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匪我思存
首先是入关之前的皇太极,他对宸妃海兰珠一往情深,将海兰珠住的宫殿命名为“关雎宫”,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之意。海兰珠生了儿子,他大赦天下一;海兰珠病重,他抛下战事赶回盛京;海兰珠死后,他不饮不食长达数日,路过海兰珠的墓地,竟然掩面大哭,不过两年,便也病死了。清初爱新觉罗氏的另一位赫赫有名的情圣,自然是顺治。他与董鄂妃的故事有正说戏说各种版本不计其数,大家皆耳熟能详。董鄂妃死后半年他便因天花弃世,堪称另一情圣。
到了康雍乾三代,穿越小说已经把他们写得泛滥成灾。每个人都有轰轰烈烈、惆怅半生的故事。
至今似乎无人下笔晚清。其实晚清最适合写的言情男主,应该就是恭亲王。
而他因为是近代史上的人物,与其相关的史籍资料更是浩如烟海,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他本人的照片。老实说,清代的那些黑白照片,每个人看上去都是木然的、呆滞的。可是遥想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总会有眸子黑白分明、清冽地端详这个世间的时候。比如策马扬鞭、围猎木兰,那引弓弄弦的畅笑开怀;比如吟风咏月、结文纳友,那笔墨书香的相视灵犀。
想彼时应不知,后半生纠葛国事,心力交悴,还落不到一个“好”字。
在当时的历史局限里,恭亲王其实是相对开明的,他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只是对着病入膏肓的封建帝国,无论他如何使力,也改变不了其日落西山的残局。我一直好奇他真正的感情,会不会有他喜欢的一位女子,与他可堪知己?比如随父出洋归来的官宦小姐,比如有新思想的商贾女子,可以与他相识相知,在他研究西洋钟表的时候,能在他微皱的眉间添一抹喜色。这个人会是谁呢?
只是我们臆测的故事罢了。
恭亲王终归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如果他再晚生几十年,生在民国时代,他可能闲来弄一盏风月,与昏庸的帝国再无瓜葛。可惜他的身份早已注定,他生在那个时代,从二十八岁开始,便试图力挽狂澜,却终究是力不从心。
不幸生在帝王家。
他的命运是一条早就注定的路,不偏不倚,不论他愿不愿意,都得那样走下去。
曾经动念想过写一部晚清时代的言情小说,却终又作罢。因为一想到那个时代,便会记起那些丧权辱国的种种,实在没有心情风花雪月了。
可幸历史的浮尘终将散去,我们身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幸事是,可以亲眼目睹国家的富强崛起。
恭王府最著名的是海棠,每逢花开如锦,便觉春深似海。
令人不由不发思古之幽情。
站在齐檐的海棠花下,夹岸敷水,轻红飞乱。任何故事到了这里,都应该只是于春光中匆匆笑叹。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如果正巧身在北京,去恭王府看海棠吧。
2009.4.16
明媚 第52章 榴花不似舞裙红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小字文殊奴。景宗皇帝长子,母曰睿智皇后萧氏。帝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
乾亨二年,封梁王。
四年秋九月壬子,景宗崩。癸丑,即皇帝位于柩前,时年十二。皇后奉遣诏摄政,诏谕诸道。
这是辽史上关于他的描述,短短数十字,已经勾勒出一位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少年帝王。喜欢书法,十岁就能作诗,精通箭术骑射,通晓音律,还爱好绘画。搁到如今的社会,也是位超级有style的少年天才,如果再加上其出身皇家,简直是响当当的一枚钻石王老五。
