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贼眉鼠眼
万春黯然道:“女儿只认准了他,此生非他不嫁。”
“那你便孤独终老,朕养得起!总好过让天家成为笑柄,贻笑万年。”
万春小嘴儿一张,嘴里坚定地迸出一句话:“若今生不能嫁顾青,女儿唯死而已。”
李隆基怒不可遏:“那就死去吧!想要朕恩准你当别人的妾室,尤其是当顾青的妾室,休想!”
万春的眼泪扑簌而下,仍跪在李隆基面前紧紧地抿住唇,无声地哭泣。
精雕玉琢般的人儿,自小被捧在手心里宠爱着,见她伤心至此,李隆基顿时心中一软,轻声道:“睫儿,顾青如今与皇室的关系你不是不知,不瞒你说,我李唐已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与顾青必不死不休,朕怎能将你嫁给他?”
万春泣道:“女儿此生别无所求,只求嫁给顾青,若父皇觉得公主为妾损了天家声誉,请父皇夺女儿公主之号,女儿愿以平民之身嫁给他。”
李隆基气得浑身直颤,哆嗦着道:“走火入魔,走火入魔了!来人,宣太医!”
“女儿没病!女儿只是钟意了一个男子!”
李隆基目光阴冷下来,盯着万春的脸道:“不管你入了怎样的魔怔,总之,朕绝不答应将你许给顾青为妾,今日起你便禁足兴庆宫,一步都不许出宫!朕情愿在宫闱里养你终老。”
父女间的关系生平第一次陷入无比僵冷之中。
一旁久未出声的李亨忽然道:“睫儿,你且先去殿外走一走,朕与父皇聊几句。”
万春听话地点头应了,乖乖地退出殿外。
李亨这才望着李隆基道:“父皇,昨日宫人来报,陇右北庭两大节度使已遣密使来长安,不日便至,至于剑南道节度使鲜于仲通,朕发了密旨多日,鲜于仲通却至今未遣使出蜀,鲜于仲通当初率蜀军与安西军合兵击敌,想必鲜于仲通在皇室与顾青之间仍摇摆不定,故而未做出表示……”
李隆基挑眉看着他,不明白李亨为何没头没脑提起这件事,眼下不是聊万春公主的婚事么?
李亨神情凝重地道:“父皇,至今对密旨有回应的只有陇右和北庭,再加上史思明的叛军,朕仍觉得不足以对抗安西军,我们必须继续拉拢更多的藩镇进京勤王,更需要时间调动大唐各州城的地方驻军,父皇,时间很重要……”
“亨儿的意思是……”
李亨缓缓道:“若能暂时缓和与顾青的僵冷关系,我们才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否则长安城有累卵之危,而你我父子的首级之上时刻高悬刀剑,实在很危险,谁都不知道顾青会何时发动,或许是今日,也或许是明日……”
李隆基一惊,接着若有所悟:“所以,朕不如顺势将睫儿嫁予顾青为妾,表面上与顾青结成姻亲,缓和彼此的关系?”
李亨点头道:“是,而且只能为妾,不可强行下旨赐婚正妻,否则容易引起顾青的反感,为了祖宗社稷,父皇当舍则舍,只是一个女儿而已,若睫儿为咱们争取到时间,等到各大藩镇兵马抵京勤王,便是与顾青生死决战之时。”
李隆基冷冷道:“公主为妾,古往今来闻所未闻,天家的脸都丢光了。”
李亨笑了:“权宜之计而已,江山都快保不住了,何惜一位公主。待到除掉顾青,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可以从史书中抹去,天家从来未曾丢过脸,只有光彩辉煌在史书中闪耀。”
朝为田舍郎 第六百三十五章 郡王大婚(上)
一桩不可能答应的联姻,在李隆基李亨父子的分析过后,事情竟走向令人惊异的方向。
万春在殿外廊下静静站立许久,她身披皮氅,面朝殿外,默默看着蔼蔼白雪飘落,白雪映出她的侧脸,完美而绝世,像一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
不知等了多久,年迈的高力士走出殿来,看着那道静立的背影,高力士不由暗暗叹息。
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再回长安后一切都变了。曾经那个温润的少年成了权势滔天的枭雄,曾经至高无上的皇权成了别人虎视眈眈的猎物,曾经那个无忧无虑的公主,成了为情所伤的幽怨少女。
高力士心下黯然,想想自己七十许的年纪,忽然觉得一阵心灰意冷。
侍候太上皇百年后,或许该考虑归乡了。
“公主殿下,太上皇和陛下已决意,择日将公主殿下尚与顾郡王,太上皇说,依公主殿下的意思,做顾郡王的妾室。顾郡王于大唐有平叛大功,又是爵封郡王,身份不差,殿下做顾郡王的妾室,勉强不算折了天家皇威。”
高力士朝她笑了笑,道:“恭喜公主殿下夙愿得偿。”
听到这个消息,万春的表情看不出多么惊喜,李隆基和李亨商议出来的结果在她意料之中。
果然如皇姑所言,他们一定会答应的。
不是为了她这个公主好,而是当一颗合适的棋子。
万春比谁都清楚,自己就是一颗棋子,拖延双方冲突的棋子。她更清楚自己这颗棋子的作用很有限,双方终究还是会冲突起来,无法避免。
高兴吗?
