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逆流伐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样样稀松
“谢殿下恩典。”赵国维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跪倒磕头。
“好了,没外人在,就不必诚惶诚恐,叩头如捣蒜了。嗯,明ri便要赶去铁壁关,你先下去歇息!”朱永兴觉得事情办完了,也就不想和这个老太监再说下去了,太累。
赵国维眨巴着眼睛并没有动地方,而是小心地询问道:“殿下,您是宗室留守,不知仪仗可有准备?”
“仓促之间不及准备。”朱永兴实话实说,记忆中的资料里没有这个,他不敢胡整,怕露出马脚。
“这如何使得?”赵国维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这如何能显出宗室之威仪,殿下之尊贵。不妥,不妥,老奴身为正承奉,职责所在,不敢怠忽,这便去准备。”
“天se已晚——”朱永兴不想折腾,刚抬手yu阻止,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已经打断了他。
“殿下身份尊贵,自当有宗室威仪,以慑万民。”梦珠走了进来,笑着说道:“即便是准备仓促,也当有一醒目标志方才妥当。”
赵国维不知梦珠身份,只见此女貌美如花,与朱永兴谈笑自若,又想起朱永兴为美se所惑,不深入缅甸的事情,顿时心有所悟,便垂手恭立。
“这是猛山克族的公主梦珠,吾的内典宝兼书堂官。”朱永兴开口介绍道:“梦珠,这位是赵公公,正承奉,对朝廷礼仪很熟悉。ri后,你可多向赵承奉请教。”
“见过公主殿下。”赵国维表面恭敬,心中却不以为然,什么公主,蛮夷女子罢了,只不过殿下为其抬高身份,可见极为爱重,却是得罪不得。
“赵公公,哦,是赵承奉。”梦珠听见朱永兴抬其为公主,心中欢喜,更觉得应该为情郎做些事情,她笑着对赵国维说道:“全套仪仗是肯定准备不及的,不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否容易制作?”
赵国维想了想,说道:“令旗却是必要,红素绫质,中黄绫为令字,可彰显殿下身份。”
“那就先做一面令旗。”梦珠点了点头,笑道:“红绫黄绫应该能找到,我族中巧手女子也是不少,其中规制还请赵承奉指点。”
“谨尊公主之命。”
“不必过于繁琐,简单些便好。”朱永兴额外地叮嘱了一句,看着梦珠和赵国维告退而出,才把目光移注到地图上。用旅游地图行军打仗,老子怕是头一个?总比没有强啊,虽然这上面的公路、铁路都基本上要忽略,但山川河流应该还是比较准确的。如果再有一张现在的地图,按照旅游地图上的比例尺重新修改的话,jing确度将是同时代的地图所不能比拟的。
只要挺过了目前最艰难的时候,逆天翻盘也不是没有希望。在南明危若累卵的时刻,世人皆畏满洲八旗之军威,而朱永兴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经过几十年的战争,人口基数本就不多的满洲八旗还剩多少,老一代、富有作战经验的满洲将领又存几人。现在多数情况下是汉人和汉人在战斗,虽然这令人感到悲哀,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看似满清席卷天下之势已成,但在血海肉山的杀戮yin威下推行的剃发令却令民间蕴含着喷薄的火山。一旦看到希望,现在江南大部分地区自称大清顺民的百姓,先前为保头颅而柔顺如羊之汉人,将为复其发服而奋起如虎。
以家族宗法儒学为源的中国人,或许能把朝代兴迭看成是天道循环,但如果有人要以衣冠相貌上强迫施行改变,把几千年的汉儒发式强行改成剃发梳辫,这不仅仅是一种对人格尊严的侮辱,简直是类似jing神“阉割”的大痛。以这种“夷狄”形象活着,死后一定有愧于祖先,再无面目见先人于地下。