耶律隆绪的生母是赫赫有名的萧绰,即萧燕燕,有辽一代最有名的萧太后。《杨家将》里就是她让整个杨家血染沙场,并生擒杨业。而在历史上,她摄政二十余年,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使辽国的军事政治实力达到顶峰。当然,她更培养了耶律隆绪这位钻石王老五。
辽国后妃基本都出于萧氏,耶律隆绪的齐天皇后同样姓萧,小名叫菩萨哥,听这个名字就是个温柔多情的女子,事实亦是如此。她是萧太后的侄女,也就是耶律隆绪的表妹。十二岁时即被选入后宫,十六岁就被册封为皇后,美貌多才,而且心灵手巧,用草莛编织出宫殿的样式,交给有司按该样式去建造宫殿。这可能是最富创意的建筑设计表达方案。而且她还设计了九龙辂、诸子车,辽史形容她“人望之以为神仙”。
史书上记载耶律隆绪对她宠爱有加,长盛不衰。由于她所生的两个儿子早夭,于是便将宫人耨斤生的儿子抱来给她养育,却从此埋下了祸根。耨斤因为生子被夺,一直衔恨。耶律隆绪病重的时候,耨斤便公然辱骂菩萨哥。耶律隆绪一死,耨斤自立为皇太后,排除异己,将菩萨哥那一脉萧氏家族的势力赶出了朝廷,并将菩萨哥迁往上京,最后又遣人逼迫菩萨哥自杀。
只是每每总觉得疑惑,既然耶律隆绪如此宠爱菩萨哥,又册立她为皇后,那么早应该替她打算周详。何况菩萨哥出身名门,父兄皆是朝中高官,又是萧太后的亲侄女,何至于被耨斤欺凌至死?后来重读《辽史》,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在元和四年,即耶律隆绪十六岁的时候,他册立了第一位皇后,在元和十九年,这位做了十五年皇后的女子被废为贵妃,而就在同年,菩萨哥由贵妃册立为皇后。
列传里轻描淡写的两句话,或许就是宫闱中不动声色的暗潮汹涌。耶律隆绪的这第一任皇后也姓萧,后妃传中没有任何一句话提及她,家世亦不可考。在宫闱倾轧中,她明显是个失败的牺牲品。这种废立背后的血腥与黑暗,永远比任何一本宫斗小说都要惊心动魄得多。
十六岁结发的妻子,温婉的小儿女,虽是富贵天家,自有一种青梅竹马的举案齐眉。十五年夫妻,未尝不是情谊深重。只是有人等不及了,菩萨哥是睿智皇后弟隗因之女,虽然同样姓萧,可是家世更为显赫,这样的人,怎么肯屈居于皇后之下,只做贵妃?
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手段,抑或是被迫,抑或是情势所逼,抑或是真的事出有因,耶律隆绪废掉皇后,改立菩萨哥。不过是一诏之事,天威难测,天意难回。后宫是寂寞的,后宫更是残忍的。萧观音的十首《回心院》亦没有挽回帝王的恩情,何况是面对后族势力强大的女子。
这位被废的萧氏皇后,她是否默默退让,是否长门清灯,是否郁郁至死,史书上并没有任何一句话记载。
于是狗血地想到,其实耶律隆绪心中亦是清楚的吧,知道她的委屈,知道自己无力回护,知道情势所迫,无可奈何。因为母后族中的少女——自己的表妹,她和她身后的庞大势力看中了皇后那个位子,即使身为皇帝,又能有什么法子去回护结发的妻子?
于是帝王的报复,或许就是无边恩宠中的不动声色。在后宫中,想要害一个人,简直太简单了,只要让她成为众矢之的,就足够了。
既然害之,自然爱之。
于是耶律隆绪将菩萨哥一宠数十年,任由她坐着精美的车子招摇,任由后宫三千蛾眉见妒,任由她无子而年老,任由耨斤生了一个儿子又一个儿子。
我想当耨斤在他病榻前公然辱骂菩萨哥时,病榻上的耶律隆绪未始不会露出神秘莫测的微笑。
耨斤,这个又黑又丑,只有一只眼睛的宫女,为什么可以生了一个儿子又一个儿子,而菩萨哥所生二子尽皆早夭?为什么耶律隆绪将耨斤的儿子给了菩萨哥养育,却又不留子弃母,反将耨斤安然安置于后宫?几十年间,耶律隆绪以最闲适的心情,布下了后宫这盘棋的最后杀着。
其实后宫中的一举一动,最清楚的人是皇帝。正因为清楚,他才袖手旁观,坐看三千美人斗宠。没有什么计谋比帝王的谋略更长远更具奇效,或许耶律隆绪早就预见并安排了身后事,只不过代他出手的是耨斤这枚棋子,剪除后党,将萧浞卜、萧匹敌等人的势力连根拔起。
这中间的阴谋算计,一定比《金枝欲孽》精彩得多。
其实许久以前就yy过耶律隆绪,在《杨不悔》里面。杨家最小的一个女儿杨九妹,迷路到了大漠之南,误打误撞闯进了大辽天子的猎场。
