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下官
这一日时间还未曾到达,便是有两三个谋克打光了,而战斗力低下的辽军甚而损失的兵马是他们的十倍不止,若是这般打下去,最后剩下的人根本不足以守住护云岗,最起码的遮护都是做不周全的。
说不得还真的就为耶律延禧杀出了一条通途,在这等时候,女真儿郎也是打出了火气,“银术可,这般打下去却是不行的,俺们就是这样将本钱打得干干净净,说不定还是不能将耶律延禧就在此处。”
这名女真谋克所部打得最为惨烈,伤亡也是极重,这等话说出来也算是实情,对于两军局势看得也是透彻。
一向都为银术可所看重,在离了其他人老远的地方,便是将诸将的忧虑说了出来。
银术可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某已经用海东青与宗翰发了军情,相信在不久之后,宗翰便是能够抽调兵力回转,那个时候耶律延禧这狗贼便是插翅也难逃。
,难道你们还不相信宗翰?”
海东青即肃慎语“雄库鲁”,意为世界上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有“万鹰之神”的含义。
传说中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是中华肃慎族系的最高图腾。代表,勇敢、智慧、坚忍、正直、强大、开拓、进取、永远向上、永不放弃的女真精神。
海东青不单纯是一种真正存在的物种,类似于汉民族的凤凰图腾崇拜。也可能是一种早已灭绝的巨大鸟类,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很有可能是肃慎地(古东北)大荒之中的九凤。后世海东青形象渐小,是海东青世俗化的结果。
可是对于女真人而言,海东青便是他们最为忠实的伙伴,也只有这个最为剽悍的民族在这个冷兵器时代能够捕获到海东青。
此等神骏,极难驯服,女真人也要花费很大的手段才能为己所用。
可是辽国立国以来,那位萧太后便是规定了海东青为女真诸部的上贡的贡品。
为了稀少的海东青,女真诸部便是相互厮杀,各自抢夺,这个政治手段不可为不诛心,也正是因为如此,一直到了完颜阿骨打的时候,女真诸部才实现了一统。
海东青在用于传信方面有难得的优势,信鸽容易被飞禽捕食,可是海东青便是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见到银术可已经向宗翰传信,总算是了一口气。
……
女真鞑子虽然凶悍,但是一心求活的辽军,总是能感觉到当面女真鞑子的数量确实不多,竟然就在休整了片刻之后,大大小小的狂乱潮流,现在汇聚成数股,在凶狠而血腥的向着护云岗方向不断漫卷而起,鲜血涂满膏野。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过程当中死去,但不断的又有人马汇聚在这汹涌潮流当中,此处战场,已然全是血色。
夜色慢慢的将临下来,田野之间,营寨灯火星星点点,辽军在这片旷野当中散布出去只怕有十几里远。
这散乱分布的全军,其间有十几二十处灯火更密集一些,扎下得也是稍稍显得正式一些的营盘,其他连寨栅壕沟帐篷都没有的破烂营头,就分别依附于这十几二十处聚集而居。各处之间,在夜色当中绝不联络,一日光景未曾攻下护云岗,人心思变,这个时候,但有躁动,便是哗变营啸的结局。
就在这寂静的夜里,一阵阵轰鸣的马蹄声显得格外的急促,这声响起码不下万人,正是向大辽军中扑来,一场铺天盖地的潮流席卷而来,要彻底的抵定这场战事。
铁血强宋 第一百八十四章 恩怨了(一)
耶律延禧方才在睡梦之中,便是被震耳欲聋之声所惊醒,披甲而起之后,还未曾说话,便是见到亲卫冲营而进,“陛下,女真兵马已然回转,阿里奇所部想必已经全灭。”
阿里奇数千兵马,轻骑而出,牵制了完颜宗翰如此大军,到了这一步,已经是至尽至矣。
而当年的银术可也非是易于之辈,就将耶律延禧在此死死的拖住,将其重创,士气大减。
已经不用多想,回转之人,无非就是完颜宗翰所部大军。
耶律延禧几乎已经是完全的瘫倒在地上,“如何是好?这该如何是好?”
