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卷三 千古奇功 第257章 土井市之进
卷三千古奇功第257章土井市之进王茂如又是乐得前仰后合,这老头挺有意思,真爱开玩笑,说道:“伯苓先生,此次我请你来,实在是有件事想要求你。”
“请讲。”张伯苓见他正色了,自己也严肃起来。
王茂如道:“我想邀请伯苓先生担任担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为全省规划教育!”请张伯苓担任教育厅长,也是王茂如几番考虑下的决定,当然他不知道张伯苓是否愿意。这张伯苓是南开大学的创始人,而南开大学是民国理科院校的第一,当之无愧的理科第一院校,什么清华(同期为工科学校)同济(此时仅仅是医学院),远远不如南开。南开也为民国培养了无数的人才精英,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清华和复旦等学校才逐渐追赶并超越了他。
民国四大名校分别是蔡元培之北京大学,张伯苓之南开大学,竺可桢之浙江大学以及张学良之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是31年前四大名校,1931年之后随着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学流亡,梅贻琦之清华大学取代了东北大学成为新的民国四大名校)。这些人,除了张学良是挂名,其他人都是教育专家,如果〖中〗国的教育由这些教育专家做主,而不是研究做官的官员做主,那还用跟什么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学习,这些人已经铺设好了路,可惜的是,他们的未来只是地位崇高,他们的理想和理念却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关于南开大学的地位,大家可以理解为西门的一家之言,以为谬参而已,不必较真。)
张伯苓几乎不敢相信,王茂如会有这么一个请求,居然是请自己做教育厅厅长?他……真是大胆啊,居然请一个骂了自己的人做教育厅厅长,自己几次三番拒绝袁世凯段祺瑞的邀请拒绝做官。就是想好好的教育下一代,不想官场应酬。稍作一想,张伯苓倒是很大气地站起身做了一个揖。却仍旧拒绝道:“让尚武将军失望了,我张伯苓天生不是做官的料,只能好好搞我的教育而已。”王茂如想要说话,张伯苓知道他想挽留。心下也有些感动,不过他的性格向来如此,道:“将军不用再劝,张伯苓若是有意做官,早早便做天津教育长了。只是在下无心官场。”
被人拒绝感觉真不好受啊,王茂如叹了口气,忽然问:“伯苓先生为何一定要从事教育而不为官?我想其中一定有一个故事,还请先生讲讲,一解我心中疑惑。”
张伯苓道:“我出生于天津一个秀才家庭,光绪十八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习驾驶,但是可以说我是航海驾驶班最好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光绪二十年。我和十七名同学完成堂课。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光绪二十三年,承甲午败绩,列强强盗的协议既成,清廷派大员到山东办理接收和转让手续,我也随舰前往。船到威海卫的头一天,我亲眼目睹降下〖日〗本的太阳旗。升起〖中〗国的青龙旗。第二天,又降下〖中〗国的青龙旗。升起英国的米字旗。目睹这场‘国帜三易‘的接收和转让仪式,让我永生难忘这一丧权辱国的场面。从威海卫归来之后。他决定退役。光绪二十九年,我乘暑假航海东渡,亲眼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盛况,领略了〖日〗本对教育的重视及办学规模和教育方法,深受启发。光绪三十年,经过四个月的细心考察后回国,我决定成立中学,遂将严、王两私塾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成为学堂的学监。”
王茂如听到他亲眼目睹降国旗之屈辱,感同身受一般,道:“甲午海战,非败于军人,实败于政治,败于政治啊。”
张伯苓婉言谢绝了王茂如的邀请,却也没有把话说死,一定不能当这个教育厅长,王茂如说再请伯苓先生考虑考虑,便回到督军府。
回来时候,卫队长商元青正在对一百多个少年卫队士兵训练,这些都是王茂如收养的孤儿,自从李北仓把燕子门从北京搬到了齐齐哈尔之后,这些收养的孤儿们也来到了这里。识字的都被送到了飞行培训班,不识字的有的进了燕子门练习武艺,以后做个保镖,但大多数都进了王茂如的卫队做起来少年卫队来。
见王茂如到来,少年卫队立即全体敬礼,喊道:“恩帅好!”
