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野村那些事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断欲
这样下来,账面上一百万都不到了。
退掉的钱,村民们开始修盖房屋,修盖砖房,瓦房,也有的村民购买了农用车。
近万亩的荒山包产到户,果园的管理需要拉肥料,需要打农药,需要浇水,没有农用车怎么行?
就这样,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农用车也开进了大山,家家户户全都有了农用车。
三马车可以跑长途,也可以顺着那条山道走进大都市。
没到这年的中秋,大梁山的四个村子,仿佛一下子又被召唤了起来。
这一次的大梁山彻底大变样了,到处是一水的新房,到处是干净的街道。
村民们高兴了,但是王海亮却发愁了,那就是,机器该怎么安装?工厂怎么运转?
购买机器需要钱,招工需要钱,技术人员需要钱,厂子里的其他设备也需要钱。
柳编生意,山果生意,可以让山民不再挨饿,可用来开这么大的工厂,简直是杯水车薪。
晚上,王海亮一根接一根抽烟,愁得不行。
他的媳妇玉珠也愁得不行,女人摸着男人健壮的胸肌,贴啊贴,抱啊抱,希望给男人抚慰,给男人温暖。
玉珠说:“海亮,实在不行,就去求求咱爹吧,目前也只有他可以帮咱了。那么大个厂子,整天闲着,不是个事儿啊。”
王海亮说:“不行!我不能麻烦来叔,来叔的病那么严重,我不想他为我们操心,我再想别的办法。”
玉珠问:“你还有啥办法?”
海亮说:“公鸡不尿,自有便道。我当然有办法。”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得住他王海亮。
现在,他只要用购买机器三分之一的钱,就可以将机器购买回家,而且顺利开工。
海亮的办法是这样的,他首先给了厂家三分之一的钱,拿到订单以后,他把订单抵押在了银行,然后从银行里贷出了另外三分之二的钱。
这样的话,机器就顺利购买成功了。
利用机器做抵押,这个办法是素芬帮着他想出来的,而且银行的贷款,也是素芬找人帮他办理的。
那台机器是进口的,不但效率好,质量也好。
海亮的这套饮料制作机器,不单单在z市,你就是跑遍全省,最大的饮料制作工厂,也赶不上这么高级的设备。
工厂的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负责调试,也负责维护跟维修,服务的质量也是一流。
接下来,素芬又帮着海亮注册了商标,拿到了执照。
有了商标,有了执照,就是个正规的工厂了,接下来就是招工了。
海亮把进城学习技术的几个年轻人也调了回来,给他们加了工资,让他们给村子里的工人进行了培训。
当工厂的第一批饮料制作出来,王海亮打开饮料瓶子,品尝的一瞬间,他舒展了眉头。
那是无上的美味,采用的原材料是大梁山无污染,纯天然,纯绿色的产品,甘甜爽口,而且含着淡淡的枣花香气。
第一批饮料就是枣花茶,营养非常丰富,而且达到了检测的标准,完全可以上市了。
再以后的几年,大梁山的桃子熟了,梨子熟了,漫山遍野的野杏,跟苹果也熟了。
果子哩哩啦啦,从春开四月,一直结到十冬腊月。
大梁山不但有了枣花茶,也有了杏仁露,还有了桃汁,苹果汁跟梨子汁。
大量的山果被收购进工厂,经过机器的加工成为了饮料。
剩下的残渣,是喂猪养牲口的饲料,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工厂一年四季,从来都不缺货源,用不完的山果,就拉出大山卖掉。
再后来,大梁山拥有了自己的果品批发市场,一辆辆大卡车从山外徐徐开来,将那些山果运出大山,走进大都市。人们手里的钞票滚滚而来。
大梁山的运输队最初用的是独轮车,有了山路就变成了三马车。
再后来,三马车被淘汰,换成了大批的卡车。
十年以后,王海亮手下的物流公司,就拥有了一百多辆卡车,近二百多个司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就在饮料厂开办的同时,跟饮料厂在一个大院的制药厂,也在有条不紊进行着。
海亮还是利用老办法,只付给了厂家三分之一的钱,另外的三分之二,仍旧是把机器抵押以后贷款。
制药厂的机器安装到位,他的父亲王庆祥成为了顾问,献出了所有的祖传秘方,并且制造出了第一批中药。
素芬跟张喜来帮了海亮的大忙,他们把海亮生产出来的中药,拿到了药监局进行鉴定。
鉴定通过以后,同样帮他注册了商标,办了执照。
海亮工厂的第一批药品也上市了。
现在的王海亮手下有两个工厂。
这两个工厂培养了大梁山几百个山民,解决了所有山民的失业问题。
这样的话,柳编工艺,果林的管理,药材的管理,再加上物流跟工厂的工人,大梁山的人员远远不够用了。
为了解决人才问题,王海亮又安排素芬在城里帮着他招揽人才。
大学毕业生,博士生,硕士毕业生,还有劳务市场的强壮青年,只要是能干活的,来之不拒。
你付出多少,大梁山就给你多少回报。
就这样,大梁山开始走向繁荣,走向发达,走向另一个辉煌。
数以万计的人口,好像一下子被呼唤了出来,大梁山的山道上,人流穿熙,车流量不绝。
开始的时候,那些大学生都不想来大梁山。
他们都想在都市找工作,并且生活在都市。谁乐意来这鸟不拉屎的山窝窝?