“陛下,大军已然成为累赘,莫不如尽出精兵,俺们往西走,总能保得陛下杀出一条血路。”那员将士说完之后便是拜倒在了地上,“请陛下速做决断。”
耶律延禧郝然站立而起,“不错,此时此刻留在此处,无异于等死,朕还有三千精锐敢战之士,还有一线生机。”
……
辽军大营,此刻已经是人心惶惶,可是各营将官总归还是约束住了下属尽力量将各自的下属约束住。
这等事情,只能说谨守营盘,实在到了撑不下去的时候,再找耶律延禧寻求下一步的方略罢。
就在这个时候,中军传来军令,“全军出动,迎击女真援军,誓死一战。”
这等军令,虽然是有些荒唐了,可是也不失为一个方法,大军固守,没有几日的粮草,还不如与女真大军一战,运气好一些,说不得还能够撞出一条生路出来。
大军刚刚一动作,远远的便是见到,在地平线的那一头,女真甲士汹涌而来,在夜色之中,无数的火把烧得满天都是红光。
这个时代,本来是极其不擅长夜战的,一来是夜里敌我难以分明,二来便是许多人有夜盲症,夜里难以视物。
所以,当女真甲士来此之时,耶律延禧已经是做出了决断,让大军前驱直扑而入,牵制住女真兵马,届时趁着混乱之际,耶律延禧便是能够有一线生机突围而出。
两军相交,金戈铁马,场面顿时便是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耶律延禧所在亲军一动也不动,都是在静静地等候耶律延禧下达军令。
“走!”耶律延禧终于是说出来了这句话,到了这个地步,也只有如此罢了。
三千将士熄了火把,将大纛就在此处,拔马便是往西而走。
完颜娄室和完颜希尹侧立在完颜宗翰之侧,场下大军厮杀,似乎并不关乎他们的事情一般。
女真大军一定会胜,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信念,而这股信念铸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奇迹,支撑起了一代王朝,也毁灭了一个王朝。
山坡之上,耶律延禧所部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完颜宗翰的视线之内,这场战事的结局,无非就是厮杀到最后,歼灭了对方的主力之后,再腾出手来,收拾主将。
当然这等战事,如果到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主帅说不得便是会领亲军杀入敌阵,改变战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待得耶律延禧所部火把熄灭之后,完颜希尹第一时间便是反应了过来,“宗翰,不好,狗皇帝怕是要逃了。”
“来人,给某牵马来,某今日若是让这狗皇帝逃走,某便不是女真儿郎!”完颜宗翰这般阵仗,便是要亲自前往捉拿狗皇帝。
却见这个时候,完颜娄室已经是上马,“何须劳动宗翰亲自前往,某可将此贼奉于宗翰面前。”
完颜宗翰安下心来,“娄室前往,某自然心安,定要追上此贼,生死不论。”
毕竟耶律延禧是这个时候辽国继位最为正统的皇帝,至于天赐皇帝耶律淳,史上也不过是把这个占据了南京幽州的小朝廷称之为北辽而已。
所以耶律延禧在女真人的心目当中分量着实不低。
宗翰大军攻伐云州,所为的,无非就是想斩杀亦或者擒获耶律延禧而已。
当然擒获的功劳自然是最大的,可是现在完颜阿骨打老皇帝性命垂危,耶律延禧是死是活已经不重要了,宗翰所要的,只是这份功勋来粉饰自家声望,将女真东路军完颜宗望压下一头,为完颜阿骨打驾崩之后,在朝堂之上争取到更多的发言权。
可以说在西路军之中,已经成为了完颜宗翰的私军了,可以想象,在阿骨打皇帝驾崩之后,便无人可以压制住完颜宗翰,军中之人只知宗翰而不知君王。
君忧臣辱,君辱臣死,完颜娄室,银术可等等诸将都是西路军之中的重将,如何不知道耶律延禧的重要性。
完颜娄室翻身上马之后便是抱拳,“宗翰且在此静候佳音,儿郎们,随某捉拿狗皇帝!”