只要抗清旗帜不倒,就总会有希望。因为,各族人民对满清的反抗,从来就没有停止。看看历史所载:顺治十六年,河南新蔡李奇生抗清起义;云南元江土司那嵩抗清起义;贵州土司冯天裕抗清起义;广西龙韬抗清起义;顺治十八年,山东于七抗清起义;康熙二年,广东渔民周玉抗清起义;康熙三年,贵州水西土司安坤反清;康熙四年,云南土司王耀祖反清;贵州郎岱土司陇安藩反清;康熙五年,云南土司禄昌贤反清;康熙八年,贵州凯里土司阿戎反清……





逆流伐清 第三十章 宗室入滇
而反清复明,这个口号更可谓历史悠久,传之深远。连辛亥革命时,民间尚有很多百姓这样认为。说其深入人心,或许有些过,但历史上的事情确实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逆天而行,借势而动。自己以宗室留守的身份出缅入滇,将使抗清旗帜半倒的不利局面有所好转。收拢滇省残余明军,只要暂时不为清军所灭,便可借民众反清起义之机,善加运筹,巧妙运用,未必不能咸鱼翻生,扭转乾坤。
而这正是自己作为穿越者的优势所在,知晓将要发生的事情,便可以预先准备,拾遗补缺,应时而动。自己就象助燃剂,可以使历史上注定要被满清扑灭的反抗之火烧得更旺,着的更凶,把敌人烧得焦头烂额。
不,焦头烂额并不够,要让敌人葬身火海。朱永兴用力握紧了拳头,应时而动太消极,应该掌握cao控,才更得心应手。要让反抗之火在自己的计划中,在最合适的时间爆燃。那就不再是孤立无援的抗争,而是外有助力、筹划周详的大暴动。
夜深人不静,烛火久不熄。朱永兴时而在地图前冥思苦想,时而绕室踱步,他的思绪在飞翔,飞过千山万水,飞过时光荏苒,一幅宏伟的画卷逐渐展现在他的眼前。
………………
晨雾在阳光的驱逐下散去无踪,旌旗招展,两千士兵列队开出了缅关,沿着大路向前开进。队伍前,一杆长有丈余的旗杆高举,长六尺九寸、宽三尺六寸的红底黄字“岷”字令旗迎风飘扬。
把永历入缅所弃之甲仗旗帜能用的几乎全都用上了,还真是威武啊!朱永兴骑在马上,一身戎装,甲亮盔明,头顶红缨,如鹤立鸡群般醒目。
既是宗室出征,既要以战扭乾坤,长袖纶巾便不足以示决心,显威势。朱永兴虽然不善骑马,不善战阵,也要展示出这样雄纠英武的面貌。虽然周围都是猛山克族人,并无旁人观看,但朱永兴觉得如此穿戴行军能让自己更快地适应将来的战阵,也能提升自己的信心。
落后朱永兴一个马身相随的是梦珠,虽然不喜盔甲,但她也是劲装在身,却是一副轻便的皮甲。紧身的甲胄衬得她体形凹凸有致,修长的腿,高挺的胸,纤柔的腰,再加上玉脸红唇、秀发披肩,倒显出一种异样的美丽。
大地在马蹄和大脚的践踏下,沉闷地哼着,队伍后面是长长的辎重车队,咯吱咯吱地响着前进,扬起滚滚的灰尘,更增添了行军的威势。
人上一千,彻地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这虽然是评书中的夸张之语,但在朱永兴眼中,两千兵马的浩浩荡荡,依然使他目张神驰。
现在才是兴复神州真正的开始,开始了还能停下吗?初到陌地,徬徨无着的时候;蓦然梦醒,决意入滇的时候;想到过会是如此景象吗?上天眷顾,也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才有今ri的小成就,才得到猛山克族人的鼎力相助。路漫漫而修远,迈出第一步固然艰难,但却是成功的开始。
在阳光沐浴中,朱永兴挺直了腰身,骑马还不熟练,但却不是做出畏缩样子的时候。回首望望绵延数里长的行军队伍,正对上梦珠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豪气和温情同在,困难与机遇并存,还真是令人感慨万千的复杂心情啊!
