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赤心巡天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情何以甚
只是偶遇,本来各有忌惮,本该惊鸿一瞥,他却动如山崩。
孟屿又何尝看不明白,此时的血王连遭大战,虽未有什么致命伤势在身,却也耗力颇巨。若要搏杀此獠,正当其时。
杀死血王对整个迷界战局都有重大意义,于他自已更是一份丰厚资粮。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嘭!
炙热的猎焰雄城从天而降,毫无保留地轰在护巢大阵的光幕上,炸开成无数朵灿烂的焰花。
将这幅激烈的战争画面,妆点出几分喜庆来。
亲卫统领方元猷问曰:「海族名将鳌黄钟在,为之奈何?」
武安侯答曰:「丁卯区域海巢有六座,岂有六个鳌黄钟在?兵法之道,在以众凛寡、以强击弱!」
姜望果断自丁卯第一海巢撤军,马上又杀向丁卯第二海巢。
且一到此地,就发起了猛攻!
不仅调度战阵轮番轰击,更是亲自出手,与各种军械一同攻城。
焰城最直接的轰击过后,焰花开遍护巢大阵的光幕。又在海族守军源源不断的支持下,被护巢大阵的力量,一朵一朵地扑灭。
以姜望如今的实力,调集起天地元力来,直如啸山吞海。他只是站在那里,便已是风暴的中心。
什么别的道术都不用,就是一记又一记的焰花焚城,强攻猛打,给予护巢大阵最直接的压力。
护巢大阵有成千上万种,但这等覆盖整个海
巢的光幕,其运行过程都是要保持能源的流动性,要有随时将巨大防御力量汇聚到某一块区域甚至某一个点的能力。
姜望所指挥实施的多点开花的轰击战术,就是最直接地阻扰大阵运行的方式。
在如此密集的强力轰击下,海族守军只要一个跟不上,就会被轰开缺口从而轰破防御。
姜望好像完全不在意道元损耗,焰花焚城是一座接着一座地释放。他尽情地施展着这门超品道术的威能,验证他对眼前这座护巢大阵的薄弱点的判断,越战越显激动,甚至脱离军势,绕海巢而飞,好像也完全不注意自身的防御。
若有海族强者觑机来袭,这会大约就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可惜这座丁卯第二海巢安静得很,钢铁蜂巢般的通道,只成为军械和法术洪流的出口。连个叫阵的都没有!
姜望心中已然有了判断,但只是加紧攻势,越显急切。
就在这座护巢大阵的光幕开始摇晃时,猛然探出一只蔚蓝色的元气大手,将漫天焰花一抓而空。
「真是何处不相逢」鳌黄钟从那黑幽幽钢铁通道里飞出来,看着姜望。
战袍飘扬,甲叶如鳞,脸上是那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从容微笑。
姜望亦笑:「看来你觉得这是你我之前的缘分。」
「冥冥之中有天定。」鳌黄钟道:「忽然想起来,你别号青羊,我名黄钟,确实有缘!」
姜望也不多言,直接踏上甲板,号令大军撤退。
方元猷震惊莫名,终是忍不住道:「难道真有六个鳌黄钟?」
姜望不去理会这么愚蠢的问题,只道:「在这些海巢全都对他不设防的情况下,有很多办法可以做到这一点。比如……一门名为咫尺天涯的顶级神通。」
方元猷愁眉不展:「若真的天涯于他为咫尺,那此方界域的几座海巢,咱们恐怕一座也难拿下。」
鳌黄钟虽然个体战力不及侯爷,荷载三千甲士的飞云楼船,或也能成为战场上横冲直撞的利器。
然而在随时可以驰援各个海巢的情况下,凭借防守方的巨大优势,鳌黄钟也根本不必担心会被攻破巢防。
若是久持下去,大军出征在外,久伐无功,恐生祸端。
以方元猷想来,在鳌黄钟出现后,丁卯界域的战局,的确是难有进展!
