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一方
大厅中央,绑缚着严颜和严直。
两人傲骨铮铮,平视王灿,并没有因为是俘虏就低声下气。
王灿目光看向严颜,和声说道:“严将军,你率领的近万大军尽数已经败于我手,事已至此,不知严将军可愿降”
“休想!”
严颜想也不想,立刻拒绝了。
王灿笑眯眯的看着严颜,说道:“严将军如此干脆,莫非不担心两千士兵的安危”
严颜说道:“王太守,我已经放下武器认输,王太守也击败严某麾下大军。既然已经取得胜利,还有何求莫非王太守不仅要让眼眸认输,还想要严某心服口服的投降若是王太守怀着这般想法,严某劝王太守早早放弃,因为严某纵然是放下武器认输,也断然不会投降你的。”
王灿继续说道:“将军一时俊杰,难道还看不清楚形势”
严颜冷哼一声,干脆不理王灿。
王灿也没有动怒,他有的是时间和严颜耗着,抬头看向大厅外,喊道:“来人!”刹那间,两个士兵从大厅外走进来,朝王灿揖了一礼,等候王灿吩咐。
王灿吩咐道:“带下去,关押起来。”
“诺!”两个士兵抱拳大喝,伸手准备拉着严颜和严直离开大厅。
正当两个士兵要动手的时候,一声大喝传来:“慢!”声音落下,士兵也立刻停下来,看向王灿。
王灿循声望去,眼中露出一丝疑惑,同时也闪过一丝杀机。
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劝说李礼的唐远。
王灿微眯着眼睛,冷声问道:“汝有何事”
唐远身穿一袭淡蓝色长袍,衣袂飘飘,大步行驶走到大厅中央,他冷眼瞅了眼严颜和严直,露出冰冷的神情。
他拱手朝王
第379章 诈降
王灿回到书房,立刻写信一封,派人连夜送往南郑英雄楼,让王越着手处理严颜家眷的事情。
中国古代,交通不达,秦汉时代,都是以马匹作为传讯工具。
因此,有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三百里加急……等等都是传递消息的快慢表示。如今王灿击败严颜,事情刚刚才生,仅限于褒城内的百姓知晓。不可能是像后世网络时代,某地生的事情一两分钟后,全国各地都知道了。
严颜被击败的消息,没有十来天不可能传到刘焉耳中。这段时间,也就给了王灿将严颜家眷带至汉中的机会。
但是,能否成功就得看王越麾下探子的能耐。
处理完各项事情,王灿才去休息。
次日清晨,王灿领兵离开褒城,离开之前自然又和以李礼为的褒城大族寒暄一番,说些不咸不淡的废话。从褒城通往南郑的山间小道被王灿用巨石封住,王灿吩咐李礼派人将谷道中堵上的大石凿穿,恢复通路,以免影响行人路过。总之,王灿将积压在褒城的事情都处理好,以免遗留下来影响褒城百姓。
寒暄许久后,王灿才率领士兵离开褒城,往南郑方向行去。
大军赶路,投降的益州兵手脚全都用绳索套上,绳索的作用类似于脚铐、手铐,使得益州兵的活动范围受限,却又不沉重,只能影响他们的行动。和益州兵相比,严颜和严直则是缚住双手,乘坐马车赶路,并没有使用囚车押送。这自然是王灿为收服严颜,才会让严颜和严直享受这种待遇,否则不会让两人享受这种待遇。
马车中,严直身体靠在马车车架上,神色坦然,问道:“大兄,此去汉中生死未卜,该怎么办”
严颜摇摇头,说道:“被王灿擒获,即为阶下囚,又能有何作为”
严直嘿嘿笑了笑,说道:“大兄,我思虑良久,有一计可以从王灿手中逃脱。”
严颜盯着严直,沉默良久,问道:“阿直,你能想出办法是好事情。但是,不是为兄说话打击你,你自问想出来的办法能瞒过郭奉孝此人心思缜密,有经天纬地之才,有鬼神之能,你一介武夫,小小心思岂能瞒过他。”
严直说道:“尽人事,听天命,不管行不行,总得试一试吧。”
“你说!”
