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贼眉鼠眼
就算真舍下脸皮告御状,谁敢保证李隆基是公平公正的?事情捅到李隆基面前,他考虑的便不是事情的黑白曲直了,而是利弊。
见顾青神情变幻,韩介悬起了心,小心翼翼道:“侯爷,此事……是否很棘手?”
顾青回过神,微笑看着他:“一点都不棘手,我观商州刺史如插标卖首尔,将他摆平得妥妥当当如探囊取物……”
韩介面露喜色:“真的?侯爷果然是……”
话没说完,顾青便打断了他,不客气地道:“这话你也信?你以为我是谁?是当朝宰相吗?商州刺史与我隔了几百里,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你觉得我一个县侯他便会给我面子吗?”
韩介一呆,顾青说反话的方式令他耳目一新,很难适应。
韩介迟疑地道:“那么此事……”
顾青颓然叹了口气,有气无力道:“管,既然接了话,我当然要管……”
韩介感激地行礼:“侯爷宅心仁厚,末将和兄弟们感铭五内,辛苦侯爷了。”
顾青托腮仰望夜空繁星,幽幽地道:“侯爷不辛苦,侯爷只是命苦……”
韩介尴尬地笑了笑,小心地道:“侯爷,下一步咱们该如何做?”
顾青打了个呵欠:“这么晚了,下一步当然是睡觉。我这张脸本来就不喜庆,若缺了觉看起来就更晦气了……”
韩介一愣,急忙道:“睡醒以后呢?”
顾青奇怪地看他一眼,道:“睡醒以后当然是洗漱,然后吃早餐啊,韩兄,你该不会以为这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样子很可爱吧?”
…………
第二天一早,顾青起床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
睡醒,洗漱,吃早餐。
侯爷一样都没少,韩介站在顾青身后坐立难安,顾青却气定神闲地用筷子挑着盘碟里的几样咸菜,一脸的嫌弃。
“下次出远门一定要把家里的厨子带来,已经是上流人了,生活一定要精致。”顾青喃喃自语。
韩介心中焦急,又不敢在脸上表现出来,只好按捺着性子不言不动。
好不容易等顾青喝了一碗粥,韩介给顾青的肩头搭上一件披风,道:“侯爷,接下来去哪里?”
顾青抬头看了看天色,道:“先派人去商州刺史府递我的名帖,按礼数来,莫坏了规矩。”
韩介急忙招呼亲卫送名帖去了。
顾青搓了搓手,虽已是初春了,可天气还是冷得邪性,手有些僵冷麻木,于是顾青吩咐亲卫端了一盆炭火过来。
耐心等了半个时辰,送名帖的亲卫回来了,回禀说商州刺史已收下了名帖,顾青这才整理了一下衣冠,带着十几名亲卫走出客栈,前往刺史府。
众人来到商州刺史府,顾青看到门前寥寥几名值守的差役,眼睛不由眯了起来。
商州属于下州,下州刺史是正四品官,顾青是左卫中郎将,也是正四品官,按说两人的官职平级,可顾青还是青城县侯,天子钦封的爵位,这么一比较,顾青的身份可就比商州刺史高了一个档次。
按官场礼仪来说,身份高的官员来拜访,主人应该亲自走出大门迎接,这才是礼数。可此刻刺史府门前冷冷清清,商州刺史完全没有任何迎接顾青的样子,甚至连个属官都没派出来。
顾青心中一沉,人还没见到,但他已对今日的会面颇为悲观了。
虽然悲观,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于是顾青示意韩介上前通报差役,青城县侯兼长安左卫中郎将来访,请商州刺史拨冗一见。
很快从侧门内走出一位身着长衫的文士幕宾模样的中年男子,男子走出侧门便微笑行礼。
“商州刺史府司马周文信,拜见青城县侯顾郎将。”
顾青皱眉,但还是微笑道:“冒昧来访,实在失礼了,敢问商州刺史可在府中?”
周文信笑道:“刺史听说侯爷驾到,已在府中扫榻相迎。侯爷您请进。”
顾青将亲卫们都留在门外,只带了韩介一人进入刺史府。
刺史府的后堂内,顾青终于见到了这位商州刺史。
商州刺史名叫邢深,是开元二十六年的进士,外放当了四年县令后调任商州别驾,又过了几年便当上了商州刺史。
如此神速的升官速度,跟顾青自然没法比,但绝对能跟鲜于仲通一较高下了。
很显然,这家伙背后有人,而且不是一般人。
宾客落座,寒暄了几句后,邢深的目光迅速瞥了堂外笔直站立的韩介一眼,笑道:“不知侯爷大驾光临商州,所为何事?”