这个恩帅和外人的叫法不同,王茂如三年前收养他们,给他们吃喝住学,给他们地位,如今一个个都成了半大小伙子,接受的是传统教育,知恩图报自然对王茂如感恩戴德,王茂如笑着冲大家点点头,回礼,说:“很好,穿上军装,以后好好干,你们都是我的心腹,我必重用,你们每一个人将来都必定出人头地。”
“谢恩帅。”
王茂如进了督军府后院,在左家姐妹住的院子里,左玉琢和左玉婵正在逗着两个小孩儿,俩小孩哈哈笑着,因为营养充足,两个小家伙都胖嘟嘟的,粉嫩的可爱。
小家伙们如今才四个月大,还比较认生,王茂如过去要抱的时候,惹得两个小家伙都哭喊起来,王茂如气道:“两个小狼崽子,老子养你们喂你们,把你们养的白胖白胖的,如今连抱一下也不肯。”便瞪大眼珠子盯着两个小家伙,小家伙们哭得更甚,大儿子王宗鼎一边哭一边还伸手抓他胡子,女儿采薇见小哥哥抓,也伸手抓,逗得玉琢和玉蝉咯咯娇笑不止。王茂如叹口气说:“小兔崽子,哭也不老老实实的哭,将来肯定有出息。”便把两个小家伙递给一旁的嬷嬷,玉琢笑说:“爷你跟小孩子一般见识,丢不丢人?”
“哈哈,这两个小家伙可得看好了,还没懂事儿呢就这么调皮,将来长大了还得了。”王茂如道。
“你这个做爹都管不了,我俩怎么管呢。”玉琢笑道。
“实在不行就揍。”王茂如说。
玉蝉笑道:“打不得。”
王茂如一把抱住两人笑说:“我说的是揍你俩,都不好好管管,哈哈哈。”
“讨厌呢。”玉蝉捶了他一下。
又说了一会儿话,魏东龄报告说,有〖日〗本代表来拜访。王茂如心说〖日〗本代表,什么意思?自己对〖日〗本人一向是敬而置之却也没有可以疏远,可能是自己如今不比从前了。从前在呼伦贝尔之地太过偏远,与〖日〗本人的交集不多,但如今作为黑龙江省督军,主政黑龙江。自然是和〖日〗本人有了交集,将来若是要拿下东四省,恐怕会天天打交道了。魏东龄递过来名帖,名贴上写着几个名字,其中之一让王茂如大吃一惊。〖日〗本关东军代表土井市之进大佐,随同参谋有冈村宁次少佐,米内光政中佐,小矶国昭少佐以及松井清助大尉。这五人之中,王茂如别人不认识也就罢了,这冈村宁次可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日军华北军区总司令,号称〖中〗国通,曾经提出三光政策的老狐狸。〖日〗本二战战败之后居然做起了国民党的剿匪高级参谋。后来去了台湾安顿晚年,活到了82岁,可以说是〖日〗本战犯之中唯一一个善始善终的。
这帮小鬼子可都是〖日〗本军方之中搞情报和外交的,他们来干嘛来了?
“这个土井市之进是谁?”王茂如问身旁手下道。
魏东龄道:“土井市之进是〖日〗本陆军士官学院出身高材生,毕业之后一直担任〖日〗本陆军参谋部亚洲课参事,日俄战争后期调往〖中〗国负责搜集情报。之后曾经在关东州也就是大连担任关东都督府二等参谋,之后调回〖日〗本陆军部担任东亚研究会一等秘书。因为郑家屯事件。作为〖日〗本全权代表处理负责与我国交涉。”
“郑家屯事件啊。”王茂如叹了口气,这郑家屯事件说起来也是东北军的血性。可是下场却很惨,再一次说明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事件发生在民国五年8月13日,也就是王茂如整顿黑省的时候。一名〖中〗国儿童在郑家屯镇鱼市街吃瓜,不小心将瓜子甩在街中闲逛的广济药房日商吉本喜代吉身上。日人大怒,把〖中〗国儿童扭住痛打。驻扎在郑家屯的奉军28师〖中〗国士兵路经此街,见日商痛打〖中〗国儿童,急忙上前劝阻,吉本喜代吉不服,将〖中〗国儿童推搡至路旁,便向〖中〗国士兵脸上连击。〖中〗国士兵见日商如此蛮横,忍无可忍,被迫还击。此时围观群众纷纷鸣不平,日商怕寡不敌众,逃之天天。
当天下午〖日〗本警士河赖同中尉井上松尾带日兵20余人,全副武装跑到28师旅辨认同日商冲突的〖中〗国士兵。河赖和两名日兵抢步将岗兵拘捕,缴下枪支,其余日兵一哄闯进院内。这时一个〖中〗国护兵身背****,从屋内走出,〖日〗本兵立刻扑将过去,夺下枪支。在争夺中,不断枪响弹发,〖日〗本兵借机一齐开枪。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混战,28师士兵死5人,伤3人,〖中〗国行人伤1人,日兵死6人,伤数人。