严颜附耳到严直身旁,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
严直压低声音,说道:“王灿甚是看重大兄,既然如此,大兄为何不假意投降王灿。但是,大兄的条件是将两千余益州军纳入麾下,并且领兵去攻打刘益州。若是王灿同意让大兄领兵出征,岂不是龙如大海,大兄就可以摆脱王灿的束缚。”
严颜眼珠子滴溜溜直转,思虑良久,道:“虽是诈降之计,倒也未尝不可一试。”
招了招手,严颜道:“你附耳过来,我与你仔细说说。”
两人相互靠在一起,嘀嘀咕咕说了好半天,才相互点点头,脸上露出笑容。
大军缓缓而行,继续前进,等天黑之时,大军安营扎寨,停下来歇息。严直和严颜的营帐内,两人相对而坐,都是把双手缚于身后,以免逃窜。营帐外,又有士兵看押,专门负责看押两人。
两人呆在营帐内,时不时望一眼营帐外。
“大兄,王灿想要招降你,应该会派人来找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派人呢”严直连山露出焦急之色,有些不耐烦。
严颜摇摇头,道:“不着急,慢慢等,会有人来的。”
说话间,严颜也是露出急切之色。
都已经商量好了,怎么王灿就不出现了呢
然而,事情又出乎严颜的意料,王灿在褒城县府大厅内招降他后,今夜大军停下来竟然没有派人来找他,当真是奇怪得很。时间逐渐的流逝,一个时辰、两个时辰……等到三个时辰后,营帐外依旧没有丁点声响,寂静得令人心中慌。
“哒!哒!……”
脚步声由远及近,从大帐外传来。
严直听得脚步声传来,精神振奋,朝严颜点点头,压低声音说道:“大兄,肯定是王灿派人来了,等我看我们两人配合一番,将王灿绕进去。”
严颜微微一笑,身体挺得笔直,点头同意。
不多时,营长门帘掀开。
严直偏头望去,见进入营帐的竟然是王灿,脸上更是露出欢喜的神情。有他在旁边添油加醋,严颜有很大的机会能获得王灿的信任,掌握兵权。只要有了王灿的信任,严颜就能领兵出战,逃逸出去,说不定还能一举倒戈,击败王灿。
严直目光停留在王灿身上,等候王灿说话。
严颜斜眼睥睨王灿,哼了一声,并没有出言说话。
果然,王灿走进来后,说道:“两位将军,夜色深沉,早些休息吧,若是晚上休息时间太晚,明日恐怕赶路都没有精神。”
说完,王灿点头颔,就准备离开。
刹那间,严颜和严直顿时傻眼了,怎么会是这样的情况
王灿不是想招降严颜么怎么突然间不说话了。两人脸上露出惊愕之色,都是大感失望。严直见王灿就要离开,灵机一动,急忙喊道:“王太守,我已经劝说大兄投降王太守,大兄虽然有些意动,却有两个条件需要王太守答应,否则誓死不降。”
“哦,有那两个条件,说来听听。”
王灿停下脚步,脸上带着好奇之色。
严颜昨日誓死不降,还果断的拒绝王灿的招揽,今天竟然想着投降,还真是奇怪啊!王灿双眼盯着严颜,见严颜坐在原地,依旧不动,心中更是疑惑为什么严颜在一夜之间,竟然想着主动投降。
严直轻咳两声,说道:“王太守,直劝说大兄费了好大的功夫,才让大兄点头同意。大兄有两个条件:其一,昔日之事既往不咎,不追究过往错事。同时,必须将两千余益州兵归还大兄,依旧由大兄率领;其二,王太守正在和刘益州交战,大兄投降王太守,寸功未立,愿意领兵上战场杀敌立功,替王太守攻城拔寨。只要王太守同意这两点,大兄就愿意归顺王太守,为王太守所用。”
王灿盯着严颜,见他一动不动,心中连连冷笑,脸上却也没有表露出分毫。
这哪是真心投降,分明是诈降。
第380章 刺杀刘焉(上)
益州,成都。
州牧府,刘焉书房中。
赵韪坐在刘焉对面,一言不。
此刻,刘焉阴沉着脸,砰的一声将案桌上的竹简一股脑全都推到在地上,随后低声喝骂道:“废物,都是一群废物!堂堂一方大将,竟被南郑大族的人设计杀死,当真是丢人啊!”距离邓正击杀庞羲、杨怀和高沛后,隔了四天,消息才传回成都,刘焉才得到庞羲被杀的消息。如今大军都是泠苞在主持,邓贤作为副将辅佐泠苞。
赵韪安慰道:“主公,庞羲自大,不听劝告,以至于灭亡。如今泠苞率领大军,和邓正对峙,大军气势鼎盛,一定能击败邓正。泠苞是知兵之人,率领大军一定能击败邓正,不负主公厚望。”
刘焉听了后,气呼呼的喘着粗气,好半响才平复了心中的怒火,叹道:“如今局势不明,也只能期待泠苞立功,希望泠苞不会让人失望。”
顿了顿,刘焉又问道:“严颜可有信来”
赵韪说道:“严将军攻下褒城后,屯兵褒城不出,已经成功拖住王灿的大军,让王灿不能随意动弹。褒城的局面至今仍在僵持当中,尚且没有新消息。严将军面对王灿大军,屯守褒城已经是有些困难,想要击败王灿颇为困难。如今只能等泠苞和另一路大军取得胜利,让王灿不得不回援,才能让严将军松口气,大军和王灿对峙,只能看严将军自己的能耐。”
刘焉老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道:“严将军老成持重,当为我心腹。”
此时,刘焉尚且不知严颜失败的消息。
等严颜被擒的消息传回来,恐怕都得好几天之后了。
刘焉说起严颜的事情,情绪方才好转了一些。他神色略显阴沉,低声问道:“此次和王灿交战,按照你的建议,撇开益州大族。孤也明白他们人多容易泄露消息,便同意你的提议,没有让贾龙和任岐等益州大族知晓。他们没有参与机要,如今有何动静”
赵韪眼中一抹戾色一闪而逝,说道:“尚且没有任何动静。”
刘焉道:“如此就好!”