或许应该高兴吧,终于如愿嫁给了心上人,不用理会世俗的目光,公主为妾又如何?此生能与他共度,一切嘲讽与蔑视亦抵不过他的温柔相待。
唯独令她遗憾的是,今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嫁给他。
不是两情相悦,不是瓜熟蒂落,而是一桩不齿的阴谋,她如愿嫁给了他,以一种算计他的武器的方式。
这个遗憾一生都难以平复消除。
“多谢高将军。”万春文静地朝高力士行礼。
高力士急忙避开,笑道:“太上皇还说了,待顾郡王大婚后,便择吉日将殿下下嫁,纵是为妾,亦不可折了天家的皇威,您与顾郡王的婚事一定风风光光的大办,压过顾青娶正妃的风头。”
万春苦笑,道:“请高将军回复父皇,免了吧。妾室入门,风光大办,其实是在丢我的脸。”
看着她轻愁薄怨的模样,高力士叹了口气,道:“殿下,老奴可谓是看着殿下长大的,不论朝局如何动荡,您只是个女子,原本不该承担这些的,嫁给顾郡王后,您便好好与他过下去,绝口不要再提宅院之外的风云变幻了。”
万春平静地道:“高将军,我嫁给顾青,是对是错?”
高力士垂头无言。
万春自嘲般一笑,道:“或许,天下人都会觉得我疯了吧,可是,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劫还是缘,我都愿试一试。”
“老奴……只愿公主像以前一样快快乐乐地活着,哪怕此刻站在殿下面前,老奴仍怀念当初那个无忧无虑拽着我的袖子逼我与你玩耍的小公主……”高力士眼眶泛红道。
万春望着殿外的飘落的白雪,嘴角却泛起了笑意,道:“我会快乐的,他是我的夙愿。”
…………
至德二载,正月初五,顾青大婚之日。
天没亮顾青便被皇甫思思强行重启,顾青耷拉着惺忪的睡眼,任皇甫思思和丫鬟们给自己穿戴吉服。
皇甫思思一边利落地为顾青打扮,一边不住地絮叨。
“听说王爷大婚,安西军许多将士都帮忙为王爷捉活雁,大冷天的,大雁都南飞了,在关中想找到一对活雁可不容易,将士们为了王爷倒是舍得拼命,不知从何处猎来了活雁,最后段无忌数了数,居然猎了十多只活雁……”
“活雁挑了一对最俊的,五日前送去张家了,今日行礼还要送一对,王爷您醒醒,精神点儿,礼部尚书在外面等着呢,您这副睡不醒的模样教尚书看见了,不知又要啰嗦多少遍……”
听到礼部尚书四个字,顾青立马醒了,然后叹了口气。
礼部尚书名叫房琯,是李亨在灵州登基后临时任命的,他是武周时期宰相房融之子,出身清河房氏,也是名门世家之后。
他在少年时便入了弘文馆,后来累官校书郎,县尉,县令,直至监察御史,郎中,左庶子,刑部侍郎……
房琯的履历可谓是从低到高,大唐各种官职他都任过,论从政经验,算是官场老油条了。
但这位老油条却有一张啰嗦的嘴,从圣贤经义到周汉成礼,一开口便滔滔不绝停不下来。
这些日子房琯每日登门,与顾青演练大婚的流程,每当顾青对礼仪稍有懈怠,房琯便以圣人之言啰嗦个没完,偏偏顾青还无法反驳,因为他根本不懂什么周礼汉礼,想顶个嘴都黯然发觉自己没文化。
每次想争辩时,房琯便掏出各种礼法书籍,指着书页逐字逐句地告诉他,你错了。郡王殿下不忙的话,最好向圣贤的牌位赔礼道歉。
悟空为何要与牛魔王谋算同吃唐僧肉,顾青终于明白了这只猴子的心情,真的,一点都不怪他。
顾青也想吃肉,长不长生不重要,主要是想尝尝礼部尚书啥味道。
“房尚书一夜没睡,子夜开始便在前院准备大婚仪仗,顺便等了您一整夜。”皇甫思思不怕事大继续道。
顾青叹了口气,道:“传我将令,让韩介将这位尚书乱棍打死,我去禀奏天子,换个沉默寡言的礼部尚书……”
皇甫思思噗嗤一笑,推了他一下,道:“大婚吉日,莫说什么生啊死的,不吉利。”
穿戴过后,顾青一身红袍,帽插宫花,腰系玉带,天生不高兴的嘴脸配上吉服,竟也有了几分喜庆的味道。
房琯在后院拱门外来回踱步,已让丫鬟进后院通禀催促多次,直到穿着吉服的顾青在下人们的簇拥下走出来,房琯跺了跺脚,急道:“殿下再不快点,就要误了吉时了!大婚之日岂可贻怠,会被朝野笑话的。”
五十多岁的房尚书看起来比年轻人更性急,拽着顾青的袖子便朝大门飞奔而去。
顾青被他拽着不由自主地往前飞奔,顿时变了脸色:“房尚书,不急,礼仪,注意礼仪啊!”
