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归航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落魄三哥
没有人比马汉更清楚燧发枪的射程了,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望远镜,一边估算着,一边忍不住地摇头说道:“公爵大人,有把握吗?要知道这可不止一百六十码。”“应该可以吧,对这把枪及它的主人,我非常有信心。”
董南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让马汉先生更疑惑了,再次举起望远镜,死死的盯着那棵树,想知道正站着瞄准的华尔森,能否像眼前这位海盗公爵所说的那样击中目标。
“嘭!”随即一声枪响,一股白烟从枪口弥漫开来,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火药味。可能是距离太远,抑或他根本没看清。枪响之后,马汉便急不可耐地跑了过去,在树干上仔细观察了起来。
结果令人惊叹,马汉居然一下子找到了一个弹孔,而随同董南前来的侍卫们则不约而同地欢呼了起来。
“一百七十码,真能在一百七十码外准备击中目标。我的上帝,太不可思议了!”马汉回头惊呼了一声,一边抚摸那个正溢出树汁的弹孔,一边大惊失色地寻找起其它弹孔来。再找就穿帮了,用的是膛线枪,发射的是圆锥弹,绝不会像普通燧发枪那样能找出第二个弹孔。
无需董南开口,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加西亚立马走上前来,搀扶着马汉先生的胳膊,似笑非笑地问道:“马汉先生,我想这足以证明一切了吧?此外据萨累兵工厂的总工程师高尔先生介绍,这把枪还有很大的改良空间,无论射程还是精度。”
马汉蓦地反应了过来,连忙走到董南身边深深地鞠了一躬“公爵大人,为您效劳是我的荣幸,事实上我也找不出任何拒绝的理由。”
………………………………………………………
怒海归航 第一百三十章 杰尔的消息
第一百三十章 杰尔的消息
“阿拉伯沙漠的长生鸟!忽必烈-汗帝国金丝丝绸和珍奇香料!马可-波罗亲自带回的这块上等翡翠!巴格达的桔子!马拉巴的长象牙!鞑靼酋长黑眼睛女儿给我的麝香!我……亲眼目睹过世界各种奇物!靠拢点……美丽的姑娘,优雅的绅士,请听我讲沙漠旅行队和金圆顶宫殿的故事,然后亲眼看看这些价值无比的赠品!”
头顶上,冬日的晴空像珠宝商摊在手掌的青金石一般湛蓝,狭窄的通道两旁挤满了货摊和帐篷,沿货摊和帐篷牵起的各种彩旗迎着鼓手、号手、琴手和拙劣的行吟诗人的嘈杂音响婆娑起舞。
上午萨累市场落成时,穿着大红袍的萨累总督奥赛罗,宣布圣诞节来临前的欢庆正是开始。随着喇叭呼叫和铃儿摇响,一队戴着假面具的戏子,踩着高跷的演员,系着柳条的小丑,由又蹦又跳的耍杂技的、变戏法的、跳舞的人开路,沿尚未完工的萨累新城街道渐渐走了过来。
他们来回穿过拥挤的人群,哄骗、逗弄、摆嚎头,以及挑一、两个容易受骗上当的人进行愚弄。接踵而至的是歌手、琴师、恶作剧者,使成千上万的围观者赏心悦目,并吸引他们朝集会的货摊点奔去。
那里有从地中海沿岸国家千里迢迢赶来的商人,有从“非斯的麦地那”和“马拉喀什的麦地那”赶来的马贩子,有这两年里从欧洲陆续漂泊过来的补锅匠、金银匠、艺伶、魔术师、算命先生、郎中、江湖骗子以及流浪汉、乞丐和扒手。
拥挤的人群中间,有个艺人正在绷紧的绳子上做走索表演。他的惊险技艺,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惊叹和喝彩。
一个身穿绿天鹅绒长袍,披着满头火红色长发的美丽夫人,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她骑着一匹侍卫牵着的白马,手中还抱着一个婴儿,马鬃上的细小银铃发出悦耳的响声。马臀部还高傲地坐在一只猴子,一个黑人小女孩则在白马边快活地摇着彩色手鼓。
侧坐在女式马鞍上的少妇一边轻拍怀里的孩子,一边不无遗憾地喃喃自语道:“如果杰克在就更好了,这可是蓝蓝来到尘世间过的第一个圣诞节。”
“夫人,先生会回来的,”黑人小女孩仰着脑袋笑道:“他那么爱您和蓝蓝,肯定不会在巴黎呆多久,说不定还会给您带好多好多礼物呢。”
克劳迪娅低头亲了女儿一口,不无伤感地说道:“他能回来就是给我们的最好礼物,不过圣诞节肯定是赶不上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不会就这么直接回来,而是顺路去一趟新大陆。”
小女儿对此很是不解,禁不住地问道:“为什么?”
