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下官
耶律大石的眼光极其的毒辣,宋人的短处便是骑兵稀缺,若是一但不能将这支兵马重重的包围,便是只能看着辽军扬长而去罢了,干巴巴的在后面吃灰。
陈老都头也是不惜马力了,只不过片刻之间便是返回了所在,立刻便是安排了人手,护送马小英回返,另外则是留下四五十人原处等候,汤怀还在断后,自家说什么也要将他接应出来。
马蹄声轰轰作响,陈老都头等人的心已经绷到了极致之处,不久之后,便是见到雨雾之中,两骑飞驰而来,其中一马之上,郝然正是汤怀,另外一人则是随同汤怀断后的神策军将士。
汤怀此时此刻,肩头之上,插着一只箭羽,头盔也不知道被打落到什么地处了,只是劈头散发,双眼通红,方才辽人哨探之人有四十余人,自家兄弟拼死之下,才迁延了些许时间,留给陈老都头从容置措。
汤怀身上已然负创,足足换了三个辽人的性命,这才杀将出来,这个时候,人力马力已经空虚到了极致,汤怀紧握住马缰的手也已经没了丝毫力气,身后就是紧追的辽人。
暮然之间,汤怀便是脱力一般的跌落下马来,手中紧握的不过就是红缨长枪,却使将不出半分的气力,陈老都头见到这一刻,便是目眦欲裂,“随某上前,抢下汤都虞候……”
铁血强宋 第一百九十一章 恩怨了(八)
两拨兵马只在刹那之间,便是直直的撞在了一起,陈老都头欺身上前,只是随同有两名士卒便是扑倒在汤怀的面前,拉起汤怀便是往后拖走。
此时此刻的汤怀,眼神已然有些绝望,一双虎目,只是通红的直视,“莫要管俺,杀光辽狗,某岂能善惜此身!”
陈老都头这个时候哪里还管汤怀说的什么,拼了性命的便是往后拽,耳旁风声呼呼作响,前面十几步的距离所在,辽人和神策军已经是打到了一处,两军相接,尽是刀枪入肉之声,最前头当先的双方战马几乎都是被撞得拦腰而断,一员宋兵战马到地,就势往地上一滚,拼死了性命抱住一员辽人的马腿,活活将马腿撇断,却被那股冲劲碰得满头鲜血,还没等喘过气儿来的时候,无数的马蹄踏在他的身上,再回首,已然是面目全非。
一员辽兵手中长矛直刺当面宋兵,当面宋兵也是打老了仗的,手眼都是快到了极处,张开一支臂膀,将直刺而来的长矛夹在腋下,另外一支手将马槊紧紧握住,便是朝着辽人砸去,那辽人也是极其的悍勇,直接便是伸手向马槊抓去,虎口顿时崩裂,鲜血直流,甚而还有手骨折断的声音传出。
那辽兵不管伤势如何,只是死命的抓住马槊,不肯撒手半分,两人连拉带扯便是落下马来,一旁的宋人袍泽见此,稍稍带马而前,战马高高的人力而起,一枪便是往那抓住马槊不撒手的辽兵刺去,一股略微暗红的鲜血便是溅到了他的脸上,做完这些之后,这宋兵便是头也不回的再度往前冲去。
……
燕京的秋雨,来得绵长而细小,可是总归是下了一阵儿便是会停下来,总归是要将这鬼天气一天天的往着恶劣之处发展,将气温降到最低的所在,雨势稍微歇下来一些的时候,方才这处战场之上,早已经是物是人非,遍地狼藉的景象。
耶律大石统带两千劲卒来到此间,留下的不过就是冷冰冰的尸首,其间有宋人的,还有辽人的,时间实在是太过紧迫,照现在这场中情形看来,赢下这场遭遇战的,还是宋人。
耶律大石只是一言不发的下马,“如何了?”
“林牙,俺们哨探而出的三十员将士全军覆没,从马蹄印上来看,当面的宋人应该在百人上下,宋人留下的尸体有四十七具!”
“此间宋人兵马甲胄尽是精良,旗号为神策军!”
大石林牙转过身,“将此间尸首尽数葬了,某麾下的儿郎,不能抛尸荒野!”大石林牙翻身上马,“战死的弟兄都是俺们契丹的好儿郎,以劣势兵马杀伤宋人,纵使尽数覆灭,也没有一人做了逃兵,某大石林牙以之为豪!”
