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是,大帅。”孙子仲还真不会抽这雪茄烟,他腰间别了一根大烟袋,平时抽旱烟,早就听说大帅的烟够劲,今儿个终于抽着了,却不会捣弄了。王茂如亲自给他点了烟,看的周边将士眼睛都直了,大帅亲自点烟,这福分可大了。孙子仲也很激动,不仅仅是因为这根雪茄,还是因为大帅亲自给他点烟,这让他太有成就感了,激动得手都抖了。王茂如见他激动,便拍了拍他的肩膀,微微一笑。
王茂如又问:“天禄,你继续说俄国人的情况。”
“是。”赵增福解释道:“俄国原本驻扎在满洲里的是俄国阿穆尔军区地142团和安别列夫哥萨克独立骑兵营,但是因为欧战,142团被抽调走了一半老兵,并且安别列夫骑兵营也被抽调到了欧洲,但是他们补充了六百名新兵。这六百名新兵基本都是小偷,强盗和被发配的流浪汉。”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道:“在城里的百姓不被骚扰,但是在铁路辖区内的〖中〗国百姓经常受到欺辱,尤其是俄军的纪律之差前所未见。”
魏东龄在一旁插嘴道:“的确,俄军的军纪比〖日〗本陆军军纪还要差。”
王茂如倒没有在意,道:“他还有多少老兵?”
“老兵只有二百,但是都是军官,要是打起来很难打。”赵增福皱着眉头说道。
“再难打,也要打。”王茂如说道,下了众手下一跳,大帅要打?王茂如说道:“天禄,我跟你说,你一定要准好准备,五个月或者六个月之后,我准备收复中东路。”
“大帅,您……”赵增福惊讶得不知如何是好了,大帅胆子也太大了吧,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刚想要劝阻,忽然想到秀帅是一个异常谨慎的人,绝不会放无地之矢,定然已经做好了准备才干这么说。
王茂如叮嘱道:“此事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你们都要保守好这个秘密,万不要泄露给任何人,年前一定要把你的二团和三团调回来,准备控制好铁路。”
“可是大帅,为什么啊?”赵增福奇道。
王茂如诡秘一笑,道:“因为这是上天赐给我的最好机会,一辈子只有一次,绝不能错过了。”(未完待续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卷三 千古奇功 第262章 手榴弹
(加更一章,赔礼道歉,在260页中西门错将黑龙江省代省长唐绍仪打字成了宋教仁,幸好书友“道不同不相为谋”提醒,连忙改正过来。对所有书友说声抱歉,西门下次发表之前一定会仔仔细细逐字检查再上传。特地加更一章,谢罪天下。)
视察完满洲里之后,王茂如返回齐齐哈尔,得知齐齐哈尔的兵工厂已经正式建立起来,几日即将生产。虽然在冬天中生产武器效率不高,但王茂如对军火的需要也迫在眉睫。
由韩麟春主持下的齐齐哈尔兵工厂,主要生产e1式步枪,e1s骑枪(原本e1s在欧洲作为短步枪,但是在〖中〗国只能做骑兵枪),s1式轻机枪,长柄手榴弹,然而王茂如最迫切希望生产的子弹,其原材料却不得不从〖日〗本进口。
如今欧战正酣,各种制造枪械的原材料也是价格节节上涨,韩麟春报告说如今兵工厂可以正式生产长柄手榴弹,e1式步枪,e1s式骑枪。
韩麟春无奈说,兵工厂如今生产一支枪的成本,基本上和从美国进口一支e1式步枪的成本少不了多少钱,而且质量还不如,所以产不如买,反倒是从〖日〗本进口原材料倒是肥了〖日〗本的商人。
王茂如说道:“便宜了小〖日〗本也得造,我们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内陆,如今购买美**火总要经过奉军,吉军和〖日〗本人的地盘。要是万一哪天跟他们有军事冲突。咱们可就要受制于人了。咱们现在就要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原料可以慢慢生产,钢铁厂,铜厂,咱们可以慢慢锻炼。但是军火工人也得早早培养,培养一个熟练的工人可比建立一个小型的钢铁厂难多了。”
韩麟春点头表示认可,王茂如又说道:“如今我关心的不是枪支的问题,而是子弹的问题,我准备再从美国购买一套生产子弹的生产线,专门生产7.7毫米子弹。”
韩麟春说道:“子弹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弹头,弹壳,弹药,底火。其中弹头的制作难度最高,底火最后安装。而且我们还需要一大批化工厂生产,生产子弹的确是太难了。”
“韩主任,我想问一下,可不可以把子弹的有效杀伤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王茂如问。
韩麟春惊讶地说道:“秀帅,为何要缩短杀伤距离?”