很狗血的一出小言。于是因为家国恩怨,杨九妹最终逃离了辽境,回到了中原,生了一个女儿,却取名“不悔”。借着杨不悔的口,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我姓杨,名叫不悔,我妈妈说这样事情她永远都不后悔。”
故事的最后只是遥遥望向北方,晴天,仿佛能看见阴山灰色的山脊轮廓。不知那万里之遥的大漠深处,是否又飘起了今年的新雪。
这个不是爱情故事的故事,被我写得短小而紧凑,其实有很多地方没有描摹透。因为就像无数次花痴之后,一旦到了真的写起故事的时候,反而特别踌躇。
相比辽国血腥黑暗的后宫争斗,还是这样近乎恶搞的故事更对我的脾胃。哪怕是国恨家仇,永不能爱。就算狗血恶俗,却实在令人yy得不亦乐乎。
2009.5.9
明媚 第53章 玉树琼枝作烟萝
这个人,其实与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世很像。
他们同样是开国皇帝的次子,同样是少年统帅,同样挥师一统中原,同样在夺嫡的腥风血雨中取得皇位。登基之后,同样对高丽进行征战,同样平定西域诸国。
不过如果真要拿他来和李世民相比,在历史上,两个人的声名不啻于天上地下,因为这个人,是杨广。
提到杨广,似乎所有人印象里都有个昏庸无道的隋炀帝。为了看琼花而开凿运河,最后导致了隋朝的覆灭。记得当年春去也,锦帆不见西归。无数野史外传曾经描绘过那场奢华的巡视,仿佛整个大运河都是用金钱与美女堆出来的难填欲壑。
稍微留意历史的人,对这样的说法都不过一哂。因为杨广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还是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而不是为了看琼花。历史从来由成功者书写,在盛唐繁华的辉映之下,短暂的隋朝如同昙花,一现即谢。何况作为隋朝最后一任皇帝,在另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崛起之时,对他的描述与看法,更带着某种轻蔑的不屑一顾。
言情小说从来是适合坏男人的,因为好男人注定背负的责任太多,到了感情面前,也许他只有百分之一可以留给你了。
诚然,杨广并不是个好男人。
虽然他的感情史看上去非常简单。由于他的母亲独孤皇后厌恶妾室及妾室所出的女子,终其一生,杨广也只有一后一嫔一贵人。对于一个皇帝而言,三个女人委实不能算多。在杨广被历数的劣迹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他调戏了父亲的妃嫔宣华夫人,野史中关于这段的描写充满了臆想与暗示,甚至有华丽丽的细节。宣华夫人如何面红耳赤,花钿不整,隋文帝如何追问,宣华夫人终于说了四个字:“太子无礼。”
这四个字奠定了杨广的骂名,无论如何,调戏自己的庶母,在中国传统道德范畴中肯定是令人不齿的。
何况在隋文帝死后,杨广继位之后,他又马上送了一枚同心结给宣华夫人。这一下子,更坐实了他的罪名。
可是若细心地去追究此事,就会发现宣华夫人的身份非常特殊。宣华夫人是陈后主的侄女,隋灭陈后,她被送入了后宫。独孤皇后死后,宣华夫人开始得到隋文帝的宠幸。在隋文帝病重的时候,突然有天宣华夫人衣冠不整地出现在他面前,向他哭诉自己被太子杨广调戏——无论怎么看,这一幕多少都带着些阴谋的气息。
首先是,如果杨广真的对宣华夫人有非分之想,他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等待隋文帝死去。对于一个多年浸淫于宫廷的人而言,对一段注定不伦的感情,这点耐性肯定会有的。就算是他急不可待地等不到隋文帝死,他也完全可以将此事做得滴水不漏,而且可以以整个陈氏家族的身家性命威胁宣华夫人。要知道那时隋文帝已经病入膏肓,而杨广摄政已久,已经基本把握了朝政。
而从宣华夫人这方来看,如果杨广真的对她有意,对她而言符合正常逻辑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她力拒杨广,此事不谐;二就是忍气吞声甚至顺水推舟,毕竟他是帝国未来的最高权力者。