尽管今年才十九岁,但成为母亲后的克劳迪娅,再也不是之前那个整天就知道卿卿我我的小女孩儿了。想到半个月前董南通过情报委员会传递回来的信件,摇头苦笑道:“公司一下子往那儿移几千人,不去亲眼看看他能放心吗?不过这样也好,事实上也只有让他把该办的事都办完了,才能静下心来陪我和蓝蓝。”
“喝酒!谁要喝酒?”
说话间,一个小贩突然从路边跑上前来,举着皮囊和酒杯嚷嚷道。女大公陛下的安全是萨累的头等大事,几个身着便衣的黑人宪兵随即一拥而上,硬生生地把他挡了回去。
“卖热香肠!”
“辣味肉!刚炸好的辣味肉!”
“苹果、鲜梨、杏仁、葡萄干!”
这是打败西班牙人后的第二个圣诞节,为了纪念那个伟大的胜利,并庆祝今年的大丰收,巴里主席和奥赛罗总督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大佬们,才在萨累议会的提议下举办如此盛大的集会。
为此,整整准备了近四个月。
白人、黑人、印第安人、阿拉伯人、尼德兰人、英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托斯卡纳人、那不勒斯人、热n亚人,犹太人……甚至连边境线对面的柏柏尔商人都来了。其热闹程度比直布罗陀海峡对岸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有之过而无不及。
事实上在大西洋公约组织推行的开发政策下,萨累不仅取代索维拉而成为西非海岸的重要补给点。同时由于其在政治和宗教信仰上保持的中立,也让萨累成为了尼尼德兰和英国等新教国家,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天主教国家贸易的中转地。
几乎都是外来人口,给里巴特警察局、萨累海岸警备队和宪兵队带来了巨大压力。更何况在大西洋公约组织驻外使团和情报委员会的宣传下,圣诞节期间的外来人口高达平时的几倍。
港湾里、码头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帆船。两岸的市场里,挤满了从各定居点匆匆赶来的村民,以及前来采购的柏柏尔和阿拉伯商人。
鱼龙混杂,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负责克劳迪娅安全的宪兵队副队长罗姆尼,立即快步走到马边,低声说道:“夫人,前面人太多了,我们还是回去吧。”
伯爵的夫人索菲亚,带着孩儿回佛得角群岛的娘家了;由于年龄关系,跟巴里夫人和胡安上尉夫人又说不到一块去;而联合舰队司令官梅尔斯先生的夫人,则跟着他的丈夫去了加勒比海。
这么多天来一直闷在家里的克劳迪娅,可不想刚逛到一半就回去,指着前面那个花花绿绿地帐篷笑道:“队长先生,我还想去那边看看。”
“可是……”
“没什么可是,如果总督大人因此而责怪你的话,我会为你求情的。”
克劳迪娅在萨累的身份极其超然,包括巴里和奥赛罗在内的所有大西洋公约组织代表谁都礼敬她三分。这种礼敬是很难言喻的,不仅因为她是乌尔比诺的女大公,更多得则因为其是董南的夫人。
万般无奈之下,罗姆尼副队长只能微微的点了下头。随行的另外几个宪兵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马有意无意地围到她身边。
“一小时十五分!快来呀!别错过时机,抢个好位置,下场《奥赛罗》就要开演了!”
前面的帐篷周围挤满了人,一个身穿细麻衬衫和深绿色马甲的小伙子,伫立在一个半人高的大木桶上。他面带调皮的微笑和喜悦的目光,宣布蓬摊里的木偶戏即将开演。
毫无疑问,这是为了迎合大西洋公约组织那几位来自英国的大佬,及萨累总督奥赛罗而改编的。要么也不会把莎士比亚的戏剧,用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木偶来演绎。
“蒂亚,带钱了没有?我想进去看看。”
这个要求让那位黑人小女孩儿很是为难,因为罗姆尼副队长站在女大公身后一个劲的冲她摇头。这时候,两个身着宪兵队制服的宪兵扒开人群挤了过来,走到马边急切地说道:“夫人,一艘从果阿回来的葡萄牙商船刚进港,巴里主席和总督大人请您速去总督府。”
自大西洋公约组织“升级”后,克劳迪娅作为乌尔比诺的女大公,也像她的丈夫董南、哥哥科西莫和姐夫费迪南多一样,随之而成为了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高级代表。
尽管作为董南的妻子,她那一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一直以来,无论巴里还是奥赛罗,都尽可能地邀请她出席,哪怕她那一票永远都投给丈夫这一边的巴里集团。
也正因为见得多了,克劳迪娅猛地反应了过来,大惊失色地问道:“杰尔先生有消息了?”