房琯仿佛没听到,脚下愈发快了。
二人一阵风似的刮过前院,一众下人早已列队在前院内,见顾青出来,下人们刚躬身行礼,齐贺郡王殿下新婚大吉,谁知刚弯下腰,便觉耳边一阵劲风拂过,二人马不停蹄呼啸而过绝尘而去,一众下人面面相觑,行礼行了个寂寞。
二人飞奔到大门口,房琯猛地踩下刹车,顾青猝不及防狠狠撞上他,二人一个踉跄,房琯却面不改色,突然恢复了气定神闲不慌不忙的模样,慢悠悠地迈步朝门外四马并辕的车辇走去。
顾青不由目瞪口呆,这等变脸的功夫,这等精妙的演技,堪比前世绿茶婊……
“吉时已至,迎亲——”房琯大喝道。
大门外,韩介和所有亲卫皆已打扮停当,今日的韩介和亲卫们仍穿戴甲胄,但甲胄的胸前用红绸遮住,腰侧的佩刀也系上了红色的丝带,寓意今日大吉,不见刀兵。
韩介和亲卫们嘻嘻哈哈地朝顾青行礼,齐贺郡王殿下大婚,然后亲卫们将顾青簇拥上车辇,在房琯的催促下,车辇打出郡王仪仗,前方铜锣一敲,队伍悠悠地朝张家开拔而去。
车辇内,顾青忽然从窗户探出头,不满地道:“房尚书,吉时是谁定的?天都没亮,你从哪儿看出是吉时了?不如咱们回去睡个回笼觉先……”
话没说完,房琯大怒,碍于顾青的身份,于是忍着怒气道:“郡王殿下,何时是吉时,周礼之述备矣,殿下不要胡闹,今日大婚,一丝一毫的错误都不能犯,否则下官只能以死谢天下了。”
顾青脱口大声道:“韩介,记下来,顾郡王成婚当日,礼部尚书房琯以死相逼,顾郡王决定给他个面子,今日不胡闹。”
房琯:“…………”
好累,好想在婚宴上掀桌子……
天子派给他的差事何其艰难!