顾青哈哈一笑,道:“顾某有个朋友,昨日听说被商州刺史拿了,心急之下赶来商州询问一番,若我那位朋友果真犯了王法,顾某绝不偏袒,邢刺史按律惩处便是,可我那位朋友是个老实人,顾某实在很难相信他有胆子犯王法,于是心中难免怀疑刺史府是否拿错了人?此事恐怕是下面的属官所为,刺史应该不知情吧?”
话说得四平八稳,而且给足了邢深台阶。
此时邢深如果识相的话,按照官官相护的规矩,只消说一声“此事并不知情,一切都是误会”,事情便算是解决了一半。
各自留台阶才是玩游戏的正确姿势。
邢深的目光却闪烁了一下,问道:“不知侯爷所说的是何人?”
顾青微笑看着他的眼睛,道:“此人姓郑名简,是刚从安西都护府退下的老兵,为国征战时断了一条腿,想必邢刺史应有印象吧?”
邢深露出恍然之状,道:“原来是他……”
“正是此人,邢刺史明鉴,郑简此人生性老实敦厚,从来不招惹是非,与我是多年好友,可谓生死之交,若此事是误会,还请邢刺史高抬贵手,把人放了如何?”
邢深顿时哭笑不得。
你才多大年纪,居然与那个断了腿的残废是“多年好友”,还“生死之交”,少年郎编瞎话都不打草稿,这种鬼话都能说出来,是在侮辱堂堂刺史的智商么?
邢深露出沉思之色,皱眉道:“若侯爷说的人是郑简,此事只怕下官难以通融……”
顾青笑脸有些僵硬了:“为何?”
邢深淡淡地道:“郑简犯了王法,刺史府是按律拿人,并无误会。”
“郑简所犯何罪?”
邢深道:“他是安西都护府的逃兵,而且是从大唐和龟兹国两军交战的战场上逃跑的,按律当斩,下官不愿开罪侯爷,可此事铁证如山,下官万万不敢徇私……”
顾青惊愕地睁大了眼:“逃兵?郑简是逃兵?你没搞错吧?”
邢深正色道:“下官岂是信口开河之人?此事千真万确。”
堂外一直站立默不出声的韩介忽然转过身,怒视邢深道:“一派胡言!人家腿都断了,试问他如何从战场上逃跑?”
邢深面色一寒,道:“你是何人?本官堂上岂容外人多嘴?”
朝为田舍郎 第二百一十七章 水落石出
韩介刚来顾青身边当亲卫的时候,郭子仪隆重介绍过他,说他“生性耿直,同僚难容”。
顾青当时听到这句介绍并没往心里去,只当作是郭子仪随口一句客套话,因为“耿直”这个词儿严格说来并非贬义词,它往往与“一个好人”沾点边儿。所以顾青当时便将郭子仪的介绍词自动理解为“韩介是个好同志”。
后来与韩介相处的这些日子,顾青也并未觉得这位好同志的性格有什么亮眼之处,和顾青应付左卫的差事一样,他眼里的韩介似乎也是为了应付“亲卫”这个差事,反正没遇到过什么危险,一群亲卫真就像跟着纨绔子弟的狗腿子无所事事上班签到下班打卡。
像极了一个对职业不感兴趣但不得不为生活而妥协的中年男人。
然而顾青没想到,该死的郭子仪说的是真话,这个韩介果然很耿直。
居然敢当着刺史的面直言斥责他“一派胡言”,这个举动已然很无礼了,而且百分百结仇几率。
“他是我的亲卫,以前是长安左卫的都尉,武将生性难免暴躁,邢刺史见谅。”顾青笑着打圆场。
邢深脸色铁青,身为商州城土皇帝般的存在,平日里听惯了阿谀奉承之辞,今日却被一名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武将指着鼻子骂他“一派胡言”,多少年都没人敢如此对待他了。
顾青与邢深本就陌生,陌生人聊天的气氛本就有些尴尬生疏,此时韩介多了一句嘴,气氛愈发不愉悦了。
邢深是商州的刺史,顾青是长安的左卫中郎将,在官场上可以说是完全两个系统的人,几乎不存在任何交集。尽管顾青的县侯身份比邢深高一些,但邢深在长安朝堂也是有靠山的,原本就不必给顾青什么面子。
“顾县侯调教的好部曲,是个直爽之人。”邢深微微一笑,不咸不淡地评论道。
这话就有点难听了,分明是指责顾青治下无方。尤其是用微笑的表情说出来,更是恶意满满。
顾青也微笑:“顾某治下不严,见笑了。说来我的这位亲卫也是好福气,昨日竟被商州刺史府的差役乱棍打出府,商州刺史府的官吏铁面无私,教训了顾某身边的亲卫,本侯倒要多谢邢刺史贵属代为管教。”
这番话可谓针锋相对,而且出口便给商州刺史府扣了一顶帽子。
邢深神情一怔,扭头仔细看了堂外的韩介一眼,皱着眉头捋须道:“昨日确实听说有人来本府闹事,被门前差役赶走了,却不知竟然是侯爷的贵属,得罪了。”
顾青笑道:“我这亲卫皮糙肉厚,平日里挨顿打无妨的,只是贵府的差役下手是不是太重了些?昨夜我请了大夫给他瞧过,分明已受了极重的内伤,昨夜还吐了血……”
迎视邢深愕然的目光,顾青神情渐渐严肃,刻意放重了语气道:“……很严重!”