但是当他们一脚踏进大梁山,看到这里山肥水美,看到这里的万亩果园,看到这里俊滴溜溜的大姑娘,一个个脚步就不听使唤。
这里的天是蓝的,水是绿的,空气是没有被污染的。
这里的姑娘是美的,粉白的,也是野性的,微微一笑,大学生们被勾趴下一大片。
这里的小伙是强壮的,都有一副山梁那样的臂膀,都有一身古铜色的腱子肉,让那些女大学生如醉如迷。
王海亮给村子里的人开了个会,姑娘们跟小伙子们一定要大显身手,把人才留在大梁山。
姑娘们只要留下一个男大学生,让他在大山里安家落户,奖励房子一套。
小伙儿们只要勾住一个女大学生,让山外的女大学生给山里人做媳妇,为厂子里做贡献,所有办亲事的费用,他全都包了,家电,家具,房子装修也包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么优厚的条件开出来,山里的男人跟女人全都跟疯了一样,对那些女大学生,男大学生可热情了,哇哇的往上扑。<





野村那些事儿 第323章 虎父无犬女
第323章虎父无犬女
不可否认,工厂在开始运转以前,大梁山依然很穷。海亮的钱老是不够用。
五月,第一批山果成熟以后,他储备了货源。
六月,机器被安装到位。
七月,第一批饮料成功生产出来,第一批定单过来,被装上了卡车。工厂总算是见到了回头钱。
为了庆祝山村企业的第一批收入,王海亮决定,把山外的放映队请进大山,为大家演电影。
这一下可把山里人乐坏了。
山里人祖祖辈辈没看过电影,也不知道电影是啥东西。
从前山路不通,放映队过不来,现在山路通了,放映队终于开着三马车进来了大山。
晚饭刚刚吃过,山民们就人如泉涌,都搬着板凳准备看电影去。
可电影的地点,一时间没有确定。
有人说,放映的地点在疙瘩坡的大队部。
有人说,不是,是在王海亮的工厂里头。
于是,所有的村民呼呼啦啦乱跑,这边跑到那边,那边跑到这边,来回乱窜。
潮涌的人流也来回涌动,首先跑到了疙瘩坡大队部,却发现大队部的门紧锁着,根本没有放电影的预兆。
于是,大家呼呼啦啦一口气冲进了工厂。
到工厂以后,看门的不让进,说根本没听说电影在这儿放,你们到小学校看看吧,应该是在学校的操场。
于是,那些老人,孩子,妇女,还有光着脊梁的年轻人,纷纷扑进了小学校。
扑进小学校以后,他们才知道被看门的大爷给骗了,学校的大门也没有开。
铁栅栏门里面,王海亮的那条猎狗黑虎虎视眈眈瞪着大家,汪汪乱叫。
于是,这些人非常扫兴,只好往回走。
刚刚走出没多远,就听人说,电影开演了,就在疙瘩坡的大队部,***,演得真好,打得也真好,里面净是和尚。
于是这些人兴奋极了,也慌乱急了,真担心自己错过好戏。
接下来,涌动的人流一个挨着一个,纷纷往疙瘩坡大队部跑。
