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归航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落魄三哥
董南轻叹了一口气,紧了紧披在身上的麦哲伦外套,不无感慨地说道:“等他们一登陆我们就出发,争取在圣诞节前抵达哈德逊河口,尽快把伐木场的事办完。”
“万一他们不上岸呢?”不等加西亚开口,德班舰长便插了进来,指着甲板上欢欣鼓舞的人们,一脸苦笑着说:“要知道这里什么都没有,想在这里渡过漫长的寒冬,显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不得不承认,他的话的确有一番道理。毕竟在董南的印象中,詹姆斯敦以北一百多英里处才是天路客们计划中的目的地,而普利茅斯则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
难道历史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了?
董南顿时皱起了眉头,再次举起望远镜看了“五月花”号上的布拉福德一眼,若有所思地说道:“不管他们了,还是我们自己事情要紧。舰长先生,你去跟他们谈谈,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他们留下一点补给。”
“是,先生,我这就去跟他们谈谈。”
伯爵早就在东方跟尼德兰人开打了,作为大西洋公约组织联合舰队旗舰舰长,德班是归心似箭,恨不得立马就扬帆起航,好早点回萨累加强本土舰队的防御力量。
布拉福德等弥撒团的头领们,正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巨大兴奋中,哪里知道“海盗公爵”就此要跟他们分手。一个个挤在船头,兴高采烈地看着鲟鱼角的地形标志。天气格外晴朗,远在五英里之外就能看到它那光秃秃的粘土峭壁从海中突兀拔起近150英尺。
甚至还能看到朝南面的高岸,高耸近100英尺。远远地望去,这些独特的地形,就像朝海面伸出的一根巨大的手臂,又像一面巨大的盾牌。
“先生们,衷心祝贺大家安全抵达目的地,我想我们也应该回去了,不知道各位接下来有什么打算,确切地说准备什么时候登陆?”
德班舰长的大嗓门,一下子让所有人反应了过来。令他倍感意外的是,布拉福德居然微微的鞠了一躬,不无尴尬地苦笑道:“舰长先生,感谢您这么多天来的照料,不过我们暂时还没有登陆的打算,尽管那面盾牌后的安全感非常诱人,但这里距哈德逊河口终归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且我们的食物和柴火日见短缺,甚至连坏血病都开始蔓延。”
“是啊,舰长先生,我们处境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实质性的改观,如果可以的话,请您再捎我们一程……混*混*小*说网/ 无弹窗广告 全文字txt下载”
怕什么来什么,这帮死脑筋的混蛋居然赖上自己了。.德班舰长很是不快,想了想之后,摇头说道:“先生们,作为曾经的同胞,我已经做了所能做到的一切。况且‘公约’号同样担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诸位,或许眼前正是道别的最佳时刻。”
他那副冷冰冰的表情,让鲁滨逊意识问题的严重性,禁不住地问道:“这是公爵大人的意思吗?”
“您可以这么认为,但公爵大人同时也慷慨地表示,可以为诸位免费提供一些补给物资,甚至还可以给你们留一些武器,用于抵抗有可能出现的印第安土著。”
说到这里,德班舰长突然转过身去,异常严肃地继续说道:“就算我们没有任务在身,同样也不能在此久留。要知道这里是一片浅滩,被水淹没的沙洲几乎阻断了整个海湾入口,事实上我们已经深陷其中了,随时都可能有搁浅的危险。”
天路客们这才注意到,“公约”号两舷边站满了水手,正接二连三地往水下扔铅锤,所有人都如临大敌,生怕一不小心而触礁。
这时候,“五月花”号船长琼斯也走了过来,脸色铁青地确认道:“舰长先生并没有危言耸听,这里太危险了,而且天边正在酝酿一场风暴。”
“求求您了,看在上帝的份上,千万别把我们扔在这里。”
威廉-布拉福德急了,紧抓着德班舰长的胳膊,哀求道:“况且登陆需要时间,那么多人和物资,我们根本无法在风暴来临前全部转运上岸。”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德班舰长举起望远镜四处观察了一会,突然说道:“先生们,我们或许可以调转航向,去盾牌那边看看。如果那里有可以避风的天然良港,或许我们可以在此逗留一两天。”
“‘五月花’号吃水较浅,要不让我们先去看看吧?”