堂外的韩介亦愕然,然后开始犹豫自己要不要装作内伤很严重的样子,吐血这个……有点难度。
邢深眼皮跳了跳,咬紧了后槽牙。
这竖子……竟公然讹诈勒索!
如此严重的内伤,意思就是不放一两个犯人出来内伤怕是好不了呗?
看堂外这位武将生龙活虎的样子,怼他这个刺史时中气十足,哪里有半点受了内伤的迹象?
话已说到这个份上,聊天的气氛已然变得很僵冷了,若非顾忌对方的县侯身份,邢深早打算拂袖而去。
“顾县侯见谅,郑简此人下官委实不能放……”邢深捋须眉目不动,淡淡地道:“逃兵是要被明正典刑的,刺史府既然拿下了此人,便须报上刑部,由刑部量刑判决,人进了大牢,已非本官能左右了。”
顾青理解地点头:“邢刺史的难处,本侯也是清楚的,不过郑简是我多年好友,既然国法森严,本侯无法对好友略尽绵薄,至少要对好友做一些身外之事,不瞒邢刺史,郑简的老母得知他犯了事,在家哭得泪人儿一般,邢刺史说郑简是逃兵,便请拿出安西都护府开具的文书,我回去对他的老母也好有个交代,如何?”
邢深神情淡漠道:“顾县侯见谅,此为本府之事,下官不便将文书拿与外人。”
顾青挑眉:“邢刺史,这就有点不讲理了吧?拿不出文书,莫非这是当着本侯的面炮制的一桩冤案?”
邢深的语气越来越生硬:“侯爷在长安受尽天子荣宠,下官本不该开罪。但县侯不可干预地方公务,这是朝廷的律法,还请侯爷自重。”
看着堂外气得瑟瑟发抖却强行忍住的韩介,顾青叹了口气。
果然如自己所料,此次来刺史府的结局并不乐观,聊天聊到这里显然聊不下去了,再多说一句便是直接撕破脸,在没有弄清楚邢深的后台背景以前,顾青决定先忍下来。
毫无笑意的哈哈一笑,顾青起身拂了拂衣袖,道:“多谢邢刺史款待,本侯告辞。”
邢深亦面无表情地起身:“下官恭送侯爷。”
说着“恭送”,邢深却动都没动,能站起来似乎已是他最大的礼貌了。
顾青仍微笑着走出堂外,跟在后面的韩介满腹怒火意难平,转身朝邢深冷笑一声,刚准备开口放两句狠话,被顾青眼疾手快捂住了嘴。
…………
走出刺史府,韩介愤愤不平道:“侯爷刚才为何拦住末将说话?”