……
天明之时,之前的辽军营寨之中已经竖起了女真大军的旗帜,营寨已经破损不堪,一些完整的营寨周围,到处都是昨夜未曾烧尽成片成片的篝火。
那些没有帐篷的辽军,将一切能披上的东西都裹在了身上,在篝火边围坐着半睡半醒,苦苦挨着这将要到达冬季的寒气。
营寨当中,却隐隐传来纵酒欢呼的声音,女真人已经在为这场战事庆功了,周遭还有不少云州村镇流离失所的女子,成群结队的披着布片毯子,尽力将自己收拾干净一些,围在那些营寨门口。
每过一会儿,就有十几条女真汉子出来,动手拖一批进去,不知道再过多久,这些鬓散乱的乱世女子,就抱着或多或少的食物从营寨里面出来,营外等候的自家老弱,顿时涌上,忙不迭的接过这些食物。
可是她们遮掩的身体之下,都是有着累累的伤痕,更不用说,那些被拖进去之后,再丢出来的女子,已经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对于这些老弱妇孺而言,这些皮肉换来的食物,也许就是他们下一天的渡日之资,多少当日契丹奚人豪族当中的金枝玉叶,此刻都是碾落成泥。
谁让大家生在这乱世,谁让大家遭逢的都是国破家亡的惨变,女真铁蹄之所在,还有安卵存焉,耶律延禧大战之中为完颜娄室所擒,整个大辽,举目四顾,已无君王。
幸而女真人所想的无非就是就是擒住耶律延禧,至于云州所在劫掠一番便是会退走,现如今,整个大辽,也仅仅是只有幽州之地的萧干和大石林牙在苦苦支撑危局。
而大宋的北伐之师,已离高粱河不远,即将在这燕地之上,终结这纠结了百年的是非恩怨。
铁血强宋 第一百八十五章 恩怨了(二)
幽州之间,风云齐动,耶律大石所部契丹兵马,萧干所在奚人部族军已然扫数出了燕京。
留守青壮不过数百,这场宋辽之间,决定性的战事将要在高梁河打响。
高梁河自古便是为燕京屏障,百年以前,宋太宗赵光义集兄弟二人积蓄多年的国力,欲图北伐幽云十六州,将大宋北患彻彻底底抹杀干净。
彼时大宋数十万禁军,战力正在顶峰之时,宋太宗携灭北汉之赫赫威势,御驾亲征,直破涿易二州,燕京城头就在眼前。
不料那时大辽,由萧太后秉政,麾下人才辈出,名将如云,于高梁河大败宋军,数十万开国禁军精锐毁于一旦,太宗身负箭疮,驾驴车而走。
尔后百年之间大宋国力虽然蒸蒸日上,可是武功一道,却是日益衰退。
大小战事打了不知道多少年,最后檀渊之盟,宋辽之间才算划定疆域。
即便如此,大宋是有野心而力不足,而辽国随着汉化日久,也是厌倦战事。
不过两国之间,绝对不可能风平浪静的存在下去,百年之间各自在政治,文化,外交各个领域之上博弈,动辄以武力相胁迫。
如此一来,辽宋双方,反而是因为这样成为了息息相关的友邻之邦。
宋徽宗决意北伐之时,朝中便是有不少反对之声,老种相公曾经也是上书痛陈利害,反对北伐。
老种相公的比喻很简单,辽国被新兴的女真人打得动摇国本,作为友邻的大宋,不但不帮邻居把强盗赶出去,还帮着落井下石,实在是不可取,来日强盗又看上了自家家业,又如何是好?
可是徽宗赵佶好大喜功,岂能听得进去,再者收复幽云十六州,对于汉家民族的确是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朝中虽然最初有反对之声,可是一但决策定下,举国上下,无不殚精竭虑,为此出力。
现在老种,小种的第一路大军已然要抵达高梁河,最多不过一日的脚程。
而所谓的前军哨探,已经在高梁河两岸与辽国远拦子接触了起来。
这等单兵作战厮杀,多的也不过是十几个人捉对,凭借的胆还真不是什么战法阵型,不过就是厮杀本事,靠的还是个人勇武。
这不过就是在大战之前对于双方甲士进行一个战力之上的摸底而已。
几番下来,也是各有伤亡,说不上谁占了便宜,老种相公大军将至这个时候,大宋哨探兵马便是再也不肯过了高梁河,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宋也未尝存了直接打过高梁河的心思,若是在渡河过程中,被辽人迎头一击,说不得这北伐大业一朝全休。
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大宋兵马即便是平安过了高梁河,但是依旧没有一个可以据险而守的扎营所在。