“是的,”那个送信的宪兵点了点头,异常严肃地说道:“情报委员会正在翻译信件,肖恩省督、托马斯省督、格里市长及托斯卡纳和曼托瓦大使也都到了。”
大事要紧,克劳迪娅并不是个不知轻重的人。况且在所有的高级代表中,伯爵跟丈夫的关系最好,随即弯下腰来,把正酣睡的蓝蓝小心翼翼地交给侍女,并嘱咐道:“蒂亚,你带蓝蓝先回家。罗姆先生,她们就拜托你了。”
说话间,几个荷枪实弹的海岸警备队员也挤了进来。见安全上没多大问题,罗姆尼副队长重重的点了下头,“放心吧夫人,我会安全地把她们送回去的。”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正规军,周围的人们这才意识到马上的那位女士身份非凡,无需海岸警备队员和宪兵们呵斥,就主动让开了一条通道。
赶到山腰上的总督府时,院子里已停满了马车。等候已久的情报委员会副主任布拉,一边搀扶她下马,一边疑惑地问道:“夫人,蓝蓝呢?她没跟您在一起吗?”
“蓝蓝,蓝蓝,就知道蓝蓝!”
人家关心女儿显然是件好事儿,但天**开玩笑的克劳迪娅,还是拧着裙摆,撅着着小嘴嘀咕道:“或许在你们的心中,蓝蓝要比我重要得多。是不是?布拉先生。”
布拉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一样重要……单位的事情比较麻烦,这个星期更新很难正常,再次致歉……rq
怒海归航 第一百三十一章 杰尔的消息(二)
除了巴里、奥赛罗、托马斯、肖恩等老面孔外,总督府大厅里多了一白一黑两个男人。他们身上穿着质地粗糙、雨打风吹过的水手服,可见不久前刚执行过极其艰巨的任务。
他们被一个宪兵领到众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而是默默地站到一边。从他们的举止来看,都是懂得尊重上级的人,同时好像又都饱经风霜,对人世的升沉变化已司空见惯。
克劳迪娅刚刚坐下,巴里就指着二人介绍道:“史蒂芬,‘胜利’号上的信号官;马丁,情报委员会随船参谋。他们刚从东方回来,并带回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信号官先生,你怎么先回来了?奥普多尔总督呢?他现在怎么样?”
到底还是女人,关键时刻就是沉不住气,巴里的话音刚落,克劳迪娅就急切地提出了一溜问题。同父异母的哥哥重要,丈夫的手足兄弟一样重要,见托斯卡纳大使有意无意的干咳了两声,连忙补充了一句“还有杰尔先生,他为什么还没回来?”
一来一回,近两年里都在海上漂泊的史蒂芬,哪里知道眼前这位妙龄少妇是谁?正不知道该不该开口,奥赛罗便面无表情地说道:“乌尔比诺女大公,参谋长先生的夫人,奥普多尔总督的妹妹。史蒂芬,这里没外人,把事情的经过介绍一下吧。”
“是,总督大人。”
史蒂芬微微的点了下头,用沙哑地嗓音说:“舰队去的时候一帆风顺,除了菲律宾的西班牙总督之外,包括果阿在内的所有补给点并没有刻意刁难,也没碰上尼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舰只。但抵达菲律宾后,杰尔先生和奥普多尔总督通过了解,才发现澳门并不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殖民地。那里的葡萄牙人受到〖中〗国政府的种种限制,随时都面临着被驱逐的危险。”
“耶稣会呢?”
穆罕默迪耶省督托马斯顿时皱起了眉头,一边环视着众人,一边低声问道:“耶稣会呢?教廷不是宣称那里有个主教区,而且还发展了四十多万天主教徒吗?”