顾青嗤笑道:“你能说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韩介眼睛一亮:“好句子,说到末将心里去了,刚才就应该说这句。”
顾青懒懒地道:“长点心吧,这句话是退婚专用的,用在此处不合适,再说,我虽是少年,但我一点也不穷。”
韩介走了两步,加重了语气道:“侯爷,那姓邢的刺史鬼话连篇,郑简绝非逃兵,他分明是想扣住人不放。”
顾青点头:“我也相信他不是逃兵,我们现在要弄清楚的是,他为何要拿住郑简,为何要撒谎说他是逃兵,找到原因才能找到解决此事的根源。”
“咱们接下来怎么办,请侯爷吩咐。”
顾青想了想,道:“首先,派个人回长安,找李十二娘,请她帮忙打听这位刺史的靠山是谁,要想拿捏他,靠山才是他的命门。”
“是。”
“其次,派一些亲卫出去,散落在这商州城的大街小巷,逛街也好,酒肆厮混也好,少说多看多听,民间市井关于商州刺史的风评全都记住,回来禀报于我。”
“是。”
顾青悠悠呼出一口气,道:“最后,带我去见郑向和他的老母。”
郑向和他的老母住在商州城一条暗巷的民宅里,民宅很简陋,四面被别家的宅子围住,弯弯绕绕曲径通幽才走到。
留下几名亲卫在外面把守望风,顾青走进院子便见到形容憔悴的郑向,正搀扶着一位老妇人,见顾青进来,郑向眼眶顿时红了,扑通一下跪在顾青面前。
“谢侯爷亲自为小人奔走,小人……”
顾青将他搀起身,温和地笑道:“遇到了事我便不是侯爷,而是你们的袍泽兄弟,不说客套话了,这件事还没解决,要尽快,迟则生变。”
旁边的老妇人面容沧桑,眼神却无比刚毅,打量了顾青一眼,屈膝行了个福礼道:“老妇拜见侯爷。”
顾青急忙扶住她,笑道:“这位婶娘莫多礼,哪有长者对晚辈行礼的道理,折煞晚辈了。”
老妇人叹道:“能给侯爷当亲卫,向儿好福气。侯爷如此尊贵的人物,竟为了区区一个亲卫而亲自从长安赶来,足可见侯爷待部曲之真挚,老妇早已嘱托了向儿,往后在侯爷一定用心护侍,若遇危难,纵为侯爷殉身挡死亦在所不惜,侯爷这般人物,大唐若能多几个就好了……”
顾青苦笑道:“婶娘莫随便说什么生啊死的,咱们都不死,都要好好活着,此事若了,郑家兄弟娶妻之事包在我身上了。”
老妇人露出忧愁之色,叹道:“简儿被刺史府拿进大牢,也不知何时放出来,他们太过分了,不但不给抚恤,还将为国流血征战的儿郎抓起来,官府如此作为,老妇深悔将儿子送去从军……”
顾青转头望着郑向,道:“你兄长被拿,你是何时赶到商州的?”
郑向道:“小人三日前赶到商州,临行前向韩将军告过假的。”
“这三日里,你在洛南县或是商州城里做过什么事,对官府的人说过什么话?”
郑向想了想,道:“小人听闻家中出事便向韩将军告假,待小人赶到商州城时,兄长已被刺史府拿入大牢了,小人什么都没做,也没见过官府的人,知道兄长被拿后,小人情知无法解决此事,马上请同乡向长安送信,请韩将军过来……韩将军待我等袍泽如兄弟,以往遇到无法解决的事袍泽们都是请韩将军帮忙的。”
顾青疑惑道:“那就奇怪了,你兄长被拿是一回事,可你什么都没做,刺史府为何要拿你?”
郑向回忆许久,神情迟疑地道:“或许,或许……刺史府以为小人知道些什么内情吧……”
顾青眼睛一亮,道:“你知道什么内情?”
“兄长半年前从安西都护府归乡后,小人曾告假回家一趟,与兄长聚了一次,那一夜小人和兄长都饮了酒,兄长半醉之下跟我说,他知道朝廷对归田的伤兵有抚恤,但他……完全没指望过官府会把抚恤给他。”
“为何?”
“兄长说,他在安西都护府从军时,营里有几个同乡,后来几场大战,同乡死了几个,伤了几个,伤的那几个归乡了,兄长回到家乡时找过他们,他们也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据说洛南县衙没给过一文的抚恤,那几位老兵也去闹过,但县衙对待他们十分粗鲁,甚至将安西都护府开具的从军官凭撕毁了,然后将他们赶走……”
顾青隐隐明白这件事的根源了。
“整个商州这些年有多少从军的青壮?”
郑向腼腆地笑了笑,道:“侯爷,这您可难住小人了,小人只是个吃兵粮的,哪里知道那么多……”
郑向的老母却在旁边道:“别的地方老妇不知,这些年从我们村子里走出去从军的青壮,约莫已有一两百人了,很多孩子老妇都是看着他们长大,看着他们拎上包袱去从军,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却很少见过有人回来……”
顾青深呼吸,似乎要呼出堵住胸口的浊气,轻声道:“一个村子就有一两百人,商州地面有多少村子,有多少青壮,如果每个从军战死或残疾的人朝廷发放两百文抚恤,那么一千人,一万人该有多少抚恤?官员若将这笔钱扣住,那可真是吃得满嘴流油了……”
院子里众人悚然一惊。
顾青一语道破了这件事的根源,直到此刻众人才明白郑简为何被拿,为何洛南县衙死活扣住抚恤不发。
韩介一脸不敢置信道:“侯爷,官府没那么大的胆子吧?就不怕战死的老兵家眷聚集起来闹事吗?”