如匡惠平、游玉新等,也是长期参与迷界战争的将领,对于此等局势皆是无计可施,有劝返之意。
但姜望只是下令大***向,去往下一座海巢。
这时候他收拢军心、威服三军的好处便已显见。
接连攻伐两座海巢无功将士们虽显疲态,却无怠意,而是抓紧时间在战船上调养休息,服丹用石。
姜望负手立在船头,迎风展衣,从容自在。心中则是已经陷入战局的推演,苦苦求解。
所以说战争是一门这么复杂的学问。
大军出动不是你仗剑独游,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
已经行军至此,若这一战不能有所收获,且不论对威望的巨大打击,仅这些气血丹和道元石的消耗,就是一笔庞大的亏空。
亏空的次数多了,这片战区就不再是人族军队的支撑点之一,反而成为向内吸血的无底漩涡。
当然,以姜望现在的积累,他承担得起徒劳无功的后果。
以他的性格,即便真个造成巨大亏空,他也不会让部下士卒为自已的执拗付账,最后无非是自已去填补。
现在之所以不肯收兵,自然是因为……由名将鳌黄钟驻防的丁卯海族,并非无解!
已知丁卯区域一共有六座海巢。
已知丁卯第一海巢实力最强,且通过全力进攻,已经对该海巢的防守强度有所认知。
已知鳌黄钟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从一座海巢转移到另一座海巢。
已知鳌黄钟是名将,有足够的军略和力量,且非常谨慎地选择了乌龟式的战法,主打一个闭门不出。无论怎么示以弱点,都坚决不露头咬钩……
姜望心中盘旋着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知见,随口命令大军绕过第三海巢,杀奔第四海巢。
浮岛又或海巢的选址,并不是哪方高层一拍大腿就做决定。
它们通常是停在一方界域必然会产生迷晶的地方,这种地方又被人族朴素地称为「迷晶矿洞」。
一开始还有天运之窟一类的花俏名字,后来都被言简意骸的矿洞两字所取代。
迷界自身孕育迷晶的过程,好似禽鸟下蛋,总是一颗一颗地蹦出来。多少不定,速度不定。迷界的一切都是混乱的,就连迷晶的诞生,也没有规律可言。
关于迷晶矿洞,唯一确定的是矿洞的位置。
已知丁卯界域的野外,现在完全是人族的自留地,具备超凡修为斥侯四处横飞,根本没有对手。也就是说,丁卯海族在海巢之外,相当于半个瞎子。
鳌黄钟之所以能第一时间得知姜望挥军的目标所在,并且及时完成支援,自然是因为各个海巢之间的传讯法阵。
所以这一次大军还未赶到第四海巢,先锋队就先将一座三丈高的黑色金属方碑抬到了海巢之外,就地放置,输送气血,嵌入足够的道元石,然后将之启动。
此乃大齐独有的军械「沉默碑」,由大匠公孙革所创制。
当然做不到像齐夏大战那样,齐军在阮泅的主导下,以星辰为阵,直接斩断传讯的规则,让任何形式任何强度的远距离传讯都不能实现。
但在一定范围的空间里,「沉默碑」对于文字和声音的远程传递,也能够及时地进行阻隔,使之「沉默」。
现在第四海巢里的海族,在海巢之外,成了完全的「瞎子」。
当第四海巢忽然失去传讯的能力,它说明什么?这件事情本身即是在告知,第四海巢已被人族大军定为军事目标。
也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个行为。
鳌黄钟已经知道武安大军在第四海巢这里,姜望也知道,鳌黄钟赶到了第四海巢。
同时它们双方都知道对方已经知道。
而后姜望驻军不发。
大军静静地停驻在沉默碑之外,停在第四海巢无法准确观测的位置。同时斥侯四游,禁绝海族窥探。
现在对鳌黄钟的大考已经开始!
因为第四海巢的通讯已经隔绝,第四海巢中的海族,无法通过传讯法阵得知另外五座海巢的情况。他们甚至不知道,人族大军是否将主力都屯驻在第四海巢外。
这无关于鳌黄钟的军事能力,这是情报丧失的恶果,亦是野外作战能力被辗压的必然。
到了这一步,丁卯海族或许只能依靠鳌黄钟自由来去的能力,反复往来六座海巢,不断确认人族大军的主要进攻目标。而支撑鳌黄钟来去自如的,无论是神通,还是某种宝器,又能反复持续多少个回合?
这一步悬刀挂门,胜于千凿万击!
当然,鳌黄钟也可以藏身于海巢深处,继续不动声色。就像他之前在第一海巢和第二海巢所做的那样,一直等到护巢大阵极大消耗之后,才在关键时刻出手。
鳌黄钟往来诸海巢固然消耗甚巨,武安大军轰击护巢大阵的猛烈攻势,又能持续多少次?