迎亲的队伍不止是韩介和亲卫,留守长安城的李嗣业和陌刀营也来凑热闹。
陌刀营皆是魁梧大汉,身高体壮的将士们披戴铠甲,系上红巾之后,更显得威武不凡,他们走在队伍的最前端,为顾青开道。
李嗣业有点人来疯的特质,似乎特意在私下为顾青的大婚悄悄排练过,陌刀营将士每走几步,将士们便突然停下,然后一齐使劲跺脚,发出惊天动地的大吼,前方铜锣再敲,将士们继续前行,走几步又停下跺脚大吼。
顾青坐在车辇里,表情有点复杂。
李嗣业这杂碎真是没事找事,好端端的大婚之礼,生生被他搞出杀气腾腾的气势,好像这支队伍不是去迎亲,而是去灭门抄斩……
大喜之日,不生气不生气,明日再剁了他。
房琯也没料到安西军将领居然在郡王的大婚之礼上闹了这么一出,于是白眼一翻差点晕过去,可怜五十多岁的老头儿,殚精竭虑忙前忙后一个多月,结果刚出大门便被安西军闹出了幺蛾子。
迎亲的队伍前行,走过朱雀大街,街上不知何时竟有了许多百姓,百姓们纷纷站在大道两旁,好奇又羡慕地看着顾青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朝张家行去,一时间人群议论纷纷。
“大丈夫生当如是……”人群里,不知何人发出羡慕的叹息声。
“爵至王侯,迎娶名门贤相之后,以赫赫战功为礼,人生如是,真的值了。”
“前方便是赫赫有名的安西军陌刀营么?啧啧,果然名不虚传,安西军有此精锐之旅,难怪百战百胜……”
车马悠悠前行,一路上无数百姓都走出了家门,静静地看着队伍从身前走过。
韩介和亲卫们今日更是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地骑在马上,为顾青的车辇开道。
车辇后方是一车车的喜礼,整支队伍延绵数里,顾青的车辇已行至东市,后方的礼车还未出府门。
郡王明媒正娶的排场,自比平民家隆重许多。
行至东市外,韩介忽然发现道路两旁静静地跪着一群衣衫褴褛之人,这些人穿着破烂头发披散,如同乞丐,可他们跪拜车队的表情最恭敬,众人的双手高举,手上捧着一些不知从何处采来的野菜,以及明显很破旧的铁簪,铁环,还有用野草和破布编织起来的同心结。
韩介目光一凝,迟疑了一下,拨转马头来到顾青车辇之侧,轻声道:“王爷,路旁有人跪拜,看模样似乎是城外的难民……”
“车辇停下!”顾青不假思索地道。
房琯在旁急忙道:“车辇不可停!王爷,吉时不等人,误了吉时下官恐……”
话没说完,车辇便已停下,顾青对房琯的劝说充耳不闻,径自走下车辇,来到路旁那群跪拜的人面前。
跪拜的人群大约百余人,他们仍保持跪拜双手高举的姿势,见顾青下了车辇走到他们面前,难民们受宠若惊,急忙伏首拜道:“草芥之民贺顾郡王殿下大婚大吉,一生福寿绵长不尽。”
顾青蹲了下来,和颜悦色道:“你们是城外的难民?”
“是,我等草芥行装褴褛,不敢污了王爷殿下视听,只推举了我等百余人,带上喜礼,为郡王殿下大婚贺。”
见顾青的目光投向他们手中的贺礼,为首一名难民有些尴尬地道:“草芥一无所有,贺礼太过寒酸,是我们自己上山采来的,也有当初逃难时压存的铁首饰铁物件,不值几个钱,虽然寒酸,但它们已是城外难民倾其所有了……”
顾青命亲卫收下他们的贺礼,然后取过一支破旧生锈的铁簪,将自己帽上的宫花拿下,用铁簪代替宫花,竖插在帽沿边,最后朝难民们笑了笑,道:“好看吗?”
难民们激动得难以自已,纷纷点头道:“好看。”
有几个难民垂头流泪,没想到顾青如此平易近人,而且丝毫不计前隙,上月被难民们千夫所指,今日他还对难民们如此客气亲密,胸襟之大度,令人汗颜。
顾青笑道:“大家的贺礼我收了,多谢各位父老,既然收了贺礼,按规矩自然要回礼的,今日我大婚,便请大家吃一顿好的,如何?”
难民们连道不敢。
顾青哈哈笑道:“今日大婚,让你们沾沾喜气,有何不敢的?来年开春我已为你们安排了去处,朝廷会给你们分地,分粮种,开春你们便跟着各州的州官回各地,抓紧时间春播,切莫误了农时。”
难民们一听顿时愈发激动,笨拙地无法表达感激,只能一个劲儿地朝顾青跪拜叩首。
顾青丝毫不嫌他们脏,亲手将难民们扶了起来,顺手用崭新的吉服袖子擦了擦一个少年脸上的泥土,然后笑道:“你们能恢复正常的日子,也算了了我的一件心事,无须道谢,我是官,你们是民,民之生死本就是官的责任。”
朝为田舍郎 第六百三十六章 郡王大婚(下)
奏疏公文上的“民”字不可信,因为上层的人并不清楚这个“民”究竟代表的是谁。
这个年代的“民”是普遍不识字的,那么一项政令说是对民有利,改善了民生,为民做主等等,究竟是谁得了利?是那些真正每日耕作的百姓,还是写奏疏公文的所谓精英阶层?