“没问题,等着你的好消息。”
同样是船长,但在“五月花”号船长琼斯面前,指挥那么大一艘双甲板主力战舰的德班,更像一位指挥官,而不像一位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同行。
对他这样的安排,“公约”号上的董南也没什么意见,毕竟在海上航行了那么久,谁不想上岸接接地气?更重要的是,虽然淡水储备充足,但经历过这么长时间已经很不新鲜了。如果真能靠岸的话,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换水的好机会。
浅海区的危险是毋庸置疑的,“公约”号不会继续为他们免费服务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两个先决条件带出了一个进一步的问题:这些天路客就此登陆,而不去哈德逊河的决定是否合情合理?
因为在跟弗吉尼亚公司所签订的合约中,他们并没有北纬41度以北的土地专用权,而41度线正好位于浅滩区以南的地方。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董南所要考虑的。
下午四点,一大一小两艘船终于在沙洲密布的浅海区,如临大敌地往南航行了6海里。夜幕迅速降临,没有哪怕一张海图告诉他们前方是凶是吉。直到半夜,天上才有了照亮航路的月亮。连不懂航海的人都庆幸没有在这片海域突然搁浅,因为在此时此刻,最合情理的事情应该是停船抛锚,就地过夜。
第二天清晨六点,船长们又得到了日光的便利,他们可以看清查塔姆附近的海岸线,并将船安全地驶进了深水区,停泊在鲟鱼角湾宽阔地入口处。
“咚咚咚……!”
久违的战鼓声在“公约”号上响起,一百六十八名陆战队员整整齐齐地在甲板上列队。董南接过加西亚副主任递来的佩剑和手枪,一边示意德班舰长下令放小艇,一边大声说道:“先生们,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陌生的土地,在那些树林中很可能到处隐藏着成群的印第安人!天晓得他们会不会对我们发起攻击,所以大家要务必保持警惕。”
“是,阁下!”
董南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转过身去,一边跨过船舷,准备乘小艇上“五月花”号,一边头也不回地命令道:“一排登艇,二排准备,三排留守。上岸后迅速建立滩头阵地,确保后续登陆人员的安全!”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公约”号上的官兵们顿时忙碌了起来,荷枪实弹的陆战队员们,有条不紊地滑下船舷,被早就准备好的水声们一批接一批地送上岸。
就在他们忙着建立一个滩头阵地,为收集淡水和燃料做准备时,“五月花”号上的天路客们,正陷入一场“叛乱式”的纷争。
“公约”号不可能再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这意味着“五月花”号无法一次性将所有人同时送我哈德逊河,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就此登陆。但他们获得的许可是,在弗吉尼亚公司资助下开辟移民村,而不是在新英格兰!
“我们谁的话都不用听!”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非弥撒团成员扶着船舷,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们手中捏着的合同,是弗吉尼亚而不是新英格兰的土地专用权。换言之,我们即将获得的土地专用权,属于与弗吉尼亚公司毫不沾边的另一个政府。”
这个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他的这一观点,也获得了绝大数弥撒团成员的认同。毕竟没有使用弗吉尼亚的土地,自然也就无需履行除偿还债务之外的其他承诺。更重要的是,弗吉尼亚公司那帮投资商定下的条款太过苛刻,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因此而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奴隶。
简而言之,他们坚信一旦上岸,他们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之前为这趟航行所作的所有安排,都因为来到一个计划外的地方而失去了意义。
“合同的确是那么约定的,可我们现在却跑到弗吉尼亚以北这么远的地方,这一点谁也没想到。我认为还是应该接受鲁滨逊先生的提议,共同推选一个总督……”
“我不是要故意表示反对,但这样的选举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现在,我们只认可习惯法,谁也别想命令我做什么!”