“正常人的视觉限制就是500米,超过五百米之外根本就无法瞄准,即便瞄准了,不是神枪手子弹也不知飞到哪去了。”王茂如叹道,这年代的子弹射击有问题。似乎大家都认为,打得越远杀伤力越大越好,甚至〖日〗本人的设计三八式子弹为了追求射击的距离和子弹弹道稳定性减小了杀伤力。在两百米以内,三八式步枪只要不直接击中头部和心脏,基本上子弹只能造成贯穿伤。子弹有效距离的减少,还是一战之后才开始被欧洲各国重视起来的,由八百米九百米减少到四百米至五百米,节约了弹药。
韩麟春想了想,还是表示不理解,虽然经过了王茂如一番解释。但韩麟春还是说如果要是让他生产,他会坚持选择有效杀伤距离更远的子弹。王茂如也无奈了,根本说服不了韩麟春这头老牛,人的射击视野只有五百米,你要八百米和九百米的有效杀伤距离干嘛。不过好在韩麟春虽然固执己见。却对长官命令坚决执行,王茂如只好以督军身份命令韩麟春将射程标准降低。
死心眼的韩麟春叹了口气。只得答应督军的命令,尝试改变火药的填装量,研制出有效射击距离在500米的子弹。
“还真是一头蛮牛啊。”从军工厂出来之后,王茂如拍着脑袋苦笑道,一般人听到长官的命令早就执行了,可韩麟春还一门心思想坚持己见,其个性可见一斑。
不过韩麟春倒是给他一个好消息,长柄手榴弹因为生产简单,造价低廉,只需要向〖日〗本人购买延时引线,而〖日〗本人却对延时引线并没有涨价或者故意为难,〖日〗本森满军火公司居然还降价销售,这个森满军火公司就是主动向〖中〗国销售三八式步枪的后来被〖日〗本人称为日奸军火公司,后来被三菱并购。
长柄手榴弹可以保证月产至少六千枚,这个消息让王茂如很开心,随后却又得到了一个不开心的消息,原来虽然十几年前日俄战争的时候已经证明了手榴弹的作用,但手榴弹的真正大规模利用就是在此时,一战。
而中**队意识到手榴弹的作用,还是在九一八之后才大规模使用。
所以,第一批手榴弹被送到学历最高的学生师的时候,虽然已经交过他们如何使用手榴弹,但是学生兵并未在意,居然在训练的时候炸死了四个学生兵。王茂如气得够呛,连忙跑到学生师去问责,代师长何安定一脸悔意,不过这的确也怨不得长官,调查出来的结果是几个学生兵好奇,想要见识一下手榴弹威力。因为延时引线是从〖日〗本森满公司购买,他们已经说明了了延时七秒,结果学生们忽视了手榴弹的威力,匆忙之间将手榴弹扔到了十几米外的墙体上弹了回来,爆炸的破片顿时炸了四个学生兵,被破片击中头部,两人当场炸死,两人后来在医院没有救回来。
这件事没法处罚手下,要说是教官的错,也太冤枉了教官,因为这四名学生兵是偷着实验与教官无关,不过他们的教官还是被处以管理不严被送到牙克石陆军士官学院重修去了。
随后王茂如将军官集中起来,叮嘱各部加紧时间练兵,手下人很奇怪。王茂如说道:“你们要记着。你们是军人,如今是乱世,乱世就必须由军人来终结。所以,你们随时都要打仗,随时都要上战场,随时都要赴死,随时要与各种敌人作战,包括土匪,其他省军,北洋军。民军,南方军,俄军,日军。”
俄军。日军?这句话让手下人议论纷纷起来,王茂如冷笑了一下,道:“怎么?有困哪?”
