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方继藩很郑重其事的点点头:专业的。

    朱厚照露出犹豫之色,有点小小的心动,他对方继藩是颇为信任的,不过显然又觉得祈雨这等事,太不靠谱。

    他思虑了一会,才狠狠拒绝。

    算了,父皇若知我胡闹,会吊起来打的,挨揍的又不是你,每次你都能躲过去。

    这一次,朱厚照学乖了。

    方继藩不疾不徐,耐心的道:殿下啊,这雨若是求来,陛下才会知道,殿下如何为陛下分忧,才知道,你的孝心。再者说了,若真求下了雨,殿下和臣,就是大功一件,就算是求不来,到时候,咱们将那杂毛道士宰了,立即入宫去请罪,就说我们被那臭道人蛊惑,而今已幡然悔悟,知道了错误,陛下即便不高兴,想来,也不至打的太狠。




第一百八十三章:老祖宗们赏饭吃
    人总要在吃亏中学会教训的,这一次朱厚照暗暗的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再做傻事了,这被爹揍是会痛的。

    可对方继藩来说,朱厚照是他计划里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怎么可以少了这位太子殿下?

    听了方继藩的话,朱厚照的第一个反应是,一双眼眸睁得大大的,而后狐疑地看着方继藩。

    他嘴角微微挑了挑,似乎有些不可置信,咽了一口唾沫,才忍不住问道:这个道人,不是你的师侄吗?

    老方这意思是找个给他们背黑锅的了,可

    老方啊,你真不厚道啊,自己的师侄都坑!

    方继藩却是很认真地掰起了手指头,算了算,才道:臣的师侄和师孙唔,我算算,加上此人,总计有两百六十七个,就算每天宰一个,今年过年之前也杀不完。

    朱厚照孟地虎躯一震,一下子了然了,他突的抬头看天,只见这天上的烈日虽要落山,可太阳带来的暑气,却依旧让他大汗淋淋。

    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的一咬牙,一副下定决心的样子道:好,一切都听老方的,啥时候祈雨?

    方继藩笑了,他就知道朱厚照受不了诱惑的,忙道:六月十七。

    六月十七,是顺天府府志中的记录。

    农民伯伯们,是靠老天爷赏饭吃。

    可方继藩,却完全是靠老祖宗们赏饭吃。

    谁让老祖宗们总是这么认真呢,啥事都要记录下来,从历史,到县志府志,再到族谱族志,老祖宗们天生就爱记录方方面面的东西。

    古时重农,农业乃是一切的根本,因而史记之中,开篇就是记录历法和农时,根据季节和天象的变化,来陈述历史。

    一场大旱,足以让地方府志大书特书,而大旱之后的一场及时雨,自然也成了大书特书的对象。

    当然,方继藩只记得大致的日子,也就是说,这出错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也即是说,师侄李朝文的死亡率也高达五成。

    不过不要紧,死道友不死贫道,方继藩现在好歹也是有道牒的宗jiao界人士了。

    一想到李朝文的生死,关系着万千百姓的福祉,方继藩便不禁想要热泪盈眶,牺牲一人,而获得了拯救万人的机会,师侄真是了不起啊。

    同样,自己又是何其的伟大,为了拯救苍生,而不惜将自己的师侄推入火坑,佛曰,我的师侄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成大事者,难免要有所牺牲,不牺牲自己的师侄,就要牺牲掉万千的黎民百姓,无论别人如何痛斥自己,可方继藩自认三观奇正,以天下为己任的自己,怎么能弃苍生于不顾,若如此,那还算人吗?

    当日回到家中,方家却已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虽然敕封的旨意未下,可收到风声的人不在少数。