但在姜望这里,他还有一张牌——
鳌黄钟两次出手截断姜望的攻势,早就
被念尘系住。
他早就可以感知鳌黄钟的所在,但佯作不知,仍以沉默碑向鳌黄钟发起斗智斗勇的挑战。让鳌黄钟以为,这是一场双方互相试探位置,以自身消耗窥探对方底牌的赌局。
其实他是看着鳌黄钟的底牌与之上赌桌!
三个时辰在具体而茫然地等待中也颇为漫长,不过在默默修练的姜望这里,只是转瞬而过。
「侯爷,咱们要等到什么时候?」匡惠平走上飞云楼船,主动请战:「兄弟们已经休息够了,末将愿为先锋,为侯爷冲击敌门!」
「匡将军沉稳笃实,也颇绝难耐,鳌黄钟只会更着急。」姜望远眺着并不在视野里的第四海巢,握灭了指尖的灵动火焰,淡声道:「传令下去,先用饭。」
匡惠平愕然,但也老老实实领命离开。
「侯爷。」方元猷在一旁小声提醒:「兄弟们出来已经很久了,船上带得迷晶数量有限,需要注意储量,小心异化的威胁。」
姜望拿过清单看了几眼,又递回去:「时间足够。」
他清楚鳌黄钟的位置,知道这位海族名将什么时候在第四海巢里,又在什么时候离开。所以他有足够的耐心来考验对手。
鳌黄钟已经在第四海巢反复来去五轮了!
这足可以为焦切的佐证。
焦切的情绪往往会放大问题。
他在等待鳌黄钟的错误。
「不对劲!」
第四海巢里,鳌黄钟那张因为沉肃而过于显老的脸上,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兴奋。
「已经足足四个时辰,人族大军都没有新的动静。」
他边说边摇头。
「齐国这个武安侯,不应该如此从容。他大军出行,每时每刻都是消耗,又连番轰击护巢大阵,士卒疲、军需乏,而我坐守雄关、倚靠大阵,以逸待劳,他怎么可能比我从容?」
他在海巢内部最高的桥梁上,来回走了三步,再抬头时,已经有了决定:「传令下去,迁移海巢!」
「王上!」第四海巢的驻巢统帅难以置信:「咱们的防御工事都在,大军未失一部,何故您要迁移海巢?」
海巢固然是战争堡垒,在建立之初就有移动的功能。
但迁移海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海巢的选址,往往附着于迷晶矿洞。它要固定下来,在混乱的惑世里,创造一个小小的海族的净土,需要付出巨大源能,也需要长期的经营。
贸然迁移,是巨大的资源损耗!
丢失这里的迷晶矿洞,亦是将惑世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拱手让人!
这叫他如何不惊?
鳌黄钟早已在心里算过了损失,随口道:「姜望已经发现我的位置了,虽然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他发现了您的存在,不敢攻来,不正说明外强中干吗?」这驻巢统帅完全没有听懂:「他只是竖一块沉默碑,咱们就迁移。他若竖碑于另外几座海巢呢?」
鳌黄钟平静地道:「也迁移。」
「损耗何等之巨,且是未战而失!」驻巢统帅咬牙道:「末将实在难以理解!」
总算在今日找到了几分对弈的乐趣,鳌黄钟稍微多了点耐心,与他解释道:「人族有一部兵法说,失地存人,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你当熟记。姜望这样的天骄,不会一辈子守在这里。你们今日失去的来日都可以夺回来。」
「可咱们这里风平浪静,人族大军根本不敢打过来。」驻巢统帅仍是不解:「看不到失地的风险,更看不着失兵的风险。」
鳌黄钟看了他一眼,终不耐烦再多说:「执行本王的命令。」
于是第四海巢御风而起,轰隆隆自往第一海巢方位而去,也自然地离开了沉默碑的笼罩。
只留下正在吃饭的、面面相觑的人族大军,和立在楼船船首,拧眉不语的姜望。
姜望的确等到了鳌黄钟的变化。
但等到得不是鳌黄钟消耗过大、自由来去的能力受限,也不是这位海族名将的行险一搏,而是壁虎断尾。
从双方开始接触到现在,他们并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正面碰撞。可鳌黄钟是一缩再缩,现在是连迷晶矿洞都能放弃,实在是谨慎到了极点!