男人拉着女人,女人拽着男人,老爷爷搀着老奶奶,还有的妇女抱着孩子,正在给孩子喂奶,孩子头朝下抱颠倒了都不知道。
有的人被撞倒,有的人被踩在了脚底下,发出嗷嗷大叫,爹娘老子一起骂。
这帮人总算是赶上了,电影开演不一会儿。
仔细一看,大队部到处是人,站着的,坐着的,趴着的,躺着的,前排挤不动,后排也挤不动。
大队部的围墙上,树杈上,屋顶上到处是人。
大队部的里面挂着一个大银幕,三四米见方,那银幕上果然有人,嘿嘿哈哈一个劲地打斗。
原来演的是《少林寺》,就是一个光头和尚,跟一个长胡子老头打架。
果然打得不错,那些人都能飞,飞上飞下,飞高飞低,跟鸟人差不多。
少林寺放完,又演了一场,名字叫《岳家小将》同样是一大群人打来打去。
到底打个啥,谁也没看明白。
大山里的人总算是见到了电影是个啥东西……电影演完,回头一看,***,大队部的人根本装不下了,男人能被挤成女人,女人能被挤得怀孕。
有的男人在占便宜,蹭人家小姑娘的屁股,也蹭人家小姑娘的胸。
小姑娘们叫骂着:“亲娘祖***!谁摸老娘的屁股了?谁摸老娘的胸了?姑奶奶曰你仙人!”
有的人都被挤起来了,跟游泳差不多。
大队部院子里的树杈上,滴滴坠坠挂满了人,都是孩子们,还有孩子们的脚,好像是秋天的苹果,呼呼啦啦一大串。
有的孩子尿急,也不敢下来撒尿,就怕下来撒尿,自己的位置被别的孩子给抢了。
实在忍不住,于是裤子一拉,掏出小牛牛,站在树杈上向下放水。
大树的下面净是人脑袋,尿水一淋,一泡尿都撒人们脑袋上了。
树下的人发觉不对劲,天气这么晴朗,为啥局部地区会有小雨呢?
提鼻子一闻,原来是尿。于是,树下的人也指着上面骂:“谁家的倒霉孩子?这么没家教,到处乱撒尿,小心大爷给你割了,揪掉你的小牛牛,喂猫吃!”
树上的孩子就提起裤子,冲下面骂街的人做个鬼脸。
电影演完,大家还是意犹未尽,舍不得离开。
为啥里面的人会飞呢?跟咱山里人不一样。
恩恩,可能电影里的人都是三头六臂,变化无穷吧。
山里的男人野,女人野,孩子们更野。
在这些孩子里,其中就有喜凤嫂的儿子如意,也有李老实的儿子大癞子。还有王海亮的闺女灵灵。
刚才那尿水,就是如意撒的。
大癞子也尿急,但是大癞子的牛牛被割了,成为了太监,他撒尿是蹲着,站着不能尿,否则就要换裤子了。
灵灵坐在树杈上没动弹,她被电影里的情节吸引了。
她羡慕少林寺的那些和尚,一个个身怀绝技,练就了一身的功夫。
也羡慕岳家小将,同样是一身功夫,功夫可以用来精忠报国。
灵灵也会功夫,而且功夫不弱,为啥里面的人,跟爷爷教的功夫不一样,他们都会飞呢?
是不是爷爷留一手,没有教会自己?
这天晚上,灵灵回到家以后,就跟爷爷闹,非要爷爷教会她飞。
王庆祥眉头一皱,说:“你想上天啊?飞啥飞?”
灵灵说:“爷,为啥电影里的人会飞?人家说,那是轻功!你会不会轻功?”