如果真的是她力拒杨广,身为太子的杨广肯定要考虑后果,最佳的手段是立刻想办法将这个女人从父亲身边除掉,灭口也好,报复也好,总之绝不能冒着自己的丑事有泄露的可能的风险,此时的杨广绝对有能力做到这点。所以如果真的是他调戏了宣华夫人,他不会让宣华夫人有机会衣冠不整地去向隋文帝哭诉。
每次读到野史上关于宣华夫人这段,我怎么看这都是老掉牙的美人计栽赃——在此几百年前,貂蝉已经在吕布和董卓之间用过了。两者的区别是,貂蝉的美人计生效了,而宣华夫人的美人计失败了。隋文帝有没有听信她的话不可而知,但杨广顺利继位了,从这点来看,她是彻底失败了。
据说杨广继位后,宣华夫人宫中的宫女都十分惊恐,担心杨广对宣华夫人进行报复。谁知道杨广竟然差人送了枚同心结来,故事到了这里简直成了恶搞剧——你诬陷我对你有意,那么,请君入瓮。
不知道宣华夫人彼时是出于何种原因而要那么做,但估计她一定痛悔自己做过的事。对杨广这样的聪明人来说,他的报复会让你哭笑不得。
从小言的角度来看,杨广简直具备言情小说男主的标准配置,他是名副其实的文武全才:从“文”上来说,他写的诗比唐太宗李世民要强太多;从“武”而言,他的赫赫战功也丝毫不逊于李世民。而且他开凿运河,平定西域,开创科举制度……简直是封建时代的一个重大改革者。上次不知道是在哪里看到一个帖子,提出杨广其实是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的,这个帖子很搞笑,但非常有趣,因为杨广的某些思想,相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太超前了,包括开凿运河。如果这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允许的情况下,马上就会成为造福万代的福利工程——可事实上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又一味追求工程进度,使得无数民夫死在了运河工地上。这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也是典型的思想太超前了,结果导致国力透支。
再次将圈子兜回小言八卦,如果杨广是男主,那么谁是这部言情小说中的女主呢?
难道真的是那位宣华夫人?
不,小言的主题是唯美而浪漫,我拒绝如此想像。
那么会是那一后一嫔一贵人中的一个吗?她们是他有正当名分的妻与妾,与他生子,与他偕老,在漫漫深宫消磨自己的青春与岁月。亲情或许是有的,爱情却不见得。
或谢是他还年少轻狂的时候,母亲身边的那个侍儿,如花笑靥,给了还是晋王的他最温柔的照拂和最温暖的笑颜。于是一颦一笑,记在心底深处,却因为母亲的严厉以及其最鄙薄妾媵的态度,不敢,不允,也不能。
忽然有一日,身为太子的哥哥讨了这侍女去,他匆匆赶到殿门外,却已经是室迩人遐。夕阳照进寂寂的屋子里,她的菱花镜还搁在桌子上,孤零零似蒙上了一层灰。
不过顷刻,便即如此。
也许又过了不久,听到宫人闲谈,这侍女因为不见容于太子的宠妾,一病不起。
他终究没有去看她,却只能徘徊在深夜,仰望楼头的那弯残月。
许多年后,他终于成为帝王,连他自己都已经忘了,他曾经喜欢过这么一个女子,淡雅而天真。
直到听说到琼花,那天下无双的洁白,他忽然就想起来,她的脸那样皎洁,那样美丽。
后来再也不见了。
纵有天下,又有何用?
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重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而装饰无异。别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共用挽船士八万余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余人,谓之殿脚,皆以锦彩为袍……
《资治通鉴》中曾不遗余力地描述了他的奢华,可是这样的堆金泼玉,只怕也填不满心中的寂寞。
这一场繁华,又是做给谁看?