“没有!”众手下异口同声地说道。
王茂如终于满意地笑了。
月中,南方爆发了府院之争更大的冲突,由于黎元洪屡次拒绝段祺瑞关于参战的提案,段祺瑞愤然辞职,辞去中华民国大〖总〗理职位。段祺瑞的辞职,并不是光溜溜一个人走的,他可是皖系首领,他的辞职。直接导致了教育总长见内务总长范源濂的辞职,这两人辞职直接让整个北洋政府瘫痪了。黎元洪只好请副总统冯国璋调和,冯国璋虽然和段祺瑞不怎么对付,但是总归是为了整个北洋政府,还是下决心去天津亲自将段祺瑞请回来。
冯国璋的面子足够大,段祺瑞果然回来了,但是要求黎元洪必须签署对德宣战书,黎元洪很是无奈,说只能签署绝德书,先签署绝德书。试探一下各国反映。冯国璋在一旁相劝,段祺瑞终于决定暂时将对德宣战书改为绝德书。〖总〗理签署绝德书,总统也签署了绝德书,等到了国会,大家以为国会会顺利通过。岂料到,国会这里出了问题。
国会出了什么问题呢?
这要从大总统黎元洪说起。黎元洪做了总统,却没有依仗,他手下没有军队,因此面对兵权在握的段祺瑞只能做个受气小媳妇。但是黎元洪有国会支持,因袁世凯两次解散国会(第一次解散是因为民党作梗,第二次解散是想要称帝害怕作梗),国会议员们受苦又受累,黎元洪人称黎菩萨,对人友好,对这些议员们百般拉拢,再加上他的脾气好,所以以民党为首的议员们对黎元洪很是支持。
他们投票反对,结果第一次绝德居然没有通过,段祺瑞气得够呛,心说你们这些议员们凑什么热闹啊,只好找黎元洪出面,黎元洪这才出面劝说,第二次这才通过。
而张江巡阅使张勋,安徽督军倪嗣冲和湖北督军王占元表示反对,希望国家继续中立,孙文、康有为、姚文东、温宗尧致电政府,不应绝德。原本唐绍仪也跑到王茂如这里,劝说王茂如反对绝德,王茂如反倒是笑说:“我两个师的参战军都练好了,怎么不参战了?不参战,我这两个师留着干嘛。”唐绍仪无语,此时他是黑龙江省省长,不能随意发表意见了。意识到自己是上了贼船,只好拒绝了孙文的请求,并拒绝发表意见。当然,王茂如代表黑龙江省支持段祺瑞的意见,坚决绝德,但强调保护在华德国人的安全,保证在华德国人的个人利益。
黑龙江省的经济随着唐绍仪的主持,而越发朝气蓬勃了起来,月底的时候,全省民国五年十一月的税收达到两百万,可以说创造了历年来记录,这主要是归功于黑省的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以及税收制度的逐渐完善,在去掉了一些苛捐杂税之后,百姓们对于交税也不再抗拒。只是鼓励生育计划遭到了议会的否决,这也是王茂如的提案第一次遭到省议会否决,六个州的七十七名议员只有呼伦贝尔州议员支持,其他州以负担过重否决了鼓励生育钱,而因为省议会否决,呼伦贝尔州也不得不停止发放生育奖励。
省议会议长由徐鼐霖担任,但是徐鼐霖也仅仅有一票而已,议员们否决了王茂如的提案,倒是感觉非常骄傲,这还是民国第一次由政客打赢了军人的例子,而王茂如对于议会的否决案也表示认可,说尊重议会。