背河而据,乃是兵家之大忌,所谓的背水一战,不过是被逼到了绝境所在,不得不战,可以想象一下,辽人多骑兵,宋人多步兵。
大宋兵马背着高梁河列阵,而辽人骑兵冲杀过来,可以想象,大宋的兵马便是犹如下饺子一般掉下高梁河。
到了这个地步,大宋已经是不允许北伐大功存在一点点的风险性。
所谓的方略,无非就是稳中取胜,静待时机,辽人粮草最多支撑三四个月那是顶天了。
最好的办法便是活活耗垮辽人,兵不血刃的拿下燕京。
老种相公兵马先至,小种紧随其后,大军来此,意料之中,并没有抢先渡河的意思,一座座营盘,就只是在距离高梁河五里所在之处搭设了起来。
这个时候,两边的哨探也没有像之前那般,寻人厮杀,只是就这样隔着河岸,对骂了起来。
而仅仅就是在半日之后,辽人之所在,竟然一座座牛皮大帐也是搭建了起来。
大石林牙,萧干已经是尽数在此。
耶律大石身着板甲,“大王,宋人分两路来此,兵马数倍于我,俺们在此却是动弹不得。”
萧干点了点头,“当年之军,不过就是老种所在,童贯目前还在刘李河之上,不过依照某家所想,童贯最终依旧会寻机来此高梁河,两军互为犄角拱卫之势,届时便真的是铁板一块。”
这场战事,辽人天时不利,先天就落了下乘,长此下去,最后的结局无非就是被宋军拖垮,所以最有利于他们的,无非就是速战速决,以迅雷之势扫清宋军,再来一场白沟河故事。
所以这便意味着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国战,必须由辽人打响,宋人绝对不会轻启战端。
“林牙勿要忧心。”萧干只是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大石林牙之前已经向萧干献策,宋军十五万上下的兵马,两军之间,除了兵种步骑之间的差异,整体水平实际上是差不了多少的,只要宋人谨守营盘,辽人便很难有优势。
所以当务之急,不过就是应该在环庆军和熙河军未曾到达高粱河之际,先取一路,余者不攻自破。
环庆军,熙河军所在为北伐第二路大军,由童贯亲自坐镇,出涿易二州之后,沿刘李河北上,进抵高粱河,与老种小种相互倚仗,一方有急,另一方则迅速支援,包围聚歼辽人。
萧干顿了顿声音道,“林牙,依照你看,这老种,童贯,哪一路可取?”
萧干如此询问,大石林牙便是松了一口气,毕竟照此看来,萧干便是存了要狠狠的打下高粱河之战,耶律大石所忧心的不过就是萧干弃了燕京,保存实力,以满足其庞大的野心。
大石林牙何等眼色,岂能看不出萧干何等心意,之所以做出让步,不过就是想让萧干踏踏实实的打完这场仗,这也算是大石林牙为大辽国祚所尽之力。
耶律大石站起身来,“大王,此二路大军实在都是一等一的强军,末将也委实不清楚何处才是短板,现在看来,应当先做一番试探,尔后再图,某深以为,庞然大物,必有其痛处所在,还请大王信我!”
铁血强宋 第一百八十六章 恩怨了(三)
萧干陷入了沉思当中,最后只是缓缓的道:“不知林牙计将安出?”
耶律大石看了看背后的幽云地图,只是道,“宋军劳师如此,粮草辎重必然累赘,大王,某乞两路精兵,绕道于后,断其粮道,若成则宋人方收涿易二州的士气必定为之挥霍一空,大王尔后一战必然多了几成胜算!”
萧干站起身来,“林牙,非是俺不肯予你兵马,这契丹兵马本就是你麾下儿郎,没有你的话,某却是号令不动的,可是当下宋人正面两路大军,带甲之士不下十五万,俺们却不足五万,本就捉襟见肘,分兵一策实在是,行不通的,更何况,败了又如何是好?”
耶律大石如何不知萧干心思,到了这个地步,萧干无非就是有些忌惮自家,没曾想到,自家一再做出让步的姿态,即便是这个时候,萧干依旧是讳莫如深,自家独自分兵而出,对于萧干实在是触了逆鳞,可是某大石林牙一心所为的不过就是这风雨飘摇的大辽国祚,这兵权,交还是不交。
耶律大石看了看周遭的将领,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眉头紧蹙,似乎都是在担忧此事,耶律大石掸了一下身上的灰尘道,“大王何故如此,我契丹和后族儿郎本是一体,某今日就在此将大军之权全权交予大王,如若有人不从大王调遣,可阵斩之……”
耶律大石说到如此,萧干那有些壮实的身子便是站了起来,“林牙如此说,某却是不愿意听的,林牙乃国之柱石,这兵权由你我二人执掌,还不是一般?”