在场辽人之间都是一阵沉默,除了战马重重的响鼻声之外,一丝嘈杂之意都是没有,耶律大石继续道,“在俺们的签前面,还有数以万计的宋兵,他们呈兵高粱河,虎视燕京,俺们此行便是欲抄其后路粮道,为萧干大王探一探宋人的底子,此番前行,步步艰难,每一刻都有儿郎倒下,甚而一个不慎,俺们便是会被宋人回师,陷入重重包围,尽数全灭,某只问你们,可敢随某继续向前?”
当下便有人高声答道,“大石林牙如此人物,尚且敢于孤军直入,某等厮杀汉,不过就是为家国殉命,有甚不敢的!”
“万胜,万胜……”一股冲天的声音直传霄汉,在这短短几句话的功夫之间,方才有些颓唐的士气,便是被大石林牙三言两语之间重新振作了起来。
大石林牙拔出腰间佩刀,直往前指,“随某上前,将宋人后路打个鸡犬不宁!想要吃下燕京,也看宋人有没有一副好牙口!”
……
在刘李河所在,傍河之边便是一大片丛林,在这里树林都是连成一片,在这个时候,除了少数主城道路之间,其余的道路都是山间小路,树木也尤其的多。
要说整个中国的古文明起源,最初便是以华北平原为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3000年前在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遍布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唐朝森林覆盖率尚为百分之八十八,而现在在平均覆盖率仅为百分之十八,不得不说这个数据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
树木的大量锐减几乎都是在宋之后才愈演愈烈,近代建国之后的数字更是恐怖得没法说,可是在此时的幽燕之地上,此间依旧是树林密布,在此处,隐隐约约有飞鸟惊起,在周遭,连虫鸣之声也听不到。
一丛丛树叶之下,竟然潜藏这千人兵马,领兵之人郝然就是耶律大石的心腹将领耶律阿古哲(前面跟随天祚帝阵亡的将领阿里奇,曾经手误写成阿古哲了,现已更正),耶律阿古哲与耶律大石兵马分两路,一路抄老种小种的后路,另外一路便是由耶律阿古哲率领,包抄刘延庆,姚古后路。
此间兵马千人,一路潜行,到了目前为止,连一丝一毫的行迹都未曾让宋人发觉。
当面岳飞所在,兵马不过也只有两千有余,更何况,岳飞,雷远文统领的兵马,却是有一个大大的短处,两千人马,要遮护住环庆军,熙河军,甚而还有童贯亲军胜捷军加起来上上下下就是七万有余的大军,需要遮护的各面实在是太过宽泛,两千兵马根本就有些不堪使用,以至于到了最后,只剩下岳飞直领的两个指挥七百余人押护主要粮道。
耶律阿古哲统兵能力自然是不差的,更何况身为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他们对于燕地的地形更是了如指掌,绕道而来,到了此时,天气更是有些隐隐约约向他们这边倒过去,雨雾之中,不能视物,更添了几分隐蔽性。
他们隐匿在此间,只等夜间来临,便再度摸进,一但时机成熟,便是作为一支奇兵,直取粮道……
铁血强宋 第一百九十二章 恩怨了(九)
漫长的山野之间,一条队列布展开来,这支队列人马不多,但是队伍却是出其的长。
旌旗招展,其上书写的,郝然就是神策军三个大字,杨凌端坐于马背,相对于前两日宋军数以万计的兵马,此间兵力不多,三千便是顶天了。
本来杨凌这个时候手上能够调动的兵力也不过是五千余人,可是和岳飞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杨凌所要兼顾的依旧是泾源军和秦凤军两大野战集团军的后路,遮护面太大,保证主要粮道的也就是这三千人。
杨可世此时已经随童贯度过了刘李河,此间所在,本来还有两千不到的白梃兵重骑,可是众所周知,白梃兵此等军国大器,除非是到了正面相抗,轻易之间不得动用,更何况白梃兵不过是暂且寄存在杨凌麾下,杨可世回转,杨凌难不成还能抓着不放?
杨凌若是下了号令,且不说白梃军服不服气,听不听从号令,不是自家麾下,总是无法如臂指挥的。
此间长长队列之中,粮草车辆便足足有两百余辆,押运的差遣不归神策军管辖,其间的人,不过就是些壮汉民夫,甚而还有一些敢战士抽调出来,稍稍维护秩序,出了甚状况也是能够帮上一把手的。
神策军职责,不过就是保障粮草一路通行而已。
不比外出巡哨出几里的士卒,还要劳形于鞍马,跟随杨凌的将士,倒是有些无所事事起来。
杨凌到了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穿越到此初始时候那般懒散,无精打采的模样,举手投足都是有着凌厉的气势。
突然之间,远处烟尘四起,不远之处,定然有兵而至,可是这后路之上,除了自家宋兵,哪里还有其他的兵马,宋军行事,素来稳重,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杨凌策马回身,身侧的吴玠自言自语的问道,“是甚人来了,是敌是友?”