    不得了了啊。

    大明虽有大大小小各种因军功而敕封的世袭千户世袭百户,可公伯候,却已许多年不曾有过敕封了。

    陛下此番算是下了血本,算是实实在在的将这贵州大捷的首功,算在了方继藩的身上。

    方继藩到家的时候,预备前往贵州的方景隆却已将不少老兄弟都请了来。

    今夜的方家格外的热闹,欢声笑语绕梁。

    方继藩就认得一个英国公张懋。

    一大桌子人,推杯把盏,甚是喧闹。

    方继藩倒是还看到了张信,张信老实巴交地站在张懋的后头,不敢上桌。

    儿啊,你回来了。

    方景隆一看到了方继藩,便立即眼睛放光起来,面容里透着慈爱的笑意,兴奋地朝方继藩招着手。

    我的好儿子,来,叫叔叔,叫伯伯。

    他一面介绍着,一面发出欢快的笑声。

    哈哈,不叫也别勉强,这都是为父的自家兄弟,不兴这一套。

    方景隆一副红光满面神采飞扬的样子,作为儿子的方继藩,已经可以想象,他已吹了多少牛逼了。

    张懋也是定定地看着方继藩,眼眸中的光泽跟以前的显然不一样了,到了这个时候,连他对方继藩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想当初他是天天在方景隆面前吹捧自己的儿子,可现在回头看看自己的儿子,他就忍不住龇牙,还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啊,可方继藩却是出息了,自己的儿子跟他简直是云泥之别呀。

    哎呀,真是羞愧呀。

    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吹牛了,现在好了,活生生的打脸呀。

    他喝了一口酒,擦拭了胡子上的酒水,忍不住感慨道。

    哎,方家子,出息了啊,老方,我这老兄弟真真是佩服你,生了这么个好儿子,方家是靠军功发迹的,现在好了,继藩也立了军功。

    说到这里,他便怒了,猛拍酒案,失望地道:看看我这没出息的儿子,别人立军功,你去地里刨食,辱没先人啊!

    一声咆哮,小腿粗的胳膊扬起来就要揍张信。

    方景隆眼疾手快地一把将张懋抱住,忙劝解道。

    老张,听我一言,别打,儿子打了也没啥用的,我有经验,这等事,只能慢慢来,哎哎哎,别打,张信贤侄,你出去,继藩啊,跟你张信兄弟出去走走。

    方继藩早就受不了这个场面了,扯了张信便走。

    脑后,则是方景隆的劝慰:说起教儿子,我老方也不是吹牛,我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老张,你消消气,儿子是教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这教子,是手艺,靠打有什么用。

    哎,那是个不成器的狗才。

    而方继藩这边,扯了张信出去,走在这昏暗的庭院里,老早就晒得黝黑的张信,几乎已经看不到人了,只能看到他一双眼眸在转动。

    张信默然无言,呆呆的立在庭中天井口。

    方继藩其实是不大愿意搭理他的,可看到了天井,害怕张信跳下去,便索性留在一边,慢悠悠的开解他。

    张兄,别将你爹的话放在心上,他也只是喝醉了酒,发酒疯而已。

    张信却是异常的平静,情绪没有一点波动,反而朝着他无所谓的耸了耸肩,淡淡道:我已经习惯了。

    方继藩对他倒是有了几分同情。

    张信回过头来,与方继藩对视,居然露出了微笑。

    我自幼就被我爹揍,家里的马鞭,都打断了不知多少根了,他一直都希望教我成才,于是我骑马读书,总而言之,我这辈子,就是挨揍骑马和读书,没有别的。

    谢谢你啊,方百户。

    一听张信突然说谢谢,方继藩突然想到《卖拐中范伟的台词来。

    他顿时感到头皮发麻,这是讽刺吗?将你调去屯田百户所,其实最初只是开玩笑而已,你不会记仇吧。

    张信却很认真的说道。

    不,我真的谢谢你,直到去了西山,我才知道,原来人生不只于骑马和读书,在那里,我才发现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事,我终于知道,我天生就不是骑马和读书的料,我擅长耕种。

    他越说越起劲,面容里透着向往的神色,嘴角也荡漾着笑意。

    我在搭暖棚的时候,异常的欢喜,每一块玻璃盖上去的时候,我都在想,这样盖着,采光够不够呢,如何才能提高采光面呢。设置烟道的时候,我自然而然会去琢磨这烟道如何设置,才可最大限度的缩短烟道,烧最少的碳,让地热起来。

    我爱裁剪老参藤条进行移植,我爱将老参切成一小块,让它们生根发芽,我喜欢去思考怎样可以让西瓜更大更甜,我想我终身都不是读书和骑马的料了,而我该做的,是自己喜爱做的事,所以多谢你,方百户,你使我终于明白,原来人生的意义,不只是我爹说的那样。

    方继藩看着张信的眼睛,他说到种地的时候,眼睛都在闪光,在这幽暗的光线下,他甚至在那双眼睛里看到了一种叫漂亮的色彩,而拥有这双眼睛的面容,则透着轻松自然的神色。

    这是一个被读书和弓马耽误了的农业小能手啊。

    只是,方继藩哭笑不得地看着张信,一时无言以对。

    此时,在王家里,王守仁已有两天没有进食了。

    他在书房里枯坐了足足两天,双眼无神,只有送来的茶水,才会抿上一口。

    他始终无法明白,知行合一的背后还有什么深意。

    他更无法明白,欧阳志他们,明明经世之道远不如自己,偏偏他们却能高居在自己之上。

    当初说皇帝老子昏聩,其实只是一句玩笑罢了。

    因为圣旨已经放出来,贵州大捷,而贵州的大捷,则纯是因为山地营的缘故。

    可为何,自己就想不到山地营呢?