……………
铁壁关,设在今腾冲城西南五百四十里的西等练山,与之相辅助的设在布岭山顶的铜壁关。两关是控制芒哈、海黑、芒莫之要塞,城垣台周二十丈,高二丈二尺,楼高五丈四尺,明万历年间各设守备驻防公署。
雄关虽陈旧,但依然矗立山巅,而独缺少了守卫雄关的猛士,却多了一些平民百姓。对,看似平民百姓,实际上却有来头儿,他们正在此等待着朱永兴的到来。
一个便服老者坐在城楼上的椅子里,似乎睡着了,但不能不注意到他浮肿的眼皮,肌肤上病态的灰se,以及两肩的斜倾。虽然无法判断他的年纪,但不能否认,他的模样可能要老得多。
“父亲,岷世子的人马距关不到十里了。”一个年轻男子走过来,低声说道。
“嗯!”老者哼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睛,在浓密的睫毛下,竟是一双锐利的眼光。
“父亲,不必如此早便下关迎候吧?一个旁系宗室,靠着一些蛮夷——”年轻男子中等身材,肩宽臂长,体格壮实,象一个惯于忍受劳苦的人,只是眼睛里似乎总有一种倨傲和猜疑的神se。
“住嘴。”老者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年轻人的话,眼睛一瞪,猛然转过身来,年老和衰弱似乎从身上甩掉,须发苍苍竟带着不可抗拒的威严。
年轻人悚然一惊,这样的神态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赶忙低头恭谨听训。
“宗室就是宗室,放眼天下,大明还剩几位?”老者厉声训斥道:“天子弃国,名将战败,满目失意景象。此时岷世子能以宗室之尊大义入滇,撑持危局,实可贵之至。削发令下,而中国之民无不人人思螳臂拒车斗,汝难道甘心易服成夷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儿岂敢有此心?”年轻人面红耳赤,赶忙争辩道。
“复华夏,保衣冠,此为大义。”老者的语气和缓下来,语重心长地说道:“兴家族,增福贵,此为小望。听闻岷世子得神灵指点,为父还不相信。但观其所为,察其所出之计,能令蛮夷猛山克族甘为驱使,则大有兴王图霸之象。袭蛮莫土府,伏击缅军,诈取缅关,计设连环,虽武侯在生,亦不过如此。”
“父亲说的是,岷世子确不是常人。”年轻人先是附和了一句,又不无忧虑的说道:“儿子只担心若是大业不成,我家要受牵累。”
“富贵险中求,乱世之时却也正是举勃之机。此时相助为雪中送炭,他ri行事则为锦上添花矣!”老者将目光转向远方,幽幽地说道:“若真是山穷水尽——”停顿了一下,老者叹了口气,“大不了避走他国,暹罗可也。”
年轻人心中还纠结,但依然点头称是。
;




逆流伐清 第三十一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
“王旗吗?”老者的目光凝住了,注视着远方,声音有些颤抖,“没想到,没想到,有生之年竟能看到宗室出征的场景,似乎有些简陋了。可皇家,终是出了个有担当、有气魄的人物吗?大厦将倾之时,是天佑大明,国祚不绝;还是回光返照,昙花一现……”
旌旗招展,大军缓缓而行,年轻人见此威势,也不禁心中震荡。停顿半晌,他才搀扶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走下城楼。
………………
“草民郑砚北(郑昭达)恭迎殿下千岁,千千岁。”
朱永兴望着关门处伏地而拜的一群人,心思斗转,这便是大巫所说的在滇省的助力吗?不知道是何来路,能力几何?
“诸位请起。”虽然心中不太确定,但朱永兴还是跳下马来,伸手相扶。此时断不是摆谱拿架子的时候,有一分力量便多一分胜算,自己的班底还是太少了,这些全是汉人,正合自己的心意。
“谢殿下。”郑砚北带着手下叩头后才起身,脸上满是恭敬和谦卑,“守备驻防公署已经收拾干净,还请殿下不嫌陋荜,暂请安置歇息。”
“战乱危急之时,却不是奢华讲究的时候。”朱永兴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在郑砚北等人的引领下,直向驻防公署走去。
驻防公署早已经破旧不堪,经郑砚北差人打扫布置虽然难现新颜,却也干净整洁,比缅关的简陋宅第还强一些。
朱永兴与郑砚北等人在厅中落座,两个侍女便端上茶水果品。梦珠看见明女服饰,立时视线不转,显得十分喜欢。
“不知道现在滇省形势如何?”朱永兴目光只在两个明眸皓齿的侍女身上一扫,便询问起大事来。说起来,他在缅甸不过耽搁了十余ri,只是心中急切,生怕事不顺遂,冥思苦想的计划到头来是全费工夫。
“李晋王在磨盘山战败后,清军乘胜进军,占领腾越,又西追至南甸(今梁河),至孟村,因粮草不继而停止追击,回师昆明……”
与历史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朱永兴听着郑砚北的讲述,对照着记忆中的资料,对目前形势有了更充分明晰的了解。
说李定国磨盘山战败并不准确,如果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应该是惨胜才对。李定国所部固然兵将损失严重,但清军也伤亡惨重,被斩杀的包括两名国公,十八名都统(内有赵布泰的侄子多波罗、祖大寿的长子祖泽润),是清军与南明作战以来阵亡高级将领最多的一次。
如果没有叛徒告密,这很可能是南明军队大翻盘的转折点。朱永兴深自慨叹,名将啊,有没有运气也非常关键哪!