令众人更为沮丧的是,史蒂芬居然摇了摇头,一脸苦笑着说:“〖中〗国主教区是有的,不过那是在五年前。由于他们牵涉到〖中〗国官员之间的权力斗争,发生了一起被〖中〗国人称之为‘南京教案’的事件,所有传教士五年前就被驱逐了。一部分回了果阿,一部分去了〖日〗本,还有一部分滞留在澳门。
至于四十万基督徒,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那是夸大其词。总得来说,他们在那里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么受欢迎。除了一些走私商人之外,绝大数〖中〗国人对我们这些白人几乎都怀有很大成见。同时在他们眼里,只有白人和黄种人,并没有尼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英国人之分。”
“天啦,他们居然连教皇都敢骗!”
葡萄牙人骗里斯本和马德里政府,耶稣会传教士骗罗马教廷。正如肖恩所惊叹了那样,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澳门就是一块殖民地,像巴西一样的殖民地,没想到居然只是个吹出来的殖民地,甚至还厚颜无耻地任命了一个总督和一个主教。
巴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还是自言自语地说道:“杰克离开东方有几年了,我想他对此同样一无所知。况且从地图上看〖中〗国很大,他或许都没去过澳门。”
搞出这么大失误,巴里非但没有埋怨,反而首先为丈夫开脱,这让克劳迪娅感动不已,想了想之后,连忙岔开话题,一脸疑惑问道:“史蒂芬先生,既然澳门并不像葡萄牙人所描述的那样,那杰尔先生和我哥哥为什么不回来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一个个紧盯着史蒂芬的双眼,想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澳门不是一块真正的殖民地,甚至葡萄牙人在那里只具备有限的居留权,但并不意味着那里没有商业价值。”
说到这里,史蒂芬话锋一转,指着墙上的大幅地图笑道:“事实上恰恰相反,如果我们能顺利接管澳门,并维持跟〖中〗国政府间的关系,那每年至少能在转口贸易中获得三百万杜卡特的收益。正因为如此,奥普多尔总督毅然决定率三艘武装商船上任,而杰尔指挥官则率领其余舰只攻打台湾,并打算将那里作为东方计划的基地。”
“台湾?”托斯卡纳大使糊涂了,忍不住地走到地图前。
“也就是福摩萨。”
情报委员会副主任布拉接过话茬,指着地图上的台湾比划道:“这里距〖中〗国本土很近,是〖日〗本航线上的重要补给点。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对那里毫无控制力可言。如果能赶走岛上的尼德兰人并站稳脚跟,那就等于打开了〖日〗本金库的大门!”
〖日〗本是黄金白银之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绝大数欧洲人心目中,〖日〗本甚至比〖中〗国还要有钱。
只要能顺利接管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生意,每年就能获得高达三百万杜卡特金币的收益,那在台湾站稳脚跟岂不是赚得更多?
想到萨累那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巴里突然笑道:“先生们,尽管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但我还是认为东印度公司非常有前途。而杰尔先生和奥普多尔总督的处置,也非常符合情理,谁也不会嫌钱多,大家说是不是?”
“当然,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在东印度公司有股份的托斯卡纳大使乐了,一边招呼千里迢迢赶回来的二位信使坐下,一边笑问道:“先生们,除此之外,总督大人和杰尔指挥官有没有其他要求?跟尼德兰人开战可不是一件小事,我想他们肯定需要点什么。”
“是的,先生。”
一直保持沉默的情报参谋点了点头,异常凝重地说道:“事实上我比史蒂芬先生早回来四个月,但由于所搭乘的那艘葡萄牙商船年久失修,一直滞留在果阿,直到四个月后跟史蒂芬先生汇合。而我接到的任务就是求援,杰尔先生和总督大人衷心希望各位能尽快派一支舰队增援。”
“台湾已打下来了,尼德兰守军并不多,战斗仅持续了四个半小时。”
史蒂芬接过话茬,不无得意地介绍道:“我的任务恰恰相反,由于穆先生成功游说了海峡对岸的〖中〗国官员,以治权、帮助建立一支舰队和每年向〖中〗国政府支付三十万两白银驻军费用等条件,换取到福建地方政府和所属军队的支持,至少在三年内无需考虑尼德兰人的威胁。”
“三十万白银?还帮助建立一支舰队?”人心不足蛇吞象,托马斯一脸不情愿的表情。
“用〖中〗国人的话说,叫‘羊毛出在羊身上’!”