到了这个时候,杨凌虽然在军伍之中比之宿将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当下便是拔出腰间的佩剑,“后队转前队,将粮草护在中间,无论是敌是友,都要做出完全的准备!”
正在此时,一骑快马绝尘而来,到了杨凌近前便是扑倒在地,“小杨将主,却是汤都虞候回转,在其后路,有辽军死追,小杨将主,如何应对?”
话音刚落,便是见到汤怀与马小英数骑而来,“小杨将主,辽人精锐抄了俺们的后路,俺们行至蒙山口,却是与其遭遇,且战且退,才到了此处!回返的弟兄,不足二十人!”
汤怀本来在言语之上就不会拖沓,更不会夸大其词,到了这个时候,身后的将士身上都是带着满身的伤痕,到了这个时候,汤怀的一只臂膀甚而还是被布条虚拖着。
杨凌目光闪烁不定,“怎地,辽人追得如此之急!”
在一旁早就是按捺不住的泼韩五韩世忠却是道,“小杨将主,辽人对燕地地形甚为熟悉,不过就是起了突袭后路的心思,令得大军首尾不得兼顾,这个时候便是要收奇兵之效,如今暴露了行迹,要么就是果断回返,要么就是以快打快……”
吴玠闻之,也是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小英,却是苦了你!本是想让你和方旭一同回转涿易二州,没想到却是出了这般变故。”杨凌温柔的抚了抚马小英的发丝,马小英却是摇了摇头,“二郎,说这些说甚,你我相遇以来,有甚艰难没遇到?还不是过来了,只是方旭这孩子,一直以来都是在战火当中,奴却是有些……”
杨凌轻轻的道,“我知道,我都知道,某所做的无非就是让将来的孩子,不在饱受战火,这个时代,有我杨凌……”
一股豪气便是从杨凌头顶升起,转身说道,“此时此刻,辽军咄咄,护送小英下去,再遣人报与老种,小种相公,杨凌在此,绝不后退一步……”
汤怀想说什么,但是看着杨凌目光,似乎明白了什么,只是抱拳拱手:“小杨将主已有决断,俺还能多说什么?俺但听从小杨将主调遣而已!”
杨凌微笑:“还能厮杀否?”
汤怀一挺腰板,大声回答:“俺带伤十数处,马也伤了,不过还能厮杀!小杨将主,你下令就是”。
杨凌大笑,提马越过在身前的军官,直入前面的宋军阵列,捧旗亲卫,也紧紧的跟着他。
每个宋军士卒,都不由自主的转头看着杨凌旗号。
杨凌拔剑,猛力在空中下劈,长剑在深秋阳光映照下,闪动着耀眼夺目的光芒,马蹄声作响,杨凌驾着战马,在全军当中大声的呐喊,“此间有数百车粮草,乃大军半月之粮,不能退!决不能退,辽人已经式微,燕京指日可下。能深入到此间,这些敌人,定是辽国的精锐,但某深信,某麾下的将士,神策军儿郎更是大宋最为精锐的军队。某等就在此,掀开这场国战的第一战,看看在白沟河不可一世的辽人又多么厉害,某数战以来,令得宋军再度北伐,所谓辽人,也不过如此!
“对面的辽人,孤军深入此处,这所有的一切,就是在向俺们示威,我们大宋,就永远不可轻侮!现在轻易而退,我们前面付出的全部努力和牺牲,就付诸流水,被挫动锐气的,就不是辽国,而是我们!”
“我们就在这里和他们死战,我杨凌旗号不动,你们谁也不许退过我的大旗!辽**马已经见识了我们的锐气,现在就要让他们在我们面前粉碎!我杨凌,绝不后退一步!”
在最前头,神策军的数十员哨探兵马,已经和辽人开始接触性的作战,双方甲士杀声烈烈……
在他们身后,两军兵马已经是列阵对峙……
辽国厮杀的数十员远拦子人马,散乱的退上了丘陵,披甲战士纷纷下马,喘着粗气,耶律大石从自己大旗之下离开,策马到了他们当中,微笑询问:“如何,宋人战力如何?”
