先生啊!”
说完他才发现自己有点语无伦次,不由脸红了一下,赶紧掩饰错误:“咳,我就是想说,你写得很好!”
唐泛笑了起来,陆灵溪的赞美真心实意,任谁都看得出来,不过……
“在许多人眼里,这些东西毕竟上不了大雅之堂,身为朝臣去写话本,更容易授人把柄,希望你能帮我保密。”他对陆灵溪道。
陆灵溪点点头:“我明白,放心罢,唐大哥,这部书稿完成之后,也会付梓刊发的罢,你预备写多长?”
回过神来之后,他依旧有种如梦似幻的不真实感,真要形容的话,大约就相当于自己喜欢了很久的人,忽然发现他就住在自己隔壁一样,幸福来得太快,一时半会还未能接受这个事实。
唐泛笑道:“写完楚国衰落,就不写了。”
陆灵溪大吃一惊:“这又是为何?!”
唐泛苦笑:“我如今哪里有空,内阁值房那头我一日没去,卷宗就堆积如山了罢?”
陆灵溪:“是……”
唐泛道:“从前我写话本,是为了补贴家用,如今俸禄也足够度日了,而且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入了内阁,便该尽忠职守,做好自己的那份差事,你今日在我值房里,可曾看见角落里那份卷宗?”
陆灵溪有点惭愧:“没有。”
他一进去发现唐泛没在,立时就心不在焉了,坐在那里一整天也没心干活,还真没仔细去看唐泛书案上那些卷宗。
唐泛道:“大明律施行至今,有不少疏漏之处,我从中收集补充了不少,准备拿到内阁议事上讨论,明儿去值房的时候你可以先拿去看看,若有什么想法,也可以与我说。”
陆灵溪应了一声,见唐泛想要翻身下床又禁不住龇牙咧嘴,便上前制止:“你想拿什么,我帮你!”
唐泛瞟了他一眼:“我要去解手,你怎么帮?”
陆灵溪也不知想到什么,脸红讷讷不敢言。
唐泛没搭理他,起身出去了,过了片刻又回来,他步履有些迟缓,显然腰闪得不轻。
陆灵溪上前扶他:“唐大哥,我帮你揉揉罢!”
唐泛自然说不用,但陆灵溪笑道:“学武之人也要懂些推拿的功夫才有备无患,你就别和我客气了,揉一揉能松快许多,保你明日就不会有事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已经将手放在唐泛腰上。
唐泛还来不及说什么,便听见一个声音在门口响起:“什么有事?”
唐泛:“……”
陆灵溪回过头,看见来人,顺口打招呼:“隋指挥使?”
隋州朝他点点头,视线扫过陆灵溪放在唐泛腰上的手,不动声色地走过去,将唐泛扶坐在床边,一面伸出手给他揉按,一面对陆灵溪道:“既然来了,不如留下用饭?”
唐泛也道:“是啊,益青你反正在京城也是独居罢,不如晚饭和我们一道……哎哟,你杀猪吗,痛煞我也!”
隋州若无其事:“不小心手重了。”
唐泛抽了抽嘴角,敢怒不敢言。
陆灵溪总觉得这气氛看上去有些不对,好像自己无意中打扰了别人,不过出于某种不足为外人道的初衷,他决定还是顺从自己的心意:“那就叨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