十二月的时候,王茂如与〖日〗本代表土井市之进再度洽谈,为了稳住〖日〗本人,本次谈判中包括与〖日〗本人签订一系列的生意合同,包括在铁骊县钢铁厂建造一座十万吨钢铁厂,在呼玛县建造一座十五万吨钢铁厂,在呼伦贝尔建立二十万吨级炼铜厂,在呼伦贝尔建造年产两百万吨的采矿场。当然,稳住〖日〗本人却不能全部依赖〖日〗本人,在与〖日〗本人签订协议之后,王茂如随后也与来到黑龙江的美国代表团签订协议,在齐齐哈尔建造三家化工厂生产军用火药,在嫩江等全省流域内建立中美航运公司,在孙吴县建立一家采金厂,在安达县建立一家棉毛纺织厂,同时王茂如最大的一笔生意就是向美国两千台拖拉机和一千台卡车,总价值达到百万美元,并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达成协议,每年至少进口十万吨柴油,由美孚公司负责运送到黑龙江省。(未完待续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卷三 千古奇功 第263章 旧人新聚
同时,〖日〗本政府参谋部最终决定支持福岛安正的计划,与王茂如合作开采石油,王茂如向〖日〗本透露澳大利亚卡那封油田,吉普斯兰,波拿马,伊罗曼加油田位置,当然,王茂如哪里知道准确位置,只是隐约记得。因此在谈判的时候〖日〗本方面拿捏住这个风险原则,最终确定协议,如果顺利开采王茂如将占有油田的3%的受益权。对于能拿到3%,王茂如已经大吃一惊了,随后等待〖日〗本探矿队员对于澳大利亚的探访。不过王茂如建议说先去购买土地,由〖日〗本政府出面,说在那里建造农场,因为澳大利亚禁止非白人拥有耕地,只能以农场的名义购买。
〖日〗本方面立即前往澳大利亚,最终经过谈判,购买下来四块油田中的两块土地,随后经过开采,发现的确有油田的存在。这对于缺少石油的〖日〗本来说,无疑是巨大鼓舞,而澳大利亚政府此时也幡然悔悟,要求收回两块土地的采矿权。对于采矿权,由于签订协议合同的时候〖日〗本人的谨小慎微,并未明确采矿权的种类,澳大利亚政府就拿这条漏洞要求收回石油采矿权,而〖日〗本方面则不答应,两国就此展开了长期的谈判对峙。
澳大利亚是小国不假,但是他们是英联邦下面的国家,属于英国,因此澳大利亚腰杆子也挺得很直。而〖日〗本方面对于这“救命之水”更是舍不得。前期的投入巨大,并且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也让国内的强硬派要求不得放弃这两块油田。因为与澳大利亚签订的土地租界合同是二十年,这也让〖日〗本人着急开采,因为二十年之后澳大利亚肯定不会继续租借,而〖日〗本人的举动也得罪了英国,英日两方就石油问题,第一次出现如此大的分歧。
这一切都是王茂如的祸水东引,为了让〖日〗本人迷恋上石油,王茂如甚至提出。以石油受益权换来75野炮和90迫击炮,70步兵炮,以及105榴弹炮生产技术支持。后世的奉天兵工厂由杨宇霆主持督造,多是仿制〖日〗本军火。而王茂如则直接引用〖日〗本技术,使得黑龙江东北第一兵工厂的生产以及建造技术更加完善,当然,〖日〗本技师在此的贡献也功不可没。
而王茂如的大婚也随着十二月月末的到来而开始,王茂如将二夫人三夫人和儿女们留在了齐齐哈尔,带着警卫二团回到呼伦贝尔。
督军大婚,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且迎娶的还是东蒙古王爷的九公主,几乎是〖中〗国平静的十二月中最大的事情了。