“如果不团结,那我们大家都没有出路。”
“如果你觉得法律上站不住脚,我们愿意制定新法,把你们的意见补充进来。我们签署的这项法案,会像其他法案一样公正,有些方面将更加可靠……”
男人们吵得面红耳赤,女人们静静地坐在一边,茫然地看着远处那片荒凉地土地,刚爬上船舷的董南,被眼前这一切给搞糊涂了,禁不住地问道:“布拉福德先生,你们这是干什么?怎么还没上岸就闹起了内讧。”
“大人,这……这……这,这的确有些难以启齿。您知道的,这几位先生并不是弥撒团的成员,他们对上岸后的一些安排不太认同,确切地说是有很大的意见。”
天路客的人员构成董南还是清楚的,一边是风纪严明、信仰坚定的莱登弥撒团。这些人很久以来,早已习惯于让首领和教会为他们的人生赋予含义和指点迷津;另一边则是纪律涣散,同时又野心勃勃的乌合之众。
两拨人凝视着面前的海岸线,他们所看到的橡树、松树、杜松、黄樟和其他漂亮的树木。都认为应该属于他们的。摆在他们面前的逻辑不言自明,因为他们都清楚,无政府状态对所有人来说都是致命的。
董南这才明白了过来,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太多发言权,毕竟自己既不是弥撒团成员,更没想过像他们一样留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打拼。
正因为如此,他干脆微笑着走到一边,若无其事地说道:“先生们,你们继续,就当我不存在。”
争论并没有因为他的这番话而继续,不想因此而生活在一个无法无天世界里的人们,居然奇迹般地达成了协议。没有人作一篇能与葛底斯堡演说相媲美的演讲,没有人在细节问题上过多纠缠,甚至连布鲁斯特都没做一番长篇大论,在一片沉寂中,一份代表政治、社会基本要素的文件诞生了!
“以上帝之名!”
“阿门”
“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福佑的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王,捍卫我们信仰的君主詹姆斯的子民。为了弘扬上帝的光荣、推广基督教义以及弘扬我们君主和祖国的荣誉,我们经历了一次远航,计划在弗吉尼亚北部建立第一个殖民定居点。”
布鲁斯特的声音并不高,但在董南听来却足够能压倒海浪扑打船身和微风吹过头顶上缆绳的声响,因为他所念的盟约草案太有名了,正是民选政府的基础-----“五月花公约”!
“我们这些人庄严地聚集在上帝面前,为了更好地维持公共秩序、保持和发展上述目的,签立盟约,将我们自己归入一个民治政体。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每隔一段时间,颁布、制定和规划这些公平和平等的法律、政令、法规以及行政机关,这是最符合定居点大众福祉的手段:我们都起誓完全尊重和服从……”
成年男人们都来了,连仆人们都被这个集体赋予了选举权。在最后一声“阿门”声中,一个个神情肃穆地走到甲板中央的大橡木桶前,郑重其事地在羊皮纸落款处签上大名或摁下自己的手印。
约翰-卡弗、威廉-布拉福德、爱德华-温斯洛、威廉-布鲁斯顿、艾萨克-阿勒顿、迈尔斯-斯坦迪什、约翰-奥尔登、克里斯托弗-马丁、威廉-马林斯……
看着这张墨迹未干的羊皮纸,董南意识到自己这趟没白来,居然歪打正着地见证了一段历史。再想到此时此刻还在地中海混得如鱼得水的马耳他骑士团国,正因为这第一时间承认了独立战争后刚成立的美国,几百年后虽然没了国土,却仍能获得山姆大叔的承认,并因此而成为联合国永久观察员,董南顿时意识到这是个为子孙后代结个善缘的机会。
“先生们,我能否像大家一样在盟约上签字?”董南一边环视着众人,一边意味深长地说道:“我知道这样的请求有些过分,但作为一个虔诚的、倾向于清教的基督徒,我还是认为我应该做点什么,哪怕仅仅是名义上的。”
威廉-布鲁斯顿同样不会错过这个与之交好的机会,要知道萨累东印度公司的伐木场就在离此不远的北部。毕竟初来乍到的,总共就这么点人,如果真遇事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完全可以借此向他们求援。
正因为如此,董南刚刚说完,他便爽朗地笑道:“当然没问题,事实上我正缺一个见证人。公爵大人,如果您真能在盟约上签字的话,无疑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是啊,我们还求之不得呢!”威廉-布拉福德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躬身奉上了一支鹅毛笔。
董南并没有立即签名,而是诚恳地说道:“先生们,既然大家如此欢迎,那我也不能没有一点表示。首先,我代表东印度公司郑重承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给诸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如果大家愿意的话,我可以说服美第奇银行给你们提供一笔无息贷款,先行偿还弗吉尼亚公司的所有债务,为接下来的拓荒营造一个宽松环境……rs
怒海归航 第一百三十六章 合作计划
第一百三十六章 合作计划正午时分,在先行上岸的陆战队员们确认没什么危险后,董南终于踏上了这条细长的陆地。
紧随其后上岸的天路客们跪在地上,感谢上帝让他们渡过浩瀚、狂暴的大洋,让他们客服所有的艰难险阻、痛苦悲伤,让他们重新踏上坚实的、稳固的土地,让他们适得其所。
“先生,水源不远,离这里不到一英里。而我们所急需的柴火在这里也能找到,您看——到处都是杜松,那片林子后面还有一大片灌木。”
陆战队长很称职,董南刚换上干燥的靴子,正布置防务的他便迎了上来,兴高采烈地汇报道:“这里的泥土跟萨累很像,但质地更佳,从地面往下挖一铁锨的深度就是优质的黑土。周围也没发现被耕种过的痕迹,更没有发现任何人和居民,我想安全上应该没多大问题。”
“很好,非常好!”