或者更深露重,梦醒衾寒,会忆起很多年前,母后唤着“琼华”,她便轻轻巧巧,莲步姗姗,从屏后出来,或是侍奉点心,或是捧一盏香茶。
那日他替母后抄书,她在殿内替他燃着香,并没有旁人在,他望住她。
而她只是对他笑。
那时她也不过十五六岁,单衫杏子红,双鬟鸦雏色。
是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那时候他一直想,自己总能想出法子,将来可以长相厮守。
他一直喜欢她的名字,琼华。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叽琼华。
那样美,那样好。
至死,却一直再也见不到了。
从此玉树铅作烟萝。
2009.6.19
明媚 第54章 青裙玉面如相识
记得看电影《宋家皇朝》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重大历史事件,而是在宋先生逝世之后,宋庆龄带着父亲生前为她准备的嫁妆——一整堂的黄花梨家具,独自立在凄风冷雨的船头,仿佛天地含悲。
历史上的宋氏三姐妹因为各自的婚姻,最终导致她们选择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和政治道路,宋氏姐妹三人的婚姻,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而在中国滔滔的历史长河中,比宋氏三姐妹更为传奇的,则是独孤家族的三姐妹。
鲜卑人独孤信是西魏北周的“八柱国”之一,身为北周的贵族和重臣,他的几个女儿选择了不同的夫婿。只是恐怕他自己也未曾想到,自己的三个女婿,会在命运的离奇跌宕中如何恩怨纠葛,演出一幕幕悲欢离合。
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北史后妃传》云:“明敬皇后独孤氏,太保、卫公信之长女也。帝之在蕃,纳为夫人。二年正月,立为王后。四月崩,葬昭陵。武成初,追崇为皇后。明帝崩,与后合葬焉。”宇文泰死后,宇文毓继位,成为北周王朝的第二任统治者,称为天王。但朝政大权实则掌握在其堂兄宇文护手中,因为独孤氏长女成为了北周王后,由于忌惮独孤信的权势,宇文护逼死了独孤信。独孤氏长女与宇文毓夫妻情深,可是自己的父亲被迫害致死,丈夫名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其实却是一个傀儡,在这样凶险的环境之下,独孤氏长女很快郁郁而终,死后被追封为皇后。没过两年,她的丈夫宇文毓亦被宇文护遣人毒死,夫妻二人最后合葬在昭陵。
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嫁给了杨坚,杨坚和独孤七小姐所生的长女名叫杨丽华,杨丽华被北周太子立为了太子妃。身为皇亲国戚的杨家,逐渐变得位高权重,最后大权在握的杨坚终于取代了北周,创建隋朝,史称隋文帝。独孤七小姐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文献皇后,他们的儿子则是咱们上一篇刚刚八卦过的隋炀帝杨广。独孤七小姐与杨坚的感情也非常好,“誓无异生之子”。
独孤七小姐更像是一位穿越过去的新时代女性,她要求丈夫对自己忠贞不二,不纳妾,不跟别的女人生孩子,即使他是位皇帝。而朝中的大臣们谁如果宠幸小妾、冷落原配的话,她也会在杨坚面前进行游说,让这位大臣失去皇帝的信任。这个独特的女人活了五十岁,她死后杨坚随即开始宠幸宣华夫人、荣华夫人,频频寻欢作乐,健康状况迅速恶化。杨坚临死前说:“使皇后在,吾不及此。”追悔之态,溢于言表。
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则嫁给了唐国公李昞,李昞这个名字一般人都会觉得陌生,但李昞与独孤四小姐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名叫李渊——没错,就是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李渊。
一门三皇后,仿佛是巧合。隋朝杨氏灭掉了北周,统一了中国,然后李唐又推翻了隋朝。那一段中国的历史,频频在独孤氏三姐妹的命运间兜兜转转。
这位生出了三位皇后,成为三朝国丈的独孤信,还是位超级大帅哥。著名的“侧帽”的典故,就是出自他身上。《周书独孤信传》中说他:“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意思是说独孤信是个时髦少年,喜欢洁美衣饰,所以非常出众,在军中被人称为“独孤郎”。
这么一位翩翩少年郎,有天“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有天独孤信打猎回城晚了,所以骑马疾驰入城。因为风把帽子吹得略微歪了,结果等到第二天,满城的人全都歪戴着帽子,争相模仿独孤信歪戴帽子的样子。
独孤信的风流倜傥,可见一斑。
这样一位传奇性的大帅哥,当然是言情小说男主的理想人选。不过这个题材只适合写穿越,一位穿越到古代的现代女性,遇上了超级大帅哥独孤信。在当时的乱世之中,两人相识、相恋,经历了一切悲欢离合。
他们的女儿也深受母亲的影响,尤其是其中最小的那个女儿。因为母亲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去的,所以给女儿们灌输的全是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思想:即使你爱的那个人是皇帝,他也不应该三宫六院,而是应当忠贞不二地对待你。
于是性情刚烈的七小姐嫁给了杨坚,身为皇后她始终有一份自己的坚持,并且因为这坚持,在史书上都留下了一段独特的记载。最让母亲揪心的可能是长女,北周的皇后,虽是少年爱侣,可是天年不永。而运气最好的则是四小姐,她虽然从小体弱多病,但晚景最佳,亲生儿子是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中国封建时代最辉煌的帝国由他一手缔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