铁血强宋 第一百九十三章 恩怨了(完)
耶律大石一番问话,那辽人远拦子只是仰头大叫:“林牙,当面宋人有点份量,但是还不够瞧!咱们这次冲杀,宋人锐气已经不多了!再冲杀几次,这些南人就得崩溃!”
耶律大石大笑:“你还能冲杀几次?俺们可是一路从蒙山口追到了这里!”
那辽人捶胸厉喝:“林牙,就是再冲杀十次,俺也都在前头!涿易二州,不过就是让宋人钻了空子罢了,我要让他们知道俺们辽国好汉子的厉害!”
耶律大石笑着摆手:“那好,整理一下儿郎们,再冲杀他们一次!俺们再度杀过去,南人那时候,只怕气还没喘匀呢下一次,就要让他们抱头鼠窜,俺们追着他们屁股狠狠的打!”
“林牙放心,管教南人死伤惨重!”
耶律大石一笑:“虽然如此,可是这支南人军马,只怕没有那么易于的,一切还是以小心稳重为上!”
丘陵之下,数百步之外,宋军阵中,号角金鼓之声,缓缓响动。
丘陵之上,辽**马的目光都投了过去,就看见宋军缓缓的张开了阵列,军官在前,士卒在后,排成了整齐的阵型。
一队队的骑军也从阵列当中抽了出来,在后面结成了方阵,做为援应,辽**马在哪里起冲击,这些抽调出来做为援应的人马就会向哪里迎上去,将他们打回去!
失了马的宋军士卒,放在最中间的地方,两翼用轻骑夹着他们,这些宋军士卒,纷纷持矛在手,坐在地上,百余支长矛对着天空,此时日光正当天中,照得矛尖一片映日闪动的光芒,直反射到丘陵之上辽**阵当中。
这正是一个最为标准的迎敌阵型,这些宋军,根本就没有此刻就退的打算!
那南人统帅大旗,也缓缓移到了前面,在辽**马的注视当中,杨凌已经跃马来到了阵前,在他身边,就是浑身伤痕累累的汤怀,他那杆红缨长枪,又抄在了手中,杨凌在汤怀的护卫之下,耀武扬威的就在军阵之前来回奔驰几趟,最后立于阵前,拔剑指天,又狠狠下劈。
立马丘陵之上,耶律大石感受到这南人杨姓年轻统帅逼人的目光,刹那之间,只是涌现出惊容,只不过数月之间,此人便是有了如此际遇!
耶律大石勒马而前,辽人军列之中,只是爆发出一阵呐喊之声,“林牙,林牙……”
杨凌灼灼的目光与之相交,口中不断的喃喃的道,“林牙,林牙……”
耶律大石策马而出,“杨兄弟,两军当面,可否上前答话?”
杨凌亦自上前,目光变得有些阴晴不定起来,“你识得我?”
当日耶律大石南下出使,不仅仅是改变了名字,就连面容也是变化了不知道多少,故而此刻却是未曾认将出来,“不知阁下何人?”
耶律大石只是笑道,“某家乃是大辽南京道都统制,耶律大石,不知道杨兄弟可还记得当日出使雄州的副使耶律海东?”
“是你?”杨凌瞳孔猛地一收缩,不管是在这个时空还是在自己以前的那个时空,耶律大石之名,在历史上都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杨凌叹了一口气,“我早该想到的,早该想到的!”
“如何?不知杨兄弟,与某相战,可有胜算?”耶律大石道。
“有何畏之,杨某夺涿破易,又岂是贪生怕死男儿,今日至此,你我要战便战,何必多说!”
在杨凌身后宋军的军阵当中,爆出震天的欢呼之声:“神策军!万胜!神策军,万胜!”。
杨凌摆了摆手道,“事已至此,何必多说,战场之上,各自珍重!”
耶律大石没曾想到,一连将萧干在涿易二州留下的棋子尽数扫空,燕京前线再无屏障所在的,正是杨凌,当日出使,二人惺惺相惜,今日相见,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男儿大丈夫,却是只是在一瞬间就从震惊之中醒转过来,耶律大石这个时候也是回身,猛的大喝一声:“这次俺带军马冲杀,怎么也要将南人的大旗扯下来!”