王庆祥叼着烟锅子说:“那是电影瞎编的,要是有那种功夫,国足早他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跳高运动员也跳外太空去了……电影就是忽悠人的。”
王庆祥说的是实话,可孙女就是不信。
于是,灵灵就自己练习,每天往腿上绑沙袋,跟少林寺那帮和尚一样,坚持跑步。希望自己练成轻功。
90年,不单单大梁山在改变,孩子们也在改变。
电视已经走进了大山,电视剧也走进了大山。
孩子们几乎都被武侠电视剧给吸引了,特别是那个《射雕英雄传》,简直迷死了一代人。
大梁山的人看电视已经晚了,山外人几年前就看过这些电视剧了。
那个射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灵灵在学校的地位。
电视里有个郭靖,箭法很好,可以一箭双雕。
灵灵的箭法也很好,同样可以一箭双雕。
六岁那年,她拉着如意逃走,躲进了大山,遭遇了雪狼王的攻击。
女孩子在树上弯弓搭箭,射穿了雪狼王的左眼。
这件事在学校里传得沸沸扬扬。全校的学生都佩服她,纷纷要跟着灵灵学功夫。
王海亮的闺女成为了那些孩子们的偶像,灵灵还收了一大帮徒弟。
再后来,他们也跟电视剧里的人一样,成立什么派,那些派在学校悄然升起,其中有苹果派,香蕉派,黄瓜派,再后来还出现了菠萝派。
刚开始的时候,王海亮的闺女,是苹果派的掌门。
张家庄,李家庄,孙家庄,跟王家庄的那些孩子,跟灵灵不一派。
于是,灵灵就跟他们干仗,约定放学以后,在水塘的两边开战。
这边一大帮孩子,那边一大帮孩子,投石子开战,你扔我,我丢你。
一时间,水塘的上空石头乱飞,瓦片乱飞,玻璃瓶子乱飞。
灵灵有力气,石头子投的又远又准,常常把几个村的男孩子砸的头破血流,脑袋上净是大疙瘩。
她一派一派收拾,再后来,别管什么香蕉派,菠萝派,还是黄瓜派,都被她一个个收拾了。
她成为了学校的大姐大,那些孩子们呼呼啦啦,都成为了她的小弟。
那一年,灵灵才刚刚八岁,小学二年级。
这可把玉珠吓坏了。
玉珠深深为闺女感到担心。
因为总有孩子的家长往学校里找,那些孩子跟灵灵打架,被打得头破血流,家长们都很气愤,要跟玉珠讨回公道。
玉珠气急了,晚上回到家,抄起笤帚疙瘩,把灵灵打得满院子乱跑,鸡飞狗跳。
玉珠一边跑一边轮着笤帚疙瘩,大骂道:“你到底是小子还是闺女啊?有个闺女样子没有?整天跟那些野孩子打闹,小心将来嫁不出去,看我不打死你!”
灵灵八岁那年,玉珠就追不上她了,也打不过她。
灵灵可会功夫,整天打沙袋,脚上绑着沙袋跑步。
沙袋解下来,女孩子身轻如燕,一丈高的围墙,她跟猴子一样,一窜而过。
无论多高的房子,只要中间的缝隙可以刺进手指头,她噌噌就能上到房顶上,比耗子还快。
玉珠这边笤帚没有抡起来,再看闺女,已经没影了。
晚上,王海亮回到了家,玉珠就跟男人告状,怒道:“海亮,你整天忙,能不能管管你闺女。”
海亮问:“咋了?灵灵又惹啥事了?”
玉珠道:“今天下午,她跟一群孩子开战,用砖块砸了孙家庄一个孩子的脑袋,砸了好大一个窟窿,人家爹娘都找学校了……你告诉咱爹,别再教孩子功夫了,这样会害了她。
现在,她就在学校拉帮结派了,将来还了得?
小姑娘家,就该有个姑娘的样子,绣个花儿啊,画个画啊,帮着大人做个家务啊,织个毛衣什么的,你闺女倒好,整个一个野丫头,就知道跟人打架,舞刀弄棒的。”
王海亮整天忙,新厂刚开,机器要调试,产品要反复制作,工序问题,资金问题,还有人员问题,都是问题。
他哪儿根本没有接受玉珠的台。
玉珠说:“问你呢,听着没有?管管你闺女。”
王海亮说:“我怎么管?儿子有我管,闺女就该你管。女孩子家,我打又不能打,骂又不能骂,我能咋着?”
玉珠怒道:“那你就看着孩子长歪?将来危害社会?”