郑砚北一边讲述,一边暗中观察朱永兴的神se。如今的形势可以说是万分不利,云南三江以内的大城要地基本上被清军占领,残余明军虽然为数尚多,但都退到边境荒凉地区,各自失去联系。而面对危局,朱永兴的神情相当平静,好象早已预知一样。泰山崩于前而se不变,非常人所能也,郑砚北心中对朱永兴的评价又提高不少。
事实上,朱永兴当然知道将要面临的恶劣形势,所以也没有大惊小怪、变颜变se。只是,他心中起了疑惑。按照目前的信息传播途径,口口相传,以讹传讹,这郑砚北如何能得知这许多情况,而且较为准确可靠。
“不知郑老先生作何职业?”既想依靠他们,朱永兴自然要打听清楚底细,待郑砚北一讲完,他便开口询问。
“可不敢当先生之称,草民不过是个小商人。”郑砚北恭敬地欠身回答道:“先祖不怕险阻,披星戴月,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风雨冰霜,才挣下了现在的小小家业。”
朱永兴眨着眼睛,琢磨着郑砚北所用的这几个形容词,蓦然,几个字跃入了他的脑海,他试探着说道:“茶马古道,马帮……”
郑砚北愣了一下,神情更加恭谨,“殿下聪慧,一猜便着。”
原来如此,朱永兴轻轻吐出了一口长气,身体放松,向后靠去。
茶马古道起源于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在抗ri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也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nai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却不产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且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xing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ri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ri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而“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一种约定成俗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了若干支线,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
在当驴客的时候曾游览过茶马古道,听过导游了讲解,朱永兴心中也大概猜到了郑砚北消息灵通的原因,他笑着赞道:“秘境云南茶马道,普洱遗风茶马香!你的先祖能无惧盗匪、不畏艰辛,以勇往直前的气魄开拓家业,吾甚是羡慕,甚是景仰!”
;




逆流伐清 第三十二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
在古代,被人称赞祖先,那是莫大的荣耀。郑砚北见朱永兴不以其商人身份而轻视,竟由衷激赏其祖,不禁感动莫名,立于其身后的儿子郑昭达也面露激动之se,而另一位瘦削枯干的中年人则目光一闪,若有所思地望了朱永兴一眼。
“殿下——您如此激赏草民先祖,草民——”郑砚北几至泣下,yu说出什么结草衔环、誓死相报之类的忠言,却已经被朱永兴抬手打断。朱永兴笑着问起了更详细的事情,郑砚北抖擞jing神,一一作答。
其实这并不全是朱永兴邀买人心之语,而是他确实很欣赏茶马古道上的拼搏者,而这些人的冒险jing神,也是朱永兴身上所拥有的。
说到茶马古道,就一定要说行走其间的马帮,他们的冒险xing是人所共称道的。哪怕在今天,那些职业探险家所谓的壮举,跟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涯相比,也会黯然失se。
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获利,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而这种冒险往往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意上的冒险。马帮大多活动在现代商业社会远未成熟的时期,法律不仅不完善,在许多地区简直形同虚设,马帮要做的每一笔生意,都有着极大的风险,加上政治局势的极不稳定,更增加了这种风险。有的人固然因为马帮贸易而兴家发财,但更多的人干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仍然一无所有。
二是面对严峻的大自然的冒险。马帮运行的茶马古道各条线路,自然环境大多都非常危险艰苦,风霜雨雪,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兽毒虫,瘟疫疾病,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绝大部分时间的野外生活,对任何一个赶马人和马锅头都是严峻的考验。不知有多少赶马人和马锅头就这样弃尸荒野,死于异国他乡,有时甚至连收尸的人都没有。
三是土匪强盗的威胁。尽管马帮都是全副武装,但仍不免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损货的事时有发生。
这种种特殊的生存境况,决定并造就了马帮的冒险jing神,而这种冒险jing神在冯砚北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几乎希望渺茫的时候相助于朱永兴,这难道不是一种绝大的冒险吗?