    为何自己从小练习弓马,强身健体,拜方士为师,学习武术地理,自己博览天下兵书,游历边关,就为何想不到这一点呢?

    方继藩太强大了。

    方继藩给他造成的阴影,已彻底地击溃了他仅剩下的信心。

    问题出在哪里

    他若有所思,却在心里一直坚持着一个执念一定要想明白。



第一百八十四章:暗度陈仓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为了保证祈雨之事不被干扰,所以朱厚照和方继藩,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保守秘密。

    他们先悄悄地开始设坛,接着,那李朝文也被请下了山。

    事实上,李朝文想不下山都不成了,因为他偷窃和贪墨观中财物的事已是传遍了整个观中,大师兄栽赃陷害的同时,似乎也贿赂了礼部的道录司,准备要将他彻底革除出观。

    在方继藩跟前的李朝文,整个人战战兢兢的,满心的觉得很不靠谱。

    他想哭,他不会祈雨啊,做道士,只是他的职业而已,可道经中的话,他是一句都不信的。

    然后朱厚照亲自召见了他,便见李朝文两股战战,连脸都不敢抬起来,弓着身,脸色蜡黄。

    朱厚照很狐疑地看了方继藩一眼,皱着眉头问道:这就是那位很专业的大师?

    是的,殿下,他是世外高人。方继藩很肯定地道。

    朱厚照便伸手,抬起了李朝文的下巴,使他的脸扬起来,眉头皱得愈发深了:看着,不像啊。

    祈雨这样一件事,可是大事啊,虽然出了差错,自己可以推荐责任,可是呢,自己是太子啊,不能做得太难看吧。

    朱厚照看着眼前脸色蜡黄,嘴角发颤的李朝文,心里越发没谱了,一双清亮的眸子转了转。

    老方你没忽悠本宫吧。

    高人就是这个样子的。方继藩很坚持地继续昧着良心说话。

    事实上,他也觉得李朝文不太上相。

    我我不祈雨我我李朝文颤抖得厉害,接着双膝软了,直接跪了下来,顿时抱着朱厚照的大腿,颤声求饶。

    小小道求殿下,饶小道一命啊

    朱厚照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他觉得方继藩在侮辱自己的智商,鼻翼微微一皱,露出不安的神色,侧目看了方继藩一眼:老方,本宫觉得心里有些莫名的惶恐。

    方继藩也是服了李朝文这个软蛋了,一时也不知该怎么说好,最终一摊手:殿下,这人来都来了

    朱厚照:

    连日的干旱,已使京师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氛。

    近来天气的诡异,也确实给不少人多了某些借此煽动的口舌。

    于是乎,童谣四起,这比报进宫中的奏疏,更加严重。

    街面上,许多人暗中议论着什么,这个世上绝大多数人,依然还是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的。

    故而刘健对此,可谓是忧心忡忡。

    他向弘治皇帝进言,请陛下万万不可让东厂和锦衣卫捉拿妖言者。

    倒不是说这些妖言惑众之人不可恨。

    而是因为,那背后的煽动者们,哪里能轻易被追索出来,一旦厂卫大规模的捉拿妖言惑众的‘乱党’,依照以往的经验,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背后煽风点火的乱党早已逃之夭夭,反而是那些津津乐道于此的寻常百姓,不懂事的稚童,最终纷纷沦为乱党!

    一旦如此,非但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衍生出新的问题。

    内阁里,正午过后,刘健小憩了一番,随即便有宦官匆匆而来:刘公,不好,出事了,陛下急召刘公等火速去暖阁。

    刘健吓了一跳,眼下,整个京畿都是**啊,这会子又出什么事?

    他心里万分忧心,铁青着脸色,来不及整理衣冠,便匆匆的和李东阳三人往暖阁赶去。

    到了暖阁,弘治皇帝的脸色也明显的很难看,抬眸看了他们一眼,却在呵斥锦衣卫牟斌。

1...101102103104105...1294
猜你喜欢