海亮道:“别说的那么严重,咱家灵灵你又不是不知道,就是好强了点,心眼又不坏,将来不会走上邪路的。”
玉珠说:“惯啊惯,看你将来会把她惯成啥样子,你就宠着吧!有你后悔的。”
王海亮噗嗤一笑,没当回事。
灵灵只有这样,才是他王海亮的闺女,真的长成玉珠那样,海亮还不喜欢呢。
我王海亮的孩子,就是要比别人强硬,就是不能受屈,谁欺负她,就让她揍谁!
孩子打不过,老子就上手!
事实证明,王海亮是有眼光的,虎父无犬女,灵灵长大以后,没有走上邪路。
她反而凭着一身的功夫,翻墙越级的本事,成为了z市消防队的总教练。而且还成为了救火的英雄。<




野村那些事儿 第324章 始料不及
第324章始料不及
十月刚过,大山里来了两个人。
他们是山外人,一身城里人的打扮。
两个人进村就找王海亮,有好心的村民将他们领进了海亮的工厂。
王海亮正在忙活,忽然看到两个陌生人进厂,非常奇怪,问道:“两位兄弟,你们找我有啥事儿?”
两个人都是年轻人,一身的西装,脑袋梳得贼亮,油头粉面的。
“请问您是王海亮王老板吗?”
“老板不敢当,叫我海亮就行了。”
其中一个道:“喔,我们是县里来的,找王海亮老板帮忙,这儿有您一封信。”
说着,他将那封信从怀里拿出来,交给了海亮。
看到信封上的署名,海亮皱紧了眉头。
这封信是李秘书写的,海亮跟李秘书已经分开五六年了。
李秘书就是城里从前县委的那个秘书,海亮的至交,素芬的表哥,也是帮着海亮搞修路款的那个。
海亮将信封展开,发现那是一封求救信,信的大概意思是,大西北秋天的时候遭遇了地震,地震过后又遭遇了瘟疫。
大瘟疫横扫了草原的牧场,哪儿成为了重灾区。
支援灾区的任务来到了大梁县,大梁县的领导咨询了李秘书,打算安排几个有名的医生,带上救援灾区的物资,到大西北去走一趟。
李秘书刚好认识王海亮,他知道王海亮是大梁县最有名的中医,医术高超,所以就跟领导举荐了他。
于是,县里的领导派人来到大梁山,准备请王海亮出山,到大西北去支援灾区。
看到李秘书的信,王海亮的心里咯噔一下。李秘书真会给老子找麻烦。
新厂刚刚运营,里面的事儿非常多,我怎么离得开?
但是县里的领导非常诚恳,对海亮抱有很大希望,特别想他去一次。
再加上李秘书的竭力保荐。王海亮有点盛情难却了。
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去吧,把厂子扔下谁管?
不去吧,救死扶伤本来就是一个医生的职责,更何况支援灾区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最后,王海亮一咬牙,对两个人说:“那好,你们回去吧,三天以后我出发。”
就这样,海亮晚上回到了家。
进门以后,他告诉玉珠,自己要到大西北去一趟,你赶快帮我收拾一下。
玉珠一听吓了一跳,着急地问:“你到大西北干啥?”
海亮说:“支援灾区,大西北跟大梁山一样,发生了地震,砸死了不少人,地震以后就是瘟疫横行,又病死了很多人,我去帮人治病,你帮我收拾一下吧。”
玉珠问:“不去行不行?”
海亮说:“不行,我答应了李哥,大男人一言九鼎,你在家里好好照顾爹跟灵灵,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我就回来。”
玉珠问:“你走了,厂子咋办?”
海亮说:“没事,厂子已经走进了轨道,家里有憨子,有建国,城里有素芬,他们会把厂子的事儿处理好。”
玉珠问:“那……俺咋办?你这么一走,俺靠谁?”
海亮一笑,他的手搭在了玉珠的肩膀上,说:“家里不是有爹嘛,还有建国跟憨子他们,芳芳也会帮你的。”
“那你这次跟谁去?只有你一个人吗?”
海亮说:“不是,还有一个人,跟我一起去。”
“谁?”
“带娣……”
王海亮不是糊弄媳妇,他这次到大西北去,的确要带上带娣。
因为带娣也是李秘书跟县里保举的人物。
王海亮这次去,是医生,而带娣,是李秘书为海亮保举的助手。
1...145146147148149...5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