董南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转过身去,看着那些正忙着帮天路客们转运物资的陆战队员说:“离泊位那么远,被冰冷的海水溅湿了很容易得感冒,让大家注意点,宁可慢点也不要因此而生病。”
“是,先生。”
体恤下属是杰克-董一惯的风格,尽管早就见怪不怪了,但亲耳听到他说出这番话,陆战队长还是十分之感动,连忙转过身去,恭恭敬敬地说道:“先生,帐篷在那边,外面冷,您还是进去休息吧。”
穿越后第一次踏上北美洲,董南可不想就这么钻进帐篷里。况且这里到底安不安全,他表示严重的怀疑。毕竟印第安土著如果能那么容易被发现,那就不会被称之为土著了。
还没等他婉拒陆战队长的好意,几个在海滩上尽情欢笑的天路客突然惊叫起来,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居然捡到一大堆贻贝,好大个儿,用小刀劈开,里面满是珍珠。
布拉福德更是带着几个人跑向内陆,试图收集些柴火,把这些又大又肥的贻贝当晚餐。董南似乎想起来什么,连忙大喊道:“先生们,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如果不想上吐下泻的话,我还是建议你们把它们通通扔掉。”
“为什么?大人,这可是难得的美味。”
“不信你可以试一试。”
董南笑了笑,不再言语,在陆战队长的陪同下往内陆走去。正趴在树桩上绘制周围地形图的加西亚副主任,见他走了过来,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似笑非笑地说道:“先生,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我们应该不是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欧洲人。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挪威海盗曾经常来此,而从西班牙、葡萄牙、法兰西和爱尔兰来捕鳕鱼的渔民,也常在这一片海域活动。”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要不也不会被命名为新英格兰了。”董南举起望远镜朝林子里望了望,继续说道:“先生们,尽管暂时没发现印第安土著的踪影,但我们也绝不能掉以轻心。至少在收集完淡水和柴火之前,绝不能放松警惕。”
“放心吧!”
这是陆战队的职责,不等加西亚副主任开口,陆战队长便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小山包,如数家珍地介绍道:“制高点上有我们的瞭望哨,林子里布了暗哨,灌木丛那边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等陆战炮转运过来还能得到炮火支援。”
不得不承认,陆战队的防务还是可圈可点的,董南这才松下了一口气。这时候,一个斥候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连敬礼都顾不上,便急切地说道:“连长先生,过了那片黄樟林有一片开阔地,至少有50公顷,很多地方有被梨过的痕迹,似乎有人曾在那里种过玉米。”
这个消息让众人大吃一惊,加西亚副主任更是指着刚刚绘制完的地图问道,“这里?”