顾青淡淡道:“战死者的抚恤应该发放过一部分,官府不敢惹众怒,婶娘想必清楚吧?这些年您村子里的战死者抚恤是否发了?家眷们是否觉得太少了?”
老妇人点头道:“不错,村子里每年都有战死的消息,县衙的小吏来发抚恤大多只给几十文到一百文,乡亲们隐隐觉得不对,一条人命为国捐躯为何只给这么一点,可小吏解释说是朝廷成例,大唐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乡亲们也就没说什么了……”
韩介冷冷道:“按我大唐成例,战死者的抚恤每人不得少于两百文,而且是户部从国库拨的专款发到各地刺史府,边境十大重镇节度使府则是直接从当地税赋中扣除抚恤,剩下的再解往国库……”
郑向讷讷道:“小人从军后便知不对,可小人只是一个吃兵粮的,惹不起这么大的事,于是只好默不作声了……”
顾青叹道:“战死者的抚恤,当地官府肯定扣留了大半,而受伤归来的,恐怕一文钱都拿不到,毕竟民心似铁,官法如炉,只要人活着,官府有的是办法熬制你,受伤的老兵便只能忍气吞声,那些不愿忍气吞声的,比如你的兄长郑简,便直接拿入大牢,或是索性污蔑他是逃兵……”
嘿嘿冷笑数声,顾青道:“想钱想疯了,主意竟打到战死伤残的老兵身上,商州的大小官府可真让我长了见识……”
韩介怒道:“侯爷,此事绝不可忍!老兵为国征战流血拼命,那些狗官岂止是在喝兵血,简直是生吞老兵们的命!”
顾青没吱声,脑子里却在挣扎交战。
这件事太大了,老实说,顾青惹不起。
可以肯定,当地官府早已沆瀣一气,从县衙到刺史府,这又是一桩巨大的贪腐案,甚至从上到下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个链条如果被外力破坏,顾青无法确定自己将会受到怎样严重的反噬。
今日见到邢深那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对他这个县侯并无丝毫恭敬之处,顾青此刻颇为忌惮邢深的靠山,如非靠山异常强大,邢深不会如此无礼。
顾青向来是个理智的人,在不明白对手的底细以前,他通常是不会做出任何冲动的决定的。
要办这桩贪腐案,必然要撬动整个商州的官场,以顾青如今的能力恐怕办不到,毕竟顾青只是县侯,不是宰相。
“先等等,等长安的消息。”顾青缓缓呼出一口气,脸色阴沉地道。
…………
商州刺史府。
顾青等人离开后,邢深的表情便一直保持着阴郁沉默。
刺史府司马周文信轻轻走了进来,周文信以前是邢深的幕宾,是邢深最为信任的人。后来邢深当上刺史后,便给周文信在刺史府谋了个司马的差事,说是司马,其实他仍是邢深的幕宾,平日里断子绝孙的主意没少出。
“刺史,晚生刚才打听过那个名叫顾青的人,来头不小啊……”周文信面容浮上忧色。
邢深冷冷道:“本官知道这个顾青,在长安城颇有名气,当初因救了陛下的命而封侯,还写过一些诗作被长安士子传诵,一个因运气而得志的少年郎而已。”
周文信轻声道:“可他毕竟是天子近臣,天子似乎对他颇为宠信,咱们若得罪了他……”
邢深哼了一声,道:“得罪又如何?我做人做官滴水不漏,该给的好处没少给,他在长安有靠山,难道我便没有吗?不过是个幸进的小子,何惧哉。”
周文信忧虑道:“毕竟来头不小,此人不宜得罪,否则将来指不定会给您下什么绊子,晚生以为……不如将那个姓郑的放了,与顾青结个善缘如何?”
邢深叹道:“你以为我不想放吗?那个郑简太不识趣了,前日拿他以前,他在刺史府门前鸣鼓,差役拿他时你知道他说了什么吗?”
“说了什么?”
“郑简说,他要为商州所有老兵讨个公道,他还说早知商州官场克扣截留老兵抚恤,他要集结所有伤残老兵去长安告御状,你说我能放他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