耶律大石的声音极大,语气冰冷,身后蠢蠢欲动的大辽将士都一下子住了马。
耶律大石却不看他,只是定定的看着杨凌身影,还有宋军的大阵,喃喃自语:“前番白沟河惨白,宋人本该一蹶不振,却为杨凌所翻盘,某面前的这些南人,也许真的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对付的对手。”
他猛的摆手,策马回转自己大旗之下,大声传令,他的大旗顿时舞动,号角之声同样在宋**阵当中响起,大队大队的宋军甲士都翻身上马,有的马力已尽的甲士,干脆操着兵刃准备步战。
耶律大石目光如电:“好,就看你们这些南人,是否有那般占住燕地的本事?”
是非恩怨,便是要在此战,尽数做一个了断。
高粱河南岸,大宋西军前锋诸营,几乎是尽数逼近了高粱河前沿,老种相公已经决断,尽快全师北上,并且得到童贯的许可之后。庞大的西军阵营,展现了其强大的运营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行动起来。
老种相公所在作为第一路大军,已经抵达了高梁河南岸,摆出了好大阵势,而小种相公则是在后翼驻扎,一座座大营,就在短短的数日之内,拔地而起。
各路宋军的轻骑哨探,甚至都渡过了高梁河,前出十余里哨探,得到的军情回报就是萧干所部已经拔营而去,似乎不敢和西军堂皇阵容在高粱河左近硬撼,而是企图在燕京背城做最后的决战。
军情传来,做为这次主力进击的熙河,秦凤军上下都士气大振,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都在加紧进行,萧干这厮,也不知道是真的胆怯了还是故意示之以弱,竟然就突然撤退了,不管军心如何振奋,兵家大忌就是兵家大忌,背河而战,是万万行不通的,以老种相公的行事,都是慎重到极点,岂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场战事,对于大宋来说,能拖下去,自然就是最好的结果,打一场经济仗,不战而屈人之兵,来说兵家上策,老种相公所想,大宋诸公所想,也不外如是。
铁血强宋 第一百九十四章 风云乱(一)
老种相公毕竟是西军顶梁一般的人物,平素里与西夏作战之时,也不过就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除开年轻气盛之时,与小种相公并肩作战,每逢战事都是不落人后,在后世有人传送岳家军,杨家军,可是谁也不知道,这传承最久,为大宋立下功劳最多的,却是老种相公一家的种家军。
种氏落户西垂,历史可以从北宋初年说起,北宋自从开国两代君王建立伊始,西夏便是分疆裂土,本来西夏一带的疆域自从五代十国就是自成藩镇,不在听从中原朝廷号令,到了赵匡胤建立北宋,西夏政权已经是初具雏形,到了后来就是立国,大宋再无产马之地。
且西夏军马多为骑兵,更有令天下闻风丧胆的铁鹞子,西北边疆频频受到西夏**队的掠抢。
西夏与与宋多次发生战争,虽然各有胜负,可是那个时候太宗赵光义北伐幽云,在与辽作战之中兵败高粱河,数十万开国禁军精锐损失惨重,在最初的博弈当中,却是西夏取得了优势,关中震动,百姓万分恐慌,不少人竞想迁居秦岭躲避。
为抵御西夏,北宋王朝应大将种世衡要求,在故宽州旧地延州(今陕西延安)东北200里处建起新城,种世衡就挑选精壮青年数千人,训练射骑本领。
久经作战后,西夏人闻风不敢进犯,全城人民安居乐业。在种世衡的率领下,在较短的时间内西北边疆建起了一座抗击西夏的新屏障。为了表彰种世衡的功绩,朝廷命名这座新城叫青涧城。
种世衡在任一改过去弊端,凡政令施行之前,必先慎重考虑,初步商讨确定后,再布告征求意见,度其完全可行后,才贯彻执行。由于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威望甚高,后被调任环庆、鄜延一带负责边防,屡建奇功,后提升为东染院使兼环庆路兵马钤辖。
种世衡善抚士卒,赏罚严明,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极得人心。种世衡的军事指挥才干为当时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所赏识,北宋边疆名将种世衡祖孙三代皆有将才,时号“种家军”。
种世衡如此,其子种谔亦如此,其孙便是如今的老种种师道,小种种师中,可以说,到了现在,种家已历百年,经久不衰,也难怪当今官家赵佶如此忌惮老种两兄弟,派童贯前去制衡,经营百年的西军,现在他们已经隐隐约约有了自成藩镇的趋势,可以预见,如果不是后来北宋灭亡,西军成为地方军阀,再也不奉朝廷号令,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最起码现在,赵家君王垂拱治天下,德威天下,还没有到人心丧尽的地步,老种亲领第一路大军,就这般直直的压到高粱河之前,老种相公年事已高,到了这个时候,也是亲居前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