“是的,就是这里。”
董南沉思了片刻,毅然说道:“走,带我们去看看。对了,把布拉福德先生和布鲁斯顿先生也叫上。上帝保佑,希望这不是个不祥之兆。”
陆战队斥候的新发现,给刚才还欢欣鼓舞的天路客们蒙上了一层阴影,所有人不约而同地退到相对安全的海滩边,布拉福德和布鲁斯顿等几个弥撒团的首领,则跟着董南前往那片充满恐怖气息地开阔地。
“别动!这是土著套鹿用的绳索。”
刚走出黄樟林,一个三年在哈瓦那入伍的黑人陆战队员,突然指着加西亚脚边大喊了一声。加西亚一愣,连忙收回了刚伸出的左脚。
正如他所提醒的那样,陆战连长用佩剑挑了挑,树干下的绳子突然跳了起来,吓得众人出了一身冷汗。与此同时,林子里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树枝被折断的声音,随行的陆战队员们立马举起燧发枪,将董南等人护在身后。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林子里突然窜出三只公鹿,紧接着又飞出了十几只鹧鸪。董南乐了,禁不住地笑道:“虚惊一场,好了,继续赶路。”
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处女地,随着他们的闯入,大群大群的野鹅、野兔、野鸭,被相继惊动了,在林子与开阔地的结合部到处乱窜。
要是换成别的地方,陆战队员们肯定会猎杀几只,改善下“公约”号上的伙食。然而,在这里却不敢轻易开枪。毕竟他们虽然装备精良,但人数却不是很多,生怕枪声惊动到不该被惊动的人。
“看那边!”
对周围的环境,准备在此扎根的布拉福德比谁观察得都仔细,他指着远处那隐约可见的小沙丘,惊慌失措地说道:“大人,周围都是灌木,您不感觉这太突兀了吗?那显然是人造的。”
“去看看吧。”
董南布置褒贬的点了点头,一边示意陆战队员们警戒,一边快步走了过去。这的确是一个人造的沙丘,背面还用一块草帘盖着,上面插着一根木棍,远远望去像一个研钵。
在沙丘末端的一个洞里有一个砂锅,所有人都糊涂了,想不出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两个陆战队员往下挖了挖,居然挖出了一张弓,还有被加西亚认为是箭的东西,不过它们都烂了。
“别挖了,或许这是一个坟墓,”董南沉思了片刻,面无表情地说道:“把弓放回去,尽快恢复原样,也别挖其它的洞。”
“是,先生。”
“我的上帝,这里真有印第安土著!”陆战队员的话音刚落,布鲁斯顿便指着脚下一片不显然的玉米茬子,大惊失色地说道:“毫无疑问,这是今年收割后留下的。”
局势越来越明朗,这片土地显然早就有了主。随着勘察的不断深入,竟然发现一个装满玉米的旧篮子,大约三、四蒲式耳的玉米中,有黄的、有红的,还有蓝色的,要两个身强力壮的陆战队员才能搬动。
令众人更为意外的是,同时还发现一口欧洲式样的铁锅。至于怎么处理它们,董南并没有再发表意见,而是将主导权交给了那帮天路客。
玉米既能当食物,更能当种子,对漂洋过海来的天路客们而言,无疑具有着难以拒绝的诱惑。然而讨论了很久后,他们的基督徒价值观最终经受住了考验,认为带着玉米和铁锅是明目张胆的盗窃行为。
所以,他们最终达成了一项妥协:带走一铁锅玉米做种子,将来如果遇到它们的印第安主人,他们就归还铁锅并照价赔偿玉米。
董南感觉有几分好笑,毕竟他们所谓的照价赔偿,显然无法让发现后的印第安人领情。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在这里呆不了几天,又用不着自己跟那帮土著打交道,也就由他们去了。
回到海滩时,天空飘起了小雪。留守的陆战队员和天路客们,早点起了几堆篝火,十几个刚上岸的弥撒团女人,则忙着给男人们洗刷衣物。
“主桅上桅帆该换的都换了,几个漏水的地方也堵得差不多了,等空橡木桶的淡水一装完就能起航……”德班舰长也赶了上来,一见着董南就汇报起船上的情况。
董南接过加西亚递来的烈性酒灌了一口,一边招呼他在篝火边坐下,一边若有所思地说道:“现在的问题是风向,如果总这样对我们不利的话,去新佛罗伦萨最起码需要半个月。而且海况不明,到处都是沙洲浅滩,这时候有一艘小吨位的船该多好啊。”
新佛罗伦萨是东印度公司在北美洲的定居点,距这里三百多英里,只不过人员大多来自法国和英国。其工作也很单一,除了种植些必须的农作物外,就是伐木和在最短的时间内建一个干船坞。
就是为他们来的,都这么近了不可能不去看一看。而董南所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航行全看风向和海况,并不会因为距离近而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抵达目的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