此事发生后的第三天凌晨,日军由四平街派来援兵,并在郑家屯郊外架起5门大炮,扬言要炸平郑家屯。与此同时,在郑家屯张贴布告“从郑家屯到四平街,不许华人进入,违者格杀不赦。”
县知事靖兆凤闻讯立郎召集商务会长和当地土绅名流30余人,前往消尔沁日军营地,与日军军官谈判,靖知事首先承认事情的发生纯属误会,表示歉意。希望以和谈形式解决此事伯。为表示诚意,靖知事愿以个人性命和财产担保。日军中尉井上松尾向靖知事提出要求,把28师撤出辽源县城,不得停留。靖知事和28师商量,为了避免中、日官兵再次冲突立刻开拔城外驻扎。17日晚7时,日军骑兵120人到达辽源县,随后又到日兵320科人,他们分别抢占了28师驻地。
21日关东都督照令张作霖,要求郑家屯到四平街铁路沿线30华里内的〖中〗**队全数撤离。随后,日军占据〖中〗国兵营。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卷三 千古奇功 第258章 《民四条约》
9月2日,驻北京的日本公使林权助向外交总长陈锦涛提出8条无理要求即:一、严责28师师长冯德麟;二、严惩参与军事冲突的军官和士兵,将28师所有将领免职;三、中国政府向日本士兵公开道歉,并令东北各路长官不准自己的士兵与日本军队发生冲突;四、日本警察所在驻守在南满所有地区;五、在南满及内蒙,中**队可聘请日本人为军事顾问;六、聘请日本人为军事教授;七、给日本死者家属以赔偿;八、奉天督军向日本国谢罪。
想到了日本人的无理,王茂如唏嘘一阵,俄国日薄西山,但日本蒸蒸日上,而中国却陷入混战,也难怪俄国人可以隐忍,日本人却咄咄逼人,中国只能受夹板气。
“到客厅吧。”王茂如淡淡地说,整理了一下之后,便带着秘书官周泰道和张伟以及副官们来到客厅,见到了这些穿着军装或黑西装的日本人,当先一个身高一米五几留着仁丹胡眼睛硕大穿着西服的敬礼中年男人用纯正且带有东北口音的汉语,说道:“很高兴见到将军阁下呀。”
“嗯,我也很高兴见到日本客人,请坐,请坐。”王茂如作出一脸笑容说道,几人坐下之后,王茂如说道:“不知道大佐先生来到这里,有何贵干?”
五个日本人都是挺直腰板正坐。个子最小的就是土井市之进。说道:“久闻秀盛先生大名,这次我们也是慕名前来,同时给尚武将军送礼来了。”
王茂如笑说:“太客气了,太客气了。”
土井市之进道:“作为学问家,秀盛先生当之无愧中国第一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作为诗人,秀盛先生实乃中国第一诗人,作为将军,尚武将军鼎鼎大名,人称南蔡锷北尚武。若秀盛先生是大日本国民。实乃武士道之代表精神。”
“武士道?”王茂如呵呵一笑,道:“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这是武士道的精神吧?”
“秀盛先生果然熟悉日本文化,不知秀盛先生如何看待《民四条约》?”土井市之进追问。
王茂如心里咯噔一声。这《民四条约》是官方叫法,在中国还有一个名称叫做《二十一条》,这条卖国条约甚至袁世凯都不敢答应,难道日本人想找我答应?他们不是应该找段祺瑞和张作霖吗?什么时候看得上我了?他沉声,道:“大作先生,民四条约我倒是了解一些。”
土井市之进叹息道:“如果袁大总统答应签订民四条约,岂会落败?中华帝国将会置于大日本帝国保护之下,必定立于不败之地。”
王茂如点头微笑,嘴里却咬着牙,心中大骂王八蛋的小日本。我日你姥姥的民四条约,我日你姥姥二十条!
土井市之进一番夸奖《民四条约》能够给中国带来的好处,能够给袁世凯带来多大好处,如果继续签订的话,中日将会有多么有好。王茂如只是点头,他哪能不知道土井市之进的想法,恐怕送礼是假,逼迫是真。日本人送来一杯毒酒,喝了它,日后东北就没张作霖什么事。但将来他就是日本的傀儡!若是不答应,日后自己就是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日本人迟早会把自己当成皇姑屯的张作霖一样炸了。
答应不答应?王茂如心中翻江倒海起来,做东北王的好处,立即展现在他的面前。
王茂如前后考虑。没有应他的话,哈哈一笑道:“不知道大佐带来什么礼物?”