史蒂芬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笑道:“只要我们能站稳脚跟,并协助〖中〗国海军肃清东南沿海的‘不法之徒”那跟垄断对日贸易并没有任何区别。要知道〖日〗本有的是黄金和白银,相比之下,三十万两又算得上什么呢?”
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跟董南朝夕相处那么久,耳熏目染下,穆秀才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考虑到等他金榜题名,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他不得不给福建巡抚徐学聚和福建水师大佬沈有容画了一块大大蛋糕。
而萨尔浒之战后,大明缺的就是钱。一块孤悬海外的蛮荒之地,只是允许他们暂时驻军,并给予澳门的佛郎机人同等贸易特权,就能在获得一大笔驻军费用的同时,还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东南沿海匪患。
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正如史蒂芬刚才所说的那样,大明对台湾的控制力几乎为零!
近百年来,总共就有过两次跨海远征,一次是俞大酋,但由于海况不熟,刚抵达基隆就回来了;一次是沈有容,尽管他顺利登陆,并全歼掉德川家族的正规军,但并没进一步的行动。
当然,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两个是做不了主的。
但考虑到兵贵神速,如果让伯爵真在台湾站稳脚跟,那有没有他们的默认和支持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同时,朝廷就跟西夷打交道这一问题上,一直持强硬的态度,尤其是“南京教案”发生后的今天。
为此,忧国忧民的老将军来了个变通,亲自策划并导演了一场倭寇袭击福建沿海的大戏,并顺理成章的再次“跨海远征”。至于大西洋公约组织所提出的“贸易特权”只是福建水师对大明海商的走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口头上的,自始至终都没有一张白纸黑字。
而台湾距萨累万里迢迢,一是援军没那么快抵达,二来也不具备大规模增兵的条件。就算有这个条件,其成本也不是大西洋公约组织所能承担得起的。
虽然一切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总的来说,基本目的是达到了。
……………………………………………
怒海归航 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心转移
时至今日,神圣罗马帝国的战局又一次出乎了董南的意料。
过去的这半年里,新教联盟首领们已集结起一支武装力量,而皇帝和天主教联盟也做了同样的事。后者的兵力在马克希米利安的麾下云集在多瑙沃尔特,新教联盟的军队则在安斯巴赫马克伯爵的率领下聚集在乌尔姆。
所有人都认为决战性的时刻来临了,双方将通过一场决战结束长期的纷争,无可更改地决定德意志兰两大教会间的关系。正当双方恐惧地期待结果时,非常出人意料的和平的消息突然传来,两方军队未经交战便相继撤离了。
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变换,完全得益于以约瑟夫神父为首的一帮法兰西政府和教会的领军人物。他们促使路易十三收回之前向斐迪南皇帝许下的承诺,派特别使团调停并促成了这一短暂的和平。
令人倍感意外的是,交战双方居然均乐意接受这一结果。
“毫无疑问,法兰西与其说害怕奥地利王室家族壮大,倒不如说更害怕喀尔文教派势力扩张。毕竟它们国内正进行着一场类似于德意志兰的纷争,因此认定尽快镇压波西米亚新教秘密团体,使法国的胡格诺派秘密团体不会步其后尘,实为当务之急。”
该办的事情都办完,该挖的人才也挖得差不多了。巴黎高等法院刚将第一批两千三百多名囚犯移交给东印度公司,董南便赶到英吉利海峡搭乘从萨累专程赶来的“公约”号,开始了此生第二次横越大西洋的航行。
飞剪船还尚未投入使用,像“公约”号这样的大帆船抵达目的地------弗吉尼亚,至少需要一个半月时间。百无聊赖之下,董南召集随行的情报委员会副主任加西亚、即将上任的东印度公司负责人约翰逊,及“公约”号舰长德班研究起奥地利的局势来。
黎塞留还没上台,法兰西就发挥出如此大的影响力,这让董南非常之意外。就在他权衡这一短暂和平的利弊时,加西亚副主任便继续介绍道:“新教联盟可以给弗里德里希提供援助,但不能扩展到他的普法尔茨领地,这是该和约最重要的条款。法国人利用马克西米利安的果敢,以及新教徒害怕在天主教同盟军和一支从尼德兰开来的皇家新军队间陷入窘境之际,诱劝新教联盟接受了这一耻辱的和约。”
签定合约不等于就能获得和平,尽管自己穿越后折腾出那么大动静,但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历史大势的进程。况且这只是一个让新教联盟袖手旁观、不介入波西米亚战争的和约,大仗没得打,小仗还是会继续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