耶律大石抬首强自一笑,“大王说笑了,现如今皇后垂政,大王为我辽室国戚,四军大王,某还不过是大王麾下一马前卒,旌旗所指,为俺们大辽挣扎出一条生路!”
萧干上前拍了拍耶律大石的肩头,“难得林牙有此见识,某却是自愧不如,不知林牙方才所布方略有何见地?这分兵之事,轻易不得行之,林牙思之慎之……”
耶律大石如此作为,萧干自然不好再小气了,只是眼底里闪过一丝不被人发觉的狂热之意,男儿至此,除了称雄于乱世,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大石林牙的契丹兵马,为其整练的精兵,足足有近两万,一直以来萧干都是水泼不进,有此机会,萧干安能不将其紧紧的把握在手中?
耶律大石只是道,“某如何不知?不过分兵一事却是不需大王如此过滤,此事一但由某家施为,即便是败了,也能摸清宋人两路兵马的底细,为下一步计做好安排……”
萧干微微有些意动,大石林牙不愧是人杰,如此一来,宋人虚实尽数探清,便可择其弱而击之,“不知林牙需要多少兵马?”
耶律大石沉思了片刻,“三千,三千兵马足以……”
萧干有些愣在了当场,几乎没有预料到大石林牙所为的只不过就是区区三千人,即便是精兵,三千甲士又有什么打紧的,在他的底线之内,为了两万契丹兵马的兵权,六千人怎么也是放的。
“林牙此话当真?不若某予你五千兵马如何?”萧干眉峰一挑,怎么都觉得有些儿戏,虽然这燕地地形,他们已经是彻彻底底的了然于胸,要想绕道道宋人后路不是难事,只不过是要废一些时日而已,可是深入敌后,本就是兵家大忌,所谓的兵行险招往往不再于事后取得的战果,而是那个险字。
大石林牙如此行事,莫不是要轻掷儿郎性命,不管是在场任何人都心中冒出了这个想法,可是转念又将这个念头甩掉,大石林牙何等人物,对大辽忠心耿耿,用兵伐谋都是当世名将,绝对不会做如此孟浪之事!
耶律大石微微一笑道,“敢问大王,某若是以万人兵马包抄宋人后路,结果会如何?”
萧干道,“不可,虽然俺们如此可以多花费时日绕道,可是万人兵马调动,如何不能惊动宋人?再者,兵贵神速,如此调遣,安能不行事拖沓,远远不能起到奇兵之效,更何况俺们粮草不多,若是如此,恐怕大军未曾绕后,便是在半道之上耗尽了粮草……”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大王所言甚善,俺之所以只要三千兵马,盖是因为如此,若是兵马太多,唯恐惊动了宋人,届时孤军悬外,反而会成为宋人嘴边的肥肉,兵马少而快,俺可轻骑直插敌后,打其一个出其不意,即便陷入重围,某也可断然快马而走,大王虽然忧心,不过人多反而不美……”
“好,好,好,林牙行事,果然滴水不漏,林牙且自去,尔后某便听候你的佳音,指俺打哪路,管叫宋人鸡犬不留……”萧干眼神突然闪过一丝亮光,不由得也是拍手叫好起来。
……
辽军后营之中,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只是肃立在场,这里面有契丹健儿,渤海汉儿,兵甲整齐,戟戈森寒,而在最后面的却是只有三千兵马。
大辽自立国二百余年,铁骑纵横万里,版图自东而西,震慑寰宇,可现如今大辽最后的力量,不过就是这军中四万有余而已,而当下的三千兵马却是大石林牙从两万甲士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百战老卒,这些老卒近年跟着大石林牙四下转战,而大辽国事却一日一如一日,实在是令人生出了一丝绝望。
他们拥立的天赐皇帝已经驾崩,宋军再度起兵,在北面,女真鞑子已经即将打开深入幽云之地的门户,直插临门一脚,这燕京便是腹背受敌,四面楚歌的局面,如此,大辽阿保机子孙,安能不死战到底?说到底,不过就是男儿意气,不想做那女真人的阶下之囚,仰外族鼻息存活,阿保机子孙,血脉里总归是有他们的骄傲之所在。
幸而他们的英雄,大石林牙,总归是一次次挽江山于即倒,现如今,即便是是跟着大石林牙死在这幽云大地又如何,男儿当世,跟着这样一位统帅,不过是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ps:本卷最为激烈的一场大战将铺展开来,这一次下官不会掉链子了,不会断更,状态好的时候肯定会加更的,大家一起共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