恰恰是这样的对手,让姜望根本看不到扑灭敌军的可能。
当鳌黄钟决定迁移海巢,他所能遭遇的最坏的结果,也就是五座海巢都迁移。
而丁卯区域的任何一座海巢,都不可能再被人族攻破了!





赤心巡天 第一百五十二章 时来天地皆同力
海巢轰行的声音,像是无底渊中,呼唤死亡的螺号。低沉,冗长,失落。
目光扫过海巢上下士气低落的将领,鳌黄钟面无表情,只轻声说了一句:「战争并未结束。」
对于姜望的军事能力,直到现在鳌黄钟也没有清晰的认知。总觉得上下浮动过大,姑且视为一种虚实莫辨的棋风。
但大齐帝国乃至于整个现世人族当今最年轻的军功侯,却是实打实的的荣誉。绝世天骄鱼广渊之死,更是分量十足的注解。
包括他在内的许多海族天骄,一直都觉得,以鱼广渊这等癫狂更胜其祖的行事风格,要么一路癫狂下去,成为令天下强者都战栗的恐怖存在。要么就在某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以难为凡俗想象的方式,迎来轰轰烈烈的死亡。
但事实上鱼广渊的死亡,竟然没有什么波澜。
在一个毫不特殊的日子里,与姜望相撞,然后被碾灭。平静得就像是飞云楼船前的小小云翳,碎在撞角之前,甚至都没能翻起太大的浪花。
甚至于,本该由鱼广渊之死所引发的狂澜,也悄无声息地并未实现。那位以暴虐闻名的血王,竟然并未将迷界搅个天翻地覆。
由是愈见姜望之恐怖!
鳌黄钟肯来支援丁卯界域,自是有与姜望争锋的心气在。但从一开始,他定下的战略就是避其锋芒、挫其锐气、伺机而动。
他手上有一套传承自人龙共治时代的旗盘,名为「乾龙九幻大挪移盘」。旗盘分子母,一盘九旗。
乾龙盘在手,能够任意穿梭至九幻旗的落点。
他单独穿过界河,藏于野地,让部下携带九幻旗进入第一海巢。如此深潜其中,就是为了找准机会,给姜望一记狠手。
虽因护巢大阵支持不住,被迫提前出手,他也不很在意。
因为他真正把姜望当做对手,甚至于当成这一次惑世之行最大的挑战。若真能轻易得手,他反倒难以相信。
他始终把自己放在挑战者的位置,从一开始就预设了失败。
五座迷晶矿洞不战而失,是他考量之后,认为自己能够承受的代价。而他认为,这种程度的胜利,绝不会让姜望满意。
天骄天骄,年少成名,如何能无骄意?
姜武安在齐夏战场斩获大功,在天狱世界闯出大名,他能够忍受在这小小的丁卯界域里,一座海巢都不能击破吗?
鳌黄钟就是要用这丁卯界域里的六座海巢,反复顿挫姜望的锐气。一直熬到姜望露出真正的、致命的破绽为止。
所谓一鼓作气,再衰三竭。
人族大军势竭之刻,就是他鳌黄钟亮锋之时。
但若他所期待的破绽始终不出现,他也就这样承受。
已经窥见真王契机的鱼广渊都被轻易宰杀了,他在姜望亲自引军的情况下,还能保住六座海巢的有生力量,回去也不是无法交代。
--
同样的天海不存,同样的规则混乱。
在同一方界域里在这血腥的战场上,人族与海族的天骄共舞。
这边人族大军还在轮换着用饭,那边巨大的狰狞海巢已经浮空远走,一去不回头。
方元猷虽然看不懂眼前这一幕,但不妨碍他既崇且敬,热切地吹捧道:「侯爷真神人也!于迷界第一次领兵,就击败名将鳌黄钟,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上将之略!」
姜望自己拍马屁没什么水平,对别人的马屁却很挑剔,不感兴趣地摆摆手:「少在这里与我废话,去矿洞看看能掠走多少迷晶。」
方元猷讶道:「咱们不占据这里吗?以矿洞为基础,请调援军过来,很快就能再起一浮岛。」
第四海巢迁移之时,必然已经把能带走的迷晶全都带走。单纯搜刮矿洞,收获必然有限。守住这只下金蛋的母鸡,才能说是没有白来。
「鳌黄钟不死,它还归属未定。」姜望道:「我们的兵力和时间,都不要在这里浪费。」
即便悬刀挂门,在没有什么损失的情况下,就逼走了鳌黄钟,白得一座迷晶矿洞,也很难说有什么满足的心情。