土井市之进以为他准备答应。心中高兴起来,冲手下说:“岗村少佐,把礼单拿出来。”
这就是中国通、三光政策制定者冈村宁次?王茂如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叫岗村的少佐如今三十岁左右,长脸,身材高大,留着小胡子,目光炯炯,他非常沉稳,毕恭毕敬地拿出礼单,用有些生硬的汉语说:“久闻尚武将军部下缺乏火炮炮弹,我大日本帝国送给中国朋友尚武将军二十门75口径克虏伯野炮,一万发炮弹。”他抬起头,笑道:“这是只是见面礼,希望将军阁下喜欢。”
王茂如拍手笑道:“非常感谢日本政府的礼物,我一向认为中日应该友好啊。”刘伟接过礼单,走到后面,向王茂如使了一下眼色,王茂如又笑道:“大佐先生的确是大方,我很希望和日本政府成为朋友啊。”
“如此,不知道秀盛先生能否继续执行《民四条约》呢?”土井市之进急忙问。
王茂如道:“可惜啊,我只是小小的黑龙江督军,哪有能力和职位管辖全国之事啊,等我做了段祺瑞大总理那个位置必定好好与你研究。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今,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土井市之进刚想要说话,王茂如打断说道:“就是俄国人,我也应付不暇,想必你们都知道,俄国人的蛮横和不讲道理了吧?我曾经对川岛速浪君说过,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是我们黄色人种的亚洲,白色人种应该滚回欧洲去。”
“您说的太对了。”另一个日本军官拍手叫道,“我也认为亚洲应该是亚洲人的亚洲,我非常赞同将军阁下的观点。”
“这位是……”
土井市之进介绍道:“这位是米内光政中佐,是大日本帝国海军大学高材生。”日本人等级森严,长官不说话,下官是不会插嘴的,这米内光政刚刚可算是失礼了,不过看土井的意思,好像对这个中佐不感冒啊。而这米内光政似乎对土井也不咋地。这是怎么回事儿。难道日本人之间也勾心斗角?土井市之进继续说道:“对了,秀盛君,我知道你对日本人一向友好,这次我们来,还带来了你的两个朋友的消息。”
“哦?”王茂如倒是来了兴趣。
土井市之进向冈村宁次点点头,冈村宁次这才说道:“将军阁下,我知道您有一个日本至交好友叫做工臧平良。”
王茂如点点头,感慨道:“是啊,工臧君曾经在我最低迷的时候帮助过我,说实话。当初写《大国崛起》的时候并不是真正要把这一本书写成这样一系列文章,写作之初也只是因为在宴会上我和工臧君聊了起来,他引发我,让我写文章。这才让我因为这篇文章而名声鹊起的。所以,我有今天的成就,很大层面上要感谢工臧君。我曾经委托日本友人川岛速浪君给工臧君托一些金钱,我听说他回日本之后生活不怎么好。”
冈村宁次道:“是的,不过很不幸,工臧良平因为一年之前患急性肺炎,纵使大日本帝国医学再发达,也没有就得了他的命啊。”
王茂如一下子站了起来,颤抖着双手指着冈村宁次,不敢相信地说:“你……你……你胡说!”
“将军阁下。请节哀。”冈村宁次鞠躬说道,“工臧君之所以工作拼命,是因为他的父亲早逝,他不得不拼命工作赚钱养活母亲和年幼的妹妹。而且回国之后的工臧君的工资比在中国的时候要低很多,他之所以回国只因为要照顾生病的母亲,他的母亲身患重病,妹妹还上着高小,全家人都指望着他一个人。”
王茂如叹了一口气,道:“我当时就很奇怪,他在顺天时报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回日本去,没想到是因为他的母亲重病,我这个做朋友的关心不够啊。”
冈村宁次道:“工臧君病逝后,他的母亲伤心过度不久也去世了,如今工臧君只有一个妹妹工臧美咲刚刚高小毕业。唉,可怜的一家人哦。只剩下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了。”
王茂如越听越不是滋味,不是心酸,而是……你们日本军方既然对工臧的情况了如指掌,为什么不能救济一下?难道……他接着冈村宁次的话说下去:“的确是太可怜了,作为工臧的朋友,真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啊。不如这样,我再找人给她邮寄点钱?”