《顺天时报》就以“珠联璧合,蒙古从此姓王”为题。写了一篇王茂如迎娶九公主后东北政局形势的文章,引起了许多军阀的警觉。这王茂如虽然是北洋后劲之辈,不掺合关内的事情,然而王茂如能打,却也是有了名的。一战白狼,二战巴布扎布,三战定黑龙江,四战打得黔军丢盔弃甲,每战每胜,与蔡锷齐名。为了抑制他的发展。孟恩远和张作霖,冯德麟不得不联合起来,如此也挡不住他的兵锋,如今他手下十万大军,黑省五百万百姓。堪堪一副吞食天地的模样。而因为接纳了袁世凯旧部,在北洋的老人眼中。王茂如可以说是将来继承北洋的不二人选,这一点就连段祺瑞也颇为嫉妒。
嫉妒归嫉妒,段祺瑞总地来说还是此时的北洋老大,要是王茂如想要称北洋老大,还得二十年之后,此时的王茂如倒也威胁不到他的位置,只是徐树铮再三警告段祺瑞说,这王茂如狼子野心,恐怕几年功夫看不住他,就被他掀了一个身。
王茂如大婚,道贺的人不胜其数,亲自前来的就有奉天督军张作霖,吉林省长郭宗熙,段祺瑞的代表林长民,孙文的代表廖仲恺,汪精卫,蒋志清,〖日〗本军方代表关东军参谋次长土井市之进,南满铁路区佳田龙一,〖日〗本黑龙会会长川岛速浪,总统黎元洪的代表总统高级顾问金永炎,总统秘书汪瘦岑,此外冯国璋也派了秘书前来祝贺,外蒙古王爷们更是来得多,而袁党旧部则悉数到齐,在呼伦城的呼伦贝尔大酒店中相聚,见面之后唏嘘不已,尤其是以如今隐居在〖日〗本的前国务〖总〗理梁士诒为最,在见到袁克定之后,跪拜流泪,好好的一个婚礼差点成了追悼袁世凯的追悼会。
婚礼不是婚礼,倒成了各方势力的角逐之处了。
袁氏旧党之中,一些人仍在任上,北洋军阀们与之都是老友,也并未做绝,而一部分人因为民愤极大以及挡住了别人的位置,只能下野,尤其是十三太保等人相聚,更是不胜唏嘘。
王茂如再一次见到了严复,见严复苍老了许多,连忙握住严复的手,说:“严老,受苦,受苦了。”
严复摇头苦笑,道:“没有受苦,只是心累啊,身负骂名,唉……”一声长叹,道不尽世间沧桑。
王茂如道:“为何严老不来我这里?”
“我一个骂名之人,何苦连累小友啊。”
“严老这是不把我当朋友啊,你我二人可是忘年之交,何须如此,再说我王秀盛能够有如此地位,严老帮我甚多,我感激还来不及。”王茂如声声恳切,说的严复眼圈通红,王茂如又道:“如今黑龙江省百废待兴,还需要严老这样德高望重的人来帮我,严老若是不来,就是看不起我这个朋友了。”
严复被他说动,道:“秀盛若是想我来,不怕我这把老骨头给你添乱,我便过来,只是外面的骂名,秀盛你要担待得啊。”
王茂如哈哈大笑,道:“大总统称帝,当初我也是支持的,为何民党只要求惩办你们十三人?因为他们惹不起我,因为你们只是一介文人或者不在军界,我和安徽督军倪嗣冲、毅军统领姜桂题,三人都支持称帝,就因为我们是督军,民党不敢追究。所以啊,便是再多骂名,也不敢对我说,这就是所谓的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严复点头赞同,他一介文人,若说他是支持帝制祸国殃民,那可真是冤枉了他,他只是认为如今的民国哪称得上是中华〖民〗主共和国,民不做主,议员由地方推荐,军人主政,尤其是段祺瑞这个陆军总长担任〖总〗理,更是让〖中〗国走向了军国主义和军阀主义,哪称得上是共和国?这样的共和国,还不如恢复到帝国,这样全国才能够凝心齐力。可惜的是,这些督军谁都不能放权,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和打算,称帝一事最后落得这样一个下场,的确是天怒人怨了。