对于赵韪心中的想法,刘焉明白。
但是,刘焉却支持赵韪的做法。因为益州大族盘踞在益州,使得政路不同,刘焉的政令无法得到贯彻。刘焉想要建立起威信,就必须要有人做打手,赵韪一心想打压以贾龙为的益州大族,正和刘焉的想法,因此刘焉才会默认赵韪的想法。
但是,刘焉又不会让贾龙为的益州大族被赵韪压得无法翻身。
若是那样,以赵韪为的人又成为新的大族,不符合刘焉的平衡之道。
刘焉需要的是赵韪打压贾龙,形成一个平衡,要把目前益州大族鼎盛的气焰压下去,让众人都明白他才是益州之主,而不是一个大家族的家主就能够影响到益州的政治决策。只可惜,刘焉垂垂老矣,精力不济,根本没有过多的精力来治理益州,更多的事情是用在安排后事方面。
赵韪眼珠子一转,转换话题,说道:“最近主公让世子参政,世子处理益州之事,刚开始略显生疏,但是熟悉政事之后,干脆刚毅,毫不拖泥带水,尽显出一州之主的风范。主公后继有人,可喜可贺。”
刘焉听了后,也是捋了捋胡须,露出一抹笑容。
换做是壮年的刘焉,听见这番话肯定会勃然大怒,毕竟是涉及到父子权利的争夺。
如今,刘焉垂垂老矣,期待的就是后继有人,赵韪的话正中刘焉下怀。如今刘焉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三子刘瑁铺平道路,方便刘瑁处理益州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刘焉才会撇开贾龙和任岐,采纳赵韪的意见,兵攻打汉中,为刘瑁处理内患。
只是,王灿是一块硬骨头,不仅啃不动,还有可能伤了刘焉的牙齿。
刘焉叹口气,说
第381章 刺杀刘焉(下)
不多时,两人来到刘瑁居住的院落中,直奔刘瑁的房间。进了屋子后,只见一个脸色苍白,面容清癯,一双眼眸乌黑透亮,带着一股灵动之气的青年卧倒在床榻上,此人正是刘焉第三子刘瑁。他看见刘焉到来,赶忙起身,要给刘焉行礼。
刘焉把希望都寄托在刘瑁身上,哪能任由刘瑁折腾自己的身体。
他快走两步,健步如风,丝毫不像是垂垂老矣的老人,走到刘瑁身前,一把摁住刘瑁的双臂,和声说道:“瑁儿,不用起身,不用起身。你身子不好,要好好休养身体,不要劳累过度了。”
刘瑁低声道:“累爹爹担忧,瑁儿之过。”
说完,刘瑁脸上露出黯然的神色,这具病怏怏的身体让他饱受折磨,非常难受。
刘焉有四个儿子,长子刘范,次子刘诞,三子刘瑁,四字刘璋。
四个儿子当中,刘瑁最为聪明伶俐,也最像刘焉年轻的时候,让刘焉非常喜欢,但是刘瑁的身体却也是最差的,体弱多病,让刘焉头疼不已。因此,刘焉才会留下刘瑁在益州,这不仅是疼爱刘瑁,更是担忧刘瑁的身体安危。
刘焉轻轻的拍拍刘瑁的手,露出慈祥的笑容,说道:“傻孩子,你是爹爹的儿子,爹爹不关心你还能关心谁。好了,你现在安心养病,不要操劳其他的事情。”
“是!”
刘瑁点点头,然后又躺在床榻上。
刘焉和善的笑了笑,又找来负责治疗刘瑁身体的医者,询问了一番刘瑁身体的病情,得知刘瑁并没有大碍,这才放下心来,
他又吩咐伺候刘瑁的侍女,让侍女好生伺候,有情况随时禀报,之后才带着赵韪离开了。两人又往书房中走去,刘焉问道:“赵韪啊,你说瑁儿老是无缘无故的昏厥,但医者却说没有大碍,到底是什么原因”
赵韪知道个屁,他瞅了眼刘焉的神色,心中不停地思虑。
良久,赵韪说道:“主公,卑职听闻成都东南五里方向有一座道观,驱邪颇为灵验,不如去道观中为瑁公子祈福,说不定能收到奇效呢”
刘焉听了后,神色一亮,点点头:“嗯,这也不错,你去准备,孤和你一道去。”
“诺!”
赵韪得令,转身去准备了。
刘焉身为益州牧,掌握一方权柄,手握生杀大权,出府一趟自然是不能有丝毫怠慢,必须要做好保护工作。刘焉一人独自返回书房中,坐在坐席上,脸上露出担忧之色,不是担心他自己的安全,而是担忧刘瑁的身体。同时,眼中也带着一丝希冀的神色,希望去道观中祈福,能够有用,治疗好刘瑁的身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