土井市之进摇手,笑道:“秀盛君,君不闻财于羸为之祸吗?你给美咲的钱越多,她反而越危险啊。”
“这可如何是好呢。”王茂如装作焦急地说道。
“算了,让他自生自灭好了,哪个人不都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磨砺出来的,一个女子也不碍事的。”冈村宁次趁机说道。
妈的,这是让我接手啊,王茂如心里骂道,不消说了,你们合计着这么算计我,即使这工臧美咲是工臧良平的妹妹,估计也是你们日本军部的人了,你们的意思很简单,让我接手她做她的监护人,从而让我身边有一个你们的耳朵,而作为朋友的遗孤,我不接手以后被人捅了出去,名声还不好听了。王茂如叹了口气,道:“要是有机会的话,我倒是想做她的监护人,作为她哥哥的朋友,至少能让她安安全全的长大,求学,嫁人啊。”
土井市之进与冈村宁次相视一笑,冈村宁次说道:“将军对朋友的看中。让本人看到了贵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大夫啊。”
王茂如摇头苦笑,心里大骂你们这帮小日本阴险。
那米内光政很是不屑地看了看土井市之进和冈村宁次,仿佛对他俩的手段很是看不起。米内光政是隶属于海军部情报科,这次作为临时观察员,而日军内部陆海之争非常激烈,两派军人也立场分明。海军看不起陆军土包子,陆军看不起海军贵族做派,当然,两派最大的争执便是军费的争夺,历来日本军费划分是陆军得到军费的30%,而海军占军费的70%,自然两派军人相互看不过彼此。一方是瞧不起,一方是心里有气,就连这海军的情报观察员米内光政也受到陆军情报员的排挤。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卷三 千古奇功 第259章 庇护袁党余孽
“其实这消息我们也是听川岛速浪君说起的,甚至我们都不知道工臧平良君长什么样。”冈村宁次连忙摘清楚〖日〗本军方说道“如果下次遇到川岛前辈的话,我一定会将将军的想法转达过去。”
“多谢。”王茂如淡淡地说道,仿佛情绪很低落,朋友的死,锋确是高兴不起来,让他没了兴致。
冈村宁次又说道:“将军,我还有一个您的朋友的消息,不过这个消息是喜讯。”
“嗯,请讲。”
“您记不记得,有一个《新闻早间》的女记者河田智雅曾经在去年的时候采访过您?”
“是的,怎么?”“她在今年九月初的时候,生了一个孩子。”冈村宁次轻松地说。
“啊?”王茂如几乎跳了起来“你说什么?”
冈村宁次笑道:“河田智雅是河田财阀的继承人之一,如今未婚生子,让河田财阙萌上了一层阴影啊,所以河田财阀决定录夺她的继承权,《新闻早间》也因为女记者未婚生子丑闻,而将她辞职了。”王茂如拳头握得紧紧的。
土井市之进补充道:“说起来,河田智雅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她现在在大俊租着廉价的房子,依靠每日写稿酬来养活自己和两个月大的儿子。我们军方得知了,觉得应该帮助秀盛君就想把她带来,可是她宁死也不愿意来,不知道为什么了,真是一位刚烈的女人啊。”王茂如一拍脑袋,这消息比刚刚工臧平良的死还要震撼,九月初出生算算日子,娘咧,那不是自己跟河田智雅一夜情的那次?难道就那一次,就中弹了?自己的导弹发射的太准了一些吧,还让自己在〖日〗本有了个崽子我勒个天老爷啊。看到王茂如目瞪口呆的样子,土井市之进觉得今天的谈话也该结束了,不着急,慢慢来,他们有都是时间。这一行人正在处理郑家屯时事件,来拉拢王茂如也只是大本营的临时决定而已,而且〖日〗本的间谍门也正在逐渐的向黑龙江省陆军渗透,不着急。
送走了〖日〗本代表团,王茂如还有些浑浑噩噩的,让副官放了一盆热水去泡泡澡。躺在浴缸之中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一个小男孩颤颤悠悠地喊着爸爸,冲王茂如跑了过来,那男孩的样子和他留在现代的儿子的脸一模一样,小男孩哭喊着:“爸爸,爸爸,你不要我了吗?爸爸,爸爸,你不喜欢我吗?我是你的儿子啊,爸爸,爸爸你别不要我,称别不要我。我好想你啊爸爸,爸爸,我好想你啊。”“儿子!”王茂如猛然醒来了,发现自己躺在澡盆之中睡着了,而且自己居然流了眼泪,哎,流了眼泪,着眼泪也不知是为留在现代的孩子流的还是为在〖日〗本的河田智雅母子留的了。
1...8687888990...6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