一场婚礼可不是请客吃饭匆匆而来匆匆而走,尤其是东蒙的九公主和黑龙江省督军,人家是九公主,怎能去你那里做个四夫人。王茂如也没想过那么复杂,本以为只是与贵福和胜福拉拢的手段而已,却不想,外蒙的王爷们不乐意了,纷纷跑到病床前的胜福处,陈述乌兰图雅的地位不可如此之低,竟然只是做四夫人,未免让蒙古王爷寒心。于是纷纷跑到王茂如这里抗议……
王茂如郁闷不已,丫的,你们一帮外蒙王爷什么意思,我娶老婆定次序,还轮得着你们说话做主?王茂如当即大怒,拂袖而走,丢得外蒙三十几位王爷在一旁,众人面面相觑。
这时候还是杨度跑了过来连忙劝说,这位被人认为袁世凯称帝主要推手的杨度杨皙子,如今在黑龙江做了一个寓公,每日靠给《黑龙江日报》(因为新闻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只允许三家报纸杂志合法发行,分别是《黑龙江日报》《天下新闻》《东周刊》)写文章生活为继。因为王茂如特别交代过,杨度的稿酬比别人多了许多,足以让他全家无忧。不过杨度毕竟是杨度,大才子拿捏人性准得很,他知道王茂如有志于继承袁世凯衣钵,统一北洋,继而统一〖中〗国,绝对缺不了自己的位置,于是让家人安安定定地生活,不要招惹是非,不要卖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还入了公学。
这次王茂如大婚,也邀请了杨度等人,杨度先是拜访了袁克定,又得知外蒙王爷们逼迫督军王茂如让九公主乌兰图雅做长夫人,惹得王茂如很不开心,便知道自己机会来了,前往求见王茂如。
王茂如倒是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别说几年前,就是一年之前,王茂如见到杨度还得之弟子之礼,当时杨度可是筹备处主任,总统府的秘书长,国务院参议院议长,身兼数职,并且是筹安会六君子之首,谁见了他不得拍马屁。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杨度寻求在他旗下庇护,到也印证了那句话,莫欺少年穷,当时的王茂如年少,杨度也没有欺负过他,结了善缘,得了善果。
“皙子兄,请坐。”王茂如热情地将他按在蒙古几凳上,他自己也坐了下来,短期马奶酒,说:“上次与君同饮,还是大公子婚礼上啊,可惜兄公事繁忙,如今你我都有时间了。兄也好痛饮三百杯。”
杨度摇头苦笑,道:“秀帅还是这么爱开玩笑,今日不同往时了,今日我是一民而已。”
“诶?”王茂如道“皙子兄何出此言,兄怎能是民,皙子兄低估自己的能量了。我每日读报纸,都要特地看看有没有皙子兄的文章,看看皙子兄的高见啊。”
杨度笑道:“秀帅高看了,过奖,过奖。”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卷三 千古奇功 第264章 娶蒙古公主
“皙子兄不要谦虚。”王茂如道,问:“皙子兄今日找我,有何事情需要帮助,王秀盛力所能及,必将为君分忧。”
杨度哈哈大笑,弯了腰,笑的王茂如毛骨悚然的,这厮疯了,杨度笑了许久,才停下,说道:“今儿个不是我求助于你,而是见秀帅你放着金饭碗不要,宁可讨饭度日觉得好笑。”
“何也?”王茂如奇怪。
“外蒙和东蒙的王爷是不是联名要求立九公主为长夫人,被君拒绝?”
1...8889909192...6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