顾青是从一个贫瘠的山村出来的少年,他比谁都清楚“民”的艰难,也比谁都清楚官员所说的“民意”究竟是地方官员自己的诉求,还是真正的为民做主。
大唐国都外,短短数月汇聚近十万无家可归的难民,这本身就是当官的耻辱。
好笑的是,长安城上到天子,下到官员,没人觉得这是耻辱,这不过是陌生人的不幸。他们沉醉在琼浆歌舞里,将难民们的不幸当作了谈资,连李亨都放弃了赈济。
真正为这些难民奔走筹粮的人,只有顾青。
凡付出必有回报。
今日顾青大婚,跪拜在路旁恭敬地献上微薄寒酸的礼物,一无所有的难民所有能拿出来的东西都作为贺礼送给了顾青。
经历了误解,唾骂,千夫所指,今日顾青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
一支破旧的铁簪,一个枯草和破布编织成的同心结,一摞山上采集来的新鲜野菜,这些便是难民们的全部。
被难民唾骂,误解,顾青一直隐忍,从未对难民的误解做出任何回应,可顾青并非圣贤,心里终究是有一点点难过的。直到今日此刻,那些面带饥色和羞愧的难民跪拜在面前,顾青刹那间所有的委屈难过全都释然了。
这一生立志要走的路,并没有选错,不应该动摇。
“韩介,派人去长安城所有的肉铺买肉,各种肉,运到城外用大锅炖了,今日我大婚,请百姓们开个荤。”顾青心情极好地下令道。
韩介脸颊微微一抽,城外难民如今至少八九万,每个人一口肉都是个天文数字,王爷金口一开,几千贯钱没了。
在难民们千恩万谢声中,房琯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抬头看看天色,再看看顾青,一副要把顾青生吞活剥的表情。
顾青也意识到耽误太多时间了,于是很识趣地下令迎亲车辇继续前行,难民们跪拜在尘埃里,恭敬地目送顾青的车辇离开。
那支破旧的铁簪代替了宫花,一直插在帽沿边,顾青坐在车辇里,伸手抚了抚帽上的铁簪,嘴角微微一扬。
“民心……”顾青喃喃自语。
民心其实很简单,像幼儿之间交朋友,你对我好,我便会对你好。
只是当人们都长大,心里的纯净被太多利益和恩怨所占据,渐渐变得没那么干净了,所以在很多官员眼里,“民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
复杂吗?有土地耕作,有饭食果腹,蹲在简陋的农屋墙角掰着手指算秋天的收成,日子有了盼头,谁会想着推翻你?
古往今来的统治者对民心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定义,其实,“不饿肚子”四个字就是民心。
天已微亮,长安城街头的百姓越来越多,大家都站在道路两旁,羡慕地看着顾青的车辇穿行而过。尤其是高大魁梧的陌刀营将士在前开道,更给顾青的大婚增添了几许肃杀之气,令百姓们惊诧又新奇。
整座城池今日为了顾青的婚礼而沸腾。
半个时辰后,迎亲车辇终于来到张府门前。
张府门前张灯结彩,门楣上两只超大的红灯笼下,猩红色的地毯从门前的空地一直铺展到府内前堂。
房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礼部尚书亲自为郡王大婚当礼赞官,尽管新郎这些日子的排练不怎么配合。
房琯眼含热泪站在车辇旁,……这该死的大婚流程已走了小半,再坚持一下就结束了,他暗暗发誓,下次再不给这位郡王当礼赞了,爱谁谁。
张府的亲眷和下人们早已等候在府门外,见顾青的车辇行来,家眷们发出一阵欢笑声,怯怯地避让一旁,指着车辇兴奋地低声议论。
房琯站在车辇旁,扬起嗓子悠悠唱诺:“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经过多次排练,顾青知道自己该出场了,于是走下车辇,旁边盛装打扮充为傧相的段无忌和李嗣业,刘宏伯等人纷纷拦在顾青身前,然后……段无忌乖巧地双手抱头。
按周礼,男女成婚本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不宜热闹喧哗,双方拜祭了祖祠和长辈后,将女方接回男方家,举家宴便算完成。
只是到隋唐以后,随着许多少数民族的风俗传入中土,于是婚礼渐渐多了一些即兴节目,比如男方傧相不仅充当伴郎角色,还要挨女方亲眷一顿棒打。
女方亲眷用的棒是五彩丝绸重重包裹的木棒,比较柔软,打在身上不算太疼,这个仪式叫“下婿”,意思大抵是我家的闺女被你娶回去了,你一定要好好待她敬她,先给你一顿娘家人的棍棒算是下马威。
新郎是主角,当然不能打,挨打的便只有傧相了。
段无忌等人早就做好了挨打的准备,除了段无忌,李嗣业和刘宏伯都是武将,别说五彩绸棒了,就是刀砍在身上都不带皱眉的,于是二人一马当先,大摇大摆地上前,连挡都不带挡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