“你们郑家主销的是普洱茶——”朱永兴若有所思地轻轻颌首。
普洱茶主要产于思茅、版纳一带,由于受交通条件、运输工具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大量茶叶一直待沽山中。云南马帮的介入,为普洱茶大量外运提供了交通运输工具。除销本省外,以销四川、康、藏为大宗,间销安南、暹罗、缅甸及我国沿海沿江各省。
“茶马古道历史悠久,同行向有沟通联络。”郑砚北生恐朱永兴小看郑家势力,赶紧补充道:“彝人后裔普氏,哈尼后人王氏、白氏、李氏,汉族昆明杨氏、玉溪陈氏、曲靖黄氏等,大家都是世居云南,祖先或是茶马古道的马帮,或是茶人,皆心向大明,可由郑家联络之。”
这真是一支暗藏民间,却实力不俗的力量啊!朱永兴心中狂喜,直叫“老天保佑”。这难道就是时来天地皆同力,或者说磕睡来了送枕头。
不能否认,马帮的兴起和运作,是为牟利发财,但与jian商不同,他们身上充斥着勤勉、宽容、守信、爱国和反抗的可喜jing神。
而且,由于马帮的各项工作完全靠赶马人的分工合作,所以每个赶马人都必须是多面手,要具备很多的本事和能耐。比如要懂四时节令、天气变化,要能辨别方位道路,通晓各民族语言;更要识骡马的xing情,会算帐识货,持武打仗,支帐做饭,砍柴生火,识别野菜野果,上驮下驮,钉掌修掌,找草喂料,乃至医人医畜等等。
现成的情报网络啊,再加上无数的向导,信使,间谍,兽医,大夫,气象员,野外生存专家……朱永兴的脑海里冒出了很多名称,脸上愈发笑得开心灿烂,言辞也愈加热情笼络。
……………
郑砚北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卧室,打了个酒嗝,推开搀扶他的郑昭达,走到窗前,望着天空,已经是醉态全无。
天空里,被灰白se的云块所掩蔽住的月亮正突出包围,露出皎洁的玉面。云块如战败了似的,无力地四下消散,将偌大的蔚蓝的天空,完全交与月亮,让它向着大地展开胜利的光明和微笑。
“父亲——”郑昭达上前轻唤了一声,惊讶于父亲前后的判若两人。
“云开月出。”郑砚北伸手一指,意味深长地说道:“不错的兆头啊!”说完,他转向瘦削的中年人,笑道:“老易,你如何看?”
“殿下确实非同常人,睿智谋深,更善笼络。”易成沉吟了一下,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厦将倾之时,竟能镇静自若,难得。”
“仅只如此吗?”郑砚北并不满意地摇了摇头,缓缓说道:“笼络是殿下慧眼识珠,只寥寥数语便知其重要,并能列出大用之处,又岂是睿智谋深能够置评的。身在此处,便能预测来投之明军,并让我等派人联络,神灵之事,当确实为真。”
“此事尚未得证,似乎不可过早信之。”易成还有几分怀疑,想了想说道:“暂且观之,ri久可见也。”
郑昭达面对父亲倒也不在心中隐藏,直言道:“父亲要全力相助殿下吗?咱家的生意——”
“咄,井底之蛙。”郑砚北语带斥责,却面露笑意,“天下还有比现在所做更大的生意吗?”
郑昭达苦笑了一下,嗫嚅道:“父亲收了殿下财物,孩儿便知父亲决心已定。”
由于并非处于法制社会,马帮的经营几乎完全靠的是信誉和信用,这是一个千百年来的传统。他们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十分干脆果断,而且说到做到,绝无戏言。只要预先交付一点定金,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完成工作。
1...7891011...2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