他以鱼广渊祭旗,亲引大军,在丁卯界域腾挪辗转,所求的无非是彻底扫荡此域,亲手建立起一座人族营地来。
但鳌黄钟如此谨慎,几乎是直接宣告了这个目标的破灭。任他勇冠三军,奈何对手高挂免战牌。
任你媚眼抛尽,对于瞎子也无计可施。
姜望并不追击迁移中的第四海巢,而是遵循固有的节奏,率军按部就班地前往第三、第五、第六、第二海巢,挨个立下沉默碑,挨个点名。
既然鳌黄钟有承担损失的准备,那就先将这部分损失兑现。
虽说姜望并不打算驻守任何一座迷晶矿洞,收益十分有限,但只要能给敌军造成损失,那就很值得前往。
兵法有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行军的过程里对照兵书所学,方能触及先贤智慧之万一,由是愈发感佩。
丁卯界域的人族势力,兵力并不充足,守住目前的四座浮岛已是极限。哪怕海族势力让出再多迷晶矿洞来,也根本不可能守住。
调再多资源过来建立浮岛,都只是虚耗。贸然请调更多军队,在风雨将来的迷界,更不是明智之举。
此界六座海巢的兵力聚集在一起,分毫未损。姜望自知一旦离开,恐怕丁卯浮岛立刻就会迎来激烈反扑。
但也没有别的办法。
鳌黄钟的乌龟战术并不好看,却无懈可击。
除非他能以万钧巨锤敲碎这龟壳,可惜他与鳌黄钟的实力差距,并没有拉开到如此程度。
况且现在六座海巢合聚,鳌黄钟所统御的兵力,恐怕已经超过五万之数。
即便都是以海兽战士为主,在鳌黄钟这等名将的指挥下,姜望其实已经没有必胜把握。所以他把沉默碑竖立在六座海巢的聚集区域之外,大军不再行动。
在轻身出阵轰击几次海巢,都未能引出鳌黄钟后。他心里明白,此次出征的极限.....大约就在这里了。
他已决意退兵。
虽说堂堂大齐武安侯,亲自引军出击,却连一座海巢都没能击破,一座迷晶矿洞都不敢占据,必然会招致非议。
此所谓声名累人。
但声名从不在姜望的考量里。
见识过真正名将的战争艺术,他对自己的兵略水平有清醒认知。在军阵的调度上,以「在任何时候都保留反击力量、保有撤退可能」为布阵之要。在战略上虽然也有扫清丁卯界域的大目标,但具体的执行中,仍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
鳌黄钟视他为大敌,处处小心,他对鳌黄钟也警惕得很。绝不会把鳌黄钟的谨慎视作软弱,真正软弱的海族将领,怎么会在鱼广渊战死后,还敢独身来援丁卯界域?
彼此相接的六座狰狞海巢,在丁卯界域结成了孤堡。海族大军的血气,几乎蒸腾成云。
兵家有点兵之术,目光一扫,即知具体兵额。天地元力的起伏,血气的波澜,都是重要判断依据。当然,这些方面也常被用于迷惑对手。
石门兵略里当然也有李氏独传的点兵术。
姜望自认学艺不精,对鳌黄钟统御的大军数量有所判断,但并不笃为真理。
默默地望了一阵血气,在心中一声轻叹。第一次指挥
大军作战,虽说无过,也难言有功。在自身实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未能真正击败鳌黄钟这样的对手,未能真正奠定丁卯界域的局势,终究有些遗憾。
但这些遗憾,也转念即被斩去。
石门兵略有云:一夫之恨,不可以动三军。今一夫之憾,更不可以轻为三军之由。
便淡声发令:「传令三军——」
方元猷既为亲卫,也是旗官,正规整待命。
忽有斥候来报,打断了姜望的命令:「启禀侯爷!有自谓三刑宫卓清如、钓海楼竹碧琼者,阵外求见!」
姜望眉头一挑:「身份确认无误吗?」
斥候道:「应是无错,军中有钓海楼修士,认得竹姑娘。」
丁卯界域四座浮岛的兵力,都被姜望统合,其中并不只有齐军。姜望也都一视同仁。「快请过来!」姜望急声道。
1...853854855856857...8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